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热化学计算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热化学计算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热化学计算热化学计算是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计算反应焓变、热量转化等参数,来研究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主要掌握了热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相关的计算公式。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的热化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反应焓变的计算反应焓变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的焓变化量。
在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利用热量平衡计算法和利用物质的焓变计算法。
1. 利用热量平衡计算法:化学反应在恒压下进行,根据热量平衡可得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热量关系式,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反应物A + 反应物B → 生成物C + 生成物D反应焓变ΔH = Σ(生成物的热量) - Σ(反应物的热量)2. 利用物质的焓变计算法:根据物质的焓变数据表,直接从中查找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焓变值,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反应焓变ΔH = Σ(生成物的焓变) - Σ(反应物的焓变)二、热量转化的计算在热化学计算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热量转化的问题,包括:1. 燃烧热:燃烧热是燃料完全燃烧生成单位质量水的热量,通常以单位质量(克或千克)的燃料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来表示。
计算方法为:燃烧热 = 释放的热量 / 燃料质量2. 溶解热:溶解热是溶剂与溶质在溶液形成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计算方法为:溶解热 = 溶解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 溶质质量三、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和公式,计算未知物质的相关参数,如反应物物质的质量、反应焓变等。
1. 反应物质的质量计算:根据已知物质比例和反应物质量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反应物质的质量:反应物质质量 = 已知物质质量 * (未知物质的摩尔质量 / 已知物质的摩尔质量)2. 反应焓变的计算:根据已知条件和反应焓变的公式,可以计算反应焓变的值:反应焓变ΔH = Σ(生成物的焓变) - Σ(反应物的焓变)四、热化学计算的应用热化学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比如:1. 燃料的选择:通过计算不同燃料的燃烧热,可以选择能量释放量大的燃料。
热化学方程式

[练习]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1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 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 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 是 环形玻璃搅拌棒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 是 。 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S(s)+O2(g)=SO2(g) △H=
求1.6克硫燃烧成为SO2气体放 出多少热量?
14.53kJ
[练习2]
已知:
400kJ/mol
C(s)+O2(g)==CO2(g) △H=
要获得1000千焦热量,需燃烧多 少克碳?
30.5克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Q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 ① C(s)+O2(g)=CO2(g); △H1 C(s)+1/2O2(g)=CO(g); △H2 ② S(s)+O2(g)=SO2(g); △H3 S(g)+O2(g)=SO2(g); △H4 ③ H2(g)+1/2O2(g)=H2O(l);△H5 2H2(g)+O2(g)=2H2O(l);△H 6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氢氧化钾稀溶液与硝酸稀溶液发生中和反 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的热量.写出此反应 的热化学方程式。
已知在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 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C8H18(l)+25/2O2(g)=8CO2(g)+9H2O(g) Δ H=48.40 kJ· -1 mol B.C8H18(l)+25/2O2(g)=8CO2(g)+9H2O(l) Δ H=5518 kJ· -1 mol C.C8H18(l)+25/2O2(g)=8CO2(g)+9H2O(l) Δ H=5518 kJ· -1 mol D.C8H18(l)+25/2O2(g)=8CO2(g)+9H2O(l) Δ H=48.40 kJ· -1 mol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参数与焓变计算与热化学方程式解析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参数与焓变计算与热化学方程式解析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热现象的科学,它通过热化学方程式和热力学参数来描述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的计算以及如何解析热化学方程式。
