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热舒适方程的计算与分析

人体热舒适方程的计算与分析
人体热舒适方程的计算与分析

刘丽英!关于着装人体热舒适方程的计算与分析

4’3!

人体与环境对流交换热

着装人体表面的对流换热量为

W

%\?2

)’%G$7

%G

*7

" 9#

"+

#

式中$

’%G

表示服装面积系数$是着装的人体表面积与裸体表面积之比% $

为人体外表与环境的对流换热系

数%

7

%G

为着装人体外表平均温度%

7

9

为人体周围空气温度&由于着装人体外表平均温度

7

%G

的测定比较困难$

所以通常采用加权平均测温法&影响对流换热系数

$

的因素众多$而目前计算

$

的理论公式和实验公式较

多$其中$

_5;<-S

采用了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换热系数的较大值$即

$) B5P!!4+"!7

%G

*7

" 9#

)4!3

$

’*!4*B2(

"#

式中$

2

为环境中的风速$

B)

7&

4’4!

人体的表面与环境辐射换热量

人体表面与环境辐射换热量为

R

;96

)’E

’’

’%G"& H

#

%G

*H

#

" !;7#

"3

#

式中$

’E

’’

为人体有效辐射面积系数$无因次%

"

为着装人体外表面平均黑度$即辐射系数$无因次% &

为黑度

辐射常数$

3’/2d*)

0"!

H)

B

!!

Q

#

%

H

!;7

为环境的平均辐射温度$

Q&

通常情况下$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系数取

)’2*

$人体表面平均黑度取

)’12

$所以式"

3

#可变为

R

;96

)+41/@*)

*"!

’%G H

#

%G

*H

#

" !;7#

"/

#

4’5!

人体的蒸发散热

蒸发散热是人体向环境散热的一个重要途径&环境温度愈接近体表温度$由辐射和对流散失的热量愈

少$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身体还会从环境得热$这时连同体内产生的热量一起$只有靠蒸发才能散

失$蒸发热交换为

W

6

)+4)3@*)

*+!

!3#7

A1

" *+!++3*K9#

"2

#

式中$

7

A1

为人体平均皮肤温度$

j%

K9

为人体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汽分压力$

>5&

4’6!

人体皮肤表面汗液蒸发热损失

人体汗液蒸发热损失取决于出汗量$而出汗量与活动量*服装环境温度有关$难以直接计算&

*12)

年$

_5;<-S

对美国大学年龄的青年男女进行了实验$对数据点回归后得

W

AM

))4#!!O *= *3"!4

" #*

""

#

4’R!

人体呼吸的潜热损失

人体在呼吸过程中$由于呼吸道水分的蒸发$使呼入空气与呼出空气的含湿量不同$因此$形成呼吸潜热

损失$如果将呼吸量归纳为新陈代谢率的线性函数$而将含湿量差归纳为人体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汽分压力和

人体周围空气温度的函数$假设人体周围空气温度

7

9

N!)j

$则呼吸潜热损失可近似表示为

W

;EA

)*42@*)

*3!

O "3! "/2*K9#

"1

#

4’S!

人体呼吸造成的热损失

呼吸热损失是指由于人体肺部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温度存在差异而产生的换热&若近似取呼出的

空气温度为

++j

$则得呼吸热损失为

W

.

))4))*!#!O ++*7

" 9#

"*

)#

4’T!

人体表面导热形成的显热损失

人体的对流和辐射热损失部分是通过服装传导至服装外表面后$再散发到外界环境中&根据

傅立叶热

传导定律$人体表面导热形成的显热损失为

C )

7

A1

*7

" %G#

)4*33L

%G

"*

*#

式中$

L

%G

为服装保暖量$

.&%

&将式"

+#

$"

**

#代入式"

!

#中$得人体着装热舒适方程为

O *= *+4)3@*)

*+!

!3#7

A1

" *+!++3*K9 #*)4#!!"O *= *3"!4*3# *

/1关于着装人体热舒适方程的计算与分析

刘丽英

!?@E$)*+"F?!))#++#

摘要#针对人体产热和散热的机理及影响散热的因素#本文根据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探讨了人体热舒适影响因素及人体热舒适方程中各物理项的数学表达式#并对人体着装热舒适方程中各物理项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人处在一定的环境中时#其热舒适感觉受其自身$服装和环境的影响#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该方法简单易行#对环境的热舒适评价及特种服装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体着装热舒适方程&热舒适感觉&服装&环境

中图分类号#

=Y*)*’1!

?

+

$

=Y1#*’*3

文献标识码#

收稿日期#

!)*+0)+0*1

作者简介#刘丽英!

*12!0

"#女#上海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服装%

AB5:&’

&&ECE!*/+’.%B

!!

人体正常体温维持在

+2j

左右#而正常体温的维持实际是人体产生和散发热量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

的各种生理活动#都必须在体内温度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即人体必须同周围环境之间处于相对稳定的热

平衡#人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行为活动%周围环境的温$湿度#对人体的皮肤温度和核心温度会产生较大的

影响#因此#为了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和良好的人机工效#人体在进行自身的生理调节之外#要维持人体

热平衡必须控制周围温度环境#保证人体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发到周围环境中#从而达到维持人体热平衡

的目的

(

*0+

)

%为此#本文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主要对人体产热的机理$散热的机制以及影响散热的因素

进行了全面分析#讨论了维持人体热平衡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该研究对环境的热舒适评价及特种

服装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3!

