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色彩学

合集下载

印刷色彩学重点不用谢我了

印刷色彩学重点不用谢我了

印刷色彩学重点不用谢我了一章1、颜色视觉产生的大致过程:光源(包括自然光与人工光源)发出的光照在物体表面;物体对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或透射之后作用于人眼;人眼内视细胞将光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由视神经传入大脑,由大脑判断出该物体的颜色。

2、可见光或光(可见光辐射):能引起人眼视觉明亮感觉的电磁辐射,波长380-780 nm3、色散:通过三棱镜或光栅等色散器件,将一束白光(或某种复色光)分解成不同颜色排列而成的光谱的现象。

4、单色光:具有单一波长或近似单一波长的光, 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可以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5、可见光谱:白光色散后按波长顺序排列而成的彩色光带6、光谱色:组成光谱的各种单色光7、复色光:各种单色光混合在一起8、光谱功率分布(光谱分布):光源的辐射能量按波长分布的规律,是描述光源发光颜色特性的最基本方法。

光源的颜色感觉取决于光谱分布中各单色光的相对比例。

常见的光源的光谱分布:线状光谱、带状光谱、连续光谱、混合光谱(前三种的组合)。

9、相对光谱功率分布:令光谱分布函数中的最大值为“1”,或规定某个波长的值为“1”,将函数中其他波长的值进行归一化,经归一化后的光谱分布函数,记做S(λ)10、物体的相对光谱分布是波长λ的函数,如ρ(λ),τ(λ)。

物体产生的颜色取决于光谱分布中的主要波长。

11、为什么物体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原因就在于物体自身的光学特性,物体对落在其表面的光谱成分有选择性透射、吸收和反射的特性,物体的这种特性称为物体的光谱特性。

12、布格定律:入射光I0(λ)穿过d层厚度单位的物质,辐射通量变为Iτ(λ)物体的光谱透射率(τ(λ)), 吸收系数或吸光系数(A(λ))13、物体单位厚度消光系数α(λ)14、物体的单位厚度的(光学)密度α(λ)15、物体光谱密度D(λ)光谱密度:厚度为d的物体对各波长光的密度。

数值越大表示该物体对入射光的吸收率越高,看上去越暗。

16、反射物体的光谱反射率:反射物体的反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之比17、光谱(反射)密度D数值越大,表示该反射物体对入射光的吸收率越高,看上去越暗18、非选择性吸收:物体表面对白光中光谱各波段的辐射能做等比吸收,则反射(或透射)光各波长的辐射能均做等量减少,而光谱组成比例不会改变。

印刷色彩学题库

印刷色彩学题库

印刷色彩学题库
1.什么是CMYK模式?
答:CMYK模式是一种印刷颜色模式,其中四个颜色成分是青色(Cyan)、品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和黑色(Key)。

这种模式用于印刷作品,通常包括传单、书籍、杂志等。

2.什么是PMS颜色?
答:PMS颜色是一种预定义的颜色系统,是对很多不同类型创意设计师来说最为熟悉的色彩系统之一。

PMS颜色分为不同的分类,如金属色、彩虹色等,通常用于五颜六色的印刷作品。

3.RGB模式和CMYK模式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RGB模式和CMYK模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颜色的组成。

RGB描绘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基色混合而成的。

而CMYK则是四种基础颜色混合而成的,包括青色(Cyan)、品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和黑色(Key)。

RGB色彩模式适用于数码创作,几乎所有数字设备中都能发现RGB色彩模式,如电视、电脑显示器、数码相机。

而CMYK mode仅适用于印刷领域,如书籍、传单、杂志等。

4.什么是“点成形”的概念?
答:点成形是指印刷过程中,色彩实现的方式。

它使用小型墨点的密度和推进,以混合成所有可能的色彩。

墨点的大小相当于用你的肉眼浏览时印刷媒体上面的圆点数量。

墨点越小,视觉上越清晰,印刷品的质量越高。

5.为什么需要校验印刷颜色?
答:印刷颜色校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们希望印刷品的颜色与所选的颜色匹配,并在不同的媒介上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效果。

