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
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目录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第一节国内环境分析 (2)一、国民生产总值 (2)二、固定资产投资 (2)三、财政与金融 (4)四、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 (5)五、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6)第二节国际环境分析 (7)12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第一节 国内环境分析一、国民生产总值2014年中国GDP 突破10万亿美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四季度增长7.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
图表- 1:2010-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固定资产投资201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200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1%),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
从环比速度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2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983亿元,同比增长33.9%,增速比1-11月份提高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208107亿元,增长13.2%,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281915亿元,增长16.8%,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40.8948.4153.4158.863.65增长率18.39%10.33%10.09%8.25%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0102030405060702010-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204515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14681亿元,增长0.7%,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166918亿元,增长13.5%,增速与1-11月份持平;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2916亿元,增长17.1%,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2014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2014汽车行业市场分析2014年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一年。
在这一年,全球汽车市场积极复苏,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逐渐增加。
下面将对2014年汽车行业市场进行分析。
首先,2014年全球汽车市场出现积极向上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汽车销量呈现增长态势。
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2014年全球汽车销售量达到了8650万辆,较2013年增长了3.9%。
这主要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和不断提升的消费信心,使得消费者对购买汽车更有信心。
其次,中国汽车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14年中国汽车市场表现出色,汽车销量继续位居全球第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4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了2374万辆,较2013年增长了6.9%。
这也使得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然而,2014年汽车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份额相对集中。
在全球市场中,一些主要汽车制造商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使得其他小型和新兴汽车制造商面临着竞争压力。
另外,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环保要求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进行研发和投入更多的资金。
此外,政策因素也对汽车行业产生了影响。
在国内市场,2014年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措施,例如减税和优惠政策,以刺激汽车消费,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2014年汽车行业市场总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
全球汽车市场销量增长稳定,中国汽车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然而,行业竞争激烈,技术创新和环保要求提出更高要求。
政策因素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18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国家和地区分析(III)

根据GCI 4.0的预测,尽管该地区有些 经济体正在经受严重的竞争力赤字,但总 体来说未来的竞争格局积极向好,与业界 普遍看好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持续增长势 头相吻合。该地区的7个发达经济体全部位 于GCI 4.0排名前20的行列。其中,新加坡 (83.5分)和日本(82.5分)分列于GCI 4.0 总排名的第2位和第5位。大多数经济体基 础设施良好、交通网络便利、宏观经济稳 定,并且有强大的人力资本和完善的金融 体系。然而,各经济体在创新生态系统方 面的表现却参差不齐,如韩国(78.2分,8 位)与新西兰(61.4分,27位)的创新能力 指标得分相差近17分。
注:颜色深浅表示收入高低情况。
图2 12项竞争力一级指标的区域表现得分
二、区域分析1
(一)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EAP)人口大约23亿,该地区经济体 无论是在国土面积、发展水平、政治和经 济制度,还是在地理、文化和历史等方面 都具有广泛的多样性。较高的企业活力是 该地区大多数经济体的共同特点,这促进 了工业化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和极度 贫困人口急剧减少。在短短10年内,该地 区极度贫困人口从30%下降至低于10%。 2017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是全球经济增 长最快的地区,约占全球经济增长的1/3。 GCI 4.0所涵盖的10个发展中经济体中有9个 在2017年实现了至少3%的增长,其中5个 经济体的GDP增长超过了6%,分别是柬埔 寨、中国、老挝、菲律宾和越南。
18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科技创新
不到 30分;第二梯队是印度尼西亚、菲律 宾、越南、泰国以及文莱,这些经济体与 全球竞争力指数满分有40分左右的差距; 第三梯队是蒙古(52.7分,99位)、柬埔 寨(50.2分,110位)和老挝(49.3分,112 位),只达到全球竞争力指数满分的一 半,是该地区影响可持续增长的弱势经济 体。
2014年世界各国或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排名表中国位居第二