人体热舒适方程

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人体的能量变化

(

#03

)

可描述为

Q) O *

! "

= * R

%\?6

$R

%\?2

$R

;96

6

$W

! AM "* !W ;EA$W. "*WD

!

*

"

式中#

Q

为人体蓄热率#

H

*

B

!

&

O

为人体代谢量#

H

*

B

!

&

=

为人体对外做功#

H

*

B

!

&

R

%\?6

表示着装人体表

面与环境的传导换热#

H

*

B

!

&

R

%\?2

表示着装人体表面与环境对流换热# H

*

B

&

R

;96

为着装人体表面与环境

辐射换热#

H

*

B

!

&

W

6

为人体皮肤扩散蒸发热损失#

H

*

B

!

&

W

AM

为人体皮肤表面汗液的蒸发热损失# H

*

B

!

&

W

;EA

为呼吸潜热损失#

H

*

B

!

&

W

.

为呼吸显热损失#

H

*

B

!

&

W

为排泄消耗的热损失#

H

*

B

!

%

由于人体表面的对流散热包含对流和传导#因此#一般不考虑传导散热#可认为R

%\?6

N)

&另外#由于排

泄带走的热量相对较少#只占

*’3h

#所以通常可忽略不计#即

W

D

N)

%人体在体温调节机制的控制下#产热

和散热这

!

个生理过程取得动态热平衡时#体内没有明显的热积蓄#即

QN)

%所以人体热舒适方程为

O *

! "

= *W

6

*W

AM

*W

;EA

*W

.

) C )R

%\?2

$R

;96

!

!

"

式中#

C

为通过人体表面导热形成的显热损失#它包括服装表面的对流与辐射散热%

由于式!

!

"为人体着装热舒适方程#式中的每一项都受物理法则的支配#可依据自然界中物体散热的定律来计算%

4!

人体着装热舒适方程中各物理项的计算

(

/01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第

!"

*42@*)

*3!

O !3! "/2*K9 "*)4))*!#!O !++ *79 ")

7

A1

*7

! 9"

)4*33L

%G

)

’%G$7

%G

*7

! 9 "$+41/’%G H

#

%G

*H

#

! !;7"

!*

!"

由式!

*!

"可以看出#人体着装热舒适方程中包含着与人体$服装和环境有关的

+

个变量#当人处在一定

的环境中时#其热舒适感觉受人本身$服装和环境的影响#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5!

结束语

本文根据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原理#分析了人体产热的机理$散热的机制以及影响散热的因素#得到了

人体着装热舒适方程&同时#根据自然界中物体散热的定律#给出了热舒适方程中各物理项的数学表达式%

分析及计算结果表明#要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以及必要的工作效率#就必须维持人体的相对热平衡&当

人处在一定的环境中时#其热舒适感觉受其本身$服装和环境的影响#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该方法简单

易行#对人体热平衡计算$环境的热舒适评价及特种服装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马

全喜#胥跃昆

衣服卫生学’

I(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

’!

(!魏

润柏#徐文华

人*环境*服装’

I(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

’+

(!王

强#陈东生#魏取福

服装压对人体影响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Z(

纺织学报#

!))1#

+)!

#"

)

*+10*##’

’#

(

!_5;<-S!>!^’=C-SB5&!G%BR%S8

’I

(

’G%9-;C5<-;

)

,5;:7C!=-.C;:.5&!>S-77

#*

12)’

’3

(!张

渭源

服装舒适性与功能’

I(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

(!弗

兰克

’>’

英克鲁佩勒#戴维

’>’

戴威特

传热的基本原理’

I(

葛新石#等译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3’

’2

(!陈

信#袁修干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生理学基础’I(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13’

’"

(!吴

清才#王宪民

人体散热稳定度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Z(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11"#

**!

+"

)

*1#0*12’

’1

(!朱

方龙#张渭源

基于人体皮肤热模型的热防护服评价方法研究’

Z(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

*2!

**"

)

*+#0*#)’

0J7CI:9!BEIDEC?!.[G:?AE=!DEC!?J7!B9E?JA=F!ED!ZGI:=!NE>;

JVT!J:0E:;<

!

(5LE!I-X:.5&!\-7-5S.C!V;78:8K8-

#>

J@#

YC5;

#G

C:;5"

&@H?C:L?)

