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常用降糖、降脂及降压药物用药选择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首选治疗

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首选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宜首先使用A.α受体阻滞剂B.β受体阻滞剂C.钙通道阻滞剂D.利尿剂E.ACE抑制剂答案:(E)解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可阻断血管紧张素II的作用,使肾小球出、入球小动脉扩张,且出球小动脉扩张更明显,故肾小球血压下降;ACEI和ARB尚可抑制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可延缓肾小球纤维化的进展。
另外,由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下降,血管紧张素II对系膜细胞的收缩作用被阻断、肾小球滤过膜透通性改善,故ACEI和ARB尚可减少蛋白尿。
在DN3、4期伴或不伴高血压患者中,ACEI和ARB 可显著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减退。
糖尿病一旦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无论是否伴有高血压,均应采用ACEI或ARB 治疗,血压控制靶目标为125/75mmHg.ACE抑制剂与其他降压药比较,具有以下特点:1、降压时不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对心排出量无明显影响;2、可预防和逆转心肌与血管构型重建;3、增加肾血流量,保护肾脏;4、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不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脂质代谢改变。
---------------------------------------------------------------------------------------------------------------------------------------内科学基础:便血临床表现便血临床表现1.颜色可因出血部位不同、出血量的多少,以及血液在肠腔内停留时间的长短而异。
2.下消化道出血,如出血量多则呈鲜红,若停留时间较长,可为暗红色。
3.粪便可全为血液或粪便混合。
4.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者,提示为肛门或肛管疾病出血,如痔、肛裂或直肠肿瘤引起的出血。
5.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则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黏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又称柏油便。
降糖、降脂、护肾,3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成药,您一定要知道

降糖、降脂、护肾,3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成药,您一定要知道津力达颗粒组方为人参、黄精、苍术(麸炒)、苦参、麦冬、地黄、制何首乌、山茱萸、茯苓、佩兰、黄连、知母、淫羊藿(炙)、丹参、葛根、荔枝核、地骨皮,方中人参益气生津、补脾益肺,黄精健脾润肺益肾,益气养阴,共为君药。
以地黄、麦冬、地骨皮、知母滋阴清热,葛根生津止渴,山茱萸补肾填精,培补先天之阴;苍术健脾燥湿,苦参、黄连清热燥湿,防止湿邪碍脾,热盛伤阴,合为臣药。
佐以荔枝核理气散结,丹参活血化瘀,淫羊藿温补肾阳。
全方益气养阴,健脾运津。
用于因素体阴虚,肺胃燥热,耗气伤阴所致的口渴多饮、消谷易饥、尿多、形体渐瘦、倦怠乏力、自汗盗汗、五心烦热、便秘。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津力达颗粒品具有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可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空腹和餐后胰岛素的释放,增高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同时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津力达颗粒具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甘油三酯,并减轻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
津力达颗粒具有保护糖尿病海马组织作用,可减轻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损伤,改善学习记忆功能。
津力达颗粒具有保护肝脏作用,可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
津力达颗粒具有保护糖尿病肾病损伤作用,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肾质量/体质量、血糖和24小时尿蛋白。
尚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的辅助治疗。
渴络欣胶囊组方为黄芪、女贞子、水蛭、大黄、太子参、枸杞,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太子参补益脾肺,益气生津,二者相伍益气养阴,共为君药。
女贞子补肝肾阴,乌须明目,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二者为伍,功擅滋养肝肾,共为臣药。
大黄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水蛭破血通经,逐瘀消症。
全方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用于气阴两虚兼夹血瘀证,症见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多食易饥,气短懒言,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尿混或浑浊。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渴络欣胶囊具有降血糖作用,能降低糖尿病所致的高血糖,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降低血尿素氮、肌酐,减轻糖尿病肾脏的高滤过、高灌注状态,抑制肾损害进程,保护肾功能。
糖尿病肾病防治指南:糖尿病肾病选择降压药

糖尿病肾病防治指南:糖尿病肾病选择降压药糖尿病肾脏疾病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通常是根据尿蛋白升高和(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同时排除其他慢性肾脏病而作出的临床诊断。
简而言之,糖尿病人出现了慢性肾脏病症状(比如说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等)、同时排除了其他原因的慢性肾脏病,就诊断为糖尿病肾脏疾病。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
一方面,高血压使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另一方面,高血压也导致及加重糖尿病患者的肾损伤和肾功能恶化。
据统计,在糖尿病患者中,收缩压超过140 mmHg者,肾功能下降速度为每年13.5%,而收缩压<140 mmHg者,肾功能下降速度为每年1%。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严格的控制血压能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一、2型糖尿病患者何时开始启动降压药治疗?选择什么降压药?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开始启动降压治疗:糖尿病伴有高血压,或者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尿微量蛋白肌酐比值(UACR)≥30 mg/g。
1、首选ACEI或ARB①对糖尿病伴高血压,并出现显性蛋白尿(UACR>300mg/g)或eGFR<60ml/min的患者,强烈推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普利类)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沙坦类)药物治疗,二者不仅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且能够延缓肾病进展,包括终末期肾病(尿毒症)的发生。
②对伴高血压且微量蛋白尿(UACR 30~300 mg/g)的糖尿病患者,推荐首选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可延缓蛋白尿进展和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但对减少终末期肾病风险的证据不足。
③对不伴高血压但微量蛋白尿(UACR 30~300 mg/g)的糖尿病患者,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可延缓蛋白尿进展,但没有证据显示对肾脏终点事件(比如终末期肾病)获益。
④对不伴高血压、无蛋白尿、而且eGFR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不推荐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
2型糖尿病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分析