中国大陆服务贸易总额6069.57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其中服务出口2234.75亿美元,同比增长7.6%;居世界第5位;服务进口3834.75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居世界第二位。
美国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服务贸易国地位2014年服务贸易总额1187712亿美元同比增长3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014年世界各国或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排名表中国位居第二
2014年全球服务贸易(BPM 6)总额98006.90亿美元,同比增长4.4%。其中:服务出口49404.00亿美元,增长4.2%;服务进口48602.90亿美元,增长4.7%。
2014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Your company slogan
2013年中国经济的格局(续)
多种因素导致投资增速放缓
2013年中国主动推动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决定了 投资增速放缓的基本态势。2013年1-11月份,全国固定资 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9.9%。2013年的中国经济,比较明显 地受到了政府换届的影响。首先是密集甚至剧烈的政府官员换 届,其影响持续了2013年的大部分时间。其次,2013年是 新的中国领导层的政策准备期。在经过了紧张的准备后,新的 中央领导层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推出了规模空前的全面改革计 划。在新政府的政策准备期,许多重大政策形势不明朗,使得 部分投资出现观望。持续的房地产调控、产业结构调整,也抑 制了部分产业的投资增长。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投资增速放 缓的情况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仍在上升,足以说明中 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很大,在2013年没有取得结构性的进 步。见下列图
Your company slogan
十八大“三中全会”关于经济改革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改革要点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Your company slogan
十八大“三中全会”关于经济改革
一、金融自由化,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提高家庭储蓄回报, 以及放松跨境资本流动管制。 二、让地方政府来负担大部分社会性支出,同时赋予地方政府 新的征税权,以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和举债的依赖。 三、给予农民更大的土地经营自主权,尽管农民的土地从形式 上仍为国家所有。 四、取消政府对能源价格的管制,这对于中国治理空气污染的 努力至关重要,但汽油和电力价格的上涨将难以被消费者所接 受。 五、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李克强总理已承诺在任期内将行政审 批事项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六、解决收入分配不均问题。据世行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 系数已从1981年的0.29升至2009年的0.42。基尼系数是衡量社 会成员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越小,表明收入分 配越平均。 七、改革户籍制度,让进城农民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福利 待遇。
2014年世界各国GDP(美元)一览表

71
多米尼加
美洲
671.8亿 (67,179,914,026)
0.0846%
72
卢森堡
欧洲
661.04亿 (66,103,853,236)
0.0832%
73
缅甸
亚洲
654.46亿 (65,446,199,787)
0.0824%
74
苏丹
非洲
649.42亿 (64,941,713,057)
0.0675%
83
哥斯达黎加
美洲
505.78亿 (50,577,769,837)
0.0637%
84
坦桑尼亚
非洲
499.65亿 (49,964,788,814)
0.0629%
85
斯洛文尼亚
欧洲
499.31亿 (49,930,685,013)
0.0628%
86
巴拿马
美洲
499.21亿 (49,921,500,000)
0.0628%
87
立陶宛
欧洲
485.75亿 (48,574,531,941)
0.0611%
88
黎巴嫩
亚洲
481.34亿 (48,134,486,624)
0.0606%
89
突尼斯
非洲
476.32亿 (47,632,326,088)
0.0600%
90
塞尔维亚
欧洲
470.62亿 (47,062,206,677)
0.0720%
79
保加利亚
欧洲
569.02亿 (56,901,994,980)
0.0716%
80
埃塞俄比亚
2015全球竞争力报告

2015全球《旅游竞争力报告》:中国的飞跃刘德谦在世界经济论坛(WEF)刚刚发布的2015全球《旅游竞争力报告》(Travel &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5 )中,它的三级指数体系均较此前多年《旅游竞争力报告》的“旅游竞争力指数”有所调整。
虽然它的第二级指数仍然保持着14组支柱的数目,但是该报告却把此前第一级指数的“三大板块”调整为了“四大板块”。
而且不论一级指数、二级指数还是三级指数,其命名和范围均有一些变动。
如将上面的那张截图所标的第一级指数和第二级指数的分配与此前多年的分配比较,就可以看出这一的变化来。
那就是——第一板块:改名“有利的环境”,其下包括五组支柱,即商业环境,安全保障,健康与卫生,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市场,信息通讯技术准备。
第二板块:改名“旅游政策和有利条件”,其下包括四组支柱,即发展旅游的优先次序,国际开放程度,旅游价格竞争力,环境的可持续性。
第三板块:改名“基础设施”,其下包括三组支柱,即航空运输基础设施,地面和港口基础设施,旅游服务基础设施。
第四板块:仍沿用原来第三板块的名称“自然,文化资源”,其下包括二组支柱,即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事务类旅行。
我自己感到,该指标体系2015年的调整,更符合旅游业发展和运行的实际。
中国的二级指数(14组支柱)与亚太地区的第二级指数的平均数比较,显然除了扭转了此前许多落后的弱项,显出了竞争中各有的优势外,其中也有许多对他国他地的超越(尤其是资源板块方面)。
正是有了这些超越,中国才能够从2013年报告的45名一跃而为今年“旅游竞争力”的17名。
从2015全球《旅游竞争力报告》中截取了前30名的列表。
可以看出,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里,位居中国前面的是:1西班牙、2法国、3德国、4美国、5英国、6瑞士、7澳大利亚、8意大利、9日本、10加拿大、11新加坡、12奥地利、13中国香港特区、14荷兰、15葡萄牙、16新西兰。
全球竞争力报告(1979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