=%!5;5&E‘-!8C-!W5E7!%R!C-58!-P.C5;<-!%R!CKB5;!D%XE!W:8C!8C-!-;L:S%;B-;8!5;X!X:7 .K77!8C-!B-.C0

5;:7B!%R!C-58!9S%XK.:;

#

DE!K7:;

-S

#

8C-!8C-SB5&!.%BR%S8!-UK58:%;!R%S!.&%8C:;

WC-;!CKB5;!785E7!:;!5!79-.:5&!-;L:S%;B-;8

#

C:7!8C-SB5&!R--&:;

D%XE

#

.&%8C:;

WC:.C!.5;!D-!K7-X!8%!577-77!8C-

8C-SB5&!.%BR%S8!%R!8C-!-;L:S%;B-;8!%S!7%B-!79-.:5&!.&%8C:;<’M7;!8EC>H

)

8C-SB5&!.%BR%S8!-UK58:%;

&

R--&:;

&

.&%8C:;<

&-

;L:S%;B-;8

2)

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总结

化学式有关计算的方法总结: 一、质量守恒法 例一、在A+B=C+2D中,已知2.9gA跟4.9gB完全反应,生成6gC,又知道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 【思路点拨】本题可以利用质量守恒法解,质量守恒法是利用变化前后物质质量保持不变这一原理进行求解。 【解析】由题意得知2.9gA和4.9gB是完全反应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产物C和D的质量之和应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因此生成D的质量为:(2.9g +4.9g)-6g=1.8g。然后再根据AD反应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然后求出A的相对分子质量。【答案】 解: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由题意得生成D的质量为: (2.9g+4.9g)-6g=1.8g A+B=C+2D x 2×18 2.9g 1.8g x=58 答: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 【总结升华】运用守恒法的解题关键在于找出等量关系,往往从物质质量守恒或元素质量守恒着手。举一反三: 【变式3】将含有15gA,10gB,9gC的粉末状混合物充分加热,发生化学反应后,A剩余3g,B增加到25g,C已消耗完,并有气体D放出,反应过程中,各物质质量变化的比值A∶B∶C∶D为() A.5∶4∶3∶2 B.4∶5∶3∶2 C.3∶2∶4∶5 D.2∶3∶5∶4 【变式4】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相互化合时,只生成30g新物质D,若再增加10gC,A与C正好完全反应,则A与B参加化学反应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 二、利用差量法计算 例二、将若干克锌粒投入到50.6g稀硫酸中,称得反应完成后溶液的质量为 63.2g。求反应生成氢气多少克? 【思路点拨】本题可以利用差量法来解决。差量法是根据题中相关量或对应量的差值求解的方法,它把化学变化过程中引起的一些物理量的增加或减少的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作为已知量或未知量,利用对应量的比例关系求解。差量法解题关键是弄清这个“差”是谁与谁之间的差,如何与化学方程式联系起来。 【解析】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若有65g的锌参加反应,可以生成2g 氢气,那么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就增加了(65-2)g。现已知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63.2-50.6)g。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x,列比例式,x即可求出。 【答案】 解:设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质量差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 课题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计划课时1课时项目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用一定量的反应物计算最多可得多少生成物;另一种是制取一定量的生成物需要多少反应物。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计算题,都是利用化学方程式为依据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十分明确的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进行的,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求出生成物的质量,教材还举出两个实例来说明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教学 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本课题内容虽是计算,但这种计算对数学方面的知识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正确列出比例式并求解就可以了。但是,学生对化学计算常常进行得并不顺利,这往往是由于在有关化学计算的教学中,学生对化学的特点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从以下几方面对薄弱环节进行突破。1.使学生对化学计算题里的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2.强调化学方程式一定要写正确并且配平。3.练习中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书写格式来解题。4.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知识讲解_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热计算

高考总复习热化学方程式与反应热的计算 编稿:房鑫责编:张灿丽 【考试目标】 1.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考点梳理】 要点一、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与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要点诠释:热化学方程式既体现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同时又体现反应的能量变化,还体现了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与反应热关系。如: H2(g)+1/2O2(g)=H2O(g);ΔH1=-241、8kJ/mol 2H2(g)+ O2(g)=2H2O(g);ΔH2=-483、6kJ/mol H2(g)+1/2O2(g)=H2O(l);ΔH3=-285、8kJ/mol 2H2(g)+ O2(g)=2H2O(l);ΔH4=-571、6kJ/mol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与压强;因反应的温度与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不注明的指101kPa 与25℃时的数据。 (2) 要注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不同状态,物质中贮存的能量不同)。 如:H2 (g)+1 2 O2 (g)==H2O (g);ΔH=-241、8 kJ/mol H2 (g)+1 2 O2 (g)==H2O (1) ;ΔH=-285、8 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物质的量,它可以就是整数也可以就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ΔH成比例变化。 如:H2 (g)+Cl2 (g)==2HCl (g) ;ΔH=-184、6 kJ/mol 1 2H 2 (g)+ 1 2 Cl2 (g)==HCl (g);ΔH=-92、3 kJ/mol (4)△H的单位kJ/mol,表示每mol反应所吸放热量,△H与相应的计量数要对应。 (5)比较△H大小时要带着“﹢”、“﹣”进行比较。 (6)表示反应已完成的热量,可逆反应N2(g) +3H2(g) 2NH3 (g);△H=- 92、4kJ/mol,就是指当1molN2(g)与3molH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g)时放出的热量92、4kJ;2 mol NH3(g)分解生成1molN2(g)与3molH2(g)时吸收热量92、4kJ,即逆反应的△H=+92、4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教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初三化学教案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情景导入 (热身操)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看谁写的快,配的平? 合作探究 探究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提出问题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定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依据 (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质、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解题思路 (1)审题:就是认真阅读整个题目,对于关键的字句要反复推敲,做到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物和未知物; (2)分析: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规律对题目进行解剖,理清题目的层次,明确有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特别是物质间的量的关系,选择好解题的突破口; (3)解答:依据分析中理出的思路确定解题方法。解题时要注意做到思路清晰、方法正确、步骤简明、计算准确、书写规范。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带单位; (2)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 (3)相——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并写在相应物质化学式的下边; (4) 求——列出比例式,求解; (5)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4.常见题型规范格式例析及注意事项 例: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 3)可制得生石灰(CaO )和二氧化碳。

