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颅内出血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颅内出血科普宣传PPT课件

小儿颅内出血科普宣传PPT课件
预防:家长应注意预防小儿颅内出血的 发生,如确保儿童安全、避免暴力冲突 等。
宣传与教育
宣传与教育
宣传策略:通过社区宣传、线 上线下活动等形式,普及小儿 颅内出血的知识,提高公众对 该疾病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教育内容:向家长和学生提供 预防小儿颅内出血的具体方法 和注意事项,加强安全意识和 自我防范能力。
处理与治疗
处理与治疗
急救处理:对于小儿颅内出血 的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适当 的急救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 畅、控制出血等。
医疗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 和出血部位的特点,择合适 的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
预后与预防
预后与预防
预后:小儿颅内出血的预后与出血程度 、时间、治疗措施等因素有关,需根据 个体情况进行评估。
小儿颅内出血 科普宣传PPT课

目录 引言 病因与分类 症状和诊断 处理与治疗 预后与预防 宣传与教育 总结
引言
引言
什么是小儿颅内出血:小儿颅 内出血是指在儿童头颅内发生 的出血情况。
颅内出血的危害:颅内出血可 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 甚至危及生命。
引言
宣传目的:本PPT旨在普及小儿颅内出 血的相关知识,提高家长对此疾病的认 知和应对能力。
总结
总结
小结:小儿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需要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呼吁:通过本PPT的宣传,希望能够推 动社会各界对小儿颅内出血的认知和预 防工作的开展,保障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成长。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病因与分类
病因与分类
病因:小儿颅内出血的主要病 因包括意外伤害、先天性异常 和出血性疾病等。
分类:根据颅内出血的发生部 位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硬脑 膜下出血、硬脑膜外出血和蛛 网膜下腔出血等。

新生儿颅内出血ppt课件

新生儿颅内出血ppt课件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防
04 措施
孕期管理和保健对预防新生 儿颅内出血的影响
孕期保健对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重要性 数据显示,孕期定期体检、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的孕妇,新生儿颅 内出血的发生率降低了30%。 早期识别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重要性 新生儿颅内出血若在出生后6小时内发现和处理,生存率高达90%, 延迟则下降至15%。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及时有效处理 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使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死亡率由40%降低到 10%-20%。 预防孕期高血压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影响 孕期高血压疾病是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重要诱因,控制好血压可 减少50%的发病风险。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和体征
新生儿颅内出血
常见症状
新生儿颅内出血 症状包括呕吐、
嗜睡等。
早期识别 处理方式
及时就医
体征
新生儿颅内出血 的风险因素和高 危人群
新生儿颅内出血高发性 据统计,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病率约为1%-3%,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 因之一。 早产儿为高风险人群 根据研究,早产儿(尤其是胎龄小于32周)颅内出血的风险比足月儿高出近5倍。 缺氧、窒息增加出血风险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因缺氧或窒息导致的脑部损伤,是引发颅内出血的重要诱 因。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在 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应用
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早期诊断 据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数据,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检出率达到90% 以上,且无创伤、快速,适合新生儿使用。 CT扫描对颅内出血的定位和严重程度评估 根据一项研究,CT能准确判断出颅内出血的部位和范围,其敏感性达到 100%,有助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MRI对颅内出血的长期追踪和预后评估 一项发表在《儿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MRI可以有效评估新生儿颅 内出血的恢复情况和远期预后,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

