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合集下载

变态心理学及健康心理学知识

变态心理学及健康心理学知识
– 17世纪中叶开始—唯物的思维 • 神经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 法国医生布罗卡(Broca):大脑额下回萎缩后,语言运动功能丧失 • 帕斯德(pasteur):对身体疾病提出“细菌理论”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心理
生物
社会
异常心理
心理学模式
精神分析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人本-存在主义理论
➢弗洛伊德理论观点: 潜意识、性及童年决定论
• 欧文.亚龙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 心理及其区分
•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的功能
• 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 – 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 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 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 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 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一、标准化的区分
• 4.社会适应标准 – 是否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 正常与异常主要是与行为的社会常模比较而言的 – 是否符合社会准则或社会常模(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 异常 • 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 • 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产生不适应现象(由于器质或功能的缺陷或两者兼而 有之)
非理性冲动冲破防线,就会产生异常行为。如果冲不破防御,就会形成潜意识层次的痛 苦,会以梦、口误或失误行为等表达。 ---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
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和问题:
(1)未认识到出生几年之后人格的变化 (2)强调本能而忽略社会影响 (3)对人类本性的消极描述
1、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两个基本命题
潜意识 性的冲动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

三)标准化区分(李 心 天 1991)
1 、医学标准:心理障碍与躯体疾病一样,病理生理 学基础是大脑结构或功能的变化,某些心理异常 (神经症)是大脑细胞分子水平的异常所致。临床 医生常用,如测查脑电波、脑电图等。 2 、统计学标准:对普通人群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显 示常态分布,中间多数正常,两端偏离正常为异常。 3、内省经验标准:(1) 指病人的主观体验,自感焦 虑,抑郁或不明原因的不舒适感等。(2) 从观察 来说,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被观察对象心 理正常或异常的判断。 4 、社会适应标准:正常人能根据社会生活的需要适 应环境或改造环境,能按照社会的准则和道德规范 行事,即行为符合社会常模。

2行为主义的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在社会生 活中习得的,正常行为如此,异常行为如焦 虑、恐惧、强迫等也不例外。

华生(Watson)的实验,Albert,9个月大的 小男孩是如何得恐惧症的
3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认知流派的理论模式为S—O—R 他们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发生一定要通过 认知的中介作用 同样的刺激(生活事件),因为认知不同, 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也会不同。 正常的认知产生正确的情绪和行为,异常的 认知则产生非理性的情绪和行为
2、欧洲中世纪以后“魔鬼附体说” 认为神赐予人们心灵和意志→心灵和意志是 自由的→是对本身状态和行为负责的,故心 灵错乱被认为是魔鬼附体,是妖孽占据了人 的灵魂,故应将魔鬼驱除人体→禁锢、关押、 鞭打,甚至活活烧死。

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随着人类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再次把异常 心理现象跟大脑功能联系起来。 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Broca)发现, 大脑额下回(大脑的一个部位)萎缩或破坏 后,人的语言运动功能就会丧失。后来人们 把大脑的运动性语言中枢命名为Broca中枢。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各种各样的领域和分支。

其中,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一个强调的是异常心理状态,而另一个则关注个体的健康与幸福。

本文将探讨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一、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也称为异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专注于研究和了解人类异常心理状态和行为。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各种心理障碍、个性障碍、精神疾病等。

变态心理学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1. 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变态心理学致力于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和诊断,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通过识别症状和行为表现,如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等,对精神疾病进行科学而准确的划分。

2. 异常行为的病因研究:变态心理学试图探索人类异常行为的形成原因和机制。

通过研究心理、生理和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因素,帮助理解为何某些人会表现出异常的心理状态,如恐惧症、强迫症等。

3. 治疗方法与干预措施: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心理状态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摆脱病痛,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变态心理学对于理解和帮助那些患有心理障碍的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异常心理状态,能够推动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二、健康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相反,健康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的健康和幸福状态。

它研究和探讨的是健康人群的心理特点,以及如何维持心理健康和提升个体的生活质量。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幸福感研究:健康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通过研究积极心理特征,如乐观、希望和自我成就感等,来推动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感。

2. 压力与应对研究:健康心理学关注个体在压力面前的应对策略。

研究发现,有效的应对方式可以降低焦虑和抑郁等心理不适,促进身心健康。

3. 心理健康干预:健康心理学提供了多种心理干预方法,以帮助人们维持和提升心理健康。

05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测试题集(2024年新)

05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测试题集(2024年新)

05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测试题集(2024年新)单选题)1.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A. 诊断B. 咨询C. 治疗D. 特点•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变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侧重研究和说明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对应参考教材:《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概述-变态心理学的对象-P297。

《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概述-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283。

( 单选题)2.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A. 现实原则B. 道德原则C. 快乐原则D. 社会原则•你的答案未作答•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我”是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是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是按“道德原则活动”。