如果要制取1t 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注意:未知数不能带单位 CaCO 3 高温 CaO +CO 2↑----化学方程式一定要配平 100 56 x 1t .-------- 已知量不要忘记带单位 x 100=t 156 x =56t 1100 =1.8t --------------- 计算结果要有单位 答:需要碳酸钙1.8t 。 知识拓展 计算时相关物质的质量,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若给的量或求的量是体积一定要换算成质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知识讲解_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热计算(基础)

高考总复习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热的计算 【考试目标】 1.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考点梳理】 要点一、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与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要点诠释:热化学方程式既体现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同时又体现反应的能量变化,还体现了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与反应热关系。如: H2(g)+1/2O2(g)=H2O(g) ;ΔH1=-241.8kJ/mol 2H2(g)+ O2(g)=2H2O(g);ΔH2=-483.6kJ/mol H2(g)+1/2O2(g)=H2O(l) ;ΔH3=-285.8kJ/mol 2H2(g)+ O2(g)=2H2O(l);ΔH4=-571.6kJ/mol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不注明的指101kPa 和25℃时的数据。 (2) 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不同状态,物质中贮存的能量不同)。 如:H2 (g)+1 2 O2 (g)==H2O (g) ΔH=-241.8 kJ/mol H2 (g)+1 2 O2 (g)==H2O (1) ΔH=-285.8 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物质的量,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ΔH成比例变化。 如:H2 (g)+Cl2 (g)==2HCl (g) ΔH=-184.6 kJ/mol 1 2H 2 (g)+ 1 2 Cl2 (g)==HCl (g) ΔH=-92.3 kJ/mol (4)△H的单位kJ/mol,表示每mol反应所吸放热量,△H和相应的计量数要对应。 (5)比较△H大小时要带着“﹢”、“﹣”进行比较。 (6)表示反应已完成的热量,可逆反应N2(g) +3H2(g) 2NH3 (g);△H=- 92.4kJ/mol,是 指当1molN2(g)和3molH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g)时放出的热量92.4kJ;2 mol NH3(g)分解生成1molN2(g)和3molH2(g)时吸收热量92.4kJ,即逆反应的△H=+92.4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相似点都能表明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及相关计算

1.基础知识(化学式,化学价,方程) 元素符号是要记下来的,这是个必经的过程,只要多看多回忆,这个过程不会很长。接下来组合成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就是可以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了。 化学方程式则需要掌握反应原理,然后记住特例。比如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什么是氧,然后是硅等,人体中含量对多的为什么是氧、碳、钙...我们可以理解的东西,为什么不去理解,而要死记硬背呢? 化学价口诀 正一钾钠银和氢,正二钙镁铜钡锌。 正三铝,正四硅,一二铜,二三铁。 负一氟氯溴和碘,负二氧硫三氮磷。 氯在一五七中找,二四六七锰正好。 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 化学元素周期变 初中阶段常见化学式 水银.汞Hg 白金.铂Pt 硫磺.硫S 金刚石.石墨.木炭.碳 C 白磷.红磷.黄磷.磷P 盐酸.氢氯酸HCl 硝酸.HNO3 硫酸.H2SO4 双氧水.过氧化氢H2O2 烧碱.火碱.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 苛性钾.氢氧化钾KOH 消石灰.熟石灰.氢氧化钙Ca(OH)2 碱石灰NaOH,CaO 碳铵碳酸氢铵NH4HCO3

硫铵.硫酸铵(NH4)2SO4 干冰.二氧化碳CO2 生石灰.氧化钙CaO 苏打.纯碱Na2CO3 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 口碱.结晶碳酸钠NaCO3 明硫酸铝钾KAl(SO4)2 胆矾.硫酸铜CuSO4 草木灰碳酸钾K2CO3 灰锰氧.PP粉.高锰酸钾KMnO4 大理石.石灰石.碳酸钙CaCO3 铜绿.孔雀石.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甲醇CH3OH 赤铁矿三氧化二铁Fe2O3 磁铁矿.铁黑.四氧化三铁Fe3O4 醋酸.乙酸CH3COOH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点 1、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2Fe+6HCl=2FeCl3+3H2↑(正确产物为FeCl2) 2、条件是否完整或遗漏:如2H2O2=2H2O+O2↑(需注明MnO2作催化剂) 3、反应是否配平:如Al+H2SO4 = Al2(SO4)3+H2↑(系数应为2、3、1、3) 4、箭头符号“ ↑” “ ↓” 是否正确使用: 如 CO+CuO==高温==Cu+CO2↑ (CO2后不用↑,CO也为气体) 学习建议 题目也许能做出,原因永远是——背出来的!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教案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教案 第1讲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 Ⅰ.知识回顾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通常情况下的反应热即焓变,用ΔH表示,单位___。 旧键的断裂___能量;新键的形成___能量,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 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吸热反应:__者>__者;放热反应:__者<__者。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放出热量吸收热量 前者为反应 3.放热反应ΔH为“或ΔH吸热反应ΔH为“”或ΔH?H=E(的总能量)-E(的总能量) ?H=E(的键能总和)-E(的键能总和) 4.常见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⑴常见放热反应①②⑵常见吸热反应①② 5.反应热的测量仪器叫量热计 二.热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 1.热化学方程式是指。 既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2.书写注意事项: ⑴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不用 ↑和↓(因已注明状态)。(若为同素异形体、要注明名称),因为物质呈现 哪一种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即反应物的物质相同,状态不同,△H也不同。 ⑵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因为△H的大小和反应的温度、压强有关,如 不注明,即表示在101kPa和25°C。⑶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

