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动画版)

合集下载

最新少儿动漫排行榜儿童动画片排名

最新少儿动漫排行榜儿童动画片排名

最新少儿动漫排行榜儿童动画片排名许多家长担忧孩子会沉迷动画片,所以就会禁止孩子看动画片。

其实幼儿看动画片是有许多好处的,但是,在动画片的选择上家长们要尤为谨慎小心了。

下面店铺分享了少儿动漫排行榜,一起来了解吧。

儿童动画片排行榜儿童动画片排行TOP 1、汪汪队立大功简介:精通科技的10岁男孩Ryder在拯救了6条小狗之后,将他们训练成了一组本领高强的狗狗巡逻队。

每个小狗都性格鲜明,也各有特长。

斑点狗Marshall擅长火中急救;斗牛犬Rubble精通工程机械;牧羊犬Chase是个超级特工;混血儿Rocky是个维修能手;拉布拉多犬Zuma最熟悉水中救援;而可卡颇犬Skye掌握着各种航空技术。

拥有这么多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加上Ryder提供的炫酷装备支持,不管遇到多么困难和危险的救援任务,他们还总是忘不了相互玩闹,制作轻松的气氛,而每次幽默乐观的狗狗能总能顺利完成任务。

儿童动画片排行TOP 2、小猪佩奇简介:小猪佩奇是一个可爱的但是有些小专横的小猪。

她已经五岁了,与她的猪妈妈,猪爸爸,和弟弟乔治生活在一起。

佩奇最喜欢做的事情是玩游戏,打扮的漂漂亮亮,渡假,以及在小泥坑里快乐的跳上跳下和与苏西羊(她最好的朋友)乔治(她的弟弟)一起玩儿,拜访她的猪爷爷,猪奶奶。

故事内容多数环绕日常生活,比如小孩子们参加学前游戏小组(playgroup)、探访祖父母和表亲、在游乐场游玩、踏单车等等。

?儿童动画片排行TOP 3、熊出没之冬日乐翻天简介:熊出没之冬日乐翻天全集动画是熊出没系列动画的第七部作品。

熊出没之冬日乐翻天讲述的是在冬天的森林里,熊大熊二和光头强之间发生的和冬季有关的系列故事,如冰上钓鱼、打雪仗、做冰雕等,为了阻止光头强破坏森林,保卫自己的家园,以熊大熊二为首的丛林动物们和光头强继续展开保卫森林的斗争。

《熊出没之冬日乐翻天》全集动画共52集,每集时长约为13分钟。

熊出没之冬日乐翻天全集动画主角简介:熊大,是一头聪颖、智慧无边的雄性狗熊,懂得坚持主见的重要性,足智多谋,喜欢母熊翠花,常常为了讨好翠花与胞弟熊二互相竞争;在讨好翠花这一方面,熊大略逊于熊二。

从“五行五色说”看中国传统动画色彩构成

从“五行五色说”看中国传统动画色彩构成

从“五行五色说”看中国传统动画色彩构成江瀚摘要:阴阳五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古代能人观风水,测星象,知古今的重要法则,五行五色学说包含了中国人独有的哲学理念和宇宙观,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脉络之一。

通过研究五行五色法则对中国传统动画色彩构成与动画色彩观的影响,并以中国早期动画片《齐天大圣》为例,旨在探索传统色彩文化中的传承价值,以及传统色彩理念对今日国产动画色彩设计的指导意义,从五行五色说这一传统色彩观中发掘早期优秀动画中意境为本的色彩理念,以期达到打破国产动画发展瓶颈的目的。

关键词:五行五色说;色彩构成;国产动画;《大闹天宫》中国动画“以意立象”的创作风格在世界动画史上独树一帜。

之所以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原因之一便是其借鉴了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将意境融入动画之中,通过人物、背景、色彩、情节等表象展现故事背后深层次的人文意境,将文化符号内置入动画元素中,与中国传统观念中注重内在品格修养的观念相契合。

