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科学与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1)

有关二级学科专业代码及名称: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81103 系统工程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控制科学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研究各领域内独立于具体对象的共性问题,它对各具体应用领域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意义,而与各领域具体问题的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本学科对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并在学科交叉与参透中表现出突出的活力。同时,相邻学科如计算机、通讯、微电子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的新发展,使本学科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本学科可培养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专业的研究生。经过50多年的发展,本学科取得了巨大发展,形成了以智能控制与复杂工业过程控制为重点,以建材、交通及汽车三大行业应用为主要特色的稳定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计算机控制与信息系统集成、汽车电子及其控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等。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能从事控制及相关领域内各种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为: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活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要使硕士生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本学科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和研究动态;既有从事本学科课题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在理论研究或工程技术应用方面取得有意义的结果;能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高层次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及撰写科研论文。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 智能控制与智能自动化

2. 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

3. 计算机控制与信息系统集成

4. 智能机器人系统

5. 智能交通信息处理与控制

6. 汽车电子信息与控制技术

7. 故障诊断理论与应用8. 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9. 现场总线与分布式控制10. 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

11. 运动体的轨道与姿态控制12. 新一代卫星定位与导航系统

三、学制、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硕士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实行学分制。毕业总学分不低于29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5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19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4学分。

四、课程设置

五、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分为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可通过参与课题进行,社会实践可采取“助教、助管”等形式,各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专业实践内容。参加实践的学生需写出实践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评阅后,合格者记2学分。

在职研究生可免修实践环节,但不记学分,所缺学分必须通过选修课程补齐。

六、选题报告及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实际情况和参加研究工作,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经审核后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选题报告通过后记1个必修环节学分。

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校的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选题报告和中期考核的具体要求,参照研究生手册“研究生中期考核与选题管理办法”执行。

七、科研与论文

1、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工作内容。为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规定研究生要参加导师的科研,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和国际交流。学位论文的选题要以实际项目为依托,突出创新性要求,可在研究内容的创新性、技术路线的创新性和研究目标的创新性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规定。

2、鼓励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以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3、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1)学位论文应有一定创新,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新见解,新见解要有科学依据。

(2)论文应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必须立论正确,逻辑严密,论证充分,材料详实,文字通畅,格式规范,图表精确、数据和计量单位正确。

(3)研究生应经常向导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导师要经常了解和检查论文进展情况并给予有力的指导。论文必须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严禁抄袭、剽窃行为。

(4)硕士生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最短应不少于8个月。

(5)研究生在修满学位课程和规定学分,完成毕业论文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4、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必须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2)”检测,达到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位论文的有关要求方可答辩。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坚持导师(导师小组)负责制或系(所、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导师(导师小组)和集体的积极性,从政治思想和业务学习两方面引导研究生全面发展。具体方式如下:

1、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的政治、纪律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在认真学好政治理论课的同时,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公益劳动等集体活动。

2、坚持课堂讲授和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广泛、灵活地采用案例式教学、专题讲座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学术沙龙以及学术报告与学术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

3、课程学习和科研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既要深入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培养具有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研究生要参加必要的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次数不少于5次,且每次活动要求写出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宣讲人、报告的内容和体会等。完成者记1学分。

5、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灵活多样,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九、其他

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具体规定见《研究生手册》中武汉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补修课程的规定》。

2、硕士研究生应查阅本学科国内外文献4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三分之一。

3、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每月1次、论文工作阶段至少每月2次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情况,并形成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