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生物武器及其防护
人民防空教育_生物武器及其防护

三、生物战剂的使用方式
1、 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 生物战剂分散成微小的粒子悬浮在空中, 这种微粒和空气的混合体叫气溶胶。它能随风 漂秱,污染空气、地面、食物,并能渗入无防 护设施的工事,人员吸入即能致病。 2、 投放带菌昆虫、动物和其他媒介物 昆虫、动物和杂物被生物战剂感染或污染 后,以各种形式将病原体传给人员,使人致病 . 3、 其他方法 派特务 用生物战剂污染水源、食物、通风 管或撤退时遗弃带菌物品、尸体等。
第 一 节
主要内容
一、生物武器简述 二、生物战剂及、生物武器的性能
生物武器是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毁 坏植物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如: 装有生物战剂的炮弹、航弹、火箭、航空 布洒器和喷雾器等。) 生物战剂是用以杀伤人畜和破坏农作物的 致病微生物、毒素及其他生物性物质的总 称。
返回
四、生物武器的性能
1、 具有传染性 2、 污染面积广
3、有生物专一性
4、没有立即杀伤作用
6、 不易被发现
5、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侵华日军731部队在用活人作细菌实验
无人驾驶的生物战剂投放飞机
返回
飞机投放带菌玩具
(二) 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
1、 吸入 生物战剂污染的空气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人体,感 染致病,如鼠疫、天花等。 2、 误食 食用被生物战剂污染的水、食物而得病,如霍乱等。
3、 接触带菌物品 生物战剂可直接经皮肤、粘膜、伤口进 入人体,如炭疽杆菌等。 4、 被带菌昆虫叮咬 被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叮咬而致病。
(一) 生物战剂的分类
1、 按照对人员伤害程度分为失能性战剂和致 死性战剂。 2、 按照所致疾病有无传染性可分为传染性战 剂和非传染性战剂。 3、根据生物战剂的结构形态可分为六种:
第五章生物武器及其防护

二、生物战剂的分类
1、按是否具有传染性分类
传染性战剂 传播快,造成传染病,并持续一定时间, 如:鼠疫、天花病毒等。
非传染性战剂 只感染接触者,如肉毒毒素
2、按对人员的危害程度分 失类能性战剂 病死率小于10%,如布氏杆
致死性战剂 菌病死率高于10%,如鼠疫杆菌,黄热病毒等。
生物战剂按其形态和病理可以分为六大类,他们分别是:
细菌 细菌毒素 病毒
立克次氏体 衣原体
真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武器也发生较大变化,战剂 种类,传染性、致病性、耐药性及其外界的稳定性不断 增加和提高,生物武器的破坏性将越来越趋于严重,防 护也越来越趋困难。
第五章 生物武器及其防护
第一节 生物武器的概述
山东省郓城一中 丁景法
一、生物武器
由生物战剂及施放它的武器、器材总称生物武器
生物战剂 + 施放器材 = 生物武器
生物战剂是用以杀伤人、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 及其毒素
生物武器也是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物武器和核武 器、化学武器的主要区别在于施放器材里面的装料不同, 核武器装的是核装料,化学武器是毒剂,生物武器则是 生物战剂。
3、不易及时被发现 生物战剂无色无味,从进入人体到 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等到开始发 病,往往已经大面积流行。
4、传播途径多 可以经空气、水、食物、传染物体及媒介 昆虫等传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伤口和粘膜进入人体内。
5、危害时间长 由于生物战剂都是活体致病微生物,所 以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保持较长的活 毒性,而且与核、化武器不同,生物战 剂能自我繁殖。
【高中生物】2023-2024学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 禁止生物武器课件

2.[教材P113拓展应用]在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可能导致全球公共卫 生危机的疾病中,有一种神秘的“X疾病(Disease X )”,它是由未知病原体造 成的大规模流行性疾病,一旦暴发可能导致数百万人死亡。你认为这种未 知病原体的来源可能有哪些?如果它被恐怖分子用来制造生物武器,将会 带来哪些严重的后果?我们能采取哪些措施防患于未然? 提示 这种未知病原体可能来自其他动物或者在拥有高科技的实验室中由 某些科学家制造出来,还有可能是在自然界中经过突变产生的。由于该疾 病是新发疾病,人体对这种未知病原体没有免疫力,如果它被用来制造生物 武器,传播的速度可能会非常快,带来的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人类应 该加强医疗体系的应变能力,这样在新疾病暴发时,能够尽早找到诊断方式 并开始研究治疗方法、研11从社会中来]2001年秋,恐怖分子把含有炭疽杆菌粉末的信件 邮寄给某国的多个新闻媒体办公室以及两名参议员,结果导致至少22人被 感染(其中5人死亡)的严重后果。有生物学家指出,这些粉末是“武器级”的, 它使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陷入了一种莫名的恐慌之中。为什么生物武器 让人恐慌呢?
