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医大袁文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八年制第二阶段外科临床能力考核标准

临床医学八年制第二阶段外科临床能力考核标准

临床医学八年制第二阶段外科临床能力考核标准鲁娟;刘洋;袁文;曹鹏;田野;王策;侯洋;梁磊【摘要】为探索科学规范的八年制临床能力考核标准,综合专业因素,以临床医学八年制第二阶段外科实习为例,采用德尔菲法组织两轮专家函询,汇总专家意见,确定指标命名、权重及最低标准说明等,最终建立了由理论考试(0.34)、床边考核(0.36)、外科技能操作考核(0.30)3项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和8项三级指标构成的临床医学八年制第二阶段外科临床能力考核体系,并对各指标内涵进行了说明。

%To explore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evaluation criteriaof clinical competence for students of eight-year program,theauthors,taking eight-year program students in surgical practice at the second stage as an example,make two-round expert inquiries by correspondence with Delphi Method, collect expert opinions, and determine index name, weight and indications for the loweststandard.Then the examina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including 3 first-level indica-tors,7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8 third-level indicators of theory test(0.34),bedside examination(0.36) and surgical skill assessment(0.30) for students of eight-year program.Also,the index connotations are indicated.【期刊名称】《现代医院管理》【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4页(P71-74)【关键词】考核标准;临床能力;第二阶段;八年制医学生【作者】鲁娟;刘洋;袁文;曹鹏;田野;王策;侯洋;梁磊【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训练部医学教育教研室,上海市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市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市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市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市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市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市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市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目前,我国医学教育存在6种学制,是世界上学制层次最多的国家。

循证医学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高瑞;袁文;周许辉;杨立利;何海龙【期刊名称】《局解手术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2页(P561-562)【关键词】循证医学;骨科;临床实习【作者】高瑞;袁文;周许辉;杨立利;何海龙【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8;G424.1传统临床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根据教科书和经验对患者的治疗做出重要判断,可能会忽略对诊疗患者有重要影响的新的临床研究结果,不能积极合理地引入新的知识和技术指导医疗和教学活动,更不能开展创新性的临床思维和实践[1]。

在骨科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能为现代医学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为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具有科学临床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1 强化教师队伍循证医学教学技能的培养当前,医学教育过程中,主要采用教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模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医学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的教学过程中,既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知识,又要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及更新知识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循证医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循证医学的概念有较深的理解,因而我们挑选的教师都是有循证医学科研经历的高年资的讲师及高级职称的教师。

在对循证医学教学理念的理解上,我们强调通过现实中的病例设置明确清晰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寻求证据,并对这些证据进行评价,最终用他们认为最佳的证据指导临床决策。

其中,老师在最初的问题设置和最终的讲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2”培养模式下医学生对医患沟通相关问题的认识现状

“3+2”培养模式下医学生对医患沟通相关问题的认识现状
项 目 , 学 第 5年 级 学 生 回 答 “ ” 比 率 明 显 高 于 第 大 是 的 4年 级 , 者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两 Pd 0 0 ) .5 。
3 讨 论
1 1 对象 为 我 校 第 ~ 、 附 属 医 院 临床 医学 院实 . 二 习的 20 0 4和 2 0 级 1 8名 五 年制 本 科 医学 生 , 括 05 3 包 临床 医学 、 生 管理 和麻 醉 医学 专 业 。2 0 卫 0 4级 医学生
流 与 沟 通 能 力 的 培 养 应 成 为 医 学 本 科 教 育 中 的 ~ 项 重 要 内容 。 自 1 9 9 9年 起 , 校 对 医 学 本 科 生 开 始 实 我
2 2 不 同年级 医学 生 对 医患 交 流 与沟 通认 识 的情 况 .
在“ 你认 为应该 重 视 并详 细 回答 病 人 的 提 问” “ 和 能 恰 当地与 带教 老师 和护 士进 行 信 息沟 通 ” 方 面 调查 两 中 , 5年 级 和 第 4年 级 学 生 回答 “ ” 比率 超 过 第 是 的
系正 由“ 动一 动 型 ” “ 导~ 作 型 ” “ 互 参 与 主 被 、指 合 向 相
型” 转变 , 种 新 型 的 医患 关 系 把 医 者 与 患者 的关 系 这 定 位为 平 等 地 位 。而 良好 的 医 患 沟 通 技 巧 能使 病 人 更 满意 , 获 得更 好 的 治 疗 效果 。因 此 , 医学 生 交 能 对
进 行研究 验证 。 1 研 究 对 象 与 方 法
释” “ 清楚 在与 患者 沟 通 前需 做 哪些 准备 吗 ” “ 、你 和 你 知道在 与患者 交谈 之初 应 采 取何 种 提 问方 式 吗” 个 三 项 目回答 “ ” 是 的第 5年级 学 生 的认 识 程 度 虽 高 于第 四年级 , 差异 无统计 学 意义 ( 但 P>0 0 ) 在其 它 九个 .5 ;

