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武器及其防护

合集下载

《针对生物武器的特点进行防护》 导学案

《针对生物武器的特点进行防护》 导学案

《针对生物武器的特点进行防护》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生物武器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2、掌握针对生物武器的防护原则和方法。

3、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生物武器威胁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生物武器的主要特点。

(2)针对生物武器的有效防护措施。

2、难点(1)理解生物武器传播的复杂性和隐蔽性。

(2)在实际情况中灵活运用防护方法。

三、知识讲解(一)生物武器的定义与种类1、定义生物武器是指以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真菌、毒素等使人、动物、植物致病或死亡的物质材料制成的武器。

2、种类(1)细菌类生物武器,如炭疽杆菌、鼠疫杆菌等。

(2)病毒类生物武器,如天花病毒、埃博拉病毒等。

(3)毒素类生物武器,如肉毒毒素、蓖麻毒素等。

(二)生物武器的特点1、致病性强生物武器中的病原体通常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少量病原体即可导致大量人员感染发病。

2、传染性高许多生物武器病原体具有高度的传染性,能够在人群中迅速传播。

3、潜伏期长感染生物武器病原体后,潜伏期可能较长,不易被及时发现。

4、传播途径多样生物武器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

5、成本低、易于制造和使用相对于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物武器的制造成本较低,技术门槛相对不高。

6、具有隐蔽性生物武器的攻击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被察觉,容易造成恐慌和混乱。

(三)针对生物武器的防护原则1、预防为主加强监测预警,提高防范意识,做好预防工作是关键。

2、快速反应一旦发现生物武器攻击的迹象,应迅速采取行动,控制疫情扩散。

3、综合防护采取多种防护措施,包括个人防护、集体防护和环境防护等。

4、专业处置依靠专业的医疗、防疫队伍进行病原体的检测、诊断和治疗。

(四)针对生物武器的防护方法1、个人防护(1)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眼罩等,防止病原体通过呼吸道、皮肤和眼睛侵入。

(2)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消毒。

(3)避免接触可疑的污染物和感染者。

2、集体防护(1)建立防护工事,如密闭的防空洞、地下室等,防止病原体侵入。

核生化武器及其防护

核生化武器及其防护

对化学事故的防护
正确的防护包括个人防护和集体防护。一旦确认或怀疑化学毒气泄漏时, 在及时防护好自己的同时,应采用各种方法向有关部门及有关人员报警。
从根本上遏制了伊拉 克由化学威慑向化学实战的转 换
(三)防护的技术措施
防护包括群众性防护和防护兵专业保障和防护 组织指挥三个要素
群众性防护是我军对核武器防护的重要原则。 分为:
永久性工事、野战工事和运动防护。 主要技术措施:
侦检 防护 消救
1、侦检 建立全国立体侦察体系
(一)侦检 利用各种侦察和技术
对人员消除沾染:对人员除沾染重点是 身体的暴露部位,如脸、颈、手,先用清洁 的毛巾、手帕或内衣等轻轻擦去或吸去皮肤 上的灰尘和液滴,然后用没有沾染的水洗涤。 水不足时,可将毛巾、手帕等浸润,顺着一 个方向自上而下擦沫。没有水时,用毛巾或 没有沾染的草、树叶等干擦,但要防止沾染 面积扩大和擦破皮肤。在消毒面部沾染时, 可用清洁的水漱口和冲洗眼睛,擤出鼻涕, 用清洁纱布、手帕等蘸水擦鼻孔,还应特别 注意擦口角、眼角、耳根、耳廓等部位。有 条件时,可以反复冲洗,最好用温水和肥皂 作全身淋浴,在洗涤时,对头发、指甲等易 沾染的部位要仔细洗刷。如有外伤,要事先 处理和包扎好再洗涤。洗完后,经沾染检查 如消除不彻底应再次洗涤。
人员和服装的除沾染:对 沾染人员可先用扫帚、树枝、 草束或刷子等就便器材对穿着 的服装从上到下依次拍打、抖 拂或扫刷,在进行时应注意在 上风或侧风方向,以防交叉沾 染和再沾染。此法的除沾染效 果在70%左右。服装处理后, 沾染仍严重,可用肥皂、洗衣 粉同日常洗衣服一样洗涤。如 用普通肥皂洗涤,除沾染效果 可达90%左右。
核生化武器及其防护
2020/5/16
一、核生化武器的简介 二、核生化武器的防护

