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4)戏剧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说明: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课程考核:形考(比例30%、手段网络);终考(比例70%、手段纸考)。
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50年代中期,大规模表现农村合作化运动的话剧作品主要有()等。
[答案]《布谷鸟又叫了》孙犁表现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生活的小说是()。
[答案]《山地回忆》梁斌写出的第一篇反映高蠡暴动的短篇小说是()。
[答案]《夜之交流》中国新诗史上第一位以表现石油建设和石油工人著称的“石油诗人”是()。
[答案]李季茹志鹃表现“游击队之母”英雄本色的小说是()。
[答案]《关大妈》受传统小说“五虎将”模式影响的战争小说主要有刘流的()等。
[答案]《烈火金刚》《三家巷》中描写的“沙基惨案”发生在()中。
[答案]省港大罢工在五六十年代坚持采用秘密方式写作的“七月诗派”诗人是()。
[答案]绿原贺敬之的民歌体短诗以()为代表。
[答案]《回延安》南方少数民族关于世界初创的原始神话很多,但英雄史诗不多,主要有()。
[答案]傣族的《召树屯》被排除在“第一次文代会”之外的重要文学家主要有()等。
[答案]张爱玲;朱光潜;沈从文《红岩》的三条线索是()。
[答案]“重庆中美技术合作所”里的狱中斗争;华蓥山革命根据地的农村武装斗争;许云峰、江姐与国民党面对面的个人斗争20世纪50年代,记叙朝鲜战争的小说作品主要有《英雄的故事》《三千里江山》《上甘岭》等,这些作品的作者是()。
[答案]陆柱国;巴金;杨朔郭小川著名的叙事长诗“爱情三部曲”是指()。
[答案]《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我国的民族叙事诗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它们是()。
[答案]民间叙事诗;英雄史诗;原始神话1949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_______”。
[答案]第一次文代会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运动,是对的《_______》的批判。
中国当代文学常识

中国当代文学常识一、概说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举行,大会成立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议决议把毛泽东的文艺为人民,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作为新文艺的基本方针。
第二次文代会于1953年9月在北京举行,确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把创造英雄人物的问题作为创作上的首要任务提出来。
1951年5月,批判孙瑜的《武训传》。
20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全国批判《武训传》,混淆学术、思想问题和政治问题。
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批评。
李希凡、蓝翎评《红楼梦研究》是正常的。
对俞平伯进行政治性围攻是不正确的,这种做法不符合党对学术艺术采取的“双百”方针。
1955年,全国开展反胡风集团的斗争,严重混淆了思想问题和政治问题、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对胡风分子定罪,开创以无产阶级政权力量镇压文艺不同思想派别的先例。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宣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5月26日,中宣部长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报告。
1957年春,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阐述这一方针。
双百方针内涵:①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②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自由讨论解决;③辨别香花和毒草运用六条政治标准,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
1957年6月起,反对资产阶级右派的斗争。
这一斗争发生了扩大化错误。
1958年,对所谓修正主义文艺思想批判1959年冬、1960年,再掀高潮。
1958年,新民歌运动,是当时经济上违背客观规律和实事求是精神的“大跃进”和浮夸风在文艺上的表现。
提倡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作家出技巧的三结合创作方法。
