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茂金属聚乙烯的结构与性能

不同类型茂金属聚乙烯的结构与性能
不同类型茂金属聚乙烯的结构与性能

茂金属聚乙烯的性能及加工

茂金属聚乙烯的性能及加工 塑料2007-04-18 22:18:10 阅读10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茂金属聚乙烯的性能及加工 作者:周祥兴 茂金属聚乙烯是二十世纪90年代工业化生产的一种新颖热产性塑料,由于它是使用茂金属(MAO)为聚合催化剂生产出来的聚乙烯,因此,在性能上与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剂聚合而成的PE有显著的不同,所谓茂金属催化剂是甲基铝氧化物催化剂的缩写MAO,其化学成分为: 茂金属催化剂的特点是活性中心单一,活性相同,可以制备分子量分布很窄和高度立体规整的聚合物,对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立体规整结构、共聚单体含量及分布,都可以实现精密的控制,从而生产出性能优异的聚烯烃树脂,这是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剂所做不到的。 mPE的发展有赖于茂金属催化剂的改进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1951年就有人合成了过渡金属环戊二烯基络合物和甲基铝氧烷或离子活化剂组成的茂金属催化剂,这是有机金属的配位化合物,其中的过渡金属是锆、铪、钒、钛、钻、铁等,但是,由于1951年合成的茂金属催化剂催化活性低,聚合反应的一次转化率很低,且催化剂的制备很复杂,价格非常贵,实际上没有实用的价值,直到八十年代初期,德国汉堡大学Kaminsky教授合成了以双环戊二烯二氯化钴和铝氧烷(MAO)组成的茂金属催化剂后,由于其聚合反应论活性极高,才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并进入工业化生产mPE树脂的实践。1991年美国EXXON 公司首先工业化生产mPE,接着DOW化学公司、Hoechst公司、Fina、BASF等公司都实现了茂金属催化剂工业聚合聚烯烃的生产。表1是世界工业化生产茂金属聚烯烃的公司及产品。 mPE有以下特性:(一)mPE有比平常的Zieglor-Natta催化剂生产的PE高度的分子结构规整性,因而有更高的结晶度,强度高、韧性好、刚性好;(二)mPE比普通PE的透明性好,结晶度虽高,透明性也好,而且树脂清洁度高;(三)mPE的分子量分布相当地窄,/MN为2,而一般的聚乙烯的/MN为3~5,甚至更高;(四)mPE的树脂嗅味比普通PE低,起始热封温度比普通PE低,而热封强度高,随mPE 中辛烯-1或乙烯-1含量的提高,密度降低,当辛烯-1含量在10~20%时,mPE密度在0.865~0.915g/cm3;(五)mPE树脂的耐应力开裂性优,可超过1000h,常常用作其它聚烯烃的耐应力改性剂使用,例如:在高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炮气管道中,常用mPE来提高HDPE的耐应力开裂性;(六)mPE中的长支链聚合物,熔体温度较好,加工性可以,但是短支链化的mPE由于熔体粘度大,而熔体强度低,因而吹膜比较困难,容易发生膜泡破裂或产生鲨鱼皮纹,因而在吹膜mPE时,口模间隙应在1.5~2.8mm宽,比普通PE吹膜时稍宽,吹胀比应小一点,一般在1 5左右较佳,虽然mPE同LLDPE一样,可以用提高剪切速率的方法来降低高度的熔体粘度,但是,过大的吹膜速度会引起熔体破裂,同样,过高的熔体温度也是不合宜的,mPE同LLDPE不同的是,mPE的熔体粘度同温度和剪切速率都很敏感,而LLDPE熔体粘度仅对剪切速率敏感,对温度的敏感性很小。mPE的熔点随品片的不同在94~121℃之间,加工时的熔体最大温度在210℃,使用加工LDPE或加工LLDPE的设备均能顺利地加工mPE。为了更好地加工mPE,可以在mPE中适当添加氟弹性体、油酸酰胺、滑石粉或硅藻土等添加剂,添加量仅0.3~0.5%, 就可显著提高mPE的成型性。 表2是DOW化学公司生产的mPE牌号和性能。 上表中,PL1880、PL1840、FM1570是吹膜级mPE,FW1650、PL1845、HF1030为流涎薄膜级mPE,PP1140是流涎和吹膜二用牌号。Affinity PT1450是单层或共挤复合用牌号。Affinity 1450具有强度好韧性大加工性好的优点,但缩颈大,挤出流涎复合或挤出流涎膜生产时,推荐使用低挤出负荷,288~310℃的挤复温度,可减小缩颈,提高复合时的热粘结强度。Affinity PT1450有良好的低温热封性,

18抗震性能设计

18抗震性能设计 抗震性能设计 一、规范规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统一培训教材》中指出: 抗震性能化设计仍然是以现有的抗震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一般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设防烈度、结构的不规则程度和类型、结构发挥延性变形的能力、造价、震后的各种损失及修复难度等等因素。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其性能设计要求也有所不同。 鉴于目前强烈地震下的结构非线性分析方法的计算模型和计算参数的选用尚存在不少经验因素,缺少从强震记录、设计施工资料到设计震害的详细验证,对结构性能的判断难以十分准确,因此在性能设计指标的选用中宜偏于安全一些。

