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宫颈癌患者组织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检测及意义
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及其意义

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及其意义黄明哲;费哲为;张一楚【期刊名称】《上海医学》【年(卷),期】2006(29)5【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7例胃癌患者血浆VEGF、TNF-α浓度,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胃癌组的血浆VEGF、TNF-α浓度分别为(65.12±29.53)、(8.50±2.91) pg /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2.97±9.79)、(5.20±0.91)pg/mL(P<0.01)。
肿瘤浸润深度超过肌层、伴有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者的血浆VEGF和TNF-α明显升高(P值分别<0.05和<0.01);Ⅲ、Ⅳ期亚组的TNF-α值显著高于Ⅰ、Ⅱ期亚组。
血浆VEGF与TNF-α呈显著正相关(r=0.663,P<0.05)。
结论血浆VEGF、 TNF-α的水平与胃癌肿瘤演进有关,TNF-α浓度与肿瘤分期相关。
联合检测VEGF、TNF-α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总页数】3页(P290-292)【关键词】胃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作者】黄明哲;费哲为;张一楚【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1;R285.5【相关文献】1.糖尿病患者不同蛋白尿水平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及脂联素的变化及其意义 [J], 王艳;周晓玲;冯志红;陈孟华2.胃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J], 袁火忠;吕春;黄兴伟;何春3.胃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水平及意义 [J], 李桢;张红亚;宰守峰;李保东;谢振斌;岳爱民4.胃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水平及意义 [J], 李桢;张红亚;宰守峰;李保东;谢振斌;岳爱民5.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内皮素-1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水平表达的意义 [J], 任彦微;宋小东;徐齐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iR-23a在宫颈癌患者组织血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现代生物医学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VoL21 NO.8 APR.2021•1507 •doi: 10.13241/ki.pmb.2021.08.023miR-23a在宫颈癌患者组织血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林楠许子琪蔡雁△贾长茹孙思维陈巧玲(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妇产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miR-23a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转归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120例宫颈活检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
观察手术前及手术后患者血清中miR-23a的表达,肿瘤标志物及炎 性因子含量变化,并分析miR-23a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血清中miR-23a的相对 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miR-23a的相对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C0.05)。
与手术前比较,术后观察组血清中miR-23a的相对量 明显降低,肿瘤标志物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 CA125)及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含 量明显降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ct(Tumor necrosis factor-〇t,TNF-a)及 C 反应白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含量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C0.05)。
