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相术考

合集下载

唐朝神算袁天罡简介 袁天罡怎么死的

唐朝神算袁天罡简介 袁天罡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唐朝神算袁天罡简介袁天罡怎么死的导语:袁天罡,又叫做袁天纲,读音是yuán tiān gāng。

袁天罡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他的算命非常出名,非常会算命,袁天罡,又叫做袁天纲,读音是yuán tiān gāng。

袁天罡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他的算命非常出名,非常会算命,所算的命非常准确。

那么,袁天罡在唐朝时期,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资料,他都算过哪些命?是怎么死的?袁天罡简介袁天罡,男,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父亲袁玑,隋朝是时候任梁州司仓,祖父袁嵩,周朝时先后担任犍为地区浦阳、蒲江二郡的郡守和车骑将军。

曾祖袁达,梁朝时做过江、黄二州的刺使,周朝时连续担任过天水、怀仁二郡的郡守。

由此可见,袁天罡的家庭,也是一个官宦世家。

袁天罡是在孤独与贫穷中度过他的少年时代。

他喜欢作学问和学习技艺,精通相术。

据传,袁天罡是唐初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善风鉴,累验不爽,曾仕于隋,为盐官令。

唐时,为火山令。

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推背图》、《袁天罡称骨》等。

著名预言家都有未卜先知之力,据说袁天罡经常与其徒弟们在观星楼观星象,每观星象袁天罡即能深明玄机。

“以钱代蓍”的预测方法在西汉时代(公元前77年-前37年)由京房所创,到唐宋时代已是盛行,袁天罡也精通此法。

三国时蜀国诸葛亮著有《古三世书》,能查前、今、后三世命历。

袁天罡则著作唐代的新《三世相法》。

传说袁天罡在凌云山得道后白日飞升。

凌云山一带地灵人杰,据史生活常识分享。

鬼谷子相面

鬼谷子相面

在民间人们常常将鬼谷子与星命先生联系在一起,因此才有这样的民谣:“起课先生真别致,祖师俱敬鬼谷子。

”有些风俗志中也记载:“数百年来,城镇有设坛专业者,乡里有沿门卖卜者,皆以鬼谷先师为祖师。

”①“相命多看手相,看面相,摸骨相等形式,还有算命,抽牌,测字等占吉凶的,算命者多信奉鬼谷仙师。

”②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说鬼谷子通天彻地,有几家学问,其中第一门学问就是:“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

”这些说法与民间传说如出一辙。

①《浦江风俗志》②《华南风俗志》鬼谷子作为纵横家的师祖,其著述仅存《捭阖》、《飞钳》等十余篇。

其中根本看不到星命数术之类内容。

可以肯定地说,作为先秦隐者的鬼谷子不可能是星命数术的创始人。

历史上有许多有关鬼谷子的传说,如秦始皇使徐福去请教鬼谷子①,有茅蒙求学鬼谷子②,蔡邕访鬼谷子,郭璞访鬼谷子,司马季主遇鬼谷子,李泌寻鬼谷子③,从这些传说中似乎可以看出,在历史上鬼谷子的名气很大,并被神化。

①《金楼子?箴戒篇》②《太平广记》卷五神仙类五茅蒙③《太平广记》卷一百五十李泌条引《感定录》《隋书?经籍志》中已著录有《鬼谷先生一卷占气》在这里鬼谷先生已成了阴阳家了。

据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等话本小说中都提到鬼谷子。

是算命先生的师祖。

其中,李泌所寻之鬼谷子就是“占往察来、通天彻地”的算命先生。

徐道的《神仙鉴》载:“有巫者王栩,山后人……归隐青溪谷中。

”后人正是把这些鬼谷子的活动都归于先秦鬼谷子一人,因此才越传越神。

鬼谷子成了一个偶象,成了星命先生的代表和祖师,并借张仪之口说:“伟哉先生,玄览遐鉴,光之皎然。

”星命数术基本是靠迷信来欺骗人的,因而特别需要神秘其事。

唐代天宝年间的鬼谷子可能就是那位李泌或胡芦生导演出来的,着实欺骗了窦廷芬,也使唐肃宗大惊,相信“天下之事,皆前定”。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的鬼推先生自称是鬼谷子的徒弟,挂着“易卦通神”的牌子,也是为了故弄玄虚神秘其事,只有这样才能使求签问卜的人“如柳串鱼”,生意兴隆。

