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抬高床头 度 我们做到了
ICU品管圈 提高机械通气病人床头抬高准确率

5. 原因分析
运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的根本原 因。
6. 对策制定
根据原因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对 策。
品管圈活动流程
7. 对策实施
按照对策计划,实施改善工作 。
8. 效果确认
实施后,对比改善前后的数据 ,确认效果。
9. 标准化
将有效的对策纳入工作标准, 持续改进。
10. 总结与改进
总结本次品管圈活动的经验教 训,持续改进后续的品管圈活
第6个月
总结经验,完善操作流程和培训计划,持续改进。
目标可行性分析
现有床头抬高操作流程存在一 定的问题,如操作不规范、缺 乏有效监测等,这为改进提供 了空间。
医护人员对提高机械通气病人 床头抬高准确率的意愿强烈, 积极性高,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
采购监测设备、制定培训计划 等措施在经济和技术上可行, 不会对医院造成过大的负担。
03
问题陈述
机械通气病人床头抬高准确率低的问题
床头抬高角度不准确 护士操作不规范
缺乏有效监督和培训
问题对病人和医院的影响
01
02
03
病人并发症增加
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等
医疗资源浪费
频繁调整床头角度导致人 力和物力浪费
医院声誉受损
因并发症增加导致患者满 意度下降
问题分析
培训不足
护士对床头抬高的重要性 认识不足,缺乏操作技能
背景
VAP是机械通气病人常见的并发症, 与床头抬高角度不当有关。目前ICU中 床头抬高的准确率有待提高,因此开 展品管圈活动,以期解决这一问题。
汇报范围
本品管圈活动自 XXXX年XX月启动, 至XXXX年XX月结束 。
汇报内容涉及品管圈 活动的过程、方法、 成果及总结。
ICU品管圈---提高床头抬高达标率

7.对策拟定
问题点二:落实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措施
P 计划 1、落实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流程 2、降低护理不良事件风险
圈员能集思广益地提出各种要因,利用品管手法和图表能力有
解析全面
待提高
全体同仁配合数据收集
改进方法,保证数据准确性
拟定的对策可操作性高,贴近临 床实际
持续改进
具体可行,符合操作规范
坚持落实
能针对实施的措施收集数据 具体明确,切实可行
增强执行力 持之以恒
体会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认识了品管圈,增长了电脑 方面知识,学会了用品管圈来解决护理工作中的实 际问题,也提高了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提高 了科室的凝聚力。
5.目标值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 改善值=(1-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员能力)
目标值= 80.05%+(19.95%×80.4%×80%) =80.05%+12.83% =92.88%
5.目标值设定
7.对策拟定
7.对策拟定
问题点一:无提醒措施
P 计划 1、用多种提醒方式,避免忘记 D 实施 1、床栏醒目标识
患者 害怕 跌倒
患者 久了 会累
缺乏 培训
其他
无床 头抬 高流
系列2 7
6
5
5
4
3
3
2
2
2
2
1
系列1 16.67 30.95 42.85 54.75 64.27 71.41 78.55 83.32 88.09 92.86 97.63 100
提高床头抬高执行率pdca范文

提高床头抬高执行率pdca范文英文回答: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aising the head of the bed, I would apply the PDCA (Plan-Do-Check-Act) cycle. Let me explain each step in detail.1. Plan:First, I would gather all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s includes understanding the reasons for low success rates and identifying any potential obstacles. For example, if the low success rateis due to a lack of training or knowledge among the staff, I would plan to provide training sessions or educational materials to address this issue.2. Do:Next, I would implement the planned actions. This couldinvolve training the staff, updating protocols or procedures, or providing necessary equipment. For instance, if the low success rate is because the bed height adjustment mechanism is faulty, I would ensure that all beds are in proper working condition or replace them if needed.3. Check:After implementing the changes, it is important to assess the results. This involves monitoring the success rate of raising the head of the bed and gathering feedback from the staff and patients. For example, I could track the number of successful bed height adjustments per day or conduct surveys to gather feedback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hanges.4. Act:Based on the feedback and analysis, I would take appropriate actions to improve further. This could involve making additional adjustments to the training program oraddressing any issues that arise. For instance, if the feedback indicates that certain staff members are still struggling with bed height adjustments, I would provideone-on-one coaching or additional support to help them improve.By following the PDCA cycle, I can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aising the head of the bed. It allows for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identify and address any issues that may be hindering the process. This helps to ensure that the necessary steps are taken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and provide better care for patients.中文回答:为了提高床头抬高的成功率,我会应用PDCA(计划-实施-检查-行动)循环。
精确病房床头抬高角度的设计与应用

