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合集下载

肠易激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案

肠易激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案

肠易激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案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秘和胀气。

这些症状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寻找最佳治疗方案对于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饮食调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患者应避免食用可能引起症状加重的食物,如辛辣食物、咖啡因、酒精和高脂肪食物。

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帮助缓解便秘症状。

此外,规律饮食和避免过度进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药物治疗在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针对腹痛和腹泻症状,可以使用止痛药和抗腹泻药进行治疗。

对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可以考虑使用轻泻剂来帮助排便。

此外,益生菌和益生元的补充也被认为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症状。

除了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也被证实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益。

压力和焦虑往往会加重症状,因此学会应对压力、放松身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至关重要。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症状。

此外,运动也被认为对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症状有一定帮助。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改善便秘症状,并且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对于改善整体症状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肠易激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案是综合治疗。

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运动相结合,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每位患者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所帮助。

不同剂量利福昔明联合益生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效果分析

不同剂量利福昔明联合益生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效果分析

·短篇论著·不同剂量利福昔明联合益生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 综合征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效果分析范红云 段志英 赵亚男 杨春春 杨明月 张 梅 霍晓辉 白 云 王 竞【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利福昔明联合益生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 )的效果。

方法 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自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14例IBS-D 合并SIBO 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 组、B 组和C 组,每组38例。

所有患者均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及益生菌治疗,在此基础上A 、B 、C 组分别应用低剂量(0.8 g/d )、中剂量(1.2 g/d )、 高剂量(1.6 g/d )利福昔明治疗。

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SIBO 转阴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呼出气一氧化氮(eNO )体积分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4周后,C 组的总有效率(94.74%比71.05%、78.95%)、SIBO 转阴率(92.11%比65.79%、73.68%)均较A 组、B 组明显升高(P 均<0.05)。

治疗后3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血清IL-1β和IL-18水平及eNO 体积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均<0.05),且C 组的上述指标均较A 组、B 组明显降低(P 均<0.05)。

治疗后3组的血清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均<0.05),且C 组的血清IL-10水平较A 组、B 组明显升高(P 均<0.05)。

A 组、B 组、C 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89%、15.79%、1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对IBS-D 合并SIBO 患者给予高剂量利福昔明联合益生菌治疗的效果优于低、中剂量利福昔明联合益生菌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SIBO 转阴率,有效缓解肠道炎性反应,并且用药的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 利福昔明;益生菌;肠易激综合征;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转阴率;炎性因子DOI: 10.3969/j. issn. 1673-7083. 2022. 01. 013作者单位:050031 河北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范红云、段志英、赵亚男、杨春春、杨明月、张梅、霍晓辉、王竞);050051 河北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白云)肠易激综合征(IBS )为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以腹痛、腹胀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有排便频率升高及粪便性状改变。

益生菌制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观察

益生菌制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观察

综上所述 ,在 吸人性糖 皮质激素 的基础上使 用匹多莫德 ,可 以提
高 支气管 哮 喘患者 的疗 效 ,控制 哮喘 的发作 ,降低 患者 呼吸道 感染
P pi[] e te,0 12 ()3 ・2 e t J.Ch moh r 1 ,11:03 . d J 2
[】 洪建 国. 0 年版全 球哮 喘 防治创议 [ . 6 2 6 0 J实用儿 科 临床杂 志, 1, ] 2 0 0
非特 异性 免疫 反应 ,也 能调 节特异 性 的免疫 反映 ;可 以促进 吞 噬细 胞 、 中性 粒细 胞对坏 死 组织 或机 体异物 的吞 噬作 用 ,激活 自然 杀伤 细胞 ,刺进T 细胞的分化 、增生 ,同时促进免疫 调节 因子的分 泌 ,增 强机 体 的免疫 能力 ,具 有对 抗侵入 机体 的病 原体 的作 用 。故 匹多莫 德联 合糖 皮质 激素 使用 ,可 以降 低机体 的感 染率 ,增 加机 体 的免疫
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 - 64 %,单用益生茵制剂组总有效率为 7 . 64 %,单用蒙脱石散组总有效率为 7 . 4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 5
优 于各 单 用药物 对照 组 ( < O 5 ,单 用益 生 茵制 剂组 和单 用蒙脱 石散 组疗 效 比较 ,总 有 效率 无统 计 学差 异 P .) 0
明显 的不 良反 应 。结 论 益 生 茵制 剂联 合 蒙脱石 散 治疗腹 泻型肠 易激 综合征 安 全 、有效 。 【 关键 词 】腹 泻型肠 易激综合 征 ;益 生 茵制 剂 ;蒙脱 石散 ;疗 效 观察
> O 5 ,三 者均 未 发现 .) 0
中 图分类 号 :R 7 5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 献标 识码 :B

