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电子等排原理的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抗击艾滋病的新药研发进展

抗击艾滋病的新药研发进展艾滋病,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界对于艾滋病的治疗与控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抗击艾滋病的新药研发成为当前科学界和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目前抗击艾滋病新药的相关情况进行阐述。
一、基因编辑技术在抑制HIV扩散中的应用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利用CRISPR-Cas9等工具直接干预感染者体内的HIV基因组,以达到控制或治愈艾滋病的目标。
通过设计特定的RNA片段,科学家可以将这些RNA导入到感染者体内,并指导CRISPR-Cas9识别和剪切感染者HIV基因组上特定位置上的DNA序列。
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使HIV失去复制和传播能力,为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二、靶向艾滋病病毒逆转录酶的药物开发在抗击艾滋病的新药研发中,逆转录酶是一个重要的靶点。
目前已有多种针对逆转录酶的抑制剂被开发出来并投入临床试验,显示出良好的抑制HIV复制的效果。
其中包括核苷类似物和非核苷类似物两种类型,分别通过干扰逆转录酶所需的协同活动和直接结合逆转录酶降低其催化活动。
这些药物的研发与使用使得感染者可以长期控制病情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三、广谱中和抗体在阻断HIV入侵中的应用广谱中和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并结合多种HIV血清学亚型、有较强保护力、具有持久作用的免疫蛋白。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该类抗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实验室中生产这些高效抗体并将其应用于治疗中,可以有效地阻断HIV的入侵。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探索抗体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可能性,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四、HIV疫苗的开发与应用前景虽然目前尚未有能够预防或彻底治愈艾滋病的疫苗问世,但科学家们对于HIV 疫苗的研发仍然持续努力。
近年来,针对HIV不同蛋白质抗原的多价结合亲和力递交疫苗展示出了潜在的保护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生物电子等排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推荐指数 5 4 4 4 3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14年 科研热词 氟喹诺酮 抗肿瘤活性 硫醚 均三唑 生物电子等排体 合成 非极性相互作用 酰腙 树胶醛糖结合蛋白 曼尼希碱 分子动力学 (口恶)二唑 生物蓄积 海洋 毒性效应 机制 多溴联苯醚 噁二唑 喂二唑 二唑 推荐指数 7 7 5 5 4 4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科研热词 聚磷菌 电子供体 强化生物除磷 反硝化
推荐指数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科研热词 镉 耐性 糖环改造 生物电子等排体 淀粉 氮杂核苷 植物改良 核苷类化合物 木薯 抗病毒 扫描电镜 基因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科研热词 合成 生物电子等排体 氟喹诺酮 抗肿瘤活性 硫醚 均三唑 苯并呋喃[3,2-b]喹啉 腙 紫外光谱 泛酸合成酶 氟代腺苷衍生物 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抗结核 噁二唑 嗯二唑 双链dna 双芳基脲 分子对接 全合成 eb置换 4-氨基嘧啶 (口恶)二唑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遗传算法 1 羟亚乙基等排体 1 结构改造 1 纳米氧化锌 1 糖苷 1 相对湿度 1 生物活性 1 构效关系 1 杀菌活性 1 有机硒 1 微纳传感器 1 定位操控 1 合成 1 介电泳 1 β -榄香烯 1 β -分泌酶抑制剂 1 2-烷氧基-4(3h)-喹唑啉酮 1
大学药物化学考试(习题卷3)

大学药物化学考试(习题卷3)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195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司可巴比妥作用时间短,基于分子中含有A)烯丙基B)乙基C)苯基D)硫2.[单选题]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pH=( )A)KHIn±1B)pKHIn±1C)lgKHIn±1D)pKHIn±103.[单选题]6-MP是指哪个药物A)洛莫司汀B)环胞苷C)氟尿嘧啶D)Q巯嘌呤4.[单选题]下列属于静脉麻醉药的是( )。
