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越战老兵的故事
听参与中越战争老兵话的感受的作文

听参与中越战争老兵话的感受的作文
《听参与中越战争老兵话的感受》
昨天,我见到了一位参加过中越战争的老兵爷爷。
他的头发已经花白,但眼睛里却闪着坚定的光。
爷爷给我讲了战争时候的故事。
他说,那时候条件特别艰苦,吃不好,睡不好,可大家都很勇敢。
有一次,他们要去攻打一个敌人的据点,路上全是荆棘和石头,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
爷爷还说,他们的战友之间特别团结,互相帮助。
有个小战士受伤了,大家轮流背着他走,一直不放弃。
我听着爷爷的话,心里特别感动。
我觉得他们真的太了不起了,为了保护我们的国家,付出了那么多。
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像他们一样勇敢坚强。
《听参与中越战争老兵话的感受》
前几天,我有幸听到了一位参加过中越战争的老兵的讲话,心里有好多好多的感受。
老兵爷爷讲,他们在战场上,枪林弹雨,可一点都不怕。
有一回啊,他们的队伍遇到了敌人的埋伏,情况特别危险。
但是大家没有慌,冷静地应对,成功突围了。
爷爷还说,他们在休息的时候,会想念家人,可是为了国家,只能把这份思念藏在心里。
听完爷爷的故事,我觉得他们好伟大。
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不能浪费粮食,不能偷懒不学习,要做一个让他们骄傲的孩子。
对越自卫反击战实例事迹

对越自卫反击战实例事迹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越南人民军之间的一场战争,始于1979年2月17日,结束于同年3月16日。
这是一场中国坚决反击越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战争,以中国取得胜利告终。
下面介绍几个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实例的故事。
1、排长蒋国强的英勇事迹1979年2月17日,排长蒋国强率领的28人部队奉命前往越南实施战术任务。
然而,行进到目的地时,发现越南军队已经在那里。
战斗一开始,由于机枪射击过于密集,多名我方士兵倒下了。
眼看局势危急,蒋国强率领弹药手径直冲到敌军机枪下。
机枪猛烈射击,子弹如雨,但蒋国强并没有被吓倒。
他一边向敌军发起进攻,一边喊着指挥自己的战士前进。
最终,蒋国强和他的战士成功攻占了那座山头,同时消灭了越南军队的守卫。
这个英勇的排长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依然坚守阵地,为取得胜利,付出了血的代价。
2、士兵雷万峰的英勇表现1979年3月3日凌晨,中国军民志愿者部队新一轮的反击战在越南境内打响。
士兵雷万峰带领战友们进攻了越南军队,但是遭遇到了强烈的抵抗。
在战斗中,雷万峰所在部队遭到了越军的猛攻,3人摆放的机枪被越军发现并用手榴弹瞄准。
就在越军准备扔手榴弹的时候,雷万峰悄无声息地爬进了越军棚屋中。
在越南兵严防死守的情况下,他猛的从门缝中冲了进去,越军警惕中醒了,开枪射向雷万峰,雷万峰一手捂住了伤口,喊着让战友们冲上来,然后他用双手推开棚屋门,打残的越南士兵“啊”的一声倒了下去。
黎明时分,我军打出胜利的“消灭”旗帜,在雷万峰的优秀表现下取得了这次反击战的胜利。
3、教导员刘永亮的勇气1979年2月25日,中国军民志愿者部队在越南封堵了一支越南军队。
教导员刘永亮带领两名战士掩护皮货车过水濠,被越南军队火力点射中。
刘永亮负责看守后路,为了保护部队的通讯线,必须独自撤退。
他决定采用单兵火力突破越南军队的防线。
他先手榴弹击毙越军一个哨兵,深入越军阵地,使越战各部信奉神灵保佑,首地开枪射击,导致越军阵地松散。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二、战前准备连队规定,所有参战人员必须写一封遗书或录制一盘录音带放在储藏室的个人提包内,一旦在战斗中牺牲,其亲属来队时好有个交代。
虽然军长说祝愿同志们一个不少的胜利归来,但祝愿归祝愿,战争必有伤亡!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连部有台录音机,每人可留三分钟遗言,需排队。
有个兵才刚说了两句话,旁边的人却先哭了。
我不想等,干脆自己写吧:妈妈、哥嫂、姐姐:你们好!部队马上要开赴前线了。
写下这封信,放进大哥给我买的这个提包里。