精确病房床头抬高角度的设计与应用作者:杨萍胡月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19期杨萍胡月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3.20.061准确的护理体位对治疗疾病、减轻症状、进行各种检查、预防并发症、减轻疲劳和促进康复有良好的作用。
其中床头抬高在减轻颅内压、预防坠积性肺炎、减少鼻饲病人食物反流等方面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同。
但床头抬高在临床实施的依从性仍然不容乐观,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因为临床缺少一个简便易行的精确床头抬高角度的方法。
因此,我们根据临床需要设计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来精确病房床头抬高角度,极大地节省了护士的时间。
2012年5月~2013年4月,临床应用1000余例,效果满意,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材料与制作1.1 材料头端带有量角器的直尺一根,彩色粘贴纸分别剪成不同颜色1 cm×2 cm的长条若干个,及一个半径为1cm的红色圆点。
1.2 制作方法步骤一:将床头摇高,以床轴为起点向上约10~15 cm处用红点做标记。
步骤二:利用量角器确定床头摇高的角度为30°。
步骤三:经过红点向此点临近护栏做一条垂线取其交点。
步骤四:利用绿色彩色粘纸材料在此交点做一标识。
步骤五:同法标记临床需要的其他角度,如:15°,30°,45°。
见图1。
2 小结精确抬高床头角度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如:休克患者体位要求头和躯干抬高0°~30°、脑挫裂伤患者要求床头抬高15°~30°[2],鼻饲病人要求床头抬高45°,另外不准确的角度有可能会给临床治疗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增加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
目前临床上调节床头抬高角度的工具也很多,一些医院综合性ICU病房配备了高档的多功能电动床,床尾一般安装有调整角度的显示器。
还有一些条件较好的医院在调整床头角度的摇把上安装有齿轮角度指示针,以上几种方法或由于价格昂贵或安装起来比较麻烦,普通病房的普及率几乎为零。
ICU救生圈提高机械通气病人床头抬高准确率护理课件

02 ICU救生圈的应用
救生圈的设计与功能
救生圈设计
采用柔软、耐用的材料制成,设 计为可调节的环形结构,方便固 定在床栏上。
主要功能
确保机械通气病人的床头抬高角 度准确,防止因角度不正确导致 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
培训与教育
03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ICU救生圈的认识和
使用技能,确保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理论测试、操作考核和临床观 察等方式,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 进行评估,确保培训质量。
建立床头抬高准确率的监测和评估机制
监测方法
建立床头抬高准确率的监测机制 ,通过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等方 式,对护理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
和评估。
评估标准
制定床头抬高准确率的评估标准 ,明确达标的要求和未达标的原
救生圈的使用方法
步骤一
检查救生圈是否完好无 损,确认其可正常使用
。
步骤二
将救生圈放置在床栏上 ,调整合适的高度。
步骤三
将机械通气病人的床头 抬高至所需角度,确保
与救生圈紧密贴合。
步骤四
定期检查床头抬高角度 是否正确,如有需要可
随时调整。
救生圈的适用范围
适用人群
适用于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ICU病人 。
案例二
某三甲医院在ICU引入救生圈系统后,医护人员操作简便,床 头抬高准确率得到有效保障,病人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经验教训总结
经验一
在实施救生圈系统过程中,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 其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提高执行效率。
ICU-救生圈-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准确率

金婷
实施检讨
陈娟
效果确认
鲍云丽
标准化
王自军
检讨改进
蔡金峃
计划 2020/2/5
实施
•13
线:
线:
流程图
床头抬高率低的现状
制定查检表进行查检 头脑风暴
效果不明显
查文献、收集数据
投票找到真因 正确
提出对策
实施 效果明显
存档
不正确
调整方案 继续收集
解决问题
2020/2/5
•14
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率
计算公式
×100%
进步率 = (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 %
6 18
=
18
×100 %
= 66.67%
2020/2/5
•5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发
2017 年
生
4.92 0 2.53 2.47 2.46 0
率 ‰
2018 年
9.52 5.62 2.52
患者人数 (次)
(次)
1
0
2
0
3
1
4
1
5
0
6
1
7
1
8
1
9
3
10
4
0
0
11
3
0
0
12
6
2
0
13
6
2
0
14
5
0
0
15
5
2
0
16
6
2
ICU品管圈 提高机械通气病人床头抬高准确率

