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护理

合集下载

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 s 、
≯ tp 、
0 0 0 ;
主要是气腹对 胃肠 的机械性压迫及麻醉因素引起 。呕 吐物多 为 胃内容物。轻微 者 一般 不做 处 理 , 吐频 繁 者可 遵 医嘱 肌 注 呕
现 阶段最可行 的“ oSa” N cr技术 J已成为 良性 胆囊疾病手术 治 ,
绍 如 F。
手术 采用 双腔气管插 管全身 麻醉 , 中尽 量避免使 用或小 术 剂量使用肌松剂。手术 均行胸 腺瘤 、 腺脂 肪组织切 除及纵 隔 胸
脂肪组织清 扫, 切除 范围从 甲状腺 下极 到膈肌 , 两侧 到膈神经 ,
术后予 以抗胆 碱脂酶药物 治疗 , 同时应用激素 、 有效 的抗生素 、 支持 、 对症治疗 , 住院 2 6 d 痊愈 出院。 3~ 9 ,
13 治疗结果 . 本组手术过程顺利。术后 3 3例带气管插管 、 吸机辅 助呼 呼
1 临床 资料 1 1 一般资料 . 4 5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 中 , 2 男 6例 , 1 ; 女 9例 年龄 1 6 4~ 2岁 , 均 4 平 l岁 ; 病程 1个 月 ~1 0年 , 平均 1 月 。按 0个 Osr a sem n肌无 力分 型 : I型 ( 眼肌型 )9例 , ⅡA型 ( 轻度 全身 型)9例 ,I 1 lB型 ( 中度 全身 型 )1 , 1例 Ⅲ型 ( 度激 进型 )6 重 例。主要症状有上睑下垂 、 复视 、 四肢肌无力 、 吞咽困难 、 吸困 呼
隔肿 块 。 12 治 疗 经 过 .
胸 腺 瘤 (hmo a 起 源 于 胸 腺 的 上皮 细 胞 , 前 上 纵 隔 最 t y m) 是 常 见 的肿 瘤 … 。 而 重 症 肌 无 力 ( ys e i gai, G) 累及 m at na rvs M 是 h

重症肌无力并发胸腺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重症肌无力并发胸腺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重症肌无力并发胸腺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并发胸腺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以期为此类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方法选取2013年9月~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肌无力并发胸腺瘤患者,对其所开展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较好的愈后效果。

结论通过多种护理措施的配合使用,可有效改善重症肌无力并发胸腺瘤患者的临床愈后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总结探讨。

标签:重症肌无力,胸腺瘤,围手术期护理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间传导功能发生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以受累骨骼肌极易疲劳,经休息或服抗胆碱药物后部分恢复为特征[1]。

重症肌无力可见于任何年龄,约60%在30岁以前发病,且女性多见,发病者常伴有胸腺瘤。

胸腺瘤是位于前纵隔的一种常见的肿瘤,该肿瘤的最大特点是10%~45%的病例合并重症肌无力。

目前,胸腺瘤切除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有效和首选方法[2]。

因此,做好此类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就本院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所发现的病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此类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肌无力并发胸腺瘤患者,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新斯的明实验阳性确诊[3],其中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29.2±5.3)岁。

2护理体会2.1一般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之愿意接受护士传授健康知识。

并做详细的入院宣教。

向患者介绍自己的责任护士,同室病友,使其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消除陌生感。

同时应详细了解其病史资料,吸烟史、有无呼吸困难、气管切开情况,是否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剂量多少,这些资料对术后判断肌无力危象的发生发展非常重要,已经服药的患者在准备手术期间不宜突然停药。

2.2心理护理心理状态是术前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手术病人的护理

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手术病人的护理

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手术病人的护理【观察要点】术前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节律、呼吸音、心率等。

2、评估患者重症肌无力表现(如复视、斜视、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呛咳、眼睑下垂等)及程度。

3、观察有无肌无力危象等并发症。

4、观察用药(如激素、抗胆碱酯酶药等)反应。

5、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和需要,有无担扰、焦虑、自卑异常心理。

6、其它同胸外科一般病人术前观察要点和神经内科重症肌无力病人的观察要点。

术后观察要点1、观察肌无力危象,如手握力、吞咽情况等。

2、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预防呼吸肌麻痹。

3、观察服药情况及反应。

4、观察有无重症肌无力危象及胆碱能危象并发症。

5、其它同胸外科一般病人术后观察要点。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轻症者充分休息,避免疲劳、受凉、感染、创伤、情绪波动等。