一件棉衣给妈穿,棉裤给二哥留着,一双新的解放鞋(鞋里有25元)给大哥大嫂留着,我穿走一双旧的就中了。
一件的确良军上衣给三哥留着,姐呀,你别伤心,弟没有东西给你了。
我当兵时间太短,发的衣服少。
另外,我在太湖边捡了一盒小石头,光溜溜的,拿回去给我两个侄女红沛、红霞抓仔玩。
当你们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牺牲了。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哥嫂、姐,我走了。
咱伯(爸)死的早,妈吃苦太多,千万别让她伤心,咱妈就交给你们了。
听老兵说,战士如果牺牲,国家会补给500元。
这五百元钱妈留100,大哥100,二哥100,三哥100,姐100,就写这些了。
妈,昨晚我睡不着。
自个到山上向着北方咱家的方向跪下给您叩了十八个头。
我今年十八岁,一年磕一个头,报娘的养育之恩。
另:这块上海手表表带上有指北针,汪班长说到战场上有用,我也喜欢,俺带上走了。
儿跪,再叩头。
公元1984年6月29日,小九遗言连队的储藏室已有不少人在往自已提包里放遗书,我把遗书放进从老家带来的提包里边的上方。
假如我真的回不来,家人打开拉练,就能看到。
放完这封遗书,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1984年6月30日上午11时,全连列队。
这是出征前最后的午餐,连长许正楼(安徽金寨人)说:“大家唱首歌。
”这是出征前最后一次合唱,平时都是由肖平生(安微霍山人)或赵铁成(河南唐河人)发歌齐唱。
今天由连长自已发歌,歌名是<<再见吧,妈妈!>>:再见吧,妈妈再见吧,妈妈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行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你不要悄悄流泪(歌声唱到此处时,哽咽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全连官兵满面泪水)......你不要为儿牵挂假如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再来看望亲爱的妈妈......(歌声时起时伏,数次中断,个个泪流满面。
越战老兵讲故事心得体会

越战老兵讲故事心得体会为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精神,提升中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引导四中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开平市委的部署下,开平市第四中学按照市教育局党务室的要求,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5月8日下午,我校特别邀请曾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老兵戚瑞宁爷爷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全校约150名学生代表聆听老战士当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和峥嵘岁月。
活动中,戚瑞宁爷爷深情地讲起自己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故事。
虽然已是65岁高龄,但他依然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谈起当年军旅生涯还记忆犹新,激情昂扬。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师生再现了当年的历史。
“在战场上,身为军人,不能害怕和退让,要拿出你死我活的勇气来……”在整个讲述过程中,学生们认真倾听,用自己的掌声和专注表达了对抗战老兵的崇敬。
学生们纷纷表示要以戚爷爷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的幸福生活,正因为有他们的守护和保卫,他们远赴战线,保家卫国,可歌可泣。
作为年青一代,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学好本领,未来为祖国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自八(1)班的梁晓茵同和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戚瑞宁爷爷他身赴战场,用生命守护祖国,我非常感动。
