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的发展简史与管理

合集下载

ICU发展及护士分层管理与职业规划PPT

ICU发展及护士分层管理与职业规划PPT
目的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满足患者多样化 需求,提升护士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发 展机会。
护士分层管理的实施方法
01
02
03
04
明确分层标准
制定分层标准,综合考虑护士 的各项能力指标,进行合理分
层。
岗位设置
根据分层结果,设置不同层级 的护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
工作要求。
分层培训
针对不同层级的护士,开展有 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提高专业
早期的ICU通常只包含少量床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型医院中,用于治疗那些病情严重 且需要密切监测和高级护理的患者。
ICU的早期发展阶段,医疗设备和技术相对简单,但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多学科团队合作为特 点的ICU管理模式。
ICU的现代发展和演变
ICU的现代发展不仅体现在医疗技术和设备的更新上 ,更体现在护理和管理模式的不断优化上。多学科团 队协作、精细化护理、患者及家属参与等理念逐渐成 为ICU管理的核心。
ICU护士的职业发展和未来展望
职业发展机会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ICU护理需求的增加,ICU护士的职业 发展机会将更加广阔。
培训和教育
加强ICU护士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的专业 水平。
职业规划与自我实现
鼓励护士进行自我规划和发展,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成就。
THANK YOU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ICU的规 模和设备配置不断升级,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高度专业 化、技术密集型的医疗单元。
ICU的演变过程中,还出现了专科ICU(如心脏ICU、 神经ICU等),以满足特定疾病患者的特殊需求。
ICU的未来趋势和挑战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ICU将朝着更加智能化 、信息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新兴 技术将在ICU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ICU的建制与管理

ICU的建制与管理
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跨学 科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 协作能力。
患者及家属的教育
病情告知与沟通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病 情、治疗方案和护理要点, 确保其知情同意。
心理支持与疏导
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 持与疏导,帮助他们缓解 焦虑、恐惧等情绪。
家属参与决策
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治疗 决策,提高其主动性和满 意度。
VS
反馈与改进
根据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及时调整和改 进ICU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04
icu的培训与教育
医护人员的培训
01
02
03
专业技能培训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专 业技能培训,提高其救治 能力和操作技能。
紧急情况处理
加强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 下的应对能力,如心肺复 苏、突发病情处理等。
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开展针对危重病人的临床研究,探索疾病发 生、发展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经验总结
对icu内收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诊疗经验,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
学术会议与培训班
学术会议
定期举办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 行学术交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
培训班
组织专业培训班,提高医护人员对危重病人 救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要点一
学术交流
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了解国际上危重病人救治 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
要点二
合作研究
与国内外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共同探讨危重病人救治 难题,提高救治成功率。
THANKS
感谢观看
icu的人员配置
专业医护人员
配备足够数量的医生和护士,具备丰富的重症医学知识和技 能。

ICU的现状与发展

ICU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 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 能部门直接领导。 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 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 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 科的重症患者。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
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
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 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重症医学
是独立的医学专业
以重症医学为理论基础 有完善的专业梯队
临床工作有连续的、动态、滴定式的特点
1970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宣告成立,标志着危重 病医学作为一门新型学科的出现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80年代末,国内许多大医院相继建立了ICU 重症医学的学科发展和ICU建立,使传统的医院管 理和医疗概念以及学术思想面临巨大挑战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2003年SARS期间,ICU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1)疾病危重程度评估方法。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重症医学科的人员配备
护士的数量应根据护理量确定,护理量则根据病人 的轻重程度,一般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高危病人,每日护理量在24-48小时(即每 个病人需要1-2名护士护理,床边不能离开人),这 样的病人至少有一个脏器的衰竭,生命垂危,国外 称为 Critical Illness 第二类:病重病人,每日护理量约8-16小时,是一 些术后高危,病情较重,有脏器功能不全的病人, 对其护理称为 High Care。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ICU的设置与管理

ICU的设置与管理

ICU探视制度




1.加强治疗中心(ICU)是全院危重病人及术后病人实施集中加强治 疗和监护的场所,非本科及相关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2.凡入本科患者之家属,如需了解病情,可向值班医生或主管医生提 出,由其给予解答,如有特殊要求,可向科主任、护士长提出。 3.探视时间:下午:3:30——4:00 晚上:8:00——8:30 通过探视走廊进行探视。 4.特殊情况需入室探望的家属,由当班医护人员视病情并请示科主任 或护士长后给予安排,入室时听从安排并穿隔离衣、换鞋。入室后需保 持室内安静,不得喧哗或哭闹,不得打出或接听手提电话。每次不超过 两人,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传染病者禁止入内。 5.入住ICU患者的家属需留下电话或BP机号码,以便必要时及时取得 联系。
概述

