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腐熟剂在小麦上的应用试验
北京地区多穗型小麦播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试验研究2021.4北京地区多穗型小麦播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孟范玉1佟国香2满杰1毛思帅1解春源2周吉红1(1.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100029;2.北京市房山区种植业技术推广站北京102400)摘要:以多穗型小麦品种轮选987和农大211为供试品种,设置5个播种密度(基本苗)梯度,研究其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成熟期亩穗数随着基本苗的增加而增加,基本苗增加对亩穗数的贡献率逐渐降低,籽粒产量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基本苗过少或过多均不利于高产,最高产量对应的亩基本苗均是30万,2个品种表现趋势一致。
关键词:多穗型小麦;产量;密度;北京地区根据对北京市房山、大兴、顺义和通州等4个小麦主产区276个监测点结果统计分析,部分地块播种时基本苗过大(最高的亩播种量达25kg,基本苗45万耀50万),冬前徒长严重,抗寒性下降,越冬死苗率增加,亩穗数下降;部分地块基本苗不足,特别是晚播(10月10日)地块小麦亩基本苗尚不足40万,冬季基本上没有分蘖产生,群体不足,影响最终产量。
本试验针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适宜的播种期内,设计不同的播种密度,研究其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便为生产提供指导。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小麦种分别是轮选987和农大211,均属于多穗型品种。
试验于2016-2017年在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进行。
该地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明显,夏季盛行温暖的偏南风,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
小麦全生育期日均温为11.0益,降雨量为197mm。
土壤为沙壤土,0~20cm 土层含有机质24.8g/kg、全氮1.3g/kg、碱解氮94.2mg/kg、有效磷30mg/kg、速效钾108.0mg/kg o 1.2试验设计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
主区为品种,选用多穗型小麦品种轮选987和农大211;副区为播种密度,设计5个基本苗梯度,分别为25万/亩、30万/亩、35万/亩、40万/亩、45万/亩和50万/亩,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2.5m2(2.5mx5.0m)。
秸秆腐熟剂

秸秆腐熟剂应用技术玉田县石臼窝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综合站一、秸秆腐熟剂的概念及作用1、秸秆腐熟剂的概念秸秆腐熟剂是指能加速各种农作物秸秆腐熟的微生物活体制剂。
秸秆腐熟剂是有机物料(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腐熟剂之中一种,产品的技术指标符合GB 20287-2006《农用微生物菌剂》或农业部行业标准NY609-2002《有机物料腐熟剂》。
产品的剂型有液体、粉剂。
按腐熟对象范围可分为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其它类型秸秆的腐熟专用制剂。
2、秸秆腐熟剂的作用秸秆腐熟剂能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快速腐熟,使秸秆中所含的有机质及磷、钾等元素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并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刺激作物生长,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强植物抗逆性,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作物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秸秆腐熟剂的分解原理玉米秸秆的主要成分是15%纤维素、35%半纤维素、15%木质素及其他蜡质物质,这些物质形成坚固的组织,非常稳定,分解困难。