所以,颜色校准可以确保印刷品的色调色彩与设计师的颜色想法一致,减少颜色差异性,同时也增强了印品的品质。

印刷色彩学01绪论

印刷色彩学01绪论
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印刷工业中采用最多的是印刷色谱、 油墨色样卡。这种表示颜色的方法是根据印刷工业的特点和要 求而进行荟集的大量的实际色样,并分类排列,一般是按照网 点面积率的比例排列,在印刷工业中更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混色系统表示法
颜色的混色系统表示法〔Color Mixing System〕不需要荟集设计色彩的 样品,而是基于三原色光〔红、绿、蓝〕 能够混合匹配出各种不同的色彩所归纳的 系统。 例如:CIE系统、密度计测色法。 印刷工业中常用的是密度计测色法。
例如:孟塞尔〔Munsell〕表色系统、德国DIN表色系统、美 国光学委员会表色系统〔OSA Uniform color scale system〕、瑞典自然色系统〔Nature Color System〕、奥 斯瓦尔德〔Ostwald〕表色系统、日本的彩度顺序表色系统 〔Chroma cosmos 5000〕、中国颜色体系等均属于此类。
第一章 绪论
➢ 印刷色彩学是研究色度学及其在印刷工业中 应用的学科,是印刷工程专业的根底课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 理解颜色 2. 描述颜色 3. 复制颜色
第一章 绪论
怎么学?
第一章 绪论
教材: 周世生 主编. 印刷色彩学. 北京:印刷工 业出版社[M],2021年3月.
第一章 绪论
描述颜色的方法
➢显色系统表示方法 ➢混色系统表示方法
显色系统表示方法
颜色的显色系统〔Color Order system〕是在 荟集各种实际色彩的根底上,根据色彩的外貌, 按直观颜色视觉的心理感受,将色进行有系统、 有规律的归纳和排列;并给各色样以相应的文字 和数字标记,以及固定的空间位置,做到“对号 入座〞 的方法。它 是建立在真实样品根底上的色 序系统。

最新第九章【计算机颜色的表示方法】 印刷色彩学课件ppt课件

最新第九章【计算机颜色的表示方法】  印刷色彩学课件ppt课件
它由iccicc标准色彩描述文件即设备生产厂标准色彩描述文件即设备生产厂家提供家提供iccicc标准的设备描述文件色彩匹配方式和应用软件标准的设备描述文件色彩匹配方式和应用软件界面组成不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具有很多界面组成不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具有很多即插即用即用功能使得在计算机上处理色彩更易一致
4、ICC
ICC联盟的成员来自世界一些著名大公司。该联盟致力于 制定一种能被多种媒体、设备和软件包均可理解、识别的色 彩语言。同时,ICC的目标是实现Profile的输出设备无关性, 即Profile的开放性。包括:Adobe、Kodak、Apple、 Agfa、SUN、Barco、Fuji、Xeror等著名公司都是ICC联 盟的重要成员。
原稿 录像机 数码相机 PHOTO-CD 扫描仪
数据 数据处理
显示器
数码打样 数字印刷系统 胶印
凹印
开放式的印前体系
报纸印刷
二、色彩管理系统简介
色彩管理系统一般分成三个部分:校准(Calibration)、特 性化(Characterisation)、转换(Coversion)。
校准:是将每个设备调整到定义的标准状态的方法,以确保 它达到或精确到生产厂商的规范上。因为设备随时都在变化, 这会影响到色彩显示和产生的方式,所以校准过程十分重要。 所有设备必须校准后才可使用,确保设备的再现正常。这好 比仪器设备的归零校准一样。
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相对应,与设备无关的颜色是基于人眼 的视觉色空间的。如由CIE XYZ表色体系表示的颜色或由 Lab色空间表示的颜色就是与设备无关的颜色。 3、连接色空间
在色彩管理中进行色空间转换时,首先要将与设备相关的 颜色转换为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的颜色,然后再由这个颜 色空间的颜色转换到目标色空间的颜色。一般是先将与设备 相关的颜色转换到CIE XYZ或Lab色空间。因此,CIE XYZ 或Lab色空间是理想的连接色空间。

(完整版)印刷色彩学试题复习题

(完整版)印刷色彩学试题复习题

印刷色彩学一、单项选择题1.灰色物体对白光中的红、绿、蓝三色光作______的吸收和反射。

( D )A.不等比例B.选择性C.等量D.等比例2.CIE 1964补充色度学系统的观察视场为:(D )A、2度B、4度C、8度D、10度3.CIE规定了,用来代表人眼的平均颜色视觉特性,使颜色得以量化:(B )A、三刺激值B、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C、光谱三刺激值D、等能光谱三刺激值4.四色印刷中,一般把主色调的加网角度放在:(D )A、15°B、20°C、30°D、45°5.下列不属于显色系统的是:(B )A、CIE系统B、孟塞尔系统C、德国DIN系统D、中国颜色体系6.网点按一定规律排列,并有大小变化的网点称为:(D )A、调频网点B、FM网点C、混合网点D、调幅网点7.色光混合后会产生下列那种现象______。