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作为学生我们要认真学习,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来自七(5)班的向瑞同学讲道。
会后政教处梁焕权主任表示:学校举办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重温历史,老兵们用血汗和生命保家卫国,耀眼的军功章就是他们为祖国贡献的真实写照。
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幸福生活,好好学习,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努力奋斗。
同时,抗战老兵的故事让我校的党史学习教育有血有肉,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大家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
越南战争中国老兵心得体会

越南战争中国老兵心得体会我很荣幸地聆听了战斗英雄申占军的事迹报告会他的讲述,使我展开思想的翅膀超越时空再见残酷的战争场面,炮声震天,硝烟弥漫,呐喊,厮杀,以及身边战友躺在血泊中的惨不忍睹。
我深受感动,对我而言,这是一次精神和思想上的洗礼,一次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教育,使我深刻地反省自己的职业情怀和精神境界,以下是我听了越南战争中国老兵申占军故事以后写的心得体会。
申占军参加的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
热血男儿,保家卫国,这是那个时代赋予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前往战斗前线的路上,申占军亲眼目睹了战争后果的残酷,不寒而栗。
成车的尸首从前线拉回来,埋入挖好的深坑,从此长眠。
那都是跟自己一样的男儿啊!谁的家里没有爹娘?谁的生命不是宝贵?然而,在祖国需要的时刻,他们毅然决然地听从党的召唤,扛起钢枪,挺起胸膛,在枪林弹雨中以昂扬的姿态书写壮美的青春华章,在硝烟弥漫中以悲壮的韵调唱响嘹亮的英雄赞歌。
申占军心里清楚,战场,是他生命绽放光芒的地方。
或许,他将跟那些牺牲的战友一样,为了祖国,青春热血染红山河,英雄忠骨掩埋青山。
他不确定自己的生命是否能够延续到战争胜利的那一天,于是,在参加战斗之前,他郑重地书写了入党申请书,表达自己对党的忠诚和向往,表达自己愿意为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坚定信念。
同时,他还给家里亲人写下遗书,深切表达一个热血男儿义无反顾赴汤蹈火战死疆场的意志和决心。
既然选择了为祖国和人民而战,他就没有打算活着回来!牺牲与光荣,这就是和平的代价。
他很幸运,见证了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
那些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将永远存储在他的记忆中,刻骨铭心。
那些艰苦卓绝的生死战斗,将永远辉映在他的人生里,光芒万丈。
由于战功显赫,他荣立一等功。
申占军参加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出了国威军威,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神圣尊严。
回顾历史漫长,但见英雄辈出。
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不能忘记过往岁月的英雄们,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的建立,就没有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正在推进的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老兵回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