A)乙醚B)盐酸氯胺酮C)盐酸布比卡因D)盐酸普鲁卡因5.[单选题]用于抗过敏的药物是A)西咪替丁B)哌替啶C)盐酸苯海拉明D)普萘洛尔6.[单选题]下列哪个药物属于β -受体拮抗剂( )。
A)哌唑嗪B)阿替洛尔C)硫酸阿托品D)肾上腺素7.[单选题]苯海拉明属于哪种结构类型C)丙胺类D)三环类8.[单选题]阿奇霉素是具有几元环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A)13B)14C)15D)169.[单选题]下列叙述与贝诺酯不相符的是( )。
A)水解产物显酚羟基的鉴别反应B)水解产物显芳香伯胺的鉴别反应C)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制成的酯D)对胃黏膜的刺激性大10.[单选题]非诺贝特属于( )。
A)苯氧乙酸类降血脂药B)烟酸类降血脂药C)抗心绞痛药D)中枢性降压药11.[单选题]对乙酰氨基酚是在研究下列哪个化合物的代谢物时发现的( )。
A)对氨基酚B)乙酰苯胺C)苯胺D)非那西丁12.[单选题]下列哪个叙述与马来酸氯苯那敏不符( )。
A)分子中的马来酸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B)味苦,有升华性C)属于丙胺类H2受体拮抗剂D)有光学异构体,右旋体活性比左旋体高,通常使用消旋体13.[单选题]盐酸吗啡注射液的pH值为A)1-2B)2-3C)3-5D)6-814.[单选题]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不受专利和行政保护的名称是A)化学名B)通用名C)商品名D)系统名称15.[单选题]为除去冰醋酸中的水,常采用的方法是( )A)加热除水B)加浓硫酸除水C)加醋酐除水16.[单选题]属于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的药物是A)丙米嗪B)氟西汀C)阿米替林D)去甲替林17.[单选题]不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是A)阿奇霉素B)罗红霉素C)琥乙红霉素D)庆大霉素18.[单选题]洛伐他汀主要用于治疗( )。
HIV融合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HIV融合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史卫国;郄建坤;刘克良【期刊名称】《中国新药杂志》【年(卷),期】2006(15)17【摘要】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进入靶细胞的过程是由病毒表面的包膜糖蛋白(Env)跨膜亚基gp41介导的.gp41中含有2个α-螺旋疏水重复序列,即N末端重复序列(HR1)和C末端重复序列(HR2).在融合过程中,它们能寡聚化形成gp41介导膜融合的功能性结构(6股α-螺旋束核心结构),该结构的形成使得病毒膜与细胞膜接近,继而发生融合.任何可有效阻止6股α-螺旋束核心结构形成的化合物,均有可能产生抗HIV融合活性.多肽类HIV融合抑制剂中C肽和N肽分别衍生于HR2和HR1,具有很好的抗HIV融合活性,C肽类中的新药enfuvirtide(T-20)已于2003年被美国FDA批准上市.现综述近几年HIV融合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总页数】7页(P1429-1435)【作者】史卫国;郄建坤;刘克良【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相关文献】1.异肽键交联的N肽类HIV-1融合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J], 李雪;来文庆;姜喜凤;王潮;刘克良2.HIV-1多肽类融合抑制剂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J], 郭叶;王天玉;范晓文;张红丽3.多肽作为HIV-1与胞膜融合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J], 史钧;汪世龙;陈庆榆;何娇娟4.HIV-1多肽类融合抑制剂活性及稳定性提高方法的研究进展 [J], 张红丽; 窦雨薇; 范晓文; 郭叶5.作用于gp41的HIV-1融合抑制剂研究进展 [J], 杨威;李泽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大版 药物化学名解各章简答题汇总

【名词解释】1、构效关系(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SAR):在同一基本结构的一系列药物中,药物结构的变化,引起药物活性的变化的规律称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其研究对揭示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寻找新药等有重要意义。
2、非甾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体内从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前体的一大类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
这些药物都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
其抗炎作用的机制与甾类抗炎药如可的松不同。
广义的非甾类抗炎药也包括解热镇痛药、抗痛风药。
