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明朝孙传庭简介 明末将领孙传庭是怎么死的
历史古代名人孙传庭人物介绍PPT

柿园之役
崇祯十五年(1642年),孙传庭被启用为兵 部侍郎,崇祯帝亲自问他剿贼安民的策略。 皇帝命他带兵援助开封,开封之围解除后, 陕西督军汪乔年已经被敌军杀害,崇祯帝命 孙传庭前往陕西代汪乔年之职。为鼓舞秦军 士气,孙传庭采取策略诛杀了多次临阵脱逃 的援军总兵贺人龙。
01 人物生平
兵败自杀
孙传庭在河南战败后,回到陕西,计划守住潼关,保护京师 上游地区。孙传庭认为秦军不利于速战,于是招募勇士,屯 田、积粮、修缮兵器。由于督工严苛,陕西地区百姓不堪忍 受,而关中地区又有饥荒,士兵、百姓哗变。第二年(1643 年)五月,朝廷命孙传庭督河南、四川、山西、湖广、贵州 及江南、北军务,孙传庭不得已而出师。当时李自成已经占 据河南、湖北十余郡县,孙传庭分兵防御。八月十日,孙传 庭出师潼关。二十一日,军队驻扎在陕州,命河南各军队过 河进剿敌军。在这次战争中,孙传庭军队大败,敌军攻破潼 关,孙传庭与副将在这场战争中死去。
古代历史人物介绍PPT
第四部分
相关资料
04 相关资料
人物评价
清朝乾隆追谥其为“忠靖”,盛衰纯固、危身奉上、推能尽 忠、廉方公正、临患不忘国称之为“忠”,兵以安民、恭己 正身、性宽乐义称之为“靖”。忠靖二字概括了孙传庭的一 生行迹,也体现了他的忠臣气节。明末清初史学家吴殳在 《流贼亡明节目》中评价他忠实刚毅,旷世奇才,与洪承畴 相比,有过之而不及。
古代历史人物介绍PPT
第三部分
后世纪念
03 后世纪念
孙传庭祠
孙传庭生活在明末的动乱年代里,是镇压农民 起义军的重要将领,后代对他有较高的评价。 清代将他奉祀于山西三立祠、西安名宦祠、代 州乡贤祠,他的事迹详细记载于《明史》《山 西通志》《陕西通志》。清朝乾隆皇帝特赐谥 “忠靖”,并在陕西、代州敕建孙忠靖公祠, 由地方官员春秋致祭。
大明帝国最后的栋梁们(二):孙传庭,传庭死,则明亡矣

大明帝国最后的栋梁们(二):孙传庭,传庭死,则明亡矣大明帝国最后的栋梁们第二期在“大明帝国最后的栋梁们”第一期中,杜少讲了卢象升的悲剧。
今天,杜少来讲另一个被崇祯坑死的国之栋梁:孙传庭。
在讲孙传庭之前,杜少先要回答一个问题。
自从第一期推出后,很多读者说我黑崇祯,说崇祯兢兢业业十多年,是无力回天,是大明烂透了。
杜少在此不想争论,只列举以下几个事实:(1)崇祯一朝十七年,换了50个内阁辅臣,杀了7个总督,11个巡抚。
除了杨嗣昌始终得到信任外,几乎没有被信任的。
(2)这些督抚是不是都该杀呢?有的固然该杀,但我贴段史料“崇俭与张献忠战本胜,以杨嗣昌言其撤兵太早,致师败绩,不俟秋决,以五月弃市。
”史料讲的什么呢?本来郑崇俭打败了张献忠,结果杨嗣昌跟崇祯说郑崇俭撤兵太早了以至于打了败仗,崇祯也不调查,直接就大怒杀了郑崇俭,弃市。
(3)再举一例,松锦大战后,明朝大败,洪承畴降清。
崇祯皇帝想和清廷议和,又拉不下来脸,于是偷偷派兵部尚书陈新甲去议和。
结果泄漏消息后,面对满朝文武的质疑,崇祯第一时间撇清了自己的关系,直接就杀了陈新甲灭口。
看了以上三个例子,尤其是最后一个例子,你是否会理解为什么1644年,闯军近在眼前,崇祯想南迁,但是群臣没有一个站出来给皇帝一个台阶下?因为,你为了皇帝出头,皇帝下一秒可能就杀了你。
崇祯其人,刻薄寡恩,猜忌成性。
用人而疑人,不是派人掣肘,就是自己亲自干预军事行动,有多少兵勇骁将,能臣栋梁最终都会被送掉。
今天讲的孙传庭,如同卢象升一样,也是被送掉的。
崇祯皇帝一.一战灭闯王高迎祥,李自成成了新闯王同卢象升一样,孙传庭也是进士出身,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两年后因为不满魏忠贤专权而弃官回乡。
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孙传庭也是有着一身浩然正气的,直到崇祯八年才再度出仕。