病情进行性加重者需卧床休息。

2、备好吸痰器、气管切开包和人工呼吸机,以备急救。

3、重症患者,卧床休息取半卧位,加用床挡。

避免加重疲劳的不必要活动。

4、定时协助改变体位、拍背。

并做被动运动和局部按摩。

5、清除活动范围内的障碍物,避免冲撞患者,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

6、严格执行用药时间和剂量(肌注用药应于饭前15分钟给药,口服用药应于饭前半小时给药)。

禁止使用一切加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药物,如氨基糖甙类(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镇静止痛类(如吗啡、利多卡因)和磺胺类药物等。

一旦出现用药不足或用药过量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调整药量。

7、术前不宜洗肠。

8、重症肌无力危象(1)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

(2)维持呼吸,观察呼吸型态,遵医嘱给氧和呼吸兴奋剂,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3)吸痰前为患者翻身、拍背,定时雾化吸入。

(4)保持静脉通畅,采取不同措施解除危象。

(5)准备纸、笔、提示板等交流工具,了解患者需要。

(6)饮食上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避免干硬和粗糙食物。

吞咽困难或咀嚼无力者给予流质或半流食,必要时鼻饲。

重症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护理.

重症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护理.

重症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护理【摘要】重症胸腺瘤是指肿瘤侵及周围脏器、体积大、多伴有重症肌无力症状等。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累及神经肌肉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胸腺瘤病人中平均约8.5%~27%有重症肌无力的症状。

胸腺瘤切除是目前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有效和首选方法。

【关键词】胸腺瘤肌无力围手术期护理中国1手术方式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和静脉复合麻醉,按胸腺瘤的大小、性质。

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彻底切除胸腺肿瘤并做相关脂肪结蒂组织清扫,手术工夫3.5-5h不等。

2一般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之愿意接受护士传授健康知识。

并做详细的入院宣教。

向患者介绍同室病友,使其尽快顺应角色的转变,消退陌生感。

同时应详细了解其病史资料,吸烟史、有无呼吸困难、气管切开情况,是否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剂量多少,这些资料对术后判断肌无力危象的发生发展特别重要,已经服药的患者在准备手术期间不宜突然停药。

3心理护理心理状态是术前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乏力、眼睑下垂、咀嚼无力、发音含糊,气体交换受损等重症肌无力症状加上手术及手术后可能有重症肌无力症状加重,以至出现肌无力危象而导致死亡的严重心理刺激给患者带来了悲观、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此患者对手术持有疑虑。

因此,责任护士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疏导,用循证医学资料介绍手术成功率,向患者讲解手术的长处,使其保持乐观心态,接受手术。

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各项术前检查的必要性以及手术的方法、工夫、过程及术前注意事项,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做好各项检查。

4呼吸道护理重症肌无力发生后,咽肌无力可出现咽分泌物增多,呼吸肌无力可引起呼吸困难,多合并肺部感染。

应首先保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吸痰,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以利痰咯出。

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幅度及通气功能,对于注射新斯的明后呼吸功能不能恢复者以及频繁发生危象的病人,应配合医生,采取气管切开及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1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护理

1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护理

1 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护理发布时间:2023-03-01T01:23:03.931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4期作者:丁凤,张桃[导读] 目的总结1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护理丁凤,张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湖北武汉 430022摘要:目的总结1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护理。

方法术前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护理,加强肺功能锻炼、用药指导等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管道等管理,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于术后10天康复出院。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密切的病情观察以及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胸腺瘤;重症肌无力;观察;护理胸腺瘤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或淋巴细胞,占胸腺肿瘤的95%,在整个纵隔肿瘤中排次第1~3位。

胸腺瘤的临床症状产生于对周围器官的压迫和肿瘤本身特有的症状—合并综合征。

小的胸腺瘤多无症状,也不易被发现。

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常有的症状是胸痛、胸闷、咳嗽及前胸部不适。

胸腺瘤生长到相当大体积,压迫无名静脉或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的表现。

胸腺瘤特有的表现是合并某些综合征,如重症肌无力、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低球蛋白血症、肾炎肾病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巨食管症等。

