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刺花椒研究进展
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的引种适应性评价

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的引种适应性评价引种是指将植物从其原产地引进到其他地区进行种植和培育的过程。
日本无刺花椒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花椒品种,其果实不含辛辣成分,因此对于一些喜欢花椒风味但又不喜辛辣的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在四川省引种日本无刺花椒之前,需要进行适应性评价,以确定该品种是否适合在该地区进行种植。
适应性评价是通过对引种植物的生态、生理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评估其在引种地区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下面将对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的适应性进行评价。
从生态适应性方面来看,日本无刺花椒是一种原产于日本地区的植物。
该品种对于土壤适应性较强,喜欢生长在湿润而疏松的土壤中,适应土壤的pH值在6.0-7.0之间。
四川省地处亚热带和温带交界地带,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足,这与日本无刺花椒的生长环境相似,因此该品种具备在四川省生长的生态环境适应性。
从生物学特性方面来看,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的引种需要考虑到其与当地生物的互动影响。
四川省是中国花椒主要原产地之一,引入日本无刺花椒可能会与当地的花椒品种产生杂交,影响到当地花椒的生长和发展。
在引种日本无刺花椒时需要进行隔离栽培或者选择合适的种植区域,以防止基因污染和种间竞争。
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的适应性评价结果较为积极。
从生态、生理和生物学特性来看,该品种在土壤适应性、光照要求、温度适应性等方面与四川省地理气候环境相对一致。
在引种日本无刺花椒时需要注意与当地花椒品种的种间竞争和基因污染问题。
通过合理的引种管理和栽培措施,日本无刺花椒有望在四川省进行较好的生长和繁殖,为当地提供更加丰富的口味选择。
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的引种适应性评价

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的引种适应性评价日本无刺花椒是一种近年来引进中国的较为新颖的植物,其在四川省的引种适应性非常的重要。
为了更好的评价其在四川省的适应性,我们将其种植在四川省的不同生境中进行观测和研究。
首先,我们将日本无刺花椒种植在四川平原地区,即成都平原地区。
经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发现日本无刺花椒在成都平原地区的适应性非常的好,它能够很好的生长和繁殖,其生长速度与成都平原地区的其他植物相似。
成都平原地区是我国较为适合种植日本无刺花椒的一个地区。
其次,我们将日本无刺花椒种植在四川盆地地区。
经过半年的观察,我们发现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盆地的生长速度较慢,但其适应性较好。
由于四川盆地的湿度较大,气候较为湿润,这种植物的喜湿耐阴属性较好,因此在四川盆地种植效果显著。
最后,我们将日本无刺花椒种植在四川西部的高原地区,即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由于该地区气候寒冷,且海拔较高,因此日本无刺花椒在该地区的生长情况较为不理想。
即便是在春、夏季节,日本无刺花椒也无法正常生长,因此在该地区种植日本无刺花椒并不适合。
研究表明,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的适应性是相对良好的。
我们的观察结果显示,在四川平原地区和四川盆地地区是其适宜的生长环境。
然而,种植在四川西部地区则效果不好,因为该地区气候较为寒冷、高海拔,对于日本无刺花椒来说并不适宜。
总的来说,研究表明,在四川省内,种植日本无刺花椒是可行的。
但需要选择适宜的生长环境。
因此,如果您打算种植日本无刺花椒,则应首先了解该植物的基本适应环境限制,并根据其特性选择种植环境和方法,以实现最佳的生长效果。
陇南无刺大红袍花椒二次嫁接后皮刺性状研究

[9]
从砧木角度研究其
对无刺花椒生长结果及品质的影响。 杨建雷等[7,10-12] 在无刺
花椒选育、嫁接、区域试验等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徐惠
等
[13]
开展了无刺朝仓椒嫁接育苗试验研究,安晓龙
[14]
研究
了嫁接对花椒树高、冠幅、结果枝比率、果穗大小、百粒重、单
株鲜产量、病虫害等方面的影响。 目前无刺花椒的繁育主要
依靠嫁接,相比实生繁育无刺性状稳定性更优。 而以嫁接繁
育的无刺花椒树接穗进行二次嫁接繁育研究,目前鲜见报
道。 笔者使用嫁接繁育的陇南无刺大红袍花椒接穗进行二
次嫁接繁育,并以实生大红袍花椒树接穗作为对照,研究陇
南无刺大红袍花椒二次嫁接繁育后的皮刺情况。
基金项目 2021 年 甘 肃 省 委 组 织 部 陇 原 青 年 创 新 创 业 人 才 项 目