( D )A.亮度下降B.饱和度增加C.彩度增加D.亮度增加8.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所发的光色变化顺序为:(C )A、红-白-黄-蓝B、蓝-白-黄-红C、红-黄-白-蓝D、红-白-蓝-黄9.从视觉效果看,下列哪种网点角度对视觉最舒服:(C )A、15°B、30°C、45°D、75°10.在整个可见光谱区间,由于人眼对某些波段的波长不敏感,可忽略不计,故常取( C )为可见光区间。

A、380-780nmB、400-780nmC、400-700 nmD、380-700 nm11.在HSB色彩模式中,H代表:(B )A、饱和度B、色相C、明度D、亮度12.某一颜色编号为5Y5/6 ,该颜色属于______颜色系统标注法。

( A )A.孟塞尔颜色B.奥斯特瓦尔德C.自然颜色系统D.均匀色空间13.人眼感光灵敏度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感光灵敏度降低时(),即明适应所需时间()AA 快、短B 慢、长C 快、不变14.某一颜色编号为10 Y 8 / 12 ,该颜色属于( B )颜色系统标注法。

印刷色彩学教学大纲

印刷色彩学教学大纲

《印刷色彩学》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对颜色、颜色描述、颜色复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有比较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在学习印刷色彩的同时,更多的了解所学习的知识在实际印刷过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色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颜色理解部分:形成颜色的过程及要素;色光加色法及色料减色法;颜色视觉理论;颜色心里属性及客观属性。

2.颜色描述部分:显色系统描述法(重点孟赛尔系统表示方法);混色系统表示方法(CIE1931RGB真实三原色系统、CIE1976L*a*b*均匀颜色空间及色差公式);色貌及色貌模型。

3.颜色复制部分:同色同谱及同色异谱的概念及条件;网点的成色原理及影响因素;印刷中颜色的分解与合成理论;色彩管理与结构。

教学计划:共计42课时印刷概论(印刷的发展历史、印刷原理、制版、印刷)(2学时)第一章:颜色的由来(5学时)第一节颜色的来源(1学时)第二节物体与光(1学时)第三节光的感受—眼睛(1学时)第四节颜色的判定(2学时)第二章:颜色的视觉规律(7学时)第一节颜色的分类及特性(1学时)第二节颜色的混合规律(3学时)第三节同色异谱现象(1学时)第四节需要注意的颜色视觉现象(1学时)第五节第六节颜色的心理现象、颜色的协调(1学时)第三章:用数量来表示颜色(10学时)第一节CIE用数量表示颜色的方法(2学时)第二节CIE计算颜色的方法(2学时)第三节CIE用数量表示颜色差异的方法(2学时)第四节以RGB值表示颜色的方式(1学时)第五节以CMYK值表示颜色的方式(1学时)第六节以视感觉量表示颜色的方式(2学时)第四章:颜色的测量(3学时)第五章:彩色印刷复制颜色(12学时)第一节彩色印刷如何复制颜色(2学时)第二节印刷品色度计算(2学时)第三节影响印刷平颜色质量的主要因素(4学时)第四节色彩管理基础及应用(4学时)第6章印刷色彩实验(3学时)印刷厂参观学习。

(色差测量与分析、密度测量、网点观察)。

印刷色彩学

印刷色彩学

反射色:由反射体所反射的光刺激人眼所产生的颜色。

透射色:由透射体所透射的光刺激人眼所产生的颜色。

物体色:反射色与透射色的合称。

光源色:有光源自身发光刺激人眼所产生的颜色。

颜色的形成过程是:①光源的光线照射在颜色物体上,颜色物体根据自身的化学特征对光进行选择性的吸收后,将其余的光线透射或反射出来,这部分光线最后到达人眼;②光源的光线直接到达到人眼,给人眼的感觉细胞以刺激,刺激在传输到大脑中枢,从而产生颜色感觉。