而重症肌无力( MG )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受累的横纹肌易于疲劳,这种无力现象是可逆的,经过休息或给予抗胆碱酯酶药物即可恢复,但易于复发[1] 。

目前,胸腺切除仍是 MG 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特别是合并胸腺瘤的 MG ,手术愈早效果愈好,可以减少恶性胸腺瘤的并发症,也避免了长期服药产生的不良反应[2] 。

我科2022年8月收治了1例胸腺瘤台并 MG 的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病例简介患者,男 48岁,门诊以“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于8月26日收治我科,患者有双眼脸下垂,伴全身乏力、活动后更感疲劳,患者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基本正常。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胸腺肿瘤切除及相关脂肪结蒂组织清扫术是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要治疗手段,术前充分的准备和术后细致的观察,精心的护理对术后预防及治疗肌无力、胆碱能危象、反拗危象的发生尤为重要。

现将我院2003~2008年3月收治的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23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17~58岁,按Monden 改良Ossermen分型标准,其中I型(眼肌型)14例,IIa型(轻度全身性)6例,IIb型(中度全身型)2例,III型(急性爆发型)1例,摄全胸片、胸部CT均提示前上纵隔肿块。

1.2 手术方式: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和静脉复合麻醉,按胸腺瘤的大小、性质,除3例采用右胸入路外,其余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彻底切除胸腺肿瘤并做相关脂肪结蒂组织清扫,手术时间3.5~5 h不等。

2 围手术期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心理状态是术前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乏力、眼睑下垂、咀嚼无力、发音含糊,气体交换受损等重症肌无力症状加上手术及手术后可能有重症肌无力症状加重,甚至出现肌无力危象而导致死亡的严重心理刺激给患者带来了悲观、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此患者对手术持有疑虑。

我们从关怀、鼓励出发,就病情、施行手术的必要性、术后恢复过程和预后等,耐心和患者交谈,使其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建立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积极参与治疗和护理。

2.1.2 术前准备:重症肌无力主要是由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术前感染史、危象史、术前吡啶斯的明用量大是术后发生危象的独立影响因素[1],因此术前必须遵医嘱控制感染、危象、纠正水电解质,有效调整药物剂量,选择好手术的最佳时机。

2.1.2.1 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功能锻炼及深呼吸有效咳痰方法,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练习床上大小便等。

2.1.2.2 做好术前常规准备:包括备皮、配血、禁饮食、导尿等。

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护理

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护理

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护理。

方法对17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腔镜手术前给予入院心理辅导、加强机体营养以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给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心理护理、预防和控制感染、营养支持、肌无力危象的预防和处理等护理。

结果本组无1例死亡,15例症状明显改善,2例症状改善不明显,1例出现肌无力危象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6天好转。

结论采用胸腔镜手术方法可以减少创伤、出血、疼痛和术后并发症,而术前术后细致周全的观察及护理也是手术治疗成功的保障。

【关键词】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胸腔镜手术护理我院从2008年9月到2011年3月共对17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实施了胸腔镜手术治疗,并在围手术期给予了细致、周全的观察及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男7例,女10例,年龄10-55岁,平均42.3岁。

按Osseram分型:I型(单纯眼肌型)3例,IIa型(轻度全身型)9例,IIb型(中度全身型)4例,III型(急性爆发型)1例。

均在病情稳定时手术,术后在ICU观察治疗至全麻清醒、拔出气管插管后返回病房。

1.2结果全组无死亡,3例术后出现肌无力加重,由于及时处理,未发生肌无力危象。

1例术后因肺部感染引发肌无力危象,给予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6天、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转危为安。

出院时评估[1]:优良15例,差2例。

2 护理2.1术前护理2.1.1入院心理辅导护理人员应热情地接待病人,用温和真诚的态度为病员及家属作好入院环境、人物、安全等方面介绍,帮助其尽快适应环境和角色的转换。

多与病人交流沟通,为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

讲解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预后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带其看望、认识同类疾病康复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1.2加强机体营养请专业营养师为其制定营养支持方案,实施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增强病人免疫能力。