子个数,而是表示,故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相同物质的化学反应,当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其△H也同等倍数的改变。 如:2H2(g)+O2(g)=2H2O(l)ΔH=-571.6kJ/mol H2(g)+1/2O2(g)=H2O(l)ΔH=-285.8kJ/mol ⑷△H的表示:在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一定要注明,“+”代表,“-” 代表。△H的单位是:或。 ⑸热化学方程式具有加和性,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反应逆向进行时,△H值不变,符号相反。 三.燃烧热和中和热 1.燃烧热是指kJ/mol。 几个注意点: ①研究条件:25℃,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 ④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外界压强一般指25℃,101kPa.所谓完全燃烧也是完全氧化,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稳定物。如: C→CO2(g)、H→H2O(l)、S→SO2(g) 2.中和热是。 中和热的表示:(一般为强酸与强碱)H+(aq)+OH-(aq)=H2O(l)△H=-57.3kJ/mol。 弱酸、弱碱电离时要吸热,△H>—57.3KJ/mol 3.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原理:△H=-4.18m(t2?t1) n(H2O)?10KJ/mol-3 实验用品:

人体舒适度指数

人体舒适度指数 研究表明,影响人体舒适程度的气象因素,首先是气温,其次是湿度,再其次就是风向风速等。能反映气温、湿度、风速等综合作用的生物气象指标,人体感受各不相同。人体舒适度指数就是建立在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上,较好地反映多数人群的身体感受综合气象指标或参数。人体舒适度指数预报,一般分为10个等级对外发布。10级,稍冷。9级,偏冷,舒适。8级,凉爽,舒适。7级,舒适。6级,较舒适。5级,较热。4级,早晚舒适,中午闷热。3级,中午炎热,夜间闷热。2级,闷热,谨防中暑。1级,非常闷热,严防中暑。 人体舒适度指数 (ssd)=(1.818t+18.18)(0.88+0.002f)+(t-32)/(45-t)-3.2v+18.2。 其中t为平均气温,f为相对湿度,v为风速。 人体舒适度指数分级86—88,4级 人体感觉很热,极不适应,希注意防暑降温,以防中暑; 80—85,3级 人体感觉炎热,很不舒适,希注意防暑降温; 76—79,2级 人体感觉偏热,不舒适,可适当降温; 71—75,1级 人体感觉偏暖,较为舒适; 59—70,0级 人体感觉最为舒适,最可接受; 51—58,-1级 人体感觉略偏凉,较为舒适; 39—50,-2级 人体感觉较冷(清凉),不舒适,请注意保暖; 26—38,-3级 人体感觉很冷,很不舒适,希注意保暖防寒; <25,-4级 人体感觉寒冷,极不适应,希注意保暖防寒,防止冻伤。 人体舒适度指数就是建立在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上,反映多数人群的身体感受综合气象指标或参数。简单来说,人体舒适度就是人对外界环境的主观感觉,它受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四个要素影响最大,而人体舒适度指数就是根据这四项要素而建成的非线性方程。 从气象学角度研究表明,当温度在18℃~20℃,相对湿度在50%~60%时,人体感觉最舒适,此外还受气压和风速的影响。目前江苏省采用的人体舒适度指数从-4级到4

【必背】初中化学方程式及计算公式(图文双版)

初中化学方程式及计算公式(文字版) 初中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氧气的性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氧气的来源: 13.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 2HgO 加热 Hg+ O2 ↑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 H2O2 MnO22H2O+ O2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二、自然界中的水: 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2O 通电 2H2↑+ O2 ↑ 17.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H2CO3 三、质量守恒定律: 19.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1.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2. 镁还原氧化铜:Mg + CuO 加热 Cu + Mg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化学性质 23.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5.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26.煤炉的底层:C + O2 点燃 CO2 27.煤炉的中层:CO2 + C 高温 2CO 28.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 + O2 点燃 2CO2 (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2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0.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31.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 H2CO3 32.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 高温 CaO + CO2↑ 33.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Ca(OH)2 + CO2 === CaCO3 ↓+ H2O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例题精讲1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答案: (1)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成正比例 (2)设未知量 (3)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 (4)列出比例式 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①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②基本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①设未知量。一般情况下,求什么就设什么。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包括相对质量、已知量、未知量。根据化学方程式把与解题有关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计算出来,标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未知量写在相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的下面。 ④列比例式求解。 ⑤简明写出答案。 ⑥回顾检查。 辨误区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①设未知量时不带单位;②只找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列式时,单位要统一,单位要带入计算过程;③化学方程式一定要书写正确,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一定要计算准确。 当已知量是体积或混合物的质量时,该如何处理? 应先将体积换算成质量,不纯物质,量换算成纯净物质量,因为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相关量通常是质量,而且是纯净物的质量,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质量。 【例1】计算18 kg 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解:(1)设未知量: 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设 (2)写出化学方程式: 2H 2O=====通电 2H 2↑+O 2↑…………………写 (3)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 2H 2O=====通电2H 2↑+O 2↑ 2×18 2×2 18 kg x ……………………标 (4)列比例式求解: 2×182×2=18 kg x …………………列 x =18 kg×2×22×18=2 kg……………算