小儿颅内出血科普讲座PPT课件

小儿颅内出血科普讲座PPT课件
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 包括卧床休息、 定期监测血压、保持通气畅通等。
预防与注意事项
预防与注意事项
小儿颅内出血的预防方法: 注意预防外 伤,避免剧烈运动等。 注意事项: 如果出现头痛、呕吐、昏迷 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
结论
结论
小儿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 及时诊断和治疗。
高压出血与低压出血的区别: 高压出血 通常是由于动脉破裂导致,压力较大; 低压出血通常由于静脉穿破导致,压力 较小。
症状与诊断
症状与诊断
小儿颅内出血的常见症状: 头痛、呕吐 、昏迷、抽搐等。 颅内出血的诊断方法: 包括头部CT扫描 、磁共振成像等。
治疗与护理
治疗与护理
小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方法: 根据出血原 因,采取手术或药物治疗等措施。
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合理的护理措施,可 以有效降低小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谢谢您的观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听
小儿颅内出血科普讲座 PPT课件
目录 介绍 常见类型 症状与诊断 治疗与护理 预防与注意事项 结论
介绍
介绍
什么是小儿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是指在 颅骨内发生的血液积聚的情况,常见于 头部外伤等情况下。 颅内出血的症状: 包括头痛、呕吐、意 识障碍等。
常见类型
常见类型
颅内出血的常见类型: 动脉破裂导致的 高压出血、静脉穿破导致的低压出血、 颅内静脉窦出血等。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疗(儿科学课件)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疗(儿科学课件)
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因及发病机制
1.早产
胎龄32周以下的早产儿,在脑室周围的室管膜下 及小脑软脑膜下的颗粒层均留有胚胎生发基质,对缺 氧、酸中毒、血压等的变化适应能力差,易发生毛细 血管破裂出血。
2.缺氧
凡能引起缺氧的因素均可导致颅内出血。围生期窒息 可导致脑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渗血或点状出血。部位多 发生于脑室管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室或脑实质。以早产 儿多见。
产儿,是引起早产儿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出血时间50%在生后第1天、90%在生后72小时内。 临床上出现头围迅速增大、前囟饱满、颅缝分离,并
遗留智力、运动发育障碍等后遗症。
二、根据出血部位的临床分型
1.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根据头颅影像学检查分为4级:
Ⅰ级:室管膜下生发基质出血 Ⅱ级:脑室内出血,但无脑室扩大 Ⅲ级: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 Ⅳ级:脑室扩大伴脑室旁白质损伤或出血性梗死。
二、根据出血部位的临床分型
2.硬脑膜下出血 是产伤性颅内出血最常见类型,足月巨大儿多见。出
血量少者可无症状。出血量多者一般在出生24小时后出现 惊厥、偏瘫和斜视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小脑幕、大脑镰 撕裂和大脑表浅静脉破裂可导致严重后颅凹出血而引起脑 干压迫症状,于生后数小时内死亡。
二、根据出血部位的临床分型
小结
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与出血部位、出血量有 关,其根据出血部位的临床分型与胎龄及其他围生 期因素有关。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往往能推断出 颅内出血的部位和预后。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后及预防
一、预后
主要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胎龄及其他围生期因素 有关。
早产儿以及Ⅲ、Ⅳ级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慢性 缺氧、脑实质大量出血预后差,幸存活者常留有不同 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儿科护理学新生儿颅内出血课件,儿科护理学课件

儿科护理学新生儿颅内出血课件,儿科护理学课件

• (4)脑实质出血:常见于足月儿,多因小静脉栓塞后毛细血管内压 力增高破裂而出血。由于出血部位和量不同,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少量点状出血可无症状,如脑干出血可出现瞳孔变化,呼吸不规则 等表现。主要后遗症为脑性瘫痪、癫痫和智力或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 (5)小脑出血:症状不典型,多发生在胎龄<32周的早产儿、体 重小于1500克早产儿,或者有产伤史的足月儿。临床症状与病因和 出血量有关。
5.外科处理
• 危及生命的较大血肿,应由神经外科紧急处理。脑积水早期有症状 者可行侧脑室穿刺引流,进行性加重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 1.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 • 2.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呼吸中枢受抑制有关。 •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昏迷不能维持有效吸吮有关。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降低颅内压
• (1)保持环境安静,患儿绝对静卧,避免烦躁,使头肩部抬高 15°~30°,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少搬动患儿的头部,必 要的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做到轻、稳、准、快。
• (2)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呼吸、脉搏、体温、肌张力及囟门张力 变化;定期测量头围大小;观察惊厥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发作 过程;若有脑疝征兆,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2.控制惊厥
• 镇静、止痉,首选苯巴比妥,也可选用安定、水合氯醛等。
3.降低颅内压
• 首选呋塞米,每次0.5~1.0mg/kg,每日2~3次静脉滴注,若有脑 疝时可用小剂量20%甘露醇静脉推注,每次 0.25~0.5g/kg,每 6~8小时一次。
4.支持疗法
• 保持患儿安静、尽可能避免搬动、减少刺激性操作,维持正常的 PaO 2 、PaCO 2 、pH、渗透压及灌注压。