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

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
经根所致,下颈椎处的血管杂音和x线显示颈肋有 助于诊断本病。 3.进行性肌萎缩:具有进行性、对称性、以近端 为主的弛缓性瘫痪和肌肉萎缩为特征的下运动神经 元疾病,且具一定的遗传性;肌肉萎缩多自手的小肌
史,体重下降等中毒症状,夜间疼痛或持续性疼痛明
显,影像学检查可见椎间破坏为主要表现,可形成后 凸畸形或颈椎病变节段序列差。 2.颈椎肿瘤:颈部疼痛,呈持续性、渐进性加重 表现,可伴有运动、感觉障碍。影像学检查可见椎体 骨质破坏,肿瘤组织可压迫入椎管内等。 五、评价标准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状况有必要进行 治疗前、治疗后的量化评估,常用的评分标准包括 VAS疼痛评分、ND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Odom临床 疗效评定标准。
或硬膜囊者,或病变节段明显椎间不稳定者。 2.手术禁忌证:(1)有严重内科疾病者;(2)年
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3)有精神疾患或更年期
神经官能症者;(4)有严重四肢广泛的肌肉萎缩及
脊髓功能障碍者。
3.手术方式:(1)颈前路开放手术:包括颈椎前
路椎间隙减压+融合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融 合术、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动态非融合器植入术、 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人工颈椎间盘植入术。(2)
军区总医院)、李放(北京军区总医院)、陈其昕(浙江大学医 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梁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 医院)、王自立(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马华松(解放军第 三O六医院)、赵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 院)、郑召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利(解放军总医院 第一附属医院)、刘波(北京积水潭医院)、阮狄克(海军总医 院)、田野(北京协和医院)、谭明生(中日友好医院)、盛伟斌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 京医院)、伍骥(空军总医院)、吴闻文(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 属医院)、叶晓健(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尹庆水(广州军 区广州总医院)、李淳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孙常太(北京 医院)、王海蛟(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洪 毅(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侯铁胜(上海交通大 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霍洪军(内蒙古医科大学附 属第一医院)、黄东生(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邓树才(天 津医院)、姜建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刘一(吉林大学 第一医院)、刘海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祖德(上海交通 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刘少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 院)、李中实(中日友好医院)、陈伯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 医院)、李危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冷向阳(长春中医药大 学附属医院)、任先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夏磊(郑州 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宝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 医院)、吴志宏(北京协和医院)、郑燕平(山东大学齐鲁医 院)、藏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执笔专家:海涌、藏磊、范宁

渗透压及弹性增强结合蛋白在椎间盘退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渗透压及弹性增强结合蛋白在椎间盘退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渗透压及弹性增强结合蛋白在椎间盘退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林文波;曹鹏;杨晨;袁文【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3页(P60-62)【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变;弹性蛋白;转录因子;渗透压【作者】林文波;曹鹏;杨晨;袁文【作者单位】20000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20000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20000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20000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41.31作者单位:20000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通信作者:袁文**********************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颈椎病、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退行性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日趋升高,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威胁和经济负担[1]。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导致脊柱退行性相关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无明确定论。

