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筋豆新品种比较试验
大豆耐荫性品种试验

大豆耐荫性品种试验摘要为充分利用杨树林地空间资源,进行了宁丰一号、豫豆11、开豆4号、早熟1号大豆耐荫性品比试验。
结果表明,耐荫性强的品种为豫豆11,较耐荫的品种是早熟一号,均适宜林地种植;开豆4号、宁丰一号耐荫性差,不宜在林地推广。
关键词大豆;耐荫性;品比试验本试验主要是鉴定大豆品种质量,为筛选出适宜我县林地种植的、耐荫的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提供依据,为农民购种提供指导。
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参试品种:宁丰一号(山东嘉祥)、豫豆11(河南惠丰)、开豆4号(淮安研究所)、早熟一号(河南天泰)。
1.2试验实施情况试验田地点设在沭阳县农场(铁路北),前作麦茬两合土、肥力中等,杨树株距5m,行距10m。
小区面积66.7m2,行距50cm,株距27cm,每穴4株。
基肥为三洋复合肥225 kg/hm2,尿素75kg/hm2。
整地方法为手扶机旋耕、灭茬。
田间种植见图1。
防治病虫:第1次于7月25日用杀虫双、敌敌畏防治;第2次于8月2日用乙酰甲胺磷、敌敌畏防治;第3次于8月27日用乙酰甲胺磷、氯氰菊酯防治。
2结果与分析试验结果见表1、表2。
从表1、表2结果可以看出:豫豆11产量居第1位,单株实荚数21.8个,粒数46.2粒,百粒重27.3g,理论产量3 750kg/hm2,粒大,百粒重高,实秕率稍高,虫蛀率特低,基本上无虫害,花、茸毛、幼茎都呈紫色,抗倒伏。
早熟一号产量居第2位,单株实荚数30.8个,实粒数60.0粒,百粒重16.0g,理论产量2 865kg/hm2,单株荚多,粒多,粒小,百粒重低,空秕率高,虫蛀率低,植株较矮,抗倒伏,花、茸毛白色,幼茎绿色,粒大小均匀。
宁丰一号产量居第3位,单株实荚数18.4个,实粒数30.4粒,百粒重22.0g,理论产量1 995kg/hm2,单株实荚数少,粒少,植株高,空秕率低,虫蛀率特高,花幼茎紫色,茸毛白色,不抗倒。
开豆4号产量最后一位,单株实荚数22.7个,粒数50.6粒,百粒重12.0g,理论产量1 800 kg/hm2,单荚粒数多,粒小,百粒重特低,空秕率一般,无虫害,不抗倒,花白色,茸毛紫色,幼茎绿色,成熟期过迟。
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

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本试验旨在筛选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的新型大豆品种。
试验选用了多个原材料,包括已有的大豆品种,以及来自不同地区的新选育材料。
试验以生态环境和生产效益为考虑因素,通过对各种材料种植后的总体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优秀的大豆品种,用于种植和生产。
本试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材料预处理。
所有试验材料都需要经过预处理,包括除杂、筛选和清理等。
在筛选前,还需要对所有材料进行标记,以便于后续的跟踪和区分。
二、试验设计。
试验分为两组,每组选取30个样本,分别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期种植;每个样本占地面积为一平米,试验期为三个月。
并采用随机化设计,以降低误差和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三、基础数据监测。
在试验期间,需要采集每个样本的基础数据,包括土壤水分、温度、光照强度等。
并对植株生长状态、花期、结果期等进行详细记录和监测。
四、数据分析和筛选。
在试验周期结束后,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确定每个样本的生长状态和产量。
并根据统计结果,筛选出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生产的大豆品种。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筛选出的品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以进一步优化种植方法和提高产量。
五、结果报告。
根据试验结果,提出相应的报告,包括筛选出的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豆品种、种植方法和生产建议等。
综上所述,本试验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设计,筛选出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生产的新型大豆品种。
这一结果有望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益,并为未来的大豆栽培和育种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

