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抵抗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抗血小板药物 ppt课件

PPT课件
22
血小板IIb/IIIa受体拮抗剂
分
单克隆抗体:ReoPro
(abciximab 阿昔单抗)
类
肽类:KGD环肽 Integrelin (eptifibatide,依替非巴肽) 非肽类衍生物:Tirofiban(替罗
非班)
PPT课件 23
阿昔单抗
阿昔单抗是一种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单克 隆抗体的一个片段,属第3 代抗血小板药物。主要 抑制凝血因子I (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膜糖蛋白 Ⅱb/Ⅲa受体间的结合,为血小板聚集 终末环节
PPT课件
27
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应用
1 、抗血小板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消化道溃疡或溃疡并发症史(特别是幽门螺杆 菌感染);年龄>65岁;使用大剂量的阿司匹 林;同时服用皮质类固醇;同时服用其他抗栓 药物(多种抗血小板药物联用,与抗凝药或非 甾体抗炎药联用);存在其他严重疾病如肝肾 功能不全等。
( 3 )它还能抑制红细胞和血管内皮对腺苷的摄取和 代谢,使血管内皮中腺苷水平增加,从而激活腺苷酸 环化酶,抑制血小板聚集。
PPT课件
11
2、西洛他唑(Cilostazol) 药理作用: 西洛他唑是磷酸二酯酶Ⅲ(PDE Ⅲ)抑制剂,可 它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直接舒张血管。可以使游离
抑制PDE活性阻碍环磷酸腺苷(cAMP)降解及转化,
PPT课件 15
C)、磷脂酶C(PLC):催化PIP2分解产生1,4,5-肌醇三 磷酸(IP3)和二酰甘油(DAG)两个第二信号分子。 是存在于胞浆膜上的一个关键酶。 D)、磷脂酰肌醇(PIP2):在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转导 过程中起作用,在信号通路中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 面G蛋白耦联型受体结合,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 (PLC-β),使质膜上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成1,4, 5-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AG)两个第二 信使,使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
抗栓药的临床应用名师编辑PPT课件

• 苯磺唑酮(sultinpyrazone,SPZ)是保 泰松的吡唑类衍生物,可竞争性抑制血小 板COX-1,具有阻止血小板黏附和聚集, 延长血小板存活时间作用。单次口服0.2g, 每日3~4次。
⑵ 阻碍ADP介导血小板活化的药物: ⑶ 血小板膜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⑷ 其他种类
①环氧化酶抑制剂
阿司匹林(A.S.A):
COX-I 能将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H2,血小板 和血管内皮素又将之转化为前列腺素和TXA2 , TXA2能促进血小板凝集并收缩血管。阿司匹林抑 制TXA2合成,对血小板产生不可逆抑制,作用可 持续10天。
是最早的ADP受体拮抗剂,主要不良反应有 高胆固醇血症、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 贫血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已逐渐 被氯吡格雷所取代。
• 氯吡格雷 (clopidogrel)
通过抑制血小板膜ADP受体P2Y12的表达、 结合及其活性,从而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 板膜GPIIb/IIIa之间的附着,活化血小板腺 苷酸环化酶,升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抑 制血小板的功能,还可抑制由胶原和凝血酶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TXA2 ↓ cAMP,↑Ca2+
PGH2
PGI2 合成酶(内皮)
PGI2 ↑ cAMP ,↓Ca2+
血小板聚集
(三) 生理性止血:小血管损伤后血液
从血管流出, 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 象。
*生理性止血功能降低时→出血倾向 *生理性止血功能过度激活→血栓形成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由血管壁、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协同作
⑤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盐酸沙格雷酯用以治疗慢性四周动脉闭塞 症。该药是血小板5-HT2A 受体抑制剂。 口服100mg每日3 次,抗血小板作用有效 率达71.4%~93.2%,也可明显减少心绞 痛发作次数。