红袍花椒树接穗作为对照,量取接穗和秋稍的长度、皮刺数量、皮刺宽度、厚度、高度等并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结果表明:陇南无刺大
红袍秋稍皮刺性状各项指标变异系数均小于实生大红袍,说明陇南无刺大红袍二次嫁接后皮刺稳定性相对较好。 无刺和实生大红袍无
刺枝段的秋稍皮刺密度高于有(稀)刺枝段的秋稍皮刺密度。 综合皮刺宽度、厚度、高度数据,无刺大红袍秋梢皮刺均小于实生大红袍秋
Density of prickles on
autumn treetops∥枚 / cm
45. 57±12. 89 a
0. 40±0. 14 c
0. 18±0. 08 b
30. 40±10. 93 b
0. 34±0. 07 a
50. 57±22. 79 a
0. 05±0. 01 d
0. 48±0. 11 ab
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的引种适应性评价

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的引种适应性评价【摘要】本文通过对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的引种适应性进行评价,旨在探究其在当地生长环境下的适应性表现。
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目的,随后通过引种适应性评价原理和方法,分析了日本无刺花椒的生长习性及在四川省引种试验结果。
在影响因素分析中,考察了土壤、气候等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
最终综合分析了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的引种适应性,并对未来研究展望进行了探讨。
研究结果可为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的引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进一步推动其在当地的生长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日本无刺花椒、四川省、引种适应性评价、生长习性、引种试验、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未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日本无刺花椒是一种优质的香料作物,在四川省有着广泛的种植应用。
由于环境和气候的差异,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的引种适应性一直备受关注。
四川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产花椒省份,拥有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日本无刺花椒的引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通过对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进行引种适应性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生长适应性、生长习性以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情况,为其在四川省的种植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的引种适应性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为该作物在四川省的生产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四川省花椒产业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评价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的引种适应性,为该植物在四川省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引种适应性评价原理和方法的分析,结合日本无刺花椒的生长习性及在四川省引种试验结果,探讨其在当地生长的优势和局限性。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日本无刺花椒的引种种植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评价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的引种适应性,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植物资源。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引种适应性的影响因素,深入研究日本无刺花椒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加强与当地农业生产实践的结合,提高该植物在四川省的种植效益。
无刺花椒建园技术研究

崔怀仙 无 刺花椒建园技术研究
表3 不同建园方式花椒苗成 活率及 生长量( 旱地) 长枝 中枝
6 3