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秸秆结构的稳定,分解腐熟的速度相当慢,在旱地中秸秆一年的腐解残留率为50%左右。
大量秸秆直接还田后会影响作物的生根和成活并造成生产管理上的不便。
因此在传统的农业耕作实践中,只能有少量秸秆直接还田。
秸秆的分解腐熟是在适宜的营养(特别是氮素)、温度、湿度、通气量和pH值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繁衍,使秸秆分解,把碳、氮、磷、钾和硫等分解矿化或形成为简单的有机物和腐殖质的过程。
秸秆腐解需要能够产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的多种微生物共同参与,进行逐步有序的接力分解过程,才能完成对秸秆“三素”的腐解。
选用腐解秸秆的微生物种类(即产“三素酶”的微生物),是研发和生产秸秆腐熟剂产品的基础。
含有“三素酶”的微生物腐熟剂才是科学、合理的;也是保证秸秆腐解效果的基础。
要求腐熟剂中的功能微生物能在施用田间尽可能快地生长、繁殖,数量上增加迅速,这样才能起到加速腐解秸秆的效果。
尤其是环境(土壤)温度和水分是关键。
“京圃园”牌秸秆腐熟剂在马铃薯上田间试验报告

33
・
土壤肥 料 ・
《 青 海农技 推 广) ) 2 0 1 3 年 第 4期
‘ ‘ 阿 姆斯 ’ ’ 脾秸秆腐熟剂i 式 验研究
8 1 6 1 0 0 陈 刚 王 顺 寿 王 正 国 都 兰 县农 业技 术推 广 中心
1 试 验 目的
腐 熟剂 。
为 验证北 京世 纪 阿姆斯 生物技 术股 份 有
0 . 5 7 g k g ~ , 全钾 1 9 . 3 g k g 一, 碱 解氮 4 1 m g k g ~ , 速
2 . 1 试 验 腐 熟剂 北 京世 纪 “ 阿姆斯 ” 秸 秆
效磷 2 4 mg k g ~ , 速 效钾 1 1 9 mg k g ~ 。
项
目 3天 后 气 味 无 明显 变化 秆 色 无 明显 变化
力、 气 味情 况 。
5 试 验 结 果
本 试验 共 三个 处理 。 重复 三 次 。 小 区随机
从 秆色 、 手感 、 拉 力 和气 味方 面 比较 三 个
处 理 的秸 秆 腐解 变 化情 况 。 1 5天后 发 现经 京 圃 园牌 秸 秆 腐 熟 剂 处 理 的 秸 秆 腐 解 效 果 明 显 , 由表 中可 以看 出处 理 l 比处 理 2与 3的 马铃薯 腐解 速度 较快 , 颜 色变 化 明显 。
不 同处理 的秸 秆腐 熟情 况
6天 后 9天 后 l 2天 后 1 5天 后
秆 色 微黄 手 感 无 明显 变化 处理( 1 ) 拉 力 无 明显变 化
黄色 稍软
褐 黄 软 1块砖 . 轻力 震动 3次 , 5 条 草 均断
黑黄 软
黑 色 很 软 1 0条 草轻拉 即断
秸秆腐熟剂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效果

我国是农业大国,各类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年产量超过7亿t。
秸秆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是宝贵的可再生资源。
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可大面积以地养地,是低耗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质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培肥地力、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农作物增产的潜力、防止耕地土壤沙化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1-4]。
同时,通过秸秆还田技术,可以减少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从而促进循环农业的快速发展。
经积极向上级争取,2010年天台县获得农业部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主要承担秸秆还田腐熟技术研究。
提升土壤肥力的关键取决于土壤中腐殖质及腐殖酸的数量。
腐殖质越多,调配土壤水、肥、气、热的能力越强。
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或腐殖酸为核心,致力于通过有益微生物的补充与秸秆还田相结合达到提升土壤中腐殖质或腐殖酸含量的目的,并采取适应南北地区种植业的耕作制度(少耕、免耕)与气候特点、选择和合理搭配适合于南北农耕区的微生物种群,即呼吸类型为兼型中温区微生物,针对作物秸秆的成分特点,主要选择枯草芽孢杆菌、乳糖红酵母、扣囊复膜孢酵母、异常汉逊酵母、汉逊德巴利酵母、粘性丝孢酵母等菌落。