抗血小板药物ppt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洛他唑
西洛他唑是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可抑制PDE活性和 阻碍环磷酸腺苷(cAMP)降解及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直 接舒张血管。同时可以使血小板内TXA2生成减少,ADP和 5HT释放减少,从而使血小板的二次聚集量减少。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洛他唑
➢ 在吸收后6小时内发挥抗血小板作用,是一种可逆性血小 板抑制剂,停药后48小时内血小板凝集恢复到用药前水平。 它在肝脏中代谢,其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该药耐受性较 好,不良反应少,危险性低。
➢ 临床试验显示:每日1-2 次服用100mg,有效率达76%88%。用药过程中可出现头晕、头痛、心悸等现象,大多 为一过性的。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双嘧达莫
➢ 通过抑制血小板内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和抑制腺苷酸摄取, 进而激活血小板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浓度增高,从而抑 制和阻止血小板内TXA2的生成。
激活的血小板不断聚集,在受损部
③位聚合成由激活的致血栓性血小板
膜构成的块状物
2
② 粘附的血小板被激活
1
①
斑块破裂导致素A2抑制剂---阿司匹林
➢ 花生四烯酸(AA)在COXⅠ作用下转变为 PGG2、 PGH2,PGH2在血栓素合成酶的催化下,转变为TXA2, 从而产生强大的聚集血小板的作用。阿司匹林通过抑制 COXⅠ,间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
➢ 还可增强内源性PGI2的活性,亦可诱发血管内膜释放 PGI2以减少血小板聚集。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双嘧达莫
➢ 口服后吸收迅速,血浆半衰期为2-3h,每次2550mg,3次/d,如与ASA合用,剂量可减至100200mg/d。
➢ 非心源性血栓的脑缺血患者,建议合用小剂量ASA+ 缓释双嘧达莫(200mg bid),但不建议缺血性心脏 病患者联合应用。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课件

脑卒中
通过降低脑动脉粥样硬化 的风险来预防脑卒中的发 生。
02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机制与原理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
抑制环氧化酶和血栓烷A2的合成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栓烷A2 的生成。血栓烷A2是一种强烈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因此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 主要是抑制血小板聚集。
用药时机
在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后,确定开始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合适时 间。
监测与随访
1 2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血小板功能和出血风险 。
副作用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阿司匹林常见的副作用, 如胃肠道出血、过敏反应等。
3
调整方案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监测结果,适时调整阿司匹林 用药方案。
06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未来研究方向
获益。
适用范围
适用于特定的高危人群,不建议健 康人群常规使用。
未来研究方向
进一步探讨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 一级预防中的最佳剂量、使用时长 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
04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风险与副作用
出血风险
消化系统出血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胃黏 膜损伤,引发消化性溃疡和消化
道出血。
脑出血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ppt课件
•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概述 •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机制与原理 •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临床研究与证
据 •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风险与副作用
