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 教学大纲
2-dagang

《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一、世界古代史课程说明(一)、课程英文名称:the Ancient History of world(二)、开课对象:政史专业一年级学生(三)、课程性质:世界古代史是历史学专业课程的基础课,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自人类起源至17世纪中叶以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世界古代史的后续课程:世界近现代史(四)、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世界古代史的基本史实,了解世界古代史的发展过程,明确其发展的基本线索及特点,探索其发展的规律。
(五)、教学内容:世界各国文明的起源,世界古代时期各地区的历史概貌,世界从分散走向一体的历史进程,及世界古代时期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等。
(六)、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总学时数:108学时学分:4分学时数具体分配(七)、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八)、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原始社会教学要点:1、了解和掌握人类形成的主要发展阶段和原始公社制产生、发展和衰亡的一般历史过程和规律。
2、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及私有制、阶级的产生和国家起源的学说。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一、攀树的猿群二、正在形成中的人三、完全形成的人第二节氏族的发生和发展一、原始婚姻制和家庭形态二、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转变第三节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一、金石并用与社会大分工二、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第四节原始文化一、科学知识的萌芽二、原始语言文字、艺术和原始宗教考核要求:(1)劳动在人类形成中的作用;(2)血缘家族和婚姻形态;(3)氏族的产生;(4)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转变;(5)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6)原始宗教。
世界古代史教案

世界古代史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世界古代史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古代史的主要事件、人物和文化;2. 掌握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过程;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等;2. 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兴起和衰落;3. 古代印度、中国和阿拉伯文明的繁荣;4. 古代非洲文明的发展和影响;5. 古代美洲文明的兴起和衰落。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地图或视频等资源引起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如“你认为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影响?”知识探究:3. 分组讨论不同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文明进行深入研究;4. 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资料或互联网搜索等方式获取相关知识;5. 学生将所学知识整理成报告或展示,包括该文明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
扩展活动:6.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古代文明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关于该文明的研究报告;7.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古代文明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8. 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文明中的重要人物进行对话。
评估与总结:9.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报告或展示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10.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或参考书籍;2. 图片、地图、视频等多媒体资源;3. 互联网搜索引擎和在线数据库。
教学辅助策略:1. 分组合作学习;2. 视觉辅助教具;3.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展览或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古代文明;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古代文明进行深入研究,并参与相关学术竞赛或写作比赛。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进行教学调整;2.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观点,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世界古代史教案大学

课程名称:世界古代史授课对象:大学历史教育专业学生授课时长: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世界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世界古代文明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一、世界古代史的概述1. 人类文明的起源2. 古代东方文明的发展3. 古希腊、罗马文明二、古代东方文明的发展1. 古埃及文明2. 巴比伦文明3. 印度河流域文明4. 黄河、长江文明三、古希腊、罗马文明1. 古希腊城邦制度2. 希腊哲学、艺术和文学3. 罗马共和国和帝国4. 基督教的兴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世界古代史的研究意义和课程目标。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世界古代史的了解和兴趣。
二、新课讲授1. 世界古代史的概述-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文明的起源,介绍古代东方文明的发展历程。
-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古代东方文明的地理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古代东方文明的发展- 教师介绍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黄河、长江文明。
- 学生分析这些文明的发展原因和特点,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3. 古希腊、罗马文明- 教师讲解古希腊城邦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学。
- 学生讨论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兴衰,以及基督教的兴起。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
2. 分析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研究罗马帝国的兴衰,探讨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世界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
2. 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
大学世界古代史教案

课程名称:世界古代史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安排:16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历史事件;2. 掌握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激发学生对世界古代文明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章:史前时代1.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2.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特点;3.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第二章:古代东方文明1. 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象形文字;2. 巴比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3. 印度河流域文明:摩亨佐-达罗、哈拉帕;4. 黄河文明:华夏族、夏商西周、甲骨文。
第三章:古代西方文明1. 希腊文明:民主政治、哲学、艺术;2. 罗马文明:罗马法、罗马帝国、道路;3. 基督教文明的兴起。
第四章:古代美洲文明1. 印第安文明的起源和特点;2. 阿兹特克文明:特诺奇蒂特兰、太阳历;3. 印加文明:印加帝国、马丘比丘。
第五章:古代非洲文明1. 古埃及文明;2. 马里帝国:桑卡拉、库库尔坎;3. 加纳帝国:金矿、黄金贸易。
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世界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历史事件;2. 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历史案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特定历史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4.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世界古代文明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新课:按照教学内容,系统讲解世界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历史事件;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围绕特定历史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1. 每周阅读一篇世界古代史相关文章,撰写读书笔记;2. 每月完成一篇世界古代史论文,题目自选,字数约1500字;3. 参加课堂讨论,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
2023年版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大纲