新生儿颅内出血ppt课件

新生儿颅内出血ppt课件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早期识 别与处理。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01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定义 及病因
02
早期识别新生儿颅内出 血的方法
03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 方法
04
新生儿颅内出血后的康 复治疗
05
新生儿颅内出血对儿童 发育的影响
01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定义及病 因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基本概念介 绍
VIEW MORE
非手术治疗如脑室引流和脑膜 下血肿抽吸等操作
颅内出血早期识别重要性 根据数据显示,早期识别颅内出血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和神经系统后 遗症。 脑室引流治疗效果 脑室引流能有效减轻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脑膜下血肿抽吸操作风险 脑膜下血肿抽吸虽有一定并发症,但总体安全,可有效缓解病情。
家庭环境中如何及时发现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
新生儿颅内出血早期识别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早期识别至关重要,据统计,早期识别并处理的成功率高达80%。 新生儿颅内出血常见症状 新生儿颅内出血常见症状包括嗜睡、拒食、呕吐等,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家庭环境中的预防措施 家庭环境中,应保持新生儿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头部受伤,减少颅内出血的风险。
新生儿颅内出血处理方式
早期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02
早期识别新生儿颅内出血的 方法
利用医学影像技术进行早期检测与诊断
颅内出血的高发性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病率高达1%-3%,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 医学影像技术的重要性 利用CT、MRI等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早期发现新生儿颅内出血,提高治疗成功率。
心理疏导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重要
• 一项研究显示,接受心理疏导的新生儿 颅内出血患儿恢复情况比未接受心理疏 导的患儿更好。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PPT课件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PPT课件
• 5.心理护理(对家属)告知患儿具体病情,可能出现的并 发症,后遗症。
• (二)对症护理 • 1.配合做好防止脑组织受损程度加重的护理。 • 1)保持安静:绝对静卧,集中护理,定期测量头围。 • 2)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合理用氧。 • 3)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吸痰所有用品,及时清除呼吸
道分泌。避免用物压迫胸部,影响呼吸。 • 4)遵医嘱使用维生素K1,止血敏等控制出血,贫血患儿可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机理
脑血管壁通透性↑
缺氧
肝脏合成因子障碍 早产儿
产伤
其他
胎头受挤压 脑血管畸形 出血性疾病 医源性损伤
足月儿
部位
1. 脑室周围及 脑室内出血 2.脑实质出血
硬脑膜下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临床表现
• 1.一般生后2-3天内起病(数小时至1W左 右)。
• 2.意识改变: 易激惹、过度兴奋或淡漠、嗜睡、昏迷。
定义
• 新生儿颅内出血(NICH)是由于缺氧及产伤或医源性损 伤所致的脑损伤疾病,是新生儿期常见病,与这一阶段自 身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多种围产期高危因素有关,严重者可 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一、病因 1.缺氧:早产儿多见 2.产伤:足月儿、巨大儿多见 3.其他:快速输注高渗液体,先天颅内血管畸形, 全身出血性疾病。
症处理。
• 2015-11-20床边超声检查: • 颅脑超声提示:1.脑实质多发出血灶,部分吸收液化呈囊样改变。
2.双侧脑室稍饱满。 3.丘脑前缘小片液暗区。
护理诊断
• 1.低效型呼吸形态 与呼吸中枢受抑制有关 • 2.有窒息的危险 与昏迷,惊厥有关 • 3.体温调节无效 与感染,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 •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量减少有关 • 5.焦虑 与家属担心患儿预后有关 • 6.潜在并发症:颅内高压症。