3、生物烷化剂(bioalkylating agents):也称烷化剂,属于细胞毒类药物,在体内能形成缺电子活泼中间体或其他具有活泼的亲电性基团的化合物,进而与生物大分子(如DNA、RNA或某些重要的酶类)中含有丰富电子的基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等)进行亲电反应和共价结合,使生物大分子丧失活性或使DNA分子发生断裂。
生物烷化剂是抗肿瘤药中使用最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类药物。
4、抗代谢药物(antimetabolic agents):是一类重要的抗肿瘤药物,通过抑制DNA合成中所需的叶酸、嘌呤、嘧啶及嘧啶核苷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所必需的代谢途径,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5、代谢拮抗(lethal synthesis):代谢拮抗就是设计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的结构有某种程度相似的化合物,使与基本代谢物竞争性或干扰基本代谢物的被利用,或掺入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之中形成伪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成,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
抗代谢物的设计多采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bioisosterism)6、致死性合成:是指与细胞正常代谢物结构相似的外来化合物,参与代谢过程,生成高毒性的、可导致细胞死亡的毒作用。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化学损害。
7、结构特异性药物(structurally specific drug):其生物活性与药物结构和受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在相同作用类型的药物中可找出共同的化学结构部分,称为药效团(pharmacophore)。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是最先问世、开发品种较多的一类药物,临床证实对HIV复制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是合成HIV的DNA逆转录酶底物脱氧核苷酸的类似物,在体内转化成活性的三磷酸核苷衍生物,与天然的三磷酸脱氧核苷竞争性与HIV 逆转录酶(RT)结合,抑制RT的作用,阻碍前病毒的合成。
[主要品种] 本类药物主要有拉米夫定、司他夫定、地丹诺辛(DDI)和扎西他宾(DDC)。
[基本结构]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的结构与核苷类似,为双脱氧核苷衍生物,可与细胞内核苷竞争性地结合逆转录酶,从而终止逆转录反应。
[作用机制] 通过阻断病毒RNA基因的逆转录,即阻断病毒的双股DNA的形成,使病毒失去复制的模板。
此类药物首先进入被感染的细胞,然后磷酸化形成具有活性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化合物,竞争性抑制艾滋病病毒逆转录酶,可导致未成熟的DNA链合成终结,从而病毒复制受到抑制。
[临床应用] 早期用于治疗AIDS及其相关综合征,对治疗HIV阳性/AIDS有一定的效果,可降低死亡率及机会性感染率,但都不能治愈AIDS。
[耐药性]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联用,副作用大,易出现交叉耐药。
[药物相互作用]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联用:由于蛋白酶抑制剂作用于蛋白酶,使前病毒不能正常装配。
为此这两类药物联用,大大降低了病毒在体内复制水平。
基于生物电子等排原理的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排原理对核苷类 药物进行 广泛的结构修饰是获得高效、 低毒、 具有较高生物利用度的新型 药物 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 了该领
域 的研 究进 展 。
关键词 : I型 HI 病 毒 V
逆 转 录 酶 抑 制 荆 生物 电子 等 排原 理
中图 分 类号 :9 8 7 文 献 标 识码 : 文 章 编 号 :6 2 78 2 0 )3 10 4 R 7. A 17 —7 3 (0 9 0 —07 —0
・10 ・ 7
齐 鲁 药 事 Qi hr a ucl i 0 9V 1 8 N03 l P am c ta A r 2 0 o 2 , . u ei s .
基于 生物 电子等 排原 理 的核苷 类 H V一1 转 录酶抑 制剂研 究进展 I 逆
甘为, 张涛 , 王溱 波 , 燕欣 , 吴 孙哲
lgc ls eefcs t eef a yo o ia i -fe t ,h fi c f d c NRTI a e nge tyrsr td S & D, e t p f sh sb e r al e ti e . oR c an w y eo NRTI ihh shg fi e c . swhc a ihefc n y i
AB TRA S CT: V u lo i e r v r e t a s rp a e i hb t r NRTI ) f i d o p cf e e s r n c it s n i i r HI n ce sd e e s r n c i t s n i i s( o s , S a k n fs e ii r v r e ta s rp a ei h b t s l c o
