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课件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妇女解放

马克思主义与妇女解放

马克思主义与妇女解放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理论,强调生产关系对社会的影响,而妇女解放是指为了争取妇女的平等权利、废除性别歧视和压迫而进行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妇女解放的问题,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妇女解放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结构决定了社会的政治和文化形态。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压迫和剥削是存在的,而妇女则面临着与男性不同的双重压迫——性别压迫和阶级压迫。

马克思主义强调,要实现妇女真正的解放,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的生产关系。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导致妇女双重压迫的根源。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使得妇女被迫从事低薪、低地位的劳动,同时也限制了她们的社会参与和政治权力。

因此,要实现妇女解放,就需要推翻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建立一个无阶级和平等的社会。

二、马克思主义对妇女解放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对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分析性别不平等的框架,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妇女面临的问题,并从根本上寻求解决之道。

其次,马克思主义鼓励妇女参与阶级斗争,使得妇女解放运动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争取妇女权益赢得了更广泛的支持。

最后,马克思主义将妇女解放纳入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议程中,强调妇女解放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三、妇女解放的实践经验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世界各地都产生了强大的妇女解放运动。

以苏联为例,列宁革命为妇女解放提供了历史机遇。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动土地平分、取消妇女沙文制度、鼓励妇女参与政治和经济活动等,大大推动了妇女解放的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妇女不再被视为家庭劳动的无偿劳动力,而是能够参与社会生产,获得对等地位。

类似的妇女解放运动也发生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妇女解放的目标。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目标远未实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妇女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妇女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妇女问题马克思主义妇女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妇女问题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妇女解放事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妇女问题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对妇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妇女问题的历史背景妇女问题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阶级社会中,由于阶级专制和性别歧视,妇女长期受到剥削和压迫。

直到19世纪中叶,工人阶级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才给予了妇女解放事业以新希望。

二、马克思主义对妇女问题的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妇女的解放是一场长期的社会革命,需要彻底消除私有制和男女不平等的制度。

马克思主义对妇女问题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革命对妇女地位的影响: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妇女开始参与到生产过程中。

这为妇女争取平等权益提供了新的机会。

2. 剥削和压迫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妇女问题具有阶级性,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

资本主义制度使妇女成为家庭的私有财产,并将她们限制在家庭和家务劳动中。

3. 妇女地位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强调通过消除阶级剥削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妇女地位的解放。

社会主义社会为妇女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和发展空间,消除了性别歧视。

三、马克思主义妇女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妇女问题,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1. 经济独立和平等权益: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经济手段,确保妇女的独立地位和平等的权益。

这包括推进妇女就业和教育,消除女性劳动力的性别歧视。

2. 家庭和婚姻制度的改革:马克思主义主张改革家庭和婚姻制度,消除婚姻中的男尊女卑和家庭暴力等问题。

这包括提倡平等婚姻关系和实施法律保护措施。

3. 性别意识的转变:马克思主义认为,妇女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进行性别意识的转变。

这包括扭转传统观念中的性别歧视和男性主导的观念,推动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念普及。

四、社会主义社会中妇女问题的实践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马克思主义妇女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和实践。

女性主义简介PPT课件

女性主义简介PPT课件

主要观点
一、阶级和性别压迫的双系统理论
双系统理论认为阶级压迫和性别压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压迫 系统,代表两组不同的利益,当他们相互交织时,妇女受到更加严重 的压迫。
米歇尔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和父权制的意识形态模式组成 了压迫妇女的两大社会体系。她提出的双系统理论架构是:非物质的 父权社会系统+物质的资本主义社会系统。她认为,要铲除性别歧视, 使妇女获得彻底的解放,就要同时推翻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两大压迫妇 女的社会制度。
五,后现代的女权主义
后现代女权主义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由有色 人种妇女、工人阶级妇女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学者对西方女 权主义展开的反思和批判组成。它否认自由女权主义、激 进女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普适性,强调在特定 历史背景下的女性经历的独特性,强调语言、妇女生活经 历和主客体的性别研究是重要的开展理论的源泉。
一、自由主义女权主义
• 发源于17世纪的社会契约论,以西欧的启 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为背景,自由主义思 想是其理论根底。
• 代表人物:Marry Wollstonecraft, 米尔 〔John Stuart Mill〕,Betty Friedan,布鲁 斯等。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主要观点
一、理性和能力等同论
〔1〕女性和男性具有一样的理性,理性是公民资格 的根底。
〔2〕性别的不平等不是天生的,女性的屈从地位是 早期的历史野蛮时代的产物,是一群人压迫另一 群人的结果,女性的能力看上去比男性低,是长 期的社会压迫和错误教育的结果,是压抑一方鼓 励另一方的结果。

