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池塘精养高产技术

合集下载

黄颡鱼高水位池塘养殖技术

黄颡鱼高水位池塘养殖技术

黄颡鱼高水位池塘养殖技术黄颡鱼高水位池塘养殖技术黄颡鱼在福建闽南地区渔民俗称黄颡、黄生,上市规格在75~350克/尾,其肉质鲜美细嫩,深受当地市民喜欢,在福建漳州等7 个地市渔区均有养殖,其中在漳州市近20个乡镇180多个自然村养殖面积近154公顷,年产量达到 14700 千克,年产值 1.5 亿~2.2 亿元。

180多个自然村养殖模式各有不同,养殖技术亦参差不齐。

普通池塘在1500千克/亩左右,高水位新池塘最高达到5000千克/亩,最低3000千克/亩。

笔者对黄颡鱼高水位池塘养殖技术进行了多年研究,现将养殖技术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场地环境试验地处福建省漳州市,养殖水域达到淡水鱼类养殖水质标准。

水温3~30℃,溶氧3.5~7毫克/升,pH 7.5~8.5,亚硝酸盐0.02~0.08毫克/升。

天然水库水源或地表层水源,无污染。

2.高水位池塘模式池塘面积5亩,水深2.5~3.5米,池底呈锅底形,池底中间设排污口。

排污口面积0.3米2 ,PVC 管口径 200 毫米,排污口 2~3 个。

每亩设置1~1.5 千瓦增氧机 1 台或 2 亩设置 3 千瓦增氧机1台。

进、排水口设在东西向不同位置。

池塘上方搭建遮阳棚,配置自动投饲机1台。

3.放养幼鱼用于饲养的幼鱼共有5批,放养时间、数量、规格和密度分别为:2015年4月25日,放养量为30万尾,规格为叉长30~50毫米,体质量1.5~1.7 克,密度 6 万尾/亩;2016 年 4 月 20 日放养25万尾,规格同上,密度5万尾/亩;2017年6月22 日放养 22.5 万尾,规格为叉长90~100 毫米,体质量16~17克,密度4.5万尾/亩;2017年8月放养 24 万尾,规格为叉长 60~80 毫米,体质量2.3~2.8克,密度4.8万尾/亩;2018年4月放养量为17.5万尾,规格为叉长85~100毫米,体质量17~18克,密度3.5万尾/亩。

黄颡鱼池塘养殖新方法

黄颡鱼池塘养殖新方法

黄颡鱼池塘养殖新方法黄颡鱼成鱼的池塘养殖,可由放养隔年鱼种改为放养当年夏花,这种方式既能缩短养殖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取得高产高效。

实践表明,放养规格2厘米~5厘米的黄颡鱼夏花鱼种,经6个月~8个月饲养,商品鱼个体重可达80克~150克,每667平方米产量300千克,利润3000元左右。

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池塘要求黄颡鱼耐低氧能力差,对生态条件要求高,宜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的长方形渔池进行养殖,面积一般为2001平方米~4002平方米,水深1.5米~2米。

为便于黄颡鱼生长栖息,池底应平坦,底质以易透气的壤土最好,黏土及少沙硬底亦可,淤泥厚10厘米以下,四周池埂坚实不渗漏。

池塘具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水口用30目筛绢网过滤防野杂鱼等敌害进入,排水口设密眼铁丝网防鱼外逃。

清塘培水放养前半个月,排干池水,清除杂草和过多的淤泥,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25千克~150千克和晶体敌百虫1千克~1.5千克全池泼洒消毒,彻底杀灭病原生物。

消毒5天~7天后注入新水,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粪肥200千克培水,过7天~10天当池中出现大量浮游生物时即可放苗。