建筑的抗震性能化设计,立足于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综合考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针对具体工程的需要和可能,可以对整个结构、也可以对某些部位或关键构件,灵活运用各种措施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着重提高抗震安全性或满足使用功能的专门要求。例如,可以根据楼梯间作为“抗震安全岛” 的要求,提出确保大震下楼梯间具有安全避难通道的具体目标和性能要求;可以针对特别不规则、复杂建筑结构的具体情况,对抗侧力结构的水平构件和竖向构件分别提出相应的性能目标,提高其整体或关键部位的抗震安全性;对于地震时需要连续工作的机电设备,其相关部位的层间位移需满足设备运行所需的层间位移限值的专门要求;其他情况,可对震后的残余变形提出满足设施检修后运行的位移要求,也可提出大震后可修复运行的位移要求。建筑构件采用与结构构件柔性连接,只要可靠拉结并留有足够的间隙,如玻璃幕墙与钢框之间预留变形缝隙,震害经验表明,幕墙在结构总体安全时可以满足大震后继续使用的要求。还可以提高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层间位移控制值,如国外对抗震设防类别高的建筑,其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比普通建筑的规定值减少20%~50% 。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近年来提出并备受关注的一种新的抗震设计思想。下面先从回顾传统抗震设计思想入手,进而引出这种新的抗震设计思想的发展轨迹及其主要问题。 1 传统抗震设计思想及方法 考察目前世界各国抗震设计规范,大多数国家均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作为抗震设计思想,我国2001年的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也是如此。为实现上述三水准抗震设防要求,各国采取了不同的设计方法,但均大同小异。我国是采用二阶段抗震设计方法来保障对大量的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实现其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同时以此方法为基础通过对建筑物进行抗震重要性分类(甲、乙、丙、丁四类)来区别不同类别的建筑并采取相应的修正方法来满足不同的抗震设防要求。这二阶段设计方法是:第一阶段进行强度验算,即取第一水准烈度(小震)的地震动参数,用弹性反应谱计算结构的弹性地震作用及效应,并与其他荷载效应组合,对构件截面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以保证必要的强度可靠度要求;再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和有关的构造措施,保证结构具有必要的变形能力。第二阶段进行弹塑性验算,即对特别重要的建筑和地震时易倒塌的结构,要按第三水准烈度(大震)的地震动参数进行薄弱层(部位)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采用相应的构造措施以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 归纳起来,传统抗震设计思想及其方法具有如下五个特点: (1)三水准抗震设计思想是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为基本目标的,因此与现代建筑所蕴含的经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功能无法适应。 (2)三水准抗震设计思想对结构的功能要求规定过于泛化,因而无法满足投资者、业主或环境对其功能上的“个性”要求。 (3)三水准抗震设计思想对三级设防水准小震、中震、大震用不同的50年基准期内的超越概率(分别为%、10%和2%~3%)来定义,且以各地地震基本烈度为基础反映,在应用上不方便。 (4)二阶段抗震设计方法中对地震作用(包括弹性和弹塑性)的计算是以加速度反应谱作为其基本的表达方式,它无法解决地面运动长周期成分所引起的结构的速度和位移响应问题。 (5)二阶段抗震设计方法所采用的基于概率的极限状态设计思想其可靠度只局限在构件层次,且采用分项系数来保证可靠度。显然,由此得到的结构体系的可靠度会分布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 基于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缺陷及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公众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多种需求,美国联邦紧急救援署(FEMA)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开展了一项为期6年的行动计划,对未来的抗震设计进行了多方面的基础性研究,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包括设计理论的框架、性能水准的定性与定量描述、结构非线性分析方法。日本、新西兰、欧共体、加拿大、澳大利亚相继开展了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研究。2000年11月15日,这些国家的地震工程研究人员汇集日本国土交通省建筑研究所,就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概念性框架、荷载与反应、抗震设计等主要内容进行了学术交流。可以肯定地说,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已成为这些国家地震工程研究的热门课题。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是近几年的事,主要集中在如何消化国外研究成果,这在新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我国工程抗震界普遍认为,中国21世纪的抗震设计规范应顺应国际发展,发展适合国情的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 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概念 如上所述,传统的抗震设计思想及方法无法满足人们对结构抗震功能的深

高分子的化学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高分子的化学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对分子量超过10000的化合物称之为高分子,又称高聚物或聚合物。同样的单体即化学组成完全相同,由于合成工艺不同,生成的聚合物结构即链结构或取代基空间取向不同,其性能也不同。 (一)聚乙烯性能与结构的关系 1、高压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 LDPE是在微量氧的存在下,通过高温(200℃)高压(1000大气压)聚合而成。支链比较多,比较长,链与链之间距离较大,密度小。 2、低压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HDPE HDPE支链很少,而且很短,分子量较大,分子链之间靠的比较近,密度大。 3、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 LLDPE合成所用的单体除乙烯外,还有小部分α-烯烃。虽然它有许多支链,但是支链的长度仅仅是α—烯烃聚合后余下的部分,分子链之间距离较LDPE小,密度比LLDPE大,但比HDPE小。 尽管三种PE只是在链结构上有所差异,却直接影响到分子链间的距离,进而影响到材料密度,即材料的密度主要由链结构所决定。而密度又直接影响材料性能,所以链结构不同性能自然也就不同。 4、茂金属聚乙烯——mPE mPE与普通乙烯丙烯共聚物最大的区别是:由于金属茂催化剂的强定向作用,使分子链中的丙烯单体上的甲基呈有序排列,而且分子量分布窄。正由于mPE上述结构特征,使mPE具有如下优异特性:(1)韧性好、刚性大、透明性和清洁度比普通PE都好;(2)熔体强度大,不易发生破裂。(3)熔体粘度大,热稳定性好。(4)低温热封性好,是至今低温热封性能最好的树脂,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 (二)聚丙烯性能与结构关系 1、PP均聚物: PP均聚物与PE相比PP最大区别是C链上含有甲基,甲基的存在使分子链间距增大,密度减小,PP在所有树脂密度最小。根据PP碳链上的甲基在空间取向不同,可分等规PP、间规PP和无规PP三种。等规PP和间规PP碳链上的甲基在空间取向是规整有序的,而无规PP碳链上的甲基在空间取向无规律性,随意排布。也正由于这个结构上的微少差异,使其性能差别很大,等规PP和间规PP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而无规PP呈蜡状物,基本上无力学性能。 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PP的几乎所有性能都与甲基和甲基的空间排布方式有关,PP与PE性能上的差异完全由甲基的存在决定。 2、PP共聚物 (1)乙—丙橡胶 PP共聚物的性能与组成结构具有密切关系,当丙烯含量为40~70% 时,则完全成为一种无定形的橡胶状弹性体,称之为乙—丙橡胶。主要用作其它树脂改性剂,可提高材料的韧性和抗冲击强度。 (2)PP无规共聚物: PP无规共聚物中,乙烯含量一般不超过20%。所谓无规是指乙烯单体在无规共聚物分子链中呈无规则排列,乙烯可起到阻止共聚物结晶作用,使结晶度降低,玻璃化温度降低,但透明性、柔软性和光泽度提高。

