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重点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职能的一种经济行为。

2.财政的基本特征:

(一)阶级性与公共性。

阶级性:国家历来是统治阶级的的国家,政府则是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所以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公共性:(1)既然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而国家或政府本身就具有公共性,所以财政就具有公共性。

(2)财政是为国家或政府执行其职能提供财力的,属于“公办”、“公事”,那自然具有公共性了。

(二)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强制性:财政的强制性指的是财政这种经济行为为极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

非直接偿还性:财政的偿还性是和它的强制性相一致的。国家征税后,税款就由国家所有了,对纳税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也不需要偿还。

(三)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支有收,即通过“收入——支出”、“支出——收入”过程运行的,因而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收支是否平衡或对称构成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

3.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就是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私人物品:市场满足个人的商品和劳务。

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4.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这种需要不是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共同利益,具有不可分割性。

公共需要的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也是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量代价,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5.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及政府如何运用财政手段来弥补市场失灵?)

(1)垄断→政府可以制定反垄断法,实行公共管制,由政府规定价格或收益率。(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向社会提供有关商品供求状况、价格趋势以及宏观经济运行和前景预测资料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①可以采取行政手段或法律手段,如强制排污工厂。

停产,限期治理或对受损单位给予应有的补偿;利用税收和补贴,对造成负外部效应的企业征高税收,造成正外部效应的企业进行补贴。

②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政府应建立健全收入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

(5)经济波动→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相机选择,实施适当的财政政策。

6.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滥用权力,权钱交易)(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7.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国家政府分配社会产品、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1)资源的配置(2)收入分配(手段P28)(3)经济稳定与发展

A.经济稳定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

B.充分就业是指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由该国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所能承受的最大比率。

C.物价稳定就是指物价上涨幅度维持在不至于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范围内。

D.国际收支平衡指的是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的大体平衡。

E.发展是指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基本需要。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1.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提供。

2.准公共物品的提供形式:1.政府授权经营2.政府参股3.政府补助

3.公共生产就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组织进行的生产。

4.公共定价就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2)二部定价方法:基本费+从量费(3)负荷定价法:按不同的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

5.财政支出效率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物品(包括准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组成。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将项目的收入和支出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收益的一种经济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效益能用货币单位计量的情况 2.最低成本法,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标准。3.综合评价法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1.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耗费的资金总和。从性质上讲,它既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也是实现其职能的主要手段。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1.财政支出是政府职能和政策的最直接反映。2.财政支出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

财政支出经济分类:分为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和净贷款三类。

经常性支出:是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它的消耗会使社会直接受益或当期受益。

资本性支出:是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它的耗费的结果将形成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

按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2.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

通常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绝对数指标来表示,但通常是以两个相对数指标来表示,即财政收入占GDP(或GNP)的比重和财政支出占GDP(或GNP)的比重。

3.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4.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宏观因素经济性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经济体制状况;(3)中长期发展战略;(4)当前经济政策。

政治性因素(1)政局是否稳定;(2)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3)政府干预政策。

社会性因素(1)人口;(2)就业;(3)医疗卫生;(4)社会救济;(5)社会保障(6)城镇化建设。

微观因素A.需求因素(1)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2)对公共物品的偏好B供给因素1. 服务环境。2. 公共物品的质量3.相对价格效应。

5.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1)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3)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4)促进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5)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6)着力支持经济体制改革

第四章经常性支出

1.经常性支出包括: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险支出。

2.政府介入教育理由(p81)

3.政府介入医疗理由:

(1)减少贫困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2)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3)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是政府行为的第三个理论基础。

4.社保的分类: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

第五章财政投资性支出

1.财政投资性支出,也称为财政投资或公共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它是财政支出中的重要部分。

2.政府投资特点:

[1]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在投资建成的项目时,可以极大的提高国民经济的效益

[2]政府才力雄厚,有利于投资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3]政府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能够调整经济结构和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