经肠镜右半结肠单次喷洒益生菌混悬液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

经肠镜右半结肠单次喷洒益生菌混悬液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

经肠镜右半结肠单次喷洒益生菌混悬液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刘芊;潘琦【摘要】目的探讨经肠镜在右半结肠单次喷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混悬液联合口服匹维溴铵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肠道菌群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至2018-03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观察A组(口服匹维溴铵+单次喷洒1.6×108CFU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混悬液),观察B组(口服匹维溴铵+单次喷洒1.6×109CFU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混悬液),每组20例,疗程均为4周.比较三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及血清IL-10、IL-18和TNF-α水平变化.结果观察B组疗效优于对照组(90.0%vs 55.0%,P<0.05);停药4周后,观察B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观察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1%vs 45.5%,P<0.05;11.1%vs 46.7%,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类杆菌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而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三组中观察B组肠道菌群改善最为明显(P<0.05).治疗4周后,观察B组血清IL-18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和观察A组均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和观察A组则显著升高(P<0.05).三组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经肠镜于右半结肠单次喷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混悬液(总菌数为1.6×109 CFU)联合口服匹维溴铵,可有效治疗IBS-D,降低复发率,其作用和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有关.【期刊名称】《武警医学》【年(卷),期】2019(030)004【总页数】5页(P329-333)【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益生菌;肠镜;疗效;肠道菌群;免疫功能【作者】刘芊;潘琦【作者单位】214200,宜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14200,宜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4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以腹痛、腹泻、腹胀或便秘为主要症状的非器质性消化道疾病,我国IBS发病率为5%~10%,且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1]。

肠易激综合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肠易激综合征该怎么办

肠易激综合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肠易激综合征该怎么办

肠易激综合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肠易激综合征该怎么办肠易激综合征最有效的西医治疗方法一、治疗治疗原则:IBS病因复杂,症状较多且易反复,不能单纯依靠特定的药物治疗,需按不同个体采用综合性的全身性治疗。

1.生活和饮食调节避免诱发因素,饮食选用易消化、少脂肪,禁食刺激性、敏感性食品。

对便秘、腹胀者,可适当多吃些富含纤维素,但不易产气的饮食,避免过食及零食。

以腹泻为主的患者,应少吃含粗纤维的食品。

2.精神治疗精神状态与肠道症状密切相关。

医务工作者要以同情和负责的态度向病人解释疾病的性质和注意事项,应解除病人许多疑虑的心态,使其消除恐惧,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必要时应用镇静、抗抑郁治疗。

可用去郁敏50mg, 3次/d,或盐酸氟西丁(百忧解,Prozae)20mg/d,或用氟哌噻吨/二甲胺丙烯(黛安神),每天上午2片,口服,以缓解其精神异常,使腹痛等不适得以缓解。

亦可选用阿米替林25mg,2次/d、多塞平25mg,2~3次/d,睡眠差者服地西泮(安定)等。

3.药物治疗虽可减轻症状,但不能预防复发,故应合理用药,并避免滥用药。

(1)腹泻为主的治疗:①抗胆碱能药:如山莨菪碱(654-2)、贝那替秦(胃复康)等,因不良反应较多渐被其他药物替代。

目前推荐应用美贝维林(麦皮凡林)10mg;双环维林10mg;吡芬嗅铵(prifiniumbromide) 30mg;口服3次/d。

亦有应用西托溴铵(cimetropium bromide)50mg餐前服,取得良好效果。

②盐酸醋丁洛尔(盐酸醋丁酰心胺):具有单一抗运动,无麻醉的抗胆碱能作用,用量为2mg,3~4次/d。

亦可用可乐定(氯压定)0.3~0.4mg,3次/d,口服,能促进小肠对液体物质吸收,增强结肠对电解质的吸收,以减慢小肠的转运时间,有较好的止泻效果。

③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心痛定)10~20mg或维拉帕米(异搏定)40mg,3次/d口服,可抑制胃结肠反射,缓解腹痛,减少便次。