核生化防护

核生化防护

核武器防护
遮蔽物:在户外时,人们可 以利用地形、建筑物或汽车 等遮蔽物阻挡辐射
防护服:在接触高辐射环境 时,人们需要穿戴专业的防 护服以减少辐射伤害
迅速撤离:在可能的情况下 ,迅速撤离危险区域是非常 重要的
3
生物武器 防护
生物武器防护
概述
生物武器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病毒等生物制剂作为武 器的武器。它可以通过空气、水或食物等媒介传播, 引发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社会构成严重威胁
核生化防护
-
目录
12Βιβλιοθήκη 34引言核武器防护
生物武器防护 化学武器防护
1
引言
引言
核生化防护主要涉及对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
1
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防护
这些武器具有大规模杀伤和破坏效应,对人类社会和
2
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核生化防护对于保护人类生命安全和促进全球
3
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核武器防 护
化学武器 防护
化学武器防护
概述
化学武器是一种利用化学物质作为武器的武器。它可以产生有毒的气体或液体,对人类呼 吸系统、皮肤等造成伤害。常见的化学武器包括芥子气、VX神经毒等
化学武器防护
防护措施
针对化学武器的防护主要涉及减少其伤害 和防止中毒。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
佩戴防毒面具:在可能的情况下,佩戴 专业的防毒面具可以减少有毒气体的吸 入
核武器防护
概述
核武器是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产生毁灭性爆 炸力的武器。其中,原子弹是最为人们所熟 知的核武器,它利用铀或钚等重原子核的裂 变产生能量。氢弹则是利用氘和氚等轻原子 核的聚变产生能量
核武器防护
防护措施

国防教育教案第四课平时学三防战时少伤亡

国防教育教案第四课平时学三防战时少伤亡

国防教育教案第四课平时学三防战时少伤亡
教学目的:
了解三防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三防“三防”是对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防护的简称。

这三种武器是怎样的?我们如何预防呢?
二、预防核武器
要预防核武器,首先要利用各种工事或地形防护,减轻或避免伤害;其次要正确做好防护动作和施用药物。

当发现敌人投掷核武器时,应立即卧倒隐蔽,双臂交叉抱头,指塞两耳,闭眼,憋气,收腹,避免受伤。

核爆炸过后,应迅速抖掉身上的尘土,全身包裹,背起应急包,逆风远离沾染区,越快越好。

条件许可的,可施用药物进行消毒。

三、预防化学武器
当我们接到化学武器袭击警报时,应立即进入有密闭、滤毒通风装置等防护设施的工事内进行防护。

无这种工事的,应立即关好门窗,放下窗帘,关闭水、电、火掣,穿好雨衣、戴上防毒面具(或捂湿毛巾,用透明塑料袋罩住头部),用塑料袋包裹双手并连鞋包裹双脚,迅速离开染毒区。

四、预防生物武器
预防生物武器,应采取个人防护动作和药物预防、免疫接种的形式。

当发现敌人投放生物武器时,应立即关好门窗,放下窗帘,关闭空调机,穿好衣服,用口罩或毛巾捂住口鼻,暴露的皮肤用清凉油或防蚊油涂抹。

有条件的要临时免疫接种,服用药物预防。

同时采用消毒杀虫、灭鼠的措施减少或避免受污染。

生物在国防科技中的应用

生物在国防科技中的应用

生物在国防科技中的应用
生物在国防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防护技术:包括生物武器防护和生物恐怖主义防护等。

生物防护技术主要是通过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开发出针对性的防护技术和装备,以保障国家安全。

2. 生物武器研发:生物武器是一种以微生物为主要杀伤手段的武器,其研发需要掌握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生物武器的研发和使用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国际社会对其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禁止。

3. 生物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人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技术,包括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等。

生物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领域,可以用于身份认证、保密通信等方面。

4. 生物材料研究:生物材料是指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材料,可以应用于医疗、军事等领域。

生物材料研究在国防科技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研发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材料,如防弹衣、生物传感器等。

生物在国防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学科和领域,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军事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武器及其禁止