芙蓉、鹅与小景花鸟画

芙蓉、鹅与小景花鸟画

芙蓉、鹅与小景花鸟画作者:***来源:《书画世界》2020年第06期内容提要:芙蓉与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含义,在古代文人的生活中占有一定位置,二者同时又是传统花鸟画中的固定组合之一。

文献记载,唐末五代蜀地画家滕昌祐善画芙蓉与鹅,其对芙蓉与鹅等花禽组合的图像表现,成为唐末宋初花鸟画“小景图式”的基本样式,并因此反映出唐末宋初小景花鸟画承前启后的作用。

关键词:滕昌祐;芙蓉;鹅;小景花鸟画唐代,蜀地地处西南,它在地理位置上靠近都城长安,一直是唐代宫廷的“后花园”。

蜀地乃天府之国,这里气候适宜,水分充沛,花木茂盛,适于鸟禽集聚繁殖;更是人们游乐之处。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说:“蜀险而富。

”蜀地险峻,山脉居多,合围成安全屏障,成为唐代帝王在遭國难时的庇护之地。

所以,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时率部来避难,晚唐僖宗也在长安之乱时来这里寻得天然的庇护屏障和短暂的安适稳定。

诸多文人名士、画家也逃至蜀地避难,比如晚唐的刁光胤、滕昌祐。

他们的到来,为唐代文化艺术在蜀地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蜀地继承了唐代深厚的绘画传统,形成了一个较为庞大的蜀地画家群,以至于蜀虽偏远,而画多于四方。

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序》:“盖益都多名画,富视他郡。

谓唐二帝播越及诸侯作镇之秋,是时画艺之杰者,游从而来,故其标格楷模,无处不有。

圣朝伐蜀之日,若升堂邑,彼廨宇、寺观,前辈名画,纤悉无圮者。

”[1]西蜀、两宋花鸟画的诸多样式正是在这样的传承中得以形成。

蜀地画家的代表首推黄筌,《宣和画谱》中记载黄筌“花竹师滕昌祐,鸟雀师刁光(胤)”。

刁光胤、滕昌祐自唐而来,并直接影响了黄筌,使黄氏家族成为唐代花鸟画的承继者。

关于二人的历史文献、画作流传极少,因此,在中国美术史的教学与研究中,二人较少被提及。

据记载,黄筌的“花竹”之师滕昌祐是美术史上为数不多的精于表现芙蓉与鹅的画家。

一、芙蓉滕昌祐在黄巢起义军入长安时入蜀避难,卜筑于幽闲之地,栽花竹杞菊,观植物之荣悴,久而得其形似于笔端。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课件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课件
二、经部史籍简说
1、周易:最初具体操作性的占筮书→后人解释为哲学义理之书 分为“经”:卦象、卦名、卦辞、爻辞;“传”:对前者的再解
释。 经文部分成书在西周末年,前9世纪前后;传文部分从战国至西
汉逐渐形成。前3世纪中叶到前2世纪初,个别晚至东汉。
2、三礼:仪礼、周礼、礼记
礼:汉民族数千年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结晶的精华。宗法社会中 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伦理规范、行为与言准则、习俗制度仪式, 是一套不成文的法律。
经博士之学。董仲舒即为公羊春秋博士。
2.《谷梁传》: 西汉谷梁赤作,宣帝时立为官学,与公羊传并列。
公谷皆属今文经学,以训诂解经,强调发掘孔子《春秋》的“微 言大义”。但有齐学(《公羊传》)鲁学(《谷梁传》)之别。
3.《左传》: 作者之谜:孔子?左丘明?吴起?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至中期人之手。古文经学。 是否专为传《春秋》而作? 《春秋》以鲁为中心,用周历;《左传》以晋为中心,用夏历。 《左传》与《通鉴》间的编年(前468-404),见钱穆《先秦诸子
三、文献源流:
1、史料来源: 先汉部分:诗、书、春秋、左传、战国策等;秦国和秦朝则用的
是秦记;汉代部分用《楚汉春秋》、当时的国家档案和自己游历 采访所得的材料。 2、三家注: 刘宋裴骃《集解》,之前有晋末宋初人徐广的《音义》。 唐司马贞《索隐》 唐张守节《正义》 日本 瀧川资言(泷川龟太郎)《史记会注考证》
中国古代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刘屹 首都师大历史学院 2019-2019学年第一学期
导言:古籍目录与分类
一、中国古代典籍的分类:
经、史、子、集四部。
《汉书·艺文志》: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 →《隋书·经

