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第五章 生物武器及其防护
第五章生物武器及其防护

二、生物战剂的分类
1、按是否具有传染性分类
传染性战剂 传播快,造成传染病,并持续一定时间, 如:鼠疫、天花病毒等。
非传染性战剂 只感染接触者,如肉毒毒素
2、按对人员的危害程度分 失类能性战剂 病死率小于10%,如布氏杆
致死性战剂 菌病死率高于10%,如鼠疫杆菌,黄热病毒等。
生物战剂按其形态和病理可以分为六大类,他们分别是:
细菌 细菌毒素 病毒
立克次氏体 衣原体
真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武器也发生较大变化,战剂 种类,传染性、致病性、耐药性及其外界的稳定性不断 增加和提高,生物武器的破坏性将越来越趋于严重,防 护也越来越趋困难。
第五章 生物武器及其防护
第一节 生物武器的概述
山东省郓城一中 丁景法
一、生物武器
由生物战剂及施放它的武器、器材总称生物武器
生物战剂 + 施放器材 = 生物武器
生物战剂是用以杀伤人、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 及其毒素
生物武器也是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物武器和核武 器、化学武器的主要区别在于施放器材里面的装料不同, 核武器装的是核装料,化学武器是毒剂,生物武器则是 生物战剂。
3、不易及时被发现 生物战剂无色无味,从进入人体到 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等到开始发 病,往往已经大面积流行。
4、传播途径多 可以经空气、水、食物、传染物体及媒介 昆虫等传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伤口和粘膜进入人体内。
5、危害时间长 由于生物战剂都是活体致病微生物,所 以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保持较长的活 毒性,而且与核、化武器不同,生物战 剂能自我繁殖。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第六课: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第六课: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一. 教材分析《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是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第六课。
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了解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措施,使学生认识到生物武器的危害性,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生物武器的定义、种类、性能,以及如何识别和防护生物武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于生物武器这一主题,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耳闻,但缺乏系统的了解。
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掌握生物武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武器的定义、种类、性能,学会识别和防护生物武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关爱生命、维护世界和平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武器的定义、种类、性能。
2.如何识别和防护生物武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物武器的基本概念、性能及其防护知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物武器的认识和看法。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武器的危害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资料,如生物武器的图片、新闻报道等。
2.准备投影仪,用于展示资料和案例。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生物武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武器这一主题。
提问:“你们对生物武器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5分钟)讲解生物武器的定义、种类、性能,以及如何识别和防护生物武器。
重点介绍生物武器的危害性,以及我国在生物武器防护方面的措施。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物武器的认识和看法。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4.巩固(10分钟)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武器的危害性。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第六课: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第六课: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第六课: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武器的定义及其危害;2. 了解生物武器的种类及特点;3. 掌握预防生物武器的基本方法;4. 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物武器的定义及其种类;2. 预防生物武器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危害。
