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红梅国防教育教案:《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
《生物武器》 教学设计

《生物武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生物武器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掌握生物武器的危害及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学会辨别常见的生物武器和其传播途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生物武器的残忍和非人道性,树立反对生物武器的意识。
激发学生对维护世界和平、保障人类安全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武器的种类和特点。
生物武器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2、教学难点理解生物武器的作用机制和潜在威胁。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决反对生物武器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物武器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使学生对生物武器有初步的认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上和现实中生物武器使用的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生物武器的危害。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武器的防控措施以及如何应对生物武器的威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战争的视频片段,展示战争的残酷性。
提问学生:在战争中,除了常规武器,还有哪些特殊的武器可能被使用?引出生物武器的话题。
2、知识讲解生物武器的定义: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生物武器是指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破坏植物生长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
生物武器的种类:细菌类:如炭疽杆菌、鼠疫杆菌等。
病毒类:如天花病毒、埃博拉病毒等。
立克次体类:如恙虫病立克次体等。
毒素类:如肉毒毒素、蓖麻毒素等。
真菌类:如粗球孢子菌等。
生物武器的特点:致病性强:少量的生物战剂就能引发大规模的疾病传播。
传染性强:能够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迅速传播。
不易被发现:生物战剂可能无色无味,难以察觉。
有潜伏期:感染后可能在一段时间后才发病,增加防控难度。
《针对生物武器的特点进行防护》 导学案

《针对生物武器的特点进行防护》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生物武器的定义、类型和特点。
2、掌握针对生物武器的防护原则和方法。
3、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生物武器威胁的能力。
二、知识储备1、生物武器的定义生物武器是指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统称。
生物战剂是军事行动中用以杀死人、牲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命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
2、生物武器的类型(1)细菌类:如炭疽杆菌、鼠疫杆菌等。
(2)病毒类:如天花病毒、埃博拉病毒等。
(3)立克次体类:如Q热立克次体等。
(4)毒素类:如肉毒毒素、蓖麻毒素等。
(5)真菌类:如粗球孢子菌等。
3、生物武器的特点(1)致病性强:少量的生物战剂就能引发疾病,甚至造成大规模的疫情。
(2)传染性强:生物战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食物和水传播等,容易造成大面积的感染。
(3)潜伏期长:有些生物战剂感染后潜伏期较长,不易被及时发现,增加了防控的难度。
(4)隐蔽性强:生物武器的攻击可以在没有明显迹象的情况下进行,难以察觉。
(5)成本低:相对于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物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成本较低。
三、防护原则1、预防为主加强对生物武器的监测和预警,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做好预防工作是防护生物武器的关键。
2、快速反应一旦发现生物武器攻击的迹象,应迅速采取行动,进行应急处理,控制疫情的扩散。
3、综合防护采用多种防护手段,包括个人防护、集体防护、环境消毒等,形成全方位的防护体系。
四、防护方法1、个人防护(1)呼吸道防护:佩戴口罩,如N95口罩等,防止生物战剂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
(2)皮肤防护:穿着防护服,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可能受污染的物质。
(3)眼部防护:佩戴护目镜,防止生物战剂溅入眼睛。
(4)手部防护:佩戴手套,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可疑物品。
2、集体防护(1)建筑物防护:对居住和工作的建筑物进行密封处理,安装通风过滤设备,防止生物战剂进入。
(2)公共区域防护: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和清洁,定期进行监测。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第六课: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第六课: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一. 教材分析《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是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第六课。
