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清热泻火药-石膏

合集下载

生石膏功效与作用

生石膏功效与作用

生石膏功效与作用生石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功效和作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作为药材使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石膏的功效与作用,并结合实例进行解析。

首先,生石膏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

中医认为,生石膏具有寒凉滋阴的性质,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和火症。

它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热证,如高热、烦渴、口渴多饮、咽喉肿痛、目赤痛、牙龈肿痛等。

例如,有一位患者因为感冒引起的高热和咽喉肿痛,经过服用生石膏后,症状明显改善,体温降下来了,咽喉肿痛也减轻了。

这说明生石膏确实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

其次,生石膏还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

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肺热或痰热所致,生石膏能够清热化痰,从而止咳。

它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咳嗽症状,如咳嗽痰黄、咳嗽有痰难以咳出、咳嗽咳得厉害等。

例如,有一位患者因为感冒引起的咳嗽,经过服用生石膏后,咳嗽明显减轻,痰也容易咳出了。

这说明生石膏确实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

此外,生石膏还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

中医认为,生石膏能够清热泻火,从而促进尿液排出,达到利尿消肿的效果。

它可以用于治疗水肿、尿少、尿赤等症状。

例如,有一位患者因为肾炎引起的水肿和尿少,经过服用生石膏后,水肿明显减轻,尿量也增加了。

这说明生石膏确实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

另外,生石膏还具有降火平肝的作用。

中医认为,生石膏能够清热泻火,从而平肝降火,缓解肝火偏盛所导致的症状。

它可以用于治疗头晕目眩、目赤肿痛、急躁易怒、口苦口干等症状。

例如,有一位患者因为长期工作压力大,导致肝火偏盛,出现了头晕目眩的症状,经过服用生石膏后,头晕目眩明显减轻了。

这说明生石膏确实具有降火平肝的作用。

最后,生石膏还具有消炎杀菌的功效。

中医认为,生石膏能够清热泻火,从而排除体内的炎症因素,具有明显的消炎杀菌作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炎症,如口腔溃疡、肺炎、盆腔炎等。

例如,有一位患者因为口腔溃疡,经过含漱生石膏后,口腔溃疡明显缓解了,疼痛感也减轻了。

这说明生石膏确实具有消炎杀菌的功效。

谈谈石膏的用法与用量

谈谈石膏的用法与用量

谈谈石膏的用法与用量去年给我的几个研究生讲解中药,今年想让学生把石膏的应用总结一下,但又怕他们知识面窄,归纳的不到位,特自己总结,便于大家切磋学习。

石膏出自《神农本草经》,在仲景方有20余处使用石膏,成为中医治疗高热及肺胃有热的首选药物,清代温病学家余师愚、吴鞠通以及民国医家张锡纯把石膏的应用推向了高潮。

清代名医陆懋修云:“药之能起死回生者,惟有石膏、大黄、附子、人参。

有此四药之病一剂可以回春。

舍此之外则不能。

”陈士铎在《本草秘录》中指出:“石膏救死之药也,用石膏能变死为生。

”孔伯华在《石膏药性辨》中指出:“石膏是清凉退热,解肌透表之专药。

”可见作用之力宏。

一、产地世界上最大石膏生产国是美国。

我国23个省(区)有石膏矿产出。

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69处,总保有储量矿石576亿吨。

从地区分布看,以山东石膏矿最多,占全国储量的65%;内蒙古、青海、湖南次之。

石膏矿以沉积型矿床为主,储量占全国90%以上。

石膏出自《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说:“其文理细密,故名细理石,其性大寒如水,故名寒水石,与凝水石同名异物。

”“石膏有软硬二种:软石膏大块,生于石中作层,如压扁米糕形,每层厚数寸,有红白二色,红者不可服,白者洁净,细文短密如束针,正如凝成白蜡状,松软易碎,烧之即白烂如粉,其中明洁,色微带青。