四、教学方法1. 概念讲解法;2. 影片观看法;3. 经验分享法;4. 活动体验法。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是“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
请同学们脑海中想想,你们对生物武器有什么了解?举手发言。
(二)学习生物武器的定义及其种类1. 生物武器的定义生物武器是指利用病原体、毒素等生物制品作为主要杀伤性武器对人类、动物、植物进行攻击的化学或毒素武器。
生物武器比传统武器对人造成的影响更加深远、更加严重,因此应高度重视。
2. 生物武器的种类生物武器主要有以下几类:(1)细菌性武器:是用细菌作为杀伤性武器所制作的武器,如炭疽、鼠疫等。
(2)病毒性武器:是以病毒为主要杀伤性武器所制造的武器,如天花、埃博拉病毒等。
(3)毒素武器:是以毒素为主要杀伤性武器所制造的武器,如砒霜、毒蘑菇等。
(3)农业生物武器:是用于摧毁农作物、家畜、家禽等的生物武器,如致病性真菌、细菌等。
以上生物武器都具有很强的杀伤性,并且在一定的发展程度上可借助风、水、食物、接触等多种途径对人类造成伤害。
因此,防范生物武器攻击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影片观看法或经验分享法发挥同学们阐述其危害性)(三)预防生物武器的基本方法生物武器的预防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保持卫生:定期清洁房间、洗手、保持居住环境整洁有序,适量开窗通风等,可有效减少生物武器的传播。
2. 加强免疫:加强体质锻炼可增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减少对病原体的侵袭。
定期注射相关疫苗对增强免疫力同样具有很大作用。
生物武器教案高中

生物武器教案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武器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2. 掌握生物武器的分类和应用。
3. 了解生物武器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4. 能够分辨生物武器的特点和危险性。
教学内容:一、生物武器的定义和历史背景1. 生物武器的定义2. 生物武器的历史背景二、生物武器的分类和应用1. 生物武器的分类2. 生物武器的应用领域三、生物武器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1. 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危害2. 生物武器对环境的危害四、生物武器的特点和危险性1. 生物武器的特点2. 生物武器的危险性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案例分析,生动形象。
2. 教师主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3. 表格、图表等形式展示生物武器的分类和危害。
4. 小组合作,进行课堂演练。
教学过程:一、生物武器的定义和历史背景1. 生物武器的定义(10分钟)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生物武器的定义,即利用生物制品或者遗传物质来攻击人体或者破坏环境的一种战略武器。
2. 生物武器的历史背景(15分钟)教师讲述生物武器的历史背景,从古代到现代,介绍一些著名的生物武器事件,如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使用橙剂等。
二、生物武器的分类和应用1. 生物武器的分类(10分钟)教师介绍生物武器的分类,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不同类型的生物武器,并讲解其特点和危害性。
2. 生物武器的应用领域(15分钟)教师讲解生物武器在军事、恐怖主义和犯罪活动中的应用领域,强调其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性。
三、生物武器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1. 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危害(10分钟)教师介绍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危害,包括传染病的爆发、人类生命的威胁等。
2. 生物武器对环境的危害(10分钟)教师讲解生物武器对环境的危害,包括污染水源、破坏生态系统等。
四、生物武器的特点和危险性1. 生物武器的特点(10分钟)教师介绍生物武器的特点,如易藏匿、扩散速度快、后果严重等。
2. 生物武器的危险性(10分钟)教师强调生物武器的危险性,教育学生警惕生物武器的威胁,加强对生物安全的重视。
生物武器防护的概念和方法

生物武器防护的概念和方法生物武器是一种利用细菌、病毒或其他生物致病体制造并传播以造成伤亡或疾病的可怕武器。
为了预防和应对生物武器袭击,生物武器防护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生物武器防护的概念和方法。
生物武器防护首要的目标是保护人类免受生物致病体的侵害。
这包括预防生物致病体进入人体,减少感染和传播的可能性以及提供合适的治疗和控制措施。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武器防护方法。
首先,建立早期警报和监测系统非常重要。
及早发现生物武器攻击是关键,以便采取及时的控制措施。
高效的监测设备和监测网络可以提前发现异常病例或不寻常的病原体活动。
其次,强化边境和关键设施的安全是必要的。
加强边境和关键设施的安全措施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和物品进入,减少生物武器的传播风险。
这可能包括实施严格的出入境检查和增加保安力量。
第三,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公众对生物武器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和报告可疑活动,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教育公众有关个人卫生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也是必要的。