抗病毒药和抗艾滋病药试题

抗病毒药和抗艾滋病药(总分:57.5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25,分数:25.00)1.抗病毒药物Ribavirin的化学名称是∙A.2-β-L-核糖-1H-1,2,4-三氮唑-3-酰胺∙B.1-β-L-核糖-lH-1,2,4-三氮唑-3-酰胺∙C.2-β-D-核糖-1H-1,2,4-三氮唑-3-酰胺∙D.1-β-D-核糖-1H-1,2,4-三氮唑-3-酰胺∙E.3-β-L-核糖-1H-1,2,4-三氮唑-3-酰胺(分数:1.00)A.B.C.D. √E.解析:2.抗病毒药物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A.核苷类和非核苷类∙B.金刚烷胺类、干扰素及干扰素诱导剂∙C.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D.嘧啶核苷类和胞嘧啶核苷类∙E.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影响核糖体翻译的药物(分数:1.00)A.B.C.D.E. √解析:3.阿昔洛韦的抗病毒作用在于∙A.抑制病毒复制∙B.影响核糖体翻译∙C.干扰病毒核酸复制∙D.竞争性地抑制胸苷激酶和DNA聚合酶∙E.具有以上所有作用(分数:1.00)A.B.C.D. √E.解析:4.碘苷对下列哪种病毒有效∙A.单纯疱症病毒∙B.HIV-Ⅰ∙C.HIV-Ⅱ∙D.乙肝病毒∙E.A型流感病毒(分数:1.00)A. √B.C.D.E.解析:5.奈韦拉平在化学结构上属于∙A.多肽类化合物∙B.大环内酯类化合物∙C.核苷类化合物∙D.多烯类化合物∙E.二氮革类化合物(分数:1.00)A.B.C.D.E. √解析:6.下列药物中属于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是∙A.AZT∙B.DDC∙C.碘苷∙D.金刚烷胺∙E.阿昔洛韦(分数:1.00)A.B.C.D. √E.解析:7.抗艾滋病药物AZT的中文名称是∙A.阿昔洛韦∙B.司他夫定∙C.齐多夫定∙D.拉米夫定∙E.扎西他滨(分数:1.00)A.B.C. √D.E.解析:8.抗病毒药物Ribavirin的中文名称是∙A.三氮唑核苷∙B.司他夫定∙C.齐多夫定∙D.拉米夫定∙E.扎西他滨(分数:1.00)A. √B.C.D.E.解析:9.FDA批准的第一个治疗艾滋病及其综合征的药物是∙A.阿昔洛韦∙B.沙奎那韦∙C.AZT∙D.DDC∙E.碘苷(分数:1.00)A.B.C. √D.E.解析:10.抗艾滋病药物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A.核苷类和非核苷类∙B.金刚烷胺类、干扰素及干扰素诱导剂∙C.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D.嘧啶核苷类和胞嘧啶核苷类∙E.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影响核糖体翻译的药物(分数:1.00)A.B.C. √D.E.解析:11.奈韦拉平的作用特点是:∙A.抑制DNA聚合酶的活性∙B.抑制HIV逆转录酶的活性∙C.抑制蛋白酶的活性∙D.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E.对以上各种酶均有活性(分数:1.00)A.B. √C.D.E.解析:12.金刚烷胺类抗病毒药物作用在于∙A.抑制病毒复制∙B.影响核糖体翻译∙C.干扰病毒核酸复制∙D.竞争性地抑制胸苷激酶和DNA聚合酶∙E.具有以上所有作用(分数:1.00)A. √B.C.D.E.解析:13.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设计基于∙A.代谢拮抗原理∙B.电子等排原理∙C.生物等排原理∙D.分子模拟原理∙E.以上答案都对(分数:1.00)A. √B.C.D.E.解析:14.治疗艾滋病的蛋白酶抑制剂在结构上属于∙A.多肽类化合物∙B.大环内酯类化合物∙C.核苷类化合物∙D.多烯类化合物∙E.噻唑环类化合物(分数:1.00)A. √B.C.D.E.解析:15.艾滋病(AIDS)的全称是∙A.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C.传染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HIV缺陷综合征∙E.以上叫法都对(分数:1.00)A.B. √C.D.E.解析:16.抗病毒药物Aciclovir的中文名称是∙A.阿昔洛韦∙B.司他夫定∙C.齐多夫定∙D.拉米夫定∙E.扎西他滨(分数:1.00)A. √B.C.D.E.解析:17.第一个上市的治疗艾滋病的蛋白酶抑制剂是∙A.AZT∙B.沙奎那韦∙C.碘苷∙D.金刚烷胺∙E.阿昔洛韦(分数:1.00)A.B. √C.D.E.解析:18.碘苷在化学结构上与∙A.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相似∙B.胸腺嘧啶核苷相似∙C.尿嘧啶脱氧核苷相似∙D.胸腺嘧啶相似∙E.嘌呤核苷相似(分数:1.00)A. √B.C.D.E.解析:19.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的化学名称是∙A.9-(2-羟乙氧基)甲基鸟嘌呤∙B.8-(2-羟乙氧基)甲基鸟嘌呤∙C.9-(2-羟乙氧基)甲基腺嘌呤∙D.9-(2-羟乙氧基)乙基腺嘌呤∙E.9-(2-羟乙氧基)乙基鸟嘌呤(分数:1.00)A. √B.C.D.E.解析:20.金刚烷胺主要用于∙A.疱疹病毒感染∙B.乙型肝炎∙C.A型流感病毒∙D.H1V-I∙E.B型流感病毒(分数:1.00)A.B.C. √D.E.解析:21.抗艾滋病药物DDC的中文名称是∙A.阿昔洛韦∙B.司他夫定∙C.齐多夫定∙D.