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部____________了解西部
五年级作文走进西部

五年级作文走进西部【篇一:写给西部同学的一封信】你好,我叫程铁铮,是安徽省广德县桃州镇第四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
开学以后,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的“走进西部”,我是多么向往西部地区啊!在《草原》一课中,我了解到西部如画般的风景,热情好客的主人。
在《丝绸之路》中我了解到了西部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白杨》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中体会到了西部建设者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可是,我同时也知道了,西部还非常贫穷、落后。
在家我通过上网上给我们看了你的生活环境的图片后,我惊呆了:你的生活环境竟然那么差!矮小的房屋,小小的电视,简单的饭菜,破旧的衣服,身患重病又年迈的奶奶,还没上学的弟弟、妹妹……太苦了。
你早上天还没亮就起床在土灶上做饭,照顾弟弟、妹妹起床,吃饱饭还要刷锅洗碗,给妹妹梳头,走路上学。
放学回到家又得到田里干活,一边学习一边照顾妹妹和身患重病的奶奶。
衣服都旧了、破了还在穿。
比起你来,我就差远了。
每天早上,我都是在家长准备好早点后的催促声中,睡眼惺忪地穿衣、吃饭。
学习成绩也经常因为马虎而忽高忽低。
我打心眼儿里佩服你,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不知你成绩如何?我和我的同学们准备和你们那里的小朋友们开展“手拉手”活动,对于这次活动,我的想法是:首先,我们通过书信建立联系。
我们先给你写信,你们收到后一定要回信,介绍一下你们那里的情况。
比如学校的环境,学习情况,生活状况。
在书信中交流,互相了解。
然后,我们会发动同学搞募捐,向你们捐一些需要的东西,如漂亮的衣服,好吃的食品,好玩的玩具和学习用品、钱。
通过邮局寄给你们。
我们还会在升旗仪式上请校长呼吁全校同学来帮助你们。
最后欢迎你们也到我们安徽广德来,体验一下小县城的生活,观赏广德的美景:四a级风景区太极洞、卢湖竹海、英烈山。
我们一定要互相帮助、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做国家的栋梁,建设好我们的家园!此致!一个安徽朋友:程铁铮二○一三年三月六日【篇二:五年级下册作文教案】五年级下册作文教案习作一教材简析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交往的范围不广,缺乏手拉手的对象。
第一单元解读及质量分析

2.加强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书写端正,独立思考,错题一定要真正理解之后订正,且不再犯类似错误,而不是仅仅把正确答案写上完事。
单元教材解读
第一单元
单元主题:走进西部
配合党中央加快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教材编排了“走进西部”这个单元,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历史文化,昔日的繁荣辉煌,今日正在开发),激发对祖国西部的热爱之情,立志建设西部。
本组有两篇是老师们熟悉的传统课文。《草原》《白杨》。虽然两篇是传统的课文,教材组织单元的主题非常鲜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把握也可以富于时代感。《草原》一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激发学生对西部的向往之情。《白杨》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老一辈建设者为了西部的发展和繁荣所做出的贡献,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三、后20%学生的错题成因分析
1.学生学习习惯差,没能认真倾听,所以对课上老师强调的答题方法技巧没能掌握运用,所以,在阅读和口语交际的答题时,规范性和条理性不够,答案难能切中要害。
2.书写潦草,错别字多,积累不够扎实。
3.审题习惯和能力欠缺,有的审题不仔细而遗漏,有的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四、对命题的建议及后续教学的改进措施
7
2
1
2
注:90分以上A,80~89分B,70~79分C,60~69分D,60分以下E
二、总体情况分析
从检测结果来看,本单元的教学质量较理想。书写工整,认真答题。然而,第三题加标点符号,是最不理想的,只有两个学生全对,有学生是双引号出错,大部分学生是感叹号写成句号。第五题口语交际,学生回答比较随意、单薄,不够规范。第六题第1小题,“爸爸想借白杨表明自己”,有个别学生写成“希望下一代如何了”。第(二)篇阅读第二巷小题,“体会”仍有相当部分学生没能紧扣对“村子”描写的句子,因此不够完整。
走进西部

