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泻火药

合集下载

清热药的分类

清热药的分类

清热药的分类
清热药是一类常见的中药,对于清热解毒、降火等作用有着明显
的功效。

根据其作用机理和临床表现不同,清热药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适用于内热烦渴、口干舌燥、大
便秘结、小便黄赤等症状。

常用的清热泻火药有龙胆泻肝丸、大黄附片、三黄片等。

第二类: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主要用于治疗因感染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口腔疮
症等。

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有银翘散、板蓝根颗粒、连花清瘟口服液等。

第三类: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同时能够消炎止血,适用于热毒
血症、湿热性疾病等症状。

常用的清热凉血药有紫草、龙血竭、黄连等。

第四类:清热祛湿药
清热祛湿药主要用于祛湿解热,适用于湿热性疾病等症状。

常用
的清热祛湿药有茵陈蒿合剂、薏苡仁汤等。

以上是清热药的基本分类,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病情进行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清热药时,必须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进行正
确的用药。

同时,这些清热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如不宜在
孕妇和儿童中使用、过量使用会导致肝肾损伤等,应当引起重视。


好用药才能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中药学 9章概述清热泻火药

中药学 9章概述清热泻火药
石膏:大寒,清热泻火力强,重在清解肺胃实火, 多用治肺热喘咳,胃火牙痛、头痛、消渴。
煅石膏:敛疮生肌 — 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收湿 — 湿疹瘙痒 止血 — 外伤出血
石膏、知母
甘、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 气分实热证;肺热咳嗽
知母:苦、甘、寒,归肾经 善于滋阴润燥,重在滋润肺胃之燥,又长于滋肾降 火,润肠通便;故善于治疗肺燥咳嗽;骨蒸劳热;内 热消渴、阴盐类矿物芒硝的天然晶体。
芦根
【 药材来源 】为禾本科本植物芦苇的根茎
芦苇
芦根
天花粉
【 药材来源 】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 燥根。
栝楼
天花粉
芦根、天花粉
二 者:甘、寒凉,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生津止渴 — 热病烦 渴,肺热咳嗽(清肺火)
芦 根:清热泻火除烦力强, (清肺祛痰排脓)— 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止呕(清胃) — 胃热呕哕 利尿(清热) — 热淋涩痛
竹 叶:清心泻火功效较好(竹叶卷心),并能 生津,热病烦渴多用。
淡竹叶:清热利尿功效较好,口疮尿赤,热淋涩 痛多用。
鸭趾草
【药材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的 干燥地上部分。
鸭跖草
鸭跖草
栀子
【药材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成熟果实。
栀子
栀子
栀子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泻火除烦 —— 热病心烦 清热利湿 —— 湿热黄疸
决明子:明目作用较强 润肠通便 — 肠燥便秘
谷精草
【药材来源】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的干 燥带花蕾的头状花序 。
谷精草
谷精草
青葙子
【药材来源】为苋科植物青葙的成熟种子。
青葙
青葙子
临床常用的清热泻火药有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 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 精草、密蒙花、青葙子等。

中药学清热药归纳总结

中药学清热药归纳总结

中药学清热药归纳总结1. 清热药的基本概念清热药,这名字听起来就很清凉,是不是?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帮我们清理体内的“热”。

在中医理论中,热可是个大问题,热过多就容易让人烦躁,甚至生病。

我们可以把清热药想象成那种一杯清凉的绿豆汤,喝下去立刻神清气爽。

比如说,夏天一来,大家都爱喝点消暑的饮料,这也是清热的一种体现哦。

1.1 清热药的分类在这儿,清热药其实可以分为几类:清热解毒药、清热泻火药和清热凉血药。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别担心,咱们一个个来。

清热解毒药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主要是针对那些发炎、肿痛的情况,像黄连和金银花这些都是高手哦。