而文长细如白丝者,名理石也。

与软石膏乃一物二种,碎之则形色如一,不可辨矣。

硬石膏作块而生直理,起棱如马齿,坚白,击之则段段横解,光亮如云母。

白石英,有墙壁,烧之亦易散,仍硬不作粉。

其似硬石膏成块,击之块块方解,墙壁光明者,名方解石也。

烧之则诧散亦不烂,与硬石膏乃一类二种,碎之则形色如一,不可辨矣。

自陶弘景、苏恭、大明、雷敩、阎孝忠皆以硬者为石膏,软者为寒水石,至朱震亨始断然以软者为石膏,而后人遵用有验,千古之惑始明矣。

盖昔人所谓寒水石者,即软石膏也;所谓硬石膏者,乃长石也。

石膏、理石、长石、方解石四种,住气皆寒,俱能去大热结气,但石膏又能解肌发汗为异尔。

清热泻火药的简单归纳

清热泻火药的简单归纳

清热泻火药的简单归纳【石膏】《神农本草经》“清解之药”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气微,味淡。

以白色、块大、半透明、纵断面如丝者为佳。

打碎生用或煅用。

【药性】甘、辛,大寒。

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应用】1.外感热病,高热烦渴: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之要药2.肺热喘咳:善于清泄肺经实热3.胃火亢盛,头痛牙痛,内热消渴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煅石膏性味甘辛涩寒,外用有收湿,生肌,敛疮,止血之功。

【用法用量】生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

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寒水石】《神农本草经》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方解石,主含碳酸钙(CaCO3),或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红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前者称南寒水石,后者称北寒水石。

南寒水石无臭、无味,以色白、有光泽、击碎后呈方形、具棱角者为佳;北寒水石气微、味淡,以纯净、片状、肉红色、有细丝纹、具光泽者为佳。

生用,或煅用。

【药性】辛、咸,寒。

归心、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

【应用】1.热病烦渴,癫狂2.口舌生疮,热毒疮肿,丹毒,烧烫伤【用法用量】煎服,9~15g。

打碎先煎。

外用适量,研细粉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知母】《神农本草经》“清润”之品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

切片。

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以切面色黄白者为佳。

生用,或盐水炙用。

【药性】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应用】1.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善治温热病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者,常与石膏相须为用2.肺热咳嗽,阴虚燥咳3.骨蒸潮热4.内热消渴5.阴虚肠燥便秘【用法用量】煎服,6~12g。

本品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水炙用。

石膏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石膏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石膏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石膏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它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本文将从石膏的功效与作用、使用方法与禁忌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石膏的功效与作用石膏主要功效有清热解毒、散结袪湿、止血等,适用于多种病症。

下面将详细介绍石膏的主要功效与作用:1. 清热解毒:石膏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热毒病。

石膏能降低体温,清除体内的热毒,减轻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状。

同时,石膏还可对抗病毒、细菌的侵害,抑制其生长繁殖,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

2. 散结袪湿:石膏能够散结袪湿,对于湿热、瘀滞的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常用于治疗急性肾盂肾炎、尿路感染等疾病,能够清除肾脏内的湿热,促进尿液的排出,改善患者的症状。

3. 止血:石膏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症状。

石膏能够凉血止血,可用于治疗各种内出血、外出血等情况,如胃肠道出血、子宫出血等。

同时,石膏还能促进创面的愈合,加速伤口的修复。

4. 降火:石膏具有降火的作用,常用于治疗上火、口腔溃疡、牙龈炎等情况。

石膏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减轻口腔的炎症症状,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5. 利尿消肿:石膏具有利尿消肿的效果,对于水肿、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石膏能够促进尿液的排出,消除体内的水分积聚,缓解患者的肿胀感。

二、石膏的使用方法石膏的常用使用方法主要有内服和外敷两种。

1. 内服:石膏可以制成石膏粉、石膏丸等内服剂型。

一般来说,成人每次内服石膏粉约10-15克,可用温水冲服,每日3次。

在内服石膏时,应遵循医嘱,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

2. 外敷:石膏可以直接用于皮肤表面进行外敷。

一般来说,将适量的石膏粉和温水混合成糊状,然后涂抹在患处,用纱布或胶布固定,每天更换1次。

在外敷石膏时,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避免患处感染。

三、石膏的禁忌尽管石膏有很多的功效与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群和病情。

以下是一些石膏的禁忌情况:1. 孕妇禁用:孕妇由于身体特殊情况,内服外敷石膏都存在一定的禁忌。

中药生石膏的功能主治

中药生石膏的功能主治

中药生石膏的功能与主治功能1.清热解毒:生石膏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功效,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对于火热引起的各种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2.消肿止痛:生石膏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因湿热引起的肿痛症状,例如湿热引起的头痛、牙痛、目赤等病症。