1958年,提出“两结合”即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1960年7-8月,第三次文代会在北京召开,提倡两结合创作方法,强调革命理想主义,反对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文艺思想。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戏剧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戏剧此部分主要参考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钱理群等主编的《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其他可以参考程光伟、孔庆东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董建、董乐山著《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1、戏剧与戏曲戏剧是特殊的艺术类型,是一种时空综合性艺术,是表情和造型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如音乐就是一种表情艺术,绘画和舞蹈就是造型艺术),也是一门古来的艺术,自人类文明产生之始就有了古老的戏剧。
戏剧在狭义上就是话剧,是西方戏剧。
1907年戏剧传入中国,标志性事件就是春柳社按西方样式编演了新戏剧《茶花女》。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统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昆曲、皮黄戏、京剧等。
宋元之后,以歌舞演故事为主的南戏与杂剧占据戏曲舞台,清代则是京剧发展和兴盛的时期。
由国外传入的话剧被称为新戏,而传统戏曲被称为旧戏,新剧旧剧的对应即话剧与戏曲的对应贯穿整个中国的20世纪。
2、世界范围内得以保存下来的三大戏剧文化体系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戏剧(悲喜剧),古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
前三种戏剧和日本的能剧并为四大样式。
西方文化为主导文化,古希腊为源头,西方文化强势,而东方文化系统和印度梵剧已经消亡,日本的能剧和歌舞仍然存在。
在法国的学者发现东方戏剧的魅力在于是残酷戏剧。
中国戏曲的特点是角色行当化,表演的歌舞化和舞台构造虚拟化、写意化。
戏剧是与人类文明、人类本性、人类之根相结合,戏剧属于物质文化更属于精神文化(三大文化指物质、制度和精神)3、戏剧的起源戏剧起源关系到人的模仿的本能、表现的本能、观看的本能。
戏剧是一种社会化的艺术,是群体艺术,它与人的社会性相关,是社会化本能相结合的产物。
4、戏剧的本质特征与要素构成戏剧的基本要素有四个(1)演员和表演艺术(核心要素);(2)观众的因素,观演关系——戏剧的基本关系和基本矛盾;(3)剧本因素(意味着表演一个故事),戏剧的特定情境,剧本对戏剧的规定性,情节和戏剧冲突不可缺少。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专题三“样板戏”与当代戏剧实验

C、《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 要》, 经过毛泽东多次亲自修改。可说是代表了毛泽东 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基本思想。《纪要》否定了十七年 的文学艺术, 提倡的是:“我们要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 导下, 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去创造无 愧于我们伟大的国家, 伟大的党, 伟大的人民, 伟大的 军队的社会主义的革命新文艺。这是开创人类历史新纪 元的,最光辉灿烂的新文艺。”肯定的是:“歌颂我国 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歌颂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战线 上的大跃进,歌颂我们的英雄人物,歌颂我们伟大的党, 伟大的领袖英明领导的文艺作品。”《纪要》还提出建 立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样板,这样板便是革命现代京剧。
• 《龙须沟》话剧的开山之作
பைடு நூலகம்
• 2、1953—1957年 当代戏剧第一个高潮
• 昆曲《十五贯》一部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 • • •
3、1957—1960年 历史剧兴起 老舍、田汉等 4、1960年代初—1966年 第二次高潮 吴晗、《红灯记》等。
• • • • • •
(二)、总体特征:四个方面 P49 1、艺术与政治 2、剧种全面 3、姿态多样 4、现代主题的尝试
《沙家浜》
“智斗”是《沙家浜》的精华所在。但是,在这 场戏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主题先行论”的痕迹, 能够透视到中国 20 世纪的政治风云变幻。作为一 个极富象征意味的戏剧段落,这场戏集中表现了 “两条战线、两种形式、三个层次、三个方面”的 “政治斗争”。具体说,就是“武装斗争”与“地 下斗争”这“两条战线”的斗争,文本内显性的 “戏剧斗争”与文本外隐性的“社会斗争”这“两 种形式”的“政治斗争”,“阿庆嫂与胡传魁、刁 德一”、“江青与彭真”、“毛泽东与刘少奇”三 个层面的“政治斗争”,“形象人物”、“演艺人 物”、“政治人物”三个方面人物的“政治斗争”。 所有的斗争,都显示出斗智斗勇的“政治斗争”特 质,都使这场戏显示出神秘诡异的政治色彩。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十七年戏剧:▲戏剧分类:话剧(独幕剧、多幕剧)、歌剧(西方歌剧、民族歌剧)、戏曲(国剧、地方戏)▲戏剧特点:直观性、虚拟性、假定性、逼真性。