2型糖尿病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分析2型糖尿病伴肾功能不全( diabetic nephropathy)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该病症的发生与糖尿病相关的高血糖、高血压及其他多种因素有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2型糖尿病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分析成为临床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药物治疗概述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既要控制血糖,又要保护肾脏功能和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当前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肾脏替代治疗。
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 血糖控制药物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增敏剂。
(1)胰岛素胰岛素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胰岛素是最安全的降糖药物之一,不受肾功能损害的影响,可以有效控制血糖。
(2)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是一类口服降糖药物,如格列吡嗪、格列美脲等,但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这类药物需要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肾功能。
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等也是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但同样需要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进行剂量调整。
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高血压是非常常见的情况,对于这类患者来说,血压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治疗目标之一。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
(1)ACEI和ARBACEI和ARB是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也被认为具有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可以减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并降低心血管风险。
但在使用时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并注意在患者合并高钾血症时避免使用。
(2)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也可以作为降压药物使用,但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需要注意调整剂量,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4. 脂代谢调节药物2型糖尿病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往往伴随着脂代谢异常,脂代谢调节药物的使用也非常重要。
糖尿病的用药

糖尿病的用药须知促胰岛素分泌剂促胰岛素分泌剂是备用一线降糖药, 这类药物有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
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 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 使K+外流, β细胞去极化, Ca2+内流, 诱发胰岛素分泌。
此外, 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 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磺脲类促泌剂(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易宁、迪沙、依吡达、优哒灵):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起效快, 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 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 且排泄较快, 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 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二)格列齐特(达美康):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 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 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 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
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三)格列本脲(优降糖):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 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 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
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格列波脲(克糖利): 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 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
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五)格列美脲(亚莫利): 为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药, 其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 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 比其他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其体内半衰期可长达 9小时, 只需每日口服1次。
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六)格列喹酮(糖适平等):第二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 为高活性亲胰岛β细胞剂, 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可诱导产生适量胰岛素, 以降低血糖浓度。
口服本品2~2.5小时后达最高血药浓度, 很快即被完全吸收。
常用降糖药一览表

常用降糖药一览表
在现代医学中,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慢性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降糖药物种类也日渐增多,每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常用的降糖药物,以下是一份常用降糖药一览表:
口服降糖药
1. 胰岛素分泌增加剂
•磺酰脲类药物
–二甲双胍
–依格列汀
–瑞格列奈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
–伽马胰葡醇
2. 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罗格列酮
–帕格列酮
•苯磺酸类药物
–罗格列酮
–よ旦
注射用降糖药
1.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快速作用型胰岛素
•中效型胰岛素
•长效型胰岛素
2.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利普珠生
总结
这份降糖药一览表旨在帮助患者和医护人员更清楚地了解常用的降糖药物及其分类。
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师建议进行综合考虑,切勿自行更改用药方案。
同时,注意药物的合理搭配和剂量控制,遵循医嘱,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保持身体健康。
糖尿病肾病怎么治疗

糖尿病肾病怎么治疗
一、糖尿病肾病怎么治疗二、糖尿病肾病的症状三、糖尿病肾病的危害
糖尿病肾病怎么治疗1、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治疗有其特殊性,总热量的摄入要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及活动量来决定。
在营养的构成中,须特别注意蛋白质的摄入。
糖尿病肾病时,肾小球处在高滤过状态,过高的蛋白饮食会使这种高滤过状态持续,加重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因此,目前主张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即对蛋白的摄入量加以限制。
2、糖尿病肾病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应考虑其代谢途径
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的活性代谢产物主要由肾脏排出。
肾功能损害时,易导致低血糖,不宜使用。
格列喹酮(糖适平)主要在肝脏代谢,只有大致5%由肾脏排出,肾功能不全时,使用较为安全,且使用的剂量范围大,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格列吡嗪(美吡达)的部分代谢产物由肾脏排出,但活性弱,不易引起低血糖反应,较为安全。
3、应积极控制血糖
包括饮食治疗、口服降糖药和应用胰岛素。
当出现氮质血症时,要根据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剂量和种类。
4、限制蛋白质摄入量(≯0.8g/日)
必要时加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治疗。
5、伴高血压或浮肿但肾功正常者,可选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
肾功能不全者应选用袢利尿剂或吲哒帕胺片;高度浮肿者,除严格限制钠的摄入,应适当扩容利尿;若血压过高或有心功能不全,经积极扩溶。
糖尿病肾脏病指南及专家共识解读

糖尿病肾脏病指南及专家共识解读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一旦进展至中晚期,治疗效果往往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为了规范糖尿病肾脏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国内外相关学术组织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指南和专家共识。
本文将对这些指南和专家共识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糖尿病肾脏病的定义和诊断糖尿病肾脏病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和(或)尿白蛋白排泄增加。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糖尿病病史:患者确诊糖尿病时间较长,通常超过 5 年。
2、尿白蛋白排泄增加:持续性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脏病的重要标志。
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不同,可分为微量白蛋白尿(30 300 mg/24 h 或20 200 μg/min)和大量白蛋白尿(> 300 mg/24 h 或>200 μg/min)。
3、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通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肾功能,eGFR < 60 ml/min/173m²持续 3 个月以上。
4、肾脏病理改变:肾穿刺活检是诊断糖尿病肾脏病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性,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或肾功能下降,并不一定都是糖尿病肾脏病,还可能合并其他肾脏疾病,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损害等。
因此,在诊断糖尿病肾脏病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肾脏影像学检查以及必要时的肾穿刺活检结果,进行鉴别诊断。
二、糖尿病肾脏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早期干预糖尿病肾脏病具有重要意义。
1、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肾脏病的主要原因。
血糖波动大、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升高,均会增加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生风险。
2、高血压:高血压是糖尿病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