其次,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在生物武器防护中起着关键作用。
持续的科研工作可以帮助发现新的生物武器,并为开发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提供基础。
此外,加强生物安全和生物防护设施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是成功应对生物武器威胁的关键。
国际间的合作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在应对跨国生物攻击时起到关键的作用。
同时,共享信息也有助于识别和应对潜在的生物武器威胁。
生物武器防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预防措施、增加监测能力、提高公众意识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生物武器攻击,并保障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生物武器防护原理及措施

生物武器防护原理及措施生物武器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武器,其使用可能导致大规模的传染病的爆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社会混乱。
因此,对于生物武器的防护,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从早期发现、隔离控制、防疫措施、信息传播、法律保障和科技研发七个方面,探讨生物武器防护的原理及措施。
1.早期发现早期发现是生物武器防护的关键,只有尽早发现生物武器的使用,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和预警系统,对可能引发大规模传染病的病例进行及时的追踪和控制。
2.隔离控制一旦发现生物武器的使用,立即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将感染者隔离,可以有效地减少病毒的传播,防止疫情的扩大。
同时,对于接触者也需要进行追踪和观察,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
3.防疫措施防疫措施是生物武器防护的核心,包括疫苗接种、卫生习惯养成、疫情监测等。
疫苗接种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卫生习惯养成可以有效地减少病毒的传播;疫情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疫情发展情况,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4.信息传播信息传播是防止生物武器扩散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媒体需要及时公开透明地传播相关信息,使公众了解疫情和防控措施,消除恐慌情绪,增强社会信心。
5.法律保障为了防止生物武器的使用和扩散,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保障。
各国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生物武器的制造和使用行为,同时也要保护医护人员和科研人员在疫情防控中的合法权益。
6.科技研发生物武器的防护离不开科技研发的支持。
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对生物武器防御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提高疫情防控的科技水平。
同时,要加快疫苗的研发和生产速度,以满足疫情防控的需求。
综上所述,生物武器防护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早期发现、隔离控制、防疫措施、信息传播、法律保障以及科技研发等。
只有全面、科学地采取这些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生物武器的扩散和使用,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第六课: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第六课: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一、课程背景生物武器是一种重大的安全威胁,在当今世界上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生物武器的性能以及如何进行防护是非常重要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生物武器,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生物武器的性能和分类;2.能够了解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基础知识;3.能够掌握生物武器的防护方法;4.能够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教学内容1.生物武器的性能和分类;2.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基础知识;3.生物武器的防护方法。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对学生进行生物安全知识的介绍,并简要谈一下生物武器的定义和危害。
步骤二:讲解生物武器的性能和分类(20分钟)1.生物武器是什么?2.生物武器的分类。
3.不同类型生物武器的特点。
步骤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基础知识(30分钟)1.疾病传播途径;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3.如何进行治疗。
步骤四:生物武器的防护方法(40分钟)1.生物安全知识;2.生物安全防护器材;3.处理生物危险物质的方法。
步骤五:总结(10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生物武器的基础知识和防护方法,并提高安全意识。