色彩的三种基本属性:⑴色相(hue),又称色别。

它是为色彩命名的基本属性,如红、绿、黄、蓝等表示并相互区别的主要特性。

色相只表示色彩在性质上的不同而没有数量的大小。

非彩色是没有色相的颜色。

⑵彩度(chroma),表示彩色相对于非彩色差别的程度。

他与饱和度都是描述色彩离开相同明度中性灰色的程度的色彩感觉属性,它们的内涵是等价的,都是主观心理量。

⑶明度(lightness),指颜色的明暗程度。

明度的基础是颜色的亮度,但明度不等同于。

亮度与光的能量大小相关,是可以用光度计测量获得的客观物理量。

而明度是指物体的亮度与白点亮度比较之后的相对亮度感觉值,属于主观心理量。

很据颜色三个基本属性可以建立一个三维坐标空间。

中间的竖轴为明度轴,最上端是白色,最下端是黑色。

圆周上是彩度最高的各种颜色,圆心处是彩度为零的中灰色,半径代表彩度的变化。

感光细胞有两种:①椎体细胞长为28~85μm,直径为2.5~7.5μm,总数大约七百万个,②杆体细胞长为40~60μm,总数约有一亿二千万个。

椎体细胞与杆体细胞的视觉功能是不同的,前者在明亮状态下感光并能分辨物体的颜色和细节,后者在黑暗状态下感光,但只能分辨光线的明暗和物体的轮廓。

锥和杆在视网膜上的分布也是不同的,前者主要分布在黄斑附近,特别是中央窝内,后者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边缘。

记忆色:实际色源所残留在人们记忆里的颜色。

(彩度比实际色高,是判断颜色再现质量的标准)三原色原理:当三种色混合时,先把其中两种混合,用它们的混合色再与第三种颜色混合,就可求得三种色混合后的代表点。

印刷色彩学-印刷色彩教学大纲

印刷色彩学-印刷色彩教学大纲

《印刷色彩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603020英语名称:Graphic Arts Chromatology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印刷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从事彩色出版系统、彩色原稿复制、彩色印刷技术和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主要研究色彩的基础理论和印刷色彩原理。

从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系统地论述了色彩的基本性质、人眼的视觉特性、色彩的呈色机理和色彩的混合规律。

较全面地阐述CIE色度系统理论及其颜色的测量、颜色的标定和颜色色差的技术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印刷色彩在印刷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掌握印刷色彩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论和印刷色彩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正确使用印刷色彩知识,解决印刷彩色复制中的色彩分解、传递、组合中色彩变化的分析和控制能力,以便能够较好的适应现代印刷企业的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的重点是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呈色机理、色彩的表示、色彩的计算、色彩的分解、传递、合成以及色彩与印刷的关系。

教学的难点是色彩的计算和彩色印刷网点呈色机理。

四、本课程的特色本课程是印刷技术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主要采用课堂教学方式,并通过色彩实验和实例教学,使学生能全面系统的掌握色彩基本知识和印刷色彩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运用学习的色彩理论和方法能从事印刷企业的色彩复制分析研究,解决印刷企业生产中的技术与管理问题。

五、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其要求第一章光与颜色视觉教学内容:可见光、色彩三属性、眼睛与视觉、物体与颜色、颜色视觉、颜色视觉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光的性质和眼睛与视觉、颜色视觉,了解并掌握色彩三属性、物体与颜色。

第二章色彩视觉设计与印刷适性教学内容:色彩的心理、色彩的对比、色彩的调和、色彩设计与印刷适性。

教学要求:了解色彩的心理、联想、心理感受、情感特征和喜好,了解并掌握色彩的调和、色彩调和的基本方法,色彩设计与选择、色彩印刷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光源、物体、眼睛和大脑为颜色视觉(简称色觉)产生的四大要素。

产生颜色感觉所需要的光源、物体和视觉系统三大要素。

(3)2.光是电磁波辐射的一部分,因而光源又称作物理辐射体,即能够发出物理辐射的物体。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为在380nm到780nm。

(4)3.刺激人眼能引起视觉明亮感觉的电磁辐射称为可见光辐射,简称可见光或光。

4.具有单一波长的或近似单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

5.白光色散后按波长顺序排列而成的彩色光带称为可见光谱。

(5)6.常见光源的光谱分布有以下几种形式:(1)线状光谱;(2)带状光谱;(3)连续光谱;(4)混合光谱;(5)7.从视觉功能的角度看,整个眼球主要部件可分为屈光系统、成像控制系统和感光系统三个部分。