埃克森美孚ExceedTM茂金属聚乙烯

i 新品及应用一埃克森美孚Exceed刊茂金属聚乙烯 出的拉伸性能、抗冲击强度和抗穿刺性,优异的延伸性能,制品具有可减薄特性,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ExceedTM系列都属于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其中,ExceedlOl2CA牌号的熔体指数为lg/10rain,这是一种己烯共聚物,用其加工的薄膜具有杰出的低温韧性,优异的热封和热粘性能,作为一种灵活应用的多用途包装薄膜树脂,应用领域包括食品包装、复合薄膜制品、重型包装袋、多层包装薄膜、运输袋。 Exceed 1018CA也是一种己烯 共聚物,熔体指数为1g/10min,属于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用该牌号树脂加工而成的薄膜除了拥有茂金属树脂薄膜共有的优点之外,还具有特别优异的可牵伸性,因而成为 矣克森美孚公司的展台lit“中国”。 (刘颖摄影) 用途非常广泛的包装薄膜树脂,可应用的加工领域是:吹塑拉伸膜、装运袋、重包装袋、食品包装袋、多层复合薄膜制品等。 Exceed 1327 CA是一种己烯共 聚物,其熔体指数为1.3 g/10min, 具有优异的强度和拉伸性能,用于加工塑料袋应用能够实现薄膜减薄,主要用于加工垃圾袋、衬里材料、重包装袋、通用包装材料。 Exceed2018 CA是一种乙烯基 共聚物,采用茂金属单中心催化剂和埃克森美孚公司的Exxpol技术生产,熔体指数为2.0g/10min,该牌号树脂具有高的熔体指数,非常适合掺}昆到LDPE为主的薄膜配方当中,以及在共挤加工中作为表层。其应用范围包括:复合制品、拉伸薄膜、冷冻包装膜、共挤薄膜中的热封层。 Exceed 3518是一种己烯共聚 物,熔体指数为3.5g/10min,适用于加工成单层或多层流延薄膜,可加工制成流延拉伸膜、优质包装膜。 Exceed3527 PA是一种乙烯基 共聚物,熔体指数达到3.59/10min,采用茂金属单中心催化剂和Exxpol技术生产,用其生产的薄膜产品具有高模量、优异的拉伸、抗冲击强度、耐穿刺性、以及优异的可牵伸性,是一种用途广泛的聚合物树脂,专供用于加工单层或多层流延拉伸膜,适合的制品种类有:拉伸膜一非粘结层、卫生膜、人造草。 Exceed4518 PA是一种己烯共 聚物,熔体指数为4.59/10min,是一种多用途树脂,既可用于加工成单层膜和多层流延膜,也可用于加工成流 延缠绕膜,以及各种包装膜等等。囝 瓤||||||||||||||||||||||   万方数据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解读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解读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解读 【摘要】对结构抗震性能设计中的4个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和5种结构抗震性能水准进行深入解读,对不同的结构抗震性能水准提出对应的计算、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抗震性能化设计;抗震性能水准;弹塑性分析;加速度反应谱;时程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352.1+1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我国建筑抗震设计主要以下三部分组成:一、规范限定的适用条件;二、结构和构件的计算分析;三、结构和构件的构造要求。对于一个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当满足以上三部分要求时,就是符合规范的设计;当不满足第一部分要求时,就被称为“超限”工程,需要采取比第二、三部分更严格的计算和构造,以证明该建筑可以达到抗震设防目标。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着重于通过现有手段(计算及构造措施),是解决“超限”结构在中震和大震下的结构计算和设计的一种基本方法。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实现了结构抗震设计从宏观性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度。 1 地震作用:由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有许多难点,例如:地震地面运动的不确定性;抗震设防水准及对地震作用的预估;地震作用下结构反应分析的正确性;对影响结构抗震性能因素的认识及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等。当前世界各国的建筑抗震设计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拟静力法---加速度反应谱法。它将影响地震作用大小和分布的各种因素通过加速度反应谱曲线予以综合反映,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利用反应谱得到地震影响系数,进而得到作用于建筑物的拟静力的水平地震作用。此理论接受度比较高,适用于大部分结构;由于此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不太适用于“超限”结构的抗震设计。 (2)直接动力法---时程分析法。此方法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基本烈度、设计分组的判断估计、建筑物所在场地的类别,选择适

