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艺术概论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吐字归音:就是现代汉语中“字头”、“字腹”、“字尾”的发音过程。

字头:是指声母和作为韵头的介音;

字腹:是由主要元音构成的。

字尾:是指韵母中的韵尾。

吐字归音的基本要求

(1)准确

(2)清晰

(3)圆润

(4)富于表现

胸腹联合呼吸就能做到气息稳健、自如,并且容易控制。实践证明,这种发声呼吸法是比较科学的方法,既有助于提高声音的表现能力,也可以保障嗓音的健康和持久。

播音对声音的要求:

准确规范、清晰流畅

圆润集中、朴实明朗

刚柔相济、虚实结合

色彩丰富、变化自如

播音的音量特点:强度不高,幅度不大,层次宜多

音高和音量的关系:有些人总是容易把音量的大小用音调的高低来调节,音量需大时而音调加高,音量变小时,音调才下降,所以经常出现“唱高调”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气息发声通道控制不好外,大多是由于掌握不好音调与音量之间的关系,不会使用胸腔共鸣所致。当然音量的变化相应会引起音调的起伏,但二者有一个相对性和主辅性的关系问题。

唤起要领:句首换气换气到位随换随用补气自如换气无声

正确处理情、声、气的关系是科学掌握播音用气发声方法的前提。

以情调气、气随情变是播音用气发声的一般方法。播音发声要保证气息的饱满和畅通,必然首先要调动情感。要想使声音能自如地表情达意,必须学会气息的控制与运用

声音需要气息的支持,没有饱满的气息,行腔不可能圆润,语言必然缺乏表现力和感染力。张颂教授“情、声、气”的关系:气者,音之帅也。情者,气之根也”。情是心理过程,声、气是生理现象。心理过程必然引起生理反应。从因果关系说,是因情用气,以情带声,从语言表达角度说,又是气托声、声传情。

气息、声音的运用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段,但是手段必须服从目的,艺术手段的目的就是为了表现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在播音实践中,感情随着节目的内容而起伏跌宕,精神饱满、气息畅通,声音运用得心应手,以至听的人完全忽略他的声音,只留下节目内容的深刻印象。这才是播音用声追求的境界。

一、播音与主持实现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1、社会宣传:发布舆论、引导舆论。

2、传播新闻:新闻节目的重要性

3、社会教育:对象性、知识性、教学性节目。

4、文化娱乐:占到节目的60%以上。

5、提供服务:气象、广告、咨询类节目。

播音创造语言形象。播音必须遵循广播电视的客观规律。

A、塑造声音形象。

播音语言是指具有丰富感情色彩和准确表意功能的语言表达方式。运用声音创造美好的语言形象就必须把握科学的用气发声技巧和正确的饿吐字归音方法。

B、提高语言美感。

指有声语言的形式美。汉语的音乐性。语流的节奏感。构成节奏的两种关系:时间关系,显示快慢。空间关系,显示高低。运动中的这种强弱变化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加以反复形成节奏。

C、丰富语言内涵。

主要指语言的内容美。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求传播主体首先充实自己,才能“有己达人”。自己有了丰富的思想和感情蕴涵,才能取得感人肺腑、发人深省的效果。

播音的意蕴不仅仅传情达意,也在创造一种意境。

D、增强表达能力。

主要指运用播音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节目内容和广播电视讯息。不同的语言环境,播音要有不同的表达要求。播音是在广播电视演播环境中多种口头语体的表达艺术。

播音主持的艺术特征;主持创造节目形象。

A、权威性。权威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威望和支配作用的力量。”

主持人应该是具有威望和起支配作用的媒介人物。主持人的威望依靠他丰富的生活积累、精辟的学识见解、高尚的道德修养。支配力量,一方面是媒体授予的,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所具备的。

B、真实性。

“真实是主持人的生命”。它既是指节目内容的真实、人物的真实,也指主持人的真情实感。有了节目的真实性,才能产生节目的亲切感和交流感。

C、亲切感。

主持人是以个性化、人格化的形式与受众见面的。受众所接触的是一个具体的人,这个人的态度直接维系着节目与受众的感情联系。喜欢传播者,就倾向于接受他的观点。

D、交流感。

平等地参与社会交流,畅叙自己的情怀,倾诉自己的心愿,是民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主持人节目受到欢迎,重要的原因是顺应了现代社会的这种心理需求,满足了人们这种社会交流的欲望