中国历史故事-唐代术士明崇俨生平简介 明崇俨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唐代术士明崇俨生平简介 明崇俨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唐代术士明崇俨生平简介明崇俨是怎么死的?女帝武则天在位时,有过好几位情人,你能列出几个来?比较出名的有男宠薛怀义、沈南蓼,还有公然养的情人张易之、张昌宗兄弟。

据说这些啊都不是武则天最喜欢的,他们只能算作玩物,武则天的一生最爱极有可能是方士明崇俨。

明崇俨是洛州偃师人,他的祖先是平原士族,世代为南朝官,明崇俨则是南朝梁国子祭酒明山宾五世孙。

相传,明崇俨长相俊美,风姿卓越,精通巫术、相术和医术,并以鬼神之术得宠于唐高宗和武则天,皇帝皇后对明崇俨是言听计从,然而出身士族的明崇俨是如何学到鬼神之术的呢?这要从明崇俨小时候的一桩旧事说起。

那时明崇俨还年少,对什么都很感兴趣,他的父亲明恪此时正担任安喜县令的职位,明崇俨常常和父亲县衙里的县吏们接触玩耍。

明恪的手下当中有一个人会召鬼神的法术,这件事被明崇俨知道了,他当即就表示出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一定要学习这个法术。

拗不过儿子的明恪只能妥协,最后明崇俨学会了召鬼神的法术。

一个好好的士族公子居然去学这个,当时很多人都看不起。

偏偏明崇俨用实力证明了,他所学到的法术是真的有用!乾封初年,明崇俨被授予了黄安县丞的职位,他赴任以后得知了刺史有一个患有重病的女儿的消息,便主动提出他能治好那女子的病。

一开始大家都不相信,说白了明崇俨只会召鬼神而已,他又不是什么神医来的,怎么就能治好大夫们都治不好的病呢?明崇俨知道大家不相信,但是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称如果刺史不让他试一试,那他女儿便是真的彻底没救了。

刺史无奈之下只好答应让明崇俨给小女看病。

明崇俨没有用大夫望闻问切那一套,而是用了一个偏方和一些特殊的“药物”给那女子服下,不到几天的功夫,那女子果然痊愈了。

自这件事以后,大家再也不会拿异样的眼光去看待明崇俨了,而是把明崇俨当做能人异士。

明崇俨以鬼神治病的事迹被大家越传越广,最后竟然连唐高宗都听说了。

唐高宗得知唐朝官员中竟有明崇俨这样能干的,立刻就召见了他。

明崇俨能言善道,面对高宗也能侃侃而谈,毫不怯场,高宗对他赞不绝口。

成都名人

成都名人

1.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27年),字长卿,汉族,蜀郡临邛人(今成都邛崃人),西汉大辞赋家。

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

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

他与卓文君的私奔故事也广为流传。

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2.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云,汉族。