茂金属聚乙烯

茂金属聚乙烯 茂金属聚乙烯是一种新颖热塑性塑料,是90年代聚烯烃工业最重要的技术进展,是继LLDPE生产技术后的一项重要革新。由于它是使用茂金属(MAO) 为聚合催化剂生产出来的聚乙烯,因此,在性能上与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剂聚合而成的PE有显著的不同。茂金属催化剂用于合成茂金属聚乙烯独特的优良性能和应用,引起了市场的普遍关注,许多世界著名大型石化公司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竞相开发和研究,成为聚烯烃工业乃至整个塑料工业的热门话题。 早期,茂金属催化剂用于乙烯聚合只能得到分子量为2~3万的蜡状物,而且催化活性不高,没有实用意义,因而没有引起重视和推广。直到1980年,德国汉堡大学Kaminsky教授发现用二茂基氯锆(CP2ZrCl2)和甲基铝氧烷(MAO)组合的共催化剂在甲苯溶液中进行乙烯聚合,催化剂活性能高达106g-PE/g-Zr,反应速度与酶反应速度相当。MAO是二甲基铝和水在聚合体系以外条件下合成的高齐聚度甲基铝氧烷。Kaminsky教授的发现给茂金属催化剂研究注入了活力,吸引了众多公司参与开发和研究,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1991年美国埃克森(Exxon)公司首次实现了茂金属催化剂用于聚烯烃工业化生产,生产出第一批茂金属聚乙烯(mPE),其商品名是“Exact”。 埃克森美孚化工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种新的茂金属聚乙烯(mPE)产品—埃能宝TM mPE ,称该产品在帮助生产商在保持优异的薄膜性能的同时,强化薄膜的挤出加工性能。埃克森美孚认为其优良性能引领了更稳定的生产操作、更高的薄膜生产线产量、简化的薄膜原材料配方及实现了薄膜厚度的减薄。 这种单一而独特的树脂—埃能宝mPE将薄膜加工性能与高α烯烃的优良物理性能结合在一起,适用于一系列软包装薄膜应用,包括:收缩包装薄膜、托盘收缩包装薄膜、手工流涎缠绕包装膜、农用温室大棚膜、中型及重型包装袋以及复合包装薄膜等。 “这一新产品创造了优异的薄膜性能,给加工商带来的额外效益表现在配方的简化、挤出能耗的降低、薄膜生产线产量的提升、实现更可持续发展的软包装薄膜方案以及应用的多样化,”埃克森美孚化工聚乙烯全球市场发展经理大卫?麦康威尔(David McConville)说,“这些效益还包括对复杂的LLDPE共混配方的替换以及对以LDPE 为主的共混配方薄膜显著减薄的可能性。” 埃能宝mPE在LLDPE和LDPE设备上都拥有极宽而且稳定的操作窗口,能在更低熔体

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关于新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相关文章读后感 通过阅读文献,我了解了关于新型材料的一些基础知识。 新型材料是指那些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优异性能和应 用前景的一类材料。新型材料的特征: (1)生产制备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 (2)与新技术和新工艺发展密切结合。如:大多新型材料通过 极端条(如超高压、超高温、超高真空、超高密度、超高频、 超高纯和超高速快冷等)形成。 (3)一般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更新换代快,品种变化频繁。 (4)具有特殊性能。如超高强度、超高硬度、超塑性,及超导 性、磁性等各种特殊物理性能。 (5)其发展与材料理论关系密切。 新型材料的分类,根据性能与用途分为新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新型结构材料是指以力学性能为主要要求,用以制造各种机器零件和工程结构的一类材料。新型结构材料具有更高力学性能(如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等),能在更苛该介质或条件下工作。 功能材料指具有特定光、电、磁、声、热、湿、气、生物等性能的种类材料。广泛用于能源、计算机、通信、电子、激光、空间、生命科学等领域。根据材料本性或结合键分为金属材料、元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新型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新一代材

料的要求是:(1)材料结构与功能相结合。(2)开发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必须具备对外界反应能力达到定量的水平。目前的材料还停留在机敏材料水平上,机敏材料只能对外界有定性的反应。 (3)材料本身少无污染,生产过程少污染,且能再生。(4)制造材料能耗少,本身能创造新能源或能充分利用能源。 材料科学发展趋势:(1)研究多相复合材料。指两个或三个主相都在一个材料之中,如多相复合陶瓷材料,多相复合金属材料,多相复合高分子材料,金属—陶瓷、金属—有机物等。(2)研究并开发纳米材料。①把纳米级晶粒混合到材料中,以改善材料脆性。②利用纳米材料本身的独特性能。 基于材料结构和性能关系研究的材料设计,其核心科学问题有三: (l)寻找决定材料体系特性的关键功能基元; (2)材料微观结构和宏观功能特性的关系的研究; (3)基于功能基元材料体系的设计原理。 各种新型材料的开发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活性碳纤维(ACF)(或纤维状活性碳(FAC)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高效吸附材料。 ACF的吸附性能与其结构特征有密切关系.影响性能的结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为孔结构因素,如比表面积、孔径、孔容等。在通常情况下,比表面积与吸附量有正比关系;其二为表面官能团的种类和含量,例如含氮官能团的ACF对含硫化合物有优异的吸附能力.