指无法确定我们的位置,在他们的眼里我们是失去了踪影,而在规定发起冲击的时间也不见我们有任何的动静。无奈,只好让预备队再上
,哪炮火就是为预备队准备的。炮击开始,指导员即通过望远镜观察敌高地。怪了,在我炮火打击下,越军怎么还满山的跑呢?指导员是怎么也看不明白。再细看,坏了坏了,这满山跑的不是越军,是我们的部队,指导员通过望远镜认出了副指导员!指导员随即向营指报告,请求立即停止炮击。如此,这才有了上述的一幕。就是这一仗,战后被广州军区编入班排进攻战斗成功范例里,这是后话。据说,成功之处主要有几点,一是选择了一条隐蔽的进攻路线,隐蔽接敌;二是从敌阵地侧翼发起进攻,避开了敌阵地正面的雷区;三是选择冲击时机果断;四是发起冲击时勇猛顽强与无惧。
攻打敌473高地这一仗,我们以极少的代价赢得了胜利,情理之中也不乏偶然性。曾记得我在前面提到过的,就是在我们从进攻出发阵地推进至敌473高地右侧半山腰处时,敌高地突然纷纷落下炮弹,而当我们冲击至敌前沿阵地时炮轰恰好停了一事吗?据指导员事后说,哪天,我们出发后,就失去了与连指挥所的联系,连
占领了敌隐蔽部,就等于占领了越军的473高地。因为,这敌隐蔽部是处在473高地的最高处。但大伙还不敢松驰下来,立即展开搜索残敌。当确定没有残余的越军了,便迅速回过头来清点人数。经清点,除了有3名同志在与越军交火时负了伤,无一阵亡。大伙高兴啊——越军的473高地被我们攻占了!我们首次参战就打胜仗了!正所谓首战告捷,大伙无不兴奋。
正当我们欢呼胜利之际,连长与通讯员等一行人也登上了473高地。连长一看见我们,兴奋不已地连说,你们打得好!打得好!!我要报告上级给你们请功!!!连长也真有高兴的理由,这对越作战的第一仗,全连队的作战任务就是攻打敌473高地。能不能打好,能不能完成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大家都没有底。毕竟,全连队没有1个人打过仗,全营也没有,全团也只有团政委1人有过参战的经历。现在好了,越军的473高地被我们拿下了,而我们也只有几名同志负了伤,连长能不高兴吗!战后,连长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为我排报请了集体三等功。
第一滴血观后感

第一滴血观后感《第一滴血》是一部在1982年上映的美国动作片,由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主演并执导。
影片的故事取材自大卫莫尔里斯的同名小说,小说和电影都以描绘一位越战老兵对抗当地镇上警察和政府的暴力镇压为主题。
影片以越战老兵约翰·兰博(John Rambo)为主角,他在战争中奋勇杀敌,但回到美国后却被当地警察视为无家可归者,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在镇上的一次拘留过程中,兰博遭到了虐待,并在愤怒之下发动了反抗。
从此,他与警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整个故事通过展示兰博与警方之间的战斗,探讨了战争后遗症、个人荣誉感和社会对老兵的冷漠态度等议题。
影片中的兰博形象是一个身体强壮、技艺高超的战士。
他擅长使用各种武器和战术,并且具备超人的耐力和适应能力。
通过这个形象,电影呈现了一个被逼上绝路的人的反抗与坚持。
《第一滴血》不同于一般的动作片,它更像是一部反战题材的电影。
影片通过兰博的经历,深入探讨了战争对士兵的伤害以及社会对老兵的冷漠态度。
兰博在越战中失去了许多战友,他们的死亡给他留下了心灵创伤。
但是在回到美国后,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却几乎为零。
这种冷漠让兰博感到愤怒和无力,最终引发了他与警察的战斗。
影片通过兰博与警察的斗争,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
越战期间,许多年轻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荣耀而奉献自己,但是回到家乡后,他们却面对着冷漠和孤独。
兰博就代表了这一群被遗忘的老兵,他们因为战争而受伤,却得不到社会的支持和关怀。
影片通过兰博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这种社会对老兵的冷漠态度,并引起了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影片的镜头语言和音乐也很有特点。
镜头运用了大量的特写和近景,通过强调兰博的表情和行动,加深了观众对他内心世界的理解。