西汉官吏、学者。

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友爱镇)人。

扬雄是汉赋“四大家”之一,又是西汉末年的一代大儒,身兼文学家、思想家两种身份。

扬雄早期以辞赋闻名,晚年对辞赋的看法却有所转变。

他评论辞赋创作是欲讽反劝,认为作赋乃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

他在《法言》中还主张文学应当宗经、征圣,以儒家经书为典范。

3.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

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

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

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

贬谪以后,特多感愤。

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

著作达百余种。

后人辑为《升庵集》。

4.袁天罡,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隋时为盐官令,入唐为火山令。

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推背图》《袁天罡称骨歌》等。

通志著录,其有《易镜玄要》一卷。

唐代最著名的大相师,在中国相术史上也是赫赫有名。

5. 欧阳炯:五代十国时后蜀成都人,婉约词花间派的代表词人和集大成者,著有《花间集》、《花间集序》6.巴金,字芾甘,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我国文学界有“鲁郭茅,巴老曹”的美称,也就是说,我国文学界的泰斗主要有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这六位。

赵凤幽州人也少以儒学知名原文及译文赏析

赵凤幽州人也少以儒学知名原文及译文赏析

赵凤幽州人也少以儒学知名原文及译文赏析赵凤,幽州人也,少以儒学知名。

明宗武君,不通文字,四方奏请,常使安重诲读之。

重诲亦不知书,奏读多不称旨。

孔循教重诲求儒者置之左右,而两人皆不知唐故事,于是置端明殿学士,以冯道及凤为之。

凤好直言而性刚强,素与任圜善,自圜为相,颇荐进之。

圜为重诲所杀,而诬以谋反。

是时,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凤独号哭呼重诲曰:“任圜天下义士,岂肯谋反!而公杀之,何以示天下?”重诲惭不能对。

术士周玄豹以相法言人事多中。

明宗为内衙指挥使,重诲欲试玄豹,乃使他人与明宗易服,而坐明宗于下坐,召玄豹相之,玄豹曰:“内衙,贵将也,此不足当之。

”乃指明宗于下坐曰:“此是也!”因为明宗言其后贵不可言。

明宗即位,思玄豹以为神,将召至京师,凤谏曰:“好恶,上所慎也。

今陛下神其术而召之,则倾国之人,皆将奔走吉凶之说,转相惑乱,为患不细。

”明宗遂不复召。

其后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明宗召彦温等廷诘,具伏其诈,即斩之。

后数日,凤奏事中兴殿,启曰:“臣闻奸人有诬重诲者。

”明宗曰:“此闲事,朕已处置之,卿可无问也。

”风月:“臣所闻者系国家利害,陛下不可以为闲。

”因指殿屋曰:“此殿所以尊严宏壮者,栋梁柱石之所以扶持也,若折其一栋,去其一柱,则倾危矣。

大臣,国之栋梁柱石也。

且重诲起微贱,历艰危,致陛下为中兴主,安可使奸人动摇!”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

”遂族彦温等三家。

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

独凤数言重诲尽忠。

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选自《新五代史·卷二十八》)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凤)素与任圜善善:交好B、今陛下神其术而召之神:认为…神奇C、其后重诲得罪得罪:获罪D、明宗召彦温等廷诘诘:责罚11.以下句子能够表现赵凤“直言而性刚强”特点的一项是()①素与任圜善,自圜为相,颇荐进之②任圜天下义士,岂肯谋反③好恶,上所慎也④臣所闻者系国家利害,陛下不可以为闲⑤数言重诲尽忠⑥罢为安国军节度使A、②③⑤B、①②⑤C、①⑤⑥D、②④⑥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赵凤年轻时以儒学出名,并受到孔循和安重诲的提拔做了端明殿学士,为明宗阅读奏章。

历史趣谈古代最牛预言家 算命大师袁天罡都算准过哪些事?

