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完整大全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变态心理学的十个典型案例讨论分析

变态心理学的十个典型案例讨论分析

十个典型案例讨论分析例一病例摘要:陈某、女、23岁、未婚、中专文化。

与人交往时紧张、局促不安已三年,羞见生人,回避社交一年。

患者姊妹二个,排行老大。

幼时家境不宽裕。

父亲平日寡言,性格暴躁,动辄训斥。

母亲懦弱厚道,逆来顺受。

妹妹活泼好动,常受父亲打骂。

患者童年身心发育无异,懂事甚早,自诉入学前便颇知几分人情。

文静、朴实、举止谨慎,懂礼貌、善自制,学习刻苦、成绩优良。

19岁时进入某专科学校,在花枝招展的女同学们面前颇感压抑,立志发愤读书,以示不随波逐流,但成绩平平。

故时而气馁、悲观,时而愤愤不平,甚有嫉妒之意,然而在公开场合却又显得不以为然,落落大方。

常暗中注意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如言语中有无含沙射影?眼神中有无蔑视怠慢?某日上课,发现新来的青年男教师似乎老是注意自己,颇难为情。

课后对镜子观察,并未发现相貌装束有何刺眼之处,不禁浮想联翩,心慌脸红。

迎面相逢,教师若无其事,患者却面红耳赤,心慌气促。

此后只要遇上该教师便言行失措。

久之,似觉同学们也洞察其心中隐秘,于是与同学们相处也不自然了。

毕业后,父母告诫患者“听领导的话,守规矩,不要让人讲闲话”,等等,患者奉为信条,努力工作,上班时从不参与同事们的闲谈。

有时同事主动与其交谈,也因不敢正视对方而佯装做其它事,或托词走开。

其办公桌面壁而放,背对同事,上、下班故意加快或放慢速度,避免与人同行。

自知如此做实无必要,甚至会遭他人非议,但又不敢与人相处,常因此陷矛盾之中。

后经人介绍结识一男友,才貌均颇中意。

两人虽同在一市,却多是鸿雁往来。

向往能象别的年轻人一样相互依偎在花前月下,挽手出入于剧院、商场。

但每次下定决心,马上心慌、脸红,以至勇气全消。

偶应邀赴约,也总是故意姗姗来迟。

一次男方父亲寿辰,特邀患者赴宴,患者无词推托,几天前便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赴宴那天,硬着头皮来到男方家中,未见公婆就心慌气促。

四肢发颤。

待到与公婆见面时,顿觉头昏目眩,满身大汗,语无伦次。

变态心理学 案例分析

变态心理学 案例分析

精神疾病 常年伴有药物
···
安全感 社会归属感
缺乏 ···
我想自己可能患上抑郁症,至于病源则是对自己不满,对别 人不满,对世界更加不满。
——1987年(张国荣自传)
环境参照 外界传闻 社会文化背景
···
3 HOW ?
DEPRESSION
M文字、绘画、公益
keDDyword
3
当你越过苦难,当你回望,你往往
2 不再苛求自己
慢慢的我不再为凑齐十首歌去写歌, 不再去抢排行榜的前几名,我不会去 问唱片的销售怎么样……我开始真正 享受在台上唱歌,以前从来就没享受 过。
黑狗也许将永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但我们达成了理解,通过学 习知识、耐心、克制和幽默,最凶狠的黑狗也可以被制服。
Thank you for watching
会在当中找到那口非常值得的甘甜。在 这场试炼里,我所得到 的,远比所受
的痛苦更值得记住;对于苦难,我有种 崭新的体会。
而经历的那场忧郁,让她觉得更是“值 得”。
1 重视病情 配合治疗
总有人诗意盎然地说:抑郁症就 是一次心灵感冒。其实,得病就 是得病,哪有那么浪漫。治疗抑 郁症和治疗其他病无异:一是承 认有病,二是寻个好大夫,三是 配合治疗,四是防止复发。我个 人的经验是,有关抑郁症的一些 常识公众知道太少,合格的医生 也严重不足。
赵银银 英语154班
抑郁症
(14 心境障碍与自杀)
赵银银 英语154班
1
任航——中国唯一 一个人体摄影师
我坐在露台的摇椅上, 感觉自己随时都能飞起来, 我的屁股下面 像是有一根巨大的弹簧, 要把我从摇椅上弹出去。
2 WHY ?
DEPRESSIO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于变态心理学案例