对应参考教材:《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概述-学科简史-P298。

《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概述-变态心理学学科简史-P285。

( 单选题)3.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A. 防御机制B. 动机冲突C. 性的冲突D. 克制能力•你的答案未作答•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时有两个基本命题。

其中第二个命题是认为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认识到的。

对应参考教材:《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概述-学科简史-P297-298。

《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概述-变态心理学学科简史-P284。

( 单选题)4.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A. 防御机制B. 本能动力C. 心理异常D. 快乐原则•你的答案未作答•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机制”。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论述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论述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论述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

变态心理学,又称为异常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的异常行为和思维模式。

而健康心理学则关注人类的正常心理发展和维持健康的心理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并分析它们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的关系。

首先,变态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异常心理状态,如精神疾病、心理障碍以及不正常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变态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疾病的诊断、原因的探究以及治疗方法的发展。

通过研究这些异常心理状态,变态心理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帮助那些遭受心理疾病困扰的人们。

相比之下,健康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类的正常心理发展和维持健康的心理因素。

它主要关注个体的健康态度、行为习惯以及心理适应能力。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幸福感、生活质量以及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同时,健康心理学也提供了一些预防心理疾病的方法和干预措施,以帮助人们改善心理健康状态。

尽管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联系。

首先,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健康心理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通过研究和了解异常心理状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正常心理状态。

这有助于健康心理学从正常心理的角度出发,更好地预防和干预心理疾病。

其次,健康心理学也对变态心理学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

通过研究人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心理适应能力,我们可以了解个体的心理弹性和抗压能力,从而在治疗心理疾病时提供一些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

总之,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是两个不同但相互关联的领域。

变态心理学研究的是异常心理状态和心理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而健康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类的正常心理发展和维持健康的心理因素。

它们都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探索这两个领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提高人类的心理健康水平。

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在研究方法和应用方面也存在一些共同点。

它们都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得出结论和提出解决方案。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一)注意障碍:注意减弱、注意狭窄 (二)记忆障碍: 1、记忆增强 2、记忆减退 3、遗忘 4、错构 5、虚构 (三)智能障碍 1、精神发育迟滞 2、痴呆 四、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是 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 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证之一。
第二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一、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
第一,医学标准。 第二,统计学标准。 第三,内省经验标准。一是指病人的内省经验;其二就是 观察者的内省经验。 第四,社会适应标准。
二、心理学的区分标准(郭念锋)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六单元 心理生理障碍
一、进食障碍: 二、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发作性睡眠障碍 三、性功能障碍:性欲减退、阳疾、性乐高潮缺乏、阴道
痉挛、性交疼痛。
第七单元 癔症
旧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解离(精神) 症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 一、分离性障碍 二、转换性障碍:1、运动障碍:痉挛、肌肉抽动、瘫痪等
心理冲突的类型: 常形:1、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重要的生活事件
2、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变形:1、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涉及鸡毛蒜皮的事
2、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鉴定方法: 病程:不到3个月,评1分;3个月到1年,评2分;1年以上评3分。 精神痛苦程度:轻度者,可以自己设法摆脱,评1分;
中度者,需别人帮助或处境改变才能摆脱,评2分; 重度者,几乎完全无法摆脱,评3分。 社会功能:轻度受损,照常工作、学习、交往,有轻微妨碍,1分; 中度受损,工作、学习、交往效率显著下降,有回避,2分 重度受损,完全不能工作和学习,完全回避,评3分。 如果加起来不小于6分,神经症的诊断成立;4-5分为可疑病例。 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一、关于变态心理学
心理正常的群体和有精神障碍的心理异常群体,变态心理学也称异常心理学。

二、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三、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2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3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4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5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四、常见精神障碍
6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五、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7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8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六、关于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工作领域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1、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2、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

健康心理学与心身医学的区别:
1、健康心理学,侧重于伤害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活动。

