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不慎误入歧途-罪恶青春-被砍伤学生的背后

合集下载

初中生禁毒观后感作文

初中生禁毒观后感作文

初中生禁毒观后感作文毒品,一个多么罪恶的字眼,一个多么令人毛骨悚然的词。

尽管如此,还是会有许多人要触碰这道“高压线”。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生禁毒观后感作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生禁毒观后感作文1今天,我们去西湖区青少年宫听禁毒知识讲座。

给我们上课的警察阿姨先让我们了解有哪些毒品和每样毒品的危害,其中海洛因的危害和毒性最大,然后阿姨给我们讲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如何防止吸毒的知识,还有关于防毒知识的漫画片。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不会忘记老师曾给我们讲述过那段奋斗历史: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大批仁人志士怀着振奋国家民族的信念,为禁绝毒品,振兴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新中国诞生后,在声势浩大的禁烟肃毒运动下,我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成为“无毒国”。

但是,从80年代开始,在我国重新出现的毒祸逐渐从边境乡镇蔓延到内地和一些大中城市,更为严重的是毒品犯罪分子利用青少年对毒品的无知和好奇心理,引诱毒害青少年,使众多青少年毁了青春年华,还未报效祖国、回报父母,就被毒品扼杀了。

魔鬼是会化了装出现的。

当美好的外表,新奇的噱头吸引着我们的视线,鼓励着我们去尝试的时候,多一个心眼,自觉抵制魔鬼的诱惑,否则随时会为自己的好奇心付出惨重的代价啊!在我们走在看得见曙光的光明大道上的时候,可不能被魔鬼的呼唤所吸引,走上亡家亡国的不归路啊!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重蹈覆辙。

当有朝一日在金三角,在墨西哥,一大片一大片靓丽的罂粟花被其他植物所取代,魔鬼不再着附其身,离我们而远去的时候,世界定必会变得更美好……“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向毒品宣战吧!初中生禁毒观后感作文2同学们,远离毒品吧!生命只有一次,而毒品正是残害生命的最大敌人,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人就是因为染上了毒品,才失去宝贵的生命。

让我来跟你们说一说下面这些事实的例子吧!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只有16岁。

这正是读书的大好时机,而她却染上了毒品,从此天天在家里吸毒。

大学生杀人案例反思_大学生杀人案分析反思(通用5篇)

大学生杀人案例反思_大学生杀人案分析反思(通用5篇)

大学生杀人案例反思_大学生杀人案分析反思(通用5篇)大学生杀人案例反思_大学生杀人案分析反思篇115日下午,成都市公安局龙泉驿区分局发布通报称,3月28日0时17分,成都龙泉驿区公安分局接到报警,在龙泉驿大面街道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学生公寓发生一起杀人案。

警方已于3月28日依法将涉嫌故意杀人罪的犯罪嫌疑人滕某刑事拘留,并将依法进行处理。

(中国网4月16日讯)经调查,犯罪嫌疑人藤某与受害人芦某为川师大学生,均为20岁,同是甘肃白银市人,之间因生活琐事发生矛盾。

3月27日23时50分,滕某在川师成龙校区学生公寓东苑2栋学习室用当日白天从超市购买来的菜刀将芦某杀死后,于3月28日0时17分让同学打电话报警投案自首。

大学室友本来是老乡,为什么如此过不去,非要以杀害手段来处理?真的是水火不容了吗?他们之间发生的矛盾并不严重,被害者在寝室里唱歌,固然不对,如果说嫌疑犯善意地提出劝告,受害者勇敢地承认错误,就一定可以协商处理好的。

若是处理不好,嫌疑犯报告老师,由学校处理,一定会有实际效果的。

不知他们报告老师了吗?不知寝室其他同学劝说了吗?反映问题了吗?当然,这只是假设,于事无补了。

但是,教训带来的思考是必要的,对于全国广大的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室友来说,要时刻注意。