在色彩构成范畴上,中国传统色彩观也影响着早期动画的色彩搭配和选择。

现在的中国动画想要再创当时之佳绩,将《大闹天宫》的辉煌延续下去,就应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出发,探索中国特色文化,以中国传统色彩观如“五行五色说”为理论基础,深挖民族文化内涵,顺应时代潮流精神,通过解析传统色彩构成,探索其内在文化含义和传承性,为中国动画未来发展梳理更完善的概念意义与文化脉络。

一、何谓五行五色说(一)五行概念发展始末中国拥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许多方面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远古的殷商时期,人们便在与天地自然的相處中探索世界的“法则”,在对星象、气候、历法、占卜的研究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探索出一套对天地万物发展规律的总结,这就是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论”认为,世界万物皆是由金、木、水、火和土这五种原初物质构成,换句话说,五行说是人们在季节更迭、色彩研究、物质属性研究、图腾崇拜和方位崇拜等因素交织下产生的一套哲学理念和体系。

从中国传统美学角度解读动画电影《白蛇:缘起》

从中国传统美学角度解读动画电影《白蛇:缘起》

2021-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从中国传统美学角度解读动画电影《白蛇:缘起》邢宇涵(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山东济南250307)摘要:近年来由于政策和国家的支持,国产动画蓬勃兴起,2019年1月上映的《白蛇:缘起》刚上映两月便取得4.46亿元的票房,是近年来既叫好又叫座的动画电影突出代表。

白蛇的故事家喻户晓,而在《白蛇:缘起》中讲述的是白蛇和许仙爱情缘起的故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唯美的中国传统美学。

本文将以中国传统美学为出发点分析该作品,并结合分析讨论国产动画电影如何更好地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关键词:《白蛇:缘起》;美学;中国元素;阴阳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05-0114-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05.056一、中国元素的美学呈现《白蛇:缘起》在题材上就从传统文化入手,选择家喻户晓的白蛇角色,但情节却追溯白蛇和许仙的前世之缘。

不仅唤起观者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又可以避免白蛇故事已经被讲滥了的尴尬现实,获得自由的创作空间,所以《白蛇:缘起》推陈出新,是传统故事的现代转换。

该作品运用了大量中国元素对人物和场景进行呈现,展现了晚唐末年的时代特征和文化风貌,画风灵动脱俗,古典韵味十足。

“晚唐末年,天下将乱,妖魔鬼怪出没人间,皇帝成迷于求仙,国师太阴真君屡试未果,皇帝震怒,国师逼迫百姓捕蛇,修炼道法,重新获得皇上宠信。

”影片的开头便交代了故事背景,也奠定了作品的美学风格和视觉基调。

唐朝把道教奉为国教,道家思想核心“无为”,更是暗藏了国师一手遮天,百姓苦不堪的现状。

影片中人物、场景、道具的视觉设计,以及人物关系、主题中都暗藏着道家阴阳五行思维。

(一)人物设计中的阴阳体系“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基本属性,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追光动画《小门神》

追光动画《小门神》

追光动画《小门神》作者:王洋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11期【摘要】2016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小门神》,以其精美的画面质感、美轮美奂的细节处理以及浓郁的中国风,被称作是国产动漫复兴的诚意之作。

然而,盛装之下难承其重,《小门神》在剧本、配乐等方面均存在诸多硬伤,严重影响了影片的整体品质。

当然,《小门神》的可取之处与不足也为中国动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

【关键词】动画电影;《小门神》;优势;不足【中图分类号】J218 【文献标识码】A一、动画电影《小门神》——追光出品追光动画电影公司由土豆网创始人王微成立,该公司的目标是创作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动画精品,并向国际一流动画制作水准看齐,打造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动画电影。

于2016年年初推出的3D动画电影《小门神》是追光公司倾力打造的年度大戏,《小门神》整部电影采用CG特效技术,故事内容与风格处理极具东方色彩,被称作当代国产动画的复兴之作。

《小门神》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江南小镇,时间涉及古代和当今,有穿越故事的意味。

主人公是两兄弟神荼和郁垒,他们的职业是门神,由于人间太平,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心有所下降,因此,像门神、土地爷这些级别较低的神仙们面临失业危机。

