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知识点
第八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

何谓光韵?它指的是艺术品的原真性、即时即地 性,即“它在问世地点的独一无二性”。现代社 会的机械复制技术打破了以前的神话,使得艺术 品被大批量的生产复制出来,原作的“光韵”也 随之凋谢、消失。
其次,“特殊性除非能改变普遍性,否则便达不 到真正的优先地位”。
第三,在非同一性的成长中,感性、欲望、身体 这些非理性的因素都是必须的、优先的。
其次,现实主义是一切伟大文学的共同基础,因 而应该成为文学创作的标尺。
最后,现实主义与现代派文学完全对立。
四、审美特性 在《审美特性》中,卢卡奇从
艺术的起源、本质、功能入手 前面深入地对文学艺术的本质 特征问题作出了阐述,深化了 他的现实主义文论,也明确提 出了他的审美理论。
首先,卢卡奇认为艺术起源于巫术模仿。 其次,卢卡奇认为艺术的本质性特征是拟人化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十分强调文学艺 术的独立性,强调审美对社会现 实的批判作用。西方马克思主义 往往将文学艺术置于高于社会现 实的位置,试图张扬文学艺术的 审美功能,以实现对资本主义社 会的批判,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论的理论特征所在。
一般来说,得到学界认可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 有以卢卡奇、阿多诺、马尔库塞等人为代表的黑 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弗洛姆、马尔库塞为 代表的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萨特等人 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阿尔都塞、 马歇雷等人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
卢卡奇将文学的总体性与社会历史的总体性对应 起来,坚持文学总是根植于社会历史之中,对文 学作品的把握,能够对社会历史构成一种整体的 观察视角和批判视野。
西方马克思主 义文论知识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知识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是 20 世纪以来兴起的一种重要的文学理论思潮,它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西方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文学的本质、功能、创作、接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产生背景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20 世纪 20 年代,它是在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反思和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中发展起来的。
在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如经济危机、法西斯主义的兴起、科技的快速发展等,这些变化使得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在解释现实社会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尝试从新的角度和方法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从而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流派。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文学研究领域的具体体现。
它受到了当时西方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影响,同时也对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要流派1、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其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
法兰克福学派强调文化工业对人的异化作用,认为大众文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一种意识形态控制。
他们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现代主义艺术具有反抗资本主义社会的潜力。
2、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萨特。
萨特将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强调人的自由选择和责任。
在文学方面,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揭示人的存在困境和自由选择。
3、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是阿尔都塞。
阿尔都塞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解读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多元决定论”等观点。
在文学研究中,他强调文学作品是社会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
4、文化研究学派文化研究学派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英国。
代表人物有雷蒙德·威廉斯、斯图亚特·霍尔等。
该学派关注文化与社会权力的关系,研究大众文化、亚文化等现象,认为文化是社会斗争的场所。
西方文学理论 马工程 15.第十四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2、其次,现实主义的目标是要提供一幅关于现实的完整图 画,去除现象与本质、个别与规律、直接性与概念之间的 对立。
“现实主义……每一种对现实的反映都不是停留在自然主义的直 接表面上,它是要再现对象的内涵整体、它的主要的通过现象表现出 来的感性规定,这就——有意或无意地——创造了一种世界。”
概述
(二)发展概况 1、形成 20世纪2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并逐 渐走向鼎盛。
2、演化 20世纪30-6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内部演化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非正统马 克思主义思潮。反启蒙主义、工具理性、大众文化、分 析法西斯主义成因,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心。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一)现实主义与整体性 卢卡契 卢卡契(1885-1971,又译卢卡 奇),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文 学理论的早期代表人物。主要
著作有《小说理论》《历史与
阶级意识》《欧洲现实主义研 究》《现实主义问题》《历史
小说》《审美特性》等。
第一节:卢卡奇、布莱希特、詹姆逊
第一节:卢卡契、布莱希特、詹姆逊
(一)现实主义与整体性 卢卡契的物化理论
1、 在发展马克思的物化概念时,卢卡契吸收了韦伯对工 具理性的论述,由此开辟了物化批判(或曰工具理性批 判),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命题。 2、 物化在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了一种意识结构。资本主义 建立了世界市场,把一切都纳入市场交换体系之中,形成 了一个经济和意识形态的统一体。但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 分工和专门化,经济的各种因素和各个部分以前所未有的 方式独立出来,个人因为分工被孤立化、原子化,使资本 主义的外表显得支离破碎。表现在文学上,就是流于旁观 和碎片化直观描写的现代主义文学大行其道。
西方文论专题知识点总结