胸腺瘤1例患者术后重症肌无力的护理

胸腺瘤1例患者术后重症肌无力的护理

胸腺瘤1例患者术后重症肌无力的护理【关键词】胸腺瘤纵隔肿瘤是胸外科常见的疾病,其中以胸腺瘤为绝大多数。

而胸腺瘤患者术前术后往往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重症肌无力,给患者的医治及生活质量带来不便,乃至阻碍患者的生命。

因此胸腺瘤患者在医治及护理重症肌无力方面就显得尤其重要。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1岁。

因上睑下垂,视物模糊,上肢无力1年,加重2个月,于2007年4月23日入院。

查体:右眼睑下垂,覆盖瞳孔,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律齐,左上肢肌无力4级,无功能障碍,正常生理反射存在。

胸部CT示:右前纵隔内见×大小肿块阴影,边界不规那么,与升主动脉切近。

术前诊断:(1)胸腺瘤;(2)重症肌无力(IIa型)。

术前遵医嘱溴吡新斯的明60mg,日3次口服。

于2007年4月26日在全麻下行胸腺瘤切除术,纵隔脂肪清除术。

术后带有气管插管、留置胃管、双侧胸腔闭式引流管及留置导尿管。

术后当日患者SpO2下降至85%,PO2为,患者主诉胸痛,呼吸费力遵医嘱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第4日患者呼吸困难加重,烦躁不安,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多,给予气管切开。

通过全科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于术后第2日、第4日别离拔出右边胸腔闭式引流管、左侧胸腔闭式引流管;第5日患者顺利离开呼吸机;第10日拔除胃管,改成流质饮食;第14日拔除气管套管,并于术后第28日治愈出院。

2 术后护理全麻术后护理病人回ICU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当即给予气管插管处加压氧气吸入,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SpO2及PO2情形,当SpO2<90%,PO2<60mmHg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回抽胃管为咖啡色胃液,通畅;双侧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水柱波动良好,留置导尿管通畅。

遵医嘱溴吡新斯的明30mg,每6h胃管注入。

麻醉清醒后举高床头30°,取半卧位:一方面使膈肌下降利于呼吸,另一方面利于胸腔引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护理
一、定义
胸腺瘤发病率占纵隔肿瘤的10%~20%[=1],居纵隔肿瘤的第3、4位,该肿瘤多位于前纵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位发病年龄为45岁,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

对于非浸润性胸腺瘤,手术切除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而对于浸润性胸腺瘤中约20%的病例,光靠手术并不能达到根治。

前者十年生存率为75%一80%,而后者仅为35%。

50%。

次全切除术后或存在术后残留病灶的患者通常接受纵隔放疗,但长期生存者仍十分少见。

而对于出现复发或转移的Ⅲ一Ⅳ期患者的治疗,在世界范围内,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与体征胸腺瘤有一部分无症状,约占病例中40.7%,多拍胸片而被发现。

有症
状者其病期不等,多为因胸腺瘤压迫,出现咳嗽、气短、胸痛、上腔静脉受压症状、声哑、胸闷、吞咽困难、低热、无力、体重下降、浮肿、贫血、颈部肿块等。

最特异症状为重症肌无力、单纯性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Cushing综合征、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巨食管(Megaesophagns)症。

(二)胸腺瘤有关的特殊合并症
1.重症肌无力(简称MG):重症肌无力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生理特征为神经肌肉接
头传递障碍。

临床表现特征为受累骨骼肌肉极易疲劳,短期收缩后加重,休息后即
可恢复。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我国人群中,儿童患病者约占总数的20%。