茂金属聚乙烯

茂金属聚乙烯 茂金属聚乙烯是二十世纪90年代工业化生产的一种新颖热产性塑料,由于它是使用茂金属(MAO)为聚合催化剂生产出来的聚乙烯,因此,在性能上与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剂聚合而成的PE有显著的不同,所谓茂金属催化剂是甲基铝氧化物催化剂的缩写MAO,其化学成分为:茂金属催化剂的特点是活性中心单一,活性相同,可以制备分子量分布很窄和高度立体规整的聚合物,对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立体规整结构、共聚单体含量及分布,都可以实现精密的控制,从而生产出性能优异的聚烯烃树脂,这是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剂所做不到的。 mPE的发展有赖于茂金属催化剂的改进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1951年就有人合成了过渡金属环戊二烯基络合物和甲基铝氧烷或离子活化剂组成的茂金属催化剂,这是有机金属的配位化合物,其中的过渡金属是锆、铪、钒、钛、钻、铁等,但是,由于1951年合成的茂金属催化剂催化活性低,聚合反应的一次转化率很低,且催化剂的制备很复杂,价格非常贵,实际上没有实用的价值,直到八十年代初期,德国汉堡大学Kaminsky教授合成了以双环戊二烯二氯化钴和铝氧烷(MAO)组成的茂金属催化剂后,由于其聚合反应论活性极高,才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并进入工业化生产mPE树脂的实践。1991年美国EXXON公司首先工业化生产mPE,接着DOW化学公司、Hoechst公司、Fina、BASF等公司都实现了茂金属催化剂工业聚合聚烯烃的生产。表1是世界工业化生产茂金属聚烯烃的公司及产品。 mPE有以下特性: (一)mPE有比平常的Zieglor-Natta催化剂生产的PE高度的分子结构规整性,因而有更高的结晶度,强度高、韧性好、刚性好; (二)mPE比普通PE的透明性好,结晶度虽高,透明性也好,而且树脂清洁度高; (三)mPE的分子量分布相当地窄,/MN为2,而一般的聚乙烯的/MN为3~5,甚至更高; (四)mPE的树脂嗅味比普通PE低,起始热封温度比普通PE低,而热封强度高,随mPE中辛烯-1或乙烯-1含量的提高,密度降低,当辛烯-1含量在10~20%时,mPE密度在0.865~0.915g/cm3; (五)mPE树脂的耐应力开裂性优,可超过1000h,常常用作其它聚烯烃的耐应力改性剂使用,例如:在高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炮气管道中,常用mPE来提高HDPE的耐应力开裂性; (六)mPE中的长支链聚合物,熔体温度较好,加工性可以,但是短支链化的mPE由于熔体粘度大,而熔体强度低,因而吹膜比较困难,容易发生膜泡破裂或产生鲨鱼皮纹,因而在吹膜mPE时,口模间隙应在1.5~2.8mm宽,比普通PE吹膜时稍宽,吹胀比应小一点,一般在1:5左右较佳,虽然mPE同LLDPE一样,可以用提高剪切速率的方法来降低高度的熔体粘度,但是,过大的吹膜速度会引起熔体破裂,同样,过高的熔体温度也是不合宜的,mPE同LLDPE不同的是,mPE的熔体粘度同温度和剪切速率都很敏感,而LLDPE熔体粘度仅对剪切速率敏感,对温度的敏感性很小。m PE的熔点随品片的不同在94~1 21℃之间,加工时的熔体最大温度在210℃,使用加工LDPE或加工LLDPE的设备均能顺利地加工mP E。为了更好地加工mPE,可以在mPE中适当添加氟弹性体、油酸酰胺、滑石粉或硅藻土等添加剂,添加量仅0.3~0.5%,就可显著提高mPE的成型性。 DOW化学公司生产的mPE,PL1880、PL1840、FM1570是吹膜级mPE,FW1650、PL1845、HF1030为流涎薄膜级mPE,PP1140是流涎和吹膜二用牌号。Affinity PT1450是单层或共挤复合用牌号。Affinity 1450具有强度好韧性大加工性好的优点,但缩颈大,挤出流涎复合或挤出流涎膜生产时,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1. 高聚物的结构 按研究单元的不同分类,高聚物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高聚物的链结构,即分子内的结构,是研究一个分子链中原子或基团之间的几何排列;另一类为高聚物的分子聚集态结构,即分子间的结构,是研究单位体积内许多分子链之间的几何排列。对高聚物材料来说,链结构只是间接影响其性能,而分子聚集态结构才是直接影响其性能的因素。 1.1 高聚物链结构 高聚物的链结构包括近程结构和远程结构。近程结构是指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立体异构、连接顺序、以及支化、交联等;远程结构是指高分子链的构象、分子量等。 高聚物链结构是决定高聚物基本性质的主要因素,各种高聚物由于链结构不同其性质则完全不同。例如,聚乙烯柔软容易结晶,聚苯乙烯硬而脆不能结晶;全同立构聚丙烯在常温下是固休,可以结晶,而无规立构聚丙烯在常温下则为粘稠的液体等。 1.2 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 高聚物的分子聚集态结构包括晶态、非晶态、液晶态、取向态等;高聚物的分子聚集态结构是在加工成型过程中形成的,是决定高聚物制品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即使具有相同链结构的同一种高聚物,由于加工成型条件的不同,其成型品的使用性能就有很大差别。例如,结晶取向程度不同直接影响纤维和薄膜的力学性能;结晶大小和形态不同可影响塑料制品的耐冲击强度,开裂性能和透明性。 因此对高聚物材料来说,链结构只是间接影响其性能,而分子聚集态结构才是直接影响其性能的因素。研究高聚物分子聚集态结构的意义就在于了解高聚物分子聚集态结构的特征,形成条件及其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以便人为地控制加工成型条件得到具有预定结构和性能的材料,同时为高聚物材料的物理改性和材料设计建立科学基础。 2.高聚物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2.1链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不同的高聚物,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当然会显示出不同的材料性能出来。聚