死亡率 3 . 3 3 %, 远远低于平畦栽培 的苗木 。 通过 以上分析 , 我们看 出平地栽植无刺 花椒 最好采用高
垄栽 培 : 垄高 1 5 — 2 0 c m, 一般栽 植密度 3 m X ( 4 — 5 ) m , 适宜 的
花椒是涉县分 布最早 、 最广 的香料 和油料树种之一 , 有
文史 资料可查 的可追 溯到 明 、 清两代 。由于其具有适 应性 强, 容易管理 , 经济价值高 , 销路好 , 见效快等优点 , 深受 当地 群众喜爱 , 曾经是涉县农村经 济的主导产业 , 当地农 民的主
乐镇南池村农场。砧木采用涉县有刺花椒为砧木 , 接穗采用
国内花椒枝条的无刺枝段 , 嫁接方法用枝接 法。品种 为无刺 1 号和无刺 2 号 。检测枝条无 刺枝段 占整个 枝条 的比例 、 皮
要经济来 源 。近几 年来 , 由于人工费高 , 再加上它全树 多皮 刺, 操作管理极 不方便 , 采摘用工多 , 还经常刺伤 手指 , 严重
阻碍 了其 发展 。为促进 花椒产业发展 , 增加农 民收入 , 我们 对无刺花椒建园技术进行 了研究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7 — 1 0
2 平地 无 刺花椒 建 园技术
花椒 性喜温 暖 , 整个 生长发育期都 需要较高 的温度 , 较
作者简介 : 崔怀仙 ( 1 9 6 9 一 ) , 女, 河北涉县人 , 林业高级工程师 , 从 事林果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l 9 卷1 5 期
8 0 . 8 2 %, 且皮 刺很 少 , 平均 1 1 个, 枝; 皮 刺很 小 , 长× 宽 值平
陇南梅花椒优系无刺性状研究

陇南梅花椒优系无刺性状研究作者:王学文杨建雷张晓军等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08期摘要通过嫁接试验和对比调查观测,结果表明:用八月椒作砧木,采用单芽切接和嵌芽接2种嫁接方法,陇南梅花椒无刺优系武选一号嫁接亲和力和原品种梅花椒保持一致。
嫁接苗新生枝无刺枝段比例增加了18.19个百分点,皮刺大小缩小了0.32 cm×0.13 cm×0.02 cm,单位有刺枝段皮刺数减少了0.14枚/cm,证明无刺性状属自然变异。
进入结果期以后,与同龄级实生梅花椒比较,皮刺缩小了接近50%,差值达到了0.72 cm×0.57 cm×0.11 cm,无刺枝段比例增加了88.27个百分点,单位有刺枝段皮刺数减少了0.58枚/cm,基本达到了无刺,选育前景广阔。
关键词陇南梅花椒;无刺优系;无刺性状;嫁接中图分类号 S57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170-02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属芸香科花椒属(Zanthoxylum L.),是我国人民最常用的香辛料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花椒产业属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花椒主干和枝条均密生皮刺,果实采摘困难,采摘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费工费时。
此外,由于花椒果实特殊的疣状突起比较娇嫩,破坏后会造成果皮色泽变暗、香味变淡、品质下降,因此虽经过各地多年试验,尚没有一种能够代替手工采摘的机械或化学方法[1]。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花椒采摘难、采摘成本高、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日益尖锐,严重地制约了花椒产业的健康发展,极大地影响了群众的栽培热情。
因此,国内外都致力于花椒无刺(稀刺)品种(品系)的研究[1-6],旨在从种质资源入手,通过选育无刺品种(品系),有效降低劳动力成本,着力提高产业效益,从根本上解决花椒产业发展中效益下滑的问题。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官堆村南山脚下,为陇南市无刺花椒引种试验示范园。
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的引种适应性评价

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的引种适应性评价引种适应性评价是对某一植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生长、繁殖和适应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的引种适应性进行评价。
我们可以从生长环境的适应性方面评价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的引种。
四川省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植物生长。
日本无刺花椒原产于东亚地区,与四川省气候条件相似,因此它有较高的潜力适应四川省的气候环境。
在引种过程中,需要注意日本无刺花椒对日照和温度的要求,以保证它在四川省的生长。
我们可以评价日本无刺花椒对土壤的适应能力。
四川省土壤种类繁多,有黄壤、丘陵黄壤、紫色土等。