关于变态心理学案例

关于变态心理学案例三级技能—变态心理学(2001年11月-2008年5月真题汇总)2011年11月案例五: 案例介绍:下午六点,心理咨询师正准备下班,来了一位年轻女士,要求咨询,咨询师告诉她,咨询是要预约的,请她改日再来。

她说,那不行,今天无论多晚,都必须要为她咨询。

口气坚定,不容商量。

又说她担负重要的任务,时间很紧,还戏谑地说,不就是晚吃会饭嘛,晚一会吃饭有利于身体健康,减减肥么。

心理咨询师观察到该女士二十多岁,衣着打扮正常,朴素,没化妆,表情令人难以捉摸。

咨询师请她入座后问她需要哪方面的帮助,她没有回答,然后自言自语地说:这个地方五年前我来过,你可真有本事,中秋节会吃粽子,耽误时间了,地铁是动车出事故,你能把抑郁症治成精神分裂症,就这样,别哕嗦,开药吧。

以下是双方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想开什么药?该女士:维思通。

心理咨询师:为什么要吃维思通?该女士:他们说这个对我有用。

心理咨询师:他们是谁啊7 (该女士:别装糊涂了,就是精神病院的那些所谓专家们。

心理咨询师:你找他们看过?该女士:还住过院呢。

心理咨询师:那因为什么不继续找他们?该女士:我就不是他们说的那个病,我是心理问题,你不是心理专家吗?多选:46、该女士的行为特点包括( )。

(A)强人所难 (B)随心所欲(C)有病乱求医 (D)语言夸张单选:47、该女士出现的主要症状是。

( )。

(A)主客观不统一 (B)破裂性思维(C)夸人语言 (D)行为异常单选:48、对于该女士说“这个地方五年前我来过”,咨询师恰当的做法是( )。

(A)要向她说明其所言不实 (B)不与她争论(C)委婉地告诉她记忆有误 (D)判断这句话有无症状学意义单选:49、对该女士形成初步诊断前,首先需要排除的是( )。

(A)心境障碍 (B)人格问题(C)精神病性问题 (D)疑病症单选:50、对该案例咨询师恰当的做法是( )。

(A)向她说明不属于自己工作范围 (B)进行转诊(C)通知家长 (D)委婉说明自己对她的问题无能为力单选:51、交谈中,咨询师请助手为该女士倒杯水,趁机递给助手一个小条,上写:“注意,精分”,其用意是( )。

变态心理学案例集

变态心理学案例集

变态心理学案例集今天咱就来唠唠那些让人惊掉下巴的变态心理学案例。

案例一:多重人格的神秘世界。

有这么一个人啊,咱们就叫他阿强吧。

阿强平时看起来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每天穿着整齐的衬衫,打着领带,穿梭在写字楼里。

但你要是深入了解他,就会发现这家伙简直像个“人格大礼包”。

有时候他会突然变成一个娇滴滴的小女孩,说话细声细语的,还喜欢玩布娃娃。

你要是跟他说话,他会用小女孩的口吻说:“叔叔,你看我的小熊可爱不?”这可把周围的人吓得不轻。

可过一会儿呢,他又会变成一个暴躁的大汉,一言不合就摔东西,大声怒吼,就好像体内住了个随时会爆发的火山。

心理医生研究后发现,阿强小时候遭受了很严重的虐待。

那些痛苦的经历让他的大脑为了保护自己,分裂出了不同的人格。

每一个人格都是他应对外界伤害的一种方式,就像穿上了不同的铠甲,但这些铠甲有时候也会失控,把他的生活搅得一团糟。

案例二:异食癖的怪诞饮食。

再说说小丽吧。

小丽这个姑娘啊,她不吃正常的食物,专挑一些奇怪的东西往嘴里塞。

什么粉笔啊、头发啊、泥土啊,你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在她眼里都是“美味佳肴”。

有一次,她在课堂上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地把粉笔当成薯条一样嚼得津津有味。

周围的同学都惊呆了,那表情就像看到了外星人。

她自己倒是觉得没什么,还说这些东西有一种特殊的味道。

原来啊,小丽身体里缺乏一些微量元素,这可能是导致她患上异食癖的一个原因。

但心理因素也不能忽视,她小时候家庭环境比较压抑,她可能通过这种特殊的饮食行为来引起家人的关注,就像一个孩子用调皮捣蛋来获取大人的目光一样,只不过她的方式实在是太独特了。