2023年版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大纲前言历史教学大纲是为了指导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以及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中国历史和世界上部分重要历史事件的基本知识,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不同文化和民族,树立和平、合作、共赢的理念。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1. 中国古代史概述-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 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制度与国家机构-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 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 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 隋唐时期的鼎盛与开放- 宋朝的经济发展与科技成就- 元朝的统一与民族融合3. 近代史的开端与变革- 明朝的衰落与农民起义- 清朝的建立与对外关系- 鸦片战争与近代史的开端- 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第二部分:中国现代史1. 辛亥革命与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过程- 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 国民革命与抗日战争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发展- 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3. 当代中国的发展与挑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三部分:世界历史1. 世界古代史- 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希腊、罗马帝国- 、教、的传播2. 世界中古史- 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衰落- 东亚国家的统一与变革3. 世界近现代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的演变4. 世界当代史-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对抗- 全球化进程与多极化趋势- 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与挑战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世界上古史

《世界上古史》教学大纲【说明】本大纲是为高等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本科学生编写的。
《世界上古史》是历史系历史专业世界通史中的第一门基础课,授课时数54节。
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人类的起源,原始社会的经济和社会状况,世界古代文明中心的发展和演变;各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及共性,古代文明的主要成就及现实价值等内容,使学生为进一步研究和学习世界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照教育部有关规定,世界上古史的教学要运用辨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观点,运用相关学科如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成果研究阐明人类早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向。
世界上古史是世界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不懂得历史就不理解现实。
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本学科的理论基础,加强思想品德的培养,锻炼学生分析、辨别问题和独立思考的创新能力。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吴于谨、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94年第一版,2007年第19次印刷。
此教材是我国世界史研究的一种革新教材。
为实现上述目的和任务,在教学中要注意做到: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既要系统讲述,又要突出重点;既要注意基本史实的讲述,又要理论分析和概括。
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配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本文】世界历史导论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历史、历史学、历史科学间的联系与差别,总体把握世界历史的宏观框架和演进趋势。
学生应了解不同学派对世界历史分期的不同观点,重点掌握全球史观的观点。
内容要点:认识过程的哲学原则;世界历史的实质与历史演进的深层背景;世界历史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一、历史、历史学、历史科学形而上与形而下。
二、世界史体系建立体系的依据;世界历史的宏观框架和演进趋势。
三、学习方法及意义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时数:2学时作业与思考:1、简述世界历史分期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2、谈谈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的发展简况。
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课件