西方文论专题知识点总结西方文论是研究文学和文化现象的学科,它包括了很多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涵盖了文学的起源、发展、结构、风格、流派、作家、作品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心理分析、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后人种主义等众多角度来总结西方文论的专题知识点。
一、结构主义1. 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结构主义是20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文论思潮,它的基本理论基础是对“结构”的研究。
结构主义通过对文本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试图揭示文本内部的意义体系和结构规律。
2. 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有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弗洛伊德、赫拉德·格拉米希等。
他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结构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3. 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的影响结构主义的出现使得文学研究开始从传统的历史、作者、文学作品等观念转向了更加注重文本本身的内部结构和意义。
这种转变为后来的文论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二、后结构主义1. 后结构主义的起源和特点后结构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产生的一种文论思潮,它在结构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批判和超越。
后结构主义擅长发现和解读文本的多重意义,并试图揭示文本之外的更深层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2. 后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后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有米歇尔·福柯、雅克·德里达、让-福科·利约塔、朱利亚·克里斯蒂娃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并对后结构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3. 后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的影响后结构主义的出现加深了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和理解,并使得文学研究更加注重对文化、社会、权力等方面的分析和关注。
由此,后结构主义为后来的文论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思考和材料。
三、后现代主义1.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和特征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种文论观念,它试图超越传统的现代主义范畴,反对现代主义所倡导的一切伦理、形式和结构的限制,强调个体主义和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文论 西马

• 俞吾金、陈学明则将后马克思主义划为四大派别: 其一,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也称为后结构主义 的马克思主义,其思想领袖为德里达;其二,后现 代主义的文化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或称为文化阐述 学的马克思主义,以詹姆逊为代表;其三,解释学 的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后解释学的马克思主义,以 哈贝马斯、塞麦克为代表;其四,其他类型的后马 克思主义,如拉克劳、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后女 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 巴赫金 :《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马 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开创了一种“以语言学 为中心,而同时又要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的”新 型马克思主义文论模式。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概述
•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状况
• (一)何谓“西方马克思主义” • 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名称最初是在20世
纪20年代末由马萨里克提出的。 • 之后,1959年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
险》一书中明确使用了这一术语
• 将卢卡奇、柯尔施等黑格尔主义的马克 思主义者划为“‘西方的’马克思主义” 者。
• 拉克劳、墨菲、福柯、詹姆逊、利奥塔、德勒兹、 加塔利、博德里拉、德里达、哈贝马斯、吉登斯被 视为当代的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
雷蒙·威廉斯
Raymond Williams (1921-1988
• 汤普森(1924--1993) E.P.Thompson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变化的几
个阶段
• 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阶段:20世纪2030年代,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的共产党内产生了一些与前苏联和共产国 际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有着很大思想分 歧的观点、理论和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趋 于形成。卢卡契、葛兰西、布莱希特等是其 代表人物。
• 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鼎盛阶段:20世纪 60-70年代出现了以阿多诺、马尔库塞、 本雅明等为杰出代表的德国“法兰克福 学派”、法国萨特等人的存在主义的马 克思主义、阿尔都塞等人的结构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等流派。
马克思主义文论整理资料

出处:1、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属于我一个人,而为大家所有;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
精神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欢乐、光明,但你们却要使阴暗成为精神的唯一合法的表现形式;精神只准披着黑色的衣服,可是自然界却没有一支黑色的花朵。
精神的实质就是真理本身。
天才的谦逊就是用事物本身的语言来说话,来表达这种事物本质的特征。
天才的谦逊是要忘掉谦逊和不谦逊,使事物本身突出。
精神的普遍谦逊就是理性,即思想的普遍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按照事物本质的要求去对待各种事物。
严肃是掩盖灵魂缺陷的一种伪装。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马克思2、劳动创造了美。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3、德国哲学从天上降到地上;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地上升到天上。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4、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5、而您不无根据地认为德国戏剧具有的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大概只有在将来才能达到,而且也许根本不是有德国人来达到的。