1.有可能成为“生物战剂气溶胶”病原体的生物,应属于哪些类群? 提示 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
2.在战争中,为预防敌方使用生物武器,你认为参战部队采取的最有效措施 是什么?这一措施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 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常见病原体的疫苗,其原理是使参战人员体内产 生相关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病原体侵入时,会迅速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造成大规模伤亡,也能大量损害植物。
生物武器和消毒防护

2021/7/31
18
气溶胶:是液体或固体微粒悬浮在气体介质中 所形成的一种分散体系。液体微粒形成的气溶 胶称为雾。固体微粒形成的气溶胶称为烟或尘。 联合国卫生组织规定,气溶胶的雾滴(体积中 值直径VMD)粒谱范围<50微米。 微生物气溶胶:0.5-5µm雾粒对人的危害最大, 攻击性最强,最容易造成空气疾病传播。因为 这种粒子吸入后,可直接进入肺泡,原来不是 呼吸道传播的病原体亦能经气溶胶吸入感染。
性质
施放方式
侵入途径
气溶胶 昆虫 呼吸道 消化道 皮肤
致死性 + - +
++
致死性 + - +
-
+
致死性 + +
+
-+
致死性 + +
+
-+
失能性 + +
+
++
致死性 + - +
+-
失能性 + - +
+-
2021/7/31
13
• 美国CDC将生物恐怖病原分为3类 • A类: • 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 造成高死亡率,具有对主要公共卫生系统产
2021/7/31
34
• (一)消毒工具: • 喷雾器(常量、气溶胶); • 电离辐射装置、环氧乙烷消毒装置; • 天平、配药桶、刻度量杯(筒)、漏斗、工具箱、 • 消毒车。 西方国家洗消器材的主要趋势
❖ 多用途(核化生均有效果)与单用途并重。据外刊 报道,美国陆军运用先进生物工程技术合成了一种 酶制剂,对许多战剂均有良好的消毒作用,而且速 度比传统的化学消毒法要快数十倍至数千倍。
2021/7/31
25
• [流行病学] • 传染源:野鼠、地鼠、狐、狼、豹等,最主要
的是黄鼠属和旱獭鼠。人间鼠疫的传染源主要 是家鼠如褐家鼠、黄胸鼠和黑家鼠及各型鼠疫 患者。
核武器生化武器的防护PPT精选文档

2、核武器及其防护
(5)放射性污染。核 爆炸产生的放射性沉降 物质对地面、水、空气、 食品、人体、武器装备 等造成的污染,称为放 射性污染。对于暴露的 人员,放射性物质的各 种射线将使其患放射病。 放射性污染通过空气、 水或食物进入人的口、 鼻、体内组织,也会引 起放射病。
14
防护核武器袭击
15
消除放射性污染
地面 利用铁锹铲除沾染 表层,利用扫帚、树枝等 清扫地表层。铲除和清扫 的尘土应集中掩埋。
人员 对暴露的皮肤,尤其 是对眼角、耳窝、鼻孔等部 位,可用清水和肥皂清洗或 进行全身洗浴。
粮秣、饮水和蔬菜 采用过筛、加工脱壳、水洗、风吹、去
掉表层等方法对粮秣进行消除,其消除率达90%以上;采用
8
七三一部队甚至在被捕的抗日爱国志士身上进行灭绝人性的梅 毒传染试验和染毒试验,被试验者无一生还。七三一部队在中国 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天地不容!