初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计算(含答案)

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计算(基础)学习目标 1.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了解几种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能熟记并能书写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解计算题的基本格式。 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计算(基础) 要点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要点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要点三、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及格式 要点梳理要点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1.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遵循两条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原则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配平,使反应前后的各种原子的个数相等。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五个步骤(以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例): (1)“写”:根据实验事实,短线左边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生成物的化学式,不止一种物质的用加号连接。 KMnO4─K2MnO4+MnO2+O2 (2)“配”:调整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使短线左右两边同种原子的数目相等。 2KMnO4─K2MnO4+MnO2+O2 (3)“注”:注明反应条件、气体放出符号“↑”和沉淀符号“↓”。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都有固体,气体生成物或固体生成物就不要注“↑”或“↓”。 (4)“改”:配平后必须把短线改为等号。2KMnO4K2MnO4+MnO2+O2↑ (5)“查”:一查化学式;二查配平(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总数是否相等);三查条件;四查生成物的状态。 【要点诠释】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歌诀: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写准化学式,系数要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气沉淀,箭头(↑↓)来标明。 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计算(基础) 要点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要点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要点三、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及格式 要点梳理要点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同种原子的数目相等。常用的配平方法有如下几种: 1.最小公倍数法:配平时找出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相应较大的元素,并找出其最小公倍数。将这个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该原子个数,所得的值确定为该化学式的计量数,再配出其他化学式的计量数。 例如:P + O2─ P2O5 P + 5O2─ 2P2O5 4P+5O22P2O5 2.奇数配偶数法:找出方程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且在两端一奇一偶的元素,作为配平起点,再由此推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例如:H2O2─H2O + O2 反应前过氧化氢中氧原子数为2(偶数),反应后水中氧原子数为1(奇数),将水配为偶数2,再配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即可。

高中化学练习-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及有关计算_word版含解析

课练21 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及有关计算 基础练 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任何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都可直接测定 B .利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 C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化学反应的始态有关,与终态无关 D .一个化学反应中,经过的步骤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2.已知反应CH 3CHO(g)+a O 2(g)===X +b H 2O(l) ΔH ,X 为下列何种物质时ΔH 最小( ) A .CH 3COOH(l) B .CH 3COOH(g) C .CO(g) D .CO 2(g) 3.航天燃料从液态变为固态,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突破.铍是高效率的火箭材料,燃烧时能放出巨大的能量,已知1 kg 金属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62700 kJ.则铍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 .Be +12O 2===BeO ΔH =-564.3 kJ·mol -1 B .Be(s)+12O 2===BeO(s) ΔH =+564.3 kJ·mol -1 C .Be(s)+12O 2===BeO(s) ΔH =-564.3 kJ·mol -1 D .Be(s)+12O 2===BeO(g) ΔH =-564.3 kJ·mol -1 4.X 、Y 、Z 、W 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焓变:ΔH =ΔH 1+ΔH 2,则X 、 Y 可能是( ) ①C 、CO ②AlCl 3、Al(OH)3 ③Fe 、Fe(NO 3)2 ④Na 2CO 3、NaHCO 3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 5.已知C(s)+CO 2(g)===2CO(g) ΔH 1=+172 kJ·mol -1 ① CH 4(g)+H 2O(g)===CO(g)+3H 2(g) ΔH 2=+206 kJ·mol -1 ② CH 4(g)+2H 2O(g)===CO 2(g)+4H 2(g) ΔH 3=+165 kJ·mol -1 ③ 则反应C(s)+H 2O(g)===CO(g)+H 2(g)的ΔH 为( ) A .+131 kJ·mol -1 B .-131 kJ·mol -1 C .+262 kJ·mol -1 D .-262 kJ·mol -1 6.25 ℃、101 k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

室内环境舒适度评价分析实验报告..