五、教学评估1.进行口头提问,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果;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六、教学资源1.视频:《生物安全》,时长10分钟;2.PPT: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3.生物安全防护器材。
七、教学反思生物武器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愿很强,课堂效果很好。
在教学之前,需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本次课程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生物安全教育的特点和生物武器的危害,对于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至关重要。
生物武器教案高中生科学

生物武器教案高中生科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生物武器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对世界安全的威胁,培养学生对生物战争的意识和防范能力。
一、生物武器的定义和分类1. 生物武器是指使用生物有害微生物、毒素或其他生物材料来攻击人或动物的一种战争手段。
2. 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生物武器可分为生物剂量武器和生物毒物武器。
前者主要通过传播生物病原体进行攻击,后者主要通过释放毒素进行攻击。
二、生物武器的特点1. 高度破坏性: 生物武器可以在短时间内造成大规模伤亡,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2. 难以控制: 生物武器往往会产生不可逆的后果,难以控制传播范围和影响程度。
3. 隐蔽性高: 生物武器往往不易被检测和阻止,使得其攻击计划难以被发现。
三、生物武器对世界安全的威胁1. 生物武器的使用会导致大规模的伤亡和疾病传播,对人类生存和社会稳定构成巨大威胁。
2. 生物武器的制备和使用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可能会被恐怖主义组织或敌对国家利用,加剧国际冲突和紧张局势。
四、预防和应对生物武器的措施1. 加强生物安全防护体系,加强边境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阻止生物武器的制备和使用。
2. 提高公众的生物战争意识,加强应急预案和危机管理能力,及时处理生物战争事件,减少伤亡和疫情传播。
五、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生物武器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 设计生物武器防范方案,包括生物安全措施、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3.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生物武器的制备和使用过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生物恐怖主义威胁。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武器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对世界安全的威胁,增强学生的生物战争防范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为未来应对生物武器的挑战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第五章生物武器及其防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物武器、生物战剂分类、使用方法、进入人体途径及生物武器的特点。
(2)掌握对生物武器的防护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平时和战时正确的自我防护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生物武器主要特点、施放方式。
2、生物战剂进入人体途径。
3、相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教学方法】
录像资料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和大屏幕等。
【教学过程】
复习:我们已经学习了核武器、化学武器,从下表中我们来对此分析一下: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小结
名称杀伤破坏因素被伤害物备注
核武器原子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及各种射线杀伤人、畜,毁坏植物,破坏物体和建筑无生命力
化学武器毒剂毒性毒杀人、畜、植物,不破坏物体
导入:今天再向大家介绍一种听不见枪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先介绍两个战例:
例1:1763年,英国殖民者企图攻占加拿大,遭到当地印第安人的反抗,当时两名印第安人的领袖曾收到英国人送来的“礼物”——被子和手帕。
不久,很多印第安人就陆续发病,患者高烧,皮肤大量出现皮疹,然后转为脓泡,一些人因病相继死亡。
英国人达到了不战而胜的目的。
原来这些“礼物”是天花病人用过的物品,致使印第安人感染了天花病,这就是一次听不见枪声的生物战。
例2:1864年鞑靼人围攻黑海附近的卡发城堡要塞时,三年不克,便把自己队伍中死于鼠疫的尸体,用投石器投入要塞,致使城堡内军民染上鼠疫而无条件投降,后由逃出者将鼠疫带至意大利,造成在欧洲蔓延,持续流行了八年,死亡2500万人。
上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特意研制出在战争中使用的致病性很强的微生物及毒素,使对方造成传染病流行,达到伤害人、畜,毁坏农作物的目的。
这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第三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物武器。