鱼种放养一般在6月份放养黄颡鱼夏花鱼种,每667平方米放养全长2厘米~3厘米苗种3000尾~4000尾,全长4厘米~5厘米苗种2000尾~2500尾。

待鱼种长到7厘米~8厘米时,水质已变肥,这时每667平方米再投放规格8厘米~10厘米的鲢鳙鱼种200尾左右,以调节水质。

鱼种放养时,用3%食盐水浸洗15分钟左右。

饲料投喂黄颡鱼是偏动物性的杂食性鱼类,鱼体越小“荤”的含量要求越高。

鱼种放养后,体长8厘米以前阶段,要在通过施肥培养浮游生物,保持池水适当肥度的同时,投喂鱼糜等动物性饲料,投饲前轻敲料桶,让鱼形成条件反射,诱鱼集中到食台摄食。

1周后用鱼糜和鳗鱼、甲鱼或青蛙料等配合饲料混合成面团状投喂,每天早、中、晚各喂1次,每次给饵量以1小时~2小时吃完为度。

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利影 响 。
3 生产 管理
31 饲 料 投饲 .
主养 技 术 ,6 e 产 黄颡 鱼 3 6k 、花 白鲢 10 67m 均 4 g 0 k ,6 z 益 406元 , g67m 效 2 现将 养殖技 术 总结如 下 。
黄颡 鱼 是 以 肉食性 为 主 的杂食 性 鱼类 , 物性 动
分 三 个 阶段 :第 一 阶段 56月 份每 日投 饵 4次 , 、 日 投饵率在 3 5 %~ %;第二 阶段 7 8 9月 份 日投饵 3 、、 次 , 饵率 2 3 第 三 阶段 1 投 % %; 0月份 以后 日投 饵 2 次, 投饵 率 2 具 体 投喂量 以黄颡鱼 吃完 而不剩 为 %。
后, 需先 对 它进 行 驯食 , 驯食 后方 才 正 常投 喂饲 料 , 其方 法为 : 在苗 种下 塘 2d后 采用人 工 投饵 驯化 , 驯
右 , 口保 水 、 塘 保肥 能力 较 强 , 样 有利 于 较快 的 分 这 解 池 中有机 物 , 池水 容 易培 肥 。塘 口四周 采用 聚 乙
经验 。 0 9年笔 者在南 闸镇 示 范推广 了黄 颡鱼池 塘 20
先 放 黄 颡 鱼 种 , 放 养 其 他 鱼种 , 再 以利 主 养 鱼 的 生 长 。注意不 宜搭 配鲤 、 鱼 等食性 基本 相 同的鱼类 , 鲫
更 不 能 搭 配 肉食 性 鱼 类 , 与 黄颡 鱼 争 食 、 生 不 易 产
1 塘 口条 件
池 塘水 源充 足 、 污染 、 排方 便 , 塘底 质 以 无 进 池
沙质 土 为 好 , 部 淤 泥 不能 太 厚 , 制在 l m 左 底 控 0c
饲 料 , 小 杂 鱼 、 、 生蚯 蚓 等 , 物性 饲 料 原 料 如 虾 水 植 有 黄豆 饼 、 棉仔 饼 、 米 、 麦粉 等 。黄 颡鱼 苗 下塘 玉 小

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

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

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摘要介绍了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包括池塘选择与清整、鱼种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2011年在袁寨镇前楼村示范推广的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平均放养黄颡鱼种约930 kg/hm2,单价为25.8元/kg,花白鲢约105 kg/hm2,单价为10.4元/kg,平均苗种费用约为25 086元/hm2;塘租、电费、人员工资等其他费用56 940元/hm2;成本费约82 020元/hm2。

平均收获黄颡鱼约5 220 kg/hm2,当时市价为26元/kg,获花白鲢约1 650 kg/hm2,当时市价为6.2元/kg,平均收入145 950元/hm2,利润为63 930元/hm2。

现将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1 池塘选择与清整养殖黄颡鱼的池塘应具备进排水方便、无污染、水源充足等条件,塘口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底部淤泥控制在10 cm左右,并配备增氧设施,池塘底质以砂壤土为好,塘口四周采用聚乙烯网片护坡。

一般在投放鱼种前10~15 d平整塘埂和塘坡,并进行彻底清塘,可采用干塘清塘或带水清塘。

若干塘清塘,在池底挖多个小浅坑,用漂白粉112.5 kg/hm2或生石灰1 125 kg/hm2用水化开后,趁热向四周和池中心均匀泼洒;若带水清塘,每1 m水深用漂白粉225 kg/hm2或用生石灰2 250 kg/hm2,化水全池均匀泼洒。