3.降火平肝:生石膏具有平肝降火的作用,可以缓解因肝火旺盛引起的诸多症状,如头晕、目赤、口苦等。

4.润燥生津:生石膏对于津液不足、口干舌燥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能够润泽肌肤、滋养阴液。

5.解毒抗炎:生石膏具有一定的解毒抗炎作用,可以防止有毒物质对身体的损害,并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

主治生石膏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1. 扁桃体发炎•临床表现:咽喉红肿、咽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

•用药方法:将生石膏与其他药材煎煮后饮用,每日2-3次。

•注意事项: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温水,避免用力大声喊叫。

2. 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表现:小儿突然出现高热,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抽搐、失去知觉等。

•用药方法:将生石膏研成细末,与蜂蜜调成糊状服用,每次0.5克。

•注意事项:避免过度紧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用药。

3. 中暑•临床表现:中暑症状常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出汗、口渴等。

•用药方法:将生石膏与菊花、薄荷等药材一起冲泡成药茶,每日饮用2-3次。

•注意事项: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多喝清凉饮料,勤补水。

4. 痈疽肿毒•临床表现:局部皮肤红肿、疼痛、有脓液排出等症状。

•用药方法:将生石膏研粉后外敷于患处,每日1-2次。

•注意事项:保持局部卫生,避免伤口感染,多休息,注意饮食清淡。

5. 治疗热毒性病症•临床表现:症状包括高热、口渴、咽喉发炎、小便短赤等。

•用药方法:将生石膏与其他清热解毒的药材煮汤饮用,每日2-3次。

•注意事项: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温水,遵医嘱用药。

除了上述疾病,中药生石膏还可以治疗各种由于体内湿热引起的不适症状,例如湿热便秘、湿热病疮等。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木贼、密蒙花、青葙子主治温热病的气分热证(患者有高热、发烧——药物有较好的退烧作用;热邪伤津,又有汗出,津液外泄,有烦渴多饮征象——药物需清热兼生津止渴,宜性味甘寒;归肺胃两经;)和杂病当中的脏腑热证(心热证、肺热证,一般不发热,无发烧症状)温热病的气分热证——卫气营血辨证:高热、汗出、口渴、脉洪大有力脏腑辨证——肺热证—咳嗽咯痰比较黄稠胃热证—口渴或者肠燥便秘心热证—头晕头痛、目赤肿痛,或者眩晕肝热证—心烦不安、烦躁不眠+++++++++++++++++++++++++++++++++++++++++++++++++++++++++++++++火是外因六淫之一,热是由火所产生的一种现象、一种象征;火是本原,是一种存在,是一种物质,由于火的存在,从而产生了热的一些征象。

水为湿之极,湿为水之渐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六淫角度:火和热是相同的邪气;病理变化角度:是同一类的热象症状实际并没有把这两个功效区别开来广义角度:清热=泻火=>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狭义角度: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典型清热药)+++++++++++++++++++++++++++++++++++++++++++++++++++++++++++++++清肝明目——夏枯草、决明子(代表)谷精草、木贼、密蒙花、青葙子(较次要)桑叶、菊花、蝉蜕用于眼科疾病===================================================================================================================================石膏VS知母相同点:二药同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外感热病之高热烦渴,内伤病的胃热消渴、肺热咳喘等同中之异:石膏大寒,清热泻火优于知母;知母质润,生津止渴优于石膏不同点:石膏煅用能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外治用于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知母润肠通便、滋肾阴清相火,治肠燥便秘、肾阴虚证,为石膏所不具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疼,解肌立妥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能舒===============================================================================《千金方》苇茎汤苇茎≈芦根功效芦根甘寒,清热生津,烦渴呕吐,肺痈尿频天花粉寒,止渴祛烦,排脓消毒,善除热痰古代的竹叶——清心除烦方面优于淡竹叶竹叶味甘,退热安眠,化痰定喘,止渴消烦 通泻三焦越鞠丸——越,越桃(栀子),鞠,川芎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夏枯草苦,瘰疬瘿瘤,破症散结,湿痹能疗用于降低血脂、保护血管,对高血压起辅助治疗作用决明子甘,能祛肝热,目疼收泪,仍止鼻血。

清热泻火收湿敛疮药石膏的功效应用

清热泻火收湿敛疮药石膏的功效应用

清热泻火收湿敛疮药石膏的功效应用药石膏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功效包括清热泻火、收湿敛疮等。