第一节生物武器概述
一、生物战剂
生物战剂用以杀伤人、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及毒素。
生物武器:生物战剂及施放它的武器、器材总称为生物武器。
二、生物战剂分类
(一)按是否具有传染性分类
传染性战剂例:鼠疫杆菌、霍乱弧菌、天花病毒等。
非传染性战剂例:肉毒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二)按对人的危害程度分类
失能性战剂:病死率小于10%,如布氏杆菌等(患者失去战斗、工作能力)
致死性战剂:病死率高于10%,如鼠疫杆菌、黄热病毒等。
三、生物战剂的使用方法(讨论式)
有生命力,必须随营养物一起施放。
生物战剂可装在多种兵器和器材中使用,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喷洒生物战剂气溶胶
利用一定的喷雾(喷粉)装置,将生物战剂的液体(或粉末)喷出成细小液滴(或颗粒),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生物战剂气溶胶通过呼吸道吸入染病。
武器有小型炸弹、气溶胶发生器、气溶胶布洒器等类型,可由飞机、导弹、火炮、舰艇等发射。
(二)投掷带有生物战剂的媒介物
投放带生物战剂的昆虫、小动物、杂物等(朝鲜战争中美军用四格弹投放)。
(三)其它方法
用生物战剂污染水源、食物、通风管道、日用品、尸体、遣返俘虏等,间接使人感染致病。
四、生物战剂进入人体途径
先回忆化学武器中毒剂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毒剂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一)呼吸道吸入
(二)误食染毒食品
(三)皮肤渗透
(播放有关录像资料)
引导学生讨论若使生物战剂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
(一)呼吸道吸入
生物战剂污染的空气通过呼吸道吸入,使人感染致病。
(二)误食
食用被生物战剂污染的水、食物,而得病。
案例:朝鲜战争中美军空投麻袋装带霍乱弧菌的蚌肉于山腰林中,被一上山砍柴村农拾到带回村,与村民分食,致使霍乱病在村中流行,死亡多人。
(三)皮肤接触
生物战剂如炭疽杆菌等病菌等直接或间接(接触带菌物品)经皮肤、黏膜、伤口进入人体。
案例:美国发生的邮寄带炭疽杆菌粉末邮件,使收件人伤亡案。
(四)昆虫叮咬
人被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叮咬后,会使血液污染而致病。
五、生物武器的特点
生物战剂具有区别于核武器、化学武器和常规武器的杀伤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一)致病力强
少量生物战剂进入体内即可引起疾病,甚至死亡。
若同时感染几种战剂,则使诊断和救治更困难。
(二)污染范围广
在有利的气象、地形条件下,少量生物战剂即可造成大面积污染,带生物战剂昆虫、小动物的活动及染病的人及动物的远距离移动,可造成大范围的污染和疾病流行。
(三)不易被及时发现
由于其无色无味及释放的隐蔽性,因此不易被人们及时发现。
(四)传播途径多
1、传播方式及媒介物多:可经空气、水、食物、污染物体及媒介昆虫等传播。
2、生物战剂进入人体途径多
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及黏膜等进入人或动物体内。
(五)危害时间长
生物战剂存活时间即为其危害时间。
从几个小时至几十天,甚至数十年,在当地大量繁殖则成疫源地其危害时间更长。
(六)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生物战剂存活受生产、贮存、运输及使用条件、方式影响较大;其攻击效果受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季节、降雨雪、日光及地貌等条件的影响很大。
第二节对生物武器的防护措施
一、发现
敌使用生物武器时,一般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及时发现可减少或避免其危害。
(一)施放现象
飞机低空飞行时,一般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能及时发现,可减少或避免其危害。
(二)地面状况
地面有特殊容器及弹壳、弹片;弹坑表浅,周围有粉末或水珠残迹;昆虫、小动物出现的数量与季节、场所反常等。
(三)发病情况
在短时间内发现大批症状相同的病人、病畜;发生当地少见的疾病或出现发病季节反常等现象。
二、防护措施(讨论式,重点内容)
(一)对气溶胶的防护
主要防护呼吸道吸入,可用各类防毒面具和口罩等。
(二)防止人体表面污染和昆虫叮咬
使用各种个人防护器材有效防护人体表面。
(三)免疫接种
疫苗的种类很多,效果不等,在使用时应掌握好时机,以获得最佳效果。
(四)消毒
对污染的房屋、物品,可用消毒药物或通风方法灭菌消毒。
对服装可用煮沸或药物浸泡方法灭菌。
(五)杀虫、灭鼠
打、捕、挖、灌、烧、熏、喷洒杀虫药等。
平时就应注意杀虫、灭鼠,战时可减少传播媒介。
以上方法对预防类似“非典”、禽流感等疾病有效。
播放“7.31”细菌部队录像资料
【介绍目前世界上生物武器研制的发展趋势】
1、以美、苏为首寻找研制新的和改造旧的生物战剂,造出传染性强,对热和消毒剂抵抗力大,耐药性强,宿主范围广,疫苗和血清无效的病毒作新的生物战剂,如埃波拉热病死亡率70%以上。
2、利用基因工程合成新的生物战剂,毒性更大,致病力更强,甚至制造出专门针对某些民族或种族的致病病毒,成为“种族武器”。
3、研制快速生产方式,如美国用连续培养法自动调节生长条件,可使一克鼠疫杆菌液经七小时繁殖到二吨。
4、研制新的有效布洒方法,增强生物战剂存活时间和感染致病能力。
【小结】
我们学习了生物武器概念及特点,了解了生物战剂的分类、使用方法、进入人体的途径,熟悉了生物武器的防护措施和自救互救技能。
这对于提高心理防护能力,合理保护自己,救护他人,避免和减轻国民经济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存战争潜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思考题】
1、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有哪些?
2、对生物战剂袭击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