一、热力学参数的计算1. 焓变(ΔH)焓变是一个化学反应中吸热或放热的能量变化,通常用ΔH表示。
ΔH的计算可以通过测量实验得到的反应前后体系的热量变化来实现。
例如,对于反应A + B → C,利用热量计可以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然后根据温度变化来计算ΔH。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ΔH = q / n,其中q为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单位:焦耳),n为反应物的摩尔数。
需要注意的是,ΔH的正负取决于反应放热还是吸热。
2. 熵变(ΔS)熵变是一个化学反应中系统的混乱程度(无序度)的变化,通常用ΔS表示。
ΔS可以通过计算反应前后的混乱度差来实现。
熵变的计算公式为:ΔS = ΣnS产物 - ΣnS反应物,其中n为各个物质的摩尔数,S为各个物质的摩尔熵。
需要注意的是,ΔS的正负取决于系统的混乱度变化,如果ΔS为正,说明反应过程中体系总的混乱度增加;如果ΔS为负,说明反应过程中体系总的混乱度减小。
3. 自由能变(ΔG)自由能变是一个化学反应中系统可做的非体积功的最大值的变化,通常用ΔG表示。
ΔG可以通过ΔH和ΔS的关系来计算。
自由能变的计算公式为:ΔG = ΔH - TΔS,其中T为反应温度(单位:开尔文)。
需要注意的是,ΔG的正负取决于ΔH和ΔS的大小关系,如果ΔG为负,说明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反之则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解析热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吸热或放热的能量变化。
在解析热化学方程式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方程式平衡首先要确保化学方程式是平衡的,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符合化学反应的比例。
平衡方程式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或利用化学平衡定律得到。
2. 热力学参数的计算在方程式平衡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计算得到的热力学参数来解析热化学方程式。
高一化学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方法

高一化学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方法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相比,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遵循书写普通化学方程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反应热ΔH与测定的条件(温度、压强)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应热ΔH的测定条件。
若没有注明,就默认为是在25℃、101KPa条件下测定的。
②反应热Δ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
ΔH为“-”表示放热反应,ΔH 为“+”表示吸热反应。
ΔH的单位一般为kJ·mol-1(kJ/mol)。
③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ΔH不同。
因此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体用“s”、液体用“l”、气体用“g”、溶液用“aq”等表示,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标“↑”或“↓”。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
由于ΔH 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前面的化学计量系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系数加倍,那么ΔH也加倍。
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⑥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书写中和热的化学方程式应以生成1 mol 水为基准。
⑦反应热可分为多种,如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等,在101Kpa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例题1】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s)+1/2O2(g)==CO(g);△H =-393.5 kJ/molB.2H2(g)+O2(g)==2H2O(g);△H =+ 571.6 kJ/molC.CH4(g) + 2O2(g)== CO2(g) + 2H2O(g);△H =-890.3kJ/molD.1/2C6H12O6(s) + 3O2(g) === 3CO2(g) + 3H2O(1);△H =-1400 kJ/mol解析:燃烧热是指在101 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必修总结(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必修总结(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总结(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预祝大家写作开心。
①根据能量:△h=e总(生成物)-e总(反应物)②根据键能够:△h=e总(断键)-e总(成键)③燃烧热:q(放)=n(可燃物)·△h(燃烧热)④中和热:q(摆)=n(h2o)·△h(中和热)⑤将δh看作是热化学方程式中的一项,再按普通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格式进行计算,得出有关数据。
⑥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后几步展开,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顺利完成时的反应热就是相同的,即为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毫无关系。