IDD 病理特点主要包括:髓核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下降,细胞外基质成分改变,如蛋白聚糖、Ⅱ型胶原等大分子的合成减少,降解增加,渗透压下降,炎症细胞入侵等。

在众多病理生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椎间盘组织吸收、缓冲应力的能力下降[2],发生纤维环变性破裂,椎间高度丢失,最终丧失生物学功能,导致椎间盘突出、脊柱不稳、神经根和脊髓病变及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3]。

研究显示高渗透压具有促进髓核细胞外基质合成以及维持细胞功能及表型的作用 [4],而髓核细胞可以通过转录因子弹性增强结合蛋白(Tonicity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TonEBP)系统调节细胞外基质合成,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

本文拟对椎间盘组织内高渗透压环境的生理学特点及其对髓核细胞的作用,以及TonEBP系统在细胞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分子途径修复脊髓损伤研究进展

分子途径修复脊髓损伤研究进展

分子途径修复脊髓损伤研究进展
张涛;刘百峰;袁文
【期刊名称】《国际骨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4(025)006
【摘要】髓磷脂相关轴突生长抑制物是脊髓损伤后抑制轴突再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作用机制、与之结合的受体和信号传导途径已逐渐被认识.目前,中和这些抑制物的分子方法可分为细胞外途径(单抗、疫苗、竞争性肽段、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内途径(增加cAMP水平、灭活Rho)等,为脊髓损伤后刺激轴突再生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本文着重就每种方法的活体研究结果及其促进轴突再生的可能优点进行综述.【总页数】3页(P328-330)
【作者】张涛;刘百峰;袁文
【作者单位】20000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20000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20000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2
【相关文献】
1.神经组织工程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天然生物支架修复脊髓损伤) [J], 马犇;彭宝淦
2.脊髓损伤后几类促神经修复分子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王选;雷晓婷;丁新生
3.脊髓损伤后自我修复的细胞与分子机制 [J], 黄腾立; 郑宪友
4.脊髓损伤相关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J], 敬聪;王志刚;王君;
丁向前;邹杨鸿;余化霖;耿鑫
5.功能高分子材料促进脊髓损伤后再生修复的研究进展 [J], 孙秀敏;庞卯;冯丰;刘斌;戎利民;何留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

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

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莫文;袁文;许金海;徐辰;崔学军;叶洁;陈华江;魏戌;移平;李振华;张必萌
【期刊名称】《中国骨伤》
【年(卷),期】2024(37)1
【摘要】《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
业委员会遵照循证医学原则和专家共识制定,为临床医师提供CSM临床诊疗的学术性指导意见。

主要内容包含诊断要点、病情分度评估、中医辨证、手术指征与时机、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术后康复等。

本指南首次提出CSM应遵循分度治疗原则、明确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方式、制定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重视术后中西医结合康复以及日常随访管理,以期促进CSM临床治疗的规范化、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页数】8页(P103-110)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莫文;袁文;许金海;徐辰;崔学军;叶洁;陈华江;魏戌;移平;李振华;张必萌
【作者单位】不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
二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3
【相关文献】
1.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2.《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3.膝骨关节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年版)
4.中西医结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与非手术治疗指南(2023年)计划书
5.肩袖损伤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年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南省卫生厅关于公布2013年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考核合格证人员名单的通知

海南省卫生厅关于公布2013年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考核合格证人员名单的通知

海南省卫生厅关于公布2013年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考核合格证人员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海南省卫生厅
•【公布日期】2014.04.24
•【字号】琼卫科教[2014]19号
•【施行日期】2014.04.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疗安全与血液
正文
海南省卫生厅关于公布2013年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
考核合格证人员名单的通知
(琼卫科教〔2014〕19号)
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根据《海南省卫生厅关于开展201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考核的通知》(琼卫科教〔2013〕57号)安排,共有347人通过2013年海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考核,取得《海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考核合格证》。