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大豆这一健康食品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农作物品种的研发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介绍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的情况。
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选出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的高产、优质、抗逆大豆新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支撑,推广种植技术,提高大豆生产效益。
二、试验方法本次试验共选取了30个大豆新品种进行试验,通过对其栽培条件、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方面进行评估,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品种。
具体试验方法如下:1.试验区域:选择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典型的几个县市作为试验区域。
2.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组设3个重复。
3.种子处理:选取规格整齐、品种纯正的种子,进行质量检测和消毒处理,用热水浸泡1小时后晾晒备用。
4.田间管理:按照常规的田间管理方法进行施肥、中耕、松土等管理措施。
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
5.采收处理:在大豆成熟期,对试验地区的每个品种进行单独采收,将所采收到的大豆分类计算产量,进行重量、含水量、脂肪酸含量、蛋白质含量等相关检测。
并对其叶面积、株高、株粗、花、荚、籽粒形态、颜色等进行评估。
三、试验结果经过一年的试验,根据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方面的整体表现和相互比较,从30个品种中筛选出了两个表现优异的大豆新品种,分别为“中早熟五号”和“中早熟六号”。
1. “中早熟五号”:该品种是一个中早熟的品种,生长快速,生育期仅145天左右,结果期较集中,产量稳定。
其种子大、饱满、呈深绿色,个头略大,体积较大,含蛋白质量高且品质优良。
在酸性土壤、低磷条件下,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四、结论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筛选出了两个在该地区具有良好适应性和生产性能的大豆新品种,对大豆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该试验结果能够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和国民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蔓生型菜豆品种比较试验

蔓生型菜豆品种比较试验作者:兰梅张丽琴钟利来源:《长江蔬菜·学术版》2014年第05期摘要:对10个露地栽培的蔓生菜豆品种的抗性、产量及商品特性等进行考察比较,旨在筛选出适于昆明地区栽培的菜豆品种,为该地区菜豆的种植和推广提供依据。
试验结果表明,泰国架豆王(黑皮、桂林天宇)、特级泰国架豆王和泰国架豆王(重庆华渝)3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产量较高,每667 m2分别达到了4 148.7,3 957.9,3 891.3 kg,比较适宜昆明地区种植推广。
关键词:菜豆;蔓生型;品种比较试验;昆明地区中图分类号:S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10-0013-03菜豆俗称芸豆、四季豆,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及钙、铁等,它以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菜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旱地农业发展以及出口创汇中具有重要作用[1]。
栽培菜豆经济效益高,是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推广项目之一。
昆明市露地栽培菜豆品种较多,生长状况和产量表现有明显的差异。
为了筛选出适宜昆明地区栽培的优良菜豆品种,于2013年春季选择了目前在昆明地区有一定栽培面积的10个菜豆品种进行生长、产量及商品性状比较试验,以期为生产上选择优质、高产、高效的菜豆品种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参试品种共10个,为泰国架豆王(引自重庆华渝种子有限公司)、抗病双青12号玉豆(引自福建省诏安县东茂种子站)、特青玉豆(引自昆明金栗园种业有限公司)、泰国架豆王(种皮红色,引自桂林市天宇种子有限公司)、万能翠绿(引自北京普郎种子有限公司)、万能翠玉(引自北京普郎种子有限公司)、特级泰国架豆王(引自楚雄市太乐种业有限公司)、法国绿玉架豆(引自北京华盛金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泰国架豆王(种皮黑色,引自桂林市天宇种子有限公司),以泰国无筋豆(引自北京市东来龙丰种子有限公司)为对照。
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

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大豆种植区,也是大豆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
为了适应该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特点,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需要进行大豆新品种的筛选试验。
我们要考虑该地区的气候条件。
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降水量充沛。
筛选试验中需要选择耐寒、耐热、早熟的大豆品种。
我们还需要考虑该地区的土壤条件。
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种类繁多,以黄土、沙土和壤土为主,具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
在筛选试验中需要选择适合该地区土壤条件的大豆品种,例如耐瘠薄、耐旱、耐盐碱的品种。
我们还要考虑该地区的病虫害情况。
长江中下游地区病虫害较为严重,尤其是大豆蚜虫、大豆潜叶蛾等。
在筛选试验中需要选择抗病虫害的大豆品种,以减少病虫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在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中,需要选取一定数量的潜在品种进行试验。
试验包括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两个方面。
田间试验主要是通过种植试验田,观察大豆品种在真实环境中的生长情况。
试验包括播种时间、种植密度、施肥水分等管理措施的比较,以及观察大豆的生长速度、株高、叶面积、花期、结荚期等指标的测定。
通过对比不同大豆品种的表现,评估其对气候、土壤和病虫害的适应性,并筛选出表现优良的品种。
室内试验主要是对大豆种子进行实验室测定。
包括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时期、耐寒性、耐热性、耐盐碱性等指标的测定。
这些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大豆种子的品质和适应性,帮助筛选出高质量的种子品种。
无筋豆高产栽培技术