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了解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措施,使学生认识到生物武器的危害性,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生物武器的定义、种类、性能,以及如何识别和防护生物武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于生物武器这一主题,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耳闻,但缺乏系统的了解。
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掌握生物武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武器的定义、种类、性能,学会识别和防护生物武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关爱生命、维护世界和平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武器的定义、种类、性能。
2.如何识别和防护生物武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物武器的基本概念、性能及其防护知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物武器的认识和看法。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武器的危害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资料,如生物武器的图片、新闻报道等。
2.准备投影仪,用于展示资料和案例。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生物武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武器这一主题。
提问:“你们对生物武器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5分钟)讲解生物武器的定义、种类、性能,以及如何识别和防护生物武器。
重点介绍生物武器的危害性,以及我国在生物武器防护方面的措施。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物武器的认识和看法。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4.巩固(10分钟)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武器的危害性。
国防教育课教案

国防教育课教案2007.3第一课:人民防空的任务与作用一,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到现代战争危险的存在,增强国防观念.2,了解人民防空的概念和任务,掌握防空袭警报音响信号的特征.3,了解什么是三防,认识现代高技术战争空袭的特点和破坏的严重性.二, 教学重点:1,结合国际,国内形式,进行国防教育.2,明确普及防空知识的意义.3,掌握防空袭警报音响特征.三, 教学难点:人民防空的作用.四, 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事例和道理说明课题内容,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五, 教学过程:引言:人类几千年来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残酷的战争史.集团,国家,民族,宗教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矛盾不断,战争也不断发生.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两伊战争,美国对阿富汗的反恐战争,美,英对伊拉克的倒萨战争.前南斯拉夫的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与阿尔巴尼亚人之间的战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过战争吗发生过,而且不止一次.如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苏边境珍宝岛保卫战,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是不是就不可能有战争了呢我说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世上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分久必和,和久必分是不变的规律.如中国和越南,中国帮他抗击美国侵略,胜利后,他们却想在亚洲称王称霸,在中越边境挑起事端,引发了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更重要的是宝岛台湾还没有回归,虽然我们提出了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但台湾岛内的台独份子非常嚣张,采用极端卑劣的手法分裂祖国领土.一旦台湾宣布独立,大陆对台湾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因为每一个中国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去做割裂祖国领土有损中华民族利益的千古罪人.现代战争大多以空袭开始,空袭手段多,武器性能好,空袭强度高,准确性高.如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倒萨战争,太空有侦察卫星,空中有侦察飞机为其侦察,有预警飞机为其导航,并对伊拉克实施电子干扰,使伊拉克指挥系统瘫痪.用B-52,F-117A,F-111等轰炸机,各种舰载攻击机,攻击直升机发起空袭.使用了远程精确制导的战斧导弹,集束炸弹,钻地炸弹,高爆子母弹,电磁脉冲炸弹等.仅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使伊拉克沦陷了.这也说明今后高科技战争中,空袭不仅作为战争的作战样式之一,而是成为战争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防空袭的重要性.我国各届政府领导都对防空工作给予高度重视,1996年10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1997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国家开展人民防空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学们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要接受人民防空教育,学好防护技能.