拉米夫定∙E.扎西他滨(分数:1.00)A.B.C.D.E. √解析:22.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的另外一名称是∙A.三氮唑核苷∙B.无环鸟苷∙C.病毒唑∙D.病毒灵∙E.阿糖腺苷(分数:1.00)A.B. √C.D.E.解析:23.第一个临床上有效的核苷类抗病毒药是∙A.AZT∙B.DDC∙C.碘苷∙D.金刚烷胺∙E.阿昔洛韦(分数:1.00)A.B.C. √D.E.解析:24.HIV-I属于∙A.流感病毒∙B.A型流感病毒∙C.疱疹病毒∙D.逆转录病毒∙E.乙肝病毒(分数:1.00)A.B.C.D. √E.解析:25.碘苷的抗病毒作用在于∙A.抑制病毒复制∙B.影响核糖体翻译∙C.干扰病毒核酸复制∙D.竞争性地抑制DNA聚合酶∙E.具有以上所有作用(分数:1.00)A.B.C.D. √E.解析:二、B型题(总题数:0,分数:0.00)三、下列药物分别适合上述的哪一条论述A.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化学法合成中以鸟嘌呤为原料B.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A型流感病毒的作用较强C.临床上第一个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D.二氮革类抗艾滋病药物E.于1959年合成的抗病毒药,它在化学结构上属于嘧啶核苷类化合物(总题数:5,分数:2.50)26.阿昔洛韦(分数:0.50)A. √B.C.D.E.解析:27.奈韦拉平(分数:0.50)A.B.C.D. √E.解析:28.金刚烷胺(分数:0.50)A.B. √C.D.E.解析:29.齐夫多定(分数:0.50)A.B.C. √D.E.解析:30.碘苷(分数:0.50)A.B.C.D.E. √解析:四、A.金刚烷乙胺盐酸盐B.司他夫定C.扎西他滨D.沙奎那韦E.地昔洛韦下列有关药物性质的叙述分别适合上面哪种药物(总题数:5,分数:2.50)31.治疗艾滋病的蛋白酶抑制剂,属于多肽类化合物(分数:0.50)A.B.C.D. √E.解析:32.化学名称为2′,3′-双脱氧胞苷,药理作用与齐夫多定相同(分数:0.50)A.B.C. √D.E.解析:33.阿昔洛韦的前药,口服吸收好,毒副作用小(分数:0.50)A.B.C.D.E. √解析:34.为脱氧胸苷的脱水产物,有2′,3′-双键,作用机制与AZT和DDC相似(分数:0.50)A.B. √C.D.E.解析:35.金刚烷胺的衍生物,对A型流感病毒的活性强于金刚烷胺且毒副作用较低(分数:0.50)A. √B.C.D.E.解析:五、X型题(总题数:20,分数:20.00)36.有关齐夫多定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分数:1.00)A.属于核苷类抗病毒药√B.分子结构中含有N3基√C.名称可缩写成AZT √D.FDA批准的第一个抗艾滋病药物√E.作用机制为蛋白酶抑制剂解析:37.下列有关抗病毒药物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分数:1.00)A.理想的抗病毒药应只干扰病毒的复制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的代谢√B.抗病毒药物的可分为核苷类和非核苷类√C.抗病毒药物的发展速度较慢√D.第一个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是碘苷√E.氟哌酸类也是抗病毒药物解析:38.核苷类抗艾滋病药物包括(分数:1.00)A.AZT √B.DDC √C.碘苷D.更昔洛韦E.奈韦拉平解析:39.碘苷的副作用不包括(分数:1.00)A.骨髓抑制√B.胃肠道副反应√C.头晕D.视神经萎缩E.以上所有各项解析:40.阿昔洛韦的前药包括(分数:1.00)A.更昔洛韦√B.地昔洛韦√C.喷昔洛韦√D.法昔洛韦√E.利巴韦林解析:41.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包括(分数:1.00)A.碘苷B.阿昔洛韦√C.金刚烷胺√D.更昔洛韦√E.AZT解析:42.核苷类抗艾滋病药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分数:1.00)A.必须含有糖苷键B.糖的3,位可以是N3、H、F原子取代√C.2′,3′位可以是双键√D.分子中必须有羧基E.糖苷的5′位羟基是必须的√解析:43.下列有关奈韦拉平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分数:1.00)A.属于多肽类抗病毒药B.分子结构中含有环丙基√C.属于二氮草类抗病毒药√D.FDA批准的第一个抗艾滋病药物E.作用机制为专一性HIV-Ⅰ逆转录酶抑制剂√解析:44.奈韦拉平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分数:1.00)A.三个环中,外侧的两个环至少有一个吡啶环√B.吡啶环的4位需有一个体积小的亲脂基√C.内酰胺必须有一个游离氢原子√D.需有一个一COOH基E.必须含有至少一个苯环解析:45.有关蛋白酶抑制剂类抗艾滋病药物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分数:1.00)A.在结构上属于多肽类化合物√B.在结构上属于多烯类化合物C.第一个上市的该类药物是沙奎那韦√D.第一个上市的该类药物是AZTE.第一个上市的该类药物是碘苷解析:46.化学法合成齐夫多定的主要原料包括(分数:1.00)A.DMF √B.脱氧胸腺嘧啶核苷√C.2-氯-1,1,2-三氟三乙胺√D.脱氧核糖E.多聚磷酸解析:47.嘌呤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包括(分数:1.00)A.DDCB.曲氟鸟苷C.