2、心身医学,侧重于心身疾病本身的诊断与治疗。

七、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八、压力与健康
9
10
11。

变态心理学和健康

变态心理学和健康

感”、“窥镜症”
23
2. 思维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 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 (语词杂拌)、 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 维插入、思维被夺、思维云集(强制性思 维)、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 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 2》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原发性妄想和继发 性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
21
幻觉
根据感受器官不同,可分为:
幻听:言语性幻听(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 争论性幻听)与非言语幻听 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根据幻觉体验的来源,可分为真性幻觉和假 性幻觉; 根据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可分为功能性幻 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
22
3》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
24
妄想
妄想的特点:⑴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
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 结论;⑵对这种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坚信不移, 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 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⑶具有自我卷入性, 以自己为参照系。 常见类型: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 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 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 露感。
13
二、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
1. 标准化的区分
李心天1991年提出 1》医学标准; 2》统计学标准; 3》内省经验标准; 4》社会适应标准。
14
2. 心理学的原则
郭念锋提出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15
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下列描述中正确
8
3. 人本主义学派:
1》提出“潜能”的概念,认为心理异常是由 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 “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2》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 在焦虑”,是“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变态心理学的发端,定位在西方人最早关注和解释异 常心理现象的时代。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 波克里特(Hippocrates)提出体液学说。
希波克里特体液学说,已经包含了现代心理学所谓 “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判断的雏型。
17世纪以前,精神病学肩负着从酷刑中解放精神病 人的重任,比变态心理学活跃,甚至变态心理学只能 融在精神病学之中。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 (Broca)发现大脑额下回萎缩,人的语言运动功能 丧失。几乎与此同时,帕斯德(pasteur)对身体疾病提出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是心 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定义的两难:有学者认为变态心理学研究的问题不只 是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的差距,而应该把异常 心理当作疾病来研究,所以应叫做病理心理学 (psychopathology)。可是,如果把异常心理 当作“疾病”看待,在实践中又有困难,因为,把 “疾病”一词用在某些来访者身上是恰当的,但对 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不恰当的,因为相当多的心理 异常,目前尚不能找到器质性损害的证据没,只能 将它们暂称为脑的功能性障碍。在这种两难处境中, 心理学家们仍然采用前面的名称,即“abnormal psychology”来命名这一分支学科,称之为变态心 理学或异常心理学。
巴甫洛夫是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通 过动物试验,认识到高级神经系统(即大脑两半球皮质) 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之后,再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最 后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现象。
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巴甫洛夫认为是兴奋和抑制这两 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机能性神经障碍的两个条 件:一个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艰难相遇,即这两个过 程的冲突;另一个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
研究对象
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
个体的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的异常改变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精神病学研究 的对象
区别:侧重点不一样,前者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 发展的影响;后者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 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 的预防与 康复等。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似乎与弗洛伊德类似。 弗洛伊德提出“力比多”这一心理动力,马斯洛 提出驱使个人发展的“潜能”;弗洛伊德赋予 “力比多”按“快乐原则”活动的方法,马斯洛 设定“潜能”在生理或心理方面,都有“趋于完 善”的特性;
(3)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与此相 对应的人格则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4)“本我”是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是按“现 实原则”活动,“超我”是按“道德原则”活动。
(5)人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所以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 叫做“防御机制”。
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 认为:
简评:人类无论是在种系进化中,抑或在个体发育中,其 定向反射(探究反射)作为一种适应环境和积累经验的本 能(或称之为“认知本能”),绝对是心理发展的动力之 一。
(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首先提出“潜能”概念。 心理的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 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 虑”。这种“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 的冲突。人本主义心理学将这种对立造成的焦虑, 叫做“存在焦虑”或叫做人的“基本焦虑”。
从学术继承角度来看,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 核心内容,基本上是来自400多年以前的“怀疑 论”。
简评: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哲学理念;
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
概述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正和反两个方面, 人的心理活动也不例外。
有心理障碍的群体占人群总体的比例很小, 约在13.47%左右。
即便是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 也并不全是异常的。比如,他们的人格可 能有某方面的缺陷并伴有思维障碍,可是, 他们的感、知觉可能是正常的。
“细菌理论”。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理论基础; 精分:力必多、潜意识、人格三结构、焦
虑; 行为:兴奋与抑制的不平衡、实验方法 人本:潜能、存在焦虑。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1、精神分析理论两个基本命题:
(1)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精神分析以 为心灵包含有情感、思想、欲望等等作用,而思 想和欲望都可以是潜意识的。
4、简评
弗洛伊德的历史功绩,首先不在心理学 方面,而是在哲学方面;
心理学界对他的批评,首先在方法论方 面;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所把握的真理 侧面,就是人的生物本能可以是人类心 理的动力之一。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 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
(2)认为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 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2、两个命题为基础,弗洛伊德推演出以下的判断:
(1)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一动力冠名 为“力比多”(libido)
(2) “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自出生起 到发展结束,有三个发展阶段:口腔欲阶段、肛门欲阶段和 生殖器欲阶段。
(1) “性心理”的发展受到挫折,会造成性心 理的“退化”或者性心理发展“固著”。这种 “退化”或“固著”,就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 异常;
(2)体验着焦虑是因为我们想理性地处理“本 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3)非理性冲破防线,我们就产生异常心理和 行为;如果冲不破防御,我们就可以隐藏痛苦和 冲突于潜意识之中。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心理咨询中的咨询师自己
动机 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个性和过去经历
学习态度
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治疗 师”。
用整个身体学习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
我们并不一定知道鸡下蛋,但我们知道鸡 蛋好吃。(我们并不能阻止小鸟从头上飞 过,但能阻止小鸟从头上做窝)
学会用屁股看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