例如:【例题4】已知: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须要稀释243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构成1molhcl分子时释放出来431kj 的能量。
以下描述恰当的就是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b.氢气和氯气反应分解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d.氢气和氯气反应分解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解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反应热的计算方法:△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即△h=436kj/mol+243kj/mol-2×431kj/mol=-183kj/mol,因此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h=-183kj/mol。
故挑选c。
点拨: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必须标明“+”或“-”符号,比较反应热(△h)的大小时,要注意带符号(“+”或“-”)进行比较。
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
式。
(2)表示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 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例如: H2(g)+
1 O2(g)═H2O(g) 2
Δ H=-241.8 kJ/mol。
表示1 mol H2(g)与0.5 mol O2(g)反应生成1 mol水蒸 气,放出241.8 kJ的热量。
(3)Δ 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
边,并用空格隔开。若为放热反应Δ H为“-”;若为吸热反应
Δ H为“+”。Δ H的单位一般为kJ/mol或kJ·mol-1。
(4)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仅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并
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
可以是分数。 计量系数与反应热数值成正比。 2H2(g)+O2(g)═2H2O(l) Δ H=-571.6kJ/mol
课后作业
1、1molN2(g)与H2(g)反应,生成NH3(g),放出的热量是 92.2KJ 2、1molN2(g)与O2(g)反应,生成NO2(g),吸收的热量是68KJ 3、1molCu(s)与O2(g)反应,生成CuO(s),放热157KJ热量 4、1molC(s)与H2O (g)反应,生成CO(g)和H2,吸收131.5KJ 热量 5、16gN2H4(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2(g)和H2O(l),放热 2759KJ. 6、汽油的重要成分是辛烷(C8H18),1mol C8H18 (l)在O2(g) 中燃烧,生成CO2与H2O (l),放出的热量是5518KJ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规则
(1)反应热Δ 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书写热化
热化学方程式

规律一: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
分子个数,表示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当化学计量数不同 时,其∆H不同, ∆H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若反应逆向进 行,则改变符号,但数值不变。
3、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 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A. H2O(g)=H2(g)+1/2O2(g) ΔH=+242kJ· mol-1 B. 2H2(g)+O2(g)=2H2O ΔH=-484kJ· mol-1 C. H2(g)+1/2O2(g)=H2O(g) ΔH=+242kJ· mol-1 D. 2H2(g)+O2(g)=2H2O(g) ΔH=+484kJ· mol-1
5、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 Q2>Q1的是 ( B ) A. H2(g)+Cl2(g)=2HCl(g) △H=-Q1 1/2H2(g)+1/2Cl2(g)=HCl(g) △H=-Q2 B. C(s)+1/2O2(g)=CO (g) △H=-Q1 C(s)+O2(g)=CO2(g) △H=-Q2 C. 2H2(g)+O2(g)=2H2O(l) △H=-Q1 2H2(g)+O2(g)=2H2O(g) △H=-Q2 D. S(g)+O2(g)=SO2(g) △H=-Q1 S(s)+O2(g)=SO2(g) △H=-Q2
点拨: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可从物质的状态、 △H的正负号、物质的量的大小、单位等主要方面入手
2、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 kJ 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C A、 2CH4 ( g )+4O2 ( g ) = 2CO2 ( g ) + 4H2O ( l ) ΔH = +890 kJ/mol
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方程式。
通过计算热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获得关于化学反应的热力学信息,如热变化(ΔH)、熵变化(ΔS)和自由能变化(ΔG)。
这些信息对于理解反应的能量变化、预测反应的可行性以及优化工业过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如何计算热化学方程式,并提供一些实例进行解释。