▲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属西方“舶来品”。
▲戏曲: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的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梅兰芳体系:近二百年来优秀地方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京剧构成的重要的戏剧体系,与德国布莱希特体系、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合称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
▲社会主义教育剧:1962年后充分发挥戏剧的教化功能,着眼于思想教化乃至政治教育。
丛深《千万不要忘记》(原名《祝你健康》)、陈耘《年青的一代》、沈西蒙和吕兴臣《霓虹灯下的哨兵》、张仲明《青松岭》等。
▲传统戏:客观上属于古典戏剧范畴;现在而言是经过多年流传,在内容与形式上表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欢迎,在当代又得到重新整理、改编、加工的剧目。
▲现代戏:是中国现代戏曲的通称。
是利用传统戏曲的艺术形式,以现代艺术观念创作、演出,反映现代人生活的戏曲,是对传统戏剧进行全新的艺术改造,在内容上是现代的、全新的。
▲新编历史剧:今人以当代的生活观念,观照古代人生活内容,以当代观念解读古代题材,同时利用传统戏曲的艺术形式,来进行创作演出的剧目。
目的:“古为今用”,重新焕发艺术光辉,为今人所用;“以古鉴今”,对现实生活有所映射但还是要看具体内容来具体分析。
问题:过于美化历史人物。
▲歌剧: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
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歌剧概念。
文革时期:▲“三突出”创作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八个“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地下文学(潜在写作):与当时为政治服务的主流文学相背离,具有民间化、个人化的特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 19-40戏剧及散文

3.小品散文的绵延与开展。
茅盾的《白杨礼赞》、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沈从文 《湘行散记》 等 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卓然名家,在看似无关抗战宏旨的漫 谈中,传达出对生活本身的热忱与兴趣。这种热忱和兴趣 正是一个民族的力量和自信的表现。
二、梁实秋的散文
• 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到重庆编译馆主持翻译委员 会并担任教科书编辑委员会 常委,年底开始编辑《中央 日报》副刊《平明》,
艺师生集体创作,贺敬之、丁 毅执笔。
(二)、剧本摒除了原故事中的传奇 色彩和迷信色彩,融进了阶级斗
争的思想内容。
“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 ‘鬼’变成人”
(三)、塑造了杨白劳、喜儿等农民形象 杨白劳:旧社会老一辈农民,忠厚、勤劳、善良、软弱。 喜儿:与父亲有着不同性格的另一种农民形象。她天真活泼, 勤劳善良,有顽强的反抗和复仇精神。
• 话剧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 《心防》、《法西斯细菌》、《复活》、《戏 剧春秋》、《芳草天涯》等
• 剧作特点:
日常生活的戏剧性:善写普通知识分子与小市民平凡
的人生。
简约含蓄的情节结构 人道主义观点:与民主主义立场结合,关注大时代中个
人的命运,浓郁的人情味,含泪的笑类似契诃夫。
代表作《上海屋檐下》: 1、不以激烈的戏剧冲突和慷慨激昂的情调取胜, 而以发掘富有意味的日常生活细节和含蓄隽永的 抒情见长。 2、散文式双层戏剧结构的创造 3、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治进行了深刻暴露和辛辣讽刺。 该剧艺术特征:
A、讽刺泼辣犀利,气势挥洒纵横,构思大胆奇妙, B、漫画化和性格化结合,荒诞性和真实性统一,喜剧性和 悲剧性交相映衬, C、善于吸收中国传统的讽刺艺术特点,注重喜剧的民族化。
《中国当代文学》试卷及复习要点5