《新生儿颅内出血》课件

《新生儿颅内出血》课件

03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 、语言训练和认知训练 等,以帮助患儿恢复神 经功能。
04
中医治疗包括针灸、推 拿和中药治疗等,可以 辅助改善患儿症状和促 进康复。
04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 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产检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孕 期并发症,降低新生儿颅 内出血的风险。
避免早产

颅内高压
颅内出血后血肿占位效应引起 颅内高压,可能导致脑疝。
癫痫
颅内出血可能引起脑组织损伤 ,导致癫痫发作。
感染
颅内出血后可能出现脑实质或 脑膜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
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新生儿颅内出 血的发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降 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处理
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 等。同时注意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防 治感染等综合治疗。
合理喂养
家长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喂养 新生儿,保证营养供给。
康复训练
早期干预
定期评估与调整
新生儿颅内出血后需要进行早期干预 ,包括抚触、按摩、被动运动等,以 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定期评估新生儿的康复进展情况,及 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以提高康复效 果。
康复训练计划
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康复需要,制定 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认知、 语言、运动等方面的训练。
《新生儿颅内出血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新生儿颅内出血概述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与诊断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后与并发症
01
新生儿颅内出血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镇静 患儿有抽搐或持续性惊厥时,应给 予镇静剂。最常用的药物有安定、鲁米那、 水合氯醛等。同时记录用药时间、剂量及 效果。
• 6.合理用氧 根据缺氧程度给予用氧,注意 用氧的方式和浓度。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 吸,病情好转及时停用。
• 7.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 吸功能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 物,避免物品压迫胸部,影 响呼吸。
• 5.肌张力早期增高以后减低 • 6.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应差 • 7.出现黄疽和贫血
治疗
• ①支持疗法; • ②控制惊厥; • ③降低颅内压,选用地塞米松,必要时用
甘露醇脱水; • ④使用恢复脑细胞功能药物; • ⑤止血及对症处理。
护理措施
• 1.严密观察病情 注 意生命体征改变,如 意识形态、眼症状、 囱门张力、呼吸、肌 张力和瞳孔变化。仔 细耐心观察惊厥发生 时间、部位,避免漏 诊。定期测量头围, 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 与医生取得联系 。
• 8.合理喂养 根据病情选择鼻 饲或吮奶喂养,保证热量供给。
• 9.按医嘱准时用药确保疗效 。 • 10.做好皮肤护理。 • 11.做好各管道护理。
发病机制
• 1.脑血管畸形 • 2.血液病 • 3.颅内其他原因 • 4.颅外其他原因 • 5.新生儿颅内出血原因
临床表现
• 1.意识形态改变如激惹、过度兴奋或表情淡 漠、嗜睡、昏迷等
• 2.眼症状如பைடு நூலகம்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 震颤等
• 3.颅内压增高表现如脑性尖叫、前囱隆起、 惊厥等
• 4.呼吸改变如呼吸增快、减慢、不规则或暂 停等
小儿颅内出血
概述
• 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又 称为出血性脑血管病或出血性卒中,系因 脑血管破裂使血液外溢至颅腔所致。根据 出血部位的不同,ich可分为脑出血、蛛网 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出血等。
病因
• 许多血液病、脑血管发育异常及颅内外其 他病变均与小儿ich的发生有关,其病因可 以是单一的,亦可由多种病因联合所致。 常见于颅脑外伤、新生儿产伤、缺氧常致 颅内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 性贫血、血友病、白血病、脑肿瘤、晚发 性维生素k缺乏症等,也常致颅内出血。
• 2. 保持绝对静卧 减少 噪声,一切必要的治 疗、护理操作要轻、 稳、准,尽量减少对 患儿移动和刺激,静 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 保留,减少反复穿刺, 避免头皮穿刺,以防 止加重颅内出血。
• 3.将患儿头肩部抬高15°~30°,并给予仰 卧位,避免垂头仰卧的姿势,以防止出血 加重和减轻脑水肿。
• 4.置患儿于中性温度的环境中,避免体温过 低,减少氧的消耗。体温过低,可用暖箱、 热水袋保暖。体温过高,给予物理降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