待清塘后,再向池塘施腐熟的有机肥2 250~3 000 kg/hm2,然后加水0.8 m左右,约7 d后即可投放鱼种。

2 鱼种放养一般于4月中旬温度略有回升时放养黄颡鱼种,规格为36尾/kg左右,密度约为33 270尾/hm2。

黄颡鱼种放养7 d后,再适当搭配花白鲢,规格为10~12尾/kg,密度为1 050尾/ hm2左右。

在选择搭配鱼类时应注意,搭配的鱼类不能选择肉食性鱼类及与黄颡鱼食性基本相同的鱼类如鲤、鲫鱼等。

长江流域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长江流域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34
2020.2
名 特 水 产 栏目编辑 刘柱军
感染的流程做得认真、到位,基本上没有出现苗 种下塘后有大量死亡的现象。低温时养殖少量投 料、逐渐递增到正常喂养过程。在 3-5 月由于投 喂量少,水质不容易发生较大问题。
低温水质管理方法:在做好放苗消毒杀菌、 控制好机械损伤的感染后,每 15 天用“活力团菌 种+补碳硅藻膏(硅藻旺旺肥)+藻种”补菌、补 肥,保持水体一定肥力和藻菌平衡,防止鱼苗在 低温下冻伤感染或者藻菌活力不足引起溃疡和细 菌感染。在 4 月、5 月分别用“生物絮团包(以双歧 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为主)”挂袋 1 次,每个 袋挂 1 个月,10 亩面积总共挂两个袋子,保障水体 有效活菌处于活跃期。每 20 天用 50%含量的过硫酸 氢钾处理 1 次底质,抑制底部有害生物的繁殖。
五、疾病预防 由于苗种投放密度大,设计的产量高,我们
在病害防控上高度流程化。除了确保水质一直保 持“好水”状态外,我们还安排了严密的内服保 健产品,提高鱼体的免疫力。整个养殖过程几乎 不外用杀虫产品,主要采用内服驱虫方式,用纯 中草药成分的产品“虫虫草+纤灭”抑制寄生 虫,每月 1 个疗程,每次 3 天。杀菌次数也很少, 在养殖过程中,大约每月使用 1 次“纳米银(泡泡 乐)或蛋氨酸碘”,产品交替使用,在投喂区域采 用长期投放“氧大大”,保障吃食区域溶氧更高 , 促进摄食。这种模式有利于水体藻菌活性不被破 坏,生物絮团持久有效,还能有效抑制细菌、病 毒、寄生虫大量繁殖。
口,必要时可送专业机构进行白斑病毒专项检测。 3. 对于小龙虾“五月瘟”问题,关键是要把
着眼点放在发生死亡的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 端控制、前期处理上,通过改善水质环境,营造 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可采取定期投喂发酵饲料的 方法修复小龙虾体内肠道环境,来减少小龙虾发 病概率。

黄颡鱼池塘健康养殖六大关键技术

黄颡鱼池塘健康养殖六大关键技术

502018-20黄颡鱼是小型淡水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个体纤小,体型优美,极具观赏价值。

尤其是肉质细嫩,少刺无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养殖者及消费者喜爱,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名优鱼类。

由于黄颡鱼品种独特,对生长环境和养殖管理要求也相对严格,在日常养殖管理方面,必须把握好以下六个方面的技术措施:一、池塘宜深,水质良好黄颡鱼属温水性鱼类,生长于水体底层,生存温度0~38℃,最适宜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耐低氧能力比常规鱼类略差。

因此,养殖黄颡鱼的池塘要符合以下条件:一是深度适宜。

水体有一定的深度,必须达到2m以上,如果水深不够,光照过于强烈,不适合黄颡鱼喜弱光下摄食的生活习性。

二是水源充足。

池塘必须有稳定的、充足的、无污染的用水水源,要求一年四季都有优质水源供应。

三是能排能灌。

要求池塘有完备的进、排水系统,排灌自如,建有安全可靠的进、排水口,配套建设网具等拦鱼设施。

四是底质优良。

要求池底平坦,方便鱼类捕捞,池塘底质以沙质土最好,底部淤泥控制在10cm左右。

池底必须做到保水及保肥性好,易于培肥。

五是水质良好。

水质要求符合养殖用水标准,黄颡鱼喜欢清澈洁净的水质,所以池水的透明度应保持在35cm 以上,水体最好有活水常年流动,使水质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