现对秸秆还田及腐熟剂的应用作一探讨。
1秸秆腐熟剂的作用机理秸秆腐熟剂的作用机理其实就是有机物的微生物分解代谢原理。
秸秆腐熟剂中含有大量的酵母菌、霉菌、细菌和芽孢杆菌等。
其大量繁殖能有效地将作物秸秆分解成作物所需要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钙、镁、锰、钼等中微量元素,能够有效改良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通气和保肥保水功能,并且能产生热量和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从而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并促进秸秆循环的有效利用。
腐熟剂施于秸秆上经过5~7d适应期,开始无序自由地繁殖、生长。
先是土壤与秸秆交接处出现大量菌丝菌落,接触耕地面的秸秆出现水浸状,此时期为定植期。
定植完成后,微生物大量繁殖生长,其种群数量迅速扩大,开始依赖于处理秸秆韧皮部,蜡质层脱落,纤维素表面积增大,使水解充分,利于微纤维分解,胞外酶甘键进行攻击,此时期为繁殖生长期。
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小麦赤霉病症状及危害,接着分析了小麦赤霉病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防治措施引言:赤霉病是小麦种植栽培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
而对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情况及防治对策进行研究分析,则能为小麦赤霉病防治提供依据,为小麦健康生长提供便利。
1小麦赤霉病症状及危害小麦赤霉病亦称烂穗病、红麦头、烂麦头,是多种镰刀真菌侵染麦头部位引发的疾病,导致整个麦头腐烂,赤霉病在小麦的各个生长阶段都可能发生,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疾病。
其主要的症状以苗枯、茎基腐、杆腐、穗腐为主。
苗腐烂是由于小麦种子自带病菌或者受到土壤中病菌的侵染,染了病的种子先是发芽呈褐色,根冠会腐烂,感染轻的麦苗黄而瘦,患病重会死亡,枯死的苗因其带有大量真菌还会产生大量粉红色霉状物,将菌类带去土壤中。
茎基腐的多发阶段是在幼苗时期,幼苗刚刚出土时麦株根部的组织感染后呈深褐色,导致整株死亡。
杆腐一般发生在麦穗的第一、二节点处,刚刚患病的叶鞘上会出现绿斑,随着病菌感染加重会呈淡褐色甚至红褐色不规定形斑,并向麦茎扩散,病情严重的直接导致整个叶鞘部分枯黄,气候潮湿时还会出现粉红色霉状物。
穗腐是小麦感染赤霉菌的常见症状,起初感染时,在麦穗与颖片处会产生点点浅褐色斑迹,随着感染加重逐渐扩散至整个麦穗,麦穗枯而黄,气候的湿度加大时,褐斑处会形成粉红色霉层,逐渐地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用手摸有凸起的感觉且不能轻易抹去,发病严重后会感染穗轴,逐渐使整个麦穗腐烂。
2小麦赤霉病防治措施分析2.1.1选择抗病品种选择良种是小麦种植工作的基础环节,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能为小麦产量与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还能大大减少田间管理的工作量,是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要尽量挑选抗病、耐病性能较好的品种,选择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的品种,一般来说,穗型细长、扬花整齐集中的、耐湿性强的小麦种类对赤霉病的防御能力相对较高。
秸秆腐熟技术方案

小麦秸秆堆腐技术方案安徽莱姆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0一五年十一月小麦秸秆堆腐技术方案1、材料与设备小麦秸秆、尿素、微生物菌剂、沟渠/地下水、抓草机、粉碎机、压力泵、压力罐、水箱、喷灌带、滴灌管。
2、工艺流程3、堆腐方法3.1堆场选择:地势高亢、平坦、雨天无积水的地块,地面不进行固化处理。
如堆场长期使用,建议进行固化处理,便于机械作业和雨天作业。
3.2秸秆收购:在堆肥场区集中收购已打捆好的小麦秸秆。
3.2堆腐:拆开草捆捡出打捆绳,用抓草机将其打散,堆体按宽和高为4m和3m,长度不限(视场地而定)的标准堆积物料。
将准备好的物料按上述标准首次建堆1.5m高,堆体表面铺设4根滴灌管,滴灌管间距离为1米,滴灌管一头封闭,另一头与堆体一头主管道相连,主管道与电磁阀相连,电磁阀与压力罐、气体压缩机、控制系统相连。
