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 合 征(OSA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佛山市中医院耳鼻喉科钟艳萍主讲内容1. 打呼噜是病吗?2. OSAHS的病因。
3 .OSAHS的临床表现。
4. OSAHS的检查。
5. OSAHS的治疗。
一、打呼噜是病吗?打鼾并不是睡的香,很可能是一种严重的睡眠疾病。
打鼾最让人关心的事情是它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有关,OSAHS如果不加以治疗可以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如果您的家人打鼾,你应该仔细观察他睡眠时有没有呼吸暂时停止,进一步到医院进行系统检查。
二、OSAHS的概念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睡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
呼吸暂停是指睡眠过程中口鼻气流停止≥10s.低通气(通气不足)是指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
以上,并伴血氧饱和度(SaO)3%或伴有觉醒。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通气不足)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 AHI)是指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通气不足)的次数。
阻塞性呼吸暂停是指呼吸暂停时口鼻无气流通过,而胸腹呼吸运动存在。
而与中枢性呼吸暂停相鉴别,中枢性呼吸暂停指口鼻气流及呼吸运动消失10S以上。
中枢型不伴有明显鼾声,多因呼吸中枢受损及某些颅脑疾病如颅脑损伤、脑炎、脑肿瘤、脑梗塞或药物中毒等引发。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成人7小时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时间至少10秒以上,和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 AHI)(即每小时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大于5,称为SAHS。
婴幼儿口鼻空气流通停止时间持续20秒以上,或虽少于20秒但伴随紫绀和心动过缓者称呼吸暂停发作和窒息发作。
OSAHS发病情况调查医学界有统计表明,20%-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睡眠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每4个就有1个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种疾病的典型表现就是打呼噜。
鼾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 合 征 (OSAS)则是指由于上呼吸 道阻塞性病变(含咽部粘膜 塌陷)引起的SAS。
鼾声(snore) ——睡眠期间上呼吸道 气流通过时冲击咽粘膜边缘和粘膜表 面分泌物引起振动而产生的声音。
响度在60dB以下的鼾声往往属于正 常现象。
鼾声是OSAS最突出的一个症状。
增生肥大的扁桃体
小下颌及下颌后缩
5、家族史
6、长期大量饮酒和/或服用镇静催眠药物
7、长期重度吸烟
8、其它相关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低下、 肢端肥大症、垂体功能减退、淀粉样变 性、声带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或其他 神经肌肉疾患(如帕金森氏病)、长期 胃食管返流等。
临床表现
夜间睡眠过程 中,打鼾且鼾声 不规律,呼吸及 睡眠节律紊乱, 反复出现呼吸暂 停及觉醒,自觉 憋气。
持续鼻腔正压通气(CPAP)治疗
CPAP 鼻罩
原理
提供一个生理性压力支撑上气道,保 证睡眠时上气道的开放。
适应证
1)OSAHS,特别是AHI在20次/小时以上 者
2)严重打鼾 3)白天嗜睡而诊断不明者可进行试验性
治疗 4)OSAHS合并COPD者,即“重叠综合征” 5)OSAHS合并夜间哮喘
夜间临床表现
1、呼吸暂停:多伴随喘息、憋醒
2、憋醒:呼吸暂停后突然憋醒,常伴有 翻身、四肢不自主运动甚至抽搐,或 突然坐起,感觉心慌、胸闷或心前区 不适
3、多动不安:因低氧血症,夜间翻身、 转动频繁
4、多汗:以颈部、上胸部明显,与气 道阻塞后呼吸用力和呼吸暂停导致 的高碳酸血症有关
5、遗尿
6、睡眠行为异常:恐惧、惊叫、呓 语、夜游、幻听
果。典型的夜间睡眠时打鼾及呼吸不
规律、白天过度嗜睡,PSG监测提示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治疗临床指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治疗临床指南》(2013)解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近几十年来逐渐被认识的疾病,它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改变是慢性间歇低氧和睡眠片段化,进而引起全身多系统损伤,导致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并发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OSAS与难治性哮喘[1]、难治性高血压[2]、胰岛素依赖[3]密切相关,而且Winsconsin睡眠研究室经过8年的随访,发现被调查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从2.6/h 升高到5.1/h,肥胖和习惯性打鼾者AHI升高明显,疾病的这一进展性使尽快明确OSAS病理生理学机制和合理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关于OSAS的诊治越来越成为探讨的焦点。
2011年我国发表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修订版)》,分别从概念、临床评估、病情分级和治疗角度对2002年指南进行了更新[4],但对于OSAS的治疗并没有给出详细的分析。