1. 热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理热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摩尔比例以及与反应相关的能量变化。
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理对于计算热变化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示例方程式:2A + 3B -> 4C + 2D (1)在上述方程式中,2A和3B是反应物,4C和2D是产物。
方程式的系数表示了各物质的摩尔比例。
2. 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如下:2.1 确定标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般基于标准状态,其中物质的压力为 1 atm,温度为298 K。
标准温度和压力下的热力学量被称为标准热力学量。
2.2 判断反应方向通过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摩尔比例,确定反应方向。
在方程式(1)中,反应物2A和3B的摩尔数较大,而产物4C和2D的摩尔数较小,因此,该反应是正向反应。
2.3 写出热反应方程式根据反应方向,将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比例写成热反应方程式。
对于方程式(1),我们可以写为:2A + 3B -> 4C + 2D (2)2.4 确定热变化(ΔH)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热变化(ΔH)表示反应吸热或放热的大小。
通过实验测得的标准热焓变化(ΔH°)可以用于计算热变化。
一般来说,摩尔热焓与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成正比。
对于方程式(2),我们可以写为:ΔH = (4ΔH(C) + 2ΔH(D)) - (2ΔH(A) + 3ΔH(B))其中,ΔH(A)、ΔH(B)、ΔH(C)和ΔH(D)分别表示物质A、B、C和D的摩尔热焓。
2.5 计算热力学量除了热变化(ΔH)外,我们还可以计算熵变化(ΔS)和自由能变化(Δ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化学方程式计算一.选择题(共25小题)1.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H=Q1kJ/mol;2H2S(g)+O2(g)═2S (s)+2H2O(l)△H=Q2kJ/mol;2H2S(g)+O2(g)═2S (s)+2H2O(g)△H=Q3kJ/mol,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A.Q1>Q2>Q3B.Q1>Q3>Q2C.Q3>Q2>Q1D.Q2>Q1>Q32.已知H2(g)+Cl2(g)═2HCl(g)△H=﹣184.6kJ/mol,则反应HCl(g)═H2(g)+Cl2(g)的△H为()A.+184.6kJ/mol B.﹣92.3kJ/mol C.+92.3kJ D.+92.3kJ/mol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CO(g)+O2(g)=CO2(g)△H=﹣283.0kJ•mol﹣1;②H2(g)+O2(g)=H2O(g);△H=﹣241.8kJ•mo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B.由反应①、②可知如图所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H=﹣41.2 kJ•mol﹣1C.H2(g)转变成H2O(g)的化学反应一定要释放能量D.根据②推知反应H2(g)+O2(g)=H2O(l);△H>﹣241.8 kJ•mol﹣14.已知:H2(g)+F2(g)═2HF(g)△H=﹣270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热量5.已知:(1)Zn(s)+O2(g)=ZnO(s)△△H=﹣348.3kJ/mol;(2)2Ag(s)+O2(g)=Ag2O(s)△H=﹣31.0kJ/mol,则Zn(s)+Ag2O(s)=ZnO(s)+2Ag(s)的△H等于()A.﹣317.3 kJ/mol B.﹣379.3 kJ/mol C.﹣332.8 kJ/mol D.+317.3 kJ/mol6.已知C(s)+H2O(g)═CO(g)+H2(g)△H=akJ•mol﹣1;2C(s)+O2(g)═2CO(g)△H=﹣220kJ•mol ﹣1,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kJ•mol﹣1,则a为()A.﹣332 B.﹣118 C.+350 D.+130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1B.500℃、30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kJ•mol﹣1C.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2++2OH﹣═Mg(OH)2↓D.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A12O3+2OH﹣═2AlO+H2O8.已知:C(s)+O2(g)═CO2(g)△H1;CO2(g)+C(s)═2CO(g)△H2;2CO(g)+O2(g)═2CO2(g)△H3;4Fe(s)+3O2(g)═2Fe2O3(s)△H4;3CO(g)+Fe2O3(s)═3CO2(g)+2Fe(s)△H5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A.△H1>0,△H3<0 B.△H2>0,△H4>0 C.△H1=△H2+△H3D.△H3=△H4+△H5 9.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第三子级使用的燃料是液氢和液氧,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H2(g)+O2(g)=H2O(l)△H1=﹣285.8kJ/mol;②H2(g)=H2(l)△H2=﹣0.92kJ/mol ③O2(g)=O2(l)△H3=﹣6.84kJ/mol;④H2O(l)=H2O(g)△H4=+44.0kJ/mol则反应H2(l)+O2(l)=H2O(g)的反应热△H为()A.+237.46 kJ/mol B.﹣474.92 kJ/mol C.﹣118.73 kJ/mol D.﹣237.46 kJ/mol10.