《走进西部》分享展示课北解实验小学张红丽教学目标:1、背诵本单元课内积累的精彩句段,初步了解西部,为课后查阅资料做好准备。
2、分享课外积累的关于西部的相关资料,加深了解,激发对祖国西部的热爱,为建设西部储备力量。
教学重难点:1、复习巩固课内积累,初步了解西部。
2、分享课外资料,走进西部,激发对西部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师:第一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这节课就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分享展示课了。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西部的神奇魅力。
(学生看图,教师一边播放图片,一边介绍西部)西部,一片神秘古老的土地,孕育了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创造了中华灿烂辉煌的历史和世界文化的瑰宝。
这里有漓江晚秋、春城飞花;这里也有大漠孤烟、塞外疾风;这里有辽阔草原、皑皑雪山,这里还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这里疆域辽阔、物产丰富,少数民族众多。
本单元的一篇篇文章,为我们展示了西部的风采,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西部,了解西部。
二、展示分享师:我们依然从单元导语开始,我们来合作读。
(男女生合作读单元导语)师:下面,让我们到课文中领略西部风采。
第一章:课内美文诵西部1、首先一起来背诵老舍的《草原》第一自然段,领略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
(齐背)2、当电视里播放西天取经的唐玄奘时,我就想起了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
(合作背)3、你体验过大漠的苍凉吗?你感受过大漠的苍茫吗?“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
”大漠长风吹了一万年,却吹不倒生命顽强的白杨树。
(男女生合作背)4、有这么一个雪域圣城,她令人神往,我想沿着青藏铁路去把她追寻。
(前后小组背)5、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冲出来一条大河——黄河,她像一头雄狮,奔腾跳跃,九曲十八弯。
她孕育了华夏文明,成为文人墨客笔下不朽的经典。
齐背《浪淘沙》。
第二章:课外积累赞西部1、我发现同学们在下面搜集了很多有关西部的资料,跃跃欲试,等待着分享自己的成果。
看图,这是一棵知识树,想不想让它枝繁叶茂?我们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这几个方面展开交流。
小学生读后感周记:走进西部读后感600字

小学生读后感周记:走进西部读后感600字《走进西部》是中小学生必读的一本好书。
它由30余个精彩的故事组成,通过这些故事让我们走进了中国的西部地区,了解了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当地人民的生活。
阅读了《走进西部》,我被书中的故事深深感动。
其中有一篇故事《天堂之路》讲述了李保国带着亲人逃难的艰辛经历。
故事中,他们经历了长时间的行军、饥饿和坚持,最终到达了美丽的新疆。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西部地区人民的坚强和勇敢。
还有一篇故事《探探星宿派踪迹》讲述了一位古董商人王班长在甘肃康县寻找星宿派遗址的故事。
他克服了艰苦的自然条件和地质挑战,最终找到了一处星宿派的历史遗址。
通过这个故事,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西部地区的历史背景。
阅读《走进西部》,我对西部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原始而美丽,山川壮丽、河流奔腾,给人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
而西部地区的人民勤劳朴实、乐观向上,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生活,他们的坚韧和勇敢让我备受感动。
通过阅读,我还了解到了西部地区的特色文化。
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产,这些都给西部地区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我也了解到了西部地区的一些传统手工艺和特色食物,这些都让我对西部地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读完这本书,我对西部地区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了,我对西部地区的人民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我意识到中国的西部地区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地方,我应该为西部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进西部》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对西部地区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这本书,我感受到了西部地区人民的勤劳和坚毅,了解到了西部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了解和关心西部地区,我们一定能够为其发展做出贡献,让西部地区的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小学生读后感周记:走进西部读后感600字