历史趣谈古代最牛预言家 算命大师袁天罡都算准过哪些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古代最牛预言家算命大师袁天罡都算准过哪些事?导语:唐初天文学家、星相学家、预测家、算命大师袁天罡,在我国历史上名气极大,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不但能准确预测他人的命运,还能预测自己的命运唐初天文学家、星相学家、预测家、算命大师袁天罡,在我国历史上名气极大,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不但能准确预测他人的命运,还能预测自己的命运,这一点的确不同凡响。

那么,在记载中,袁天罡都给哪些人算过哪些事,准确率怎样呢?袁天罡算命最准、最神的案例当属给武则天算的一卦。

据说,武则天还在襁褓中时,一天到扬州都督府长史(即副都督)武士彟家中做客,见到武士彟的夫人杨氏,马上说她“法生贵子”,这引起了杨氏的兴趣,赶忙招来大儿子武元庆和二儿子武元爽,请袁天罡看相,袁天罡说“官三品,保家主也。

”到唐高宗时期,武元庆因门第关系官至宗正少卿,大致相当于三四品官,武元爽后来官至少府少监,也大致是三四品官。

杨氏又引出大女儿,也就是武则天的姐姐后来的韩国夫人,袁天罡说:“此女贵而不利夫。

”后来她嫁给贺兰越石,果然早寡。

最后,杨氏又让保姆抱出穿着男孩衣服的二女儿武则天,请袁天罡看相,袁天罡仔细观察她的耳目,惊呼道:“龙瞳凤颈,极贵验也!若为女,当作天子。

”后来,武则天的事就人人都知道了。

袁天罡之所以被传得神乎其神,估计与后来武则天称帝后凭此证明其皇位合天命的扩大宣传有关,袁天罡对武家这一母四幼的预测果然准确。

除了武家这五口人,袁天罡还给杜淹、王殪、韦挺、窦轨等四人看过相。

他说杜淹“兰台、学堂全且博,将以文章显”,说王硅“法令成,天地相临,不十年官五品”,说韦挺“面如虎。

当以武处官”。

这三人看来都可位居高官,但他又警告说:“然三君久皆得谴,吾且见之。

”果然,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相术考张树雪(黑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黑龙江黑河164300)【摘要】数术作为一门学科愈近于古代其地位愈显得重要,然而其中的某些小类如相术,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兴盛的。

无论从史志中记载,还是从出土文献中发现的大量相书残卷,我们都有理由相信,相术在唐代的整个社会中均有着广泛的影响。

【关键词】唐代;相术;考证【中图分类号】K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12)07-0053-02【作者简介】张树雪(1959-),男,黑龙江庆安人,黑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科长。

一、两唐志及补志中著录相书考证关于唐代的相书,《旧唐书经籍志》中未见著录,《新唐书艺文志》不著录部分增补袁天纲《相书》七卷、《要决》三卷。

相比其他类书籍,此类著述的确很少。

我们认为,其原因有三:第一,《旧唐书》著录的仅为开元时皇室内库的收藏书目,其他官藏书目及民间藏书均未收入。

第二,撰述新唐志的欧阳修等人均为当时学术大家,学术上的正统地位、思想上的崇道鄙术,决定了他们对于相术等“小道”所采取的不屑与轻视的态度。

第三,隋末战乱、安史之乱以及五代频繁的战争导致了官藏书籍的大量流失与亡佚。

今人张固也先生所撰《新唐书艺文志补》增补相书数种,即《人伦龟鉴相赋》一卷袁天纲撰、《杂相歌》一卷僧一行撰、《相术》一卷赵蕤撰、《人伦龟鉴》无名氏撰、《相书》无名氏撰、《九宫要决》一卷杨龙光撰、《九宫诗》一卷杨龙光撰、《三运大运歌》一卷杨龙光撰、《相诗》一卷杨龙光撰。

除两唐志及补志著录外,另有《骨法》一卷袁天纲撰,《九宫推事式经》一卷杨龙光撰、《气神经五卷》袁天纲撰,《月波洞中记》一卷。

以上各书略考如下:《相书》七卷袁天纲撰。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六:袁天纲《相书》云:足下有龟文黑子并大贵,一品宰辅之相。