20190416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简化版)-PPT课件

20190416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简化版)-PPT课件

(2)第二种形态——“女奴”阶段 ●原始社会末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之后,男子 以其体力上的优势,渐渐在生产领域取代了女性 的主导地位。 ●私有制产生,男子成为私有财产的主要占有者。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统治阶级把男性的强大无 限夸大,逐步使男强女弱、男尊女卑成为社会占 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成为阶级压迫和男权压迫 的手段。
4、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西方“女权主 义” 理论的区别
性质不同
对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不同 哲学背景不同
女权主义是西方妇女运动的理论宝库,是西方妇 女200多年艰辛探索的结晶,饱含许多经验和教 训,我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指导下,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含义
1、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提出 2、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历史渊源 3、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主要内容 4、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西方“女权主义” 理论的区别 5、今天讲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必要性
分两个方面讲:
妇女通过参加社会劳动取得经济独立
(一)经济参与
妇女通过参加社会劳动实现自身素质的 提高
关于“妇女回家”和“阶段就业” 妇女参政的意义
(二)政治参与
国际妇女参政的特点与演进规律 我国(省)妇女参政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关于男女公务员同龄退休
(一)经济参与
1、妇女通过参加社会劳动取得经济独立
5、今天讲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必要性
中国妇女从历史的深处走来
消除传统文化的影响 顺应历史潮流,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二、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 重要先决条件
※社会劳动,即劳动者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发生直 接关系的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总和。
※妇女 从横向角度看 包括生产性劳动 参加 和非生产性劳动 社会 从纵向角度看 是连续过程,而不 劳动 是暂时的、短期的 ※影响妇女参加社会劳动的重要因素:“男主外、 女主内”的性别角色定型。

马克思主义对妇女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马克思主义对妇女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马克思主义对妇女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探讨马克思主义对妇女问题具有深远影响,其理论和实践探索为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

本文将从妇女解放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观点以及实践探索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对妇女问题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

一、妇女解放的历史背景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与妇女长期受到的压迫和歧视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传统社会中,封建社会制度使妇女长期被束缚在家庭角色和传统道德观念中,缺乏经济独立和社会地位。

千百年来,妇女始终是社会地位最低、权益最脆弱的群体之一。

二、马克思主义对妇女解放的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妇女的解放不能单纯从妇女自身出发,而是要与社会制度的变革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妇女的剥削和压迫,提出了妇女解放的理论观点。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妇女解放需要经济基础的变革。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受到雇佣劳动的剥削和妇女家庭劳动的不公平分配。

只有通过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度,才能实现妇女在经济上的独立和平等。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妇女解放必须与阶级斗争相结合。

妇女的解放不能仅仅停留在性别意识的层面上,而是要认识到妇女问题是阶级问题的一部分。

只有通过与工人阶级的共同斗争,才能够最终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

最后,马克思主义认为,妇女解放需要革命的实践行动。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革命运动,才能够改变妇女长期以来受到的束缚和压迫,实现妇女的全面解放。

三、马克思主义对妇女问题的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不仅停留在纸面上,还融入了实践中,为妇女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实现妇女解放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苏联,妇女得到了平等的待遇,享受到了与男性同等的教育、就业和政治参与权利。

其次,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革命斗争中,高度重视妇女解放事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婚姻法改革和妇女参政权利的实现等一系列措施,中国的妇女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中国妇女的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女权社会主义形成.doc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女权社会主义形成.doc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女权社会主义形成20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传播,其中的妇女理论也被西方女权社会主义者批判地运用。

女权社会主义者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对女性与男性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女权社会主义流派。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当中,虽然没有专门论述妇女问题的部分,但是在他们的多部著作中,却多处渗透着妇女解放的思想,其中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论述的重点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妇女受奴役受压迫的根源、如何实现妇女解放以及妇女解放和人的解放之间的关联。

随后,马克思主义后继者们对这些理论也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才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

按照马克思主义者们对妇女解放思想的阐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形成阶段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在马克思所著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第一次阐述了妇女解放思想。