在突发战争时,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使自己免受战争伤害.一, 人民防空的任务人民防空:(简称人防)是人民群众为对付空中袭击所采取的有组织的防御措施.(外国称民防)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防空袭警报:预备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紧急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解除警报:鸣3分钟.人民防空的基本任务:在遭受敌人空袭时,保护广大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消除空袭后果,保持社会安定,配合军队坚守作战.人民防空的具体任务:包括战时和平时.战时:适时发放防空警报;及时组织人民群众疏散,掩蔽;向群众通报遭受袭击情况并指导进行防护和自救,互救;组织人防专业队开展抢救,抢修工作,消除空袭后果,协助有关部门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配合城市防卫作战.平时:结合城市建设,修建人防工程;同有关部门拟定城市建设规划;建立人防通信,警报系统;制定防空袭预案,进行疏散地域建设;整组和训练人防专业队伍,使其在工业事故和自然灾害中发挥骨干作用,以锻炼提高战时救护和抢修能力;对公民进行人民防空教育,使其增强国防观念,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 人民防空的作用1,人民防空是保存战争潜力的有利措施现代战争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破坏性巨大.因此,在战争中只有有效地保存战争潜力,才能争取主动,持久抗敌.如中国的抗日战争,当时的日本工业发达,武器装备精良,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但中国人口多,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理环境复杂,具有较大的战争潜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鬼,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以战争潜力的大小,决定了战争能否持久,而人民防空能最大限度地保存人力物力,是保存战争潜力的有力措施.人民防空的具体工作,由中央,各省,地区,市,县,区人民防空办公室(人防办)负责.2,人民防空可以增强城市的要塞作用城市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集中,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保卫好城市,也就是保存了战争潜力.所以,城市是人民防空的重点,国家提供了一定的工程保障和物资储备,是反空袭的要塞.3,人民防空对延缓和制约战争的爆发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一个国家人防工作的好坏,是敌人发动战争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人防工程完备,警报系统先进,防空组织严密,人民防空素质高等,这都对延缓和制约战争的爆发起一定的威慑作用.三, 普及防空教育的意义1,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通过防空教育,使同学们了解了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高科技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人民的危害.一旦国家面临战争威胁时,就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爱国热情,担负起建设,保卫祖国的责任.2,增强防护意识,提高防护素质三防:防核武器,防化学武器,防生物武器.通过学习,能使同学们懂得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性能及特点,学会防护动作,能制作简易防护器材,会使用人防工程掩蔽,一旦受伤的自救互救技能等.不仅提高了个人素质,在平时的突发灾害中进行防护,较好地保存自己.如非典时期.3,拓宽知识面,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防空知识是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有鲜明的思想性,丰富的知识性,充分的实践性.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加强个人修养,拓宽知识面,锻炼应变应急能力,提高身心素质.练习:1, 人民防空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防空警报有几种它们的音响特征分别是什么3, 普及防空教育的意义:⑴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第二课:核武器极其杀伤破坏因素教学目的:1,了解核武器的基本概念.2,对核爆炸的方式和外观景象有明确了解.3,掌握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教学重点: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教学难点: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形象教学,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引言: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上空扔下了一种当时非常神秘的武器,造成24.5万人死伤,20万人失踪.广岛人为此修了纪念碑,并在每年的8月6日举行悼念活动.这种武器是什么呢噢!是原子弹.原子弹是核武器的一种,这节课我们就讲《核武器及其杀伤破坏做用》.一, 核武器1, 什么是核武器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统称核武器.原子弹的引爆装置起爆后,使核装料迅速达到临界状态,中子撞击重原子核,一个原雍肆驯涑闪礁觯从Γ4雍说慊鸬搅驯淞词椒从ο氢弹的引爆装置起爆后,发生裂变链式反应,产生高温,高压,氘化锂在高温,高压和中子作用下,锂即产生氚,随之氘氚迅速聚合,放出高能中子和巨大能量,引起比原子弹更为猛烈的爆炸.