结构性能化设计说明模板

结构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体育MALL主楼地上5层,地下2层,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乙类建筑,主楼抗震等级为框架二级;本楼室内外高差150;结构总高度23.850m。 地下车库抗震等级随主楼,本地下室为附建式人防地下建筑,人防等级为核六级。二.地震信息 本工程建筑抗震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特征周期Tg=0.35s。 三.场地地基情况 该场地内各岩土层地基自上而下分别描述如下: ①层杂填土( ml Q):杂色,松散,湿,表层为大量碎混凝土块,碎石,砖块等建筑垃圾, 下部主要以黏性土为主,含大量植物根茎。场区普遍分布,层厚:1.50m~3.30m;层顶标高:36.29m~39.76m。 ②层黏土( pl al Q 3):黄褐色,硬塑,稍湿,切面光滑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含氧 化铁,铁锰结核,少量灰白色高岭土。场区普遍分布,揭露层厚:11.80m~16.50m;层顶标高:32.99m~37.54m;层顶埋深1.50m~3.30m。 根据现场勘察及附近波速测试资料,场地内等效剪切波速250m/s<vse≤500m/s,覆盖层厚度>5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有关规定,土的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判定其所在建筑场地类别为判定建筑的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属于对抗震有利地段。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有关规定,该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天然地基设计参数表

四.超限情况 本工程地上5层,地下2层,框架结构。其中二层板及四层板开洞面积超过规范限制。综合本楼各层平面,不规则项目为: 筑。 五.结构软件分析及性能化设计 本项目前期已进行扩初设计专家评审,根据专家意见,本楼应采取2个不同软件计算并进行包络设计,对主要构件进行中震不屈服性能化设计。设计利用PKPM《SATWE(墙元模型)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和设计软件》( 10版2012.06.01)及YJK1.6两种软件包络计算,并对比结构总信息,配筋包络两种软件计算结果。 设计按竖向构件中震不屈服性能化目标设计:所有竖向构件抗弯及抗剪不屈服,大跨度结构关键构件(两侧框架柱)在竖向及水平地震组合下不屈服。在预估的罕遇地震

浅析钢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

浅析钢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 摘要:钢结构在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要求日趋多样化,钢结构的抗震性能也不断的受到设计、施工等各方面的检验,文章通过对钢结构的特点、抗震性能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了目前建筑行业钢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钢结构;建筑抗震;设计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钢结构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建筑行业,包括工业厂房、大跨度公共建筑、民用住宅等。钢结构在我国已经得到初步的发展,因其材料和结构形式的特点,钢结构具有建筑功能分区的可变性强、房屋自重轻、抗震性能优越、生产自动化施工装配化程度高和造价低综合经济效益好等优点。但推广和应用钢结构还需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实际设计和施工还存在不少争议和问题。这些都急需解决,以利于钢结构在我国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一、钢结构的种类和特点 1、钢结构的种类 钢结构是指用钢板和热扎、冷弯或焊接型材通过连接件连接而成的能承受和传递荷载的结构形式。钢结构体系具有自重轻、工厂化制造、安装快捷、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投资回收快、环境污染少等综合优势,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更具有在“高、大、轻”三个方面发展的独特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钢结构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得到合理、广泛的应用。钢结构行业通常分为轻型钢结构、高层钢结构、住宅钢结构、空间钢结构和桥梁钢结构5大子类。 钢结构在各项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如钢桥、钢厂房、钢闸门、各种大型管道容器、高层建筑和塔轨机构等。 2、钢结构的特点 2.1、钢结构自重较轻 2.2、钢结构工作的可靠性较高 2.3、钢材的抗振(震)性、抗冲击性好 2.4、钢结构制造的工业化程度较高

18抗震性能设计

18抗震性能设计

抗震性能设计 一、规范规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统一培训教材》中指出: 抗震性能化设计仍然是以现有的抗震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一般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设防烈度、结构的不规则程度和类型、结构发挥延性变形的能力、造价、震后的各种损失及修复难度等等因素。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其性能设计要求也有所不同。 鉴于目前强烈地震下的结构非线性分析方法的计算模型和计算参数的选用尚存在不少经验因素,缺少从强震记录、设计施工资料到设计震害的详细验证,对结构性能的判断难以十分准确,因此在性能设计指标的选用中宜偏于安全一些。 建筑的抗震性能化设计,立足于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综合考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针对具体工程的需要和可能,可以对整个结构、也可以对某些部位或关键构件,灵活运用各种措施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着重提高抗震

安全性或满足使用功能的专门要求。 例如,可以根据楼梯间作为“抗震安全岛”的要求,提出确保大震下楼梯间具有安全避难通道的具体目标和性能要求;可以针对特别不规则、复杂建筑结构的具体情况,对抗侧力结构的水平构件和竖向构件分别提出相应的性能目标,提高其整体或关键部位的抗震安全性;对于地震时需要连续工作的机电设备,其相关部位的层间位移需满足设备运行所需的层间位移限值的专门要求;其他情况,可对震后的残余变形提出满足设施检修后运行的位移要求,也可提出大震后可修复运行的位移要求。建筑构件采用与结构构件柔性连接,只要可靠拉结并留有足够的间隙,如玻璃幕墙与钢框之间预留变形缝隙,震害经验表明,幕墙在结构总体安全时可以满足大震后继续使用的要求。还可以提高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层间位移控制值,如国外对抗震设防类别高的建筑,其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比普通建筑的规定值减少20%~50%。 《抗震规范》附录M对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不同要求做了规定,分别给出在设防烈度地震、罕遇地震时,按照设计值和标准值进行计算的相