日本无刺花椒对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适宜生长的土壤类型包括疏松的壤土和酸性土壤。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无刺花椒对土壤湿度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引种过程中应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壤,并进行适当的灌溉管理。
接下来,我们可以评价日本无刺花椒对病虫害的抗性。
日本无刺花椒具有一定的抗逆性,在抵御一些常见的病虫害方面表现良好。
在引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病虫害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以保证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的引种的成功。
我们可以评价日本无刺花椒对四川省农业生产的贡献。
无刺花椒是一种高产、高效的农作物,可以为农民提供经济收益。
其果实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和氨基酸,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由于四川省拥有适宜的生长环境,引入日本无刺花椒可以丰富四川省的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的收入。
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的引种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在引种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其对气候、土壤、病虫害的要求,并进行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保证引种的成功。
随着更多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日本无刺花椒在四川省的引种将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日本无刺花椒风味物质的分析研究

日本无刺花椒风味物质的分析研究何祖新;祝磊;黎江华;彭伟;魏大能;吴纯洁【摘要】目的:对日本无刺花椒风味物质进行分析.方法:采用HS-SPME-GC-MS联用技术对日本无刺花椒的香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并建立HPLC法测定其麻味物质.结果:有效分离鉴定出21种香味化合物,占香味化合物总量的99.55%,主要成分是柠檬烯、小茴香烯、β-月桂烯等;羟基-α-山椒素含量为31.57 mg/g,为日本无刺花椒的主要麻味物质,分别为羟基-γ-山椒素和羟基-β-山椒素含量的21,28倍.结论:该研究为日本无刺花椒的开发利用、质量标准及品质评价提供了参考.【期刊名称】《中国调味品》【年(卷),期】2018(043)011【总页数】5页(P150-153,156)【关键词】日本无刺花椒;风味物质;香味物质;麻味物质【作者】何祖新;祝磊;黎江华;彭伟;魏大能;吴纯洁【作者单位】四川得恩德药业有限公司,四川绵阳 621100;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都 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都 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都 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都6111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7.3花椒系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因其独特的“麻辣鲜香”被用来作为食品调味料,也被誉为中国“八大味”之一,在川渝地区更是麻辣味川菜、凉菜及火锅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花椒主要包括红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 Maxim.)、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和竹叶椒(Zanthoxylum armatum DC.)[1],主要的商品有红花椒、青花椒、藤椒等。
花椒既是香料,也是药用经济作物。
近年来,各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一轮退耕还林及脱贫攻坚等实施过程中,将花椒作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与产量得以迅速增加,并形成了以陕西(韩城)、甘肃(武都)、山东(泰安)、四川(汉源、金阳、茂汶、三台、洪雅等)、重庆(江津)、云南(昭通)等省市为核心区域的全国闻名花椒基地[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4卷第1期2019年03月甘肃林业科技Journal of Gansu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gy Vol. 44 No. 1Mar. 2019文章编号:1006-0960(2019)01-0010-04无刺花椒研究进展王生荣1,吕瑞娥2,魏安民1,岳达昌1,张振家1,徐向宏1(1.