由于聚变反应须在极高温度下才能进行,氢弹也叫做热核武器.不管是裂变反应还是聚变反应,在核反应的瞬间都能放出巨大的能量.核武器可用导弹,火箭,火炮,飞机等运载工具发射,投掷,也可制成地雷使用.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通常用TNT(炸药)当量来表示.1当量 = 1吨TNT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核武器按当量大小可分为百吨级,千吨级,万吨级,十万吨级,百万吨级,千万吨级等.2,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有三种:空中爆炸;地面(水面)爆炸;地下(水下)爆炸.空中爆炸:闪光→→火球→→颜色逐渐变暗,从地面吸起一股尘柱,尘柱越升越高,和烟云结合在一起,形成蘑菇状烟云.地面爆炸:闪光→→半球形火球→→颜色逐渐变暗,烟云和尘柱一起由地面升到空中,形成蘑菇状烟云.地下爆炸:看不到闪光和火球,尘柱呈粗大发散状,并有很深的弹坑,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强烈的地震感.二,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五种: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污染.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是在核爆炸最初的几十秒之内产生杀伤破坏作用,又叫瞬间杀伤破坏因素.放射性沾染危害时间较长,可以持续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1,光辐射⑴,光辐射: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指核爆炸的闪光以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光和热.辐射出来的光比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要强千万倍.火球中心温度可达几千万度,比太阳表面温度高的多.它以光速直线传播,作用时间只有8~15秒钟.⑵,光辐射的杀伤破坏作用:光辐射能烧伤无防护人员的眼底和皮肤;吸入灼热空气可导致呼吸道烧伤;使易燃物体起火燃烧形成大面积火灾区.2,冲击波⑴,冲击波:是核爆炸瞬间形成的高温高压气流.作用时间只有几十秒,比声速快,使空气压强突然升高形成超压,使空气迅速流动形成动压.⑵,冲击波的杀伤破坏作用:在超压的挤压作用下,使人体内脏损伤,耳膜破裂.动压可把人员抛出一定距离,引起脑损伤,骨折.在超压动压作用下,使建筑物倒塌和物体的抛出,还会对人员造成间接伤害.3,早期核辐射⑴,早期核辐射:是指在核爆炸最初几十秒钟内放射出来的γ射线和中子流.它与X光相似,以光速直线传播,穿透力强.⑵,早期核辐射的杀伤破坏作用:早期核辐射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体,穿透人体破坏组织细胞,当射线照射身体,杀死细胞到达一定成都时,人就会得放射病.表现为头痛,恶心,失眠,食欲减退,疲乏无力,白血球减少,脱发等症状.还会使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放射性,同样对人员造成伤害.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暴光,化学药品失效,影响电子仪器的性能.4,核电磁脉冲⑴,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磁波,作用半径可达几千公里,作用时间极短.⑵,核电磁脉冲的破坏作用:对人,畜没有杀伤作用,但对通信器材,电气设备有破坏作用,可造成电脑硬盘及电子元件毁坏,使系统不能工作.5, 放射性沾染(1)放射性沾染:在核爆炸的蘑菇状烟云中,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它和地面尘土混合在一起,造成对人员,空气,地面,物资等污染的现象,叫放射性沾染.作用时间长,可达几小时,甚至几个月.(2)放射性沾染的杀伤破坏作用:与早期核辐射的伤害作用基本相同,靠射线伤人,不仅有体外照射,灼伤皮肤,还可从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体内照射.对物体没有破坏作用,它使污染的物体带放射线,影响使用.核武器对人员,物体的杀伤破坏,往往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暴露在离爆心一定范围内的人员,既有烧伤,又有内脏,肌肉,骨骼的损伤,还有放射性损伤,形成复合伤.物体被烧毁,挤压,摔碎等.(观看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录象)三,资料介绍核武器还包括:电磁脉冲弹:它是利用核爆炸能量来加速核电磁脉冲效应的一种核弹.它产生的电磁波可烧毁电子设备,可造成大范围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瘫痪,在未来的"电子战"中将会大显身手.伽玛射线弹:它爆炸后尽管各种效应不大,也不会使人立刻死去,但能造成放射性沾染,迫使敌人离开.所以它比氢弹,中子弹更高级,更有威慑力.感生辐射弹:是一种加强放射性沾染的核武器,主要利用中子产生感生放射性物质,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上造成放射性沾染,达到阻碍敌军和杀伤敌军的目的.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冲击波弹:它是一种小型氢弹,采用了慢化吸收中子技术,减少了中子活化削弱辐射的作用,其爆炸后,部队可迅速进入爆炸区投入战斗.红汞核弹:它用红汞(氧化汞锑)作为中子源,由于不用原子弹作为中子源,所以体积和重量大大减少,一般小型的红汞核弹只有一个棒球大小,但当量可达万吨.三项弹:用中心的原子弹和外部铀-238反射层共同激发中间的热核材料聚变,以得到大于氢弹的效力.四,我国核实验情况简介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成为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96年7月29日,进行了第45次核爆,当量仅为1-5千吨.同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1996年9月24日,中国外长钱其琛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练习:1, 核武器是利用______________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鳌 BR> 2, 看书上第14页的两个图,说明是那种核爆炸方式.3,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______五种.