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制度。

二、室内布局合理,分治疗区和监护区。

治疗区内应设流动洗手设施,监护区每病床使用面积不少于9、5M2,床间距1米以上。

三、工作人员进入ICU保持服装整洁,进行无菌操作时,戴工作帽、一次性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接触高传染性的感染病人、SARS、禽流感等戴N95口罩。

严格洗手规范,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四、病人的安置将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特殊感染病人单间隔离。

对重症感染病人或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分组护理,固定人员。

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探视,探视呼吸道感染病人时,带一次性口罩,对疑似高传染性的感染病人,避免探视。

进入病室前和结束探视,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疑有感染症状的或婴幼儿避免进入。

六、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注意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每天做好评估,尽早撤机和拔管。

七、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的管理,每天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精密仪器用75%的酒精进行擦拭。

八、床单位、被服,勤更换,如有血迹或排泄物污染,应及时更换,便盆、尿壶专人专用,每天消毒。

腹泻病人一用一消毒,用1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九、病室开窗通风,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

根据天气情况,使用动态空气消毒器。

十、墙面、门窗保持清洁,不允许出现霉斑。

地面每天用清水擦拭或清洁剂湿式拖擦,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立即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拖布分开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十一、加强医院感染耐药菌监测,对于疑似感染病人,应采集相应微生物标本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

常规监测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类型、常见病原体和耐药状况等,尤其是三种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和导尿管)相关感染。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执行《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针对ICU医院感染特点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或消毒隔离措施,并具体落实。

2.环境布局合理,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符合需要,各区标识清楚。

应设隔离间,用于特殊感染病人的治疗。

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米.各室严格管理.3.房间设置洗手干手设施、入门处及每床配备手消毒剂。

工作人员及访客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更鞋,拖鞋定期消毒。

严格控制室内人员、限制探视。

4.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动态消毒机消毒2次/日.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50%-60%。

5.加强室内仪器和病人复用诊疗物品的管理,执行仪器物品环境的清洁消毒制度,保持室内环境、物品、地面清洁。

病人诊疗仪器、用具、设备、保洁用具等应专区专人专用。

遇环境或地面污染时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

病人转出或出院,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6。

严格执行隔离制度,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特殊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单独安置并有隔离标识。

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手卫生及无菌操作技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7.工作人员应相对固定,新上岗人员必须经感染管理的培训合格方可上岗.8.执行《预防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制度》,做好呼吸机、动静脉导管、留置尿管、多重耐药菌等病人的医院感染监测与管理。

9.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

10.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生物监测与记录,对不合格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改进,必要时增加监测范围和数量,避免医院感染的暴发。

11。

医务人员如发生锐器伤或职业暴露时应立即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局部处理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评估、预防和随访.12。

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进行密封转运、无害化处理。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医护人员进入工作区时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鞋,戴工作帽,外出时更换外出服及鞋。

2、医护人员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在室内工作。

3、严格探视制度,特殊情况需要探视时,只允许一人入室,入室应更衣、换鞋,时间不超过三分钟,患有感染性疾病患者不得进入。

4、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检查、治疗、护理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

(二)卫生保洁措施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治疗区、监护区、污物处置区),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

2、室内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2-3次/日/30分钟),确保无尘、无蚊蝇。

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日3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必要时随时消毒。

3、墙面、门窗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每日用清水或消毒液擦拭,如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卫生洁具应分室使用,用后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4、地面用清水湿式拖擦。

如发生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必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一次: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5、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

使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每张病床旁须配备手消毒剂。

6、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三)消毒隔离措施1、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放置。

特殊感染或有传染病的患者,应安置在隔离监护室,诊疗、护理器具固定专用,病人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2、各种设备、仪器等,应定期擦拭保持清洁,遇有污染时应及时消毒。

3、患者转出或死亡后,应做好终末消毒,床单位及所有物品必须更换和消毒。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吸痰管一用一更换;无菌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5、严格执行防护制度,在给病人进行吸痰等可能有喷溅的操作时,应做好防护。

6、呼吸机输入及输出管道、氧气、雾化吸入装配等器具应定时更换,一人一用,用后应先消毒再清洗,干燥后备用。

感染管理制度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管理制度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管理制度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感染管理制度:保护患者健康的关键引言:感染是ICU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健康,ICU医院必须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