(10)8.人眼的锥体细胞起作用,可以很好地分辨物体的颜色和细节,称为锥体细胞视觉或明视觉。

(13)9.只有明暗感觉,不能分辨颜色和细节,称为杆体细胞视觉也叫暗视觉。

10.眼睛对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敏感度是不同的,称眼睛的敏感度随波长变化的关系为光谱光视效率函数(或称视见函数)。

11.物体的大小对眼睛所形成的张角称作视角,视角大小决定了眼睛是否能看清楚该物体,对所观察物体的颜色感觉也有直接影响。

12.视力表示视觉辨认物体细节的能力,也称视锐度。

13.视角α所对应的圆面积,称为视场。

(15)14.三色学说认为在人的视网膜上存在三种锥体细胞,每一种锥体细胞包含一种色素,三种锥体细胞色素的光吸收特性不同,所以在光照射下它们吸收和反射不同的光波。

优点:说明了各种颜色混合现象;是现代色度学的基础;是现代彩色复制技术的理论基础。

缺点:它对有些颜色现象如色盲不能很好地解释;对颜色对比和颜色适应的现象也不能很好地解释。

15.了解四色学说,现代颜色视觉理论。

(看书27,28)16.按照颜色的视觉特征,可以将颜色分为彩色和非彩色两大类。

非彩色的视觉特征是没有彩色感觉的一类颜色,有时也称其为中性色,是指白色、黑色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

非彩色的特点是只有一个明亮感觉变化的属性,称为明度。

彩色除了明度感觉变化以外,还有彩色感觉的变化,而彩色感觉又分为色调的感觉和彩度的感觉,因此彩色需要三个变量来描述,这三个变量分别称为颜色的明度、色调和彩度。

(29)17.当外界条件发生了一定范围的变化后,人们对物体的颜色感觉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这就是颜色恒常性。

(34)18.人眼具有能在照明条件相差很大的情况下工作的能力,但需要有一个生理调节过程,通过这个调节过程对光的亮度进行适应,以获得相对清晰、真实的影像,这个过程称为亮度适应。

亮度适应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情况。

在明视觉状态下,视觉系统在不同环境光中所含彩色分量作用下所造成的颜色感受性变化叫彩色适应。

(35)19.当眼睛较长时间注视某个颜色样品后,在撤去该颜色样品的一瞬间,在原来样品的位置上会出现与样品颜色互补的颜色感觉,再过一段时间后这个互补的颜色感觉逐渐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负后像。

(38)20.颜色感觉随光强发生变化的效应被称为冯-贝左尔克—布吕克效应。

随着光的强度增强,各种光的颜色视觉感觉变化趋势是向可见光谱的红色或蓝色端变化。

但是,在整个光谱范围内有三个特殊的波长:572nm的黄光,503nm的绿光,以及478nm的蓝光不随着光的强度发生色调的变化。

(38)21.把两种颜色调节到视觉上相同或相等的过程叫做颜色匹配。

(55)22.在整个可见光光谱范围内,各个波长的光能量都相等的光谱分布称为等能光谱。

(58)23.匹配等能光谱中各单色光所需的三原色数量称为光谱三刺激值。

24.构成CIE标准色度系统的基础数据之一是“CIE1931-RGB系统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简称“CIE1931-RGB系统标准色度观察者”。

(61)25.人眼感觉不到颜色差异所对应的颜色坐标变化的标准方差,称为颜色的宽容量。

26.色差范围:一般产品ΔE*ab≤5.00~6.00,精细产品ΔE*ab≤4.00~5.00。

(86页)27.所谓同色异谱颜色就是颜色外貌相同,但光谱组成不同的两个颜色。

(101页)28.所谓黑体即完全辐射体,又称普朗克辐射体,是一种能够把落在它表面上的任何波长的辐射全部吸收的物体,也就是说它是光谱吸收比恒等于1的物体。

随着黑体的温度增加,其辐射能量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的峰值逐渐向短波方向变化,所发光的颜色变化顺序依次是红→黄→白→蓝。

温度连续改变,所发光的颜色也随之连续变化。

(107)29.当某种光源的颜色(色品坐标)与某一温度下的黑体颜色(色品坐标)相同时,就称此时黑体的温度为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