第三课:对核武器的防护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对核武器的防护方法和措施.2,使学生了解发生火灾时的自救和互救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针对核武器的杀伤因素,熟悉正确的防护方法.三,教学难点:核袭击时的防护行动.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直观讲解,电脑多媒体辅助.五,教学过程:引言:核爆炸后,虽然有较大的杀伤破坏作用,但它也有局限性和可防性.只要我们熟悉核武器的性能,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就能避免或减少伤亡.一,核袭击前的防护行动当有敌核袭击的迹象时,人防指挥部门就要发出预备警报.听到预备警报后,要沉着镇静.要做到:1,立即切断电源.2,关上煤气或熄灭炉火.3,关闭门窗和放下窗帘.4,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生活必需品(如衣物,食物,水,手电等打好包,并写好姓名,单位,住址).5,听从指挥,迅速有序地进入人防工程或疏散地掩蔽.二,核袭击时的防护见到核爆炸闪光而来不及进入人防室外人员的防护方法:1,地物较大时,地物在人和爆心之间,可横向爆心卧倒防护.2,地物较小时,应使头,地物,爆心在一直线上卧倒掩蔽,重点是保护头部.(1和2要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易燃,易爆的物品.)3,在开阔地面的人员,应迅速背向爆心卧倒.卧倒姿势:双手交叉手心向下垫于胸前,脸部尽量夹于两臂之间,闭眼,闭口,收腹,两腿伸直,脚尖向下着地,暂停呼吸.巨大响声过去后,应迅速戴上防毒面具或口罩,掸掉身上的尘土,进行必要的皮肤防护,就近寻找人防工程掩蔽或迅速远离爆心.室内人员的防护方法:室内人员发现核闪光后,应靠墙根,屋角或床下,桌下卧倒或蹲下.蹲于桌下,墙角时,要两手十指交叉,手心向内,把手放于后脑,头部夹于两臂之间,身体尽量蜷缩,暂停呼吸.应避开玻璃门窗或高大柜架,以免玻璃碎片或重物倒下对人员造成间接伤害.当有地震突然发生时,也可以按室内防护的方法去做,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到卫生间躲避,那里管道多,支撑力强,这样也能减少伤亡.三,核袭击后的行动核袭击后,放射性灰尘,火灾,建筑物倒塌等都会对人员造成直接或间接伤害.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救结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对放射性灰尘的防护1,放射性灰尘沉降时的行动核爆炸后,蘑菇烟云中的放射性物质,在较短时间内就能降落到地面.为防止放射性灰尘沉降时随呼吸道进入人体或降落到皮肤上,沾染区的人员要及时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扎好三口(裤口,袖口,领口),用雨衣,塑料布,床单等把暴露皮肤遮盖起来.在室内的人员,应立即关闭门窗,贴上封条,堵住孔口,密封食品,饮水,进入地下室或建筑物中心房间,静听外面关于落尘情况的通报.2,撤离沾染区的行动接到人防指挥部门的命令撤离沾染区时,人员应迅速穿戴好防护器材,扎紧"三口",携带好衣物等生活必需品,沿指定路线撤离沾染区.行进中,人员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防止扬起灰尘沾染后面的人员;要尽量避开草丛,瓦砾层厚和积尘多的墙根,洼沟;沾染区内坚决不许:(1),吃食物.(2),喝水和饮料.(3),吸烟.(4),不要坐,卧和脱下防护器材.乘车撤离沾染区时,除作好个人防护外,要关闭车窗,盖严蓬布,加大车距前进.车上人员不要随便下车,如需要上下车时,尽量不接触车轮和挡泥板.3,消除放射性沾染的方法放射性灰尘对人员危害较大,应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对受染的人员和人员接触的物品消除沾染,以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消除服装上的放射性灰尘通常采用拍打,扫除,抖拂,洗涤等方法.人员始终要站在上风处,以免被扬起的灰尘再次沾染.人员身体受到沾染后,要尽快洗消.头,颈部要用清水和肥皂进行擦洗,还要清洗鼻腔,漱口,擦洗耳窝.条件允许时,严重沾染的人员,应利用肥皂,洗涤剂等进行全身淋浴.无水时,可用干净毛巾,纱布等干擦,从上到下,顺一个方向进行.擦拭一次将毛巾,纱布翻一次,防止已消除部位被重新沾染.对被沾染的粮食,蔬菜和饮水的消除方法是:包装完好的粮食,可采用扫除,拍打的方法,消除包装表面的沾染物;对未包装好的粮食,可把沾染层铲掉;对谷类,豆类等,可用扬筛和水洗的方法进行消除;对被沾染的蔬菜,水果类的消除应采取清水冲洗和剥皮的方法;对饮水沾染的消除,可以采用土壤净化,过滤或吸附凝沉方法进行净化处理.经过处理的粮食,蔬菜,饮水等,必须经专业技术人员检验符合食用标准方可食用.误食了受沾染的食物和水时,可遵医嘱尽快采取催吐,洗胃,利尿等消除方法.对被沾染道路,地面的消除可视具体情况,采用铲除,铺盖或用水冲洗等办法实施.(二),人员受伤后的救护方法人员受伤后,应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救护,以减轻伤员的痛苦,保障其生命安全.1, 手压止血,止血带止血:2, 毛巾包扎;(1)头部包扎法.(2)下颌包扎法.(3)单肩包扎法.(4)肘(膝)关节包扎法.3, 人工呼吸:(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2)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四,对核泄漏和自然灾害的防护(一) ,对核泄漏的防护:主要是防核沾染,防放射性尘降,撤离沾染区.(二) ,火灾发生后的自救,互救发生火灾时,首先要沉着冷静,迅速拨打火警119电话,报告失火的位置,以使消防队及时灭火,减少损失.快速判断火源位置,火势较小时,先关闭电源后用水(或沙)灭火.火和烟较大时,可用湿毛巾,湿口罩等堵住口,鼻,用湿被子或湿床单包裹身体,采用匍匐低姿撤离.楼道有明火且烟特别浓时,不要打开房间门,用湿布把门缝堵住,往门上泼水降低温度,打开窗子或阳台呼救,自救或等待救援.楼层低的,可用绳或床单撕条连接成绳,从窗口或阳台撤出.当身上着火时,千万不要乱跑,应就地打滚,压灭身上的火苗.一定不要惊慌,多动脑,就能找出恰当的自救,互救方法.第五课:对化学武器的防护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化学武器使动,植物的异常变化,能及时发现敌人使用化学武器.2,使学生清楚对化学武器的个人防护方法.3,使学生清楚一旦染毒后如何消毒.教学重点:对化学武器的防护和消毒.教学难点:化学武器中毒后的急救.