案例三:强迫症的极致秩序。

老张可是个出了名的强迫症患者。

他的生活就像是按照一套精确无比的程序在运行。

每天早上起床,他必须先把被子叠成标准的豆腐块,四个角都要整整齐齐,要是有一点褶皱,他就会重新叠,反反复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然后穿衣服,衣服上的每一个扣子都要按照特定的顺序扣好,先扣最上面的,再扣下面的,绝对不能乱。

变态心理学案例

变态心理学案例



今天我才知道让他放弃我的女人是谁了 民哲,你也很讨厌? ?她诱惑你了吗? 我替你好好教训教训她,让她永远再不能诱惑任何人. 叫 幽惠美,惠美..呼~~~~ 将惠美带到了我和民哲的家里了.
我要在他的面前惩罚这个女人 大喊大叫的话很烦所以..昏迷的时候...... 把她的身体捆好了,让民哲看好... 把民哲的头放在了饭桌上 将惠美放到他的正对面 一只眼睛烂掉了,我拿毛巾替他清理了... 只能用一只眼睛看,是不是很不适应,没关系吧?. .. 呵呵 民哲在笑的,惠美啊快醒醒吧...


今天是休假日,想在家里休息 惩罚她的事情真的好有趣 诱惑过民哲的,她的那乳房,我用菜刀割下了一半左右 好好看的乳房,割下来有点可惜了 血也流了好多,可能是知道自己错了吧,只是低着头只看着 自己被割下的乳房,呵呵呵呵 有时候说「杀了我吧 」呵呵每当那时我就用钳子将手指甲或脚指 甲, 一个一个向后面弄过去,呵呵 现在也不说那样的话了 恩~~~~要让坏人改正的话还是惩罚的好 呵呵呵呵
富家子张泰林在偶然之 下结识了俏护士邝美宝,两 人堕入爱河,但其后泰林却 逐渐发现美宝的另一面:多 疑、善妒、占有欲强兼有轻 微的暴力倾向,因此非但24 小时监视着泰林的一举一动, 更以掌握他电脑、微博、 facebook与手机号码等方 式闯入他的隐私世界。
案例一:
大三女生被困 七个月成性奴
案例二: 腐烂女孩的 变态浪漫
案例三
用你的背叛熬成
爱情汤
一个日本女人把移情别恋的男友杀了后煮着吃。还用 内脏煮了汤,起名曰:爱情汤。 又把男友的情人打瞎一只 眼,剪掉嘴唇,捶掉几颗牙和两个手指,切掉一个乳房, 最后把硫酸一点一点往阴道里灌,一整瓶硫酸倒进去那情 人也折磨死了。从情人下体流出来的黑色液体把整个客厅 弄脏。 当警察闯进她家看见一个面目全非的尸体,地板上 全是带着异味的黑色液体。 她坐在放着一个头颅的饭桌前 正用勺子食用人脑,还很镇定的对三个已经发木的警察说: 我吃完这些就好了,一会就跟你们走。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

变态心理案例分析一、案例患者林某,男性,23岁,高中毕业,待业在家。

于2004年4月入院治疗。

由患者自己和父亲报告病史,真实。

主诉:少语、少动、发愁以及兴奋、话多交替4个月,欢快、言行增多、失眠2个月。

现病史: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经常呆坐无言,家人和他说话,他好像没听见一样,一个人发呆。

父亲让他去铺子,看铺收钱,不肯。

开始变得胆小怕事,不敢见人,把自己管在房间里,不肯出门。

整天愁眉苦脸,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平时喜欢的电视节目、听歌唱戏都失去以往的兴趣。