CATALOGUE目录•引言•无筋豆的生物学特性•高产栽培技术•特殊栽培技术•无筋豆的采收与贮藏•无筋豆高产栽培技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无筋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无筋豆的背景介绍高产栽培技术的必要性植物学特征01020304根系发达蔓生叶片花朵日照要求温度要求水分要求030201生长习性食用方法营养价值食用及营养价值深耕细耙,使土壤松软、细碎,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选地与整地整地选地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时间播种方式播种密度播种与密度追肥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湿度,确定合理的浇水时间和次数。
浇水方式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有利于保持土壤湿度和促进植株生长。
病虫害防治预防措施加强田间管理,保持植株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注意合理使用农药,确保食品安全。
温度管理大棚需要保持清洁,以增加光照的透入,并定期擦拭棚膜,以提高光照强度。
光照管理湿度控制光照调节温室的光照强度和时间需要合理控制,以保证无筋豆获得足够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
温度控制温室内的温度需要精确调节,以适应无筋豆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温度需求。
气体控制温室内的气体成分需要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以保证无筋豆的正常呼吸。
轮作计划套种模式共生关系轮作与套种技术采收时期与方法采收时期采收方法在贮藏前,需要对无筋豆进行预处理,以延长其贮藏时间。
首先,将豆荚表面的水分晾干,避免在贮藏过程中湿度过大引起腐烂。
其次,对于过长的豆荚,可以将其剪短,保留5-8厘米的长度,以方便后续处理。
常温贮藏将预处理过的无筋豆放入阴凉通风的场所,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为防止豆荚失水过多,可在其表面覆盖一层湿布或保鲜膜。
这种贮藏方法适用于短期贮藏,一般可保持豆荚的新鲜度1-2周。
预处理VS冷藏保鲜冷冻保鲜成本降低市场需求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分析03农民增收渠道01食品安全保障02农业可持续发展社会效益评估种植品种优化生态农业技术应用智能化农业技术应用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方向市场前景与推广应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0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02推广应用前景广阔03。
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

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
筛选试验选择合适的试验地点是非常重要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是大豆生长的理想地区。
试验地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农田,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试验中选择适应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大豆新品种。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新品种要求耐热耐湿、耐寒耐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常受到不同程度的病虫害侵袭,新品种要求也要有一定的抗病虫害能力。
在筛选试验中要进行全面的数据观测和记录。
包括大豆新品种的生长情况、发芽率、成熟期、株高、茎粗、叶片数量和大小等多个指标的测定。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对不同大豆新品种的适应性和表现进行评价,并选择最优良的品种推广种植。
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可以培育出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大豆新品种,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高品质食物的需求。
这也有利于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

肥力中等,PH7.46,碱解N含量为73.8mg/kg,速效P含量 为46.66mg/kg,速效K含量为238.5mg/kg,有机质含量 1.0mg/kg,试验地势较平,前茬大豆冬闲。 1.4田间管理措施对试验地机耕、机平、机旋1次,6月7 日划行条播,播种量为135kg/hm2,6月15日间苗,6月24日 定苗,7月1日开沟条施复合肥375kg/hm2,播种后喷施除草 剂和土壤封闭剂,试验锄草松土2次,治虫5次,收割6次, 脱粒5次。
92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U,2020,26(05)
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
江忠周文杨松楠张莉
(安徽省华阳河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安庆246531)
摘 要:为鉴定近年新育的大豆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抗病性和主要性状特征及利用价
值,2019年进行了大豆新晶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中豆5701、圣育15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均较强,适 宜在本地区推广应用。
2结果与分析 2.1气象条件对大豆生产的影响播种至出苗期间有短
时干旱,对出苗一定影响。及时喷灌,保证一播全苗。苗 期天气正常有利于豆苗生长。在大豆初花(7月13日至收 获)没有有效降水,严重干旱缺水,对大豆开花、结荚、灌 浆鼓粒影响很大,大豆产量偏低。大豆收获和脱粒期间 没有降雨,有利大豆收获、脱粒和晾晒。 2.2综合性状分析 2.2.1生育期、株高由表2可知,各参试品种生育期分 布在96~119d之间,以红运2号最早熟,为96d,以皖豆 0102最晚熟,为119d。由表3可知,各参试品种株高分布 在44.3 ~ 114.6cm之间,以皖豆0820最高,为114.6cm,以红 运1号最低,为44.3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