生物武器及其禁止

生物武器及其禁止生物武器及其禁止一、生物武器及其特点生物武器旧称细菌武器。

生物武器是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的总称,是利用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以及各种毒素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来杀伤人、畜和毁坏农作物,以达成战争目的的一类武器。

生物武器的施放装置包括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弹头和航空布撒器、喷雾器等。

1、面积效应大。

一种武器的面积效应是指单位重量的武器所造成的有效杀伤范围。

从理论上说,在各种武器中,生物武器的面积效应最大。

现代生物武器可将生物战剂分散成气溶胶状达到杀伤目的。

这种气溶胶技术在适当气象条件下可造成大面积污染。

2、危害时间长。

在适当条件下,有的致命微生物可以存活相当长的时间,如Q热病原体在毛、棉布、土壤中可存活数月,球孢子菌的孢子在土壤中可以存活4年,炭疽杆菌芽胞在阴暗潮湿土壤中甚至可存活10年。

生物武器的危害性3、生物专一性。

生物武器可以使人、牲畜感染得病,并能危及生命,但是不破坏无生命物体,例如武器装备建筑物等。

4、致命性、传染性强。

一旦发生病例,易在人群中迅速传染流行,造成人员伤亡,甚至造成社会恐慌。

5、难以发现。

生物战剂气溶胶无色、无味,不容易发现,若在夜间或多雾时偷偷使用就更难及时发现。

6、价格低廉。

生物武器被称为“穷人的原子弹”,联合国的一份调查报告(1969年)显示:使每平方公里导致50%死亡率的成本,传统武器为2000美元,核武器为800美元,化学武器为600美元,而生物武器仅为1美元!7、难以发现。

没有一种间谍卫星能识别生物武器的生产设备,即使发酵池被发现,只要事先把它清洗干净,就无法证明其是用于生产致病病原体还是生产疫苗。

生物武器的运送也十分方便,金属探测器和X射线系统很难辨认生物武器,警犬对此也无能为力。

二、生物武器的危害最早的一次细菌战发生在1346年,鞑靼人围攻克里米亚东海岸的卡发城。

由于热那亚人在卡发城修筑了坚固的城防设施,鞑靼人围攻3年之久,也无法攻克。

后来鞑靼人将鼠疫患者的尸体放在机械投掷装置上,抛入卡发城内。

生物武器卫生防护手册第三十四章

生物武器卫生防护手册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四章生物武器的卫生防护生物武器的卫生防护属于传染病卫生防护的一个特殊部分,在一般传染病卫生防护的基础上,必须对其攻击地区、范围、传播方式和生物战剂种类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以便及时采取正确的卫生防护措施.第一节生物战的分期及其各期卫生防护措施一、生物战各期卫生防护重点与常规武器比生物武器缺乏即刻效应,而后效应时间比较长、作用复杂。

因此,根据生物武器的作用特点可把其分成几个时期。

现将各期需要采取的对抗措施和要点列入表1中。

在完成表中各项任务时必须在指挥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各级技术部门和技术人员,协同工作,充分发挥广大指战员的作用。

由表1可见:(1)生物武器医学防护中最有效的措施是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在生物战剂没有显现作用和进一步扩散之前采取有效措施,才能获得满意的成效.(2)早期发现首先靠及时正确的侦查报警和检验.(3)早期主要防护措施除了集体和个人物理防护外,就是划定战剂污染范围并做好消毒、灭鼠和杀虫以及免疫预防和预防治疗等.2二、防护分类和重点生物战预警开战以后,便进入到卫生防护阶段。

侦察、检验、战剂确证问题在本章后文有详细介绍,消毒治疗问题在本章后文和其他章节也有详细论述。

在此,对防护问题再加强调。

生物武器防护种类繁多,具体分类见示意图1。

图1 生物战防护体系示意图个人防护和集体防护,个人防护所占比例较大。

集体防护主要修筑地下工事,要具有功率较高的安全净化过滤和通风设施。

个人防护措施多种多样,方法灵活,效果显著,应予重视。

个人防护中物理防护非常重要,做好了可免受或少受生物武器的攻击。

药物防护和免疫防护则能够在受到攻击后具有特异性抵制或消除攻击的作用并持续较长的时间,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美国开发一种新型的防护服装,该防护服的表面涂有一层特殊的分子陷阱。