崇祯九年,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农民起义,孙传庭主动请缨任陕西巡抚,剿灭农民军。
孙传庭到陕西后,自募军队,号“秦军”。
闯王高迎祥此时来到陕西,想从汉中进攻西安。
史上最死不得的6大名将,一死就亡国,比预言还准

史上最死不得的6大名将,一死就亡国,比预言还准本文导读:6,孙传庭孙传庭,字伯雅,又字白谷,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
崇祯十五年(1642年)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
次年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
带兵镇压李自成、张献忠民变。
由于时疫流行,粮草不足,兵员弹药缺少,朝廷催战,无奈草率出战,后兵败,在陕西潼关战死,马革裹尸,年约51岁。
崇祯却认为他诈死潜逃,没有给予赠荫。
孙传庭死后第二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吊死于煤山,明朝灭亡。
《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
5,石达开石达开,小名亚达,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之一,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革命家、战略家,武学家,诗人,书法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石达开领导下的太平军,曾所向披靡,几次打得曾国藩崩溃无比。
1851年,洪秀全称天王后,石达开晋封“翼王五千岁”。
但是没过多久,太平天国发生内讧,石达开被迫离开天京,后在四川大渡河被清军包围被俘,被俘后英勇就义。
石达开死后,仅仅过了一个月,天京就沦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就此灭亡。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受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获封翼王,三十二岁英勇就义于成都。
一生轰轰烈烈,体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迹为后世所传颂,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
4,项燕项燕,战国末期楚国将领,项羽的祖父。
项燕家族世代为楚国将领,受封于项,后用为姓氏。
公元前224年,秦王倾全国兵力,以王翦为将,率六十万大军大举攻楚,楚国危亡在即。
王翦攻取楚国陈以南至平舆之间的地域。
楚国则倾一国兵力迎击秦军,以项燕为将,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
王翦因势而变,采取坚壁固守的方针,避其锋芒。
楚军多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
两军相持日久,楚军以为秦军将长期驻守新占领土,于是撤军东归。
王翦伺机起兵追击,令勇壮军士为先锋,突袭楚军。
楚军猝不及防,仓促应战,结果大败,项燕战死,临死前发出诅咒:“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楚军于是溃败逃亡,楚国也随之灭亡。
他是明朝的希望 崇祯为何把他关进大牢3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他是明朝的希望崇祯为何把他关进大牢3年?