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相关机制

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相关机制

的健康 相关生 活质量评 分 均有提 高 ( P(0 O 1 , . 0 ) 但
前 者 更 明 显 (2 5 比 4 . 。 0 0 5 , 样 在 6 . 7 7 P< . 0 ) 同 腹 胀 评 分 的 降 低 和 便 秘 型 I S患 者 中 大 便 次 数 的 增 B 加方 面 , 歧杆 菌属都 有其优势 。 双 B t e 等 进 行 了 一 项 关 于 益 生 元 一 生 菌 辅 inr _ t 益
改 变 。而 另 一 项 在 意 大 利 进 行 的 单 中心 开 放 性 前 瞻性 研 究 中 , 7 例 I S患 者 随 机 分 为 2 . 组 将 ( ) B 组 A ( 1例 ) 用 利 福 昔 明 抗 菌 后 加 用 长 双 歧 杆 菌 w 1 4 采 1 治疗 , B组 ( 9例 ) 进 行 利 福 西 明 抗 菌 治 疗 . 为 2 只 在 期 2 月 的随 访 中 , 组 患 者 的 主 观 症 状 比 B 组 明 个 A 显 改 善 。 这 些 研 究 提 示 特 殊 的 双 歧 杆 菌 属 , 不 而 是 乳 酸 杆 菌 , 于 I S的 治疗 是 有 效 的 。但 是 , 有 对 B 也
更低 ( P=0 0 3 , 第 1周开 始 , 生菌 组便 秘 型 . 2 )从 益 I S患者排便 次数增 加 明显 ( B P=0 0 3 E 。 .4 ) 3 2 在一个 为期 4周 的 随机 对 照试 验 中¨ , 胃肠 胀 气 在乳酸 杆 菌 治疗 组 与 安 慰 剂 治 疗组 相 比较 显 著 降低, 两组 腹痛 都 较 前降 低 , 两组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助治疗 I S的试 验 , 现 治 疗 后 症 状 改 善 均 明 显 。 B 发
而 后 进 行 的 为期 1 的 拓 展 研 究 证 实 该 项 辅 助 治 疗 年 不仅 适 用 于 短 期 , 适 用 于长 期 治 疗 来 改 善 IS 也 B

枫蓼肠胃康颗粒联合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评价

枫蓼肠胃康颗粒联合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评价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20年第36卷第36期肠易激综合征(IBS)属于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典型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腹泻、便秘等,但经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1]。

本病在欧美国家发生率约10%~15%,在亚洲地区发生率约6%~10%,且发生率逐年上升[2]。

根据罗马Ⅲ标准,可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与未定型,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在临床中尤为常见,且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3]。

枫蓼肠胃康颗粒为中成药制剂,具有清热、除湿、化滞等功效,对缓解腹痛、腹胀、腹泻有较好作用。

近年来,在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中多有益生菌的应用,其能够及时补充肠道益生菌活菌,重建菌群平衡,有利于减少致病菌的黏附,对缓解腹泻、腹痛等均有较好的效果。

我院在联合使用枫蓼肠胃康颗粒、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患者腹泻得到明显改善。

故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4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采用匹维溴铵治疗与联合使用枫蓼肠胃康颗粒与益生菌治疗的效果做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

对照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26~74岁,平均(41.10±7.82)岁;病程1~12年,平均(5.44±2.68)年。

试验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28~75岁,平均(42.02±8.15)岁;病程0.5~13年,平均(5.60±2.72)年。

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满足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罗马Ⅲ诊断标准;②近期每个月至少3d 反复发生腹部不适;③存在排便后症状缓解、排便次数改变、排便性状改变其中的2条;④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⑤稀便、水样便排便比例在25%以上,硬便比例在25%以下;⑥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机制