其中,马克思明确指出拿妇女当作共同淫乐的牺牲品和婢女来对待,这表现出了人在对待自身方面的无限的退化。

马克思在手稿中尖锐地指出了男女不平等的现状与这一现状的落后性,尽管没有直接和明确地指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但我们依稀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尖尖角。

第二,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明确提出共产主义是不可抗拒的浪潮并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其中,使妇女不再处于单纯生产工具的地位,就明确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思想,更难能可贵的是马克思提到私有制是产生一切人压迫人制度的最终根源,也就是说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实现真正的妇女解放,这就是妇女解放的实现途径。

第三,根据马克思提出的妇女解放的途径,恩格斯发表的《家庭、国家和私有制的起源》中,对妇女理论进行了更为全面而深刻的论述。

他特别强调它(专偶制)决不是个人性爱的结果,婚姻和以前一样仍然是权衡利害的婚姻,专偶制是不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以经济条件为基础。

恩格斯强调私有制、国家、阶级都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详细阐释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这就标志着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运动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运动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运动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运动理论,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对妇女解放和妇女权益的研究和思考。

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历史的演变和社会阶级的斗争,认为家庭和婚姻体制是私有制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对妇女的压迫和剥削的一种形式。

因此,为了实现妇女的解放,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妇女运动的理论。

1. 妇女解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妇女解放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只能在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实现。

妇女的解放与社会阶级斗争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妇女问题是产生于阶级社会中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面临着双重的剥削和压迫,既受到资产阶级的剥削,也受到男性的压迫。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妇女解放。

2. 妇女地位与生产方式的转变马克思主义认为,妇女地位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转变是相互联系的。

在过去的生产方式中,由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妇女被束缚在私人家庭和家务劳动中,没有参与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的机会,也没有享有平等的权益。

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妇女可以参与到社会生产中,享有平等的权益,并且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变革,妇女的地位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3. 子女与家庭的社会化马克思主义认为,子女的社会化是妇女解放的重要环节。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家庭的私有化,妇女被排除在社会化子女的过程之外,承担着繁重的家庭责任和孩子教育的负担。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通过社会化子女的方式,不仅能够减轻妇女的家庭负担,也能够为妇女提供更多的社会参与机会。

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过社会化子女的过程,妇女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事业,实现自身的追求。

4. 消除妇女在家庭中的不平等地位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运动理论强调消除妇女在家庭中的不平等地位。

传统家庭是私有制的产物,妇女在家庭中往往处于被动和被支配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主张破坏传统家庭的压抑与束缚,使婚姻和家庭成为真正平等和自由的关系,使妇女能够获得自身发展的机会和平等的权益。

马克思妇女解放理论

马克思妇女解放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从经济角度入手研究妇女解放问题,提出关于女权思想。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研究呈现热潮,其中尤以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为代表,男女平等、性别意识观念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部分,中国妇女解放理论伴随着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而创建和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新的丰富和补充。

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作品与中国妇女解放理论研究比较的基础上,指出,妇女解放既要从阶级分析的方法入手,在解放被压迫阶级的过程中,求得妇女的解放,又要从性别分析的角度切入,改变不利于女性发展的思想文化观念和社会环境,为妇女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

马克思认为:“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

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第586页.)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妇女运动就成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组成部分,“在任何社会中,妇女的解放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②(马克思思格斯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第610页.)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不仅在于它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一条光辉的道路,而且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这个特定的时代,依据当时所能提供的思想材料,在探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对历史上所形成的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和妇女解放问题作了十分有意义的探索。

当我们从“女权主义”的视角去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时,我们会得到两位伟人很多的女权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文本考证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和考察妇女问题,确认妇女被压迫、被奴役的历史起点。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基本内容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二者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神圣家族》、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书信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一、基本概念(一)马克思主义妇女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学说,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妇女解放的条件、道路等基本问题所做的科学阐释。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妇女运动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形态。

二、经典著作的主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蕴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内,较为集中地体现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中。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经典著作有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等。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奥古斯特·倍倍尔(August Bebel)的《妇女与社会主义》是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阐释妇女解放问题的专门著作。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就路易斯·亨·摩尔根(Lewis H.Morgan)的研究成果而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妇女地位的演变、妇女受压迫的根源与本质、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妇女解放的道路等妇女理论的基本问题。