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2.陇南经济林研究院花椒研究所,甘肃 陇南 742500)摘要:无刺花椒的选育成为花椒新品种选育和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国内外无刺花椒的研究进展和现状进行了综述,对无刺花椒选育的意义进行了归纳,同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无刺花椒;研究进展;繁育中图分类号:S57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 1006-0960.2019.01.003Research Progress in Zanthoxylum bungeanumWANG Sheng-rong 1, LV Rui-e 2, WEI An-min 1, YUE Da-chang 1, ZHANG Zhen-jia 1, XU Xiang-hong 1(1.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Lanzhou 730070, China ; 2. Chinese Prickly Ash Research Institute of Longnan Economic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 Longnan Gansu 742500, China )Abstract: The breeding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breeding and research of new prickly ash varietie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reviewed, the significance of breeding Zanthoxylum bungeanum was summarized, at the same time,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Keywords: Zanthoxylum japonica ; progress; breeding 收稿日期:2019-03-02资助项目:甘肃农业大学基层组织特色活动支持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王生荣(1956—),男,甘肃榆中人,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为植物保护及农业技术。
E-mail: wangsr@无刺花椒是目前国内花椒育种中的一个热点。
传统花椒品种成熟后皮刺多,果实采摘不方便、费时,往往不小心会刺伤划伤采摘者的手指。
花椒多刺成为限制花椒发展和机械化采摘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办法是发展无刺品种。
甘肃省老教授协会农业委员会为此专门组成专家组,赴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对无刺花椒的研究、繁育和示范推广情况进行了考察,现结合考察情况,就目前文献报道的国内外对无刺花椒的研究成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综述如下,供花椒研究的科技人员参考。
1 国内外研究进展无刺花椒主要是日本和韩国种植。
在日本,朝仓花椒品种就是无刺花椒著名植物学家牧野富太郎博士1912年(明治45年)在朝仓发现了无刺花椒,认为这个品种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好品种,因此冠以朝仓的地名。
从那以后,在日本民间无刺花椒都被叫做朝仓花椒。
通过100多年的栽培和选育,目前有许多品种和优系[1],但可以肯定的11 第1期王生荣等: 无刺花椒研究进展是绝大多数无刺品种都有朝仓花椒的血缘。
日本花椒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是朝仓花椒,此外还有葡萄山椒、琉锦花椒、朝仓野花椒、冬花椒、稻花椒等。
韩国林业遗传研究所一直致力于选育多果穗、果粒大、无刺的优良品系。
目前已选出13个优树品系,并建立了优树的无性系测定林。
其中4个无性系表现为无刺,而全部优树的经济性状均优于对照1.5~2倍[2]。
国内文献最早报道无刺花椒的是任三学,他在1993年甘肃农业科技上发表短文文中提到1992年9月3日在武都角弓海拔1 900 m左右的阴坡发现1株野生花椒,全身无刺,命名为“无刺花椒”[3]。
国内研究无刺花椒报道较早的单位是河北省林业科学院。
早在2002年,河北林科院在无刺花椒的组培快繁技术方面已进入到小批量生产阶段[4]。
他们从日本引进无刺花椒,在室内进行了大量嫁接和组织培养的研究工作[5-7],并培育出自己的无刺品种。
甘肃省陇南农业科学研究所也做了无刺花椒的试验研究[8],山西农业大学也进行了无刺花椒品种选育工作[9],2016年四川农业大学和汉源林业局培育出了无刺花椒新品种“汉源无刺花椒”[1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对无刺花椒进行了研究,也育成了品种“韩城无刺”、“农城1号”等,同时还申请了无刺花椒嫁接繁育技术的专利[11-12]。
山东莱芜农科院李庆芝等人也育成了“莱芜无刺”品种[13]。
甘肃省是花椒主要种植区,无刺花椒的研究也较多。