六是设备齐全。

要想实现健康高效养殖,要求每个池塘面积适宜,尤其是要配备增氧机、抽水机、投饵机、养殖渔船等常用设备。

二、清塘宜严,施足基肥黄颡鱼是无鳞鱼,对环境要求严格,对许多药物敏感,所以在养殖中,必须保持养殖环境优良,优化水质,减少病害。

一是严格清塘。

无论是新、旧池塘,都必须经过严格彻底的清塘消毒。

老池塘应清除过多淤泥,只保留10cm,新池塘将池底整平。

选择晴好天气,采取干法清塘消毒,每亩使用生石灰150kg。

生石灰均匀投入池底后,用锄头钯匀,使池底泥土与生石灰充分混合,以便彻底杀灭池中病原体、寄生虫及其它野杂生物等。

二是适时注水。

池塘主养黄颡鱼技术

池塘主养黄颡鱼技术

漓繁致富柏南 2 0 1 5 — 0 6
3 9 — —
降水量适 中 , 环境安静 , 阳光充足等多方 面的要求 。 然后 , 在设置 网箱的时候设置 的网箱最低水深要 比网箱的高度至少要 高出 l O O c m。
二、 设 计 和 安装 网箱
小体 积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鲴具有 网 箱规格小 ,比大规格 的网箱与水体交换 率高 ,始终保持了网箱 内有 良好 的水质 条件 , 而能高密度放养 , 从而达到高产的
7 . 5 — 8 . 5 , 透 明度 为 3 5 c m左右 。 适 时开 启 增 氧机 , 保持池水溶氧在 5 mg / L以上。
五、 饲 料 投 喂

新, 排灌方便 , 周边无污染源 。 电力配套 , 交 通 便 利 。面 积 以 5 — 1 0亩为 宜 , 水 深 为 1 . 5 m左 右 , 池 底平 坦 , 土 质 以黏 壤 土 为 佳 。在排水 口端底 部挖 出 比四周低 2 0 — 3 0 c m, 面积 为 4 0 — 5 0 m 2 的洼 坑 , 以便 于 成鱼捕捞。池 中应配备增氧 、 投饵 、 抽水
等机 电设备。
二、 养 殖 准 备
根 据黄颡鱼 喜欢集群 摄食 的习性 , 在投饵 机前方用 网片 围成一个 3 0 m 2 左 右的食 场 , 网片 四周外侧用竹竿固定 , 下 缘入水 5 0 — 6 0 c m, 上缘用 塑料瓶 子 、 泡沫 塑料 、 P V C管 子等做 浮子 ,以防饵 料随
盐水浸洗 5 - 1 0 m i n ,以杀灭体 表细菌及 寄生虫。
四、 水 质调 节 每隔7 - 1 0 d 加 注新水 1 次 ,每次加 水 2 0 c m; 每隔 1 5 — 2 0 d 换水 1 次, 每次换

黄颡鱼怎么养?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

黄颡鱼怎么养?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

黄颡鱼怎么养?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黄颡鱼,又名黄鳍鱼、黄姑、黄腊丁等,为鮠科黄颡鱼属鱼类。

黄颡鱼是我国普遍养殖的一种底层经济鱼类,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且药用价值高,深受市场的欢迎。

那么,黄颡鱼怎么养?现将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一、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1.池塘条件:黄颡鱼耐低氧能力差,对生态条件要求较高,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的池塘,面积2-5亩,池底平32坦、淤泥10cm-20cm、水深1.5-1.8m,池塘进水口用30目筛绢网过滤,以防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

2.清塘培水:放养前半个月,排干池水,用生石灰125-150kg/亩加晶体敌百虫1.5kg/亩,或敌杀死1瓶全池泼洒消毒,彻底杀灭病原生物。

消毒5-7天后注入新水80cm左右,每亩用发酵好的鸡粪或牛粪、大粪200kg培水,过7-10天,当池中出现大量浮游生物时即可放苗。

3.鱼种放养:一般在6月份放养黄颡鱼夏花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放养规格2-4cm的黄颡鱼夏花,放养数量150000-20000尾/亩。