•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实践建议 •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是指在没有动脉粥 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 人群中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ASCVD 的发生。
PCI术前术中和术后用药培训课件 - 副本

替罗非班 剂
依替巴肽
磷酸二酯酶抑制 剂
GPIIb/IIIa 受体
血小板 活化
COX 抑 制剂 阿司匹林
凝血酶 胶原 5-羟色胺 肾上腺
素
P2Y12受体拮抗剂 普拉格雷
PCI术前术中和术后用药
24
GPⅡb/IIIa受体拮抗剂
血小板在各种刺激因素的刺激下,其糖蛋白Ⅱb和 Ⅲa结合成Ⅱb/ Ⅲa受体,并在细胞膜上表达。
多个二级预防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对各种缺血 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其他高危人群短期或 长期阿司匹林治疗会在随后的心肌梗死、脑卒 中、血管性死亡方面获得明确的益处。
PCI术前术中和术后用药
14
剂量:50-150 mg/d的阿司匹林在抗栓方面 同样有效,而胃肠道不良反应或出血等风险却 是剂量依赖性的,因此,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50~100mg/d作为长期治疗)才是最为合 理的策略——疗效最大,毒性最小。
纤维蛋白原、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纤维粘连蛋白 和Vitroneetin通过精氨酸-甘氨酸一天冬氨酸系列 连接到血小板糖蛋白Ⅱb/ Ⅲa受体上。
所有激活剂激活血小板的最终生物途径是粘连蛋白 和糖蛋白Ⅱb/Ⅲa受体结合将相邻血小板连接成 为一个整体。血小板表面的整合素GPII b/Ⅲa是 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共同通路(不论初始的激活途径)
基于上述机制,近年来最为引人注目的PCI围手 术期的药物包括新的抗血小板药物糖蛋白Ⅱb/ Ⅲa抑制剂、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和肝 素抗凝治疗。
PCI术前术中和术后用药
5
冠脉造影
狭窄
血栓
Thrombus in LAD/DIAG
PCI术前术中和术后用药
6
PCI过程
PCI术前术中和术后用药
依替巴肽
磷酸二酯酶抑制 剂
GPIIb/IIIa 受体
血小板 活化
COX 抑 制剂 阿司匹林
凝血酶 胶原 5-羟色胺 肾上腺
素
P2Y12受体拮抗剂 普拉格雷
PCI术前术中和术后用药
24
GPⅡb/IIIa受体拮抗剂
血小板在各种刺激因素的刺激下,其糖蛋白Ⅱb和 Ⅲa结合成Ⅱb/ Ⅲa受体,并在细胞膜上表达。
多个二级预防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对各种缺血 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其他高危人群短期或 长期阿司匹林治疗会在随后的心肌梗死、脑卒 中、血管性死亡方面获得明确的益处。
PCI术前术中和术后用药
14
剂量:50-150 mg/d的阿司匹林在抗栓方面 同样有效,而胃肠道不良反应或出血等风险却 是剂量依赖性的,因此,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50~100mg/d作为长期治疗)才是最为合 理的策略——疗效最大,毒性最小。
纤维蛋白原、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纤维粘连蛋白 和Vitroneetin通过精氨酸-甘氨酸一天冬氨酸系列 连接到血小板糖蛋白Ⅱb/ Ⅲa受体上。
所有激活剂激活血小板的最终生物途径是粘连蛋白 和糖蛋白Ⅱb/Ⅲa受体结合将相邻血小板连接成 为一个整体。血小板表面的整合素GPII b/Ⅲa是 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共同通路(不论初始的激活途径)
基于上述机制,近年来最为引人注目的PCI围手 术期的药物包括新的抗血小板药物糖蛋白Ⅱb/ Ⅲa抑制剂、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和肝 素抗凝治疗。
PCI术前术中和术后用药
5
冠脉造影
狭窄
血栓
Thrombus in LAD/DIAG
PCI术前术中和术后用药
6
PCI过程
PCI术前术中和术后用药
3、复方丹参滴丸对阿司匹林抵抗作用

Peter C Elwood et al. Clinical Medicine 2001;1:132-37
4
ASA目前应用现状
一级预防: 中年男性首次心肌梗死发生率
↓44%
二级预防: 65项研究荟萃分析:高危患者心血 管事件发生率↓23%
287个随机研究、135,000 患者5年跟踪研究心血 管事件下降 25-30%
丹参(丹参素)
XO O2
SOD
抗血小板聚集
catalase
O2
-
H2O2
抗白蛋白渗出
O2
NADH oxidase
O 2 SOD
抗氧化 catalase H2O2
迁移
滚动
抗白细胞粘附
ICAM-1-CD18/11b
三七 (三七总皂苷)
抗肥大细胞脱颗粒
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作用机理
• 既往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滴 丸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