在中医药学中,药石膏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症状和疾病。

本文将探讨药石膏的功效及其应用。

1. 清热泻火的作用在中医理论中,清热泻火是指通过中药的治疗作用,清除人体内部的热毒,达到平衡机体的目的。

药石膏具有降低体温、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高热、中暑等症状。

在炎热夏季,药石膏可以起到清热降温的作用,使人体感到凉爽舒适。

2. 收湿敛疮的作用湿热是一种常见的病理体质,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药石膏具有收敛和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湿疹、疮疱、疣等湿热引起的皮肤病。

药石膏能够有效地收敛皮肤,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加速伤口的愈合,改善患者的症状。

3. 药石膏的应用方法药石膏的应用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合适的用法。

常见的应用方法包括外用贴敷、口服以及制成药膏等。

对于清热泻火的作用,我们可以将药石膏制成敷贴,贴在病患的头部或者腋下进行退热治疗。

对于收湿敛疮的作用,可以将药石膏研磨成粉末,与适量的水调成糊状,然后敷于患处。

此外,药石膏还可以通过煎煮后服用,用于治疗内热等内部症状。

4. 注意事项在使用药石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保持用药部位的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其次,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不可超量使用。

最后,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应先进行皮肤试验,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总结:药石膏具有清热泻火、收湿敛疮等多种功效,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其应用方法多样,可以根据具体病症选择合适的用法。

在使用药石膏时,需要注意卫生、用量和过敏等问题。

相信通过合理的应用,药石膏能为人们带来更多福祉。

中药石膏的功能主治

中药石膏的功能主治

中药石膏的功能主治1. 石膏的简介石膏,又名石膏花、石膏粉,为一种无机矿物质。

在中医药学中,石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作用。

下面将介绍中药石膏的功能主治。

2. 石膏的功能•清热解毒:石膏具有清凉的性质,可以清热解毒。

它能够降低体内炎症反应,减轻发热症状,对于中暑、热病引起的高热不退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祛湿利水:石膏能够渗透皮肤,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具有祛湿利水的作用。

它对于湿热病、水肿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袪痰止咳:石膏能够平肺降逆,有止咳平喘的作用。

它对于痰多、咳嗽、气喘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抗酸和胃:石膏可以中和胃酸,具有抗酸和胃的作用。

它对于胃热、胃肠溃疡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消肿止痛:石膏可以凉血化淤,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它对于痈肿疮疖、跌打损伤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3. 石膏的主治石膏具有多种功能,因此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石膏在中医药学中的主治作用。

3.1 温病热病石膏属于清热解毒的药物,对于温病和热病引起的高热不退、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口渴、烦躁、昏迷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3.2 湿热病石膏具有祛湿利水的作用,对于湿热病引起的体重不减、口干、小便短赤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3.3 咳嗽痰多石膏能够袪痰止咳,对于痰多、咳嗽、气喘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3.4 胃病石膏具有抗酸和胃的作用,对于胃热、胃肠溃疡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3.5 痈肿疮疖石膏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痈肿疮疖、跌打损伤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4. 石膏的注意事项在使用石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急性疾病和严重感染病:由于石膏具有降低体温的作用,因此在急性疾病和严重感染病时需谨慎使用。

•消化系统疾病:石膏具有抗酸和胃的作用,因此在消化系统疾病时需避免过量使用。

•肾功能异常:石膏具有利尿的作用,因此在肾功能异常时需谨慎使用。

•过敏体质:个别人群存在对石膏过敏的情况,因此在使用石膏前需了解自身体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热泻火收湿敛疮药石膏的功效应用
石膏,首录于《神农本草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主产于湖北、安徽、山东,以湖北应城产者最佳。

全年可采,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

石膏气微,味淡。

以白色、块大、半透明、纵断面如丝者为佳。

打碎生用或煅用。

[石膏:“清解”之药。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善清肺胃气分实热。

主治气分实热证,热入气分(气分热盛),壮热烦渴,气血两燔,肺热咳喘,胃火牙痛。

治气分高热,常生石膏与知母相须配伍。

煅用收湿敛疮,治湿疹烫伤,疮疡不敛。

如欲去腐生肌常与升丹同用。

]
《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之性,又最宜与西药阿司匹林并用。

盖石膏清热之力虽大,而发表之力稍轻。

阿司匹林味酸性凉,最善达表,使內郁之热由表解散,与石膏相助为理,实有相得益彰之妙”。

张氏用本方治疗外感邪热入阳明胃府,证见头痛苔白者:斑疹之毒,郁而未发,其人表里俱热,大便不滑泻者。

一、性味归经:甘、辛,大寒。

归肺、胃经。

(甘:止渴;辛:石膏有辛散之力,表里俱热时,表里同解。


二、功效应用: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止渴力较弱);煅用:收湿,止血,敛疮,生肌。