07
总结与未来计划
本期活动总结
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品管圈活动,机械通气病人床头抬 高准确率从原来的60%提高到了85%, 目标达成率为110%。
改善重点
针对改善机械通气病人床头抬高准确率 ,我们重点改善了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 和床头抬高角度的监测方法。
改进措施
实施了医护人员培训、制定操作规范、 改进床头抬高角度监测工具等措施,有 效提高了床头抬高准确率。
设备因素
抬高装置不统一
医院使用的床头抬高装置 不统一,导致操作难度和 误差增大。
设备故障率高
部分床头抬高装置故障率 高,影响正常使用。
设备调节不便
部分床头抬高装置调节不 够便捷,增加了操作的复 杂度。
04
对策制定与实施
人员培训
培训内容
加强护理人员对机械通气病人床 头抬高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抬高 床头的操作技能,确保准确执行
目标可行性分析
现状分析
在品管圈活动开展前,机械通气病 人床头抬高准确率仅为70%,存在
较大的提升空间。
优势与机会
品管圈成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 专业知识,同时医院管理层对品管 圈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为目标的
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
困难与挑战
部分医护人员对床头抬高重要性的 认识不足,操作时可能存在疏忽。 此外,床头抬高角度的测量和记录 也存在一定难度。
院整体护理质量。
04
探索新技术
研究并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如 智能化监测系统,进一步提高
床头抬高准确率。
THANKS
icu品管圈 提高机械通气病人 床头抬高准确率
目录
• 引言 • 目标设定 • 原因分析 • 对策制定与实施 • 效果确认 • 标准化 • 总结与未来计划
床头抬高角度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床头抬高角度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目的分析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床头抬高角度的效果。
方法从我院2018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中选择58例展开评价,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均给予常规外科护理,且均取平卧位。
抬高常规组29例患者床头30°,抬高观察组29例患者床头40°。
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48 h以及72 h的脑灌注压均高于常规组,颅内压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中,取抬高床头40°平卧位可有效提高脑灌注压,降低颅内压,在改善预后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值得采用。
标签:优质护理;颅脑损伤;措施;护理质量颅脑损伤为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受创后患者多存在血脑屏障受损、脑代谢功能障碍等情况,可引发脑水肿,并不利于生命安全及预后。
对此,临床主要事实脱水、开颅清除血肿等方式降低颅内压,但是术后患者仍旧需要依赖于自身环境来实现恢复效果。
为促进患者术后良好恢复,临床应加强相关护理工作,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8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优质护理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8例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2018年4月1日~2019年4月1日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常规组(n=29)和观察组(n=29)。
常规组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22~71岁,平均(46.48±5.57)岁;观察组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25~68岁,平均(46.51±5.32)岁。
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与重症颅脑损伤诊断标准相符合;所纳对象年龄均大于18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存在明确头部外伤病史;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者发生再次昏迷现象;所纳患者在研究前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医院伦理委员会予以批准。
排除标准:因病情影响无法抬高床头;合并发生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多发性骨折;严重内脏损伤;脊柱脊髓损伤;在护理期间无法积极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确抬高床头30度,我们做到了!
神经内科NICU 刘英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ICU机械通气患者最严重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之一。
循证医学证实,床头抬高30-45°可预防和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目前,临床护士大多采用目测法或经验法抬高床头,但准确率较差。
在满足患者舒适度的同时达到某些疾病需求的角度。
但是没有一种床可以准确的测定病床背板升高的角度,护士在在执行操作的过程中没有准确的量化标准,只能依据临床经验判断,不能调节到所需要的精确角度,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不准确的角度还有可能给护理安全带来隐患,如鼻饲患者发生误吸、返流,长期依靠机械辅助通气的患者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而对于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患者而言,体位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让NICU的护士更好的做好危重病人的体位管理,便成了一个难题?如何精确到合适的角度?来看看我科苏护士长的护理创新小发明。
苏护士长设计出一种床头抬高30或45度的量角器,并将之固定于床头支架与床面的夹角处,当需要抬高床头时,直接按住床头上下调节按钮,只要将床头摇到30或45度刻度线时,即表示床头达到理想的高度,一目了然,避免目测法和经验法的盲目性,提高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并且测量简单,操作简便。
此外,该量角器30度成紫色,45度涂成黑色,便于分辨,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安装固定方便。
床头抬高30或45度的量角器不仅能够使患者床头的角度抬高准确度达到百分之百,还能有效的预防胃食管返流后误吸的发生,成为简便的、廉价的有效防止VAP的非药物性方法。
这个小方法能有效的减少因VAP 给患者带来的住院费用,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床头角度显示卡的应用也是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又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