室内热舒适环境评价 实验报告 学院: 专业班级: 组长: 组员: 组员: 组员: 实施时间: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室内环境的测试参数计算 PMV 值的方法。 2.对问卷进行总结归纳,对不同人群(如男生和女生,进餐时间长短,室内待了多久,籍贯), 对室内热舒适度做出的的不同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以得到不同人群在相同室内环境感受的热舒适度有哪些不同。 二、实验原理 人类对建筑室内环境的评价由室内热湿环境、室内空气质量、建筑光环境、 建筑声环境等组成,由于室内声环境将在实验三详细阐述,在本实验中就不做过多说明。 室内热湿环境是对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热辐射的总称。室内热环境是指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环境因素,也可以说是人们在房屋内对可以接受的气候条件的主观感受。影响室内环境的因素,除了人们的衣着、活动强度外,主要包括室内温度、室内湿度、气流速度以及人体与房屋墙壁、地面、屋顶之间的辐射换热(简称环境辐射)。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是以对流和辐射两种方式进行,其中对流换热取决于室内空气温度和气流速度,辐射换热取决于围

护结构内表面的平均辐射温度。适宜的室内热环境是指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气流 速度以及环境热辐射适当,使人体易于保持热平衡从而感到舒适的室内环境条 件。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冷热感觉能够产生影响,这一点 容易被人们所感知、所认识,但环境热辐射对人体冷热感产生的影响,往往不易 被人们所感知、所认识。例如在冬季的采暖房屋中,人们常常关注室内空气温度 是否达到要求,而并没有注意到单层玻璃以及屋顶和外墙保温不足,内表面温度 过低,对人体冷热感产生的影响。 室内空气品质(IAQ)是影响人群在建筑中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室内空气污染会危害人身体健康还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为此国家规定送入建筑的最小新风量必须满足使人健康的在其中工作,已有的研究表明,增加室内通风换气量能减轻病态建筑综合症人员的症状。 室内光环境的要求从只要求“亮”逐渐发展到今天要有合理的照度和光亮分布、正确的投光方向,以达到满足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要求。 三、实验步骤 1.编辑问卷(见附录一),问卷包括基本的如舒适度调查和本小组决定分析可能产生不同热舒适 度的因素——性别、室内停留时间、入室前的运动状态、距最近一次进餐的时间 2.选择一间教室进行室内环境参数的测试,包括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风速等;并发 放问卷。 3.根据所测试的实验数据,用《建筑环境学》公式4-36 计算PMV 值,画出 PMV 图。 4.分析性别不同的人群感受的热舒适度有何不同、分析在进入教室时间不同的人群感受的热舒适 度有何不同、分析距最后一次进餐时间不同人群感受的热舒适度有何不同、分析籍贯不同人群对室内环境评价有何不同。 5.得出结论,做实验报告。 四、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龙文教育一对一个性化教案 学生姓名:陈杏儿教案编号:11 教研组长签字:教导处签字: 日期:年月日

龙文教育一对一个性化学案 学生姓名:陈杏儿学案编号:11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一、例题详解: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三、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点燃 点燃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主备人:陈丽辅备人:高二化学备课组 Ⅰ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 2.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3.以“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对特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进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盖斯定律。然后再通过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反证来论证盖斯定律的正确性。 4.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通过不同类型的例题加以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概念、应用定律、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Ⅱ教学重点 盖斯定律,反应热的计算。 Ⅲ教学难点 盖斯定律的应用。 Ⅳ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例,引出定律盖斯定律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问题研究经过讨论、交流,设计合理的“路径”,根据盖斯定律解决上述问题。 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情境引导激发欲望 在化学科研中,经常要测量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但是某些物质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在生产中,对燃料的燃烧、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废热的利用,也需要反应热计算,为方便反应热计算,我们来学习盖斯定律。(板书课题) 第二环节:组内合作自学讨论 1、什么叫做盖斯定律? 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第三环节:班内交流确定难点 各小组派出代表上黑板展示: 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四环节:点拨精讲解难释疑 (一)盖斯定律 讲解:俄国化学家盖斯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

人体舒适度气象指数

人体舒适度气象指数研究 [提要] 人体舒适度指数是为了从气象角度来评价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的舒适感,根据人类机体与大气环境之间的热交换而制定的生物气象指标。一般而言,气温、相对湿度、风速三个气象要素对人体感觉影响最大。舒适度预报可帮助人们对大气环境有所了解,对人们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发生,减少因情绪而造成的工作、生活决策失误等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人体舒适度气象指数研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气环境问题日益关注,对环境舒适状况的预知需求越来越强烈。人体舒适度是一个评价不同气候环境下人体舒适感的名词,与空气温度、湿度、风速、日辐射等有关。现在国内外有多种表示大气舒适度状况的方法。本文将建立人体舒适度气象指数预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推动专业气象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1.人体舒适度 舒适度是一类生物气象学指标或群体性感觉指标,它是以气象环境及其变化为因子,以人体生理过程和主观感觉为主要依据和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外界环境及其变化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舒适与否是一种感觉和状态,具有主观和客观双重特性和标准。从感觉的角度来讲,舒适度是人的主观认知和感受,标准因人而异,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从生理学角度分析,舒适度是人体机能在一定

