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营养学》思考题

合集下载

动物营养和饲料学思考题总结1

动物营养和饲料学思考题总结1

动物营养和饲料学思考题总结绪论:1.动物营养:是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大的全过程,是一系列化学、物理及生理变化的总称。

2.未来饲料发展的方向是什么?(1)生物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向营养学渗透,动物生产效率及动物生产可预测性进一步提高。

(2)生物高科技术将逐步应用于饲料资源开发及提高动物对饲料的生物利用率,研究开发安全、无污染、高效的饲料资源及饲料添加剂新品种。

(3)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尤其是开展营养与基因表达。

营养与代谢调控以及物质代谢变化规律研究。

(4)随着人们对城村环境的认识和畜产品质量的要求,生态或环保营养学业将有明显发展。

(5)通过营养手段不断改善畜产品的风格和营养保健价值。

(一)1.饲料:动物为了生存、生长、繁殖后代和生产,必须从外界摄取食物,动物的食物称为饲料。

营养物质(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

粗蛋白质(CP):是常规饲料分析中用以估计饲料、动物组织活动五排泄物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指标,他包括了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物(NPN)两部分。

NPN包括游离氨基酸、硝酸盐、氮等。

粗脂肪(EE):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粗纤维(CF):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无氮浸出物(NFE):主要由易备动物利用的淀粉、多糖、双糖、单糖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组成。

粗灰分(ASH):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炉中将所有有机质全部氧化后的剩余残渣。

主要为矿物质氧化物或盐类等无机物质,有时还含有少量泥沙,故称粗灰分。

2.动物体与饲料营养成分有什么区别?1)动植物体均由水分。

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六种营养物质组成。

2)动植物水分含量高,植物变异大于动物。

3)植物体干物质中主要为淡水化合物,动物体主演是蛋白质4)植物体的碳水化合物种包括无氮浸出物(淀粉)和粗纤维5)植物除含真蛋白外,含有较多的氮化物,动物主要是真蛋白及少量有力的氨基酸,无其他氮化物,动物蛋白质含量高,变异小,品质也优于植物。

动物营养学复习思考题-精品文档

动物营养学复习思考题-精品文档

★ 3.常见常量和微量矿物元素的典型缺乏症及其机理。
★ 4.试述钙、磷的主要营养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 5.日粮电解质平衡对生产有何意义? 6.生产中如何补充微量元素?
第九章
维生素的营养
1.简述维生素的定义、作用特征。 2.各种维生素的主要作用及其典型缺乏症。 3.简述生产中增加维生素的供给量的主要原因。 4.生产中如何发挥维生素的营养功能?
★ 5.影响动物维持需要的因素有哪些?
第十七章
生长肥育的营养需要
★1.解释生长、肥育的概念。
2.简述种用动物与生长肥育动物营养需要及饲养 管理方法的异同。
★ 3.简述测定生长肥育动物的能量需要量的方法?
《动物营养学》复习思考题
绪 论
★1、名词解释:养分、营养、营养学、饲料、饲料的营养价值。 ★ 2、试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3、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
4、生产及实际生活中与动物营养有关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5、如何学习和应用动物营养学的知识? 6、你期望通过学习本课程获得那些知识和技能?
第十三章
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1. 营养需要量及饲养标准的概念。
2.生产中如何正确运用饲养标准指导实践?
3.饲养标准中数值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4.确定营养需要量的方法及其基本原理? 5.论述饲养标准的发展趋势。
第十四章 动物的采食量

1.名词:日粮、饲粮、采食量、适口性。 2. 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 水的营养
★1.水分的基本营养生理功能。
2.为什么动物缺水的危害比缺乏饲料的危害大?
★ 3.动物如何调控其体内的水分平衡? ★ 4.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有那些? 5.如何减少夏季高温季节家禽发生软便? 6.生产中强迫奶牛多饮水有哪些负面作用?