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电脑多媒体直观,形象教学.教学过程:引言:化学武器是一种杀伤途径多,防护难度大的大规模杀伤武器.为避免或减少对人员的伤害,应学会及时地发现化学武器袭击的方法,掌握多种正确的防护手段和消毒,急救的措施.一,发现及时发现化学武器袭击的情况是做好防护工作的前提.除使用专业装备器材进行侦察报知外,还可以根据以下几种情况的观察及时发现.(一),观察投放迹象敌机布洒毒剂时,一般飞的较低,机翼下面喷出有色烟雾,与洒农药相似.落在地面上有油状液滴或粉末.若使用毒气弹,炸声低沉,并产生有色烟雾云团,弹片大,弹坑小,弹坑附近有液滴斑点或粉末等物.(二),观察动植物的异常变化动物对毒剂较敏感,症状出现快.如蜂,蝇飞行困难,抖动翅膀.鸟,鸡,鼠,兔,羊,狗等眨眼,瞳孔放大或缩小,流口水,站立不稳,呼吸困难等.植物染毒时,叶子会出现有色斑痕,茎叶会卷缩甚至枯萎,毒剂落在花上,花朵会有明显的颜色变化.(三),观察人员的异常感觉大部分毒剂都有一定的气味,并对人体产生刺激作用.空气中突然出现某种气味,或人员出现视力模糊,流泪,口舌发麻,呼吸困难,胸闷,皮肤有烧灼,发痒,刺痛等感觉,说明可能中毒.二,防护防护是阻止毒剂通过各种途径与人员接触所采取的措施.听到化学武器袭击的信号,发现敌人实施了化学武器袭击或进入染毒区时,都要进行防护.听到解除警报信号或得到人防部门允许后才能解除防护.在遭受化学武器袭击时,进行个人防护,消毒和不防护,不消毒的结果大不相同.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用兔子实验的录象)防护方法有两种:一是集体防护.就是一定数量的人员利用有防护设施的人防工程进行防护.它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防护方法,也是防敌化学武器袭击的基本措施.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应充分利用.进入人防工程时,应听从指挥,有组织地迅速进入;进入后不得随意进出,防止带入毒剂;为了减少人防工程内氧气的消耗,人员要减少活动.二是个人防护.就是个人利用防护器材进行的防护.个人防护时,应首先迅速穿戴好防毒面具,保护呼吸道和眼睛,而后视情况穿着防毒衣,带上防毒手套进行全身防护.如没有制式防护器材可利用时,应利用身边易得的浸碱口罩,风镜,雨衣,皮(棉)手套,塑料布,雨鞋等简易器材进行防护.遭化学武器袭击后,需要通过染毒地域时,应在个人防护的基础上,携带必要的生活用品,选择上风处地质坚硬,干燥的道路,尽量避开弹坑和有明显液滴的地点,快速通过.三,消毒使毒剂失去毒害作用所采取的措施叫消毒.在各类毒剂中,只有呈液滴状使用的毒剂,如芥子气,VX等需要消毒,而对光气,氢氰酸,毕兹等毒剂,一般不需要消毒.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消毒方法.(一),对人员消毒当毒剂液滴滴落到人体上时,应立即脱去染毒服装,或撕去染毒部分,用活性白土粉或棉球甚至可以用干净土块吸去皮肤上的毒剂液滴,然后用棉球蘸专门的消毒液擦拭,吸擦时要防止扩大染毒面积.当没有专门消毒液时,也可用5%--10%小苏打水,肥皂水或大量清洁水冲洗,消毒越及时,效果越好.对眼,鼻消毒应用2%的小苏打水溶液或大量清水冲洗,并多次漱口.(二),对染毒服装消毒对染毒服装消毒,应在远离居住区的下风方向进行.棉织品用2%小苏打水煮沸30—60分钟即可消毒.其他服装可用热蒸汽消毒.暂时不用的衣物制品,也可用通风,日晒的方法消毒.(三),对染毒食品消毒对有包装的罐头类食品,只需对表面消毒后,就可食用.瓜果可以冲洗或去皮消毒.对没有包装的食品,一般应当销毁.战时,应把食品和饮用水存放在各类密封容器中.(四),对染毒水消毒。
生物武器常识及其防护

生物武器的分类
2、生物武器的特点
1、污染面积广
2、有传染性
3、有生物专一性
4、没有立即杀伤作用
5、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6、不易被发现
3、生物武器、传染病及其防护
1、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
2、生物战剂的使用方法
3、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应对生物战剂的方法
对生物战剂的防护措施
免疫接种
对气溶胶的防护
2、生物战剂进入人体途径。
难点
掌握对生物武器的防护措施。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
总结归纳法、阅读分析法
教具
视频、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新课学习
课堂练习
两个战例:
1、1763年,英国殖民者对待印第安人的反抗,
2、1864年鞑靼人围攻黑海附近的卡发城堡要塞
1、生物武器简述
课题
3.3生物武器常识及其防护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生物武器、生物战剂分类、使用方法、进入人体途径及生物武器的特点。
(2)掌握对生物武器的防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平时和战时正确的自我防护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
1、生物武器主要特点、施放方式。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
总结本节内容,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生物武器常识及其防护
1、生物武器简述
2、生物武器特点
3、生物武器、传染病及其防护
课后反思
感谢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人民防空教育_生物武器及其防护

• 转移疏散
药物预防
隔离封锁
对生物武பைடு நூலகம்的防护
• 在毒袭情况下作战
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 美国国防部前部长科恩在注射炭疽疫苗 • 美军士兵进行防化演习
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 • 和 便 携 式 洗 消 设 备 德 国 生 产 的 核 生 化 防 护 套 装
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 生物战剂侦测车
• 然而,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所 带来的变革作用并不会仅仅限于表 面,而将渗透到事物的全过程,从 而引起一场彻底的革命。随着生物 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的形态 也许将会发生彻底改变,人类会更 清醒、更理智,普天下热爱和平的 人们必定会鼎力携手送走“瘟神”!