您完全正确的反对了现在流行的恶劣的个性化,这种个性化总而言之是一种纯粹低贱的自作聪明,并且是垂死的模仿文学的一个本质的标志。
此外,我觉得一个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从这方面来看,我相信,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的更加鲜明些,剧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受到损害的。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
据我看来,悲剧的因素正是在于:同农民结成联盟这个基本条件是不可能的;因此贵族的政策必然是无足轻重的;当贵族想取得国民运动的领导权的时候,国民大众即农民,就起来反对他们的领导,于是他们不可避免地要垮台。
西方马克思主 义文论知识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知识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可是个很有趣的话题呢!咱们先来说说啥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简单来讲,它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文学和文化的一种理论。
但它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又有点不太一样,它更注重从文化、意识形态这些方面来分析文学作品。
比如说,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里,会特别关注文学作品背后的社会权力结构。
就像我们看一本小说,如果只是看个热闹,可能就只注意到故事好不好玩,人物可不可爱。
但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眼光来看,就得想想这小说里谁在说话,谁的声音被压制了,谁掌握着话语权。
我给您讲个我自己的经历吧。
有一次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很有名的小说,叫《了不起的盖茨比》。
一开始我就被那华丽的语言和浪漫的爱情故事吸引住了。
但后来我学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再重新看这本书,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发现小说里的盖茨比,虽然很有钱,举办了那么多豪华的派对,但在那个所谓的上流社会里,他始终是个局外人。
那些真正有权有势的人,根本就看不起他。
这背后反映的不就是社会阶层的固化和权力的不平等吗?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就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悲剧,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
再比如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还会关注文学作品是怎么塑造我们的思想和价值观的。
有些作品可能看起来很普通,但其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像电影《泰坦尼克号》,大家都觉得是个超级浪漫的爱情故事。
但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角度看,我们能发现电影里展现的贫富差距、阶级对立。
女主角露丝来自上层社会,但她却感到无比的压抑和束缚;男主角杰克是个穷小子,却充满了自由和活力。
这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的对比,不就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平吗?还有啊,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也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
读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作品传递的信息,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背景,对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读。
比如说,同样是读《哈姆雷特》,有人可能会觉得哈姆雷特的犹豫是他性格的弱点;但也有人会觉得,这是他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和道德困境时的一种挣扎和思考。
马克思主义文论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一、马克恩主义文论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奠基时期;第二,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的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初始建构时期;第三,从20世纪十月革命以后到20世纪60年代的批判与反思时期;第四,从1968年以后开始的开放性发展时期。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即(巴黎手稿》)1. (1844年手稿》美学的中心思想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感觉的彻底解放)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思想。
2.“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1)物的异化/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这是从劳动对象和结果一—即产品的角度提出问题的。
“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对象的关系。
”劳动者创造产品但并不拥有;产品是支配劳动者的异己的力量。
(2)自我异化/劳动行为本身的异化劳动的本质:劳动是对象化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存行为中,表现在生存活动中。
工人的劳动不属于自己:工人的劳动是被雇佣于别人的劳动,是已经售出的劳动,因此完全是外在的东西,是被迫的强制劳动。
(3)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类本质异化人的普遍性就是自由。
人的类特征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这种类本质的特点是“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4)人同人相异化“商品拜物教”:人明明是物的创造者,现在却倒过来被巨大的物的权力所支配。
劳动产品对工人是异己的,活动也是异己的,它属于资本家。
工人通过劳动,生产出了另一个与劳动过程毫不相干的人(即资本家),以及与这一劳动性质相对应的劳动关系(不劳动,但是占有)。
3.“对象化”原则。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体现的基本哲学原则:对象性活动。
对象性活动:马克思: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在文学活动中,人把自身的肉体的特别是精神的力量都投入其中,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出了自己的力量。
4.本质力量对象化。
①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是在认识了自然规律以后,在劳动者的头脑中形成内在尺度之后才进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上)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掌握其理论
的要点。
二. 课程内容
9.1理论背景和发展概况。
9.2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
9.3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论。
9.4 马舍雷和戈德曼的结构主义文论。