20岁,正好是风华正茂的时候,两位老乡结下生命仇恨,一个成了刀下魂,一个面临法律的严惩,教训之严重,不能不让我们深思熟虑!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就明确提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共处。

经过10多年的教育,为什么成了大学生的他们,还不懂得交往共处?还不懂得杀人偿命呢?这样的惨痛悲剧,对于他们的父母亲人,是天大的打击和创伤!父母含辛茹苦送他们读书,指望着他们成人成才,有出息有作为,今后赡养老人,现在一切化为泡影,还让父母背上沉重的包袱!大学校园发生的寝室凶杀案件屡禁不止。

同样是20岁,同样来自甘肃,20__年的11月,天津城建大学发生了寝室杀害案件。

学生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500字(通用7篇)

学生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500字(通用7篇)

学生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学生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500字(通用7篇)学生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1“法制”一词,我国古代就有了。

然而,直到现在,人们对于法制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还是各有不同,其中广义的法制就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严格的,平等的执行和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

任何国家都有法,都有制度。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一个人在家,爸爸妈妈出门前一再让我听见敲门声不要随便开门,我一拍胸脯,满口答应。

爸妈走了不多久,我就翻箱倒柜,扯床单,扯被子,无聊至极时,我自己倒“自投罗网”了,开门牵上狗,遛狗去了。

正值八,九点钟,我家门口就是一个菜市场,里面人山人海,我拉着狗,这边窜窜,那边瞧一瞧,这样转了好几个来回,太累了,我便一屁股坐地上了,得意洋洋的看着来来往往的各路“人马”。

里面也可谓是水深龙多,我东张西望,结果正好瞄见了一个小偷手正悄悄的伸进一个阿姨的包里,我刚要喊“抓小偷了”,那小偷发现了我,斜了我一眼,那眼神仿佛在说:”你叫,我就把你宰了!”我吓的不敢说话,4个字卡在了喉咙口,这时,一位小伙子也撞见了,把手机丢给我,说了一声打110,便冲过去与持刀的小偷周旋,最后警察来了,解救了被砍2刀的小伙子,成功的抓住了小偷,后来我才知道,这位小伙子是便衣警察,一直在抓这个小偷。

我不由的感叹:法制护航,伴我成长!我相信,我们这个社会会更加和谐!学生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2大比例,关心教育管理好这些学生,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校园抢劫和强索案件的发生,从一定意义上说,学校对差生的漠不关心甚至放弃差生。

学校就一定会自己留下的苦果自己吃。

校风校纪和法制教育宣传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遵纪守法、健康成长,是抵制不良影响、预防犯罪最根本的因素。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也愈来愈密切。

关于校园霸凌的议论文作文

关于校园霸凌的议论文作文

关于校园霸凌的议论文作文校园本是教书育人之所,本应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乐园,但近年来的“校园霸凌”事件却给乐园蒙上了阴霾。

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校园霸凌的议论文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关于校园霸凌的议论文1古人见一叶落而知秋凉,我看校园欺凌乃因正义缺失。

种.种校园欺凌因为施害者受害者均为校园学生而备受关注,让人甚为不安、愤怒,令人十分担心、忧虑。

其实,校园的问题、孩子的问题都是社会的问题,都是正义缺失的结果和发酵。

正义第一缺:人不可犯。

中国人是在同自然同他人斗争中生存发展的,但中国文化一直强调“爱人”,强调尊重人,不爱人不尊重人向来受到批判:以万物为刍狗的天地都被认为是不仁的;不爱人的君王、当政者大多没有逃掉口诛笔伐,如夏桀、商纣、周幽。

一些人心中没有“人不可犯”的认识和自律,有意无意伤害而不反省约束,在侮辱和伤害中时起时伏。

我们的公益广告、家庭教育、社会风气,都应当将“人不可犯”作为一个律条,让孩子面对他人时有敬畏,有约束,这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杜绝校园欺凌的发生。