〔大二上〕◆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2〕“两结合”创作方法〔3〕政治抒情诗〔4〕民歌运动〔5〕山药蛋派〔6〕社会主义训练剧〔7〕主题先行论〔8〕根本任务论〔9〕“三突出”创作原则〔10〕样板戏〔11〕天安门诗歌运动〔12〕重放的鲜花〔13〕归来的诗人〔14〕模糊诗〔15〕生代诗歌〔16〕伤痕文学〔17〕反思文学〔18〕改革文学〔19〕寻根文学〔20〕中国式现代派小说〔21〕先锋小说〔22〕写实小说〔23〕学者散文〔文化散文〕〔24〕探究剧〔25〕京味剧二、论述思考题1评述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2谈建国初期文艺界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争辩、胡风3 文艺思想的批判过程及阅历教训问题?4结合创作实例,试论十七年现实主义创作与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5评述《保卫延安》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开创性意义?6分析《保卫延安》中周大勇的性格特征7分析小说《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特征?8分析《红旗谱》反映历史生活与探究民族文化的成就?9分析《红旗谱》中朱老忠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10评述小说《青春之歌》思想艺术方面的得与失?11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及进展过程?12比较分析峻青、王愿坚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13结合《百合花》论析茹志娟小说创作细腻动人的艺术风格?14论述《创业史》的史诗特点及艺术成就?15分析《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典型意义?16以《三里湾》为例,谈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群众化上的奉献?17试论宗璞小说《红豆》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中的江玫与齐虹这两个人物形象。
18评述述十七年诗歌进展的根本状况。
19如何评价“民歌运动”?20分析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1试分析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22比较分析贺敬之和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23评述闻捷诗歌集《天山牧歌》的思想艺术成就?24评述十七年散文进展的根本状况?25试分析杨朔散文的构造艺术特点?26试分析杨朔散文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27分析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28论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29比较分析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蕴涵、艺术特色及缺失?30以《谁是最得意的人》为例,评述魏巍散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31简述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状况?32分析 1958 年到1962 年间历史剧热潮消灭的的缘由,它的代表作有哪些?33分析《龙须沟》中程疯子形象及意义?34评述话剧《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35分析《茶馆》中王利发、泰仲义、常四爷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36试分析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如何处理时间与构造的?37简述《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的内容及反动实质?38论述四五诗歌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39简述时期小说进展各阶段的根本状况?40评析刘心武小说《班主任》的思想价值?41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小说创作的探究?42简述王蒙小说《春之声》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43以《绿化树》为例,评述张贤亮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44分析《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5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46如何理解《芙蓉镇》的乡土气息?47分析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8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性格特征?49简论陆文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50分析陆文婷这一学问分子的典型形象?51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受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52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艺术特色53评述“寻根文学”消灭的意义及创作上的得失。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形考作业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形考作业4参考答案1.五六十年代的现代历史题材创作模式对文学影响深远。