在26个国家以药品身份销售,成为国际性的产品
2010年在美国的FDAⅡ期临床研究已经完成,实现中成药的历史性突破
内
• • • •
容
阿司匹林应用现状 阿司匹林抵抗的概念 阿司匹林抵抗发生机制 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活化临床研究
阿司匹林的诞生
大约公元前400年,Hippocrates 建议,在妇女分娩时可用柳树叶汁 (富含水杨苷)来止痛 1763年,英国伦敦 的 R E Stone 向皇家学院院长写信说,他用柳树叶 汁提取的白色粉末治疗发烧患者效果 良好,水杨苷似乎才首次引起了化学 家的重视
阿司匹林抵抗研究进展及 复方丹参滴丸临床干预
天津天士力医药营销集团有限公司
1
复方丹参滴丸发展历程
PCI抗栓治疗1课件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一旦确诊必须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 • 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应用噻吩吡啶类衍生物替代,也可以在术前应用
GPⅡb/Ⅲa拮抗剂替代。阿司匹林绝对禁忌的患者,于PCI前6小时 给与氯吡格雷剂量300mg,和或PCI时应用GPⅡb/Ⅲa拮抗剂。
• 术后
• 不存在阿司匹林过敏者,推荐每日剂量75-160mg,长期服用。与
氯吡格雷合用时,为减少出血并发症建议较低剂量75-100mg长期 使用。
PCI术前:
• 稳定性冠心病:所有计划行PCI的患者均应该尽
早开始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每天 75mg。
• NSTACS患者:无论是否决定进行PCI治疗均应
立即给与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对需要进行 CABG患者为减少出血并发症,术前应停用5-7天。
• STEACS:进行PCI的患者应用依诺肝素与肝素比较,死
亡和非致死性心梗相对风险下降23%,而严重出血没有 明显增加。
• 术后:继续应用LMWH并没有显著减少早期缺血事件,
成功无并发症的PCI术后无需常规应用。
维生素k拮抗剂
• 对于无其他抗凝治疗指征的PCI患者,
无需PCI术后常规使用华法林,但对 PCI术后患者有其他抗凝指征时,如 心房颤动、静脉血栓栓塞、瓣膜置换 术后,植入支架后联合应用氯吡格雷、 较低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和 华法林INR维持在2.0-3.0,但应加 强监测,并采取最低的有效抗血小板 药物剂量,平衡发生出血和预防血栓 的利弊。
• STEACS:接受PCI的患者,应早期应用阿昔单抗,
能降低6个月的死亡率和靶血管血运重建。
抗凝治疗
低分子肝素
• 术中:
• 稳定性心绞痛:根据术前情况来决定UFH或LMWH的剂
GPⅡb/Ⅲa拮抗剂替代。阿司匹林绝对禁忌的患者,于PCI前6小时 给与氯吡格雷剂量300mg,和或PCI时应用GPⅡb/Ⅲa拮抗剂。
• 术后
• 不存在阿司匹林过敏者,推荐每日剂量75-160mg,长期服用。与
氯吡格雷合用时,为减少出血并发症建议较低剂量75-100mg长期 使用。
PCI术前:
• 稳定性冠心病:所有计划行PCI的患者均应该尽
早开始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每天 75mg。
• NSTACS患者:无论是否决定进行PCI治疗均应
立即给与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对需要进行 CABG患者为减少出血并发症,术前应停用5-7天。
• STEACS:进行PCI的患者应用依诺肝素与肝素比较,死
亡和非致死性心梗相对风险下降23%,而严重出血没有 明显增加。
• 术后:继续应用LMWH并没有显著减少早期缺血事件,
成功无并发症的PCI术后无需常规应用。
维生素k拮抗剂
• 对于无其他抗凝治疗指征的PCI患者,
无需PCI术后常规使用华法林,但对 PCI术后患者有其他抗凝指征时,如 心房颤动、静脉血栓栓塞、瓣膜置换 术后,植入支架后联合应用氯吡格雷、 较低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和 华法林INR维持在2.0-3.0,但应加 强监测,并采取最低的有效抗血小板 药物剂量,平衡发生出血和预防血栓 的利弊。
• STEACS:接受PCI的患者,应早期应用阿昔单抗,
能降低6个月的死亡率和靶血管血运重建。
抗凝治疗
低分子肝素
• 术中:
• 稳定性心绞痛:根据术前情况来决定UFH或LMWH的剂
《急性冠脉综合征》PPT课件

• 特异性好于CK-MB活性,如推广肌钙蛋 白困难,推荐以质量测定代替活性测定
编辑课件
19
血清标记物:肌红蛋白
• 出现早:1~4小时即升高,6~7小时达峰, 24小时后消失
• 特异性差:骨骼肌损伤、创伤、肾功能 衰竭等疾病,都可导致其升高
• 可用于ACS早期排除诊断的重要指标 • 再梗死的诊断:结合临床,如肌红蛋白
• 抗血小板治疗
• 抗缺血治疗
• 硝酸酯治疗 • 钙拮抗剂 • ß受体阻滞剂
• 改善预后
• 抗血小板治疗 • 调脂治疗
• ACEI • ß受体阻滞剂
• 代谢治疗
编辑课件
29
非ST段抬高ACS:阿司匹林
• 即刻75-300mg口服,随后75-150mg/d长期治疗
• CABG术前不应停药,CABG术后应尽快(24小时 内)开始阿司匹林(75-300mg)
4S Study Group. Lancet. 1995;345:1274-1275.
Sacks FM et al. N Engl J Med. 1996;335:1001-1009.