导语:孙传庭是大明朝最后的希望,但他的结局却十分让人惋惜。
由于他的个人的耿直和君主的横加干涉,致使一盘活棋变成了必输的死棋。
在洪承畴投降
孙传庭是大明朝最后的希望,但他的结局却十分让人惋惜。
由于他的个人的耿直和君主的横加干涉,致使一盘活棋变成了必输的死棋。
在洪承畴投降清朝以后,他成为明朝的顶梁柱,但他却因为种种原因,被崇祯皇帝关进大牢达3年之久。
正是在这3年里,李自成一步步做大自己,最终颠覆了明帝国。
一、镇压流寇的玩牌,两任闯王都闻风丧胆
洪承畴在担任三边总督期间,专门负责对西北地区农民军的镇压。
此时的陕西巡抚正是孙传庭,孙传庭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可以说是战功赫赫,不仅生擒了第一代闯王高迎祥,并且把新一任的闯王李自成打的抱头鼠窜。
最后带着十几个亲信狼狈逃进了深山,如果不是此时关外清军进犯,朝廷急调明军回防的话,李自成肯定难逃一死。
也就不会再有后边的事情了,如果在给孙传庭一些时间,他完全有能力超越他的上级洪承畴,坐上西北地区的第一把交椅。
洪承畴对孙传庭的评价是“作战凶悍、不按常规、富有谋略”,他投降清朝以后认为孙传庭是清朝最大的对手,皇太极和多尔衮等人也牢牢记住了这个人。
负责编撰《明史》的张廷玉也对孙传庭评价很高,在书中这样记录孙传庭“深沉刚毅、多谋善断”。
如果孙传庭有足够的机会,他完全有可能成为安定明帝国内外交困的王牌,辅佐崇祯皇帝再来一次大明中兴。
只可惜他的个人性格以及皇帝、朝臣的错误做法,致使这一切都成为泡影。
二、生性耿直不善周旋,遭到了宦官和朝臣的双方陷害
生活常识分享。
孙传庭:战死不得恤的大明最后战将

孙传庭:战死不得恤的大明最后战将兴衰不自由,丹心付水流在《明史》上对孙传庭的评价中有很悲怆的一句话叫作“传庭死,而明亡矣”。
我们从这一评价中可以读出,大明朝自孙传庭死后,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了,果然,一年后,崇祯便穿着他那件补丁龙袍,去煤山的歪脖树上吊去了。
崇祯如果不是生不逢时,还真可以说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他没有荒淫,没有暴政。
他的毕生梦想就是恢复大明的鼎盛,但是天不遂人愿,大明朝还是覆灭在了他的手里。
都说明朝的灭亡怪不得崇祯帝,其实在俺看来,在他主政的这一朝,他的个性,他的所作所为,离一个开明君主实在是有太大的距离,他的虚荣,他的猜疑,他不敢负任何责任的行为方式,使得多少本可以力挽狂澜的人臣,惨死于他的手中,或无奈地战死沙场以明其志。
这其中孙传庭的死就是最为明显的一例。
孙传庭,字伯雅,山西代县人,明朝名将。
万历年进士。
崇祯年先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
升为兵部尚书。
率兵镇压李自成、张献忠起义。
由于时疫流行,粮草不足,兵员弹药缺少,朝廷催战,无奈草率出战,后兵败,在陕西潼关战死,马革裹尸,时年51岁。
乾隆年间被清廷追谥“忠靖”。
好奇怪哈,他是大明朝兵部尚书,战死后不得明王朝的追謚,却被死敌的大清朝来给个谥号,这其中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呢?何以崇祯对这样一名血洒疆场,以死殉国的将领,这么地冷血呢。
从简历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孙传庭是个文人,进士出身的文人,是个彻头彻脑的儒生,26岁就高中进士及第,本来是为做官储备的辅佐之才。
没想到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玩笑,将怀揣着儒家治国道理的儒生推到“剿匪”第一线。
他是生在万历年间,当时张居正大刀阔斧的将明朝枝枝蔓蔓砍伐一番,露出“中兴气象”,张居正倒下后,国运再一次黯淡。
而大明朝也开始进入了惊风骇浪的时代。
各地农民军风起云涌,东北的满人也日益强大,渐渐对大明朝形成了威胁。
作为一名文职人员,他按例是被授知县一职,后来又为吏部验封主事,再升至稽勋郎中。
当时有权臣魏忠贤在朝中培养亲信,孙传庭对此很是不满,于是愤而辞职。