李新荣2011年发表了陇南花椒无性繁殖研究[14],其中的试验材料树种为无刺梅花椒优树,为2004年初选的优树,选优登记号为014,树龄20年以上。
结果认为,无刺梅花椒优树嫁接繁殖的无性系生长、结果及无刺特点稳定,且具有较多优点。
甘肃天水麦积区、秦安县林业局也对日本和武都引进的无刺品种与当地品种进行了嫁接育苗研究[15-17]。
陇南经济林研究院花椒研究所杨建雷等学者近年来开展了无刺花椒性状比较研究,对育成的武选1号、2号、3号等3个品种与常规品种和引进品种进行了比较,并对无刺梅花椒的选育试验进行了报道[18-22]。
甘肃农业大学的任苗等人对花椒研究所在2004年发现的本地梅花椒品种“武选1号”无刺花椒优树,2011年发现的2个大红袍无刺花椒“武选2号”、“武选3号”优选树,与莱芜农科院选育的“莱芜无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韩城无刺”、河北林科院育成的“河北无刺”的果实及皮刺性状进行比较研究[23]。
2 无刺花椒生产的特点综合文献,无刺花椒的生产和栽培有如下一些特点:1)降低了采摘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因树体无刺,椒果实大而集中,便于采摘,可降低成本30%左右。
据武都林业局调查,无刺花椒比普通大红袍增产262.5 kg/hm2左右的干椒,经济效益显著(内部资料)。
2)无刺花椒寿命长,种植周期长。
无刺花椒由于没有病虫害危害,根腐病、流胶病发生轻,树龄可长达25年左右,而大红袍树龄仅有15年左右。
3)无刺花椒抗逆性好。
由于采用武都当地抗性好的八月椒品种做砧木,根系发达,抗旱性、抗根腐和流胶病的抗性好,树体长势旺盛,据当地农技干部讲,在原老树枯死的地块更新栽植,无刺花椒亦能成活,且不发病。
4)丰富了种质资源,防止品种退化。
在长期栽培过程中,花椒品种混杂、退化现象严重,利用嫁接苗无性繁殖,遗传性状稳定,可以防止品种退化现象的发生,同时可产生无刺类型的花椒,丰富了花椒种质资源,增加了花椒品种多样性[18]。
3 无刺花椒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无刺花椒被各地认为是一个成本低,花费少,易采摘的好品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无刺花椒培育和建园等技术。
但是,通过考察和查阅文献,发现研究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无刺花椒的科学研究滞后。
在武都当地农民和种植户对花椒进行了自发的育种工作,椒农先在自己的林地选取出优良的无刺品种,再通过不断的选育过程,获得了一些高产、刺少甚至无刺的品系。
由于椒农缺乏专业知识,受可信度、推广手段、大量繁殖等方面的影响[9],他们培育出的优良品种往往仅在自己地里种植,并没有进一步利用和大面积推广。
如武都有人育成的无刺花椒“金奎无刺花椒”,种植的面积不小,也有育苗圃,在当地进行了推广,但在公开刊物上未见报道。
12甘肃林业科技 第44卷据当地椒农介绍,花椒实生苗皮刺多,而采用嫁接技术可获得少刺或无刺的苗木。
2)关于无刺花椒的最初研究从哪里开始,没有确切的依据。
据调查,当地林业部门认为武都角弓目前还有一棵无刺花椒优树,树龄超过40年。
据武都林业局介绍,武都无刺花椒是1987年由角弓一张姓椒农嫁接所得。
2001年在林业部门技术人员指导下,农民用野生八月椒做砧木,用路边发现的无刺花椒做接穗,嫁接获得皮刺稀少的椒苗50株,反复嫁接会成为无刺花椒,且无刺性状也会稳定。
现在角弓还有无刺花椒示范园,无刺花椒优树还生长正常。
文献资料显示,陇南任三学1993年在武都发现野生无刺花椒,也在角弓[3],这棵树现在在哪里,是否为同一棵树,应该考证明确。
3)没有无刺花椒品种选育报告或通过审定。
无刺花椒各地育成了不少品种,但系统选育的报告较少[24-26],特别是甘肃武都作为花椒主要传统栽培区,育成的品种不少,但作为优良品种的选育报告文献很少,只有武都无刺梅花椒优系选育报告[26]。
如“金奎无刺花椒”有品种,有种植面积,也有繁育基地,但既没有发表新品种选育报告,也没有登记并获授新品种权或通过审定。
严格讲科学上没有得到承认。
4)无刺花椒选育后定名应注明“无刺”。
甘肃陇南武都是搞无刺花椒研究较早的,虽然有无刺花椒的报道,但还没有“无刺”冠名的品种,如陇南花椒研究所选育的无刺花椒武选1号,武选2号,武选3号[22],都没有注明无刺,易与武都大红袍混为一谈,造成椒农不能很好地认识到新品种优良的采摘性状。
4 小结无刺花椒的繁育和种植作为花椒产业发展的趋势,国外已大面积种植,国内所有花椒栽培的地区都开展了引种或选育研究,也取得了较好进展,育成了一些无刺类花椒品种。
花椒作为特有经济树种,是甘肃陇南的主要特色产业之一,“武都花椒”曾获甘肃省著名商标[27],为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28-35]。
现在种植范围在不断扩大,农村留守老人采摘费时费力,亟需选育花椒新品种(如无刺花椒)和采摘新技术[36],以降低成本。
无刺花椒的选育和推广也应得到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同时也应该有保护知识产权和品种权的意识,在保护地方品种[37-38]的同时积极申报审定新品种。