土地是主要财富,领主和佃农之间存 在着严格的等级关系,商业交换有限
,生产技术发展缓慢。
封建制经济的结构
以领主和佃农之间的封建关系为基础 ,领主提供土地和保护,佃农则提供 劳动力和忠诚。
封建制经济的影响
巩固了封建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 发展,但也限制了商业和工业的发展 ,造成了社会的封闭和保守。
火药等。
古代文化与科技的影响
01
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现代文化的发展深受古代文化的影响,如现代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
都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的发展。
02
对现代科技的影响
许多现代科技的发展都源于古代科技的发明和创新,如计算机科学、医
学、工程学等领域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科技的发展。
03
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古代文化与科技的发展对于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古希腊
建立了罗马帝国,开创了罗马的黄金时代。
军事家
总结词
具有杰出军事才能,通 过战争扩张领土、维护
国家安全的人物。
汉尼拔
迦太基的军事将领,曾 率领大象越过阿尔卑斯
山进攻罗马。
凯撒
罗马的军事领袖,曾征 服高卢和不列颠,为罗 马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
础。
拿破仑
法国的军事将领,曾征 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对 欧洲政治格局产生了深
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还表现在对现代政治制度的启示和借鉴上。例如,现代国家 的政体设计、政府机构设置、权力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可以追溯到古代政治制度的 影响。同时,古代政治制度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和批判现代社会的历史参照系。
03
古代经济制度
奴隶制经济
奴隶制经济的起源
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古代社会的 主要经济制度之一。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世界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2)了解世界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和时期划分;(3)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证观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展示世界古代史的发展过程;(2)运用比较法,分析世界古代不同文明的特点及其影响;(3)采用小组讨论、PPT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世界古代史的兴趣和热爱;(2)认识世界古代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古代文明的起源(1)古代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宗教信仰等;(2)古代巴比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城市布局等;(3)古代印度文明:种姓制度、佛教传播等;(4)古代中国文明: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2. 第二课时:古代世界的繁荣与衰落(1)古希腊文明:雅典民主政治、奥林匹克运动会等;(2)古罗马文明:罗马法、建筑艺术等;(3)古代波斯文明:波斯帝国的扩张、宗教信仰等;(4)古代阿拉伯文明: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数字等。
3. 第三课时: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1)丝绸之路:中国与罗马帝国的贸易往来;(2)希腊罗马文化与基督教:耶稣基督、圣经等;(3)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科学的兴起;(4)印度文明与东南亚:佛教在东南亚的传播。
4. 第四课时:古代文明的成就与影响(1)科技发明:古埃及的农业技术、古希腊的哲学思想等;(2)艺术创作:古罗马的建筑艺术、古印度的诗歌戏剧等;(3)文化遗产:中国的汉字、巴比伦的史诗等;(4)历史观念:古希腊的历史编纂、古罗马的史学家。
5. 第五课时:复习与检测(1)梳理世界古代史的主要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回顾;(2)通过测试题、讨论等形式,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3)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和辅导。
三、教学资源1. 教材:世界古代史教材;2. 辅助资料: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黑板等;4. 学习评价工具:测试题、讨论记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识记世界古代历史中的重大事件,了解各古代各文明体所创造的代表性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为学生世界通史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局部史实基础。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认识方法,使其体会世界历史的时序性演进和空间分布方位,学会辩证地比较诸文明的特征,习得历史主义的认识与批判方法。
(3)培养学生的世界胸怀,开放意识和人文素养,使其认识到世界最初阶段的历史与近现代历史具有密切的关联,认识到所有文明都有一些不可替代的价值取向,不应当以当下世界诸文明的强弱作为衡量文明价值的尺度和标准。
【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共分3个模块和9个专题。
模块一:世界古代历史产生的环境与最初的状态
教学目标:体会世界古代古代历史的特定时间与空间内涵;认识世界古代诸文明起源环境的共性特征与个性差异;理解人类历史初始阶段的文化创造
教学任务:地球地质演变的历史与生命演进的过程;人类起源与进化;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
模块二:世界古代东方的历史与文明
教学目标:明确古代东方历史的时间与空间内涵;认识世界古代东方文明的历史发展共性与特性;理解古代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的意义
教学任务:古代埃及的法老政治与金字塔;古代西亚的政权更迭与种族纷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与佛教文化
模块三:世界古代西方的历史与文明
教学目标:明确古代西方历史的时间与空间内涵;认识世界古代西方文明的历史发展连续性;理解西方文明与古代东方文明交流的意义
教学任务:古希腊与古罗马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历史分期: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城邦格局与人本主义文化;古罗马的共和与帝制、对外征服及其盛衰过程、实用主义文化。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尽管讲授法属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尤其是大规模班级授课的本科通识课堂教学而言,讲授法仍然是最主要的和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主讲教师目标明确、层次清晰、逻辑严谨、语言流畅、声情并茂的讲授,学生不仅可以牢记史实,而且可以获得情意方面的熏陶。
(2)引导探究法。
通过预设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答案,最后得出结论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情知互动法。
通过教师讲授,并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意在营造一种有利于陶冶历史情意
的教学环境,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将知识与经验转化为内在的信仰与行动准则。
【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建议学生通过图书馆及网络数据库等学习资源,围绕课程主题展开独立探究;每个学生都应设计自己的课程学习计划,自主调节并经常评价自己的学习状态,结合阅读与思考来提升历史批判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划分为若干讨论组,根据各小组的兴趣与特长及实际学习需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多种途径对问题进行多视角的合作探究,并指导各小组就其探究经验及成果展开交流。
【评价方法】
评价标准与重点:以是否实现预设教学目标为主要评价标准,即认知、技能与情意三个方面的目标,同时注重评价教学过程中所能够实现的其他功用,尤其是注重整体评价、过程评价以及对学生个性发展的质的评价。
评价方式与目的:
(1)学生课堂表现记录,注重评价学生是否经历了真实的学习过程,是否由此过程而有所提高和发展;
(2)期末闭卷与开卷考试,注重评价学生对文明史重要典型史实的识记与理解及历史思维模式的掌握;
(3)期中课程小论文或读书报告,注重评价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与写作技能,评价学生的文明史价值观的理解与信奉程度;
(4)期末口试或学习心得展示汇报,注重评价学生个性化的课程学习成果与情意养成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