男女之
比约为1:2。

统计显示重症肌无力有两个发病年龄高峰。

除儿童患者外,第一个
发病高峰为20~30岁的女性,第二个高峰患者为40~50岁,以男性稍多见。

任何
部位的骨骼肌肉均可受累。

按受累肌群的范围,临床上可将重症肌无力分为以下几
种临床类型。

(1)单纯眼肌型: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眼外肌麻痹,对称或不对称或左右交替。

早轻晚重,疲劳后加重。

儿童患者多见为此种类型,固定不演变;成年
患者常以眼外肌受累首发,而多数在数月至数年之内发展并累及其他肌群而成
为全身型。

(2)延髓肌型:多数患者为眼肌首先受累后,逐步出现延髓肌群受累的症状。

少数患者可仅累及面部表情肌和吞咽肌无力,表现为表情尴尬,口齿不清,吞
咽困难,称为局限延髓肌无力型。

(3)脊髓肌型:单纯累及脊神经支配的骨骼肌肉,不累及脑神经支配的骨骼肌肉。

主要表现为起蹲、上下楼梯困难、疲劳,休息后好转。

可以为单纯脊肌受
累。

亦可由其他肌群受累后出现脊神经支配肌无力。

(4)全身肌无力型:眼外肌、面部表情肌、延髓肌、颈肌和四肢骨骼肌同时受累,严重者可危及呼吸肌。

多数患者由单纯眼肌型、延髓肌型或脊髓肌型发展
而成,极少数从发病开始迅速累及全身骨骼肌肉。

(5)肌无力危象:肌无力危象系指由于病情的发展,同时累及延髓肌、四肢肌、颈肌以及呼吸肌,随时危及生命基本体征的一种危急状态。

若不及时做好呼吸
支持,将危及生命。

肌无力患者可伴骨骼肌肉萎缩,面部表情肌、四肢肌肉均
可受累。

若以肌肉萎缩明显者,称为肌萎缩型。

实验室检查显示,80%~90%
的全身肌无力患者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

部分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
亢进,血清、T4增高。

胸腺检查可见增生或有胸腺瘤。

三、护理
(一)术前护理
1. 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患者年龄、性别。

(2)呼吸道情况:是否出现瘤体侵犯或压迫纵隔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等,是否出现声音嘶哑。

(3)全身情况:体重减轻、疲劳、发热、盗汗等非特异性症状。

(4)辅助检查:胸部CT,免疫功能。

(5)既往是否进行血浆置换或气管切开等治疗。

(6)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是否影响生活与工作;是否因久治不愈而紧张不安和焦虑;
患者对本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

2. 护理措施
(1)与患者沟通,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焦虑等不良情绪。

(2)饮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无刺激性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

如伴有甲亢者行戒碘饮食。

(3)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和量,痰液不易咳出时,可给超声雾化吸入,咳嗽时,用止咳药物。

(4)观察患者呼吸改善的情况,必要时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轻胸闷、喘憋、气急症状。

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并做好用氧指导。

(5)如果有上腔静脉压迫症状应选择下肢进行输液。

(6)观察患者胸痛程度,必要时应用止痛药物并做好用药指导。

(7)发热的患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协助多饮水,及时更换床单元。

(8)严格备皮:术前应淋浴,修剪趾甲。

(9)床上训练大小便。

(二)术后护理
1. 护理评估
(1)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
(2)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
(3)呼吸情况,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的情况;
(4)局部伤口:有无渗血,有无红肿,压痛等感染征象;
(5)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
(6)患者自理能力:能否早期离床活动及正常行走;
(7)观察并发症;
(8)实验室/辅助检查。

2. 护理措施
(1)卧位术后6h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2)禁饮禁食6h,6h后可逐渐饮水及少量进食。

(3)卧床休息,抬高患肢30°,促进静脉回流。

(4)遵医嘱给予口服新斯的明,掌握抗胆碱酯酶药物的给药途径及剂量,防止胆碱能危象的发生。

(5)指导患者疼痛放松技巧,尽量避免使用镇痛药物。

(6)了解患者术后心理反应及认知状况,给予心理支持。

四、并发症的预防
(1)观察重症肌无力的危象: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发绀、气管内分泌物增多而无力排出致严重缺氧,严重者引起急性呼吸衰竭,试验注射腾喜龙,肌力增强,支持此诊断。

此型的特点是由于新斯的明用药不足所致,胆碱能危象是由于注射新斯的明过量所致,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分泌物大量增加,注射本药后肌无力危象症状反而加重,停药后肌无力症状逐渐好转,因此应停用一切抗胆碱酯酶药物。

(2)观察有无反拗危象。

反拗危象指应用大量抗胆碱酯酶药物或完全停用此类药物均不能缓解,患者呼吸肌麻痹逐渐加重。

五、功能锻炼及健康宣教
(1)早期活动,卧床期间指导患者做足背伸屈运动;术后24h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以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保持合适体位:休息或卧床时床头抬高30~40°。

(3)鼓励患者深呼吸和主动咳嗽排痰。

六、出院指导
(1)指导患者准时服药。

(2)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患者术后半年到一年内可能有下肢酸痛或麻木感。

(4)禁烟,建议科学合理饮食。

(5)定期门诊随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