然后对堆体利用微喷带加水,至物料含水量40%左右为止(喷水2-4小时),随后在堆体表面按菌剂和尿素总用量的1/3均匀的洒入堆体表面并用微喷带滴喷洒少量的水。
重复上述方法进行再次建堆至整个堆体高3m并浇水调节秸秆含水量至60%左右(手紧握秸秆指间有水滴渗出,但不滴落),将剩余2/3的菌剂和尿素均匀洒入堆体上表面并喷洒适量的水至尿素和菌剂完全溶解渗入堆体。
菌剂和尿素按每吨秸秆2kg和20kg的标准添加,以调节堆体碳氮比至25~30:1左右。
用黑色塑料布将整个堆体覆盖并压严四周以防止外部环境对堆体发酵产生影响。
在腐熟过程中定期对堆体不同部位的温度进行测定,当温度超过70℃时通过自动曝气进行降温处理,当湿度低于50%时,通过自动滴灌系统补充水分,以确保最佳的微生物生存环境。
堆腐时间30-40天。
3.3粉碎:因本项目试验用的小麦秸秆,是收获后直接从田间打捆收购来的,堆腐前不作任何处理,是在原状态下进行静态堆腐,经腐熟后小麦秸秆含水量较堆腐前要高,所以腐熟后的秸秆基本保持原形态,不利于施用,所以在小麦秸秆堆腐后要经粉碎再进行还田。
浅谈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

浅谈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发布时间:2022-10-27T06:33:30.03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1期作者:赵玉芬[导读] 小麦茎基腐病作为一种常见病症,目前来说发病较多,同时具有一定的发病规律赵玉芬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农业农村局 252800 摘要:小麦茎基腐病作为一种常见病症,目前来说发病较多,同时具有一定的发病规律,本文通过对相关症状、规律以及发病原因进行介绍,提出对应的措施,以指导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
关键词:小麦茎基腐病;田间症状;发病原因;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主要原因是由多种病原真菌引起,可周年循环侵染,该病侵染小麦后导致分蘖减少,植株矮弱,穗粒数减少,粒重降低等,造成小麦产量下降,收获期出现成片枯白穗,一般减产10-30%左右,对小麦产量影响非常大。
文章通过对我县小麦发病田块的病原菌情况、土壤条件、播种情况、管理情况以及气候等因素调查后进行综合分析,探索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症状特点根据近年的调查,小麦茎基腐病在侵染小麦的茎基部、根部的同时,一般在成熟期、分蘖期均伴有此种疾病。
根据部分学者研究表明,此种疾病最早出现在小麦播种1个月,整体症状表现为植株发黄、叶片发黄,在连根拔出后,小麦的茎基部叶鞘出现变色,明显变成褐色,并造成植株的生长。
在返青拔节期,植株出现明显的生长加快。
加上早春气候不稳定,小麦抗逆性差,小麦容易感染茎基腐病。
之后随着气温升高和湿度加大,病情发展较快,该病进入高发期。
当小麦进入扬花灌浆期,田间植株处于生长茂盛期,温湿度大,在小麦受到病虫危害时,从而出现变色、腐烂的情况,潮湿地块的小麦茎秆出现红色、白色霉层,光合作用受阻。
小麦成熟期植株较早出现干枯、白穗现象,随着温度升高,白穗率增加,麦穗无籽粒或籽粒秕瘦。
二、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影响因素1、土壤条件同一地块,低洼地块发病明显重于排水良好的地块;黏土土壤发病重于沙壤土;播种量大、播种早、基本苗多、群体大,后期田间通风不良,氮肥过多,钾肥施用量少,微肥施用不足的麦田发病重;连年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田块发病重,原因是近年普遍实施秸秆还田,大量根茬遗留田间或秸秆直接旋耕入土,耕层浅,尤其是一些带病植株浮于表面,造成接近地面的菌种累积,为茎基腐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探析仙洪试验区农作物秸秆利用模式

探析仙洪试验区农作物秸秆利用模式摘要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资源,仙洪试验区农作物秸秆丰富,经过努力实践探索,仙洪试验区已形成了以秸秆还田利用和秸秆能源化利用为主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秸秆的综合利用对仙洪试验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关系着仙洪试验区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重大问题。