《动物营养学》题库

《动物营养学》题库

《动物营养学》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动物体组织中不含有的化学成分是。

A、粗纤维B、蛋白质C、维生素D、糖2.通常饲料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为%。

A、10B、16C、20D、303.消极影响单胃动物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为。

A、钙B、脂肪C、淀粉D、纤维素4.使用禾谷类及其它植物性饲料配制家禽饲料时,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A、赖氨酸B、蛋氨酸C、色氨酸D、苏氨酸5.使用玉米、豆粕等植物性饲料配制猪日粮时,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A. 赖氨酸B. 蛋氨酸C. 色氨酸D. 苏氨酸6.评定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品质及蛋白质需要量的核心指标是。

A、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蛋白质净利用率C、蛋白质降解率D、蛋白质消化率7.动物所需要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A、碳水化合物B、蛋白质C、脂肪D、矿物质8.参加动物造血机能的微量元素是。

A、铜B、铁和钴C、钴和铜D、铁, 铜, 钴9.吡哆醇属于。

A. 维生素B1B. 维生素B2C.维生素B6D. 烟酸10.氨基酸之间具有拮抗作用的是。

A. 赖氨酸与蛋氨酸B. 赖氨酸与精氨酸C. 蛋氨酸与胱氨酸D. 苯丙氨酸与酪氨酸11.维生素D有V D2和V D3两种,家禽日粮中选用。

A、V D2B、V D3C、均可D、V D2 + V D312.雏鸡患多发性神经炎,是由于日粮中缺乏维生素()引起的。

A、V B2B、V B12C、V B1D、V E13.下列哪个元素属于微量元素。

A、钙B、磷C、镁D、硒14.为避免畜禽贫血,日粮中应添加。

A、硫酸锌B、硫酸亚铁C、硫酸钙C、硫酸铁15.与维生素E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保护动物体细胞膜系统的微量元素是。

A. 铁B.铜C.硒D.碘16.日粮中过多的脂肪会降低的吸收。

A.蛋白质B. 钙C. 淀粉D. 维生素C17.我国肉牛饲养中能量体系选用()A、消化能B、代谢能C、净能D、总能18.微量元素是微生物合成维生素B12的原料,需在反刍家畜日粮中添加A、铁B、锌C、钴D、铜19.下列维生素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的为。

反刍动物营养学

反刍动物营养学

反刍动物营养学引言反刍动物是一类特殊的动物,它们的消化系统与其他动物有所不同。

在反刍动物营养学研究中,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动物的营养需求和摄入途径,以优化它们的饲养和养殖条件。

本文将介绍反刍动物的营养学基础知识和相关研究成果。

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在理解反刍动物的营养学之前,首先要了解它们的消化系统。

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瘤胃、网胃、沟胃和真胃。

瘤胃瘤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第一个部分,它起到初步消化食物的作用。

瘤胃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物质,并将其转化为可供反刍动物吸收的营养物质。

这种微生物发酵的过程被称为反刍。

网胃是反刍动物的第二个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过滤和液体吸收。

食物在瘤胃中进行反刍后,通过槽的运动进入到网胃中。

网胃内的物质会被分离成液体和固体两部分。

固体部分会形成食糜,液体部分则被吸收进入到血液中。

沟胃沟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第三个部位,它是一个紧贴在真胃之前的结构。

沟胃与网胃类似,也起到过滤和吸收的作用。

沟胃将食物进一步处理,并将其分成液体和固体两部分。

真胃真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最后一个部位。

在真胃中,食物被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真胃分为底胃和大网胃两部分,底胃负责分泌消化酶,大网胃为食物的储存和进一步消化提供空间。

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与其他动物有所不同,主要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方面的需求。

反刍动物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纤维素和淀粉。

纤维素是一种难以消化的物质,但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可以转化为短链脂肪酸等供反刍动物吸收利用。

淀粉则可以直接被反刍动物消化和吸收。

蛋白质蛋白质是反刍动物生长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反刍动物通常通过食用植物或其产物来获取蛋白质。

不同种类的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和来源有所不同。

脂肪脂肪是反刍动物营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脂肪还可以帮助动物吸收和利用脂溶性维生素。

动物营养学考试--思考题总结

动物营养学考试--思考题总结

绪论1、名词解释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物质统称为营养物质,亦称为养分或营养素。

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产品的全部过程。

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

饲料的营养价值:饲料或养分完成一定营养或营养生理功能的能力大小。

2、试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答:总体目标:通过研究,揭示养分利用的定性定量规律,形成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动物产品的高效生产、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的长期维护的动物营养科学指南,使动物生产在土壤----植物----动物----人食物链中与其他要素协调发展,为维持食物链的高效运转发挥积极作用。

任务:(1)确定必需营养素、研究其理化特性和营养生理作用;(2)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制;(3)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动物体内外环境间的关系;(4)研究提高动物对饲料利用率的原理与方法;(5)制定动物的适宜养分需要量;(6)探索或改进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新方法或新手段(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营养需要量)。