具体放养数量要依据池塘条件,饵料丰欠及个人养殖水平高低而定,下苗一周后,每亩再投放20cm左右的鲢鳙鱼苗200尾左右,以调节水质。

鱼种放养时,用3%食盐水浸洗15分钟。

4.饲料投喂:黄颡鱼夏花入池后一周内,主要摄食池中的浮游动物。

3-5天后开始驯化,投喂用绞肉机绞碎的新鲜野杂鱼肉糜,拌入10%的鳗鱼、甲鱼或青蛙料等配合饲料混合成面团状投喂。

驯化及投喂方法:在池塘一边设4-6个饲料台,每个饲料台规格为1m*1m,用细网布制成,设置在水深50cm处,将人工肉糜放在饲料台上,每天分2次投喂,早上为7:00-8:00时,投喂量占1/3,傍晚18:00-20:00时,投喂量占2/3。

驯化10天后,撤到池中1-2个饲料台上。

如果是已经驯化好吃食人工肉糜的黄颡鱼夏花,下池后可直接将饲料投喂在池中的1-2个饵料台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 发烧病 。
5 . 毛细线 虫病。
黄 鳝肠道 后半部 所引起 的疾病 。人工养
毛 细线 虫 病 是 由毛 细 线 虫 寄 生 在 工 配合饲料 制成药 饵 ,连 喂 1 周。
缓解病情。
殖 黄鳝过 程 中最 常见 的病之一 ,多发 于
7 0
发烧 病 常 因 黄鳝 养 殖 密 度 过 大 而
质野生鱼类。黄颡鱼虽然个体较小 ,但 白
其 肉味鲜美 ,营养 丰富 ,很 受消 费者欢