现将具体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

附件:2013年取得海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考核合格证学员名单
海南省卫生厅
2014年4月24日附件
2013年取得海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考核合格证学员名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文,1984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现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现担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脊柱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学组委员,国际AO会员学会会员(AOAA),AO国际脊柱亚太理事会理事,AO脊柱中国理事会后任主席,华裔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分会主席,国际脊柱功能重建学会中国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药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专业委员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分会常委,国际骨科学杂志副主编,Spine杂志中文版副主编,中华骨科、中国脊柱脊髓、脊柱外科、中国矫形外科、现代骨科临床与研究、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常务编委等职。

长期从事临床一线的医、教、研工作,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以脊柱外科为专业方向,以颈椎外科为主攻目标的专业特色。

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
编和参编专著10余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 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

获得国家专利2项。

1998年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优秀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1999年荣立个人三等功,2001年获得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及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获得卫生部“吴阶平医学研究奖”。

2006年人选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007年人选上海市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007年获得军队“育才奖”银奖。

第一申请人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共5项,基金总额200余万元。

百科名片
刘忠军
刘忠军,男,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不但作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任医师,而且还是教授及其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课题为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与研究、脊柱微创外科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脊髓损伤的干细胞移植研究。

目录
个人履历
个人生平
成就及荣誉
奖项和著作
承担科研项目及获得科研基金资助情况
个人履历
个人生平
成就及荣誉
奖项和著作
承担科研项目及获得科研基金资助情况
展开
编辑本段个人履历
专业特长:
脊柱创伤、退变、畸形及肿瘤的临床诊治与实验研究,尤以颈、胸、腰椎疾病的手术治疗见长。

主要研究课题:
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与研究;
脊柱微创外科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脊髓损伤的干细胞移植研究。

编辑本段个人生平
学习及工作经历(国内外工作、学习及研究经历):
1982.12 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系获学士学位
1987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治医师
1988. 8-1989. 9 在美国学习脊柱外科临床与实验研究
1991. 9-1992.11 在英国研修临床脊柱外科
1992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及副教授,并担任骨科副主任职务
1995.11-1996.2在加拿大做AO脊柱外科Fellow
1997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1999年至现在: 担任骨科主任及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
2000-2001年先后取得教授职务和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2004年至现在: 担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大外科主任
社会职务及学术职务: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委员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专科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兼脊柱外科学组副组长
AO国际脊柱外科学会中国理事会理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副主编
中国残联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华骨科杂志编委
中华外科杂志编委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副主编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编委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
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编委
脊柱外科杂志编委
实用骨科杂志编委
中华医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编辑本段成就及荣誉
奖项和著作
1990年度美国脊柱侧弯研究学会最佳论文奖(五羟色胺拮抗剂治疗急性脊髓损伤);
1997年中华骨科杂志授予中华骨科杂志优秀论文一等奖AO带锁型钢板在颈椎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2001年第三届全国骨科中青年医师优秀论文一等奖(应用全脊椎切除技术治疗脊柱肿瘤);
2002年“颈椎病诊断与治疗的系列研究” 科技部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卫生部人事司及中华医学会授予骨科留学归国人员学术论坛优秀论文特等奖(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
2003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 教育部授予教育部提名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译《AO脊柱内固定》、主编《脊柱外科手术技术与技
巧》。

承担科研项目及获得科研基金资助情况
卫生部重点研究项目一项(222万元,应用微创外科技术诊疗颈椎疾病)
卫生部重点研究项目一项(200万元,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
首都医学发展基金一项(160万元,应用微创外科技术诊疗颈椎病)
北京大学“211工程”项目二项(共60万元,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及脊髓损伤的干细胞治疗)
卫生部科教专项基金一项(10万元,颈椎微创外科技术研究)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300万元;脊柱疑难重症治疗与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