Downs JR et al. JAMA. 1998;279:1615-1622.
Tonkin A. Presented at AHA Scientific Sessions, 1997.
编辑课件
37
PROVE IT结论
➢ 与标准降脂治疗(普伐他汀40mg/日)相比,对近期有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他汀强化降脂治疗(阿托 伐他汀80mg/日),能更好地预防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事 件的发生
➢ 早期、持续地降低LDL胆固醇至显著低于目前治疗目 标值的水平(立普妥组: LDL-C中位数水平降至 62mg/dl )能使这些患者获益
编辑课件
19
血清标记物:肌红蛋白
• 出现早:1~4小时即升高,6~7小时达峰, 24小时后消失
• 特异性差:骨骼肌损伤、创伤、肾功能 衰竭等疾病,都可导致其升高
• 可用于ACS早期排除诊断的重要指标 • 再梗死的诊断:结合临床,如肌红蛋白
• 抗血小板治疗
• 抗缺血治疗
• 硝酸酯治疗 • 钙拮抗剂 • ß受体阻滞剂
• 改善预后
• 抗血小板治疗 • 调脂治疗
• ACEI • ß受体阻滞剂
• 代谢治疗
编辑课件
29
非ST段抬高ACS:阿司匹林
• 即刻75-300mg口服,随后75-150mg/d长期治疗
• CABG术前不应停药,CABG术后应尽快(24小时 内)开始阿司匹林(75-300mg)
4S Study Group. Lancet. 1995;345:1274-1275.
Sacks FM et al. N Engl J Med. 1996;335:1001-1009.
Downs JR et al. JAMA. 1998;279:1615-1622.
Tonkin A. Presented at AHA Scientific Sessions, 1997.
编辑课件
37
PROVE IT结论
➢ 与标准降脂治疗(普伐他汀40mg/日)相比,对近期有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他汀强化降脂治疗(阿托 伐他汀80mg/日),能更好地预防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事 件的发生
➢ 早期、持续地降低LDL胆固醇至显著低于目前治疗目 标值的水平(立普妥组: LDL-C中位数水平降至 62mg/dl )能使这些患者获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spirin alone: 461/4295 (10.7%) Streptokinase alone: 448/4300 (10.4%)
Streptokinase plus aspirin: 343/4292 (8.0%)
7
14
21
28
35
7
Days From Randomization
Randomized Trials of Aspirin in PTCA
COX-1 Aspirin
Prostaglandin H2
Thromboxane A2
- Platelet Aggregation
Prostacyclin
- Platelet Aggregation
- Vasoconstriction
- Vasodilitation
2020年10月2日
5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ACS
First synthesized in pure form by Felix Hoffman of Friedr. Bayer & Co. in 1897.
2020年10月2日
2
Aspirin History
Due to problems with the original Aspirin powder being counterfeited, it became the first pharmaceutical agent ever sold
Introduction to Aspirin Resistance.
May 10, 2004 Steven R. Steinhubl, MD
2020年10月2日1Fra bibliotekAspirin History
(From the German acetylspirsaure + chemical suffix – in)
0.25 0.20
Probability of Death or MI
0.15
0.10 0.05
0.00
0
3
2020年10月2日
Wallentin LC, et al. JACC 1991;18:1587-93.
Placebo
Aspirin 75 mg
Risk ratio 0.52 95% CL 0.37-0.72
95%
Aspirin Responders N=114
75
P<0.0001
60%
Aspirin Non-responders
Inability of ASA therapy to prolong bleeding time. Inability of treatment with ASA to prevent
thromboxane biosynthesis. Inability of ASA to achieve a pre-defined effect
N=376
Schwartz, N Engl J Med 1988;318:1714
75% P<0.001
3.2 2.4
White et al N=337
8
Whit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1991;2:757
What is “Aspirin Resistance?”
Inability of ASA to prevent treated patients from having thrombotic events.
N=10
2020年10月2日
Quick AJ.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
Sept 1966:265-9
10
Interpatient Variability in Aspirin Response - Bleeding Time
Aspirin, 325 mg daily in 40 CABG patients
11
Aspirin Responsiveness and Clinical Outcome
181 patients, following CVA. Aspirin 500 mg TID. Followed-up for 24 months.