正义第二缺:权不可滥。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社会在艰难中曲折进步。

中国文化对于权力有准确丰富的解释和限制。

近几年党强调要把权力关进笼子,是继往,更是与世界接轨。

权力是为正确做事而设的。

但在一些人心里,权力成了限制他人,为自己谋利的私器。

这种观念已经蔓延到了学生身上。

执政者、教育者、裁判者心中有“权不可滥”的正义,风气中、行政中、司法中有滥用权力即被处罚的认识和行动,校园欺凌就会失去生长的臭水恶土。

正义第三缺:弱不可贱。

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伦常:强调让弱者有尊严受保护,而不是弱肉强食;强调强者仁慈有德,而不是强者为王为霸。

一些人在某些方面比他人强一些,便缺少对弱者的“同仁”之心、同类之谊,有意无意贱视弱者,损害、践踏弱者,有一种强者通吃的错误观念和残忍行为。

我们应在观念上、宣传上、行动上对强者的责任和约束多做思考规划,多做实事,形成强者是社会绿色发可持续发展动力的风气和态势,让强者在自我实现自我突破奉献他人造福社会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意义,而不是深陷欺凌中不可自拔。

禁毒学生征文

禁毒学生征文

禁毒征文《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毒品”,离我们非常的遥远,但对这个词,我们却无比的熟悉。

我们懂事以来,就常听父母老师说:毒品猛如虎。

而我们,也无时无刻地教育我们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不断得地唤起我们对毒品的认识,自觉抵制毒品。

现在,社会上仍有不少的在吸毒者,他们被毒品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有的甚至葬送了生命。

许多青少年朋友有许多也已深陷其谭而不能自拔。

在他们当中,或许因交友不慎误入其途,或许出于莫名奇妙的好奇,抵挡不住刺激的诱惑种种的原因使他们染上了毒品,使他们失去了朋友,亲人对他们的信任,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吸毒者们再毒瘾发作时,有如万箭穿心,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此时,他们已丧失了理智,走上的无疑是不归之路。

在他们眼中,他们的生存唯一的希望是设法获取毒品,他们已经人性泯亡,甚至会有人为了获取毒资品铤而走险。

危害社会。

总之,吸毒使他们丧失了理智,丧失了自我,丧失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前几年,有一个19岁的男孩,他们本来很爱读书,看着花一样的年华,高中毕业参加高考没考上大学。

看着别的同学步入大学的校门,自己名落孙山,内心,接受不了,整天消沉,不能自拔。

不久,他遇了一个初中同学,两人聊天时,那个同学给了他一颗摇头丸,他抵不住诱惑尝试了。

结果慢慢的染上了毒瘾,成了名副其实的“瘾君子”。

为了筹毒资,他整天向父母要钱,父母有不从,他举刀威胁,“榨干”了父母日积月累的血汗钱,又千方百计偷取,这是何等的不肖啊!事实证明:毒品是害人害己,危害社会,危害国家,一天不铲除毒品,社会就一天不得安宁,国家就一天不得繁荣,久而久之,祖国的大好河山将被葬送。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使帝国主义者打开了中国已封闭已久的大门,他们欺压人们,掠夺大地的同时,还带来了鸦片。

鸦片的出现,使我国将近两百万人民染上了毒瘾,此外,还被外国人称之为“东亚病夫”。

为了令中国强大起来,在1839年六月三日,林则徐在虎门公开销毁鸦片。

青少年犯罪调查报告

青少年犯罪调查报告

青少年犯罪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根源,使全社会和家庭都充分重视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共同帮助青少年增强法制观念。

2.调查对象:在2008年,县检察院共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批捕的案件43件98人,其中未成年人48名;批捕案件40件90人,其中,未成年人43名;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案件48件133人,其中未成年人66名;诉至法院41件96人,其中未成年人55名。

这些数据再次震惊了我们,同时也促使我们进一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根源。

(一)当前学生犯罪的特点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危险”的年龄时期,思想单纯,识别能力低,经不起诱惑,容易被社会环境污染,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学生犯罪呈现出独有特点:1、犯罪主体主要是学生中的“双差生”或混文凭的学生。