当生物战剂气溶胶粘到该防护服的表面时,分子陷阱立即将其捕获并将其杀灭,从而达到保护单兵的目的。

三、小结综上所述,生物武器的卫生防护,侦和检是前哨,有的放矢;消防是第一道防线,避免和减少受攻;治疗是第二道防线,减少受攻后的损失;流行病学控制包括特种部队和工作中的安全措施是第三道防线,防止生物武器作用的延续和扩大。

生物武器防护

生物武器防护

生物战简史
生物武器发展趋势
新的生物战剂不断增多
生物武器的运载和布洒系统进一步改善气象因素对生物战剂气溶胶的影响规律进一步阐明
生物战剂种类
性能
施放方式
从军事上分类
致死性与失能性战剂
传染性与非传染性战剂
长潜伏期与短潜伏期战剂
按微生物学分类
病毒类
立克次氏体类
衣原体类
细菌类
真菌类
生物战剂性能
自我繁殖能力
传染性
引起的疾病难于防治
有些生物战剂可通过媒介生物主动攻击人、畜,并长期保持传染性
稳定性较差
生物战剂施放方式
根据生物战剂进入人体的途径而定,不同的侵入途径采用不同的施放方法。

一般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三条途径侵入人体。

生物战剂所致传染病的特点
流行过程异常(传染源难以追查、传播途径反常、人群免疫水平低)
流行特征异常(流行季节、地区分布、职业分布、流行形式异常)
生物战中流行病学调查内容
本底资料调查
可疑迹象调查(空情、地情、虫情、疫情)
防疫措施
防疫措施
标本采集
微生物学检验
污染区和疫区的处理
生物战剂洗消
一般认为将生物战剂洗消局限于使人员得以继续执行任务或能恢复军队的战斗力和后勤保障工作即可。