(二) 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
• 1、 吸入 生物战剂污染的空气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人体,感 染致病,如鼠疫、天花等。 2、 误食 食用被生物战剂污染的水、食物而得病,如霍乱等。
• 3、 接触带菌物品 生物战剂可直接经皮肤、粘膜、伤口进 入人体,如炭疽杆菌等。 4、 被带菌昆虫叮咬 被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叮咬而致病。
生物武器及其防护
前言
• 美国“9.11”事件之后发生的炭疽事件, 敲响了生物战的警钟,由于生物武器被视为 廉价的原子弹,生物恐怖再次引起人们的广 泛关注。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5个国家拥有生 物战计划,并在加紧生物武器技术的研制、 开发和生物战剂的储存,使用生物武器作为 杀伤敌人手段的战争称为生物战。生物战的 基本打击方式是在作战过程中,通过各种手 段施放生物战剂,造成对方军队和后方地区 传染病流行,大面积农作物坏死,从而达到 削弱对方国力和战斗力,破坏其战争潜力的 行为。
二、生物战剂
• 第一代生物战剂——利用传染病毒进行 的细菌战 • 第二代生物战剂——利用人工技术培 养病菌进行的生物战 • 第三代生物战剂——利用基因重组技 术进行的基因战 • (一) 生物战剂的分类 • (二) 侵入人体的途径
人民防空教育教案第五章生物武器及其防护

人民防空教育教案第五章生物武器及其防护第三章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生物武器、生物战剂分类、使用方法、进入人体途径及生物武器的特点。
(2)掌握对生物武器的防护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平时和战时正确的自我防护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1、生物武器主要特点、施放方式。
2、生物战剂进入人体途径。
3、相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教学方法】录像资料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和大屏幕等。
【教学过程】复习:我们已经学习了核武器、化学武器,从下表中我们来对此分析一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小结名称杀伤破坏因素被伤害物备注核武器原子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及各种射线杀伤人、畜,毁坏植物,破坏物体和建筑无生命力化学武器毒剂毒性毒杀人、畜、植物,不破坏物体导入:今天再向大家介绍一种听不见枪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先介绍两个战例:(略)上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特意研制出在战争中使用的致病性很强的微生物及毒素,使对方造成传染病流行,达到伤害人、畜,毁坏农作物的目的。
这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第三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物武器。
第一节生物武器概述一、生物战剂生物战剂用以杀伤人、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及毒素。
生物武器:生物战剂及施放它的武器、器材总称为生物武器。
二、生物战剂分类(一)按是否具有传染性分类传染性战剂例:鼠疫杆菌、霍乱弧菌、天花病毒等。
非传染性战剂例:肉毒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二)按对人的危害程度分类失能性战剂:病死率小于10%,如布氏杆菌等(患者失去战斗、工作能力)致死性战剂:病死率高于10%,如鼠疫杆菌、黄热病毒等。
三、生物战剂的使用方法(讨论式)有生命力,必须随营养物一起施放。
生物战剂可装在多种兵器和器材中使用,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喷洒生物战剂气溶胶利用一定的喷雾(喷粉)装置,将生物战剂的液体(或粉末)喷出成细小液滴(或颗粒),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生物战剂气溶胶通过呼吸道吸入染病。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第六课: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第六课: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第六课: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武器的定义及其危害;2. 了解生物武器的种类及特点;3. 掌握预防生物武器的基本方法;4. 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物武器的定义及其种类;2. 预防生物武器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危害。
四、教学方法1. 概念讲解法;2. 影片观看法;3. 经验分享法;4. 活动体验法。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是“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
请同学们脑海中想想,你们对生物武器有什么了解?举手发言。
(二)学习生物武器的定义及其种类1. 生物武器的定义生物武器是指利用病原体、毒素等生物制品作为主要杀伤性武器对人类、动物、植物进行攻击的化学或毒素武器。
生物武器比传统武器对人造成的影响更加深远、更加严重,因此应高度重视。
2. 生物武器的种类生物武器主要有以下几类:(1)细菌性武器:是用细菌作为杀伤性武器所制作的武器,如炭疽、鼠疫等。
(2)病毒性武器:是以病毒为主要杀伤性武器所制造的武器,如天花、埃博拉病毒等。
(3)毒素武器:是以毒素为主要杀伤性武器所制造的武器,如砒霜、毒蘑菇等。
(3)农业生物武器:是用于摧毁农作物、家畜、家禽等的生物武器,如致病性真菌、细菌等。
以上生物武器都具有很强的杀伤性,并且在一定的发展程度上可借助风、水、食物、接触等多种途径对人类造成伤害。
因此,防范生物武器攻击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影片观看法或经验分享法发挥同学们阐述其危害性)(三)预防生物武器的基本方法生物武器的预防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保持卫生:定期清洁房间、洗手、保持居住环境整洁有序,适量开窗通风等,可有效减少生物武器的传播。
2. 加强免疫:加强体质锻炼可增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减少对病原体的侵袭。
定期注射相关疫苗对增强免疫力同样具有很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国防教育教案
——《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
百色市第一小学四(7)班农红梅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生物武器
2.使学生清楚生物武器的伤害作用及杀伤特点
3.使学生明白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教学重点:
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教学难点:
生物武器的伤害作用及杀伤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电脑多媒体直观、形象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
有一部描写日本“731部队”的国产影片,它所反映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40年这个部队驻扎在离哈尔滨市20公里的平房地区,他们拿活人作实验,残害了无数的爱国志士和抗日的同胞这支部队又叫“细菌部队”他们使用的“陶瓷炸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物武器”什么是生物武器呢?
