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案)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7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战后资本主义的主要变化,包括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等。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以及这些变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体框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及其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等,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2.难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2.史料分析法:分析史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
2.史料: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相关的史料。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史料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等,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纲要(下)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案

第十九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案【课标内容】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和社会运动的主要表现,加深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理解,能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评价福利国家;2、时空观念:能够认识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以及各种社会运动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3、历史解释:结合教材中以及提供的史料和信息,能够解释社会结构变化的特征以及客观评价福利国家制度,提高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史料实证:运用相关史料,能够总结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举措,提高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能够深刻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学习学生反越战运动,能够认识到人们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愿望。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的第二课教学内容,这节课主要叙述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系列新变化。
本课包括四个子目:“国家的宏观调控”“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和“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o第一个子目主要讲述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措施进行经济干预以及在国际协调方面的发展;第二个子目内容叙述了科技革命的情况;第三个子目则阐述了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一一社会结构的多层次化,最后则描述了福利国家制度和社会运动的概况。
总的来说,这一课内容较为复杂,四个子目的内容也存在着逻辑上的关联,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表示着生产力的新发展;国家的宏观调控则表明了生产关系的新变化,而后面两个子目的内容则是社会关系的新调整。
【学情分析】本课面对的是高中学生,他们有较为活跃的思维和强烈的好奇心。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他们身上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而且,学生们在经过初中的学习之后,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梳理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阶段,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历史时空框架下把握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
人教版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九年级历史教师学习教案PPT

国内生产总值 年均增长率
8.7
5.6
6.3
-0.8
-1.9
3.3
3.9
4
增长率(%)
9 8
战后繁荣
7
6
5
4
3
2
1 1950
进一步发展 进入“新经济”时代
1982
-1 1955 1965 1975 1985 1994 1999 年份 -2
(数据出自教材配套地图册)
增速放缓
(二)日本的崛起
战 后 的 日 本
—— 九下《世界历史》
材料五:日本采取了“倾斜生产方式”“倾斜减税”等对 策,即在日本政府的主导下,优先发展农业和重工业。
——世界历史九下《教师教学用书》
引进科技,创新科技 发展教育
恰当的经济政策
三、社会保障制度
1、过程(建立、扩大、发展)
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 实行养老、失业保险
二战后
美国修订 《社会保障法》
材料三:1956年日本政府在《经济白皮书》中宣称:”今后 的增长将由现代化来支撑。”,为此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和西 欧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扩大投资,扩建新企业,采用 最新技术设备,为日本的国民经济现代化打下了雄厚的物质 技术基础。
——世界历史九下《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二战后,日本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教育经费占行 政费用的五分之一,这一比重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
②局限: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人 们的劳动积极性下降,生产增长率降低,国家财 政负担加重。
欧洲
走向联合
战
后
美国
出现“新经济”
资
本
崛起成为资本
选自《雨果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程曾厚译
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学案

临朐实验中学高三年级历史科学案NO:第16课参考答案【预习自测】1、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辨析能力。
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但并不是国有化,还没有达到制定经济计划,加大科技投入的程度。
2.B 国家干预经济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生产关系的调整,而不是根本变革;因为这些调整还没有触及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出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逐渐消除;至于D项的说法更是错误的。
3.B这一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的。
4.C 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没有抓住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因此只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私人生产的盲目性,而不会从根本上避免。
5.A 6.D解答本题可以用排除法,首先排除选项②,因为这些调整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再排除选项③,虽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但其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经济计划。
7.A 股份制公司中,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
8.C “滞胀”是指生产的发展缓慢甚至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失业率与物价同时上涨。
【探究一】答案:(1)国家制定法律,保护私有财产和自由经营,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自由放任时期,政府不干预资本家事务,不承担经济职能。
(2)国家由不干预经济到主动干预经济,参与生产,流通、分配等经济过程,是管理者、保护者、经营者。
原因: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垄断组织的建立,国家不干预经济事务的自由放任原则已不能适应日益严重的经济竞争和应付经济危机的局面。
(3)国家以总资本家的身份参与再生产过程。
原因:传统的经济体制暴露出了其弊端,国家必须进行干预。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以及其中所涉及到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变化和在其中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变化。
《战后资本主 义的新变化》 导学案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
2、分析这些新变化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3、探讨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2)“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2、难点(1)对资本主义新变化本质的理解。
(2)资本主义新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知识梳理(一)经济方面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背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接受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2)表现: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
(3)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也带来了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等问题。
2、经济结构的变化(1)第三产业的兴起: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促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2)“新经济”的出现:20 世纪 90 年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出现了“新经济”。
“新经济”的特点是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
(二)政治方面1、政府职能的扩大(1)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通过制定经济政策、法规等来引导和规范经济活动。
(2)政府在社会福利、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的职能不断加强,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社会公平。
2、政治制度的调整(1)完善选举制度,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2)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滥用。
(三)社会方面1、“福利国家”的建立(1)背景:二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福利国家”。
(2)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多个方面。
(3)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民的基本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但也导致了政府财政负担过重等问题。
2、社会运动的兴起(1)妇女运动:争取平等权利和地位,在就业、教育、政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与反思