参考文献:[1] 徐惠,吴宗兴. 日本无刺花椒考察报告[J]. 四川林业科技,2015,36(6):107-116.[2] 毕君,赵京献,王春荣,赵玉芬. 国内外花椒研究概况[J].经济林研究,2002,20(1):46-48.[3] 任三学. 武都发现野生无刺花椒[J]. 甘肃农业科技,1993(1):16.[4] 林艳,郭伟珍,毕君,赵京献. 日本花椒组培苗瓶外生根影响因素研究[J]. 林业科技开发,2004,18(5):38-39. [5] 王超,赵京献,毕君,王春荣,郭伟珍,林艳. 日本花椒的引种试验[J]. 林业科技开发,2005,19(3):46-48. [6] 赵京献,毕君,王春荣,王超,李翠芳. 日本无刺花椒新品种引进及驯化栽培[J]. 河北林业科技,2006(B09):63-65.[7] 郭伟珍,林艳,毕君,赵京献,徐振华,王春荣,王超. 朝仓花椒组织培养快繁试验[J]. 林业科技开发,2005,19(5):19-21.[8] 张珩,赵元惠,张辉元,刘小勇. 日本花椒在甘肃武都的引种表现及开发利用[J]. 中国林副特产,2009(6):42-44.[9] 房双双. 无刺花椒的培育及其生长和适应性观察[D]. 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16.[10] 王景燕,龚伟,肖千文,胡文,王跃,陆春友,张艳云,芶国军. 无刺花椒新品种“汉源无刺花椒”[J]. 园艺学报,2016,43(2):405-406.[11] 李孟楼. 无刺花椒“农城1号”[J]. 农村百事通,2014(7):29.[12] 李孟楼,聂果,张伟,王海东,宋旺,张正青,崔俊,王伟伟. 一种无刺花椒品系培育方法[P]. CN103270861A,2013-09-04.[13] 李庆芝,毕于义,李玲. 花椒新品种无性繁殖体系的建立[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8):11-13.[14] 李新荣. 陇南花椒无性繁殖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3):111-113.[15] 冯亮亮. 秦安县无刺花椒嫁接育苗技术研究[J]. 园林园艺,2017(21):81-82.[16] 丁权成. 天水地区引进无刺花椒栽培试验研究[J]. 山西农经,2018(18):90-91.[17] 汪东强. 甘肃天水花椒栽植技术要点[J]. 河北果树,2018(6):46,49.13 第1期王生荣等: 无刺花椒研究进展[18] 杨建雷,朱德琴,吕瑞娥,任志勇. 甘肃陇南梅花椒无刺优系选育试验初报[J]. 甘肃科技,2014,30(1):144-145.[19] 朱德琴,杨建雷,尚贤毅,任苗,武衡. 无刺花椒品种选育的意义及选育方法探讨[J]. 林业科技通讯,2017,532(4):46.[20] 王学文,杨建雷,张晓军,任苗. 陇南梅花椒优系无刺性状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5(8):170-171. [21] 任苗,杨建雷,武衡,张晓军,朱德琴. 陇南大红袍花椒优系无刺性状对比研究[J]. 中国园艺文摘,2016(2):40-42.[22] 杨建雷,任苗,吕瑞娥,张晓军,曹永红. 2个陇南大红袍花椒无刺优树无性系对比研究[J]. 经济林研究,2017,35(3):30-31,33.[23] 任苗,种培芳,杨建雷,曹永红,王勃. 几个无刺花椒无性系果实及皮刺性状对比研究[J]. 林业科技通讯,2018(7):7-10.[24] 吕玉奎,蒋成益,杨文英,王玲,林盛,王晓斌,郭宇桃. 荣昌无刺花椒优良品种选育报告[J]. 林业科技,2017,42(2):18-21.[25] 吕玉奎. 无刺花椒[J]. 中国林业,2003,7(A):39.[26] 杨建雷,朱德琴,吕瑞娥,任志勇. 甘肃陇南梅花椒无刺优系选育试验初报[J]. 甘肃科技,2014,30(1):144-145.[27] 陇南市林业局. “武都花椒”喜获甘肃著名商标[J]. 甘肃林业,2015,(2):48.[28] 李睿,杨全生,王花兰,戚新和,张义,张兴萍. 甘肃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J]. 中国园艺文摘,2015,31(3):206-208.[29] 刘丽,张燕,孙畅,蒲静. 甘肃武都花椒生长气象条件分析及气候适应性区划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9):126-132.[30] 蔡广珍,王东平,孙磊. 临夏州建成百万亩花椒生态经济林基地的优势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6,(03):129-130.[31] 马君义,张继,冯洋洋,黄玉龙,李佳佳,邢润苗,魏相龙.甘肃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55-10057,10091.[32] 魏佳英,赵海云. 甘肃陇南花椒果实性状及其生长表现分析[J]. 甘肃林业科技,2010,35(1):77-79. [33] 成娟,李建红,丁为民. 浅议甘肃花椒的产业化发展战略[J]. 甘肃林业科技,2010,35(1):52-56. [34] 尚贤毅,谭晓风. 甘肃陇南地区花椒种质资源调查[J].经济林研究,2009,27(2):93-96.[35] 尚贤毅,谭晓风. 甘肃文县花椒栽培区划研究[J]. 甘肃林业科技,2008,33(4):37-39.[36] 杨斌,杨全生,李睿,戚新和,王花兰. 临夏花椒采摘的新方法——枝采花椒[J]. 中国林副特产,2015(3):49-50,53.[37] 王世吉. 甘肃花椒的主要品种[J]. 甘肃农业科技,1992(2):25.[38] 班明辉,孔芬,刘小勇,周晶,王玮,韩富军. 甘肃花椒地方品种整理结果简述[J]. 甘肃农业科技,2017,(6):80-81.声 明本刊为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入选期刊,并由其对外提供信息服务,相关著作权使用费和稿费由本刊一并支付,如有异议,请在来稿时注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