9.5伊格尔顿的新马克思主义文论。
三.考核知识点
9.1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
9.2 卢卡契论艺术本质、艺术发生和艺术功能。
9.3 葛兰西论“民族—人民的文学”。
9.4 马舍雷的“沉默论”。
9.5 戈德曼论“有意义的结构”。
9.6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理论。
四.考核要求
9.1 识记:卢卡契的主要论著《历史与阶级意识》、《审美特性》;葛兰西的主要论著《狱中札记》、《狱中书简》;马舍雷的主要论著
《文学生产理论》;戈德曼的主要论著《文学社会学方法论》;伊格尔顿的主要论著《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学原理引论》。
9.2领会:卢卡契论艺术本质:文艺的内容来自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又是对客观现实的超越;卢卡契的艺术发生说:一方面接受并发挥了马恩的劳动起源论,另一方面又用巫术起源论加以补充;卢卡契论艺术功能:激发情感与认识世界统一论。
9.3领会:葛兰西论“民族—人民的文学”:要求文学作为“新文化”的一部分,成为“精神、道德革新的表现”,为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
9.4 应用:马舍雷的“沉默论”:作品中的空白和沉默是意味深长的,它们间接地表现了意识形态。
9.5领会:戈德曼论“有意义的结构”:文学创作是作家通过自身的努力,制造一个由其思想、情感和行为组成的有意义的连续结构。
这种结构一方面涉及到某一文学作品的各部分内容要素之间的整体
关系,另一方面又与整个社会有着内在的联系。
9.6应用: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理论:(1)把文学艺术看作商品,文艺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又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社会经济生产的形式;(2)从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的相互关系看艺术形式,艺术生产和消费既可以改变艺术形式,也可以改变艺术家与欣赏者的关系,还可以改变艺术家之间的关系。
10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掌握其理论的要点。
二.课程内容
10.1布洛赫乌托邦式的幻想艺术论。
10.2布莱希特以理性为本的戏剧理论。
10.3本雅明的技术主义艺术理论。
10.4阿多诺的否定性文论。
10.5马尔库塞的新感性文论。
10.6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文论。
10.7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化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
10.1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
10.2 布洛赫以“幻想”为核心的艺术理论。
10.3 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和“间离化”概念。
10.4 布莱希特论现实主义。
10.5 本雅明的艺术生产论。
10.6 阿多诺论否定的辩证法和艺术的否定性本质。
10.7 马尔库塞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批判。
10.8 马尔库塞论艺术的本质和造就“新感性”的功能。
10.9 弗洛姆论“生产性的爱”与“社会无意识”。
10.10 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对现代艺术的基本观点。
四.考核要求
10.1识记: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布洛赫的主要论著《乌托邦精神》、《希望的原理》;布莱希特的主要论著《戏剧小工具篇》;本雅明的主要论著《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的概念》、《德国悲剧的起源》、《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阿多诺的主要论著《否定的辩证法》、《美学理论》;马尔库塞的主要论著《爱欲与文明》、《单面人》、《审美之维》;弗洛姆的主要论著《逃避自由》、《爱的艺术》;哈贝马斯的主要论著《公众社会结构的变化》、《交往行为理论》。
10.2领会:布洛赫以“幻想”为核心的艺术理论:(1)把艺术的本质同幻想、同对世界审美的“超前显现”联系起来;(2)艺术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它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可以成为精神的一个避难所;(3)艺术的幻想实质是对白日梦的改造。
10.3应用: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和“间离化”概念:史诗剧:用史诗即叙事方法在戏剧舞台上表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现代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并展示其发展趋势,以“叙事性”取代“戏剧性”。
“间离化”:是史诗剧的核心概念。
10.4 领会:布莱希特论现实主义:(1)现实主义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2)现实主义不应以酷似生活为标准,而应“驾驭”现实,洞察生活本质;(3)主张把事件过程置于艺术表现的中心;(4)现实主义应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手段来表现新的现实,可借鉴先锋派的艺术成果。
10.5 应用:本雅明的艺术生产论:艺术创作是生产,艺术欣赏是消费,艺术创作的“技术”即技巧,代表着一定的艺术发展水平,构成了艺术生产中的艺术生产力。
10.6 领会:阿多诺论否定的辩证法和艺术的否定性本质:否定的辩证法:真正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是指向差异之物,即矛盾和对立,其真实含义永远是否定性的,而不具有任何肯定性;否定的辩证法就是要否定现实的总体性,捍卫、争取个体性和非同一性。
艺术的否定性本质:“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否定的认识”。
10.7应用:马尔库塞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批判:(!)批判资本主义的“消费控制”把人变成“单维人”;(2)批判资本主义对人的“爱欲”本性的压抑;(3)批判资本主义滋长了“攻击性”罪恶;(4)从人性异化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
10.8领会:马尔库塞论艺术的本质和造就“新感性”的功能:(1)认为艺术的永恒性以普遍人性为基础,并对普遍人性作了弗洛伊德式的解释,强调艺术超越直接现实,展现了一个非压抑的条件,促使人的感性本能得以升华。
(2)艺术以想象与幻想对现行的理性原则提出挑战,使主体感性摆脱压抑状态,达到“感性的解放”。
(3)促使人们改变旧的感受世界的方式,造就具有“新感性”的社会主体,而“新感性”能变成一种改造、重建社会的现实生产力。
(4)现代艺术是造就新感性的最佳途径。
10.9领会:弗洛姆论“生产性的爱”与“社会无意识”:“生产性的爱”:提出人的存在的二律背反和历史的二律背反的观点,强调爱是“在保存人的完整性、人的个性条件下的融合”,而成熟的爱应是一种生产性的爱,一种给予。
“社会无意识”:指出社会是通过语言、理性逻辑和社会禁忌三个途径来压抑无意识的,它们是社会的过滤器;强调文学与社会无意识的密切联系。
10.10应用: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对现代艺术的基本观点:“社会交往行为”理论: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和相互作用,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沟通和一致。
对现代艺术的基本观点:(1)对现代艺术打破传统艺术的“光晕”,引导人们摆脱依附、寻求解放的功能予以肯定;(2)先锋派艺术所体现的不是资本主义合理化的希望,而是资本主义的合法化危机,是对交往行为合理化要求的潜在期盼;(3)指出先锋派艺术因“光晕”的丧失和“寓言”手法的广泛应用,使作品有机一体化被破坏,虚假整体意义被消解,与丑、否定的畸形结合,使艺术成为一个自主化的实验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