历史趣谈:孙传庭 被手下败将李自成打败马革裹尸收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孙传庭被手下败将李自成打败马革裹尸收场导语:孙传庭是明朝末年镇压农民起义的将领,他带领的秦军不仅击败过高迎祥和李自成,还为保卫明朝社稷的安稳做出巨大的贡献。
孙传庭的一生打了无孙传庭是明朝末年镇压农民起义的将领,他带领的秦军不仅击败过高迎祥和李自成,还为保卫明朝社稷的安稳做出巨大的贡献。
孙传庭的一生打了无数次的胜仗,为何最后会被手下败将李自成打败以马革裹尸的收场?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孙传庭的死呢?孙传庭,字伯雅,又字白谷,出生于1593年。
孙传庭是明朝的军事领将,放在明朝,其主要成就就是击败了高迎祥、李自成等农民起义领袖,还有斩杀农民义军猛将陈可新、谢君友等。
孙传庭于1619年中进士,在永城当知县。
次年,孙传庭入京任职吏部验封主事,然后再次升职为稽勋郎中。
但因对魏忠贤专政不满,两年后便放弃自己的官位回到了家乡。
1635年,孙传庭再次授命高升,任职顺天府府丞。
1636年,孙传庭主动提出担任陕西巡抚,前往负责剿灭农民军。
同年,孙传庭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与高迎祥激战四天,高迎祥被生擒。
1638年,孙传庭再次击败李自成,但是此时清军攻入长城,孙传庭只好回到京城进行防御,因此给了李自成喘息的机会。
1639年,因杨嗣昌的弹劾,崇祯帝怒将孙传庭送入监狱囚禁。
一直到1642年,崇祯才再度任用孙传庭收拾烂摊子,授以陕西总督一职。
但是当时的李自成农民军已日益强大,最终开封被李自成占领,孙传庭决心死守潼关。
1643年,孙传庭任兵部尚书出兵潼关,直到战死。
1643年,孙传庭被崇祯封为兵部尚书,让他带兵出战潼关。
其实孙传庭出战前就知道自己此行必定凶多吉少,但是他出行前说:大丈夫难道还要再次入狱吗?可见他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守卫潼关了。
当时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大明最后的大将孙传庭 为何有人说传庭亡则明亡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大明最后的大将孙传庭为何有人说传庭亡则明亡
导语:孙传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百谷,一字白谷,代州镇武卫(今山西代县)人。
生于明神宗万历21年,卒于明思宗崇祯16年,年约51岁。
孙传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百谷,一字白谷,代州镇武卫(今山西代县)人。
生于明神宗万历21年,卒于明思宗崇祯16年,年约51岁。
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
明崇祯十五年(1642)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
次年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
带兵镇压李自成,在潼关战死。
生平简介
镇压农民起义
在孙传庭的一生中。
镇压农民起义构成了他军旅生涯的主要内容,其起点始于崇祯八年(1635年)。
这一年的秋天,孙传庭出任验封郎中,后又越级升为顺天府(今北京市)府丞。
崇祯九年(1636年)再擢为右佥都御史。
此时,以整齐王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正雄据商洛(今陕西商州市、洛南县一带)之地,严重地威胁着明朝在陕西的统治,陕西巡抚甘学阔多次镇压失利,陕西士大夫请荐孙传庭督秦,孙传庭遂于崇祯九年三月巡抚陕西。
孙传庭到任后,令副将罗尚文率明军进击商洛地的起义军,并诛杀了整齐王。
不久,农民起义军又在关中地区展开斗争,孙传庭在陕西周至的黑水峪之战中镇压了起义军中势力最强的高迎祥部,并俘杀了闯王高迎祥。
当陕西的起义军屡遭挫折之际,活动于河南的起义军马进忠、刘国能等17部进兵渭南。
孙传庭急忙联络河南明军对起义军进行围追堵截。
崇祯十年(1637年)初,马进忠等部再渡西折入
生活常识分享。
为何说孙传庭可惜?孙传庭人物结局