% of Patients Without Event
100
900
700
Bleeding Time 500
Post-ASA
300
100
100 300 500 700 900
Bleeding Time, Pre-ASA
2020年10月2日
Buchanan,Can J Cardiol 1995;11(3):221
Responders (58%) Mean BT 58 + 10 % Non-responders (42%) Mean BT 2 +4 %
on an ex vivo or in vitro measure of platelet function.
2020年10月2日
9
Patrono C. J Thromb Haemost 2003;1:1710-3
Inter-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 Response to Aspirin
in pill form in early 1900’s. First pill in USA was 5 grains (~325 mg).
2020年10月2日
3
Metabolic Pathways of Arachadonic Acid
Membrane Phospholipids
ARACHIDONIC ACID
6
9
Months
12
6
Aspiri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IS-2
Cumulative Number of Vascular Deaths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2020年10月2日
Placebo alone: 568/4300 (13.2%)
% Major Ischemic Complications
12
12.6
Heparin 10,000 units ASA / Dipyridamole + Heparin Ticlopidine + Heparin
8 6.9
4
77%
P=0.0113
1.6 0
Schwartz et al
2020年10月2日
Streptokinase plus aspirin: 343/4292 (8.0%)
7
14
21
28
35
7
Days From Randomization
Randomized Trials of Aspirin in PTCA
COX-1 Aspirin
Prostaglandin H2
Thromboxane A2
- Platelet Aggregation
Prostacyclin
- Platelet Aggregation
- Vasoconstriction
- Vasodilitation
2020年10月2日
5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ACS
First synthesized in pure form by Felix Hoffman of Friedr. Bayer & Co. in 1897.
2020年10月2日
2
Aspirin History
Due to problems with the original Aspirin powder being counterfeited, it became the first pharmaceutical agent ever sold
Introduction to Aspirin Resistance.
May 10, 2004 Steven R. Steinhubl, MD
2020年10月2日1Fra bibliotekAspirin History
(From the German acetylspirsaure + chemical suffix – in)
0.25 0.20
Probability of Death or MI
0.15
0.10 0.05
0.00
0
3
2020年10月2日
Wallentin LC, et al. JACC 1991;18:1587-93.
Placebo
Aspirin 75 mg
Risk ratio 0.52 95% CL 0.37-0.72
95%
Aspirin Responders N=114
75
P<0.0001
60%
Aspirin Non-responders
Inability of ASA therapy to prolong bleeding time. Inability of treatment with ASA to prevent
thromboxane biosynthesis. Inability of ASA to achieve a pre-defined effect
N=376
Schwartz, N Engl J Med 1988;318:1714
75% P<0.001
3.2 2.4
White et al N=337
8
Whit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1991;2:757
What is “Aspirin Resistance?”
Inability of ASA to prevent treated patients from having thrombotic events.
N=10
2020年10月2日
Quick AJ.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
Sept 1966:265-9
10
Interpatient Variability in Aspirin Response - Bleeding Time
Aspirin, 325 mg daily in 40 CABG patients
11
Aspirin Responsiveness and Clinical Outcome
181 patients, following CVA. Aspirin 500 mg TID. Followed-up for 24 months.
% of Patients Without Event
100
900
700
Bleeding Time 500
Post-ASA
300
100
100 300 500 700 900
Bleeding Time, Pre-ASA
2020年10月2日
Buchanan,Can J Cardiol 1995;11(3):221
Responders (58%) Mean BT 58 + 10 % Non-responders (42%) Mean BT 2 +4 %
on an ex vivo or in vitro measure of platelet function.
2020年10月2日
9
Patrono C. J Thromb Haemost 2003;1:1710-3
Inter-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 Response to Aspirin
in pill form in early 1900’s. First pill in USA was 5 grains (~325 mg).
2020年10月2日
3
Metabolic Pathways of Arachadonic Acid
Membrane Phospholipids
ARACHIDONIC ACID
6
9
Months
12
6
Aspiri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IS-2
Cumulative Number of Vascular Deaths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2020年10月2日
Placebo alone: 568/4300 (13.2%)
% Major Ischemic Complications
12
12.6
Heparin 10,000 units ASA / Dipyridamole + Heparin Ticlopidine + Heparin
8 6.9
4
77%
P=0.0113
1.6 0
Schwartz et al
2020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