小学生读后感周记:走进西部读后感600字
《走进西部》是一本有趣的书籍,它带领我了解了西部的文化,历史和人文环境。
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我对西部马车道,荒野上的堡垒和西部的凶猛动物等方面更加的了解。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勇敢的牛仔和他们的马。
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勇气和艰苦环境下的奋斗。
我也学习到了一些马管理的技巧,比如如何给马配备镣铐和桶鞭,以便在需要时进行驾驭和马匹控制。
我还了解了西部的历史,包括淘金热,土地探险和西进运动。
我学到了许多新事物,如采矿还可以找金子和白银,为日后进一步发展经济埋下伏笔。
人们不仅为了开矿,而且还在不断寻找荒原之中绝佳的水源地和沙漠中的绿洲。
随着人们对西部的开发,他们也遭受到许多困难和挑战,其荒凉的环境和恶劣的天气条件常常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评估并重新制定开发计划。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提供了深入了解西部的渠道,而且它的排版布局很好,简单易读,图片清晰,有很多吸引人目光的图表和图片。
这本书还提供了许多交互式元素,如解密谜题,画图和练习,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享受其中的内容。
读完这本书后,我更加了解了西部的历史以及关于勇敢的牛仔,传奇的马车队,美丽的沙漠和让人惊叹的大自然。
我鼓励其他小学生阅读这本书籍,可以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和历史,而且可以激发我们更好的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习惯。
五下第一组:走进西部教材讲评稿

第一组:走进西部单元简析本组围绕“走进西部”,选编了四篇课文,有赞美草原美丽风光和蒙古族纯朴民风,运用情景交融写法的《草原》,有表现祖国灿烂历史文化,运用点面结合写法的《丝绸之路》,有歌颂老一辈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运用借物喻人写法的《白杨》,还有反映我国西部建设成就,歌颂新一代建设者艰苦奋斗、无私精神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随着这四篇课文的学习,亲近这篇充满希望的土地。
教学目标1、了解西部,热爱西部,立志建设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历史文化,昔日的繁荣辉煌,今日正在开发)。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4、了解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以及借物喻人的写法。
草原教材简析本文是老舍笔下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怪不得老舍第一次去草原,便流泻下如此优美的文章。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情景交融的写法,使文章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
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渲染、勾勒、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迂回”等词的意思。
2、读正确、通顺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景的美,情的深;了解景、事、情交融的写法。
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品读语言,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作者写作的手法。
第一课时一、单元导读1、默读单元导读,读出学习信息。
2、交流读后收获,概括整理。
(1)单元主题“走进西部”,(2)单元目标:通过阅读选编的四篇课文,去亲近、了解这篇充满希望的土地。
(3)学习要求:把握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地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不懂的问题,勇敢提出,踊跃讨论。
走进西部-冀少版八年级下册教案