本文将探讨感染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实施情况。

一、感染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感染是重症医学科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ICU环境中,患者往往情况危急,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因此,建立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对于保护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1. 降低感染率通过建立感染管理制度,ICU医院可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如洗手、使用消毒剂和隔离,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良好的感染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医院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提高医疗质量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与风险。

通过建立严格的感染管理制度,ICU医院可以规范医疗过程,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这将有助于增加医院的信誉度,并提升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

二、感染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1. 环境清洁与消毒保持ICU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是感染管理制度的重要一环。

医务人员应定期对设备、床铺、空气进行消毒,确保环境的卫生。

2. 医护人员培训与定期考核医护人员是感染管理制度的关键。

ICU医院应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

此外,医护人员的定期考核和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

3. 患者隔离措施针对患者的不同感染类型,ICU医院需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例如,在疑似或确诊感染病例中,应将患者隔离进行单间观察,以防止交叉感染。

4. 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与报告系统,及时掌握感染情况。

同时,对于每一例感染病例都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以便进一步分析和改进感染管理制度。

三、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ICU医院对感染管理制度的实施程度存在差异。

一些先进的医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完善感染管理制度,有效遏制了感染的传播。

icu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

icu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

icu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ICU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ICU医院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检验师等。

第三条 ICU医院感染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科学管理、精准监测的原则。

第二章感染管理流程第四条 ICU医院应建立感染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和实施感染管理计划。

第五条 ICU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对ICU环境、器械、人员等进行监测。

第六条 ICU医院应建立感染报告和处置制度,及时报告感染事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第七条 ICU医院应建立感染防控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第八条 ICU医院应建立感染处置制度,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第三章病房管理第九条 ICU病房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开展消毒工作,确保环境卫生。

第十条 ICU病房应合理配置护士站,设置洗手设施,提供充足的洗手液和消毒剂。

第十一条 ICU病房应设立感染监测点,定期对病房环境和设备进行监测。

第十二条 ICU病房应制定医疗废物处理制度,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置。

第四章医护人员管理第十三条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感染防控培训,熟悉感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第十四条医护人员应遵守手卫生、消毒、隔离等操作规程,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五条医护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口罩、手套、帽子等个人防护用品,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第十六条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如发现感染病例应及时隔离并治疗。

第五章患者管理第十七条患者应定期接受感染监测,如发现感染应立即隔离并接受治疗。

第十八条患者应配合医院的防控措施,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第十九条患者家属应配合医院的安排,遵守病房规定,避免干扰医疗秩序和增加感染风险。

第二十条患者出院后如发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配合治疗。

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二十一条 ICU医院应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病房、医护人员、患者等进行监督检查。

icu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icu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icu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ICU感染管理工作,防范和控制ICU感染,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ICU感染管理工作。

第三条ICU感染管理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疗、协同作战、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ICU感染管理工作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防控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第五条医院应加强ICU感染管理团队的建设,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六条医院应定期开展ICU感染管理相关培训,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和能力。

第七条医院应建立ICU感染管理档案,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 ICU感染监测第八条医院应建立ICU感染监测制度,对ICU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第九条医院应定期对ICU患者进行感染监测,发现感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条医院应建立ICU感染监测数据库,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十一条医院应建立ICU感染监测报告制度,定期向有关部门报告感染监测结果和分析。

第三章 ICU感染预防第十二条医院应制定ICU感染预防方案,明确预防措施和责任人员。

第十三条医院应定期对ICU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第十四条医院应加强ICU患者的手卫生和呼吸道管理,降低感染风险。

第十五条医院应规范ICU患者的护理操作,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第十六条医院应加强ICU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确保设备安全。

第十七条医院应加强ICU医护人员的职业保护,提高防护意识。

第四章 ICU感染管理第十八条医院应建立ICU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明确各项管理措施和责任人员。

第十九条医院应建立ICU感染管制区域,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第二十条医院应规范ICU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第二十一条医院应加强ICU感染的监测和反馈,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第二十二条医院应定期开展ICU感染管理工作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五章 ICU感染处置第二十三条医院应建立ICU感染处置应急预案,做好感染事件的处理。