《人伦龟鉴赋》一卷袁天纲撰。

《通志》卷六八《艺文略第六》五行相法类:《人伦龟鉴赋》一卷袁天纲撰。

《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作袁天罡《人伦龟鉴相赋》。

《骨法》一卷袁天纲撰。

《通志》卷六八《艺文略第六》五行相法类:袁天纲《骨法》一卷。

《气神经》五卷袁天纲撰。

《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相法类:袁天纲《气神经》五卷阙。

《通志》卷六八《艺文略第六》五行相法类:袁天纲《气神经》五卷。

《崇文目》、《通志》历数类、《宋志》五行类、历算类别有《气神经》三卷,不著撰人。

袁天纲,《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国史载袁天纲前知武后,恐匪格言,而李淳风删方伎书,备言其要。

旧本录崔善为已下,此深于其术者,兼桑门道士方伎等,并附此篇。

…袁天纲,益州成都人也。

尤工相术。

隋大业中,为资官令。

武德初,蜀道使詹俊赤牒授火井令。

初,天纲以大业元年至洛阳,时杜淹、王珪、韦挺就之相…谓淹等“二十年外,终恐三贤同被责黜,暂去即远。

”…至武德六年,俱配流嶲州。

淹等至益州,见天纲曰:“袁公洛邑之言,则信矣。

未知今日之后何如?”天纲曰:“公等骨法,大胜往时,终当俱受荣贵。

”至九年,被召入京,共造天纲,天纲谓杜公曰:“即当得三品要职,年寿非天纲所知。

王、韦二公,在后当得三品官,兼有年寿,然晚途皆不称惬,韦公尤甚。

”淹至京,拜御史大夫、检校吏部尚书。

王珪寻授侍中,出为同州刺史。

韦挺历御史大夫、太常卿,贬象州刺史。

皆如天纲之言。

…则天初在襁褓,天纲来至第中,谓其母曰:…“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

”贞观八年,太宗闻其名,召至九成宫…(相)岑文本…张行成、马周…天纲相人所中,皆此类也。

申国公高士廉尝谓曰:“君更作何官?”天纲曰:“自知相命,今年四月尽矣。

”果至是月而卒。

《杂相歌》一卷僧一行撰。

一行(673-727),俗姓张,名遂,巨鹿(今属河北)人(此按《宋高僧传》,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一谓魏州,即今河北省大名县东的昌乐人)。

他自小读书很多,到二十岁左右,已经博览经史,尤其精通阴阳五行之学。

他曾写成阐释扬雄《太玄》的专著,名声不小。

当时的黑河学刊Heihe Journal 2012年07月总第180期第07期Jul.2012Serial No.180No.0753··□编辑/李培培武三思有意与他结交,但他顾忌其名声不好,便逃走了,正好遇上普寂禅师,就从普寂出家。

一行生平事迹详见《旧唐书》卷一九一、《宋高僧传》卷五。

《相术》一卷赵蕤撰。

通志卷六八《艺文略第六》五行相法类:赵蕤相术一卷,《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注云“阙”。

《月波洞中记》一卷《郡斋读书志》五行类:《月波洞中记》一卷,右序称:唐任逍遥得之于太白山月波洞石壁上,凡九篇,相形术也。

《崇文总目》置之五行类。

《通志》卷六八《艺文略第六》五行相法类:《月波洞中记》一卷老君记于太白山月波洞中凡九篇。

《文渊阁书目》卷三阴阳:《月波洞中记》一部一册。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子部一九·术数类二《月波洞中记》二卷。

案《月波洞中记》见于宋郑樵《通志·艺文略》。

称老君记于太白山月波洞,凡九篇。

晁公武《读书志》亦载此书“一卷,序称唐任逍遥得之于太白山月波洞石壁上,凡九篇,相形术也。

”与《艺文略》所记并合。

《宋史·艺文志》载《月波洞中龟鉴》一卷,又《月波洞中记》一卷,皆无撰人姓氏。

其为一书异名,抑或两本别行,已无可考。

自来术家亦罕有征引,惟《永乐大典》所载尚存。

核其体例,盖犹据宋时刊本录入。

并有原序一篇,称老君题在太白山鸿灵溪月波洞中七星南龛石壁间。

其说与《艺文略》相符,而序中不及任逍遥之名,则亦非晁氏所见之旧矣。

二、敦煌文献中相书考证敦煌文献保存的数术类文献中,相书有十四种。

即英藏六件:S.3395、S.5969、S.5976、S9987BIV 、CH.00209、CH.87,法藏六件:P.2572、P2797、P2829V 、P3390、P3492V 、P3589V 另俄藏两件:孟02893、孟02894。