3、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

答:(1)保障动物健康(2)提高生产水平与50年前比较,现代动物的生产水平提高了80-200%。

其中,营养的贡献率占50-70%。

(3)改善产品质量(4)降低生产成本动物生产的总成本中,饲料成本占50-80% (5)保护生态环境4、学习动物营养学的意义。

答:(1)研究养分的摄入与动物健康和高效生产的定性定量规律,可为动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维持动物生产的高效进行。

(2)有助于揭示动物生命活动的本质、动物与人及环境的互作关系,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反刍动物营养学莫放常用资料

反刍动物营养学莫放常用资料
反刍动物营养学莫 放
一、பைடு நூலகம்言
1.学习反刍动物营养的目的 1)丰富动物营养知识 理论提高 反刍动物蛋白质、能量需要评定新体系 实验技术方法的了解 饲料蛋白质降解率测定,
人工瘤胃技术 2)提高利用知识解决生产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提高自己工作中的竞争力 为什么反刍动物易患酸中毒,通过饲料、饲
养如何避免? 如何合理安排反刍动物饲养制度?
反刍动物营养学参考读物
Agricultural and Food Research Council (AFRC). 1992. Report No.9. Nutritive requirements of ruminant animal: Protein. C. A. B. International.
影响瘤胃pH的因素:
The rumen and its mpicHrob值es. 呈规律性变化,取决于日粮的类型和采食的时间,
表 大麦类型对瘤胃pH和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Orskov,1974)
渗透压 N为H2350的~38浓0毫渗度透:摩氨尔/千氮克,的瘤胃含中的量NH变3, 动较大,浓度一般为10~50毫克/100毫升,
The Energy Metabolism of Ruminants 2nd ed.
5, 正常值为6~7;饲喂后1~1.5小时达到峰值,大体上反映饲料的含氮量及
蛋白质转化为微生物蛋白和VFA;
饲料蛋白质的可溶饲性和料降蛋解特白性.质的可溶性和降解特性.
终产物: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终产物是VFA,CO2,CH4,NH3 唾液: 瘤胃液被胃壁吸收后,以唾液的形式分泌到瘤胃中,
补充瘤胃液的损失,同时唾液的pH值为8~9, 可以中和瘤胃的酸环境,起缓冲作用, 此外唾液也含有营养物质如尿素的再循环

《动物营养学》习题解答【精选】

《动物营养学》习题解答【精选】

《动物营养学》课程习题解答绪论1.名词解释:营养;动物营养;动物营养学2.问答题:(1)动物营养学的任务是什么?(2)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简述动物营养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1.名词解释:营养物质;概略养分分析分案;游离水(自由水、初水分);吸附水(结合水);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非蛋白氮;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可消化养分;消化率;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抗营养物质2.问答题:(1)饲料中概略养分的种类有哪些?(2)说明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

(3)比较动植物体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差别。

(4)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些?比较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5)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有哪些?(6)影响消化率的因素与哪些?第二章水的营养1.名词解释:代谢水;总可溶固形物2.问答题:(1)水的性质有哪些?(2)水的营养生理作用有哪些?(3)说明水的来源和排泄途经。

(4)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5)水缺乏将对动物造成哪些影响?(6)衡量水质的指标有哪些?第三章蛋白质营养1.名词解释:美拉德反应(棕色反应);瘤胃氮素循环;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与条件性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效率比;蛋白质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可消化氨基酸、可利用氨基酸与有效氨基酸;蛋白质降解率;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氨基酸互补;氨基酸拮抗;氨基酸中毒2.问答题:(1)组成蛋白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有哪些?(2)蛋白质的性质及分类。

(3)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4)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有哪些?(5)比较非反刍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的特点。

(6)说明反刍动物蛋白质评定新体系的特点。

(7)说明单胃动物理想蛋白质模式的特点。

(8)动植物体内NPN的种类。

(9)反刍动物利用尿素应注意的问题。

(10)瘤胃微生物在饲料蛋白质降解过程中的利弊。

专家抽考3--《动物营养学》考试A卷及答案

专家抽考3--《动物营养学》考试A卷及答案

《动物饲养学》专家抽考思考题题号得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总成绩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1.日粮配方。