一、生物武器
(一)什么是生物武器
生物战剂及施放它的武器、器材总称生物武器生物战剂是指在战争中使人、畜致病,毁伤农作物的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分为细菌、立克氏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和毒素六大类
(二)生物战剂的使用方法
1.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
生物战剂分散成微小的粒子悬浮在空气中,这种微粒和空气的混合体叫气溶胶它能随风漂移,污染空气、地面、食物,并能渗入无密闭设施的人防工程,人员吸入即可致病直接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是最基本的使用方式它可从空中直接布洒,也可把喷洒器投至地面喷放,还可人工投放
2.投放带菌昆虫、动物和其他媒介物
昆虫、动物和杂物被生物战剂感染或污染后,用多格炸弹等多种方式投放到被袭击地域,它们便可将病原体传给人们,使其致病
3.其他方法
用生物战剂污染水源、食物、通风管道,遗弃带菌物品、尸体或遣返俘虏等,间接使人感染疾病
(三)生物武器的伤害作用
1.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
(1)吸入
生物战剂污染空气,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感染致病
(2)误食
食用被生物战剂污染的水、食物而得病(如霍乱、痢疾等疾病)
(3皮肤接触
生物战剂如炭疽杆菌等,或带菌物品上的病毒可直接或间接经皮肤、黏膜、伤口进入人体
(4)昆虫叮咬
人被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叮咬后,会使血液污染而致病
2.生物战剂的致病症状
生物战剂侵入人体后,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无力、上吐下泻、咳嗽、恶心、呼吸困难、局部或全身疼痛等各种不同症状
(四)生物武器的杀伤特点
1.致病力强,多数具有传染性
某些生物战剂只需少数病原体侵入人体,就能引起发病例如,几十个野兔热杆菌侵入人体就能致病某些生物战剂,例如,鼠疫杆菌等,有很强的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在人员之间传播,长期流行
2.污染面积广
生物战剂致病力强,气溶胶可随风飘散,在气象、地理条件适宜时,可造成大面积污染区
3.不易被发现
生物战剂气溶胶无色无味,加之敌方多在黄昏、夜间、拂晓、多雾时秘密施放,不易被人发现
4.有一定的潜伏期
生物战剂致病需经几小时至几天的时间,在这个期间人员不会很快减弱工作能力
5.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风速、气温对气溶胶传播有影响,大雪、低温、干燥、日晒等,能加速病菌的消亡
二、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一)发现
敌人使用生物武器时,一般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能及时发现,可减少或避免其危害
1.施放迹象
飞机低空飞行时尾部有云雾或撒下其它杂物;炸弹爆炸时,弹坑周围有粉末或水珠残迹;昆虫、小动物出现的数量与季节、场所反常等
2.发病情况
在短时间内发现大批症状相同的病人、病畜;发生当地少见的疾病或出现发病季节反常等现象
(二)防护措施
1.对生物战剂的防护措施与对毒剂的防护基本相同人员戴防毒面具、防疫口罩能保护呼吸道不吸入生物战剂气溶胶;穿防毒衣、防疫服或采用扎“三口”的方法能保护皮肤免受带菌昆虫叮咬
2.人员在生物战剂污染区内行动时,根据生物战剂的类型,提前进行免疫接种和个人防护,遵守在污染区内的行动规则
3.发现病人时,要立即报告,及时隔离
4 .对污染的房屋、器皿要用福尔马林或过氧乙酸进行熏蒸,也可用通风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对服装可用煮沸或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等方法灭菌
5.杀虫、灭鼠杀虫可用打、捕、烧、熏或喷洒杀虫剂(敌敌畏、敌百虫)等方法灭鼠可采用药杀或打、捕、挖、灌等方法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安全,妥善处理带菌昆虫和动物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