从1940年至1945年8月间,通过细菌试验惨死的被试验者多 达3000余人。1945年8月初,七三一部队预感到灭亡之日来临, 偷偷地把大批重要资料送进锅炉焚毁。8月10日晚,日军用毒气 残杀了300多名关押的尚存者,未毒死者则用枪打死,拖进事先 挖好大坑里焚尸灭证。
18
如何发现化学武器的袭击
• 飞机在城市上空低飞并布撒大量烟雾; • 有大片带色烟雾飘来; • 飞机通过后或炸弹爆炸后,地面有大片均匀的油状斑点; • 多数人突然闻到异常气味或眼睛、呼吸道感到有刺激等。
此外,若看到大范围内动物异常变化,如蜂、蝇抖 动翅膀,飞行困难,麻雀、鸡、羊等动物中毒死亡,花 卉、叶、草变色、枯萎或大面积发生异常现象时,都可 怀疑是化学中毒。
17
3、化学武器及其防护
人民防空教育-生物武器及其防护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实验室检测流程与标准规范
01
02
03
04
样品前处理
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登记、编号 、保存等前处理工作,确保样
品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实验室检测
采用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 物学等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
确定是否存在生物战剂。
结果判定
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相 关标准和规范,对样品中是否
含有生物战剂进行判定。
检测报告
根据可能面临的生物武器威胁,制定科学、实用的应急处理预案。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组建专业、高效的应急处理队伍,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 能力。
做好物资储备和调配
储备必要的药品、疫苗、检测试剂等物资,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 及时调配和使用。
03 生物战剂检测方法与技术
现场采样方法及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 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生物武器防护 的整体水平。
06 总结:提高全民生物武器 防护意识和能力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01
生物武器的定义、种类及危害
详细阐述了生物武器的概念、分类以及对人类和环境的巨大危害。
02
生物武器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介绍了针对生物武器的有效防护手段,包括个人防护和集体防护等。
法律法规限制
各国政府也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对生物武器的研制、生产、储存和使用进行 严格限制和监管。
02 生物武器防护原则与措施
防护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加强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设
01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规范生物武器防护
行为。
开展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第六课: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第六课: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一. 教材分析《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是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第六课。
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了解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措施,使学生认识到生物武器的危害性,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生物武器的定义、种类、性能,以及如何识别和防护生物武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于生物武器这一主题,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耳闻,但缺乏系统的了解。
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掌握生物武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武器的定义、种类、性能,学会识别和防护生物武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关爱生命、维护世界和平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武器的定义、种类、性能。
2.如何识别和防护生物武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物武器的基本概念、性能及其防护知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物武器的认识和看法。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武器的危害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资料,如生物武器的图片、新闻报道等。
2.准备投影仪,用于展示资料和案例。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生物武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武器这一主题。
