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具备的五种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具备的五种能力

作者:厉贵中文章来源:金华九中点击数: 77 更新时间:2012-11-19

【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方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课程,它是一门基于学生兴趣与直接经验,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目标,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与主体性的特点,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一门新型课程。笔者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部分学校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作用的错误认识,提出教师应具备的心理调适,规划与设计,组织指导、管理与协调,探究与解决问题,科研等五种能力。【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能力

当前,我国中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鼓励班主任、科任教师担任学生活动的指导师。并强调学校的所有教师和学校的管理者都应当成为学生的指导教师。有些学校和教师据此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随便差拨一位教师就行,不必调集责任心强、素质高的优秀教师参与。笔者认为,这样的理解是十分错误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仅需要大量责任心强、素质高的教师,而且需要教师具有心理调适能力,规划与设计能力,组织指导、管理与协调能力,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心理调适能力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一门新课程。一些学校、家长、学科教师对这一门新的课程的定位缺乏正确的认识,需要致力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调适好自己的心理,不惧怕冷落和歧视,努力争取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的支持,学科教师的认同。

再者,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时间、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影响活动的正常开展,给指导教师带来困惑、带来烦恼,也需要教师调适好自己的心理,克服困难,迎难而上。

还有,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特别是指导教师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建议每一所学校根据本校和本校所在社区的特色制订三种相互衔接的计划,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这些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都会给教师指导活动带来困惑,这就需要指导教师调适好自己的心理,认识到这些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产生的必然性,肯定其存在价值,并加以运用,从而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

二、规划与设计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宽广、自由的活动空间,以及广阔的活动背景。指导教师能够在这种广域的课程环境中自主地、自由地、灵活地引导学生选择活动主题或课题、安排活动过程。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具有较强的规划能力和设计能力。

指导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特定的背景和条件,引导学生选择或自主提出活动项目、活动主题或课题,并合理地制定活动方案,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

像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实施过程活动设计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应根据本课程的目标进行设计,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特别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注意学生生存体验的获得与增进,有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2)活动设计应考虑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走出课堂、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与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际锻炼。

(3)活动设计应围绕主题整合各科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经验。

(4)活动可直接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这一领域切入,但要注意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其他指定领域的内容融合起来加以设计,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宗旨。

(5)设计出来的活动应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活动的兴趣。

(6)活动设计应考虑课程资源的特点、学校现有师资、设备、场所以及当地社区的其他条件,要充分利用或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

从这些方面可看出这一活动设计需要指导教师有较强的规划与设计能力,统筹兼顾。

三、组织指导、管理与协调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它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指导教师要组织和管理好学生,引导学生组成活动小组,并协调学生活动中各部门的关系,通过与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沟通,为学生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创设宽松的活动时空,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1、组织指导能力

从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到活动过程、总结、交流,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无不体现着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与能力。

(1)在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中小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其兴趣和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

在学生初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下,教师可提供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确定活动项目、活动主题或课题。在学生初步选择或自主提出活动项目、主题或课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进行论证,以便确定合理可行的活动项目、主题或课题。

当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规划和设计活动方案,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教师要在实施过程中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的角色转变。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