其中,不包括的是《华阳国志》模式。
2.“郭小川体”是一种诗歌形式,也称为“散曲小令体”。
3.在《关汉卿》一剧中,描写了许多知识分子。
其中,反面形象是谢小山。
4.林斤澜的代表作是“乡土小说”,其中包括《瓜棚柳巷》、《花街》、《蒲柳人家》和《矮凳桥风情》。
5.方之的《内奸》选择了一个独特的叙述视角,以一个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看待这40多年的政治风云。
6.在《芙蓉镇》中,因政治运动而成为罪人和牺牲品的女主人公是黎桂桂。
7.“改革文学”中著名的戏剧作品是《乔厂长上任记》。
8.年轻画家“孟加拉虎”是《》中的男主人公。
9.80年代以后,当代战争题材的作品中最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雷场相思树》。
10.《妻妄成群》中陈佐千的第四位太太是毓如。
11.“山药蛋派”或“山西派”的主要作家有西戎、束为、孙犁和马烽等。
12.“三只报春的燕子”预示着当代文学新走向,其中包括《哥德巴赫猜想》、《班主任》、《伤痕》和《曙光》。
13.先锋小说的主要作家有余华、格非、马原和残雪等。
14.在90年代产生的读物型作品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无雨之城》、《文化苦旅》、《情爱画廊》和《一地鸡毛》。
15.张炜90年代以后以家族为题材的作品主要有《古船》、《柏慧》、《九月寓言》和《家族》。
16、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
17、李凖的《李双双小传》和赵树理的《“锻炼锻炼”》表现的时代背景大体相同,但作品中却没有体现出作家内心的沉痛,也没有描绘农民生活的痛苦场景。
18、茹志鹃的《百合花》经历了多次修改,最终在1958年第3期的《延河》杂志上发表。
19、梁斌原计划写四部的《红旗谱》,后来扩展为六部,但只完成了第二部《播火记》和第三部《烽烟》。
20、曹禺在50年代后创作的第一部剧作是《明朗的天》。
21、“反思文学”的代表作品包括茹志鹊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和古华的《芙蓉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汉的《获虎之夜》 (一九二四年)、 《名优之死》(一九 二七年)、《丽人行》 (一九四七年)等话 剧,是现代文学史上 卓有影响的优秀之作。
话剧《关汉卿》
《关汉卿》堪称田汉的绝 唱,他以诗的语言,诗的 情调与诗的构思,谱出了 一曲关汉卿的赞歌。展现 了田汉不仅作为一位戏剧 家,而且作为一位热情澎 湃的浪漫诗人的卓越才华。 《关汉卿》浓郁的抒情色 彩,伴随着化入其中的元 曲的神韵和声律,显现着 浓烈的诗情和历史的意味, 令人回肠荡气,回味无穷!
老舍在《茶馆》里要留下的,正是中国 传统戏曲的舞台假定性。 黄佐临认为“中国戏曲充分肯定舞台艺 术的假定性,坦率承认我们是在演 戏。……舞台上出现的事物,虽然源于 生活,并非真实生活的翻版,虽然重视 符合生活的逻辑的‘情’与‘理’,但 决不追求酷似生活的舞台幻觉。”
4、抛弃了 传统的技法, 不老吴祥子死了, 穿新洋服的小宋恩子、小吴祥子接上。 人贩子刘麻子死了,小刘麻子出头露面, 投靠美国洋人和国民党,做上了专为特 务搞情报的“花花公司”的经理。看相 的老唐铁嘴死了,小唐铁嘴挂着反共复 辟的“道会门”的“天师”的招牌,时 时考虑着如何能“首先满足美国兵的需 要”。
(二)“反描法”
《茶馆》生动而精练地描绘了三个时代和三个 社会:戊戌政变失败后的晚清末年、袁世凯死 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 爆发前夕的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作者通过在 茶馆中进出的各色人物,把一幅幅血淋淋的、 令人战栗的画面推到读者和观众面前。作者要 阐发的主题引而不发,只在反面大做文章,让 观众在反面否定的感受中,自然趋向正面的主 题。
都只为一曲《窦娥冤》, 俺与她双沥苌弘血; 差胜那孤月自圆缺, 孤灯自明灭; 坐时节共对半窗云, 行时节相应一身铁; 各有这气比长虹壮, 哪有那泪似寒波咽! 提什么黄泉无店宿忠魂, 争说道青山有幸埋芳洁。 俺与你发不同青心同热; 生不同床死同穴; 待来年遍地杜鹃花, 看风前汉卿四姐双飞蝶。 相永好,不言别!
另一类贯串人物是穷苦无告、被逼得家 破人亡的受损害者,他们是茶馆掌柜王 利发、资本家秦仲义、由旗人沦为劳动 者的常四爷,破产的农民康六、康顺子 等。对这类人,作者通过他们由青、壮 年到老年的命运的变化来表现生活的变 迁。他们生活变迁的特点是越变越穷苦, 越变越觉醒。同时,人物的故事、命运 又暗示着时代的发展 。
“话剧加唱”的做法
运用诗歌和音乐作为抒情的艺术手段, 结合剧情安排了不少富有意境的歌唱性 曲词,如《蝶双飞》。 将碧血,写忠烈, 作厉鬼,除逆贼, 这血儿啊,化做黄河扬子浪千叠, 长与英雄共魂魄!