尽量避免全面洗消作业。

洗消原则
洗消时机
洗消范围(气象条件、污染情况、地区的重要性、物质条件)
洗消分级
洗消药物(消毒剂、清洗剂、辅助剂)洗消设备
洗消对象(人员、军马、军犬、服装、食物与餐具、饮水、房屋、地面、武器装备、敌投昆虫与媒介物、生物弹与弹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特点(续1)
• • • • 2.时间长 3.传染性 4.专一性 5.渗透性 6突然性 7.难防性 8.灵活性 9.发展性
作用特点(续2)
• 10.生产容易成本低廉 • 每平方公里杀伤费用 • 常:2,000美金 • 核:800 • 化:600 • 生:1
生物武器发展的潜在威胁
• • • • • 生物新技术和人类基因组计划: 改构战剂 发现新战剂 重组新战剂 (1)存活力 (2)感染力(3)抗元性 (4)人种特异性。
媒介和方法
• 气溶胶 • 昆虫 • 动物 • 污染物 • 其他
攻击的对象
• • • • • • 战略要地港口交通枢纽 战术中直接杀伤 污染食物水源 指挥部门 恐怖活动 后方
气溶胶攻击是怎么回事?
• • • • 气溶胶(Aerosol) 生物气溶胶(Bio-aerosol) 气溶胶攻击的特点 (1)面广 (2)隐蔽 (3)暴发 (4)敏 感 (5)难预防(6)难治 (7)影响因 素多
炭疽杆菌作为战剂史例
• • • • 二战末美国能生产50万4磅重的炭疽炸弹 40年代英国500万个炭疽小饼 1942英国格林纳岛试验,羊全死 抗美援朝 2个城市使用
炭疽作为生物战剂史例
• 美国 ,1944 年研制了 5 , 000 枚炭疽炸弹 . 这是集 束炸弹 ,277 公斤重 ,装有 106 个小炸弹 , 每个小炸 弹装有 340 克炭疽菌液 . 飞机在 10,700 米高空投 放,小炸弹分布面积达220,800平方米. • 美国的生物武器计划在朝鲜战争期间( 19501953 )得以快速发展 . 当时 , 美国每月能生产 50 万个4磅重的炭疽炸弹或25万个肉毒毒素炸弹.
对防护的影响
• 对于生物剂来说,我们可以在生物剂遗传信息 库中找出其共有的弱点,如作用的靶标,开发 出具有广谱抗生物战剂的药剂和方法来对付生 物剂;而对于人类说,可以根据人类庞大的遗 传信息分析自己人种的独特基因结构,找出容 易受攻击的弱点,提出针对性的基因保护方案, 同时也可以从获得的基因组数据中得到遗传学 和免疫学方面的大量信息,从各个方面来提高 人类自身的综合防护水平。
从免疫学方面提高人类自身的 防护水平
• 人类基因组研究成果可望用于生物剂的免疫防 护。一方面来自人类基因组的信息可以使人们 在分子水平了解自身的基因结构,从分子水平 来阐述和提高人类的免疫机制;另一方面,由 模式生物和生物战剂基因组的信息也有助于更 深入了解生物剂与人类免疫系统作用的方式和 机制,从而可能找出更有效的免疫防护方案。
基因武器(3)
• • • • • • • 存在形式 一段直接使用的DNA分子 DNA+保护剂 (1)甲基化(2)包囊化(3)导向化 DNA+载体 DNA+载体+微生物=遗传改造微生物 DNA+载体+动植物=转基因动植物
生物学技术对防生的影响
• 对生物战剂确证的影响:
•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方法已成为寻找人类疾病新病原微 生物的有力工具,一些不能以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的致 病因子因此得以检定。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一些 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 DNA 分子克 隆测序和核酸杂交等;以及近几年来涌现的较新颖的 技术,如消减杂交技术、代表性差 和随机肽库技术等,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 在一些病原的寻找和发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信 这些技术会同样对生物战剂的确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代生物技术对生物武器影响 • 对进攻性生物战计划的影响 • 对生物战剂确证的影响 • 对生物战防护的影响 • 对生物战剂疾病治疗的影响
对攻击性的影响(1)
• 生产攻击性更强的生物战剂 •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和技术对生物剂的改造 和促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物剂抗原 性改变、生物剂抗药性增强、生物剂侵袭力增 加、生物剂抵抗力增加、生物剂及毒素大量生 产工艺的提高改进和多元毒素武器的产生等, 这样的改造和提高使得新一代的生物剂的侦检、 免疫预防、消毒和治疗等方面具有极大困难。 •
对进攻性的影响(2)
• 在1997年的英国医学会年会报告中,一 位英国医生预言十年之内可能会制造出 “基因武器”。该报告还特别指出以日 新月异的生物技术为支撑,未来几年内 可能会造出针对某一特定种族和人群的 生物武器。对特定种族人群进行攻击。
基 因 武 器(1)