关键词仙洪试验区农作物秸秆利用模式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随着耕地的逐渐减少,水资源和能源的日益紧缺以及农村大量焚烧秸秆现象的频繁出现,加强秸秆的综合利用,对其进行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对促进农村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举措。
一、仙洪试验区秸秆综合利用的模式(一)秸秆利用模式产生的背景。
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湖北省粮棉主产区,共有耕地10.27万h㎡,以水稻、油菜、小麦和棉花为主要农作物,农作物秸秆年均产量为180万t,秸秆资源丰富。
以前,仙洪试验区对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方法不科学,利用率低,主要被农民当作燃料取暖做饭,或者当作食料喂养牲畜,当作肥料在牲畜圈里或粪堆腐烂后还田。
但是,也有许多农民为图方便快捷,甚至将大量秸秆就地燃烧,造成资源浪费和其他诸多弊端;尤其是就地燃烧秸秆,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物,对人们生活、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及周边城市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秸秆利用的几种模式。
经过实践探索,仙洪试验区现已形成的农作物秸秆利用模式有五种,分别是秸秆饲料化模式、用秸秆栽培食用菌模式、秸秆编织利用模式、秸秆还田利用模式和秸秆能源化模式,其中以后两者为主。
秸秆还田利用模式: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
仙洪试验区主要有秸秆快速腐熟还田、秸秆堆沤还田和秸秆机收粉碎直接还田。
快速腐熟还田即用秸秆腐熟剂强烈分解腐熟秸秆,将秸秆堆料中的碳、氮、磷、钾、硫等分解矿化,形成简单有机物,从而进一步分解为作物可吸收的营养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 归 方 程:
0. 95 1 xl 0 3 。
=5 6 5 2 2 . 4 9 + 6 1 8 5 x 一 . 7 8 7
水平 比 N 水 平 6 7 m 6 节 省 尿 素 1 . g 节 本 2 5k , 2 5元 ;期 望 产量 减 少 2 9 k ,减 收 近 9元 。从 效 . g 益 上 分 析 ,N :比 N 至 少 可实 现 增 收 1 6元 。所 以
严 敏 等 秸 腐 剂 小 上 应 试 菊 , :秆 熟 在 麦 的 用 验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材 料 .
邵村 土壤 为泥 砂 头 老黄 筋 泥 田 ,肥 力 中等 ,p 值 H
58 . ,有 效磷 1. g・ g 2 5m k ~,有 机质 3. k 一, 56 g・ g 速效 钾 5 5 mg・ g k ~,全 氮 19 g・k ~。 供 试 .4m g
小 麦 品 种 为 浙 丰 2号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腐熟 剂 由武 汉 太 阳雨 集 团有 限 公 司生 产 ;稻 草 ,单季 稻 收割后 ,秸秆 浸湿直 接还 田。
1 2 处 理 设 计 .
试验 于 2 1 0 0年 在浙 江 省 天 台县 街 头 镇 叶 宅 村 和 天 台县平桥 镇 山头邵村 进行 ,前作 均为 水稻 。叶
由方程 可 知 ,当 = 2 5时 ,6 7m 3. 6 水 稻期
望 产量 达 到最 大 值 6 6 9k ;当 = 5时 ( 2 . g 2 推荐
水平 :N ) ,期 望 产量 为 6 1 6 k 。 2 . g
3 小 结
根 据 试验 得 出 的 氮 肥 施 用 量 与 水 稻 产 量 的 回
6 7m 施 用 钙 镁 磷 肥 1 g 6 5k ,尿 素 2 g 5 k ,氯 化 钾
1 g 0 k ,能 达 到 效 益 期 望 值 最 高 。 上 述 为 初 步 推 论 ,详 细效 益 分 析有 待 进 一步 试 验考 证 。
参考文献 :
[] 1 边 永 高 ,姚 坚 , 张 根 祥 ,等 . 晚 粳 稻 秀 水 O 9的 特 征 特 性 及 栽 培 要 点 [ ] 浙 江 农 业 科 学 ,2 0 ( :3 5—3 6 J. 0 5 5) 7 7. [] 2 梁 秀 丽 . 晚 稻 测 土 配 方 施 肥 “ 4 4” 肥 效 试 验 [ ] 广 3l J. 西 农 业 科 学 ,2 1 ( ) 1 0 0 8 :8 0—8 2 1. [] 3 沈 桂 法 ,王 忠 ,孙 亚 瑾 , 等 .青 紫 泥 田单 季 晚 稻 施 肥 方 法 的 探讨 [ ] 浙 江 农 业 科 学 ,2 1 ( ) 2 J. 0 1 4 :8 8—8 9 2.