强似写佳人绣户描花叶; 学士锦袍趋殿阙; 浪子朱窗弄风月 虽留得绮词丽语满江湖, 怎及得傲干奇枝斗霜雪? 念我汉卿啊, 读诗书,破万册, 写杂剧,过半百, 这些年风云改变山河色, 珠帘卷处人愁绝,
5、《茶馆》这出戏, 难以归类。可以说 它不是喜剧,不是 悲剧,不是闹剧, 不是正剧,也可以 说它是喜剧,悲剧, 闹剧,正剧。
第三节
田汉的戏剧《关汉卿》
田汉(一八九八——一 九六八),原名田寿昌, 湖南省长沙人。他是五 四运动后成长起来的杰 出的诗人、剧作家和戏 剧活动家。从他参加 “少年中国学会”和 “创造社”到迎来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三十 年当中,他一直投身于 进步的和革命的文艺运 动。
层层递进的情节最后终于树立起一个理 想化的英雄。 在这个意义上,关汉卿不是一个现实的 人物,而是一个象征型的人物。他象征 的是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所以在行动 中是毫不犹豫的,在心理上也是毫不动 摇的。他是单向的,扁平的。为了使之 不流于单调,田汉特意设计了一个反面 的知识者形象——统治者的帮凶叶和甫 作为对照。
《茶馆》透过北京一家茶馆的历史变 迁和茶馆掌柜王利发的命运,以及环绕 着茶馆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来折射出时 代的动荡和社会的黑暗:这是必须埋葬 的时代和社会!茶馆,对于全剧来说, 不仅是一个环境,而是一个象征,一个 具有诗意的象征。茶馆的三次历史变迁, 征兆着历史,也征兆这历史必然被埋葬 的命运。
中国当代文学(4)
主讲人:杨迎平
第四章
50年代、60年代的戏剧
第一节
50年代、60年代戏剧概述
中国当代戏剧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 时期:1949年至1957年是中国当代戏剧 发展的第一个历史时期;1958年至1976 年是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的第二个历史时 期;1977年后中国当代戏剧进入了一个 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戏曲、话剧和歌剧是中国当代戏剧的三 大主要剧体。
《茶馆》三幕分别选取"戊戌变法"后、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后国民党统治 时代的三个社会生活场景,在这三个场 景中,一方面描绘了北平风俗的变迁, 另一方面三个旧时代共同表现出政局混 乱、是非不分、恶人得势、民不聊生的 特点,黑暗势力越来越蔓延,整个社会 表现出不断衰退的局面。
在纵的方面,老舍通过各种贯串人物生 活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演变。《茶 馆》采取三个横断面连缀式结构,每一 幕内部也以许多小小的戏剧冲突连缀。 这样的结构本来容易变得松散,老舍克 服了这方面的困难,剧本“人物带动故 事”,“主要人物由壮到老,贯串全 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无关 紧要的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
(四) 老舍戏剧的新尝试
老舍说:“我 的写法多少有 点新的尝试, 没有完全叫老 套子捆住。”
1、首先,老舍 的“新尝试”是 追求“史诗剧” 写作方式。甩掉 贯串全剧人物之 间的冲突线,不 去述说一个什么 故事把全付注意 力放在再现一个 真实的生活场面 上。(老套子之 一是冲突)
2,《茶馆》人物形象的类型化 与典型化
朱帘秀的形象
剧中朱帘秀的形象也是光彩照人的,
她身上体现了中国底层穷苦妇女的 优秀品质。她鼓励关汉卿“为民请 命”。她从容登台,无视阿合马的 淫威,不改台词,不畏权贵。为了 保护关汉卿,她主动承担责任,在 狱中,她视死如归,向关汉卿表示 了自己的爱情。
“戏中戏”的特色
田汉的历史剧《关汉卿》情节结构的最 大特色是“戏中戏”, 《关汉卿》剧作 中穿插了关汉卿剧本《窦娥冤》一剧的 写作、演出和遭遇的过程。关汉卿一生 共写了18部戏,这部戏被公认为是成就 最高的。
田汉的《关汉卿》具有理想色彩。该剧是为纪 念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而作,着力塑造了一个 理想化的知识分子英雄形象。剧本主要突出了 关汉卿的接近民众、表达人民心声与坚持知识 分子的独立人格与精神操守的特点。 前者主要通过关汉卿亲眼目睹贪官污吏的凶残 愤而作《窦娥冤》、揭露黑暗、代民伸冤、发 出"将滥官污吏都杀坏"的呼声的情节表现出来, 后者则主要通过关汉卿不顾权贵的威逼利诱拒 不修改剧本,坚持代人民立言的立场表现出来。