语境:是指使用语言的客观情境,它不直接表现为语言符号,但影响和制约语言的使用及效果,一般称为言辞外语境又叫情景语境。

语体是语境制约下的言语功能变体。指适应不同的社会活动领域的交际需要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风格特点的语文表达样式,是语言交际历史发展的产物。

广播电视节目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中包含着语境的变化,我们只能随着语境的变化而运用适宜语体,不能以某种腔调一以贯之。

、播音与主持的关系

语境决定语体,语体适应语境。主持人节目的不同形态决定播音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同时播音语言也要求适应主持人节目不同形态的要求。

广播电视语境的共同特点是:通过电子媒介,面向分散的社会大众,形成传授关系的语言环境。它可能是单一语境,多重语境。

语体适应语境,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基本原则。

从语体必须适应语境的角度,谈话语体适应“一对一”的交流语境;朗读语体或

演讲语体都适应“一对众”的公众语境;而“小众”对“大众”更自由些,可以多种语体不断交换等。

播音发声的突出特点是:稳劲、持久、自如

语感是对词语涵义的一种感觉。张颂老师说:“语感可以这样表述:社会人对语言文字词语的感觉。”吴郁教授说,从心理学和语言学的角度看,语感的实质是人对语言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反映能力。语感是一种心理活动或者说是一种心理功能,属于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语感具有两项基本特征:直觉性和个别性。语感受先天禀赋的影响,但后天习得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它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文化修养、伦理观念等陶染中形成的对语言内涵的感悟能力。语感是一种既离不开听觉、视觉但又不同于一般听觉、视觉的特殊感觉。这种感觉是不确定的,感悟的深浅也因人而异。

语感的个别性,包含两层意思,语感获得的个别性和语感运用的个别性。语感的获得因个性心理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感之于外,受之于心。”

吴郁教授认为:语感能力对播音有四个方面的影响:1、语言符号转换的迅捷性;2、以声传情的细腻性;3、播音、主持多样化的适应性。4、语言传播中类交流的虚拟性。

如何获得交流感

现代传播学研究的成果发现:双向传播的效果要优于单项传播。谈话节目的比重在增大。

播音一直提倡“谈话方式”。播音员越是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越像讲话和谈话,受众就越容易接受他所播讲的一切。

主持人节目中,经常会出现主持人之间、主持人与嘉宾、现场观众之间直接交流的情况。但这种交流是为了借助场内的交流氛围来影响场外的受众,与受众是间接交流。

直接交流,双方要真听、真问、真思考,如果有一方走神,就会破坏交流气氛,受众就会失去兴趣。

无论是直接交流还是间接交流,都必须根据环境的需要,调整交流方式,而交流方式又受到节目形式的制约。

培养交流感的唯一途径就是经常深入社会、深入生活,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交流经验,获得丰富的交流感受,并把它们借鉴到播音实践中来。

怎样把握环境感

虚拟语境的设计:首先需要考虑受众所处的视听环境,然后也需要根据节目的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在想象中勾勒与受众亲切交流的图景,从感觉上捕捉与受众所处的语言环境。

现代模拟技术的发展使虚拟演播室得到使用,要求创作者设想符合虚拟演播环境的表达方式。

1.朗读的语境特点:1诉诸听觉2口语转述3心理情境

2.广播朗读的一般规律

1、思维反应率

2、词语感受律3对比推进律4情声和谐律5呼吸自如律

3.语势指朗读时声音升降平曲、高低起伏的变化形式,它是通过控制声带的松紧来实现的。语调由平升高,高亢激昂,称为“扬”,语调先平后降,低沉持重,成为“抑”;语调缺少变化,平缓舒展,称为“平”;语调升降频繁,起伏不定,称为“曲”。

4.阐述的语境特点:

1时间效率高2空间跨度大3情境因素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