这类犯罪学生共29人,占总人数的82.88%。

2、侵害的对象有选择性,大部分是在校的学生。

如2008年5月一天夜晚,易某等五名某学院成人部学生窜至某学校对某同学的弟弟李某(学生)进行殴打、抢劫,伺后用赃款吃喝挥霍。

3、伙同社会闲杂人员作案成为学生犯罪走势。

如该院2007年审查批捕的一起四名在校学生伙同社会闲杂人员饶某等抢劫、盗窃十三起,作案时间长达六个月,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大。

4、犯罪手段日趋成人化。

一些案件充分表现犯罪不断向成人化、智能化和多样化发展。

如某职业中专学生刘某等伙同保安人员杨某携带手铐,冒充公安人员以查身份证为名,在深夜对过往旅客进行多起抢劫。

一件件案件给社会、学校、家庭敲响警钟,暴露出学校、家庭教育及管理和社会综合治理方面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案例:2003年6月,陕西咸阳某大学7名学生在校外游玩,遭到四名歹徒的持刀抢劫;造成大学生死亡一人,重伤一人,轻伤三人。

抢劫大学生的歹徒年龄分别为18岁至23岁不等。

(二)引发当前青少年学生犯罪的原因引发青少年学生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社会生活中一些负面影响成为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

青春作文150字议论文(精品6篇)

青春作文150字议论文(精品6篇)

青春作文150字议论文(精品6篇)青春作文150字议论文篇1青春像朝霞,蒸腾着热气,散发着热量,放射着光芒;青春像溪水洋溢着快乐,奔腾着希望,创造着自我;青春似一张白纸,等侍着“文墨”的降临;更似一座古老而悠远的森林,拥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埋藏着无数宝藏,等侍着我们去挖掘,开采。

人生最美好的季节莫过于青春,它是人生的花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

然而,青春虽美好,但也有它的缺点。

青春是火热的,它拥有行为上的冲动。

往往因为某种诱惑或因为某种无知而使青春这条船搁浅,那无疑是在青春这张白纸上留下了不可?灭的污点,所以青春如果没有法律的相伴,就像缕缕青烟,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青春背离了法律的血泪故事,某学校发生一起恶性案件,3名初一男生在校被人用锐器砍杀致死,而残忍杀害他们的犯罪嫌疑人竟是3人在该校初二年级的好友------男生小秦。

事发原因是小秦在校外偷了手机,回来将密秘告诉了3位好友,校方得知此事后,准备处罚小秦。

为此小秦认为是3位好友告密所致。

产生了报复杀人的念头。

事发当天早晨6时许,己丧失理智的小秦买了一把菜刀回到学校,将正在准备去做早操的小韦骗出,径直从围墙缺口来到校外100多米远的田间,趁其不备举刀将其砍倒后又连砍数刀致其丧命,随后将尸体掩埋在小沟边的草从里。

回到学校,小秦没有收手,当天晚上11点多,他来到小陆、小陈的宿舍。

小陈和小陆相邻,都睡在上铺。

悄无声息之中,两名熟睡的学生就被害了。

案发次日清晨,小秦回到家,在父母的严厉逼问下,他开口承认自已杀了人,还一个劲地说自己糊涂,说自已不想坐牢。

但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犯了法的小秦终究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最终小秦被警方带走了。

看着离去的警车,想象着铁窗内那张幼稚的茫然的脸,你有什么话可说呢?天使折断了翅膀,青春的花蕾,顷刻间凋零。

伴随小秦只能是铁窗高墙。

怪谁呢,只怪他没把老师平时常讲有关青少年的法律知识当回事,不知法,不懂法,才把同学的生命当儿戏。

2023年法制教育观后感_5

2023年法制教育观后感_5

2023年法制教育观后感2023年法制教育观后感1人生如一张白纸,在成长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在白纸上添上色彩!有的色彩缤纷;有的灰暗一片;更有的在还没有添满色彩的时候就早已不在了!能够使白纸变成色彩缤纷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啊!首先这个人必须知法守法,并且要持之而行!这样才能踏上人生里完美的第一步!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期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也愈来愈密切。