观察组120例宫颈癌患者有74例miR-23a高表达,46例为 miR-23a低表达。
观察组患者血清中高表达miR-23a含量变化与妇科疾病史,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f<0.05)。
观察组患者miR-23a高表达患者生存期明显少于miR-23a低表达患者(P<0.05)。
子宫颈癌患者血清中HPV检测的临床意义

广东医学摇 圆园员员 年 源 月 第 猿圆 卷第 愿 期摇
郧怎葬灶早凿燥灶早 酝藻凿蚤糟葬造 允燥怎则灶葬造摇 粤责则援 圆园员员 ,灾燥造援 猿圆 ,晕燥援 愿
杨滨员 ,娄晓明员 ,姜囡员 ,杨帆圆 ,李婉萍员
员
子宫颈癌患者血清中 匀孕灾 检测的临床意义
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 ( 沈阳 员员园园园源 ) ; 北京市丰台医院妇产科 ( 员园园园苑园 )
员援 员摇 一般资料 摇 选取 圆源 例宫颈癌患者, 均为 圆园园愿 年
重感染 员 例 ( 源郾 圆豫 ) 。未发现其他 匀孕灾 亚型阳性和三 匀孕灾 阅晕粤 阳性, 而其血清未检出。
匀孕灾 猿猿 双重感染 员 例 ( 源郾 圆豫 ) , 匀孕灾 员远 和 匀孕灾 源缘 双 ( 员远郾 苑豫 ) 患者 宫颈 癌 原发 灶 重感染的病例。有 源 例
摇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 编号: 圆园园愿愿园圆 )
剂盒 (美国 韵酝耘郧粤 公司) 提取癌灶组织中的 阅晕粤、 耘援 在援
圆援 圆摇 宫颈癌患者血清中 匀孕灾 阅晕粤 表达与其临床、 病 园郾 园缘 ) , 其分化程度越低, 检出率越高, 而检出率与患者 年龄、 病理类型、 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见表 员 。 检出 率 与 患 者 原 发 癌 灶 组 织 分 化 程 度 有 关 (孕 约
阅晕粤 阳性, 其中 匀孕灾 员远 阳性 源 例 ( 员远郾 远苑豫 ) , 匀孕灾 员愿
在检测的 圆源 例患者血清中有 员圆 例 ( 缘园豫 ) 为 匀孕灾
员援 猿援 员摇 阅晕粤 的提取 摇 使用 耘援 在援 晕援 粤援 栽蚤泽泽怎藻 阅晕粤 试 晕援 粤援 灾蚤则葬造 阅晕粤 试剂盒提取血清中 阅晕粤, 提取纯化过程
VEGF-C、VEGFR-3与膀胱癌淋巴组织转移

VEGF-C、VEGFR-3与膀胱癌淋巴组织转移膀胱癌的转移主要有两条途径:淋巴引流系统扩散到区域淋巴结和经血道播散的远处转移。
上皮源性的膀胱癌以淋巴道播散为首要的转移途径,晚期发生血道远处转移。
有淋巴结转移的膀胱肿瘤预后一般不良。
淋巴管转移是影响膀胱肿瘤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浸润浅肌层的膀胱癌约50%淋巴管内有癌细胞,浸润深肌层者几乎全部淋巴管内有癌细胞,因此探讨膀胱癌的淋巴管转移机制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就其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1 肿瘤淋巴管生成因子的生物学特性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 VEGF-C是最先发现的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R-3是VEGF-C的特异性受体,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分布于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胞膜。
VEGF-C也能增强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移动能力和通透性,VFGF-C主要通过VEGFR-3调节淋巴管生成。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又称为fh-4,有研究发现激活VEGFR-3的功能可以促进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移动并抑制其凋亡。
VEGFR-3信号系统的激活至少部分依靠蛋白激酶c依赖的p42-p44MAPK途径和AKT磷酸化。
过去认为VEGFR-3特异性地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最近的研究发现正常组织的小血管和肿瘤新生血管中也可以表达。
2 VEGF-C、VEGFR-3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动物模型发现,VEGF-C能够诱导淋巴管生成和促进区域淋巴结转移。
VEGF-C的MCF7肿瘤相关淋巴管生成并能被可溶性的VEGFR-3融合蛋白所抑制。
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其表达VEGF-C,导入小鼠胰岛素启动子,发现新形成的肿瘤被发育良好的淋巴管包围,并出现前哨淋巴结转移。
VEGF-C诱导淋巴管生成后,可发生淋巴管转移。
表明VEGF-C能够诱导淋巴管生成,而淋巴管生成又是淋巴结转移的先决条件。
与血管相比,淋巴管有更多的优势利于转移,如不连续的基底膜、内皮之间缺乏紧密连接,为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血清CA125和VEGF的影响

者 的意 愿及骨折 类型 , 对 于一些骨 折血 运破 坏不严 重 的