• “1987年由美国人约瑟夫道格拉斯编写的《美 国的脆弱》一书中提及“基因战争”的说法, 他说道,“…基因战争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可 能是比广岛更具有戏剧性的一个分水岭。”陈 宁庆教授于1991年指出,“由于分子生物学和 遗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 获得具有新特性的致病微生物的可能性不久将 变为现实。…这样使生物武器进入了一个新阶 段,即'基因武器'阶段。”(陈宁庆,1991)
新型广谱抗工程菌药物
• 确立了一个策略,来研究所有细菌中具 有共性的 RNA 序列,但在人和动物中没 有此序列。如果在细菌中确实存在这种 “标记性”结构,那么针对这种结构的 药物就能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
分析己方独特的基因结构
找出容易受攻击的弱点,分析出特定种族 易受攻击的靶标即弱点,然后利用基因 修饰和基因治疗中的各项技术,提出针 对性的基因保护方案。
干细胞连续自动疫苗免疫
• 国外正准备实施干细胞连续自动疫苗免 疫: 1)是由人类间质干细胞(hMSCs)作为抗原 递送的生物平台来连续释放疫苗。研究 者们已经得到了遗传工程hMSC。 2)计划集中研究hMSC产生的防御系统, 这套防御体制可以检测身体内的有机战 剂并使之失活。
超级免疫反应
• 任务 1. 鉴定引起广谱抗病毒防御活性的可溶性 因子,对它进行体外投递或体内诱导; 2. 对于暴露宿主产生出能够有效杀灭感 染细胞的免疫效应细胞; 3. 在造血干细胞中增殖以产生广谱、长 期的免疫力。
多种疫苗同时免疫
• 目标是: 1) 高效疫苗:以驱动免疫反应 的树突状细胞为靶子建立方法来获得潜 力巨大、快速反应的疫苗。2) 诱导疫苗: 目标是免疫后的第二天服用一粒药丸就 可达到加强免疫的目的,3) 一日疫苗: 定位技术可以对一种病原进行快速免疫 -甚至在一天内就可做到。4) 高产率多 重疫苗:复合疫苗可以同时抵抗多种病 原。
• 生物污染 • 生物安全 • 生物安全柜 • 生物安全实验室 • 生物安柜
检 准备 检验 抽检 标本 监检
早发
快速
消 准备 消杀 封锁 常规 常规
防 注射 物理 免疫 隔离 监测 治 准备 准备 预治 治疗 隔治 要 备战 报警 控制 控制 控制 点
防源
防蔓 安全 减伤
气溶胶的物理防护
• 避免接触 • 避免产生 • 负压操作 • 物理防护—屏障 • 安全实验室二即屏障
生 物 安 全措施
建立普遍防护意识
• 卫生保健(Health-care)公共安全(Publicsafety)中,人员感染的预防原则是: • 普遍防御(Universal precautions) • (1)医护 (2)实验室 (3)动物
综合防御措施
防 御
生 物 战 分 期 战前 投放 潜伏 发病 流行
要点
侦 情报 取样 监督 临床 控制
炭疽的安全防护
炭疽 (40例)是多种途径感染的人畜共患病。 自然动物和实验感染动物是其工作人员 潜在危险的来源,可在感染动物的血液、 脑脊液、胸膜液、唾液和伤口分泌物中 查出病原体。建议∶临床和染菌样品的 诊断,用2级生物安全水平的防护设备和 操作;生产达到一定量和浓度的培养物 时容易产生气溶胶,应在3级生物安全条 件下工作。
炭疽作为生物战剂史例
• 1979年4月前苏联的斯维德洛夫斯克生物 武器生产基地发生了炭疽芽胞 气溶胶 逸 出扩散的事故 , 造成了下风向上千人的吸 入感染死亡 .1991 年,伊拉克大规模战争 时,多国部队官员似乎对可能受到的生 物战打击而倍感忧虑 , 四处购买炭疽疫苗。 美国炭疽袭击事件充分说明了当今世界 并不太平,生物战威胁依然存在.世界人民 不能不防.
抗击病原体普遍方法(续1)
• 细菌毒力的共同战略机制 • 细菌病原体可以在不同的宿主体内引起不同类 型的疾病。但是,许多毫不相干的细菌在释放 抗宿主因子从而引起人、动物或植物感染时却 使用了相同的分子战略(机制)。病原体结合到 宿主细胞表面引发细菌胞浆内毒素或抗宿主因 子“注入”到真核细胞中。因为这个系统是处 于强烈反馈控制体系中的,所以任何药物如果 能干扰这个分泌系统,就会具有击败这些病原 体的潜力。
什么是气溶胶
连 续 相 气态 分散相 气态 混合气 液态 固态
气溶胶(雾)气溶胶(尘)
液态
固态
泡沫
海绵
乳胶
水晶凝胶
悬液
合金
生物战剂的种类
• 细菌:炭、鼠、土、布、霍 病毒:黄、天、委、李… • 真菌:酷、夹、稻、小… • 毒素:肉、葡、蛇、…
生物武器的特点
• 1.面积效应(area effect) • 核(百万吨级)300Km2 • 化(15吨神经毒)60Km2 • 生(10吨)100,000Km2
基因武器(2)
• 遗传工程生物武器(biological weapons of genetic engineering)的简称。基因武器: 利用生物技术(遗传工程、重组DNA或其 它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分子或基因水平 上对敌方人员或动植物直接造成危害的, 或通过调控、构建和改造微生物及其毒 素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及其防护
一种大规模杀伤的特种武器
从美国受炭疽袭击谈起
• • • • • 小小信封何以呈凶? 炭疽杆菌的抗性 炭疽杆菌的感染性 炭疽杆菌气溶胶感染 炭疽杆菌是生物战剂之王

炭疽杆菌的感染史例
• • • • • 1607-中欧60,000人丧生 1870-1880俄国损失9,000万金卢布 1957-美国吸入炭疽 1970-1972甘肃3例吸入炭疽 1956河北涿鹿县35例吸入炭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