2.Limiting Amino Acid(LAA)。

3.营养需要。

4.全价日粮。

5.饲养试验。

6.我国奶牛能量单位(NND)。

二、填空题(每个空格0.5分,共15分)1.碘为________的组分,动物缺碘可导致______________。

2.豆类籽实中含有__________,它可抑制动物体内____________的生物学活性,但通过__________处理可以使其灭活。

3.Cl、Na、K的主要协同作用是维持动物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

4.维持净能(NEm)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

5.饲养试验方案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粪能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三部分。

7.目前,设计全价日粮配方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沉积N =饲料N-_________-_________。

9.现代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有两种体系,一种为________,它以饲料中_______及________作为评定指标;另一种为_________,它以饲料中的________及________作为评定指标。

三、判断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请将判断结果填入题后()内,对填入R,错填入E,答错倒扣1分)1.头胎泌乳母牛的营养需要包括维持、生长、妊娠和产奶需要。

()2.目前已证实:只有亚麻酸才是动物唯一的必需脂肪酸。

()3.繁殖母畜在妊娠期间,因胎儿快速生长,其日粮中营养水平越高对生产越有利。

()4.对于体况较好的经产母畜,配种前可按照维持需要进行饲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营养: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2、养分:食物中的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养分。

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3、反刍动物营养学:反刍动物营养学是动物营养学的重要分支,它以反刍动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摄入、消化代谢和转化利用与生产和生命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4、反刍动物生产的特点(1)节粮型畜牧业(2)物质转化效率低(3)与人类竞争资源(4)环境的污染者,也是保护者(5)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5)维持食物链的正常运转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成员5、瘤胃的功能:微生物消化,是发酵饲料的场所。

6、反刍:反刍动物采食饲料尤其是粗饲料大多都未经充分咀嚼就呑咽进入瘤胃贮藏起来,经瘤胃液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食物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再咀嚼,再混入唾液,再吞咽进入瘤胃,这一过程称为反刍。

7、反刍的作用:进一步切细饲料,有利于食糜中饲料颗粒的选择性排空。

8、食管沟:嘴唇状双层结构,始于贲门,延伸至网—瓣胃口,是食道的延续。

收缩时成一中空管子,使食团穿过瘤—网胃,而直接进入瓣胃。

在哺乳期的犊牛,食道沟可以通过吸吮乳汁而出现闭合,称食道沟反射。

9、网胃功能:1、如同筛子,将随同饲料吃进去的重物滞留下来。

2、对食物起磨碎、发酵及运转作用。

10、瓣胃功能:1、阻留食物中粗糙部分,继续加以磨细,并输送较稀部分进入后面的皱胃。

2,有较强的吸收功能。

如:水分、肽、VFA、一些无机离子。

11、皱胃的功能:分泌消化液,使食糜变湿。

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大量的酶能消化部分蛋白质,但不能消化脂肪、纤维素和淀粉。

12、影响瘤胃发育的因素•微生物种群建立•自由饮水•肌肉组织发育•有可发酵的底物•组织的吸收功能13、唾液的分泌:在采食和反刍过程中要分泌大量的碱性唾液,含有氨、钠、钾、钙、镁、磷等。

唾液的分泌量与采食和反刍的时间成正比,饲料越粗,分泌量越大,唾液中的缓冲盐可以中和挥发性脂肪酸,对以稳定瘤胃pH值很重要。

14、稀释率:是指流入瘤胃的液体或固体的体积占瘤胃内液体或固体体积的百分比,一般用K表示,单位是%/h。

外流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瘤胃中流出的固体或液体的绝对量,一般用F表示,单位为ml/h或ml/d。

影响因素:1、饲料种类。

料越粗,K和F值越小。

2、饲料的加工。

加工越细致,饲料中瘤胃中停留时间越短,K和F值越大。

3、瘤胃液渗透压。

是关键因素,渗透压升高可导致动物大量饮水,导致K值变大。

15、稀释率对发酵的影响稀释率提高可以提高瘤胃pH值,降低氨态氮的浓度。

稀释率提高可以减少瘤胃原虫对瘤胃细菌吞食造成的氮素无效循环,减少瘤胃细菌在瘤胃中的维持能量需要以及瘤胃细菌老化自解造成的营养物质循环,因而使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效率提高。

16、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代谢•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果胶、可溶性糖等首先是这些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在各种酶的作用下降解成简单的糖类,然后这些简单的糖类迅速被微生物利用转化成丙酮酸,丙酮酸再经过发酵,生成终产物---挥发性脂肪酸、二氧化碳、甲烷等。