它们就像你的好朋友,遇到麻烦总是会来帮忙。

1.2 清热泻火药接下来是清热泻火药。

这些药物主要是为了降温解热,像是心火旺盛的人喝凉水一样舒服。

比如说,石膏和知母,这两个小家伙可是不少发热症状的“救星”。

用它们的朋友,往往都是那些感觉到脸上火辣辣的,简直像是锅里煮水了,心情自然不会好。

2. 清热药的使用那么,清热药到底怎么用呢?其实,它们的用法也挺简单。

通常来说,医生会根据你的症状,给你开合适的药方。

就像你去餐厅点菜一样,得看你今天的“胃口”。

有的人可能需要一剂重口味的药,像是黄连,效果立竿见影;有的人则可能需要些温和的药,比如菊花,慢慢来,感觉就像是在海边慢慢享受日落一样。

2.1 日常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清热药不仅限于药材,还有许多食材也是它们的好帮手。

像夏天时喝的绿豆汤、苦瓜、甚至是凉茶,都是清热的好选择。

试想一下,躺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杯冰凉的饮品,简直就是享受生活呀。

清热药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对抗“热”,还可以调理身体,让我们随时保持清爽的状态。

2.2 注意事项不过,话说回来,使用清热药的时候也得小心,不能随便乱来。

尤其是那些脾胃虚寒的人,喝太多清热药可就要小心了,容易让自己冷得发抖。

就像我们在夏天吃冰淇淋,虽然爽,但吃多了肚子也受不了。

记得找医生咨询,听听专业人士的建议,总是没错的。

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药
Nhomakorabea石膏
【来源】
思考与训练
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
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处方用名】
生石膏,熟石膏,煅石膏。
【性味归经】
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
生用: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 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石膏
思考与训练
《 医 学 衷 中 参 西 录 常》 与: 知母相须为用, “石膏,凉而能散,有透以表加强清热泻火的 解 放胆肌用之之力,。直外胜感金有丹实。热者作,用,如白虎汤。
1、气分实热证:壮热,烦渴,大汗出,脉洪大。
石膏 思考与训练
石膏善治实热 消渴。
清泻肺热
2、肺热咳嗽气喘,咯痰黄稠。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甘寒清热生 津止渴,
若津伤内热消渴,石膏亦可应用,配知母、 生地、 如玉女煎
石膏 思考与训练
煅石膏外用。有敛 疮生肌,收湿拔干, 止血之功。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石膏 思考与训练
用法用量: 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煅
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石膏 思考与训练
石膏以内清气分实热,肺胃之火,外 解肌肤之热为见长,凡实热炽盛之证, 用之无不奏效。
思清考与训热练 泻火药
【性能特点】 善入气分,寒凉性突出,泻火作用强,既可
清解里热以治本,又可解肌退热以治标。有一 部分药物除寒凉之性外,多兼有甘味,甘寒相 合,清热养阴生津,对热性病津伤口渴之症, 有表本兼治之效。
【使用注意】 思考与训练
1、若里热证兼有表证者,应先解表或表里同治。 2、若气分实热证与血分实热证并见时,应气血两清。 3、若阴虚发热时,应选用凉血滋阴、除蒸法则。常配伍 滋阴药。 4、素体阳虚或脾胃虚弱者应慎用。 5、若阴盛格阳证,真寒假热证当忌用。 6、中病即止,防止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中药学——清热药(一)

中药学——清热药(一)

中药学——清热药(一)1. 定义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2.分类、性能特点及适应证:1)清热泻火药:苦、甘,寒。

入肺、胃、心、肝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

应用:气分实热证、脏腑火热证。

2)清热燥湿药:苦,寒。

入肝、胆、胃、大肠、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湿热诸证、脏腑火热证。

3)清热凉血药:苦、甘、咸,寒。

入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兼养阴。

应用:血热证。

4)清热解毒药:苦、辛,寒。

入肾、膀胱以外诸经。

功效:清热解毒。

应用:热毒蕴结诸证。

5)清虚热药:苦、甘、咸,寒。

入肺、胃、肝、肾经。

功效:清虚热兼养阴。

应用:热邪伤阴、阴虚发热。

3.配伍应用1)兼表证,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

2)气血两燔者,宜气血两清。

3)里热积滞者,~泻热通便药。

4)血热兼出血者,~凉血止血药。

5)热证伤阴者,~滋阴养血药。

6)窍闭柏昏者,~开窍药。

7)热盛惊风抽搐,~平肝息风药。

4.使用注意1)本类药物多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

2)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

3)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者禁用。

4)中病即止,以免损伤正气。

5.各类药功效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竹叶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夏枯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执业药师《中药二》12种清热泻火药及功效、主治病症