在此种情况下,二门神郁垒要去人间放出传说中的魔怪年,以此引起人们对门神的重视。

两门神为此先后来到人间,在此过程中,遇到了雨儿母女,然后发生了一系列惊险有趣的故事,最后主人公幡然悔悟,实现了灵魂救赎的故事。

二、《小门神》——国产动漫复兴的诚意之作这部被称为国产动漫复兴的诚意之作,引领了国产动画的新风尚,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国产动画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纵观这部倾力打造的《小门神》,无论是从技术、画面、情怀、主题等各方面,都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一)苦心打磨,诚意满满《小门神》由追光CEO王微担任编剧、导演,他从泰国曼谷大皇宫门前的两尊中国青石神像得到灵感,想写一个有关神仙风光不再的故事。

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为明学校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为明学校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为明学校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第十八届中国动漫金龙奖获奖名单中,对中国传统进行深入挖掘和再创作的作品比比皆是。

漫画奖项里,有以细致画面描绘魏晋名士的《广陵散》,有以“御猫”视角科普故宫历史文化知识的《故宫御猫夜游记•龙的玩具》,有致敬中国农耕文化的《见龙在田》,有极具水墨意境之美的《江湖故人》。

动画奖项里,则有收获“最佳动画长片奖”金奖、最佳动画导演奖、最佳动画音乐奖三大奖项的《姜子牙》,有重新诠释经典神话的《新神榜:哪吒重生》,还有取材于《山海经》《搜神记》等的《雾山五行》。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有着深厚的、待开掘的潜力。

浩如烟海、丰富多彩的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为动漫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人物故事和创意源泉。

许多经典作品及形象如“西游记”“三国志”“花木兰”等,不仅为中国动漫所用,而且走向世界,成为海外动漫创作的素材。

中国动漫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曾有过一段辉煌时期。

《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哪吒闹海》《葫芦兄弟》等经典之作,都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

并展现出浓郁的东方美学特色,成为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近年来,中国动漫再次涌现出一大批植根于传统文化的现象级作品。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的电影,以现代方式讲述传统故事,激发观众深层共鸣,在动漫界引发新一轮民族风潮。

值得欣慰的是,这些广受欢迎的动漫作品并不是传统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或生搬硬套,而是在深入把握传统文化内核的基础上,通过现代视角重构历史故事,将现实思考融入作品之中,搭建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同时,动画技术的进步、视听语言的发展,也为动漫穿上鲜亮的外衣,使得作品更加贴合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

作为“中国动漫风向标”,历届金龙奖的获奖名单一直代表着行业的走向,本届榜单也不例外。

深耕传统文化并融入时代潮流,已然成为中国动漫当下重要的创作方向。

中国动画片论文喜羊羊与灰太狼论文: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探析

中国动画片论文喜羊羊与灰太狼论文: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探析

中国动画片论文喜羊羊与灰太狼论文: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探析内容摘要:近来热播的中国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在较好地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吸纳了时代精神和异域文化,为动画片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中国动画片传统文化《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符号,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优质载体。

树立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的动画形象,已不仅是涉及到一个动画产业的问题了,而是已经具备了一种文化上的战略意义。

①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以下简称《喜》)在全国热播,深受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喜欢,形成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热。

《喜》剧作为国内原创动画作品,许多方面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精神,分析其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的启示。

一、《喜》剧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分析《喜》剧作为当前极具影响力的动画片,影响和教育了一代青少年儿童,在分析其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应深入挖掘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元素,思考将传统文化作为动画片的核心竞争力。

《喜》剧的传统文化元素有以下方面。

(一)“狼和羊”文化《喜》剧围绕着狼吃羊的主题展开了无穷尽的故事叙述。

在我国民间童话故事中,狼和羊是常见的故事主角,许多关于它们的故事都成为经典童话,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成为我们难以忘怀的文化记忆。