材料结构与性能

材料结构与性能报告(1) 论文题目:块状非晶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 姓名:王楚 学号:31605051 学科专业:材料工程 指导教师:林莉 入学日期:2016.11 报告日期: 报告地点: 研究生院制表

材料结构与性能报告(1) 1概述 一般认为,凝聚态的物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晶态物质、准晶态物质和非晶态物质。非晶态合金是指固态时其原子的三维空间呈拓扑无序排列,并在一定温度范围保持这种状态相对稳定的合金。最早有关非晶态合金的文献是由融Kamer于1934年首次报道的。而后,1960年,Duwez[1]等首先采用喷枪法在Au.Si合金中获得非晶态合金,从而开创了材料研究的新领域一非晶态合金材料。非晶合金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特别是优良的软磁性能,在许多领域中己得到应用。一般说来,非晶态合金均需要通过熔体快淬的方法来获得,它需要非常高的冷却速率( 106/s 以上)。由于临界冷却速率的限制,非晶态合金的三维尺寸受到很大的限制,只能获得很薄或很细的片、丝和粉末状非晶合金。 大块非晶合金材料是近年来采用现代冶金技术合成的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先进金属材料。对大块非晶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上都有重要意义。首先,大块非晶体系是一些全新的多组元体系,其合金熔体具有极大的热力学过冷度,过冷液体的动力学行为类似于氧化物玻璃,这使得人们重新思考传统的非晶形成理论。另外,大块非晶合金大都具有明显的玻璃转变和宽的过冷液相区,这为深人研究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变特征和过冷液态的结构和物性提供了理想材料。在应用上,由于具有奇特的物理、力学及化学性能, 适合于用来制造电子器件、磁性器件、精密光学器件、精密机械结构件、电池材料、体育用品、生物医学植人物以及军工先进武器构件( 如穿甲武器、飞行器的构件、装甲板等) 等。 2 块状非晶合金的发展历程 非晶合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l阶段为1960年(Duwez首次采用快淬方法制得Au70Si30非晶合金薄带)-1989年。这段时期,人们主要通过提高冷却速率(>104列s)来获得非晶合金,因而得到的基本是非晶合金薄膜、薄带或粉末。所研究和制备的主要是二元合金。主要研究体系可分为3大合金系:第l类合金系由过渡族金属或贵金属与类金属组成,如Pd2Si、Fe2B等。;类金属的含量为10%-30%,恰好在低共晶点组分附近。2类合金系是以LTM-ETM为基的体系,其中ETM和LTM分别代表前、后过渡族金属,LTM包括Fe、Co、Ni、Pd和Cu等,ETM包括Ti、Zr、Nb、Ta、Hf等。LTM 的含量一般在20%-40%,如Zr70(Ni、Fe、Co、Pd、Rh)30、Nb60Rh40等,该体系可以在非常宽的低共晶组分范围内形成非晶,这类非晶合金发现得比较晚,1977年才首次发现属于这一类的合金,以后又逐步发现了在Ca或Sr中加入AI、Zn等组成的非晶合金[2,3]。第3类为以A族金属元素(Mg、Ca、Sr)为基体,B族金属元素(Al、Zn、Ga)为溶质的 - 1 -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解读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解读 引言:我国建筑抗震设计主要以下三部分组成:一、规范限定的适用条件;二、结构和构件的计算分析;三、结构和构件的构造要求。对于一个新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当满足以上三部分要求时,就是符合规范的设计;当不满足第一部分要求时,就被称为? 超限? 工程,需要采取比规范第二、三部分更严格的计算和构造,以证明该建筑可以达到抗震设防目标,即?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近年来,随着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理论的应用,它实现了结构抗震设计从宏观性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度。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是一种解决? 超限? 工程抗震设计的基本方法。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定义:以结构抗震性能目标为基准的结构设计方法。抗震性能设计是解决复杂结构抗震设计问题的基本方法,常用于复杂结构、超限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中,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着重于通过现有手段(计算措施及构造措施),采用包络设计方法,解决工程设计中的复杂问题。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特点:使抗震设计从宏观性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度,业主和设计师可以选择所需的性能目标;抗震设计中更强调实施性能目标的深入分析和论证,通过论证可以采用现行规范或标准中还未明确规定的新结构体系、新技术、新材料;有利于针对不同抗震设防要求、场地条件及建筑的重要性采用不同的性能目标和抗震措施。 地震作用:由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有许多难点,例如:地震地面运动的不确定性;抗震设防水准及对地震作用的预估;地震作用下结构反应分析的正确性;对影响结构抗震性能因素的认识及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等。当前世界各国的建筑抗震设计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拟静力法- - -加速度反应谱法。它将影响地震作用大小和分布的各种因素通过加速度反应谱曲线予以综合反映,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利用反应谱得到地震影响系数,进而得到作用于建筑物的拟静力的水平地震作用。目前此方法接受度比较高,且适合于大多数建筑。此理论虽接受度比较高,也比较适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加速度反应谱法的不足。一、反应谱虽然考虑了结构动力特性所产生的共振效应,但在设计中仍然把地震惯性力按照静力来对待,所以反应谱理论只是一种准动力理论;二、地震动的三要素是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在制作反应谱过程中只考虑了地震动的前两个要素振幅和频谱,未能反映地震动持续时间对结构破坏程度的重要影响;三、应谱是根据弹性结构地震反应绘制的,只能笼统地给出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1.高聚物的结构;按研究单元的不同分类,高聚物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1.1高聚物链结构;高聚物的链结构包括近程结构和远程结构;高聚物链结构是决定高聚物基本性质的主要因素,各种;1.2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高聚物的分子聚集态结构包括晶态、非晶态、液晶态、;因此对高聚物材料来说,链结构只是间接影响其性能,;2.高聚物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2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1. 高聚物的结构 按研究单元的不同分类,高聚物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高聚物的链结构,即分子内的结构,是研究一个分子链中原子或基团之间的几何排列;另一类为高聚物的分子聚集态结构,即分子间的结构,是研究单位体积内许多分子链之间的几何排列。对高聚物材料来说,链结构只是间接影响其性能,而分子聚集态结构才是直接影响其性能的因素。 1.1 高聚物链结构 高聚物的链结构包括近程结构和远程结构。近程结构是指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立体异构、连接顺序、以及支化、交联等;远程结构是指高分子链的构象、分子量等。高聚物链结构是决定高聚物基本性质的主要因素,各种高聚物由于链结构不同其性质则完全不同。例如,聚乙烯柔软容易结晶,聚苯乙烯硬而脆不能结晶;全同立构聚丙烯在常温下是固休,可以结晶,而无规立构聚丙烯在常温下则为粘稠的液体等。 1.2 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