音乐方面,影片运用了一首动听而又富有激情的主题曲,增强了电影的紧张氛围和战斗氛围。
总的来说,《第一滴血》是一部非常经典而又有思想深度的电影。
它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动作片,更是一部社会题材的作品。
越战老兵的故事

越战老兵的故事我有个邻居,李大爷,就是个越战老兵。
这老爷子,那故事可老多了,每次他一开口讲,就跟打开了话匣子似的,关都关不住。
李大爷年轻那会啊,那身板儿,倍儿直溜儿。
他说刚到越南的时候,那环境可把他给整懵了。
到处都是茂密的丛林,那树长得啊,密得阳光都只能星星点点地洒下来。
而且那湿热的天气,就像被一个大蒸笼给罩着似的,浑身上下没个干爽的时候。
有一回啊,他们执行任务。
在丛林里走了好几天了,那双脚啊,就像不是自己的似的,又酸又痛。
可这时候,危险就像个影子似的跟着他们。
突然,“嗖”的一声,一颗子弹就从他耳边擦过去了。
这可把李大爷吓得一机灵,心里想:“乖乖,这是要玩真格的啊。
”他那时候也顾不上害怕了,端起枪就开始找敌人的位置。
你猜怎么着?那些越南兵啊,就跟丛林里的猴子似的,特别擅长隐藏。
李大爷他们找了半天,眼睛都看花了,才发现敌人在那些树后面和草丛里设了不少埋伏。
这时候,李大爷就跟战友们使了个眼色,大家就开始悄悄地分散开,准备包抄敌人。
这过程可不容易啊,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的,生怕踩断个树枝啥的暴露了自己。
李大爷猫着腰,那姿势就像个大龙虾似的,慢慢地往前挪。
好不容易靠近敌人了,他大喊一声:“打!”然后就像疯了一样朝着敌人开枪。
那枪声啊,在丛林里就像过年放鞭炮似的,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战斗结束后,李大爷一屁股坐在地上,那心啊,还“扑通扑通”跳得厉害呢。
他看着周围的战友,有的受了伤,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儿。
他说那时候就想啊,这战争啊,真是个残酷的东西,可他们不能退缩,因为身后就是祖国和亲人。
还有一次,他们在一个村子附近驻扎。
那村子里的老百姓啊,对他们可好了。
有个越南的小姑娘,大概七八岁的样子,每天都会给李大爷他们送一些水果啥的。
那小姑娘眼睛大大的,特别可爱。
李大爷就把自己从国内带的小糖块儿给她吃,她吃了之后啊,眼睛笑得弯弯的,就像月牙儿一样。
可是啊,战争的阴影还是笼罩着这个小村子。
有一天,敌人突然朝着村子这边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越战老兵的故事诸暨市大唐镇冯村有一位瞎眼司令,虽说他只有小学文化,但是他记忆过人,说起故事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能清晰的描述那次震惊中外的越南自卫反击战的风风火火岁月;他能描述战况中的血雨腥风中的残酷现实;他能记忆越战中的每一位战友,甚至于他们依稀的容貌;他能回忆起越战前后上战场时的每一句誓言。
当我聆听了他的故事以后,感觉诧异之后,我忽然感觉那次越南自卫反击战已经深深地刻在他脑海里,伴随着他生活的节奏而起伏,伴随着丰功伟绩而放大,让我们永远尊敬他,让历史记住他,卫国而战,为民牺牲的精神和他的每一份功勋。
1978年末,南国边陲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边境挑衅事件,牛羊等牲畜被无端掠夺;边陲人民被无端骚扰,甚至于被打死;他们在我们边境线内埋伏地雷,破坏我们庄稼和损害我们的老百姓,而且驱赶我们的华侨,这样一次次的挑起事端,严重侵犯我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的神圣。
党中央在严厉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为了国土边疆的安宁,为了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不可侵犯,吹响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号角。
南国的年末还是阳光柔柔,鲜花灿烂,但是却孕育这一场残酷的人类的战争。
戚定浩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12军34师一百团的机械炮兵连战士,已经闻到了战火的硝烟,他们连接到命令需要征集18名战士,有的战士彷徨了,毕竟战争意味着死亡和受伤,毕竟战争是残酷的对峙。