【特点】
①生石膏入煎剂,要打碎先煎。

主要作用为清热泻火,既是治疗温热病热入气分的要药(和知母相须为用),又是治疗肺胃实热证的要药。

②生石膏没有除烦止渴的作用,是清热泻火带来的间接作用。

③煅石膏失去两个结晶水,主要起到收湿、生肌、敛疮、止血的作用,也作为剧毒药物的稀释剂。

【应用】
[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1、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外感热病,壮热,高热烦渴,脉洪大等实热亢盛之证。

石膏性味辛甘大寒,寒能清热泻火,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泻胃火,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之要药。

1)石膏有较强的清热泻火作用,治温热病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伤寒论》)。

2)若温邪渐入血分,肺胃热毒雍盛,气血两燔而见高热不退,发斑发疹者,常与玄参、牡丹皮、栀子等清热凉血药同用,共奏解毒化斑、气血两清之效,如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3)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治暑热初起,耗气伤阴或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伤,身热、心烦、口渴者,常配竹叶、人参、麦冬等,如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2、用于肺热喘咳(肺热所致咳嗽痰稠,发热,以及气喘等证)。

石膏辛寒入肺经,清泄肺热作用较强,善于清泄肺经实热。

1)治疗邪热壅肺,咳逆喘促,发热口渴者(肺热咳喘),常与麻黄、苦杏仁、甘草等药同用,如麻杏石甘汤(麻黄平喘,杏仁止咳,石膏清肺热,甘草调和诸药)(《伤寒论》)。

2)治疗肺热所致的咳嗽痰稠、发热等证,可同甘草、竹沥配伍。

3、石膏能清泻胃火,用于胃火亢盛(胃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牙痛,牙龈肿痛,内热消渴。

1)可治胃火头痛,常与川芎等同用,如石膏川芎汤(《云歧子保命集论类要》);
2)治胃火上攻之牙龈肿痛,常与黄连、升麻等同用,如清胃散(《外科正宗》);
3)治胃热上蒸,耗伤津液之消渴,常与知母、生地黄、麦冬等同用,如玉女煎(《景岳全书》)。

[煅石膏: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4、外用于疮疡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有清热、收敛之效。

可单用或配伍青黛、黄柏等。

煅石膏性味甘辛涩寒,外用有收湿,生肌,敛疮,止血之功。

1)用治溃疡不敛,常与红粉配伍,如九一丹(《医宗金鉴》)。

2)治湿疹瘙痒,可配黄柏研末外用。

3)治烧烫伤,常与青黛同用。

4)治外伤出血,可单用煅石膏研末外撒(止血效果不明显)。

三、用法用量:生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

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

四、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石膏和知母的鉴别】
①都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都可以治疗温病热入气分(相须配伍),都可以治疗肺胃实热证。

②石膏为治疗肺胃实热的要药,而知母滋阴润燥,所以石膏治疗肺胃实热作用强于知母。

③煅石膏收湿、生肌、敛疮、止血;知母滋阴生津润燥。

【试述石膏的性能主治及使用注意】
石膏,辛甘大寒。

生用既善清泄肺胃之火,又能解肌透热,故为治疗肺胃气分火热之要药。

功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主治热病高热烦渴,邪在气分尤佳,并常配知母以增药力;又治肺热喘咳、胃火牙痛、口舌生疮、头痛。

煅用则收敛生肌,治疮疡不敛、湿疮、湿疹及水火烫伤等。

本品大寒,故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试比较知母与石膏性能主治的异同】
石膏,知母,均归肺胃经,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治热病高热烦渴及肺热咳嗽。

石膏为矿物药,生用煅用功异,生用具上述功能,且降火力强,并兼解肌,重在清解,又善治肺热喘促、胃火头痛、牙痛及口舌生疮;煅用收湿敛疮,治疮疡不敛、湿疹浸淫及水火烫伤。

知母为植物药,味苦甘而性寒,质润兼归肾经,重在清滋,又能滋阴润燥通肠,治燥热咳嗽、阴虚劳嗽、骨蒸潮热、内热消渴及阴虚肠燥便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