高聚物的分子聚集态结构包括晶态、非晶态、液晶态、取向态等;高聚物的分子聚集态结构是在加工成型过程中形成的,是决定高聚物制品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即使具有相同链结构的同一种高聚物,由于加工成型条件的不同,其成型品的使用性能就有很大差别。例如,结晶取向程度不同直接影响纤维和薄膜的力学性能;结晶大小和形态不同可影响塑料制品的耐冲击强度,开裂性能和透明性。 因此对高聚物材料来说,链结构只是间接影响其性能,而分子聚集态结构才是直接影响其性能的因素。研究高聚物分子聚集态结构的意义就在于了解高聚物分子聚集态结构的特征,形成条件及其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以便人为地控制加工成型条件得到具有预定结构和性能的材料,同时为高聚物材料的物理改性和材料设计建立科学基础。 2.高聚物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2.1链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不同的高聚物,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当然会显示出不同的材料性能出来。聚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丙烯腈、环氧树脂和聚二甲基硅氧烷(硅橡胶)等等都是不同分子结构的高聚物,它们或是晶态高聚物,或是非晶态高聚物,或是橡胶,或是不溶不熔的热固性树脂,这些都是一般人都知道的常识。交联能使本来可溶可熔的热塑性塑料成为既不能溶解也不会熔融的热固性树脂,物理力学性能有了大幅提高;普通的支化会使高聚物的性能变坏;单官能团的封端能大大改善聚碳酸酯的热稳定性,以及具有离子键的高聚物玻璃化温度会提高很多等等,这样的例子俯首可拾。在我们的高分子物理教材中都详细的介绍高聚物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端基、结构单元的键接方式、结构单元的空间立构、结构单元的键接序列以及支化和交联导致的不

抗震性能设计

抗震性能设计 一、规范规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统一培训教材》中指出: 抗震性能化设计仍然是以现有的抗震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一般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设防烈度、结构的不规则程度和类型、结构发挥延性变形的能力、造价、震后的各种损失及修复难度等等因素。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其性能设计要求也有所不同。 鉴于目前强烈地震下的结构非线性分析方法的计算模型和计算参数的选用尚存在不少 经验因素,缺少从强震记录、设计施工资料到设计震害的详细验证,对结构性能的判断难以十分准确,因此在性能设计指标的选用中宜偏于安全一些。 建筑的抗震性能化设计,立足于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综合考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针对具体工程的需要和可能,可以对整个结构、也可以对某些部位或关键构件,灵活运用各种措施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着重提高抗震安全性或满足使用功能的专门要求。 例如,可以根据楼梯间作为“抗震安全岛”的要求,提出确保大震下楼梯间具有安全避难通道的具体目标和性能要求;可以针对特别不规则、复杂建筑结构的具体情况,对抗侧力结构的水平构件和竖向构件分别提出相应的性能目标,提高其整体或关键部位的抗震安全性;对于地震时需要连续工作的机电设备,其相关部位的层间位移需满足设备运行所需的层间位移限值的专门要求;其他情况,可对震后的残余变形提出满足设施检修后运行的位移要求,也可提出大震后可修复运行的位移要求。建筑构件采用与结构构件柔性连接,只要可靠拉结并留有足够的间隙,如玻璃幕墙与钢框之间预留变形缝隙,震害经验表明,幕墙在结构总体安全时可以满足大震后继续使用的要求。还可以提高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层间位移控制值,如国外对抗震设防类别高的建筑,其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比普通建筑的规定值减少20%~50%。 《抗震规范》附录M对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不同要求做了规定,分别给出在设防烈度 地震、罕遇地震时,按照设计值和规范值进行计算的相关公式。 《高规》3.11节最先提出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分为1、2、3、4、5五个性能水准,并对 每一个性能设计水准规定了具体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广东高规》3.11节对《高规》的五个性能设计水准给出了更明确的计算公式,比如《广东高规》规定了不同性能水准下的构件重要性系数及承载力利用系数,特别是《广东高规》对第3、第4、第5性能设计水准不再像《高规》那样提出“应进行弹塑性计算分析”的要求,明确了可按线弹性有限元计算出的内力位移进行性能设计的公式,这些规定便于软件实现,使软件可以直接利用线弹性有限元结果进行性能设计。 《上海抗规》附录L对抗震性能化设计做了规定。 二、软件实现 抗震性能设计的计算参数如图3.9.1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