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机制
中 国现 代 普 通 外 科 进 展
2 0 1 3年 1 2月
第1 6卷
第1 2期
研究表明 , 双 歧 杆 菌和 乳 酸 杆 菌能 早 期解 离 和 吸 收
腹泻 性 I B S患 者肠 腔 内吸 收不 全 的 胆 汁 酸 , 从 而 减
[ 6 ]O’ Ma h o n y C , S c u l l y P ,O’ Ma h o n y D, e t a 1 .C o mme n s a l — i n d u c e d
v o l v e me n t o f s o l u b l e me d i a t o r s [ J ] . G u t , 2 0 0 9 , 5 8 ( 2 ) : 1 9 6 - 2 0 1 . [ 1 3 ] Z e n g J , L i Y Q , Z u o XL , e t 1. a C l i n i c l a t i r a l : e f f e c t o f a c t i v e l a c t i c
【 1 0 ] L e e B J , B a k YT . 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 s y n d r o me , g u t mi e r o h i o t a a n d p r o - b i o t i e s [ J ] . J N e u mg a s t r o e n t r o l Mo t i l , 2 0 1 1 , 1 7 ( 3 ) : 2 5 2 — 2 6 6 . [ 1 1 ] S p i l l e r R C . P o s t i n f e c t i o u s 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 s y n d r o me [ J ] . Ga s t r o e n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生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作者:朱丽明, 柯美云, 周丽雅, 袁耀宗, 罗金燕, 候晓华, 陈雯湖, ZHU Li-ming, KE Mei-yun, ZHOU Li-ya, YUAN Yao-zong, LUO Jin-yan, HOU Xiao-hua, CHEN Min-hu 作者单位:朱丽明,柯美云,ZHU Li-ming,KE Mei-yun(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北京,100730), 周丽雅,ZHOU Li-ya(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100083), 袁耀宗,YUAN
Yao-zong(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200025), 罗金燕,LUO Jin-yan(西安
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陕西,西安,710004), 候晓华,HOU Xiao-hua(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协和医院,湖北,武汉,430022), 陈雯湖,CHEN Min-hu(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广州,510080)
刊名:
基础医学与临床
英文刊名:BASIC & CLINICAL MEDICINE
年,卷(期):2008,28(10)
被引用次数:15次
1.Rodriguez LA;Ruigomez A Increased risk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fter bacterial
gastroenteritis:cohort study[外文期刊] 1999
2.王利华;方秀才;潘国宗肠道感染与肠易激综合征[期刊论文]-中华内科杂志 2002(02)
3.王惠吉;梁晓梅;于中麟枯草杆菌屎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急慢性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期刊论文]-中国新药杂志 2004(05)
4.Hana BA;Kirehdoerfer LJ;Fallerton S Evaluation of a new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for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1997
5.Heaton KW;Radvan J;Cripps H Defecation frequency and timing,and stool form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a prospective study[外文期刊] 1992(06)
6.潘国宗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4(04)
7.Saggioro A Pro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外文期刊] 2004(z6)
8.Pimentel M;Constantino T;Kong Y A 14-day elemental diet is highly effective in normalizing the lactulose breath test[外文期刊] 2004
9.Verdu EF;Collins SM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probiotics:from rationale to clinical use[外文期刊] 2005(6)
10.Martin H Use of diet and probiotic therapy in th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外文期刊] 2005
11.Kim YG;Moon JT;Lee KM The effects of probioyics on symptom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2006
12.Kajander K;Hatakka K;Poussa T A probiotic mixture alleviates symptom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atients:a controlled 6-month intervation 2005
1.吴婧婧.邓燕勇.戴宁.WU Liang-liang.DENG Yan-yong.DAI Nin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相关机制[期刊论文]-国际消化病杂志2009,29(2)
2.黄重发益生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期刊论文]-疑难病杂志2008,07(6)
3.曾娟.李延青益生菌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期刊论文]-临床消化病杂志2008,20(5)
1.周亚妮浅谈枯草杆菌的特性及其应用[期刊论文]-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10(2)
2.赵敏.刘亮.姚树坤.刘凤军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机制[期刊论文]-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3(12)
3.吴红梅.唐旭东.刘绍能.周斌.李游.燕东.白宇宁调理肝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0(12)
4.刘官宏美常安联合思密达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5)
5.段国华中西药联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9例[期刊论文]-现代医药卫生 2012(20)
6.田树英.魏思忱.宋慧.李春英培菲康对IBS-D患者外周血清IL-18/IL-10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
7.赵寒冰.韦波.张永红痛泻宁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与蒙脱石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23例疗效观察[期刊论文]-贵州医药 2013(9)
8.佟博.王谦.张海玲.张杰.蒋晓忠.张艳敏马来酸曲美布汀、心理干预联合人参健脾丸序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期刊论文]-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3)
9.赵威.柯美云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期刊论文]-中华消化杂志 2010(2)
10.迟莉丽.吕隆杰.孙大娟中西医结合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 2011(8)
11.崔梅花.雷晓燕枯草杆菌屎肠球菌二联活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国际消化病杂志 2013(4)
12.兰英.罗和生益生菌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荟萃分析[期刊论文]-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1(9)
13.于岩波.李延青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菌群[期刊论文]-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1(2)
14.王黎黎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机制和疗效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3(12)
15.李飞.刘杰.党光珍.崔云龙益生菌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应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28)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cyxylc200810014.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