阿糖腺苷√D.Cyclaradine √E.AZT解析:48.下列有关沙奎那韦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分数:1.00)A.属于多肽类抗病毒药√B.分子结构中含有肽键√C.作用机制为蛋白酶抑制剂√D.FDA批准的第一个抗艾滋病药物E.单独使用时作用与AZT相似,与AZT合用效果更好√解析:49.下列有关抗艾滋病药物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分数:1.00)A.碘苷是第一个抗艾滋病药物B.抗病毒药物都可用做抗艾滋病药物C.抗艾滋病药物分为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D.第一个抗艾滋病药物是AZT √E.由HIV-Ⅰ感染引起解析:50.利巴韦林临床应用包括(分数:1.00)A.流感病毒A引起的流行性感冒√B.流感病毒B引起的流行性感冒√C.单纯疱疹病毒感染√D.HIV-ⅠE.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解析:51.非核苷类抗艾滋病药物包括(分数:1.00)A.AZTB.DDCC.碘苷D.沙奎那韦√E.奈韦拉平√解析:52.影响核糖体翻译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分数:1.00)A.磷甲酸B.美替沙腙√C.酞丁胺√D.病毒唑E.更昔洛韦解析:53.属于逆转录酶抑制剂的抗艾滋病药物有(分数:1.00)A.AZT √B.DDC √C.沙奎那韦D.更昔洛韦E.奈韦拉平√解析:54.化学法合成利巴韦林的主要原料包括(分数:1.00)A.四乙酰核糖√B.鸟苷酸C.三氮唑核苷甲酯√D.脱氧核糖E.多聚磷酸解析:55.嘧啶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包括(分数:1.00)A.碘苷√B.曲氟鸟苷√C.阿糖胞苷√D.更昔洛韦E.AZF解析:六、A3型题(总题数:0,分数:0.00)七、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征,是目前还不能被治愈全球性疾病(总题数:5,分数:2.50)56.临床上第一个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齐多夫定(AZT)的化学结构是∙A.A∙B.B∙C.C∙D.D∙E.E(分数:0.50)A.B. √C.D.E.解析:57.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可分为∙A.大环内酯类和多烯类∙B.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C.多肽类和肽类∙D.金刚烷胺类和金刚烷酸类∙E.嘧啶核苷类和胞嘧啶核苷类(分数:0.50)A.B. √C.D.E.解析:58.有关齐多夫定(AZF)的理化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酸碱两性∙B.易溶于乙醇∙C.难溶于水∙D.针状结晶,遇光易分解∙E.分子中含有叠氮基团(分数:0.50)A. √B.C.D.E.解析:59.艾滋病的起因∙A.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B.由人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I感染引起∙C.由流感A型病毒感染引起∙D.由流感B型病毒感染引起∙E.以上病毒都可引起(分数:0.50)A.B. √C.D.E.解析:60.在发现齐多夫定(AZT)后发现的一系列这一类型的抗艾滋病的药物还有∙A.环丙沙星∙B.病毒唑∙C.碘苷∙D.扎西他滨∙E.阿昔洛韦(分数:0.50)A.B.C.D. √E.解析:八、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在化学结构主要包括核苷类和非核苷类(总题数:4,分数:2.00)61.碘苷的化学结构是∙A.A∙B.B∙C.C∙D.D∙E.E(分数:0.50)A.B.C. √D.E.解析:62.碘苷是于1959年合成的抗病毒药,它在化学结构上属于∙A.嘧啶核苷类化合物∙B.嘌呤核苷类化合物∙C.嘌呤类化合物∙D.氨基糖苷类化合物∙E.多肽类化合物(分数:0.50)A. √B.C.D.E.解析:63.有关碘苷的抗病毒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A.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效∙B.对牛痘病毒有效∙C.对流感病毒无效∙D.对乙肝病毒有效(分数:0.50)A.B.C.D. √E.解析:64.其中核苷类药物主要有∙A.嘧啶核苷类化合物∙B.嘌呤核苷类化合物∙C.嘧啶核苷类和嘌呤核苷类化合物∙D.氨基糖苷类化合物∙E.多肽类化合物(分数:0.50)A.B.C. √D.E.解析:九、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在化学结构主要包括核苷类和非核苷类(总题数:3,分数:1.50)65.金刚烷胺在化学结构上属于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下述有关金刚烷胺的叙述不∙A.化学结构为饱和的三环癸烷∙B.抑制病毒复制的早期阶段∙C.对A型流感病毒的作用较强∙D.对B型流感病毒的作用较强∙E.有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副反应(分数:0.50)A.B.C.D. √E.解析:66.用于抗病毒的金刚烷胺的衍生物有∙A.金刚烷∙B.金刚烷乙胺盐酸盐∙C.金刚烷甲胺盐酸盐∙D.金刚烷乙胺∙E.以上答案都对(分数:0.50)A.B. √C.D.E.解析:67.