ICU的发展史 “黄金时机” 、 “时间窗”的概念 1860年,Florence Nightingle 术后复苏室 1923年,美国,神经外科术后icu 1942年,波士顿麻省总医院,外科icu,收 治大批大火烧伤病人 1951年,美国,心脏术后icu
概述
40年代晚期,RICU,负压通气机治疗小
我国在70年代起开始设置CCU、SICU、
RICU 差距巨大
ICU的基本概念
ICU
Intensive
? 加强治疗中心?重症监护病房?加强监护病
care unit
房? 需要统一的中文命名
一、监护的定义
监护(monotering):为了判断某项治疗的
效果和决定采取某项治疗措施,对某一病 人进行连续或接近连续的方法实施评价病 人的功能。 测定(measurement):间断进行 分有创和无创
二、ICU的设置要求

ICU的设置与管理

ICU的设置与管理

ICU探视制度




1.加强治疗中心(ICU)是全院危重病人及术后病人实施集中加强治 疗和监护的场所,非本科及相关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2.凡入本科患者之家属,如需了解病情,可向值班医生或主管医生提 出,由其给予解答,如有特殊要求,可向科主任、护士长提出。 3.探视时间:下午:3:30——4:00 晚上:8:00——8:30 通过探视走廊进行探视。 4.特殊情况需入室探望的家属,由当班医护人员视病情并请示科主任 或护士长后给予安排,入室时听从安排并穿隔离衣、换鞋。入室后需保 持室内安静,不得喧哗或哭闹,不得打出或接听手提电话。每次不超过 两人,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传染病者禁止入内。 5.入住ICU患者的家属需留下电话或BP机号码,以便必要时及时取得 联系。
(1)严重心、肺和肾功能衰竭、创伤和其他各
种严重有生命威胁的患者均集中于ICU,便 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监护。 (2)应用先进的医学诊断技术和生命支持疗法, 例如:复苏除颤、体内心脏起搏、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心导管、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等。
ICU的功能
(3)ICU的医师和护士均受过特殊的训练,对
ICU的设置
一、ICU的位置和环境建造设计要求
(一)、地理位置:
1、方便转运病人; 2、方便检查检验; 3、良好的采光、通风; 4、可供欣赏的景色
一、ICU的位置和环境建造设计要求

(二)、防污染措施: 1、双重门,(锁气室)。 2、现代化的通气设备:空气滤器、 轻度正压、空气流向、层流等。 3、通道:病人通道;工作人员通道; 污物 及尸体通道;探视通道。 4、洗手。 5、隔离。
二、ICU的功能(病人、仪器、人员)
监护是手段,治疗是目的—监控 1、危重病人集中收住于ICU内,便于监护和观 察病情变化。 2、集中应用先进的医学诊断技术和生命支持疗 法及一流的护理。 ICU的医生和护士均须接受严格的特殊的训练, 对严重疾病的紧急处理有特定的技术,ICU能充 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ICU具有生命支持的环境。地点和设备,组成了 一个特异的生理功能单元。

ICU简介PPT课件全文

ICU简介PPT课件全文

2024/8/30
16
重症医学的研究内容
❖ ICU特色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 能够开展各种有创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方式的监测方法
2024/8/30
17
重症医学的研究内容
❖ ICU特色技术——纤维支气管镜
• 纤支镜引导下困难气道建立 • 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 •等等………
2024/8/30
31
ICU医护人员专业要求
• ICU医师应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以胜任对重 症患者进行各项监测与治疗的要求。
• ICU医师应经过规范化的相关学科轮转培训。
• ICU医师必须具备重症医学相关理论知识。掌握重要脏器 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知识、ICU相关的 临床药理学知识和伦理学概念。
重症
ICU 病房
手术室
(重大手术、严重创伤等)
• 为指导重症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重症医学科的发 展,卫生部2009年2月23日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 管理指南(试行)》。
2024/8/30
38
ICU建设基本要求
• 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 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二级学科 ,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 接领导。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2024/8/30
3
重症医学发展史
• 1863年,南丁格尔就曾撰文提到专门为术后病人设置 “小房间”,这便是ICU的雏形。
• 1952年以后,若干重大事件促进“术后恢复室”向更高 层次发展。
• 1970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SCCM)作为一个独立的学 术团体宣告成立。
这表明,重症医学作为一个新的学科,以及ICU作为重 症医学主要的实践场所已经成熟,并取得了巩固的学术地 位。