提问:“你们对生物武器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5分钟)讲解生物武器的定义、种类、性能,以及如何识别和防护生物武器。
重点介绍生物武器的危害性,以及我国在生物武器防护方面的措施。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物武器的认识和看法。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4.巩固(10分钟)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武器的危害性。
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对生物战剂袭击的个人防护
选用防护器材,主要做好戴、扎、涂、服 ①、戴:戴防毒面具、口罩或毛巾捂住口、鼻, 戴手套,穿塑料衣、帽、胶靴等 ②、扎:扎好袖口、裤脚,将上衣扎在裤腰内, 围好颈部 ③、涂:在身体暴露部位涂抹防虫油或驱虫剂 ④、服:直接接触生物战剂的人员,可服用高 效、长效预防药物
对生物战剂袭击的集体防护
炭疽病
炭疽菌是一种致命的细菌病毒。杀伤力惊人, 经由呼吸道感染的死亡率高达九成。 炭疽菌袭人的途径: 皮肤炭疽:由皮肤伤口或擦伤进入皮肤组织, 产生溃疡,死亡率20%。 呼吸道炭疽:染病初期类似感冒,其后会有 严重的呼吸困难及休克。 消化道炭疽:食用受感染的肉类,特征是急 性肠道炎。
听到警报信号后,立即进入人防工程 在污染区的人员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 ⑴、隔离、封锁:对敌人施放生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剂所造成 的污染区和引起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 染病的疫区及时警戒,实行封锁,禁止无关 人员出入。对传染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对生物战剂袭击的集体防护
⑵、消毒: ①、被污染人员可淋浴或用肥皂水擦洗污染部位; ②、用碘酒、个人消毒包擦拭,或用净水冲洗。 ③、受污染的衣物、仪器、环境进行消毒。 衣服:日晒、蒸煮、洗涤; 食物:蒸煮; 食具:用漂白液浸泡; 环境:用消毒液喷洒、刷洗 ⑶、杀虫、灭鼠: 杀虫:打、捕、烧、熏或喷洒杀虫药; 灭鼠:打、扑、挖、灌、毒药灭鼠
对传染病的防护
保护易感人群: ①在传染病流行期间,要注意保护老人、儿 童、体弱多病者,不要让易感人群与污染源 接触; ②对易感染者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他们的免 疫力; ③易感染者应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 增强抗病能力
生物武器发展简介
在16世纪就有了利用人工撒播传染病菌来征 服对手的记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利 用细菌对对方进行了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德国制造了细菌炸弹;1932年日本在中 国建立了代号为“731”的细菌实验室;美军 在朝鲜战争中对朝鲜和我国东北地区多次投 放带菌的昆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生物武器及其防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物武器、生物战剂分类、使用方法、进入人体途径及生物武器的特点。
(2)掌握对生物武器的防护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平时和战时正确的自我防护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生物武器主要特点、施放方式。
2、生物战剂进入人体途径。
3、相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教学方法】
录像资料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和大屏幕等。
【教学过程】
复习:我们已经学习了核武器、化学武器,从下表中我们来对此分析一下: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小结
名称杀伤破坏因素被伤害物备注
核武器原子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及各种射线杀伤人、畜,毁坏植物,破坏物体和建筑无生命力
化学武器毒剂毒性毒杀人、畜、植物,不破坏物体
导入:今天再向大家介绍一种听不见枪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先介绍两个战例:
例1:1763年,英国殖民者企图攻占加拿大,遭到当地印第安人的反抗,当时两名印第安人的领袖曾收到英国人送来的“礼物”——被子和手帕。
不久,很多印第安人就陆续发病,患者高烧,皮肤大量出现皮疹,然后转为脓泡,一些人因病相继死亡。
英国人达到了不战而胜的目的。
原来这些“礼物”是天花病人用过的物品,致使印第安人感染了天花病,这就是一次听不见枪声的生物战。
例2:1864年鞑靼人围攻黑海附近的卡发城堡要塞时,三年不克,便把自己队伍中死于鼠疫的尸体,用投石器投入要塞,致使城堡内军民染上鼠疫而无条件投降,后由逃出者将鼠疫带至意大利,造成在欧洲蔓延,持续流行了八年,死亡2500万人。
上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特意研制出在战争中使用的致病性很强的微生物及毒素,使对方造成传染病流行,达到伤害人、畜,毁坏农作物的目的。
这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第三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物武器。
第一节生物武器概述
一、生物战剂