执业药师《中药二》12种清热泻火药及功效、主治病症

学习攻略—收藏助考锦囊系统复习资料汇编考试复习重点推荐资料百炼成金模拟考试汇编阶段复习重点难点梳理适应性全真模拟考试卷考前高效率过关手册集高效率刷题好资料分享学霸上岸重点笔记总结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资料,以实际预览内容为准助:逢考必胜高分稳过执业药师《中药二》12种清热泻火药及功效、主治病症(一)石膏【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主治病证】(1)温病气分高热。

(2)肺热咳喘。

(3)胃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4)疮疡不敛,湿疹,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二)知母【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主治病证】(1)热病壮热烦渴。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阴虚劳嗽。

(3)阴虚火旺,潮热盗汗。

(4)内热消渴,阴虚肠燥便秘。

(三)天花粉【功效】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1)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

(2)肺热咳嗽,燥咳痰黏,咳痰带血。

(3)痈肿疮疡,跌打肿痛。

此外,制成注射液又能引产。

(四)栀子【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病证】(1)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

(2)湿热黄疸,热淋,血淋。

(3)血热吐血、衄血、尿血。

(4)热毒疮肿,跌打肿痛。

(五)夏枯草【功效】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主治病证】(1)肝阳或肝火上升之头目眩晕。

(2)目赤肿痛,目珠夜痛。

(3)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

瘰疬是指民间俗称的“疬子颈”或“老鼠疮”,中医称之为“瘰疬”,西医称它为颈淋巴结结核。

(六)芦根【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病证】(1)热病烦渴,舌燥少津。

(2)胃热呕哕。

(3)肺热或外感风热咳嗽,肺痈吐脓。

(七)竹叶【功效】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主治病证】(1)热病烦渴,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

(2)热淋,小便不利。

(3)热入心包之神昏谵语。

(八)淡竹叶【功效】清热除烦,利尿。

【主治病证】(1)热病烦渴。

(2)心火上炎并移热于小肠之口疮、尿赤。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木贼、密蒙花、青葙子主治温热病的气分热证(患者有高热、发烧——药物有较好的退烧作用;热邪伤津,又有汗出,津液外泄,有烦渴多饮征象——药物需清热兼生津止渴,宜性味甘寒;归肺胃两经;)和杂病当中的脏腑热证(心热证、肺热证,一般不发热,无发烧症状)温热病的气分热证——卫气营血辨证:高热、汗出、口渴、脉洪大有力脏腑辨证——肺热证—咳嗽咯痰比较黄稠胃热证—口渴或者肠燥便秘心热证—头晕头痛、目赤肿痛,或者眩晕肝热证—心烦不安、烦躁不眠+++++++++++++++++++++++++++++++++++++++++++++++++++++++++++++++火是外因六淫之一,热是由火所产生的一种现象、一种象征;火是本原,是一种存在,是一种物质,由于火的存在,从而产生了热的一些征象。

水为湿之极,湿为水之渐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六淫角度:火和热是相同的邪气;病理变化角度:是同一类的热象症状实际并没有把这两个功效区别开来广义角度:清热=泻火=>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狭义角度: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典型清热药)+++++++++++++++++++++++++++++++++++++++++++++++++++++++++++++++清肝明目——夏枯草、决明子(代表)谷精草、木贼、密蒙花、青葙子(较次要)桑叶、菊花、蝉蜕用于眼科疾病===================================================================================================================================石膏VS知母相同点:二药同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外感热病之高热烦渴,内伤病的胃热消渴、肺热咳喘等同中之异:石膏大寒,清热泻火优于知母;知母质润,生津止渴优于石膏不同点:石膏煅用能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外治用于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知母润肠通便、滋肾阴清相火,治肠燥便秘、肾阴虚证,为石膏所不具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疼,解肌立妥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能舒===============================================================================《千金方》苇茎汤苇茎≈芦根功效芦根甘寒,清热生津,烦渴呕吐,肺痈尿频天花粉寒,止渴祛烦,排脓消毒,善除热痰古代的竹叶——清心除烦方面优于淡竹叶竹叶味甘,退热安眠,化痰定喘,止渴消烦 通泻三焦越鞠丸——越,越桃(栀子),鞠,川芎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夏枯草苦,瘰疬瘿瘤,破症散结,湿痹能疗用于降低血脂、保护血管,对高血压起辅助治疗作用决明子甘,能祛肝热,目疼收泪,仍止鼻血。