(110)30.只能用该光源颜色感觉与黑体轨迹上最接近颜色对应的黑体温度来确定该光源的色温,这样确定的色温叫做相关色温。

(111)31.CIE标准照明体:①标准照明体A;②标准照明体B;③标准照明体C④照明体D65⑤照明体D。

(113)32.Ra值在75~100之间,属于显色性优良的光源,Ra值在50~75之间,显色性一般;Ra<50时,显色性较差。

因此标准中规定,用于反射和透射样品照明的光源,其一般显色指数都应该达到Ra>90。

通过调整荧光粉的配方,可以得到各种相关色温的色光,而且具有(117)较高的显色性,一般显色指数可以达90以上,价格适中,非常适合印刷等行业使用。

33.印刷行业是需要严格判别颜色的行业,因此要得到准确可靠地颜色,必须对照明条件和观察颜色的条件加以严格的限制,以统一观察和计算颜色的条件,便于颜色信息的传递,使颜色信息具有可比性。

为此制定了印刷行业标准CY/T3 1999《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34.色序系统:将一些色样按一定的规则排列起来,给每个色样进行命名或编号,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排列颜色;②每一种颜色应有特定和唯一的标号加以识别;③具有与CIE色度系统对应的关系,以便于计算与测量。

色序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抽象系统和具体系统类似度系统则是按颜色感觉在明度、色调、彩度三方面于标准颜色的类似程度编排的。

这类颜色系统已瑞典自然色系统(NCS)为典型代表。

HV/C=色调明度值/彩度。

(125)35.根据孟塞尔颜色系统的规则,任何可以实现的颜色都可以用孟塞尔色立体上的色调、明度、彩度这三个参数进行标定,并给予一定的标号。

孟塞尔颜色标号:对于一般的彩色颜色,其标号形式为HV/C=色调明度值/彩度。

对于非彩色的黑白系列中性色用N表示,因为非彩色只有一个明度变量,没有彩度和色调,因此只需表示明度值,标号形式是NV/=中性色明度值/一个孟塞尔标号为5R8/6的颜色,色调5R说明它是红色,明度值8/说明他比较明亮,/6说明它的饱和度中等。

36.NCS标号,掌握表示颜色的方法,例如S2030-Y90R。

(135-136)37.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光电探测器和数据处理与输出几部分构成。

(152)38.调幅加网的特点是,网点按一定的规则整齐排列,网点之间的间距相等,即将图像分割为大小相等、规则排列的网格。

调幅加网有三个重要的参数:加网线数、网点形状和加网角度。

(176)(网线角度的安排181)39.底色去除是以黑油墨在图像的暗调部分代替一部分由彩色油墨叠印产生的非彩色的分色工艺。

(187)灰色成分代替是一种以黑油墨在整个图像阶调复制范围内代替一部分或全部由彩色油墨叠印产生的非彩色颜色的工艺。

(188)40.色彩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必须明确:(1)设备的颜色值;(2)颜色感觉值;(3)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4)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

(196)41.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RGB颜色或CMYK颜色空间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CIEXYZ和CIELAB42.色彩管理的步骤都可以分为设备的校准、设备特征化和颜色转换三个步骤。

(201)课后习题1.在进行RGB色光颜色匹配时,如果混合色比目标色偏暗且偏红,应该如何调整RGB三原色的比例?正确答案:首先等量增加三原色的量,其次再减少红色的量。

2. 在进行CMY色料进行颜色匹配时,如果混合色比目标色偏暗且偏红,应该如何调整CMY 三原色的比例?正确答案:首先等量减少三原色的量,其次再适当增加青色料的量。

3. 在CIE1931-RGB系统中光谱三刺激值出现负值的大原因和含义是什么?正确答案:在进行光谱色匹配实验时,当投射到待匹配色一侧的光谱色纯度非常高时,另一侧视场的红、绿、蓝三原色无论怎样调节都不能使两半视场颜色达到匹配,因为三原色混合的结果会降低颜色的纯度,无法与高纯度的光谱色相匹配,只有将三原色之一的光谱色一侧才能使颜色匹配。

这样,加到光谱色半视场的原色就需要用负值来表示。

出现了负的三刺激值。

4. 试论非彩色的三刺激值和色品坐标有何特点?正确答案:对于某一个非彩色的颜色三刺激值是相同的,对于所有的非彩色色品坐标都是三分之一。

5. 为什么要在印刷行业推广应用标准照明和观察条件?正确答案:因为印刷行业是需要严格判别颜色的行业,为了统一观察和计算颜色的条件,便于颜色信息的传递,使颜色信息具有可比性,所以要推广应用标准照明和观察条件下。

6.若显示器的RGB三原色荧光粉都有0~255共256级发光亮度变化,计算在显示器上一共可以得到多少种不同的颜色。

正确答案 256*256*2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