(一)妇女地位的演变1、原始社会的男女平等妇女在物质生产领域的占据主要地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妇女的采集是主要食物来源妇女在人口生产领域占据主要地位群婚时代的“民知有母而不知有父”(二)妇女受压迫现象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两次社会大分工妇女在物质生产领域的失利妇女在人口生产领域的失利妇女地位取决于在两种生产中的地位不是生产力发展妇女地位提高(三)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私有制1、男人在生产领域的优势2、剩余产品归男人所有3、男人希望出自己血统的财产继承人⏹母权制到父权制⏹(四)妇女受压迫的本质是阶级压迫⏹1、妇女是最先成为奴隶的人⏹妇女是男人淫欲和生儿育女的工具⏹2、妇女受压迫具有阶级压迫性质⏹在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制下的夫妻间的对抗同时发生的,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

⏹(五)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是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1、原始共产制家务劳动的公共性⏹2、家长制下家务劳动的私人性⏹三、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形态(一)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起点⏹1、《起源》的翻译⏹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而传入的。

1908年,《天义》在《女子问题研究》专栏第一次刊载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二章的部分译文。

⏹2、新文化运动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传播⏹五四运动时期,许多人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阐释妇女解放问题。

诸如李达的《女子解放论》、田汉的《第四阶级的妇人运动》、向警予的《女子解放与改造的商榷》等等。

⏹(1)基本概念的讨论⏹女子解放、妇人解放、妇女解放⏹摆脱压迫与束缚⏹做大群里独立的人⏹精神自由与物质自由⏹物质自由:经济独立⏹精神自由:理性厥缺、情感脆弱、意志柔和⏹(2)探讨妇女受压迫的根源⏹(3)用阶级分析方法分析妇女和妇女运动⏹《第四阶级的妇人运动》⏹“君主阶级”、“贵族阶级”、“中产阶级”、“劳动阶级”。

第三阶级与第四阶级是“姊妹运动”。

⏹在田汉看来,妇女地位低下的根本原因有两方面:。

⏹其一、妇人不是人类必须品的生产者;其二、没有受到人生之必要教育。

而第四阶级的妇人运动正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他认为:“此种运动者自觉女子原始的地位失坠”的根本原因:“(一)由于不能为人生必要物之直接生产者;(二)由于女子不能受人生应受之训练”,所以田汉认为,“妇女解放舍做工与求学其道无由”⏹而剥夺了女人的人权,不能称其为拥护人权,尽快帮助女子解放才算得拥护人权。

既认为女子人权是民权的题中应有之意,剥夺女子人权的所谓民权是虚伪的民权。

⏹避免“半身不随”,寻求社会之“真”——社会有机体理论。

⏹还有一种观点从社会系统协调运作的角度来谈“妇人解放”。

认为男女即同为组成社会的分子,就应该同为社会的中心。

社会的诸方面如果仅仅以男性为中心,则失去了社会的真价值,则为“半身不遂”的肌体,病残的社会。

⏹“不具的人类”,“偏枯的文化”——进化论的角度⏹⏹也有人提出,“女子的人格堕落到万丈深坑的底下去了!于是人类的进化也迟滞了!人生的幸福也减少了!社会的真价值也没有了”(李达,1919年)。

主张应以男女两性为本位,健全人类社会。

⏹既认为女子人权是民权的题中应有之意,剥夺女子人权的所谓民权是虚伪的民权。

⏹避免“半身不随”,寻求社会之“真”——社会有机体理论⏹还有一种观点从社会系统协调运作的角度来谈“妇人解放”。

认为男女即同为组成社会的分子,就应该同为社会的中心。

社会的诸方面如果仅仅以男性为中心,则失去了社会的真价值,则为“半身不遂”的肌体,病残的社会。

⏹⏹⏹也有人提出,“女子的人格堕落到万丈深坑的底下去了!于是人类的进化也迟滞了!人生的幸福也减少了!社会的真价值也没有了”(李达,1919年)。

主张应以男女两性为本位,健全人类社会。

其倡导“女子解放”其情可鉴!然而,其局限性也昭然若揭。

认为女性制肘人类的进化这种观点,容易忽略性别压迫的极其复杂的社会因素,而聚焦于对女性的苛责。

⏹“男子压迫女子是件无人道的事”——人道主义的视角⏹3、中共早期妇女解放的主张⏹(1 )妇女解放必须伴着阶级解放进行⏹“无产阶级妇女”、“半无产阶级妇女”和全国所有妇女⏹妇女解放与阶级解放是天造地设的伴侣⏹(2 )妇女解放必须伴着民族解放进行⏹四大妇女运动决议案⏹⏹⏹4、毛泽东关于妇女解放根源的阐释⏹政权神权夫权族权是束缚妇女和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深刻地阐述了封建宗法制度对妇女的压迫。