l 时 ,既可摄食 动物饵 料 ,也 可摄食人 工 f 配合饲料。其貌似凶猛,但生性温驯,

颌 须 超 过 胸 鳍 基 部 、胸 鳍 刺 短 于 不善 跳跃 , 也 不会 同类 相残 , 在 自然 界 ,
雌雄 比例大 致为 1 :1 . 2以上 。 } f 锯 齿 2 . 生存环境 。
一 、
生物 学习性
1 . 黄 颡 鱼 的特 征 。
黄 颡 鱼 为 广 温 性淡 水 鱼类 ,生 存
二、池塘精养
1 . 池 塘的选择 。 黄 颡 鱼 养 殖 对 池 塘 要 求 不 高 ,一 ( 面积 2 ~ 3亩最宜 ),池塘 主养 黄颡 鱼
在分 类上 隶属于 属鲶 形 目, 鳞科 ,
水温 0  ̄ 4 0  ̄ C,摄食水 温 8  ̄ 3 5℃ ,生长 f
黄颡鱼属。 身体延长, 头部宽大而扁平 , 水温 1 2 - 3 3℃ ,较 适 水 温 1 8 - 3 2 ℃,
状细齿 。通常 有须 4对 ,大 多数种上颌 快 , 水 体最适 宜 p H值范 围为 7 . 0  ̄ 8 . 4 ,
1 淤 泥不 宜 过 厚 ,低 于 l O e m,以泥 沙 质
大多具 不规则 的褐 色斑纹 , 各 鳍灰 黑带 < 2 . O mg / L浮 头 ,< 1 . 0 m g / L窒息 死亡 。
为 杂 食 性 底 层 鱼 类 ,喜 栖 息 于静 底为佳 。
鳝 的头 拎 起 , 即有 黄 色 粘 液 从 肛 门流 夏 末秋初 。主要症 状 :病鳝瘦 弱 ,食欲 造 成 ,多 发 于 7  ̄ 8月 份 。 主 要 症 状 : 出。 防 治 :① 外 用 药 ,每 立 方 米 水 体 锐 减 ,严 重 时 有 挣 扎 性 滚 动 ,窜 游 的 病鳝烦 燥不安 ,头胸 部伸 出水面挣扎 摆 用2 0 g 生 石 灰 消 毒 网箱 用 水 。② 内服 现象,解剖发现虫体淡红色,长度 2 — 3 动或互相缠绕 ,头部膨大,体表粘液积
的硬刺,硬刺后缘具锯齿 , 体青黄色,
黄色 。 目前用 于人 工养殖 的主要是 黄颡
鱼和 江黄颡鱼 。
能 力 ,适 宜 溶 氧 量 为 3 . O mg / L以 上 ,
3 . 生 活 习性 。
清新 ,进排水方 便 ,黄颡鱼喜 弱光下 摄 食 , 因此 水 深 一般 保 持 1 . 5 — 2 m,池 塘
篓 生产技术
黄颡鱼池塘精养高产技术
勰 福建省永春县农业局水产站 林培兴 / 文
黄 颡 鱼 ,俗 称 黄 骨 鱼 、黄 腊 丁 ,
黄 颡 鱼
水或缓 流水 中 , 有 喜 暗怕 光 、日 伏 水底 、 鱼在 晴天喜在 上层集 群 。黄 颡鱼是 以动
广泛分布于湖南、湖北、四川、广东、
2 0 1 3每第 2 j总 2 1 4期
2 . 清塘与肥 水。
饲 料 选 择 :黄颡 鱼 为偏 动 物 食 性 使用微生态制剂 ( 如光合细菌等 ) 来改
鱼苗放养前 1 5 天,每亩用生石灰 的杂食性鱼类,精养高产的前提是大量 善和保持水质 ,使水体透 明度保持在
7 5 - 9 0 k g 化成 浆全 池泼 洒 , 以杀 灭野 杂 投喂优质饲料 ,并做到科学喂养 ,设置 3 5 - 4 0 e m左 右 、水 位 均控 制 在 1 . 5 m以 鱼 、病 菌 及 其 它 敌 害 生 物 。消 毒 后 , 0 . 8 — 1 . O m,培养 天然饵 料 。 3 . 鱼苗 放养 。 2 - 3 个食 台 , 并 进 行驯食 ,使 鱼群 在 固 上。要定时开启增氧机 , 增加水中的溶 施发酵有 机肥 3 0 0 - 5 0 0 k g / 亩 ,并 注 水 定 时 间到 固定 地 点集 中抢 食 。尾重 2 0 g 氧 ,以防缺 氧浮头 ;天气 突变时要 加强 以前 ,用 鱼 肉拌 粉状 配合饲 料 ,加 水捏 夜间巡视 , 观察有无浮头预兆等突发情 成 团状 投 喂 ;尾 重 2 0 - 5 0 g ,投 喂粒 径 况 以便 采取措 施 , 防止 意外 。
吻圆钝 ,口大 ,下位 ,上下颌 均具绒 毛 最 适 水 温 为 2 2 — 2 8 ℃ ,2 2 — 3 0 c C 生长最 f 般用于养 殖成鱼 的池塘 均可养殖 黄颡鱼 须特别 长 ,无 鳞 。背鳍 和胸鳍 均具发 达 盐 度 < 2 ‰ 。有 一 定 的耐 低 氧 环 境 的 的池塘要 求排灌 方便 ,水量充 足 ,水 质
药 ,可选用大蒜 ,每 l O O k g 黄鳝每天 厘米。防治:①在流行季节,每立方水 聚发酵 ,水质 粘性增 加 ,如 不及时采 取
用大蒜 3 0 g 拌 饵 ,分 2次 投 喂 ,连 喂 体 用 2 0 g 生石 灰消毒 网箱用 水 ,以杀死 措施会 造成发烧 鳝 , 按每 l k g 黄鳝体重 季节要搭 棚遮荫 ,做好 水质管 理 。发 病
用0 . 1  ̄ 0 . 5 毫 升鱼 虫 灵拌 人 蚯蚓 糊或 人 后 ,可 按 每 立 方 米 水 泼 洒 0 . 0 7 % 硫 酸 铜溶液 1 0  ̄ 1 2 毫升 ,以抑制粘液 发酵 ,
水 系资源特 丰富 ,是我 国江河湖泊 的优
颌须 ( 4 对) 达超 胸鳍 基部 、胸鳍 J 夜间 觅食与集群 而居 的生活 习性 。但 仔
福建 等二 十多个省 市各天然 水域 ,长江 刺 长于 背鳍刺 、胸鳍
刺前后缘均具锯齿 、鼻 须半黑半 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人工养殖
江 黄 颡 鱼 背鳍刺 、胸鳍 刺后缘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