清热泻火药的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药的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药的功能主治1. 清热解毒•清热泻火药是传统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清热解毒的功效。

•这类药物通常可以通过削弱体内热毒的作用,减轻炎症反应,并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清热解毒的药物常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喉咙炎、扁桃体炎等有热毒症状的疾病。

2. 泻火降温•清热泻火药还具有降温的作用,可以通过促使体内热毒排出,降低体温。

•这类药物常用于高热、中暑等症状,具有很好的效果。

•清热泻火药的降温作用可以迅速减轻病人的不适感,恢复体力。

3. 消炎止痛•清热泻火药通常可以消炎止痛,减轻炎症反应的疼痛感。

•这类药物对于喉咙炎、扁桃体炎等有明显的消炎作用,可以快速缓解病人的疼痛。

•清热泻火药还可以减轻体内的热毒引起的疼痛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4. 利尿通便•清热泻火药还具有利尿通便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通过增加尿液的排出和促进肠道蠕动,这类药物可以改善热毒引起的便秘和尿少的情况。

•利尿通便的作用还可以帮助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促进身体的健康。

5. 益气养阴•清热泻火药中有一些药物还具有益气养阴的作用,能够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这类药物可以对抗热毒引起的身体内部衰弱,增加体力和抵抗力。

•益气养阴的药物还有助于改善肺热引起的症状,如咳嗽、干咳等。

6. 镇静安神•清热泻火药中的一些成分还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舒缓神经,减轻焦虑和不安感。

•这类药物常用于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等症状,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

•清热泻火药在安神镇静方面的功效还增强了药物的整体疗效。

综上所述,清热泻火药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降温、消炎止痛、利尿通便、益气养阴和镇静安神等多种功能体现。

这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对于治疗热毒有关的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在使用药物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遵循药物使用规定,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膏清热泻火辛甘大寒归肺胃经生石膏需先煎
1用于热病高热烦躁口渴汗出脉洪大
2 肺热咳嗽
3 胃火头痛齿痛牙龈肿痛
4 湿疹烫伤疮疡溃后不敛
生石膏用以清热泻火煅石膏多做外用主要用以收敛生肌
知母清热泻火滋肾润燥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1 用于热病高热烦躁口渴汗出脉洪大
2 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3 阴虚发热梦遗滑精
知母能润燥滑肠故对脾虚便溏者不宜应用生用清热泻火之力较强炒清热泻火之力稍缓和
栀子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泻热利湿苦寒归心肝肺胃经
1热病发热心烦不宁
2 目赤肿痛
3 吐血尿血疮疡肿毒
4 湿热黄疸
生用清热泻火之力较强炒山栀主要用以凉血止血
芦根清热生津清泻肺热清胃止呕甘寒归肺胃经
1 热病伤津烦热口渴
2 肺热咳嗽及肺痈
3 胃热呕吐呃逆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苦辛寒归肝胆经
1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目珠痛疼头痛眩晕
2 瘰疬痰核
鲜竹叶清热除烦利尿甘淡寒归心胃经热病烦热口舌生疮小便淋痛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甘淡寒归心小肠经热病烦热口舌生疮小便淋痛
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1热病伤津口渴消渴
2 肺热燥渴
3 痈肿疮疡
西瓜皮清解暑热除烦止咳甘寒归心胃经暑热烦渴小便不利
清热泻火药能清解气分实热清热力量较强适用于高热烦躁口渴脉洪实有力苔黄或燥等里热炽盛的症候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使用时应当考虑照顾正气必要时可与扶正药物配伍同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