[ 4 ] 瞿少东. 经皮空心加压 螺钉 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 J ] . 中国医药
骨头 颈 部 的血运 是 治疗青 少 年股 骨颈 骨折 比较 有 效 的
[ 7 ] 郝义法 , 李文松 , 王建 , 等. 闭合复 位空心螺钉 内 固定 治疗 股骨颈
骨折 [ J ] .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2 0 1 0 , 2 5 ( 6 ): 9 5 - 9 6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8—1 4 )
2 0 1 3年 1 1月第 4 0卷 第 2 2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Me d i c i n e N o v . 2 0 1 3 , Vo 1 . 4 0 , N o . 2 2
・
4 9・
加用缝 匠肌骨瓣 组 的骨折 不愈 合率 为 0 , 股 骨头 坏 死患 者仅有 1例 。空 心钉 联 合 带缝 匠肌 骨 瓣 移植 术 治疗 青 少年股 骨颈骨折 , 在稳定 固定 的基 础上 又修 复 了折端血 运, 从 而促进 骨折愈 合 , 并 降低 了术 后并 发症 的发病率 。 其 中骨瓣 具有 以下 的优 点 : ①移植 的骨 瓣有 明确 的血管 可 以为 股骨头 提供 明确 的血运 , 更 为有 效 的预 防和避免
【 关键 词】 宫颈癌 ; 新辅助化 疗; 糖类抗原 1 2 5 ; 血 管 内皮生长 因子
E f e c t o f n e o a d j u v a n t c h e mo t h e r a p y o n C A1 2 5 a n d V E G F i n p a i t e n t s w i t h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 n g — z h e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O b s t e t r i c s a n d G y n e c o l o g y , F e i c h e n g P e o p l e ’ s H o s p i t a l , F e i c h e n g 2 7 1 6 0 0 , C h i n a
VASH1和 VEGFR-2在宫颈鳞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VASH1和 VEGFR-2在宫颈鳞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王玉霞;孔红霞;韩贝贝;陈雁南;刘燕【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选取20例正常宫颈组织、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组织、45例宫颈鳞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VASH1和VEGFR-2的表达。
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VASH1、VEGFR-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CIN组织、正常宫颈组织( P均<0.05)。
VASH1 mRNA、VEGFR-2 mRNA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CIN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
VASH1的表达与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 VEGFR-2的表达与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均<0.05)。
宫颈鳞癌组织中VASH1与VEGFR-2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7,P<0.01)。
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VASH1、VEG-FR-2高表达,二者的表达变化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5(000)021【总页数】3页(P40-42)【关键词】宫颈肿瘤;肿瘤,鳞状细胞;血管生成抑制蛋白;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作者】王玉霞;孔红霞;韩贝贝;陈雁南;刘燕【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新生血管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肿瘤供应所需营养,并为肿瘤的转移提供了通道[1]。
因此,抗肿瘤血管生成成为研究肿瘤治疗方法的一个重要方向。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以负反馈调节为主的血管生成抑制蛋白,主要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

患者 血 清 V G E F水 平 较 良性 肿 瘤 及 正 常 对 照 显 著 增 高 。 肿
瘤 细胞呈 V G m N E F R A高表 达 J这表 明在 肿瘤 微 环境 中, 3, 低