戚定浩毅然打报告,要求到战争的第一线去奋战,他的请求令很简单:我家里有兄弟俩,就是我打死了,老父亲还有兄弟照看,小时候,我爱看战争片,我想做英雄,就是选一兵,我也要尽力争取。
接着进行了党旗宣誓,家信巧妙回复,插进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阆中的13军38师113团钢铁营三连,团长征前话简短、明了,让大家知道了战争就在眼前。
他说:战争马上开始,战争必死人,不要怕!邓小平说,发挥牛刀杀鸡的本领,让敌人望而生畏,现在就出发!最后关山度若飞,万里赴戎机,进行战斗前准备开拔工作。
2月16日晚9时,伸手不见五指,山棱异常的静悄悄,只有几声小鸟低弱的鸣叫,预示着一场战争的开场。
借着微弱的月色,埋伏在河岸的三连140名战士,分批坐上橡皮筏全速越过100多米宽的红河,戚定浩他们一组8人,正绷紧每一根神经,全速行进,试想一想,假如被敌军发现,一颗炮弹将会导致整船灰飞烟灭。
他们不敢稍有懈怠,思想停留在冰冷的寒风中。
终于上了对岸,工兵营开始极速排雷,侦察兵前面打头阵,步步紧逼敌军阵营,此时刚好是后半夜一点半,正是南国春寒料峭季节,后半夜冷风习习,他们连像一把尖刀,却悄悄地穿插进敌人的营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摸黑进入敌军阵营,侦察兵开始摸哨卡,他们穿插连攻敌人的营地,但是因为人生地不熟,侦察兵摸哨卡失败,引起敌人的警觉,一时枪声、叫喊声、手榴弹声等响成一片,按照敌人的火力,估摸着有两个连的兵力,他们随手丢掉身上的棉被和雨衣,减轻身上的重量,轻装上阵,因为出征前规定每一位战士必须带好雨衣、棉被、水壶、2斤米、四个弹核、两个手榴弹和五百发子弹,约莫60斤重的随声必用品,但是,戚定浩不一样,他作为炮击手,他带的是:两根标杆、一个格子记录本、棉被、雨衣和防毒面具。
就这样,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估摸枪声已经零落,他们就必须停战、按照作战计划,他们必须绕道到指定的14号高地,履行封守巴山县城,阻断越军增援部队的目标,达到迎接总攻的开始。
他们穿过封锁线,顺利的到达了目的地。
14号高地位于进巴山的公路要道边的山坡上。
他们开展了战前的准备工作,挖出了深深的壕沟,同时,埋伏在下面。
此时他们听到来自于祖国的排炮像炸雷,从头顶呼啸而过,然后一声声在敌方阵营开花,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和那爆炸的耀光在边境线形成强大的光束,久久不褪。
他们以为我军炮力已经把敌人的阵地夷为平地了,心中一片窃喜。
但是战争不可能这样一蹴就成。
敌军的援兵纷纷增多,但是戚定浩他们连队居高临下,严密的监视着公路上的一举一动,敌人的一次次进攻,一次次都被他们打下去,那子弹像雨点一样密集的射向敌方,直到第二天下午3点,和大部队接轨,他们整整打了一天,五百发子弹几乎用完,为大部队的前进保障了实力和铲除了后援部队的帮助。
这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让他们异常疲惫,他们被转入第二梯队修整,准备参加第二场战斗的打响,在这过程中,他们睡的是猫耳洞或河床冲刷过的沟道,何为猫耳洞就是在斜山坡上挖一个够人斜躺的洞,和衣斜躺着,再在上面盖上香蕉叶或树叶。
越南的气候很特别,好像和雨在较劲,一星期几乎要下两天雨,有时看起来阳光明媚,又淅沥沥下起了春雨,他们的衣服就这样湿了、干了,干了,湿了。
让大家还有承受不了的有,在战场上,人就像机器,得不停地思考战况和保持高扬的战斗状态,神经一直紧绷着,吃饭也没有定时。
有一次,两天两夜没有吃上饭,只啃了压缩饼干或少量罐头,当戚定浩看到嘉兴产的榨菜罐头时,异常感动,好想见到了久别的家乡的亲人一样,到现在还念念不忘那一幕。
因为身体承受能力达到了极点,人的感情就会更加脆弱,他们的内心无时无刻都在渴望着战斗的尽早结束。
在行军中,他们每时每刻都要预防敌军散落游击队的袭击,有一次,敌人一颗子弹呼啸的从他眼前穿过,他以为自己牺牲了,但是命大福大,只是擦破了鼻子上的一点皮,然而心中还是有一点惊悸的,从地上爬起来时,发现心跳得特别厉害。
俗话说:战争就是敌我双方的对峙。
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战争就是磨难,战争就是损失和无奈。
他们不崇尚战争,他们希望和平。
在我军强大的宣传攻势的引领下,一张张宣传传单从飞机上飞下来,告诉越南人民:中国人民和越南人民永远和好。
他们照样过着平淡的生活,心中更多的是害怕和强烈的渴望和平的需要。