走进西部-冀少版八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掌握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情况。
2.能够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性,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掌握,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的了解。
2.教学难点:在对自然、社会等知识进行探究中的思维转换和认识提高,三、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和提问式探究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和问答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2.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在互动与合作中解决问题,促进思维发展和认知能力提高。
四、教学内容1. 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1)自然环境•科普自然环境中的地理概念,如山脉、高原、河流等。
•展示西部地区壮美的地貌风光。
•分析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2)人文地理特点•介绍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及其传统文化。
•讲解西部地区的家庭和社会生活情况。
•探索西部地区人民面对自然灾害的恢复和发展。
2. 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1)经济建设•介绍西部大开发战略,讲解相关政策。
•分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所需的条件和具体实施情况。
•了解西部地区的支柱产业及其作用。
(2)文化发展•展示西部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俗、音乐、建筑等。
•了解西部地区的教育、科技等文化发展情况。
•探索西部地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方法和之路。
3. 中国共产党领导西部地区发展(1)历史背景•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态势。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对西部地区建设的要求。
(2)西部开发历程•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讲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部开发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分析西部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探索对策。
五、课堂活动1.学生展示自己课外自主学习的主题作品。
2.学生分组讨论指定问题,形成小组报告。
3.学生通过图片、PPT等多种形式展现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特点、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走进西部》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走进西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部音乐的特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学会歌曲《走进西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演唱技巧。
3.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走进西部》,了解西部音乐的特色。
2.教学难点:歌曲中某些节奏和旋律的把握,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课件、音响设备2.教学视频:《走进西部》歌曲MV3.教学道具:民族乐器(如笛子、二胡等)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走进西部》,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西部有什么印象?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观看《走进西部》歌曲MV,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学生跟随音乐,尝试演唱歌曲,注意把握节奏和旋律。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歌曲《走进西部》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讲解演唱技巧。
四、分组练习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民族乐器,进行合奏练习。
2.教师指导学生合奏,纠正演奏中的错误。
五、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歌曲《走进西部》,检查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歌曲《走进西部》中的难点,如节奏、旋律等。
2.分析歌曲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三、分组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
2.教师指导学生演唱,纠正发音和情感表达。
四、课堂展示1.各组学生进行歌曲展示,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六、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歌曲《走进西部》,加强演唱技巧的练习。
2.家长协助学生录制演唱视频,至班级群,分享学习成果。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歌曲《走进西部》的掌握程度。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歌曲《走进西部》中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分析歌曲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等 十二个省、市和自治区。其土地面积538万平方 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目前有人口约 2.87亿,占全国人口的22.99%。 西部地区疆域 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 发的地区。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 西部地区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 列全国乃至世界的前茅。今日的西部地区定然会 伴随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日益繁荣,再现辉煌 。
青藏高原,中国最大的高原,世界平均海拔 最高的高原。大部在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 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整个青藏 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 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 积250万平方公里。境内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平 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 极”之称。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西部人伸手就能摘下太阳,让太阳和雪峰一起闪光, 西部人弯腰就能抱起牛羊,让牛羊和草木一起生长。 山那么高,是西部人托起那理想的脊梁; 水那么长,是西部人情感的流淌。 西部人的心哟,就象那一团火, 把祖国的边疆照得彤红透亮。 西部人种地也能长出山歌,让歌声同山鹰一起飞翔, 西部人走路就能踩出舞姿,让舞姿同白云一起飘荡。 树那么大,是西部人勤劳朴实的形象; 花那么艳,是西部人多彩的盛装。 西部人的脚印,就是一首诗, 镶嵌在万里边疆文化长廊。
天山山地气候湿润,水源充足。山地中森林面积约占 全疆的50%,草场面积约占全疆的47%。此外,天山矿 产种类繁多,新疆的工矿区亦多分布于天山南北。天山山 地已建成独(山子)—库(车)公路、伊(宁)—若(羌) 公路、乌鲁木齐—巴仑台—库尔勒公路。 天山矿藏丰富。石油、天然气和煤可见於谷地,而高 山则蕴藏著各种有色金属(锑、汞、铅、锌、镍以及钨)和 磷酸盐,其数量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及 有色金属的开采加工,刺激了东段北坡工业化的迅速进展; 食品加工和纺织品是各共和国城镇的主要工业。机动车制 造、石化生产和食品加工在中国的乌鲁木齐地区占主要地 位。
我国的西南部受印度洋季风影响,湿润, 气温稳定,温差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冬梅 雨季节特点,地形二高原夹一盆地(云贵高 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有丰富的有色 矿产资源,拥有我国最丰富的水利资源,有 我国最丰富的地热资源,我国少数民族最大 的集中地。 西北部,干旱的非季风区,气候 比较干燥,因此自然风光以沙漠、草原景观 为主,山地高大雄伟,这一地区拥有世界上 最小的沙漠—毛乌素沙漠,民族多以伊斯兰 教为主。
保安族:保安族寓居在甘肃省内大河家地域。保安族女子,穿白布衫, 外衣青布坎肩,下穿深色长裤,头戴白或玄色圆顶帽,在节日里穿长 袍。男子穿颜色美丽的衣裤,上衣为刚过双膝的有花边的大襟袄,外 衣坎肩,戴头盖,也戴弁冕。 布朗族:布朗族散布在云南西部和东北部。布朗族女子上穿青布圆领 长袖对襟或大襟衣,下着宽脚裤。妇女上着紧身短衫,下着筒裙,也 有着长裤的。名地妇女均喜好戴银饰。 布依族:布依族寓居在我国东北地域的盘江、红水河道域。布依族女 子常穿短衣长裤,艳服时着长衫,戴瓜皮帽。妇女则上着短光 —— 草原!
中国西部风光——珠穆朗玛峰
中国西部风光——大峡谷
中国西部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