作为21世纪主人的青少年朋友们,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是实现新世纪宏伟蓝图、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维护人类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

此刻,有多少祖国未来的花朵因受到不良条件而枯萎。

他们本应在他们向往的地方读书、就业,为自我那一张白纸填上辉煌的一笔,让自我成功!从青少年犯罪案件来说,青少年犯罪都有重要的原因:家庭破灭,受到社会上的不良接触,逐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看电影,上网。

也有自身原因,不良习惯,小时候,经常偷偷摸摸地偷同学的东西,同学不向教师反映。

所以就给了他们机会,产生了侥幸心理。

所以要使人生走得辉煌灿烂就必须知法守法,并且要持之而行!不要为一时的冲动而做犯法的事情令自我悔恨终生!自毁前程!在那里真诚的呼吁每一个人,不要让自我悔恨终生、自毁前程!从此刻起,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给自我的人生填上辉煌的一笔,让自我的人生更亮丽、更成功。

2023年法制教育观后感2我观看以后深受触动,明白了学法、懂法、守法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重要性。

现在社会上青少年犯罪普遍存在,有很多青少年都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而一旦走上了犯罪道路,就要受到法律的严厉裁决,有些人将在监狱里度过青春年华,有些人甚至就此丢了生命,有一些青少年因为家里穷,而走上了抢劫的道路;有些人因为感情,导致了犯罪;有些人因为一点误会,走上了杀人的道路;还有一些人只因为一点小小的矛盾,发生冲突,走向犯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友不慎误入歧途贻误终生遵纪守法明辨是非健康成长结交一个好的朋友,可以一生受益;交上一个坏的朋友,可能使自己的一生暗淡无光。

青少年心智还不成熟,一旦误交损友,很容易学坏。

同时,由于青少年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弱,容易感情用事,如果长时间和具有不良行为的人接触,他们也极有可能受其影响或唆使而失足。

然而,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他们自身的法律意识淡漠。

预防和解决青少年的犯罪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在净化社会环境、网络环境的前提下,提高青少年及其父母的法律意识,只有让孩子真正知法、懂法、遵纪守法,才不会被所谓的“江湖”朋友所迷惑,陷入人生的误区。

由于未成年人思想不成熟,心理扭曲,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状态,是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目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的情感世界十分脆弱,极易受到外界影响而迅速变化,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稚嫩的理智控制不住情感,激情导致行为上的盲动。

在这种情感的波动下,产生所谓的正义感,同情心、报恩等主观意愿支配自己。

当他们在家庭、学校或社会上遇到难题时,只相信自己,相信伙伴,而听不进家长和教师的话,被身边的不良朋友引诱得越来越远,愈陷愈深,不能自拔。

一次两次得手的侥幸心理,更强化了他们的犯罪意识,直至陷入深渊。

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的孩子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长辈的溺爱而养成娇惯、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习惯。

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青春期),父母如果疏于管理,未能给予正确引导,使孩子结交不良的朋友,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极易走入一个人生观、价值观的误区。

这时,孩子的思想、行为已经完全偏离正常的轨道,不考虑自己的未来,不考虑父母及别人的感受,凡事自私自利,做事从不计后果,从而做出一些令我们感觉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是,究其根源,父母自孩子幼小时就采取了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又没有给予适当的引导,对于孩子的一些反常行为没有及时拿出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致使孩子在心态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一路走偏。

这是值得引起所有父母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将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

法律提示:《刑法》第17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第25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刑法》第26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刑法》第27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第68条: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第72条第一款: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刑法》第73条: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刑法》第238条第一款: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真实案例1、本来他是个胆小的孩子,在学校上学期间成绩不好、贪玩。