墨
渺 学 学 22 第 期 江 千 0 年 4 1
文 献著 录 格 式 :严 菊敏 ,陈 燕妮 ,庞娇 霞 ,等. 秸 秆腐 熟 剂在 小 麦 上 的应 用试 验 [ ] 浙江 农 业科 学 ,2 1 ( ) 6 47 J. 02 4 :4 6— 6
秸秆腐熟剂在小麦上 的应用试验
严 菊敏 ,陈燕妮 ,庞娇 霞 ,许 卫剑
经 检 验该 方 程 的 F<0 0 ,表 明方 程 可 以描 .5 述在 推 荐磷 、钾 肥施 用 水平 ( 6 施 肥量 :磷 67m 肥 1 g 5k ,钾 肥 l g 0k )下 ,氮肥 施 用 量 对 水 稻 产
量 的影 响 。
在 推 荐 磷 、钾 肥施 用 水平 下 ,N 处 理 最理 想 。 即 ,
升补 贴项 目,主要推广 秸秆 还 田腐 熟技 术 ,通 过施
用秸 秆腐熟 剂达 到秸秆 快速 腐熟 效果 ,从而增 加 土
壤有 机质 含量 ,减少废 弃物 污染 ,降低 农业 生产成 本 ,提高农 业 综 合 生 产 能 力 ¨ 。 我 们 在 小 麦 上 进 行 了腐熟 剂 的应用效 果试 验 ,从 而为更 好地 推广 应 用腐 熟剂 提供 参考 和依据 。
( 江省 天 台县 农 技 总 站 ,浙 江 天 台 浙 3 70 ) 1 20
摘
要 :通 过 秸 秆 腐 熟 剂 在 小麦 上 的应 用 试 验 , 表 明秸 秆 还 田施 用 腐 熟 剂 ,对 小 麦 增 产 效 果 显 著 。
文 献 标 志 码 :B
关 键 词 :秸 秆 腐 熟 剂 ; 秆 还 田 ; 麦 秸 小
归方 程 ,将 试 验 中 氮 肥 4个 水 平 ( 。 N 、N 、N 、
N ) 代 人 ,可 以分 别 得 到 6 7 m 6 水 稻 的期 望 产
量 :5 6 5,5 8 9 6 1 6,6 4 5 k 。 由 于 N 2. 8. , 2. 2 . g 2
( 责任 编 辑 :张 才德 )
收 稿 日期 :2 l -11 O 20 .3
两 地 的 试 验 统 一 设 4个 处 理 :A. 不 施 肥 不 撒
稻 草不撒腐 熟 剂 ;B .常 规 施 肥 不 撒 稻 草 ;C 常 .
作 者 简 介 :严 菊 敏 (9 7一) 17 ,女 ,浙 江 天 台 人 ,农 艺 师 , 主要 从 事 土 壤 肥 料 推 广 工 作 。E m i j 3 4 8 1 3 om。 - al m 2 7 @ 6 . o :y
中 图分 类 号 :S5 2 1 1 .
文 章 编 号 :0 2 —0 7 2 1 ) 40 6 - 5 8 9 1 ( 0 2 0 -4 60 2
天 台县 于 2 1 0 0年 开始 承 担部 级 土壤 有 机质 提
宅 村土 壤 为 洪 积 泥 砂 田 ,肥 力 中 等 ,p 值 5 4 , H . 5 有 效磷 2 . 9 7mg・ g k ~,有 机 质 2 . 7 1g・k ~,速 g 效 钾 8 . 6 4 mg・ g k ~,全 氮 16 g・k ~;山 头 .1m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