•VFA主要有乙酸、丙酸、丁酦、戊酸,它是反刍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

它占反刍动物所需能量的60~70%。

其中,乙酸和丁酸是合成乳糖的主要原料。

•葡萄糖主要用于泌乳、妊娠、肥育。

•微生物将饲料中的淀粉、纤维等分解用以合成多糖和糖原,进入小肠后,糖原被动物消化利用。

•果胶在细菌和原虫作用下迅速分解,部分用于合成微生物体内多糖。

•木质素基本上不能分解。

17、含氮物的消化代谢•1) 饲料蛋白质的降解和氨的形成•饲料中的蛋白质进入瘤胃有50~70%被分解为寡肽和氨基酸,其中一部分被微生物利用生成微生物菌体蛋白,另一部分在脱氨酶作用下户产生氨、VFA、二氧化碳等。

•饲料中的NPN如铵盐、尿素、酰胺在瘤胃中最终分解成氨。

•饲料中其约有40%左右的蛋白质未被降解而排入后段消化道。

这些在瘤胃内未被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称为过瘤胃蛋白(RBPP),或称瘤胃未降解蛋白(UDP)。

•过瘤胃蛋白和瘤胃菌体蛋白一起在真胃和小肠内被蛋白酶水解成氨基酸,被肠壁吸收用于体蛋白的合成。

•2)微生物蛋白的合成•瘤胃微生物利用氨基酸、肽及氨合成的菌体蛋白是反刍动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但其合成效率除了有充足的氮源外,还需一定的碳链和能量。

其中,碳链主要来源于糖、VFA和二氧化碳。

能量来源于瘤胃中有机物的发酵,它是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的重要限制性因素,易发酵的糖类如可溶性糖、淀粉等更有利于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

此外,一些支链脂肪酸如异丁酸、异戊酸、二甲基丁酸在蛋白质合成中具有特殊作用。

•3) 尿素循环•瘤胃中的氨,除了被微生物利用来合成蛋白质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经瘤胃壁和后段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进入肝脏,通过鸟氨酸循环转变成尿素,一部分经唾液重新进入瘤胃,一部分经瘤胃壁扩散进入瘤胃,其余的经尿排出。

进入瘤胃的尿素,经脲酶的作用被降解成氨,再次被微生物利用。

这种氨和尿素的生成和不断循环,称为尿素循环。

18、瘤胃内容物特性:(1)瘤胃的温度:瘤胃温度对瘤胃发酵影响很大,牛正常体温38.5,瘤胃的温度为38-41,平均为39.(2)pH值:pH正常范围是6-7.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可造成pH下降,挥发性脂肪酸被瘤胃上皮吸收和随食糜流出以及唾液中缓冲盐的中和,维持了pH的稳定。

影响pH的因素:日粮精粗比、日粮颗粒大小、饲喂方式(3)氧化还原电位:氧化还原电位是衡量瘤胃中含氧量的指标。

一般范围是-250mV~-450mV,平均-350mV.瘤胃微生物正常生长繁殖需要厌氧环境,随采食进入的微量氧气可被很快代谢掉。

大量氧气进入会造成瘤胃pH下降到6以下,动物拒绝采食或只采食少量干草。

(4)瘤胃液的渗透压:渗透压以渗透摩尔表示. 正常的瘤胃内容物渗透压为260~340mOsm/L,平均为280.一般情况下瘤胃内渗透压比较稳定,约接近血浆水平。

19、影响渗透压的因素:1、不连续采食的动物,渗透压是波动的2、饮水会导致渗透压下降3、精料比例越高,渗透压越高。

因为精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容易被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蛋白质被降解为肽类、氨基酸和氨。

4、添加剂会造成渗透压升高。

20、渗透压对消化的影响1、对VFA吸收的影响,越高吸收率越低。

2、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高会导致微生物脱水死亡,350~380mOsm/L时反刍就可能停止。