从小学二、三年级就开始打电子游戏,到了四、五年级为了打电子游戏开始撒谎,旷课、逃学。

此后认识了一些在社会上混、没上学的伙伴,并参加了黑社会团伙“豹帮”。

他们挣钱的办法之一就是收“保护费”,向在校学生要钱,帮别人打架。

这次犯罪是受骗了,自己头脑太简单,太傻了,太讲江湖义气,结果被人耍了,被人利用了。

张雷在不良交友中得到的是暂时的快乐和永远的悔恨真实案例2、15岁的魏明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是交友不慎导致他走上了邪路。

据魏明自述,他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电子游戏厅玩游戏机。

工作繁忙的父母没时间陪她,王大哥成了魏明的好朋友和崇拜偶像。

一天,王大哥突然对魏明说:“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

”被王大哥这么一蛊惑,原本老实听话的魏明手拿木棒,朝那个人的头上猛击一棒,导致其头部受了重伤。

真实案例2:南宁市一年轻女子买衣服时,被摊主误以为是小偷,两人为此发生争执。

争执中,摊主的朋友打了该女子一巴掌。

得知此事后,该女子的男友纠集6个“兄弟”,把这名摊主的朋友砍成重伤。

帮忙的“兄弟”中,有4人未成年,有的还在学校读书。

真实案例3:哥们儿义气害了他每个人都有美好幸福的童年,薛峰也曾有过美好的理想。

当鲜艳的红领巾戴在他胸前的时候,慈祥的父母脸上也曾露出满意的笑容。

但他已偏离了人生轨迹,16岁就掉进了罪恶的深渊。

当冰冷的手铐铐住他的双手,当高墙电网隔断了他和亲人的团聚,他方猛醒。

可是,一切都太晚了。

薛峰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里。

父母对他很宠爱,家庭充满温馨。

小学时,薛峰聪明好学,读书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且先后在班里担任了组长、班长、学习委员。

小学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市重点中学录取。

薛峰沉浸在父母、同学和老师的赞扬声中。

在沾沾自喜的同时,他变得狂妄自大起来。

思想开始滑坡,渐渐地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并学会了抽烟、喝酒,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在家里他再也听不进父母的良言相劝,在学校更听不进老师的谆谆教诲。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仍对薛峰抱着极大的希望。

为了使他与那些所谓的“朋友”断绝来往,妈妈把薛峰送到省会的一所中学学习,希望他能够脱离原来的不良朋友,重新赶上去。

薛峰似乎明白了父母的一片苦心,暗下决心,再不象以前那样。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末考试中他以全班前十名的好成绩告别了这一学期。

暑假开始了,一年未见的“铁哥们”陈风找到了他,俩人聊起一年来的“新鲜事”。

陈风提起自己与女朋友方欣因种种原因发生了矛盾,关系不断恶化。

陈风越说越气,甚至要求薛峰帮他出口恶气,将方欣杀掉。

薛峰为了哥们义气便答应帮忙。

第二天,他们约好时间,把方欣骗到一间没人住的小破屋内。

到了那里,方欣感觉到有点不对劲,拔腿要走。

陈风追上去将她摔倒在地,俩人便在地上扭打起来。

薛峰吓得茫然不知所措,像一个木头人一样一动不动。

此时陈风瞪着发红的眼睛,气急败坏地冲他喊:“哥们儿快点”,薛峰身不由己地跑了过去,不顾方欣苦苦哀求,残忍的将其杀害了。

一个无辜少女就这样惨死在他们的手中……真实案例3、交友不慎稀里糊涂误入歧途案件分析:未成年人由于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弱,容易感情用事,如果长时间和具有不良行为的人接触,极有可能受其影响或唆使而失足。