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统一的货币,欧盟有自己的盟旗,同时,还把贝多芬的欢乐颂序曲作为盟歌。
欧盟的主要机构有欧洲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联盟委员会和欧洲法院等。
呈现材料一、欧洲战后初期的困难“欧洲是什么?是废墟,是遗骸,是一个充满仇恨的地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已经远去,欧洲丧失了几个世纪以来对世界的领导权”二、“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当代西方史学家问题:战后各国为何走上联合自强的道路?他们是怎么走上联合的道路的?多媒体展示:图片《欧元》和《欧盟护照》展示发展趋势: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组织规模逐步扩大;师:欧盟不仅加强了成员国内部的联系,也积极谋求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
咱们中国和欧盟就是好朋友。
(图片展示)三、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播放视频发达国家日本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进行评价。
可以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总结出答案;稍后教师再做总结思考问题观看视频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问题,指导学生以史为鉴学生反思历史的意识和能力。
指导学生回顾所学到的有关美国的知识,总结归纳美国的崛起历史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能力还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2、归纳美国、欧盟、日本发展的共同原因:1、和平的环境;2、科技的推动;3、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
小试牛刀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是哪一国家?(2)经济增长率最高的是日本,其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3)根据上述材料,促成日本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因素有哪些?引进先进技术;与本国国情相结合;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
教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从而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
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还局限于表面的现象,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掌握其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特点。
2.难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本。
2.课件: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案例: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事例。
4.讨论话题: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提问:“战后资本主义发生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介绍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如:国有企业的建立、福利制度的完善、经济计划的实施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变化的具体表现。
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案

讲授新课一、欧洲的联合(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表现:(1)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
(2)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二)欧洲共同体1.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
2.建立:(1)20世纪5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3.作用: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三)欧洲联盟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一)美国的发展1.繁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放缓: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3.新经济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美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二)日本的崛起1.崛起的原因(1)外部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
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颁布了“和平宪法”。
冷战开始后,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案)考纲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标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等国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前预习.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经济理论是______________,具体的经济政策是_____________,从而出现了经济发展的“_________”。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发展“___________”,它使穷人受惠不少,稳定了社会,但导致__________不堪重负,也养了“_________”。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__________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达国家第_______、_______产业下降,第_______产业上升,它改善了_______的配置,使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
4.从20世纪_______年代初开始,在经济_________化和_________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形成了“新经济”,它是一种以___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__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答案:1.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黄金时期;2.福利国家、国家财政、懒人;3.科学技术、一、二、三、资源;4.90、全球、信息技术、知识经济、信息技术)重点难点问题分析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国家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日本英国增长率/%6.75.65.32.93.5材料二20世纪70-8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状况年份项目(%)欧共体美国日本973-1979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2.52.63.5979-1984同上0.92.14.2979-1982消费物价上升率9.54.4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国家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日本美国增长率/%5.5.82.60.55.60.9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述20世纪50-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迅猛,出现“黄金时期”;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等)(2)根据材料二,概述20世纪70-8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西方国家的主要应对措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状况:生产停滞,物价上涨,出现滞胀现象;原因:原油涨价造成石油危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的推动作用减弱,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
措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国际政治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变化:美国垄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局面被打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形成了三足鼎立局面;影响:使世界政治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原因及表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和之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情况年均增长率(%)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国民生产总值913-19382.0.10.94.7950-19723.82.55.29.9人均国民生产总值913-19380.80.70.82.7950-19722.32.14.28.7材料二新技术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人类的活动领域,创造了新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改善了劳动的组织和管理。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社会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劳动力和资金的增长转为主要依靠技术的提高和组织的改善。
材料三美国私人非农业部门的周平均工资1950年为53.13美元,1980年升为235.10美元,30年内增加了3.4倍。
……更值得提出的是,居民得到可靠的社会保障。
……或如一些人所说,得到“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
材料四新技术革命的开展使工农业产品大量增加,可以把更多的人力投入到不直接生产物质资料的部门,如商业、金融、服务行业等。
当前,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的产值都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的产值总和。
材料五新技术革命使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不断加强和完善。
……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对经济进行干预。
……西欧各国……普遍将能源、交通等基础工业部门和宇航等现代科技部门收归国有。
——以上材料均摘自徐天新、梁志明《世界通史•当代卷》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经济领域的哪些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能力增强。
)(2)根据材料可看出形成这些变化的相同原因中最突出的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启示: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依靠新科技发展生产力)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同任何其他的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
——摘自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卷材料二938年,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时说:……这个国家昨天还是不干涉主义,或处于守势的国家,现在,它却从事建设和开办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储贷货币,开办航运,经营铁路。
——摘自洛克《今日美国的问题》材料三当代学者在评论二战后西方世界的国家和经济关系时说:西欧国家社会生活中经济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存在的矛盾一直十分尖锐,并且有爆炸性,这也就预先决定了政府干预本国经济的深度和广度。
在西欧也和其他帝国主义中心一样,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必须进行国家干预……——摘自舍纳耶夫《今日西欧》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资本主义国家在帝国主义阶段前在经济生活中处于什么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制定法律,保护私有财产和自由经营,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自由放任时期,政府不干预资本家事务,不承担经济职能。
)(2)在罗斯福新政期间,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开始发生什么变化?试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国家不干预到主动干预经济,参与生产、流通、分配等经济过程,是管理者、保护者、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