他指出:“中国的男子,普遍要受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即:(一)有一国、一省、一县以至一乡的国家系统(政权);(二)由宗祠、支祠以至家长的家族系统(族权);⏹由阎罗天子、城隍庙王以至土地菩萨的阴间系统以及由玉皇大地以至各种神怪的神仙系统——总称为鬼神系统(神权)。

至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5、“妇女能顶半边”⏹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

到之之法,艰苦斗争,世界难事,有志竞成。

有妇人焉,如旱望云,此编之作,伫看风行。

——题中国妇女之出版⏹6、马克思主义妇女观⏹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提出⏹国际国内背景⏹(1)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概念⏹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妇女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所做的科学分析和概括。

⏹⏹⏹⏹(2)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主要观点⏹a、妇女受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妇女地位受两中生产制约⏹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私有制,它的本质是阶级压迫⏹ b 、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妇女与社会的“辩证法”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凡人贵自立⏹c、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重要先决条件⏹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基础⏹家务劳动与社会劳动⏹d、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妇女解放的阶段性⏹⏹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经验⏹e、妇女为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物质资料生产⏹人口生产7、男女平等基本国策8、先进性别文化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sociaiist feminism)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Marxistfeminism):(一)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含义1、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泛指自十九世纪初叶以来,凡主张妇女解放必须对社会、政治与经济结构等全面性社会改造方能达到的女性主义思潮。

2、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是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分支。

(顾燕翎主编(《女性主义理论与流派》台湾,女书文化事业有限公司,37页)20世纪60-70年代产生,受新马克思主义影响(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兴起1、对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批评1850年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与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谴责中产阶级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目标狭隘,只要求有限度的社会改良,希望争取妇女的政治法律权利,却不思改变最根本的社会经济结构。

认为资本主义与私有财产制度是妇女受压迫的根源。

必须取消这种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妇女解放才可能实现。

(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兴起1、对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批评1850年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与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谴责中产阶级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目标狭隘,只要求有限度的社会改良,希望争取妇女的政治法律权利,却不思改变最根本的社会经济结构。

认为资本主义与私有财产制度是妇女受压迫的根源。

必须取消这种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妇女解放才可能实现。

2、当代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对历史唯物论的批评哈特曼(Hartmann)爱莉生洁格(Alison Jagger ) 杨Young南西哈特萨克(Nancy Hartsock)抨击马克思历史唯物论失之偏颇,重视一向由男性控制的公领域生产活动(production)与生产关系,而轻视私领域的两性关系与再生产活动(reproduction)如家务、育儿、性与情感支持等)。

⏹(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1、提出“女性主义历史唯物论”(feminist historical materialism):(1)生产活动与再生产活动是辩证关系(2)资本主义与父权制共谋阶级剥削两性分工⏹⏹2、运用“女性阶级”(sex clss)分析两性间的剥削与支配关系,⏹马克思主义的阶级、阶级意识与假意识概念⏹阶级认同感。

⏹假意识(false consciousness)在强势阶级的压力下产生的错误的“阶级认同”⏹女性主义批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以劳资生产关系为基础,无视女性与男性劳工的利益冲突,也不处理家庭主妇的阶级位置,女性无论就业与否,阶级属性都依据父亲丈夫的阶级属性而定。

⏹女性主义者仍然大量使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并以“女性阶级”(sex clss)分析两性间的剥削与支配关系,并呼吁妇女摆脱认同父权的虚假意识形态,发展“我群”受到压迫的真实意识。

第一、女性与男性劳工之间的利益冲突第二、女性(尤其家庭主妇)到底属于哪一个阶级?第三、无产阶级的形象是男性的形象第四、运用“女性阶级”的概念(姐妹情意)也受到批评⏹麦金农:⏹无产阶级的形象被马克思界定为一致的男性的形象,把无产阶级看成是男性构成的。

他认为女性的天性就更容易被剥削,更不容易产生工人阶级意识——觉悟,是个问题群体。

⏹3、运用“异化劳动”概念分析女性的家务劳动⏹变成劳动机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