《茶馆》
剧本三万字,时间跨度五十年,写活了七十个 人物。它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浓郁的民族气派, 浓重的历史含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谱写出一 部史诗性的画卷。曹禺曾评价道:“这第一幕 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如此众多的 人物,活龙活现,勾画出了戊戌政变后的整个 中国的形象。这是四十分钟的戏,也可敷衍出 几十万字的文章,而老舍先生举重若轻,毫不 费力地把泰山般重的时代变化托到观众面前, 这真是大师的手笔。”
“为民请命”的主题
田汉在《关汉卿》里表达的主题是
“为民请命”, 田汉认为,“为民 请命”的精神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 意义,即使在今天也有一定的积极 作用。
关汉卿的形象
田汉在掌握和尊重史实的基础 上,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结构了 关汉卿的故事。它环绕着关汉卿 创作《窦娥冤》一剧来展开剧情。 塑造了一个“蒸不烂,煮不熟, 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 铜豌豆”的崇高形象。
叶和甫担任的是一个劝降的角色,与只 遵循“正义”、“理想”原则的关汉卿 的形象不同,他遵循的是“现实”的原 则。关汉卿只顾虑如何“为民申冤”, 而叶和甫则只考虑声名富贵,主张“做 事说话就得把谁硬谁软好好地掂量一 下” 。 田汉为了让冲突更加激烈,还让叶和甫 在狱中劝降时挨了关汉卿一个巴掌,象 征着理想和现实两种原则的决裂。
1、当代戏曲的改革
1949-1957年间,戏曲改革主要历史任 务是进行戏曲的推陈出新;1958-1966 年间,戏曲改革的历史使命是京剧现代 戏的革命;进入新时期以后,戏曲改革 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则是戏曲的“戏曲化” 和“现代化”。
2、当代话剧的新变
话剧是当代戏剧的主力。 新中国初期的话剧主要是反映各族人民 在新社会里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喜悦 和自豪,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主人翁责任 感和崭新的精神风貌。但也存在概念化、 公式化的倾向。
《茶馆》的创作特色:
(一) 剧本是从横 的和纵的两方面来概 括所要反映的广阔的 社会生活的。
横的方面,老舍透过茶馆这个窗口,截取一个 个社会生活的横断面,展示出一副副社会风俗 图画。因为“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 容纳各色人等,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社会上各种大事,必然会反映到茶馆中来,所 以老舍就抓住茶馆这个典型的环境,通过茶馆 里出现的稀奇古怪、荒唐可笑的人和事让观众 去认识那个不复存在的时代。用老舍的话说, 就是“用这些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 说明那些年代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
(三) “侧面透露法”
以小见大,以个别表现一般。 老舍说:“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 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 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 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 么,我要是把他们集中到一个茶馆里, 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吗?”
中国现代“锁闭式”戏剧注重人物的典 型化塑造,通过故事和矛盾冲突刻画人 物的性格,故事的发展和冲突的描写都 是为了突出人物的个人命运和性格特征; 老舍的《茶馆》是将人物典型化与类型 化相融合的,老舍通过形形色色具有时 代特征的人物来塑造一个时代,用人物 各自的所作所为折射出历史的风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