氧是 V G E F基 因 表 达 的 主 要 诱 导 因 素 。
二 、 E F与肺癌 :aaa [ 等对 15例原发 性肺 癌 、6 VG Tkhma ] 4 5 2 例转 移性肺癌 的术 后标 本 进行 免 疫组 化研 究发 现 , E F在 VG 肺癌 细胞 中高 表达 。V G E F阳性 表达 率分 别 为 : 癌 8 .% 腺 65 (5 7 )鳞癌 5 。%(8 6 ) 大 细胞肺 癌 10 44 、 细 6/4 、 67 3/7 、 0 %(/ ) 小 胞 肺癌 2 %(/ ) 其 中分 化程 度 低 的肿瘤 组 织 V G 0 15 , E F的 阳 性表达率分 别为 7 .%和 6 。%。Siua [ 以抗 C 3 65 67 hbs 等 】 D 4和
炎患者 的 甲状腺 组织 和血清 中[ j也发 现有 高水 平 的 V G 1, o EF 表达 , 因此 , 论 良性或 恶性 疾病 , E F的定量 分析 比定 性 无 VG
肿瘤 的转移 提供 了重 要通 道 。其 机制 为 ( ) E F特 异 性 的 1V G 作用于血管 内皮细胞 发挥 促 分裂 趋 化作 用 。( ) E F增 强 2V G
Ⅵ F 是 一 种 多 功 能 细 胞 因 子 , 不 同 肿 瘤 细 胞 分 泌 , 可 ) 由 也
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勇
不 同病理 类型 的 甲状腺癌 相 比较 , 未分 化型 甲状 腺 癌和 嗜酸性 细胞 癌 产 生 V G E F最 多 , 与其恶 性 程度 高 、 袭力 强 侵
宫颈癌不同临床分期放疗抗拒与缺氧诱导血管新生的关系

Fr o i l f l t ee N a ol eH biZ agiku0 50 C ia it s t i e t H bi o hC l g , ee, h nj o 7 00,hn sH p a A a d o i a a
【 bt c】 o j t e T v ta eraosi adsn cnebtenr ihr yr iac A s at r b cv oi ei t t e tn p n i i ac e e d t a es ne ei n sg e h li h gf i w a oe p st
2 1 46
可 医药 2 1 年 8月 第 3 北 01 3卷 第 1 6期
H b i eia Ju a,0 lV l 3A gN . 6 ee M dcl orl 2 1 。 o 3 u o 1 n
・
d i1 .9 9ji n 10 7 8 . 0 1 1 .0 o :03 6 /.s .0 2— 36 2 1 .6 0 5 s
意义( < .5 。HI—仅 V G P 00 ) Fl 、 E F与 MV D在不 同临床分期之 间存在正相 关, 且随临床 分期的加重 , D的 MV
计数逐渐增加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 .5 。结论 随着宫颈鳞癌 的临床 分期加 重 , 的放 疗抗拒加 P 00 ) 肿瘤 重, I一 【 E F M D的表达与之相 关, HF1 、 G 、 V V 0 可作为宫颈鳞癌放疗后判断预后 的可 靠依据 。 【 关键词 】 肿 瘤血管新生 ;I一 t E F放 疗抗拒 HF1 ; G ; OV 【 中图分类号 】 R773 .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 36 21 )6 2 1 — 3 02 78 (0 11 — 46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颂婕 刘路玖1 王渠源 邵艳萍 曲长萍 (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吉林 长春 130041)
〔关键词〕 宫颈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C 〔中图分类号〕 R7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 2012) 13-2840-03; doi: 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2. 13. 081
10
30 899. 40 ± 6 047. 38
72 18 946. 96 ± 11 397. 30
t值 -
6. 354 11. 157 2. 286
-
P值 -
0. 000 0. 000 0. 028
-
血清 VEGF-C( pg / ml) 10 476. 30 ± 1 092. 55 10 965. 62 ± 1 032. 82 12 054. 10 ± 703. 34 13 577. 03 ± 937. 91 11 709. 05 ± 1 319. 29
t值 -
1. 270 4. 387 5. 476
-
P值 -
0. 214 0. 000 0. 000
-
3讨论 VEGF-C 是 VEGF 家族中特异性淋巴管生成因子,近年来
在多种人类肿瘤中被检测到,其与肿瘤淋巴转移密切相关〔4,5〕。 VEGF-C 可分别与 VEGF 受体 ( VEGFR) -2 和 VEGFR-3 结 合。 其中 VEGFR-3 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酪氨酸激酶受体,作用于淋巴内皮,VEGF-C 与 VEGFR-3 结合后,起淋巴生成因子的作用,通过激活 VEGFR-3 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迁徙,促进实体瘤内淋巴管新 生,促进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并通过淋巴系统向全身扩散〔1,6〕。 VEGF-C 是目前发现的促淋巴管生成作用最强的因子。相关研 究表明 VEGF-C 在例如乳腺癌、甲状腺癌、胃癌、非小细胞性肺 癌、结肠癌等多种 实 体 肿 瘤 中 均 呈 高 表 达,且 其 与 肿 瘤 淋 巴 转 移密切相关〔5 ~ 9〕。