其中最易辨读者,为P.2572,P.2797及P.3589V ,法藏六件前半出同一底本,时代较早;后半据另一本,时代较晚。

王重民以P.2572?P.2797?P.3589V 三残卷相校,得篇目三十有四:相躯貌第二、相五官第三、相六腑第四、相面第五、相发第六、相额第七、相眉第八、相眼第九、相鼻第十、相耳第十一、相鼻人中第十二、相唇第十三、相口第十四、相齿第十五、相声第十六、相舌第十七、相颐第十八、相玉枕项第十九、相背胸臆第二十、相心胁腹第二十一、相奶肚脐第二十二、相玉茎袋器第二十三、相髀膝第二十四、相脚踝第二十五、相行步第二十六、相臂手第二十七、相毫毛第二十八、相人面部三亭第二十九、相男子第三十、相女人九恶第三十一、相额纹第三十二、相手掌纹第三十三、相脚足下纹第三十四、相人面色第三十五。

S.3395为人相,排列及相辞颇不同于以上三件。

P.3390为五代后汉写本,存相图十一幅,多以气色断吉凶,附图。

P.3492以人体各部位黒子辨吉凶。

S.5976,定名《人体黒痣图》。

P.3589V ,一卷,题“汉朝许负等一十三人集”,载人相、人体图、手相。

三、唐代相术综论我们对比两唐志与敦煌文献中的相书,发现竟无一本书名相同者。

有些书籍如《许负相书》官府藏书已经亡佚,在民间却有着保存;有些书籍史志中著录,敦煌文献中却未发现。

析其原因,前者大概亡于战祸,后者大概唐人所著书籍在民间尚未得到广泛传播。

我们还可发现,虽然当时的史志目录中著录相书甚少,然而相术在民间却有着不断的传承与发展。

自隋唐以来数术逐渐退出精英学术舞台,复归到民间,这也体现了数术本质上的平民性、大众性。

中国相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尧舜时代,据《大戴礼记少闲篇》记载:昔尧取人以状,舜取人以色,禹取人以言,汤取人以声,文王取人以度。

经过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及隋的发展,相术至唐代已十分盛行,《旧唐书太宗纪》中记载:有书生自言善相,谒高祖曰:“公贵人也,且有贵子。

”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

《旧唐书袁天纲传》记载:则天初在襁褓,天纲来至第中,谓其母曰:“唯夫人骨法,必生贵子。

”乃召诸子,令天纲相之。

见元庆、元爽曰:“此二子皆保家之主,官可至三品。

”见韩国夫人曰:“此女亦大贵,然不利其夫。

”乳母时抱则天,衣男子之服,天纲曰:“此郎君子神色爽彻,不可易知,试令行看。

”于是步于床前,仍令举目,天纲大惊曰:“此郎君子龙睛凤颈,贵人之极也。

”更转侧视之,又惊曰:“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

”与袁天纲齐名的相术家还有李淳风、张憬藏、孙思邈等。

总之,无论从史志中记载,还是从出土文献中发现的大量相书残卷,我们都有理由相信,相术在唐代的整个社会中均有着广泛的影响。

当然,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我们还不能对唐代的相术做一番细致的考证,这个工作将有待于今后出土文献的进一步发掘以及学者们对唐代相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葺[参考文献][1]张固也.新唐书艺文志补[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2]郑炳林,王晶波.敦煌写本相书校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3]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4]萧艾.中国古代相术研究与批判[M].长沙:岳麓书社,1996.[5]赵益.古典术数文献述论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5.[6]黄正建.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占卜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7]张荣明.方术与中国传统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8]顾颉.相术集成[M].重庆:重庆出版社.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