金刚烷胺的化学结构是∙A.A∙B.B∙C.C∙D.D∙E.E(分数:0.50)A.B. √C.D.E.解析:十、阿昔洛韦是属于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总题数:3,分数:1.50)68.它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作用机制是∙A.竞争性地抑制DNA聚合酶∙B.竞争性抑制HIV逆转录酶∙C.竞争性抑制蛋白酶∙D.竞争性地抑制DNA聚合酶或RNA聚合酶的活性∙E.对以上各种酶均有抑制活性(分数:0.50)A.B.C.D. √E.解析:69.阿昔洛韦的化学结构是∙A.A∙B.B∙C.C∙D.D∙E.E(分数:0.50)A.B.C. √D.E.解析:70.有关阿昔洛韦的临床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疱疹角膜炎∙B.生殖器疱疹∙C.疱疹脑炎∙D.乙肝∙E.HIV-I(分数:0.50)A.B.C.D.E. √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171・
物,通过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进行广泛的结构修饰,以获得高 效、低毒、不易耐药且具有良好的体内代谢动力学及较高生 物利用度的新型药物。 2基于电子等排原理的结构改造 目前在核糖部分的结构修饰主要包括在核糖2’,3’位形 成双键、引人卤索原子,在47位用碳、硫原子替换或形成杂环 核苷等I在碱基部分改造主要是引入卤素(氟、氯.溴、碘)、2 一卤代乙烯基、炔基、低级烷基、低级醇、杂芳基如2一噻吩、 2一呋唷基等取代基,但取代基不能过大,否则没有活性。
2.1.3
2‘x。【)H.T=N岣
%x20H
2.《1.1 D-2'-~觥堂母m#。≯m亭毒忡亭,
睁争瞻啪ta).・-ee.tldc
卸
2t
毋m舄m曾’、
¨p.sa-F'ft
复 蕾
D--,L-2’。3’~双脱氢一2’。3’一双脱氧一3’一氟代
帅8.f∞C
核苷[““”;在PBM细胞中,L一构型化合物8b和9的EC;。 分别为0.089和0.018ⅡM且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在D一系 列中,8a的活性最强。(注;a代表D一构型,b代表L一构 型,下同,特别说明者倒外)
。Ⅵ争。尊 f净
f>。o
11
鸟苷激酶(dCK)、细胞胸苷激酶(TK)、细胞脱氧胞苷激酶
万方数据
・172-
(dCK)缺乏立体专一性.
型核苷类药物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是未来药物研发的重要方
向之一。 参考文献 [1]Telesnitsky A。Golf SP.Reverse transcription and the generation
在HIV的复制周期中,逆转录酶(RT。reverse
tran—
结合位点和聚合酶活性位点附近的疏水性结合口袋 (NNIBP),前者作为RT的竞争性抑制剂和DNA链合成的 终止剂,而后者通过干扰RT的活性构象发挥抗HIV作
用c‘’“。
scriptase)依靠其RNA/DNA依赖的DNA聚合酶活性和核 糖核酸酶氢(RNase H)活性,将原病毒RNA转录成双链 DNA,再经整合酶作用,将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 色体中。由于RT在HIV一1生命周期中的重要作用.它一 直是抗HIV/AIDS药物研发中首要的研究靶点。目前l临床 上一线治疗艾滋病药物中绝大部分属于HIVRT抑制剂类. 它作为Ii缶床高效抗病毒疗法(highly
RT抑制剂抑制剂研究概述
HIV—l
RT抑制剂,它们按照作用机制可分为核苷类
reverse
抑制剂(nucleoside/nucleotid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
reverse
NRTIs)和非核苷类抑制剂(nonnucleoside
¥criptase
tran一
inhibitors NNRTIs)两大类‘””,分别作用于底物
Combivir(AZT+3TC).Epzieom(3TC+ABC)及Trizivir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地控制HIV感 染的病程,延长患者的生命及改善生存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然而由于H1V基因组结构具有广泛、快速变异及高 度遗传异质性特征,因此HIV一1 RT不可避免地对其抑制 剂产生严重的耐药性,加之药物长期应用带来的毒副作用. 使得对高效、低毒且不易产生耐药的新型HIV一1 RT抑制 剂的研发刻不容缓。
黧攀主爰蔓㈣篓帕毋帅尊。。尊帅毋
,,,№片N心 2.1.2 D-,L--2’,3’~双脱氢一2’,3’一双脱氧一2’一氟代 碳环核苷m]:碳环核苷不存在天然的糖苷键.不能被相关酶 类陴解。亿学稳定性较高.有几种碳环核苷类似物具有抗 HIV及HBV活性,其中carbovir和abacavir对HIV有很高 的活性及选择性,abacavir已作为上市药物用于HIV感染的 治疗。 L一构型化合物7具有抗HIV括性(EGo=0.77pM)。 与D一异构体相比,有额外的氢键作用及较强的范德华力。 因而抗病毒活性较高。
structure
one
Of the most widely applied in the present time.By the principles of the bioisos-
an
modification of nucleoside drugs is
an
efficient way
to
develop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19971121—160.