3、对水份吸收和瘤胃液外排的影响,越高水的吸收越慢,瘤胃液外流速度越快。

4、对微生物蛋白合成效率的影响,越高稀释率越高,微生物蛋白合成效率越高。

21、瘤胃微生物:瘤胃真菌瘤胃细菌和产甲烷菌:纤维降解细菌、淀粉降解菌、半纤维素降解菌、蛋白降解细菌、脂肪降解菌、酸利用菌、乳酸产生菌、其他瘤胃细菌、瘤胃产甲烷菌瘤胃原虫:瘤胃纤毛虫、瘤胃鞭毛虫22、蛋白质的营养生理功能:1. 机体和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除水外,含量最多的养分,占干物质的50%,占无脂固形物的80%。

2. 机体更新的必需养分动物体蛋白质每天约0.25-0.3%更新,约6-12月全部更新。

3. 是体内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4. 提供能量、转化为糖和脂肪23、蛋白质缺乏对动物的影响:消化机能紊乱、幼龄动物生长发育受阻、影响繁殖功能、生产性能下降24、蛋白质过量的危害:生产性能下降、影响瘤胃消化、影响繁殖功能、加剧热应激、增加肝肾负担25、蛋白质的吸收:瘤胃内的吸收:未被细菌合成氨基酸和菌体蛋白质的氨,是以非离子态被动地被瘤胃壁吸收。

瘤胃壁对NH3的吸收能力极强。

pH值为7时被吸收的很少,且随着pH值的下降氨的吸收逐渐减少。

氨的吸收量与瘤胃内氨浓度呈正相关当瘤胃中NH3的浓度不超过100mg/L时,细菌对其利用性很高,当达到500mg/L 时,大量氨被瘤胃壁所吸收尿素循环瘤胃亦可吸收少量的游离氨基酸。

瘤胃降解产生的小肽除部分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外,也可直接通过胃壁被吸收,尤其是分子量较小的二、三肽。

小肠内的吸收:小肠对蛋白质的吸收形式同单胃动物一样,亦是氨基酸。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2-3个肽键的寡肽能被肠粘膜直接吸收,或经二肽酶等水解为氨基酸后被吸收。

26、影响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饲粮组成及降解速率:植物性饲料蛋白质的降解率变化较大,蛋白质的溶解度愈高,则降解速度愈快。

饲料真蛋白质一般较非蛋白含氮化合物降解慢。

氮与碳的同步释放能促进氮的利用。

•蛋白质的热损害:指饲料中蛋白质肽链上的氨基酸残基与碳水化合物中的半纤维素结合生成聚合物的反应,生成的聚合物含有11%的氮,类似于木质素,完全不能被宿主或瘤胃微生物消化。

人造木质素26、非蛋白氮的利用原理: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产生的脲酶可将非蛋白氮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同时碳水化合物被大量分解为VFA和酮酸,然后氨和有效酮酸结合形成氨基酸,转而形成微生物蛋白质。

这些微生物蛋白质随食糜进入后段消化道后被消化为氨基酸而吸收。

27、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消化吸收及代谢(1)VFA的产生:瘤胃中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分为两个阶段,一、将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水解成二糖,部分进一步水解为单糖;二、二糖和单糖被瘤胃微生物摄取,在细胞内酶的作用下迅速的被降解为VFA。

(2)消化吸收:大部分VFA直接从瘤网胃吸收进入到血液中,小部分在瓣胃和真胃中吸收,只有少量进入小肠。

(3)代谢:VFA是反刍动物重要的能源物质,发酵产生的VFA被吸收后进入体组织,进行氧化功能或用于合成脂肪或葡萄糖。

一、乙酸的代谢:乙酸除了小部分由瘤胃吸收并转变为酮体外,大部分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后80%进入外周循环。

血液中的乙酸被组织吸收后,大部分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或用作脂肪合成。

二、丙酸的代谢:丙酸被吸收后,少量转变为乳酸,其余进入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三、丁酸的代谢:丁酸被吸收后,90%转变为酮体,生成的酮体80%以上是β-羟丁酸,其余是乙酰乙酸和丙酮。

28、粗纤维的作用:维持瘤胃的正常功能和动物健康;维持动物正常的生产性能为动物提供大量的能量。

29、缓冲剂:一、碳酸氢钠可以增加唾液的分泌,占精料混合料的1.5%-2.0%或占整个日粮干物质0.75%-1%;二、氧化镁主要作用维持瘤胃适宜的酸度,用量一般占精料的0.75%-1%或整个日粮干物质的0.2%-0.5%;三、乙酸钠的作用是畜体内分解陈乙酸跟与钠离子,为乳脂合成提供脂肪前体,还能起缓冲的作用,用量为每100kg体重50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