对平时喜欢的饭菜也觉得没有胃口,饭量减少,体重减轻。

感觉内心痛苦,有轻生观念。

这些表现早上较重,下午和晚上轻。

近2个月起,患者无原因突然转忧为喜。

整天有说不完的话,喜欢追逐女性。

骑着摩托车横冲直闯,见到汽车也不躲让,胆子特别大。

自己说心情特别好,要做大生意,将来修一条大马路,一直到家里他的“酒店”,让大家都能免费进来吃大餐。

过去二个月里,林某整夜参加晚会,白天花钱请客吃饭、住宾馆。

到处借钱、骗钱,说谎话,整天吃喝嫖赌,不肯帮家里做小生意。

脾气变坏,家里姐姐和奶奶说他,他动不动就打人,摔东西,把自己的手机从六楼摔下,坏了,就抢姐姐的手机去用。

奶奶说:“这孩子怎么了,变成啥样了”。

为此,他妈妈整天以泪洗脸,伤心透了。

家人都不知道这是一种病态的行为,奶奶到处求神拜佛,都无济于事。

后来,经在我校读书的表弟,把他从阳江带到湛江附属医院心理科看病,我们收他住院治疗。

二、症状分析(一)症状标准1、以情绪低沉及高涨交替为主,如从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甚至有轻生的观念到转忧为喜,随心所欲,大胆妄为。

2、具有下列症状:(1)呆坐无言到语言增多;(2)交替性的情绪变化,抑郁期间早上较重,下午和晚上轻。

少语、少动、发愁以及兴奋、话多交替4个月,欢快、言行增多、失眠2个月。

(3)从呆滞、郁郁寡欢到精力充沛、活动增多;(4)从对什么都失去兴趣到鲁莽行为、挥霍无度;(5)睡眠减少;(6)性欲亢进。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某女,33岁,大专文化,某国企行政人员,未婚。

ﻫ来访者在沟通中诉说从小性格内向,非常听话,始终体现良好,十分乖巧,也没有什么过错让父母紧张。

但父母规定较严格,特别是上中学后,不仅对学习规定很严,还特别在乎她与男孩子旳交往,常常告诫她不要与男孩子来往,偶尔有男同窗找电话来,总是盘问半天,假期里旳活动如果有男同窗参与,一般上不会让她去旳。

事实上她与男孩子旳交往并不多,大概从上初中开始,看见了男孩子就会脸红,紧张,不知说什么好,有些手足无措。

上高中时,暗恋某同窗,见了该同窗,特别紧张,胆怯与该同窗眼神接触,后来发展到只要见了男同窗就非常紧张。

在中学和大学时均有男同窗明确表达喜欢自己,但都由于恐惊而不敢与他们交往。

工作后这种状况更为严重,见了年轻旳异性就紧张、恐惊,也因此很少参与单位里旳活动。

近几年来,不断有人为其简介男朋友,一般状况是不见,实在推托不了,勉强见了,也往往弄旳别人很尴尬。

近半年来甚至见了人都觉得胆怯,不乐意与人交往,下班后就在宿舍看书、看电视。

吃不好,睡不香,自己也对自己这种状况不满,多次想来征询但又对见心理征询师很胆怯,在父母旳再三鼓励下,自己前来征询。

心理征询师理解到:上小学前曾经和小朋友玩旳时候互相抚摸对方旳生殖器,当天晚上母亲懂得了,责怪她怎么那么坏,还狠狠旳打了她旳屁股。

后来她就忘了这件事,初中讲生理卫生学时,忽然想起此事,觉得自己不纯洁、下流,自己很坏。

并且从此常常想起此事,怕人懂得。

上高中时暗恋男同窗,觉得自己不纯洁,不敢看老师,不敢与老师交往。

上高中和大学时,症状有所加重,以至于最后连一般男性都胆怯了。

这种紧张与胆怯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工作岗位调节了多次,领导和同事都很故意见,多次批评过她。

她为此也很苦恼,30多岁了还没有结婚,浮现这种状况主线没法找男朋友,本意上她也乐意与别人交往,可就是胆怯别人懂得那件事,胆怯别人从自己旳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纯洁,看出自己很坏,因此特别胆怯与别人目光接触,胆怯与别人交往。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doc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doc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罗某,女,35岁,已婚。