法官提醒:平时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要给孩子讲清交友不慎的利害关系。

家长也要了解孩子朋友的人品、职业,了解他们在一起做什么,一旦发现不良苗头,要及时制止。

真实案例:16岁的张强因为交友不慎,误入歧途,触犯法律自己却全然不知。

张强是某中学学生,不爱学习的他经常逃课上网。

在网吧上网时,张强结识了在某饭店做服务员的19岁青年李龙。

因为两人总出现在同一个网吧,渐渐的熟识了起来。

张强父母工作忙,没有时间陪他。

而张强在与李龙接触的过程中,李龙出手很大方,经常请张强吃喝,带他上网打游戏。

很快,这位“大哥”便成了他的好朋友和偶像,张强对李龙可谓是言听计从。

经张强介绍,李龙认识了刚刚16岁的女孩闫红。

看着闫红长得不错,李龙渐渐对闫红产生好感。

2012年6月21日早上,李龙让张强把闫红约出来玩。

他们三人一起逛街、吃饭、去歌厅唱歌。

当天玩的挺开心,但是到了晚上,闫红要回家时,李龙和张强坚决不同意让闫红回家,并把闫红强行带到了一网吧内。

在网吧内,李龙对闫红说:“我很喜欢你,咱俩处对象吧!”。

面对这样的情形,闫红当场就表示拒绝,并再次要求回家。

李龙却恼羞成怒,对闫红说:“你要是不同意,我就给你点颜色看看!”。

看着闫红没有同意的意思,李龙就打了闫红几个耳光,闫红没敢说话。

当天晚上,三人在网吧度过,期间张强给闫红买了方便面吃。

第二天,李龙和张强两人将闫红带到李龙的住处,下午,李龙又带闫红去了网吧,而后张强自己回家了。

找不到女儿的闫红父母及时向派出所报了案。

23日凌晨,民警在网吧内找到李龙和闫红,并将李龙当场抓获。

李龙协助民警在张强家中把其抓获。

法院宣判:被告人李龙、张强限制他人行动,非法剥夺被害人(闫红)人身自由50余小时,其行为均构成非法拘禁罪。

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李龙提议,并实施限制被害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其行为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应对其参与的全部犯罪负责。

被告人李龙协助抓同案张强,系立功,可以从轻处罚;被告人张强实施限制被害人闫红人身自由的行为,其行为起次要作用,系从犯,且其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依法应当从轻处罚。

被告人张强犯罪后,认罪悔罪,依法可以使用缓刑。

根据《刑法》有关规定:被告人李龙犯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被告人张强犯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

分析:少年法庭通过调查了解到,未成年人由于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弱,容易感情用事,如果长时间和具有不良行为的人接触,极有可能受其影响或唆使而失足。

平时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告诉孩子交友不慎,害人害己。

未成年人可塑性大,交好朋友,互相帮助,一起提高;交坏朋友,互相感染,一起堕落。

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这些人的品行怎样,家教如何,有无不良嗜好,不良行为。

真实案例4、一位花季少年,网上交友不慎,沦为阶下囚,陪伴他的只剩下冰凉的手铐和森冷的铁窗。

10月30日14时10分,在莱州市看守所,记者见到了18岁的张晨。

“陈扬是我在网络上认识的,他是个小混混,我们都怕他,如果不听他的,他就会收拾我们!”张晨回忆起让他走上犯罪道路的那一刻还心有余悸。

他拿出一把刀来塞给我,说抢钱时,让我把刀架到女店员的脖子上。

我不敢拿,他说,你别怕,就像打架一样。

在网络上,张晨与年仅16岁的鞠铭十分崇拜“老大”陈扬。

7月15日21时,在“老大”的威逼下,三人窜到莱州南路某药店持刀实施抢劫。

鞠铭把门望风,张晨拿刀逼住女店员,陈扬跳进柜台抢走300余元后三人仓皇逃走。

十几分钟后,陈扬被迅速出击的莱州警方擒获。

23时30分,张晨和鞠铭从下水道爬出,连夜逃到了烟台,每天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

10月13日上午9时,莱州警方组成的抓捕小组赶到烟台。

9时15分,鞠铭在芝罘区白石村一网吧落网。

根据鞠铭交待,14时,张晨被警方缉拿归案。

张晨等三位少年的落网,提醒青少年,网上交友应慎重。

同时,希望能为疏于管教孩子的父母们敲响警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