生物战剂用以杀伤人、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及毒素。
生物武器:生物战剂及施放它的武器、器材总称为生物武器。
二、生物战剂分类
(一)按是否具有传染性分类
传染性战剂例:鼠疫杆菌、霍乱弧菌、天花病毒等。
非传染性战剂例:肉毒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二)按对人的危害程度分类
失能性战剂:病死率小于10%,如布氏杆菌等(患者失去战斗、工作能力)
致死性战剂:病死率高于10%,如鼠疫杆菌、黄热病毒等。
三、生物战剂的使用方法(讨论式)
有生命力,必须随营养物一起施放。
生物战剂可装在多种兵器和器材中使用,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喷洒生物战剂气溶胶
利用一定的喷雾(喷粉)装置,将生物战剂的液体(或粉末)喷出成细小液滴(或颗粒),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生物战剂气溶胶通过呼吸道吸入染病。
武器有小型炸弹、气溶胶发生器、气溶胶布洒器等类型,可由飞机、导弹、火炮、舰艇等发射。
(二)投掷带有生物战剂的媒介物
投放带生物战剂的昆虫、小动物、杂物等(朝鲜战争中美军用四格弹投放)。
(三)其它方法
用生物战剂污染水源、食物、通风管道、日用品、尸体、遣返俘虏等,间接使人感染致病。
四、生物战剂进入人体途径
先回忆化学武器中毒剂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毒剂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一)呼吸道吸入
(二)误食染毒食品
(三)皮肤渗透
(播放有关录像资料)
引导学生讨论若使生物战剂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
(一)呼吸道吸入
生物战剂污染的空气通过呼吸道吸入,使人感染致病。
(二)误食
食用被生物战剂污染的水、食物,而得病。
案例:朝鲜战争中美军空投麻袋装带霍乱弧菌的蚌肉于山腰林中,被一上山砍柴村农拾到带回村,与村民分食,致使霍乱病在村中流行,死亡多人。
(三)皮肤接触
生物战剂如炭疽杆菌等病菌等直接或间接(接触带菌物品)经皮肤、黏膜、伤口进入人体。
案例:美国发生的邮寄带炭疽杆菌粉末邮件,使收件人伤亡案。
(四)昆虫叮咬
人被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叮咬后,会使血液污染而致病。
五、生物武器的特点
生物战剂具有区别于核武器、化学武器和常规武器的杀伤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一)致病力强
少量生物战剂进入体内即可引起疾病,甚至死亡。
若同时感染几种战剂,则使诊断和救治更困难。
(二)污染范围广
在有利的气象、地形条件下,少量生物战剂即可造成大面积污染,带生物战剂昆虫、小动物的活动及染病的人及动物的远距离移动,可造成大范围的污染和疾病流行。
(三)不易被及时发现
由于其无色无味及释放的隐蔽性,因此不易被人们及时发现。
(四)传播途径多
1、传播方式及媒介物多:可经空气、水、食物、污染物体及媒介昆虫等传播。
2、生物战剂进入人体途径多
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及黏膜等进入人或动物体内。
(五)危害时间长
生物战剂存活时间即为其危害时间。
从几个小时至几十天,甚至数十年,在当地大量繁殖则成疫源地其危害时间更长。
(六)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生物战剂存活受生产、贮存、运输及使用条件、方式影响较大;其攻击效果受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季节、降雨雪、日光及地貌等条件的影响很大。
第二节对生物武器的防护措施
一、发现
敌使用生物武器时,一般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及时发现可减少或避免其危害。
(一)施放现象
飞机低空飞行时,一般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能及时发现,可减少或避免其危害。
(二)地面状况
地面有特殊容器及弹壳、弹片;弹坑表浅,周围有粉末或水珠残迹;昆虫、小动物出现的数量与季节、场所反常等。
(三)发病情况
在短时间内发现大批症状相同的病人、病畜;发生当地少见的疾病或出现发病季节反常等现象。
二、防护措施(讨论式,重点内容)
(一)对气溶胶的防护
主要防护呼吸道吸入,可用各类防毒面具和口罩等。
(二)防止人体表面污染和昆虫叮咬
使用各种个人防护器材有效防护人体表面。
(三)免疫接种
疫苗的种类很多,效果不等,在使用时应掌握好时机,以获得最佳效果。
(四)消毒
对污染的房屋、物品,可用消毒药物或通风方法灭菌消毒。
对服装可用煮沸或药物浸泡方法灭菌。
(五)杀虫、灭鼠
打、捕、挖、灌、烧、熏、喷洒杀虫药等。
平时就应注意杀虫、灭鼠,战时可减少传播媒介。
以上方法对预防类似“非典”、禽流感等疾病有效。
播放“7.31”细菌部队录像资料
【介绍目前世界上生物武器研制的发展趋势】
1、以美、苏为首寻找研制新的和改造旧的生物战剂,造出传染性强,对热和消毒剂抵抗力大,耐药性强,宿主范围广,疫苗和血清无效的病毒作新的生物战剂,如埃波拉热病死亡率70%以上。
2、利用基因工程合成新的生物战剂,毒性更大,致病力更强,甚至制造出专门针对某些民族或种族的致病病毒,成为“种族武器”。
3、研制快速生产方式,如美国用连续培养法自动调节生长条件,可使一克鼠疫杆菌液经七小时繁殖到二吨。
4、研制新的有效布洒方法,增强生物战剂存活时间和感染致病能力。
【小结】
我们学习了生物武器概念及特点,了解了生物战剂的分类、使用方法、进入人体的途径,熟悉了生物武器的防护措施和自救互救技能。
这对于提高心理防护能力,合理保护自己,救护他人,避免和减轻国民经济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存战争潜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思考题】
1、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有哪些?
2、对生物战剂袭击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