为何说孙传庭可惜?孙传庭人物结局明末清初,朝代更迭之时,大明出了不少降将,也出了不少英豪。
当时有这么一位将领,率军多次镇压起义军,保证大明统治。
最后力战而死,却得不到崇祯帝封赠,成大明最可惜的将领。
《明史》给予高度评价,称传庭死,而明亡矣。
此人就是孙传庭!孙传庭是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最开始授知县一职,天启年间为吏部验封主事,再升至稽勋郎中。
当时有权臣魏忠贤在朝中培养亲信,大肆打压异己,孙传庭不满辞职。
崇祯帝八年孙传庭被再次起用,随后在镇压农民军的战斗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才能,成为大明顶梁大将。
崇祯九年,孙传庭任陕西巡抚,并奉命剿灭农民军。
当时朝廷出不了多少兵力,实际上后来出征的明军,大部分都是孙传庭自己征召,随后训练出来的。
孙传庭在榆林建军,号为秦军。
当时正好遇到闯王高迎祥复出,想要进攻西安。
孙传庭就率领秦军镇守汉中,阻挡高迎祥进攻西安的路径。
他事先率秦军在高迎祥部队必经之地埋伏,等到高迎祥一部赶到之时,以逸待劳。
两方大战四天,孙传庭击败高迎祥部队,并将高迎祥俘虏。
高迎祥在北京被处死之后,李自成继承了他的部队,成为新一任的闯王。
崇祯十年,孙传庭率部与各路明军以优势兵力接连打击了起义军圣世王、瓜背王、一翅飞、镇天王等部,关中以南平定。
崇祯十一年,孙传庭和洪承畴联合在潼关南原以重兵埋伏,使闯王李自成部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最后只独自率18骑突围。
如果这个时候孙传庭继续率军出征,将李自成捉拿,就没有后面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尽的事儿了。
但是当时清军攻入长城,忧心如焚的崇祯帝可没有考虑到李自成会死灰复燃的事。
他下令急调孙传庭部回京防御,使得李自成有了喘息之机。
多尔衮、岳托率清兵分路从墙子岭、青山口入长城,明京师戒严。
孙传庭率援军赶到,却因为与主和派杨嗣昌、高起潜有矛盾被诬陷。
此二人在崇祯帝面前大肆说孙传庭坏话,最终使得崇祯帝将人晾在一边,根本没有召见。
后来杨嗣昌推举洪承畴担任蓟辽总督,主张将陕西军全部留下守卫蓟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孙传庭简介明末将领孙传庭是怎么死的
导语:孙传庭(1593年-1643年11月13日),字百雅,又字百谷,一字白谷,中国明朝代州振武卫(今属山西)人,明末官员,军事将领,时任兵部尚书,曾生
孙传庭(1593年-1643年11月13日),字百雅,又字百谷,一字白谷,中国明朝代州振武卫(今属山西)人,明末官员,军事将领,时任兵部尚书,曾生擒高迎祥。
孙传庭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初授永城知县,天启初年进入北京任职,为吏部验封主事,再升至稽勋郎中,两年后因不满魏忠贤专政,弃官回乡。
崇祯八年(1635年)秋,孙传庭返职,升为验封郎中,后来改任顺天府府丞。
崇祯九年(1636年)三月,请缨任陕西巡抚,负责剿灭农民军。
传庭在榆林建军,号为秦军。
此时洪承畴正与李自成战于陕北,卢象升调任宣大总督后,民军首领闯王高迎祥自湖广复出,来到陕西,欲自汉中进攻西安。
传庭领秦军镇守,高迎祥无法攻克,遂意图自子午谷入,直逼西安。
传庭料之,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劳,激战四天后,高迎祥溃败,后被俘,送往北京处死,而其外甥李自成继任闯王。
崇祯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在潼关南原被洪承畴与孙传庭设伏击溃,带着残部十七人往陕西商洛山逃亡,李自成几乎灭亡。
此时明军情势大好,可是清军在此时攻入长城,崇祯帝急调洪承畴与孙传庭回京防御,李自成大难不死。
孙传庭与农民军鏖战多年,屡建战功,卢象升战死后,孙传庭代任其职,但因与杨嗣昌等人不和,颇受抑制。
崇祯十二年,杨嗣昌弹劾孙传庭假装生病请求卸任,崇祯帝发怒,把孙传庭送入监狱囚禁。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