在传统文化中,狼更多的情况下是作为“恶”的象征出现的,以残忍、狡诈、忘恩负义为内容构成了一个标志着罪恶的文化意象,比如“狼外婆”。

传统文化把狼作为邪恶的象征,对孩子采取吓唬的教育方式,典型的就是放羊郎喊“狼来了”的童话。

“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神圣、善良的象征,“羊大为美”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取向,也从中看出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善与恶”文化“善与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主题,无论在哲学上的“性本善”和“性本恶”之争,还是民间演义中的忠奸正邪,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爱憎分明、正邪两立、邪不压正的正统思想观念。

用“新国漫”讲好中国故事:对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融合表达

用“新国漫”讲好中国故事:对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融合表达

FOCUS ON ANIMATED MOVIES动画视域近年来,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产动画电影实现跨越式发展,佳作频出。

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实现票房与口碑双丰收的背后,一方面是我国动画电影工业化水平和艺术水准的整体提升;另一方面,是国产动画电影创作者深耕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从中提炼出符合当代观众审美情趣的形式与内容,在传播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为国产动画电影探索新的路径。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国产动画电影再次迎来爆发,《济公之降龙降世》《俑之城》《白蛇2:青蛇劫起》《雄狮少年》等一批国产动画电影集中上映,再次掀起新一波国漫潮。

新国漫动画电影无论是此前对孙悟空、哪吒、姜子牙等传统人物形象的重新塑造,还是《白蛇2:青蛇劫起》中对“小青”角色的深度挖掘、《济公之降龙降世》对济公形象的全新呈现,亦或《俑之城》中对秦始皇兵马俑充满想象力的复原,可以说,国产动画电影已经集体找到一条清晰的创作路径,即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经典形象,进行具有世界性和民族性的艺术再创造。

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和时代精神进行创新表达,通过这些经典人物和故事形象,不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同时也以其独具特色的文化价值与审美意蕴向国人乃至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承中华美学精神。

一、基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成长型英雄无论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孙悟空、《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少年哪吒、还是《济公之降龙降世》的少年济公,新国漫动画电影都通过塑造成长型英雄,将经典形象进行创新表达。

《济公之降龙降世》以中国历史传奇人物——济公为原型,通过少年济公李修缘的英雄成长故事,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济公形象。

与《济公之降龙降世》同期上映的《俑之城》则讲述了小“杂役”蒙远为成为一名英勇锐士的奋斗经历。

此外,《白蛇2:青蛇劫起》和《雄狮少年》分别讲述了进入修罗幻境的小青在冒险中的成长历程;阿娟和阿猫,通过舞狮比赛,由“病猫”变成“雄狮”的励志蜕变。

从《姜子牙》看国产动画电影传统文化题材重构

从《姜子牙》看国产动画电影传统文化题材重构

从《姜子牙》看国产动画电影传统文化题材重构作者:柳海笑殷俊来源:《艺术科技》2020年第24期摘要:国产动画主要以古典文学、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已成为常态。

本文以动画电影《姜子牙》为例,针对部分动画创作者对传统文化题材重构出现的盲目性等问题作出思考,探讨国产动画电影在传统文化题材重构中的弊端,比较国产动画电影之间的共性与异性。

国产动画的文化使命,不是对传统文化题材中的角色性格重构、故事情节浅尝辄止停留在表面的重构,重构的核心是民族精神与时代思想。

关键词:国产动画;文化重构;动画角色;文化使命自2007年2月当时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以来,各大动画公司、艺术院校与独立创作者在动画创作中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似乎成了一种潮流。

例如,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九歌》等;民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传说等;神话故事中的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夸父逐日等。

在取材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出现盲目性等问题,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停留在表层。

国产动画电影《姜子牙》于2020年10月1日在影院上映,口碑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影片在视觉效果上得到了业内外的一致好评。

动画电影《姜子牙》题材选自古典文学作品《封神演义》,其故事叙述、剧情节奏、角色塑造上存在明显的瑕疵。

一部影片的造诣不在于如何取悦观众获得高票房,但作为在影院上映的商业电影,更应找到自己的定位。

1 历史语境下传统文化题材重构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1]早期国产动画的创作主旨具有“寓教于乐”的属性,把艺术看作是道德教育的工具,彼时的动画作品更注重善与美的宣传,在于教化人们构建完善的人格与高尚的品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