科学家发现,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该反应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已知在25℃,105 Pa时,石墨、一氧化碳的燃烧热分别是393.5kJ/mol和283.0kJ/mol,下列说法或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在相同条件下:2C(s,石墨)+O2(g)═2CO(g)△H=﹣110.5 kJ/molB.1 mol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2和CO混合气体时,放热504.0 kJC.在相同条件下:C(s,石墨)+CO2(g)═2CO(g)△H=+172.5 kJ/molD.若正丁烷的燃烧热大于异丁烷的燃烧热,则正丁烷比异丁烷稳定11.有关键能数据如下表所示:化学键Si﹣O O=O Si=Si 键能kJ•mol﹣1x 498.8 176硅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i(s)+O2(g)═SiO2(s);△H=﹣989.2kJ•mol﹣1,则x为()A.460 B.920 C.1165.2 D.423.312.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g)+O2(g)═2CO2(g)△H=﹣566kJ•mol ﹣1;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由1mol CO(g)和3mol CH4(g)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恢复至室温释放的热量为()A.2912kJ B.2953kJ C.3236kJ D.3867kJ13.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KNO3(s)═2KNO2(s)+O2(g)△H=+58kJ•mol﹣1C(s)+O2(g)═CO2(g)△H=﹣94kJ•mol﹣1,为了提供分解1molkNO3所需要的能量,理论上需要燃烧碳()A.mol B.mol C.mol D.mol1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Fe2O3(s)+3CO(g)═2Fe(s)+3CO2(g)△H=﹣25kJ•mol﹣1②3Fe2O3(s)+CO(g)═2Fe3O4(s)+CO2(g)△H=﹣47kJ•mol﹣1,则下列关于Fe3O4(s)被CO还原成Fe(s)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正确的是()A.Fe3O4+4CO═3Fe+4CO2/△H=﹣14kJ•mol﹣1B.Fe3O4(s)+4CO(g)═3Fe(s)+4CO2(g)△H=﹣22kJ•mol﹣1C.Fe3O4(s)+4CO(g)═3Fe(s)+4CO2(g)△H=+14kJ•mol﹣1D.Fe3O4(s)+4CO(g)═3Fe(s)+4CO2(g)△H=﹣14kJ•mol﹣115.相同温度时,下列两个反应的反应热分别用△H1和△H2表示,则()①H2(g)+O2(g)═H2O(g)△H1=﹣Q1kJ•mol﹣1②2H2O(l)═2H2(g)+O2(g)△H2=+Q2kJ•mol﹣1.A.Q1>Q2B.Q1=Q2C.2Q1<Q2D.Q2=Q116.已知H2(g)、C2H4(g)和C2H5OH(l)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1411.0kJ•mol﹣1和1366.8kJ•mol ﹣1,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A.﹣44.2 kJ•mol﹣1B.+44.2 kJ•mol﹣1C.﹣330 kJ•mol﹣1D.+330 kJ•mol﹣117.在100g炭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和CO2的体积比为1:2.已知:C(s)+O2(g)=CO(g);△H1=﹣110.35kJ/mol;CO(g)+O2=CO2(g);△H2=﹣282.57kJ/mol;则与100g炭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A.392.93kJ B.2489.42kJ C.784.92kJ D.3274.3kJ18.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磺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571.6 kJ•mol﹣1C.Ba(OH)2•8H2O(s)+2NH4Cl(s)=BaCl2(s)+2NH3(g)+10H2O(l)△H<0D.已知中和热为57.3kJ•mol﹣1,若将含0.5mol H2SO4的溶液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可能大于57.3kJ19.已知①2C(s)+O2(g)═2CO(g)△H=﹣221.0kJ•mol﹣1;②2H2(g)+O2(g)═2H2O(g)△H=﹣483.6kJ•mol﹣1,则反应C(s)+H2O(g)═CO(g)+H2(g)的△H为()A.+131.3kJ•mol﹣1B.﹣131.3kJ•mol﹣1C.﹣352.3kJ•mol﹣1D.+262.6kJ•mol﹣120.已知2H2O(l)=2H2(g)+O2(g)△H=+517.6kJ•mol﹣1,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1.1g氢气和1g甲烷分别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之比约是()A.1:34 B.1:17 C.2.3:1 D.4.6:121.已知25℃、101kPa条件下:4Al(s)+3O2(g)═2Al2O3(s)放出2834.9kJ热量,4Al(s)+2O3(g)═2Al2O3(s)放出3119.91kJ热量.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22.甲醇广泛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可用天然气来合成,已知:①2CH4(g)+O2(g)=2CO(g)+4H2(g)△H=﹣71kJ/mol②CO(g)+2H2(g)=CH3OH(l)△H=﹣90.5kJ/mol③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下列说法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反应②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B.CO(g)+2H2(g)=CH3OH(g)△H>﹣90.5 kJ/molC.甲醇的燃烧热△H=﹣764 kJ/molD.若CO的燃烧热△H=﹣283.0 kJ/mol,则H2的燃烧热△H=﹣285.8 kJ/mol23.