因紧张、烦躁、坐立不安、心悸、气急、怕疯、怕死10月余。

1987年10月入院。

病人1980年结婚,婚后多年不孕,四处就医。

1987年1月做诊断刮宫,术中无明显不适,但术后出现阴道流血。

病人较恐慌,听同事说有癌症的可能,更加紧张,感气促、心慌。

2周后,经处理出血停止,但病人恐惧患有不治之症,又怕不能生育被丈夫抛弃。

失眠、烦躁、易激惹,对外界环境兴趣降低,但尚能坚持工作和操持家务。

3个月后症状加重,并出现发作性极端烦躁、坐卧不宁、呼吸急促、胸闷、心悸、出汗、手脚麻木。

自觉会发疯、变傻,有濒死感,每次发作持续半小时至一小时不等,几乎每天皆有发作。

发作间歇仍有烦躁,担心再发,但尚能控制自己。

至5月份,症状更加严重,以无明显间歇期,整日处于惶恐不安之中,有明显的自杀企图,主要是因为“太难受了”,但同时又怕死。

不愿去精神病院看,爱人只好请医师至家中,病人抓住医师不放,反复叙述自己的病痛。

经常无故找爱人吵闹,将自己的不适归咎于爱人的不关心、不理解。

彻夜不眠,也不让爱人安睡,对爱人十分苛刻,要求他百依百顺,否则就大吵大闹。

怕听收音机,怕看电视,怕人打扰,但周围无人又感到十分孤单。

看到离婚或丧偶的女性则触景生情,心中出现“一阵阵绞痛”。

整日愁眉苦脸,喋喋不休,叫喊“不得了”。

严重时撕头发,捶胸顿足,两手不住在腹部揉搓,致使上腹部皮肤发红肿胀,有时甚至在地上打滚。

至此, 完全丧失工作和操持家务的能力,生活难以自理。

(诊断依据与结果)【病历讨论】本例表现有以下特点:1.亚急性起病,病前有明确的精神刺激,病人对这些刺激反应较为强烈。

2.有多种焦虑症状表现:(1)心理症状:烦躁不安,易激惹,神经过敏,悬念,过分担心,紧张,认为自己会疯、会死。

(2)运动紧张:坐卧不宁,捶胸顿足,撕头发,甚至在地上打滚。

(3)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胸闷,气急,心悸,头昏,手脚麻木,出汗。

3.抑郁症状:哭泣,认为自己没有希望了,会死,欲自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
——社交恐惧症
陈某,女,23岁,未婚,中专文化。

因与人交往时紧张、局促不安三年,羞见生人、回避社交一年求治。

病人19岁进入某专科学校,在花枝招展的女生中间感到压抑,立志发奋读书,以示不随波逐流,但成绩平平,故时而气馁、悲观,时而愤愤不平,甚至嫉妒。

常暗中注意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如言语中有无含沙射影?眼神中有无蔑视怠慢?某日上课,发现新来的男老师似乎老是注意自己,颇难为情。

迎面相逢,病人会面红耳赤、心慌气促。

此后只要遇上该老师就言行失措。

久而久之,觉得同学们都洞悉了其心中秘密,于是与同学们相处也不自然了。

毕业工作后,从不参与同事活动,有同事与其主动交谈,也因不敢正视对方而借故走开,上下班故意加快或放慢脚步,避免与人同行。

知道这样做没有必要,但又不敢与人相处。

后经人介绍结识一男友,虽然同在一市,却多是鸿雁传书,每次决定约会,马上心慌、脸红,以致勇气全消,偶尔赴约,也是故意迟到。

有一次男方父亲寿辰,邀病人赴约,无法推托,一直忐忑不安。

赴宴那天,还没见公婆就心慌气促,四肢发颤,与公婆见面,顿觉头晕目眩,满身大汗,语无伦次。

以为中暑,被送至医院。

此后,羞见一切外人,甚至与家人共餐也有些不自然。

为避免窘迫,常托词休病在家,以免交往。

病例讨论:
本例病人的症状以恐怖为主要临床相,恐怖的对象主要为人际接触和社交场合,恐惧发作时伴心慌、面红、气促,甚至颤抖、大汗、头晕目眩等植物神经症状,并有回避行为。

病人知道恐惧过分,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符合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本例诊断:
社交恐怖症
一、心理动力学观点(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动力学派认为神经症的根源在于本我冲动的威胁和自我的压抑与防御之间所形成的冲突。

恐惧症被视为恐惧反应的无意识转移,即从小时候曾经造成过创伤性恐惧体验的刺激物转移到一个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新的刺激物。