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

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
特点
ICU患者病情严重,免疫力低下,接受多种侵入性操作, 以及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等,使得ICU成为医院感染的高 发区域。
感染发生的原因
患者自身因素
如年龄、基础疾病、免疫 功能低下等。
诊疗操作因素
如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 中心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 作,以及手术等。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
如滥用抗菌药物、不合理 的联合用药等。
重症监护病房(ICU) 医院感染管理指南
目录
• ICU医院感染概述 • ICU医院感染管理原则 • ICU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 ICU医院感染控制效果评价 • ICU医院感染典型案例分析
01
ICU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 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
如空气、物体表面、医疗 器械消毒不彻底等。
感染的危害
增加患者病死率
医院感染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增加患者 病死率。
传播疾病
医院感染可导致病原体在患者之间传播, 引起交叉感染。
延长住院时间
医院感染的发生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 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影响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的发生会影响医疗质量的提高, 降低医疗效果。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01 对ICU病房的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等进行定 期消毒灭菌处理。
02 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质 量符合标准。
02 对不合格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追溯调查,分析原 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
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确保 医务人员掌握正确的洗手和手消
毒方法。
02
ICU医院感染管理原则

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医护人员进入ICU,需更换工作衣、裤、鞋,戴工作帽,不戴手饰,外出时必须穿外出工作服,更换外出鞋。

2、医护人员患有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在室内工作。

3、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4、严格洗手制度,特别强调手的清洗与消毒,在预防病人医院内感染尤其是同一病人多部位感染或同一病原体多部位感染中有积极意义,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检查、治疗、病人与病人之间、部位与部位之间的护理前后,均要认真洗手或用卫生手消毒。

二、环境管理1、ICU 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确保无尘、无虫蝇。

2、ICU 布局合理,明确划分治疗区、监护区及污物处置区,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m2。

3、监护区、治疗室应配备空气净化装置,每日进行动态消毒,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监测一次。

4、每日用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床等,用消毒液拖地二次。

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三、消毒隔离要求1、病人的安置应将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诊疗护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2、各种设备、仪器的表面,定时用清水擦拭,经常保持其清洁。

3、患者转出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床、桌、椅等,更换床单、被褥等,消毒床单元。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5、呼吸机输入及输出管道、氧气湿化瓶、雾化吸入器的喷雾面罩管道和装药液的容器,一人一用,患者使用后,送供应室清洗消毒。

6、加强病人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与观察,应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

更换时间为:无菌纱布为2天,专用贴膜可至7天,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7、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对住院较久病人,应定期进行尿、痰、伤口分泌物及粪的细菌培养,当有感染流行时,应对ICU病人、接触者和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便及时控制感染。

8、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尽量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有特殊流行病学意义的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医护人员进入工作区时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鞋,戴工作帽,外出时更换外出服及鞋。

2、医护人员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在室内工作。

3、严格探视制度,特殊情况需要探视时,只允许一人入室,入室应更衣、换鞋,时间不超过三分钟,患有感染性疾病患者不得进入。

4、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检查、治疗、护理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

(二)卫生保洁措施
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治疗区、监护区、污物处置区),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

2、室内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2-3次/日/30分钟),确保无尘、无蚊蝇。

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日3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必要时随时消毒。

3、墙面、门窗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每日用清水或消毒液擦拭,如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卫生洁具应分室使用,用后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4、地面用清水湿式拖擦。

如发生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必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一次: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5、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

使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每张病床旁须配备手消毒剂。

6、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三)消毒隔离措施
1、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放置。

特殊感染或有传染病的患者,应安置在隔离监护室,诊疗、护理器具固定专用,病人的生活垃圾按
感染性废物处置。

2、各种设备、仪器等,应定期擦拭保持清洁,遇有污染时应及时消毒。

3、患者转出或死亡后,应做好终末消毒,床单位及所有物品必须更换和消毒。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吸痰管一用一更换;无菌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5、严格执行防护制度,在给病人进行吸痰等可能有喷溅的操作时,应做好防护。

6、呼吸机输入及输出管道、氧气、雾化吸入装置等器具应定时更换,一人一用,用后应先消毒再清洗,干燥后备用。

7、加强对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与观察,对动静脉导管置入部位的皮肤,每天用安尔碘或酒精消毒,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8、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对住院较久病人,应定期进行尿、痰、伤口分泌物及粪便的细菌培养,当有感染流行时,应对ICU病人、接触者和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以便及时控制感染。

9、加强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管理。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如有特殊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0、每月对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

11、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日产日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