记得有一次,戚定浩和战友在巡逻时,发现对面山上探出两个头,当时,大家犹豫不决,是游击队还是村民时,作为班长的戚定浩果断命令,以安全为主,不冒目伤害任何老百姓。
最后发现的是两个十二、三岁的男孩,他们把他们送回了家,发现家中只有一个坐轮椅的老爸和一个年老的奶奶,当他们比划着告诉他们,别到山上乱跑时,老奶奶激动地敲打着凳子,示意他们坐一会儿,又拿出自酿的老酒,自己先喝了一点,请他们喝,让战士们培感温情。
2月22日下午,那才是战争进入白日化的一天,位于吉祥的563高地驻扎着越军一个师部的指挥所,接到情报后,我军派出了五、六两个钢铁连前去迎战,但是都被敌人的强大火力压下,迟迟不能攻下据点。
接到上级命令,三连要发扬上次英雄作战的精神,不惜代价啃掉这块硬骨头。
穿插部队应命协同作战,敌我双方都出动了大批的坦克和大炮,一时间,战场上硝烟弥漫,炮声隆隆,好像整个大山在震动。
经过猛火的先遣以后,紧接着,三个连联合上阵,战场上厮杀声响彻天地。
此时,敌军的机枪开始了猛力的反攻,直压住我方的火力,有一颗炮弹就在前面开花。
眼看局势非常危急,戚定浩马上决定,十班跟他走,往后退三十米,卧倒!分批越过敌人的火力点,然后从后包抄而进,当越过火力点时(一马路),被敌军发现这个计划,密集的弹雨从天而降,全部对准这马路,马路被炸成坑坑洼洼,但是这马路是大家必经的要塞,戚定浩一马当先,拿着机枪,用密集的弹雨掩护着战友们跨越马路,当战友们来到对面时,反过来掩护他经过马路要塞时。
他看准弹雨停息的间隙,一个箭步跨越到马路上,但是胸口的弹药负荷太重,羁绊他,摔了一个大跟斗,让战友们为他捻紧了一把汗,但是他不惊慌,一个滚动,滚到马路下的稻田里,然后来一个鲤鱼翻身,飞跃来到对边,和后面的增援部队,一起包抄到敌人的后方,趁敌人还没有回过神时,就消灭了机枪手,赢得了反扑的机会和战争的胜利。
紧接着,时间的指针指向了,2月25号上午3点,三连来到了563高地,据探报,563高地是敌军的师部的指挥所,要消灭这个据点,说明了这是一场特别的战役。
9点双方火力接轨,开展了你死我活的火力急拼,阵地上硝烟滚滚,双方都在死磕,他们都为着自己的大部队的前进打着头阵,因为这样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与毁灭,就这样,双方不停地火并,枪声在山谷回荡,形成一股强烈的对流,让大家不寒而栗。
最后,到晚上4点,终于敌人败下阵来,仓惶撤退,当从俘虏中了解到有一个师部的副师长腿部受伤带着兵在逃窜时,戚定浩他们连就立马决定,继续追赶,活捉师长。
但是,因为道路不够熟悉,追了好长时间才不得不放弃,但是这一次战役大败了敌人,让敌人的士气大为受挫,我军士气高昂,为战争的胜利,打响了开头炮。
3月5日,戚定浩他们连又接到师部命令,表扬并且要求他们:三连穿插好,主攻好,撤兵也要好,就来一个压阵吧,为祖国人民树立一个英雄连吧。
作为一个英雄连,他们的作用就是断后,圆满完成整个部队的撤退任务。
我军的撤退,助长了敌人反攻的心思,他们想死命的围攻我们的后面部队,想来一个小范围的围歼战,一次次从河对岸包抄过来,都被我们强大的攻势压下去。
他们的一次次阴谋也烟消瓦解。
最后也就是3月12日那一天晚上,他们三连作为断后部队,一夜急行军撤退出90多里路,在离边境2公里的地方暂时驻扎下来,做短时间的修整,完成回归工作。
3月13日4点钟,他们终于在猛士机场下机,踏上了祖国的领土,一颗紧张的、紧绷的心终于安定下来,迎接他们的是鲜花和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真诚的欢呼声。
他们为他们的九死一生而庆幸,为战友们的英雄牺牲而缅怀,为祖国中央慰问团的祝贺而自豪,为自己尖刀三连的荣誉称号而光彩,并且军委授予他们集体一等功和戚定浩个人三等功。
岁月如梭,转眼间已是人海沧桑,但是那一份战争的经历让他们永世难忘,同样让祖国人民永远尊敬和爱戴他们。
尖刀三连的丰功伟绩将记录历史的史册,成为大家传颂与学习的榜样,时代在进步,他们的业绩将永远传承。
正如戚定浩说的:知足常乐,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从战争中走出来的人们,才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才知道国家和平与强大的重要,大家都渴望祖国强大,山河壮丽,但这所有的一切,将会流淌着几代人的血和汗水,因此在工作上,戚定浩认真负责,在公益事情上他一马当先,在为人处事上,他谦和毕恭,他将把他的一生付诸于平凡的为人民服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