环境条件下保持正常运转时的一种状态,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物物理和化学过程。舒适和不适所伴随的生物过程是客观存在的,并以一定的生物指标活生物过程特征为判别标准,所以舒适度具有客观性,可以定为一种指标加以延伸运用。 2.舒适度的影响因子 在自然环境中,影响人体舒适度的主要因子是气象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太阳辐射和气压等气象要素。 2.1 气温与舒适度 气温是影响人体舒适度最主要的气象要素之一,气温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人体对环境产生冷或热的感觉,即温度舒适度。正常人体温度约为37℃,皮肤表面约为32℃,生命极限温度为42℃。当环境温度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不利于人体热量散失,因而有热的感觉。温度越高,热的感觉就越明显;当环境温度低于人体皮肤温度时,有利于人体热量散失,因而会有冷的感觉。温度越低,冷的感觉就越明显。 2.2 空气湿度与舒适度。 空气湿度主要作用于人的皮肤和呼吸系统,对舒适感的影响与气温有很大关系。气温适宜时,人们对湿度的变化更容易适应。而极端温度和极端湿度条件下,往往加剧由于气温和湿度引起的不舒适感。当湿度很大时,人们对高温和低温环境的耐受能力或不适感觉指标明显下降;当湿度很小时,高温和低温都能加剧干燥的不适程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格式和步骤(精)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格式和步骤 二. 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格式和步骤。 难点:不纯物的计算。 三. 教学过程 1.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和反应后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进行的。因此,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算出生成物的质量;已知生成物的质量可以算出反应物的质量;已知一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可以算出另一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以算出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化学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其中化学知识是数学计算的基础,数学又是化学计算的工具。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必须对有关的化学知识有清晰的理解,熟练掌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果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化学计算必然会得出错误结果。 2.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 (2)根据题意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和以及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化学方程式的相对应的化学式的下面。 (4)列比例式,求解。 (5)简明的答题。 3.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1)解题格式必须规范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是以纯净物的质量进行计算,对于不纯的反应物或不纯的生成物必须折算成纯净物的质量,再进行计算。 (3)必须正确使用单位。 4.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常见的错误: (1)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 (2)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写错。 (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4)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5)单位使用错误 (6)把不纯物质当成纯净物进行计算 【典型例题】 例1. 要制取4克氢气,需要多少克锌? 解:设需要锌的质量为x。 Zn + H2SO4 ==== ZnSO4+ H2↑

化学方程式计算练习题

相对原子质量:Ca 40 C 12 O 16 Al 27 H 1 1、某氧化钙样品中混有碳酸钙杂质,现取样品6.6g,经高温灼烧至碳酸钙完全分解,冷却至室温,称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为6.16g 。(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23CO CaO CaCO +高温↑)求:(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样品中氧化钙的质量。(3)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保留到0.1%) 2、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 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2CaO 2+2H 2O=2Ca (OH ) 2+O 2↑) 。一位养鱼爱好者预测定某种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他做了如下实验:称取样品2.0g ,加入足量的水中,共收集到0.224L 氧气(氧气的密度为1.43g/L )。试计算:(1)所用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2)该样品中过氧化钙所占样品质量的质量分数(即样品纯度) 3、仔细阅读下列某加钙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为了测定此加钙食盐中钙的含量,取10g 样品溶于适量的水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生成0.11g 二氧化碳(假设无损失).计算并回答有关问题.(1)10g 样品中含多少克碳酸钙 (2)此加钙食盐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根据计算结果判断其包装袋上标示的钙的 4素的含量:往装有稀硝酸的小烧杯(总质量为200g )中加入30g 该食盐样品,充分反应后,无固体剩余。反应后烧杯和溶液的总质量为229.67g(已知:22233 3)(2CO O H NO Ca HNO CaCO ++=+↑)(1)反应过程中产生多少克二氧化碳(2)30g 该食盐中含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3)此加钙食盐含钙量是否符

总复习: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热的计算

第九讲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热的计算 北京四中 三、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与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需注明反应的和;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 不注明的指101kPa和25℃时的数据。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聚集状态。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物质的 量,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的单位,表示每mol反应所吸放热量,△H和相应的计量数 要对应。 (5)比较△H大小时要带着“﹢”“﹣”进行比较。 (6)表示反应已完成的热量,可逆反应N 2+3H22NH3 ;△H=92.4kJ/mol, 是指1molN2和3molH2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实际大于此值;逆反应的热量和正反应的热量相等,但符号相反。 3.盖斯定律 (1)同一生成物状态不同 A(g)+B(g)=C(g) △H1= —a kJ/mol A(g)+B(g)=C(l) △H2= —b kJ/mol C(g) =C(l) △H3 △H3=△H2—△H1= —b —(—a)=a—b kJ/mol (2)同一反应物状态不同 S(g)+O2(g)=SO2(g) △H1= —a kJ/mol S(s)+O2(g)=SO2(g) △H2= —b kJ/mol S(g) = S(s) △H3 △H3=△H1—△H2= —a —(—b)=b—a kJ/mol (3)两个有联系的不同反应 C(s)+O2(g)=CO2(g) △H1= —a kJ/mol C(s)+1/2O2(g)=CO(g) △H2= —b kJ/mol CO(g)+1/2O2(g)=CO2(g) △H3 △H3=△H1—△H2= —a —(—b)=b—a kJ/mol 例题: 1.已知:2H2(g)+ O2(g)=2H2O(l) ΔH= -571.6kJ·mol-1CH4(g)+ 2O2(g)=CO2(g)+2H2O(l) ΔH= -890kJ·mol-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