第四章 ICU的设置与管理PPT课件

第四章    ICU的设置与管理PPT课件
50年代初,英国建立呼吸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RICU)。
美国1961年麻省总医院RICU一年就治疗400例病 人。
8
50年代,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成功为现代
1975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附
属仁济医院心脏手术后的监护病 房
1982年,北京协和医院建立 了
国内第一张现代意义的ICU病床
PICU 儿科ICU(pediatric ICU)
SICU 外科ICU(surgical ICU)
10
(二)ICU规模
1.床位设置
500张床以下的综合性医院应设综合性ICU 一个ICU 8~12张床 床位间隔大于1m 床头留60cm空隙,病床配有脚轮及制动装置 每张床的天花板上设有天轨,其上有可以自由
移动的吊液装置及围帐
11
2.ICU人员结构及护士要求
ICU主任 ICU主治医师1-2名 ICU住院医师2-4名 ICU医生与病人之比为1-2:1 ICU护士长1-2名 ICU护士与病人为2-3:l
ICU护士要求:具有多学科医疗护理及 急救基础知识,掌握疾病的病理生理 过程,掌握各种监护仪的使用、管理 、监测参数及图像分析
非适应证:①不能从继续加强监护治疗中获益, 如脑死亡、临终状态;②病情转入慢性状态; ③急性功能衰竭已基本纠正,需要专科诊断治 疗。
26
二、ICU管理
(二)ICU收治对象
创伤、休克、感染引起MODS者 心肺脑复苏后继续支持 严重的多发性复合伤 理化因素所致危急病症 严重心梗、心律失常、心衰、不稳定型心绞痛 术后重症患者或高龄术后意外高危者 严重水电解质酸碱渗透压失衡 严重代谢障碍性疾病(甲状腺、肾上腺、胰腺、
与管理指南(200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ICU的组织管理培训课件培训课件

ICU的组织管理培训课件培训课件

ICU的组织管理培训课件
6
概念
ICU的概念:(intensive care unit)为危重症监护病房, 又称加强照护病房任务是运用危重症医学理论,集具有 抢救危重病人经验的专业人员和现代化检测与治疗仪器 为一体,加强对危重病人的集中治疗及护理,以期取得 最为有效的救治效果
ICU不局限于对症治疗,而重点在于监护病人的生命 体征,并使之稳定
ICU的组织管理培训课件
32
ICU的制度与管理
3、抢救制度: A、明确抢救的基本原则 B、明确抢救的基本程序 C、人员的分工配合
ICU的组织管理培训课件
33
ICU的制度与管理
4、仪器管理制度: A、专门的技术人员,调试、维修、保养 B、做好使用记录 C、使用前检查机器性能 D、使用后调整检查,保持备用状态 E、仪器的消毒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9
ICU病人来源
各科室危重患者、急诊病人、急救中心、 外院转入、下属医院
ICU的组织管理培训课件
10
ICU收治什么样的病人?
急需心肺脑复苏及复苏后患者 多发伤、复合伤和大手术后需监测救治的患者 各种大出血、突然昏迷、抽搐、呼吸衰竭患者 严重水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失衡的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患者 甲状腺、肾上腺、胰岛和垂体等内分泌危象患者 化学或物理因素致伤如中毒、溺水触电、中暑等患者
ICU的组织管理培训课件
17
ICU的床位设置
一般按医院总床位数的1%~2%设置ICU床位数 北欧国家为2.6%~4.1% 美国等发达国家可达到10% 美国监护医学协会推荐综合ICU床位数为12张
ICU的组织管理培训课件
18
设备设置
监护设备: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心电图仪、 血氧饱和度及经皮血氧测量仪 治疗设备:呼吸机、除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 抢救车、微量输液泵 实验设备:血液气体及电解质测定分析仪 办公设备:电脑、写字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