感谢观看
2017年
2017年9月27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17-2018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新加坡竞争力居亚太地区之首; 中国位列全球第27位,比上年度上升一位。
这份报告用基础条件、效能提升和创新成熟度三个层面的12项指标来衡量全球137个经济体的竞争力。根据 报告,亚太地区竞争力整体向好。新加坡仅次于瑞士、美国位居全球第三;中国香港超过日本排名第六;中国位 居第27位,继续领跑金砖国家,仍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新兴经济体之一。
2012年
2012年9月4日,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瑞士连续四 年位居榜首。中国的排名在经过五年稳定上升后,2012年下降了三个位次,排第29位,但在金砖国家中仍遥遥领 先。
在2013年的排名中,新加坡、中国香港和日本都进入了前十。中国台湾、韩国排名也在前20以内,由此可以 看出,传统的“亚洲四小龙”及日本仍位列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列。然而,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总体竞争力 却表现出较大差异,比如马来西亚,虽然下降了三个位次,列第25位,但在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中仍属前列。菲律 宾、柬埔寨虽然排名在65位之后,但其上升幅度均在10位以上。不过在过去两年中,亚洲发展中国家出现的强劲 竞争力增长势头开始放缓,大部分地区仍然面临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不足、腐败根深蒂固且普遍存在、官僚作风 和技术采用率低等问题。
报告称,中国在“市场规模”“宏观经济环境”和“创新”三项指标表现最为突出,在“技术就绪程 度”“商品市场效率”和“高等教育和培训”方面进步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
世界经济论坛从1979年开始就对每个国家的竞争力进行评判,是目前国际上从事竞争力评价最著名的机构之一,它通过对一个国家进行综合因素考评,推出一年一度的《全球竞争力报告》。
2012年9月5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的排名在经过五年稳定上升后,今年下降了三个位次,排第29位。
2014年9月3日,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2014-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瑞士连续六年位居榜首,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新加坡和美国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
中国排名第28位,在金砖国家中排名最高。
2014年9月3日,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2014-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瑞士连续六年位居榜首,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新加坡和美国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
中国排名第28位,在金砖国家中排名最高。
这份报告共覆盖了全球144个经济体,其数据来源于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经济论坛在全球进行的相关调查。
评价指标包括创新能力、市场规模、金融市场状况、基础设施、技术水平、教育水平等。
报告指出,领先经济体具有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开发、吸引并利用现有的人才,在促进创新方面进行较大投资。
在2014年的排名中,瑞士连续6年稳居榜首,主要得益于学术研发机构与商业界紧密合作而带来的巨大创新能力。
新加坡排第二位,在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以及基础设施方面得分均较高;美国排第三位,连续两年位次保持上升。
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已经走出危机,其社会结构特点使得它的经济非常富有成效。
进入前十位的其他经济体依次为:芬兰、德国、日本、香港、荷兰、英国、瑞典。
在新兴市场中,中国排名比2013年上升一位,位列第28。
俄罗斯、巴西、南非均排在50多位,印度排第71位。
报告指出,中国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良好的创业与创新环境。
与此同时,银行业的脆弱性、市场准入方面的种种限制措施和壁垒、投资规则等,则极大地限制了中国的竞争力。
中国正在成为更具创新性的经济体,但还不是创新强国。
报告还指出,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地,中国必须创造高价值的就业机会,以维持正在增长的生活水准。
另外,受地缘政治不稳定的影响,中东和北非地区有喜有忧。
比如,阿联酋排名上升了七位,排第12名,是这一地区最高的;卡塔尔排第16名。
北非国家中排名最高的是摩洛哥,为第72名。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继续保持接近5%的增长率,但跻身前60位的国家只有3个,即毛里求斯、
南非和卢旺达,人力不足和基础设施落后是阻碍非洲国家的主要问题。
报告还指出,拉丁美洲的主要经济体要想保持过去几年的增长势头,仍然需要实施改革,改进基础设施,提升生产技能和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