本例中病人可能在童年期经历过创伤性体验,尤其是家庭生活和童年的社交经历。

有研究发现家庭成员间缺乏相互帮助和支持,儿童会对他人产生不信任和不安全感,在社交中容易敏感、多疑以及紧张焦虑。

本例中患者表现出过分的多疑,例如怀疑同学“言语中有无含沙射影?眼神中有无蔑视怠慢”,这可能与其生活的家庭环境有关。

另外,父母过于频繁、严厉的惩罚、责骂和苛刻的要求,促使子女形成“高道德”标准的社会价值观,这时,子女在评价自身的行为、态度和欲望时,往往过分苛刻和严厉,从而产生明显罪恶感、耻辱感和自我
谴责,为神经症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父母的严厉、惩罚,会使孩子变得胆怯、小心翼翼,在社交中过分担心自己的言行,惟恐遭人指责;父母对子女过多的拒绝、否认,使其个性变得自卑、自我否认、内倾而逃避社交,或过分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心理状态来刻意表现自己,以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或过分渴求他人的赞誉,对受到批评或拒绝很敏感,因此,在社会交往中始终处于焦虑恐惧之中,从而出现回避行为。

本例中患者表现出较高的自卑水平,可能与父母的不良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社交恐惧症患者较正常人过度使用中间型和不成熟防御方式,例如:解除、制止、回避、同一化、投射、潜意呈现、幻想、退缩和躯体化等,而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方式,如幽默。

社交恐惧症患者较正常人特征性地使用回避防御方式。

本例患者也多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

本病例可采用精神分析疗法,帮助患者回忆童年的经历,重点在家庭生活环境和童年社交情况,找到发病的深层次原因,对症下药,在采用行为或认知方法进行治疗。

二、人本主义观点
当一个人的自我实现的内驱力受阻、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一个人便可能产生心理障碍。

自我实现内驱力受阻的原因:个人的行为同其真实的自我之间不协调一致;个人的基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患者的成长经历妨碍了其自我实现。

例如父母过于苛刻的要求,使其很难获得父母的积极关注,从而导致其自我实现困难。

患者在学校无法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相貌平平,成绩一般,难以满足自己的要求,自我实现遇到困难。

为保持积极的自尊,采用回避的防御策略,久而久之,恐惧的症状泛化。

人本主义疗法要求咨询师为来访者创设一个温暖信任和接纳的气氛,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本例中可使来访者逐渐发现自己的价值,使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并入自我概念中,改善其自我概念。

三、行为主义观点(效能预期理论,Mowrer的习得论
效能预期理论认为伴随着焦虑发作的生理变化(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迫和出汗等可成为一种条件刺激物,进一步引发焦虑发作。

本例中的关键性事件是患者见到男老师的经历,由于错误的归因导致了强烈的生理反应,这些生理变化又进一步强化了患者的焦虑情绪。

患者通过逃避行为(避免参与社交活动来避免焦虑、减轻恐惧,恐惧的减轻反过来通过负强化增强逃避行为,从而固定为一个人持久的症状。

人本主义常采用系统脱敏疗法来矫正社交恐惧症。

四、认知心理学观点
认知学派认为神经症和焦虑障碍的发生源于个体具有不合理信念和不恰当(歪曲的认知。

社交恐惧症患者误以为自己面对他人非难的威胁,与人交往是有消极的自我评价并低估
自己的操作能力。

本例患者表现出严重的认知失调,(例如她过分注意同学对她的态度,觉得老师总注意自己,猜测同学洞悉了秘密,这种歪曲的认知夸大了社交过程中的威胁,使她采取逃避的方式来避免这种威胁。

采用认知疗法可帮助患者改变思维和行为方式来改变认知,对社交过程中的事件做出正确的认识和归因,消除恐惧的原因,达到治疗的目的。

五、遗传学与生物学观点
社交恐惧症是由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造成的,可对患者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

社交恐惧症的发病的生理原因是人体内一种叫“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失调所致。

这种物质负责向大脑神经细胞传递信息。

这种物质过多或过少都可引起人们的恐惧情绪。

综上:
本例患者病因可分为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

社会原因:
(1家庭原因: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等。

(2负性生活事件影响,造成发病的现实生活事件。

(3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没有朋友,人际关系差,在遇到问题时得不到亲友和朋友的关心支持。

心理原因:
(1存在错误认知。

(2情绪方面,受恐惧、焦虑等情绪的困扰自己不能解决。

(3面对人际交往问题,不知所措,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