a
uses.NY:Cold
[2]Huang H.Choora R.Verdine GL,et a1.Structure of
2.1.5 D--,L一2 7,3’一双脱氢一2
2’,3’一氟代一2’,3 7一不饱和核苷‘3
由于2 7,3‘一不
7,3’一双脱氧一2‘一氟代
饱和核苷的cz’一C,’乙烯基团与逆转录酶Tyrll5芳环的霄 一A相互作用,使2。,3’一不饱和核苷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活 性,因而在临床应用的药物中许多属于2’,3’一不饱和核苷, 由于氟原子的体积小且具有强烈的电负性,能参与氢键作 用,因此在核苷的糖基上连接氟原子会影响整个核苷结构的 电子分布,使其化学稳定性增加。大量氟取代的核苷类似物 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及良好的化学和药理学性质。因此 嘧啶碱基的5一位以及核苷糖基的2‘一和/或3‘一位氟代核 苷系列化合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化学稳定性及抗病毒活性被 广泛研究。z’/3’一氟取代使G’一G’键的电子云密度降 低,增加与Tyrll5富电子芳环的K一“相互作用,因此2’/3’ 一氟代一2’,3’一不饱和核苷的研究倍受关注.
关键词:I型HIV痛毒逆转录酶抑制剂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中图分类号:R97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738{2009}03-0170—04
Review of the study of str’ueture modification of HIV NRTIs
on
the principles of bioisosterism
2.3核苷的构象(构型)类似物
核糖或脱氧核糖在自然界
中总是以D构型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问内科学家研究的核 苷或核苷类药物大多是以D构型为主.如AZT、d4T等直到 第一个被批准用于临床的L型核苷类抗病毒药物3Tc的出 现,L构型的核苷类药物才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此后,人 们合成了大量的非天然L一核苷及其类似物并进行了生物 括性筛选,而且对其抗病毒活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啪]。 研究发现,HIV--1逆转录酶(HIV--1RT)’线粒体脱氧
active
核苷类HIV逆转录酶抑制剂作为RT的特异性抑制 剂,是临床最早应用的一类抗HIV药物.至今仍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7】.目前临床应用的HIV--l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 剂(NRTl8)共有7种:即AZT、ddI、ddC,d4T,3TC、FTC、 abacavir(ABC);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3种:
an
a
kind of specific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and the earliest clinicsl applications of anti—HIV drugs,are still playing
can
important role.In the treatment of AIDS,NRTIs
a
new drug
with low toxin。
high bioavailability and powerful effect.This paper is
KEY
attempted review of the study and
research in this field.
WORDS:HIV—lINRTIs;bioi.4
D一,L—p~3’一氟代一2 7,3’一不饱和一4一硫代核
苷[16]:在核苷类化合物的降解过程中,核苷磷酸化酶把核苷 的糖基水解后导致化合物失活,而根据电子等排原子得到的 4’一硫代核苷对这种水解作用具有抵抗力。因此.4’一硫代 核苷会是一类非常有开发前景的化合物. 在人PBM细胞中,D一构型化合物无显著的抗HIV一1 活性・但L一核苷如10(EC50一0.13pM;EC,o=1.7ⅡM)及11 (Ec50=0.031v.M;|EC∞=0。35vtM)具有活性且无显著毒性. 然而lo和11对M184V变异毒株产生严重的交叉耐药性。
l HIV-1
(AzT+311c+ABc)㈣】.
NRTIs的应用有效地缓解症状,延长病程,对治疗 AIDS有很好的效果。然而由于耐药毒株及毒剖作用的出 现,NRTls的疗效受到很大限制,因此研发高效、低毒、耐突 变的新型NRTIs仍然是目前的热点之一。并且有多个化合 物已进入临床试验,如SPD754[(一)一dOTC]、Amdoxovir (DADP)及F—ddA等Do,n]。 由于NRTIs/NtRTIs只有作为天然底物的类似物才能 发挥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和链终止作用,因此。目前对新型 NRTIs的研发思路通常是以上市的该类药物为先导化合
--4’一硫代核苷[”“5】,在人PBM细胞中,在D一系列中,化 合物12a(EGo=1.3,uM),13a(EC∞=11.6/zM),16a(EC∞
=8.1tlM),17(EC∞=43.6“M),18(EC∞=80.5“M),19
(EGo=1.2vM).具有中等抗病毒活性,但19具有较高的 细胞毒性【”】. 电负性较强的氧被硫取代后,削弱了氟乙烯基与 Tyrll5芳环之间的Ⅱ一霄相互作用,因此活性不高. 在L一系列核苷中,化合物12b、13b和18b具有抗HIV 活性(EC50分别为0.12,0.15,1.74flM)。且无显著的细胞毒 往.但12b与D一构型化合物都对HIV—lMl84V产生交 叉耐药性.原因可能是范德华半径较大的47一硫原子与变 异株的Vall84的侧链之间较大的空间位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