、1840年,瑞士化学家盖斯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了盖斯定律.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以利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求得.已知3.6g碳在6.4g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放出X kJ热量.已知单质碳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mol C与O2反应生成CO的反应热△H为()A.﹣Y kJ/mol B.﹣(5X﹣0.5Y)kJ/molC.﹣(10X﹣Y)kJ/mol D.+(10X﹣Y)kJ/mol24.室温下,将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将1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热效应为△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H2>△H3B.△H1<△H3C.△H1+△H3=△H2D.△H1+△H2>△H325.已知:H2O(g)═H2O(l)△H1=﹣Q1kJ•mol﹣1(Q1>0)C2H5OH(g)═C2H5OH(l)△H2=﹣Q2kJ•mol﹣1(Q2>0)C2H5OH(g)+3O2(g)═2CO2(g)+3H2O(g)△H3=﹣Q3kJ•mol﹣1(Q3>0)依据盖斯定律,若使23g液态乙醇完全燃烧并恢复至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单位:kJ)()A.Q1+Q2+Q3B.0.5(Q1+Q2+Q3)C.0.5Q1﹣1.5Q2+0.5Q3D.1.5Q1﹣0.5Q2+0.5Q3二.填空题(共3小题)26.钛(Ti)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钛白(TiO2)是目前最好的白色颜料.制备TiO2和Ti的原料是钛铁矿,我国的钛铁矿储量居世界首位.含有Fe2O3的钛铁矿(FeTiO3)制取TiO2的流程如下:(1)Ti的原子序数为22,T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第族.(2)步骤①加Fe的目的是;步骤②冷却的目的是.(3)上述制备TiO2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副产物是;考虑成本和废物综合利用因素,废液中应加入处理.(4)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到的步骤为:已知:①C(s)+O2(g)=CO2(g);△H=﹣393.5kJ/mol;②2CO(g)+O2(g)=2CO2(g);△H=﹣566kJ/mol ③TiO2(s)+2Cl2(g)=TiCl4(s)+O2(g);△H=+141kJ/mol则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H=.反应TiCl4+2Mg=2MgCl+Ti 在Ar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27.CO、CH4均为常见的可燃性气体.(1)等体积的CO和CH4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之比是(2)已知在101kPa时,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相同条件下,若2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1mol CO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6.30倍,C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3)120℃、101kPa下,a mL由CO、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b mLO2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温度和压强.①若混合气体与O2恰好完全反应,产生bmL CO2,则混合气体中CH4的体积分数为(保留2位小数).②若燃烧后气体体积缩小了mL,则a与b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28.(1)煤燃烧的反应热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利用:a.利用煤在充足的空气中直接燃烧产生的反应热;b.先使煤与水蒸气反应得到氢气和一氧化碳,然后使得到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在充足的空气中燃烧.这两个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C(s)+O2(g)═CO2(g)△H=E1①b.C(s)+H2O(g)═CO(g)+H2(g)△H=E2②H2(g)+O2(g)═H2O(g)△H=E3③CO(g)+O2(g)═CO2(g)△H=E4④请表达E1、E2、E3、E4之间的关系为E2=.(2)如图所示是1摩尔NO2和1摩尔CO完全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已知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共价键H﹣H Cl﹣Cl H﹣Cl键能/(kJ•mol﹣1)436 247 434则反应:H2(g)+Cl2(g)═2HCl(g)的焓变△H=.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小题)1.A;2.D;3.B;4.C;5.A;6.D;7.D;8.C;9.D;10.C;11.A;12.B;13.B;14.D;15.C;16.A;17.C;18.D;19.AD;20.C;21.A;22.A;23.B;24.B;25.D;二.填空题(共3小题)26.四;ⅣB;将Fe3+还原为Fe2+;析出(或分离、或得到)FeSO4•7H2O;FeSO4•7H2O;石灰(或碳酸钙、废碱);-80kJ•mol-1;防止高温下Mg(Ti)与空气中的O2(或CO2、N2)作用;27.1:4;CH4(g)+2O2(g)=CO2(g)+2H2O(1);△H=-891.45kJ/mol;0.33;b≥a;28.E1-E3-E4;NO2(g)+CO(g)═NO(g)+CO2(g)△H=-234 kJ•mol-1;-185 kJ/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