宫颈癌无淋巴转移组、宫颈癌淋巴转移组的表达依次显著升高 ( P < 0. 01,P < 0. 05) 。宫颈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显著, 宫颈癌无淋巴转移组与正常宫颈组和 CINIⅡ ~ Ⅲ组差异显著, 但 CINⅡ ~ Ⅲ组和正常宫颈组无显著差异。见表 1。 2. 2 组织和血清中 VEGF-C 表达相关性 Pearson 相关系数 R = 0. 725,P = 0. 000( 双侧) ,血清 VEGF-C 表达与组织 VEGF-C 表达呈正相关。
张颂婕等 老年宫颈癌患者组织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检测及意义 第 13 期
·2841·
2结果
2. 1 各组组织和血清 VEGF-C 表达水平比较 VEGF-C 主要 表达于宫颈肿瘤细胞胞质上,阳性染色为棕黄色颗粒状。在正 常宫颈组织中 VEGF-C 不表达。在 CINⅡ ~ Ⅲ组患者宫颈组织 上皮内可见少量棕黄色颗粒状 VEGF-C 表达,而在宫颈鳞癌组 宫颈组织上皮中 VEGF-C 表达较高,呈局灶性或弥散性分布。 组织和血清中 VEGF-C 表达强度在正常宫颈组、CINⅡ ~ Ⅲ组、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0 年 11 月至 2011 年 11 月本院妇科患者 72 例〔其中非宫颈疾病 13 例,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Ⅱ ~ Ⅲ) 18 例、宫颈癌无淋巴结转移 31 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 10 例〕术前
1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通讯作者: 王渠源 ( 1968-) ,男,副主任 医 师,博 士,主 要从 事 妇科肿瘤
宫颈癌最常见转移方式是淋巴转移,宫颈癌早期就可发生 淋巴转移,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重 要因素。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C 是一种特异 性淋巴管生成因子,它可以特异性促进肿瘤细胞新生淋巴管形 成〔1〕。研究证明组织中 VEGF-C 表达与宫颈癌的相关性及血 清中 VEGF-C 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相关性〔2,3〕。本实验通过检测 组织和血清 VEGF-C 在各级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水平,来探究 VEGF-C 在宫颈各级病变( 组织及血清) 表达差异及其在宫颈 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病变组织和血清表达差异性,以探索一种 用于评估宫颈组织有无恶变及宫颈癌患者是否存在早期淋巴 结转移的敏感检测方法。
研究。 第一作者: 张颂婕( 1987-) ,女,医师,硕士,主要从事妇科肿瘤研究。
血清和术后宫颈组织。年龄 60 ~ 69 ( 平均 64. 73) 岁。其中所 有宫颈癌患者病理回报均为鳞状细胞癌。所有患者术前均无 输血史,未接受过放、化疗。 1. 2 方法 术前抽取肘静脉血 4 ml,凝固后以2 000 r / min离 心 10 min 分离血清标本,取上清液置于 - 20℃ 环境内保存待 测。术后取病变宫颈组织,甲醛溶液中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 埋,4 μm 组织切片备用。血清 VEGF-C 浓度测定采用双抗体夹 心 ELISA 法,试剂盒为美国 R&D 公司产品。组织 VEGF-C 表 达测定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 S-P 法) ,按兔抗人 VEGF-C 多克隆抗体试剂盒说明书。 1. 3 主要试剂及仪器 兔抗人 VEGF-C 多克隆抗体; Olympus PM-10AO 全 自 动 显 微 照 相 装 置 ( 日 本 ) ; 人 VEGF-C ELISA 试剂盒 R&D systems 美国; 酶标仪 Model 680 全自动高 精度 BIO-RAD 美国。免疫组化严格按照兔抗人 VEGF-C 多克 隆抗 体 说 明 书; 血 清 严 格 按 照 人 VEGF-C ELISA 试 剂 盒 说明书。 1. 4 结果判定 组织 VEGF-C 表达采用光密度值表示,血清 VEGF-C 表达采用吸光度值( OD) 计算浓度( pg / ml) 表示。 1. 5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3. 0 统计软件,数据以 x ± s 表 示。经方差分析后进行多组间单向方差分析 ( One-way ANOVA) 和 Pearson 相关性分析。
组别
正常宫颈组 CINⅡ ~ Ⅲ组 宫颈癌无淋巴转移组 宫颈癌淋巴转移组
合计
表 1 各组组织和血清 VEGF-C 表达比较( x ± s)
n 组织 VEGF-C( 吸光度)
13
2 748. 54 ± 2 018. 12
18
10 912. 39 ± 4 287. 65
31
26 549. 45 ± 4 962.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