OSAS的治疗应基于患者的症状、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对风险的认知程度和相关并发症情况进行选择,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通气、手术(包括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激光辅助悬雍垂软腭成形术、射频消融术以及咽成形术、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切除术、鼻中隔成形术、下鼻甲射频消融或鼻部手术联合术等)、口腔矫治器、减肥等,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还没有完全统一,而且疗效的研究数据有限,缺乏系统的比较,因此给临床上OSAS的治疗带来了许多困惑。
2013年美国内科医师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ACP)汇集并总结了1966年-2012年期间MEDLINE发表的所有相关英文文献,发布了OSAS治疗指南[5],该指南是基于OSAS治疗的以下问题进行总结的:(1)成人OSAS的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如何?患者的临床特征或病情严重程度是否有助于治疗选择或预测治疗成功?(2)对于非手术治疗患者,其治疗依从性与哪些因素相关?(3)提高治疗依从性是否改善临床预后?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将结合指南和自己的体会与大家一起解读2013版OSAS的治疗指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简称OSA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简称OSAS,是由于某些原因而致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时有呼吸暂停,伴有缺氧、鼾声、白天嗜睡等症状的一种较复杂的疾病。
好发于肥胖、老年人。
上呼吸道任何一个部位的阻塞性病变都可致OSA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而又尚未完全阐明的病理状态,属睡眠中呼吸调节紊乱。
这种病理状态不仅有睡眠打鼾(snoring)和日间极度嗜睡(excessivedaytime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leepiness,EDS),还由于低通气或呼吸暂停引起反复发作的低氧高碳酸血症,可导致心肺和其他重要生命器官并发症,甚至发生猝死。
因此OSAHS是一种有潜在致死性的睡眠呼吸紊乱性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的定义是睡眠中口鼻气流中止超过10s以上。
根据呼吸暂停的不同原因和表现分为: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即在睡眠中因上气道阻塞引起呼吸暂停,表现为口鼻腔气流停止而胸腹呼吸动作尚存在。
②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即口鼻腔气流和胸腹呼吸动作同时停止。
③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即上述两者并存,以中枢性呼吸暂停开始,继之表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中潮气量减小,即呼吸气流降低超过正常气流强度的50%以上,伴血氧饱和度下降4%以上称为呼吸不全或低通气(hypopnea)。
目前国际上多数学者认为OSAHS的定义是:睡眠时口鼻气流停止≥10s,每小时呼吸暂停加低通气5次以上,即睡眠呼吸紊乱指数(respiratorydisturbanceindex,RDI)>5,或每晚7h呼吸暂停加呼吸低通气达30次以上者。
OSAHS的患病率在1%~4%,65岁以上患病率高达20%~40%,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约5∶1。
主要病因OSAHS的直接发病机制是上气道的狭窄和阻塞,但OSAHS的发病并非简单的气道阻塞,还有呼吸中枢神经调节因素障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断和治疗进展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治进展一、概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具有潜在危险的一种源头性疾病。
其定义指成人在7小时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发作时口鼻气流停止至少10S以上;呼吸暂停时氧饱和度下降4%以上;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index , AHI 即每小时呼吸暂停低通气的平均次数)大于5次/h。
除上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外,临床还有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和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MSA)。
后者有不同程度的呼吸中枢损害与某些颅脑疾病有关:如颅脑损伤、脑炎、脑干梗塞、脑脓肿等。
由于OSAHS的解剖部位与耳鼻咽喉科关系密切,一些病人往往首先就诊于耳鼻咽喉科。
随着对OSAHS病因病理的深入认识,进一步了解早期诊断防治的重要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具有潜在危险的常见病症,并日益受到广泛重视。
其主要特点是上呼吸道狭窄导致睡眠状态下呼吸暂停或通气受限,引起夜间低氧血症,从而导致全身为多脏器慢性损害,其发病率约为2%~4%。
长期存在除可导致或加重呼吸衰竭外,还是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尽早合理的诊治,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猝死的发生。
睡眠打鼾是OSAHS最常见和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欧洲人群调查,习惯性鼾症发生率15.6~19%,偶尔打鼾26~30%,日本鼾症患病率为12.8~16.0%。
我国鼾症患病率约为13.4%。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加。
60~69岁老人,男性患病率为39%,女性17%。
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确诊OSAHS,来统计OSAHS的患病率,其敏感性为70.8%,特异性47.7%。
美国40岁以上男性的患病率1.24%。
睡眠呼吸暂停的机制与治疗

睡眠呼吸暂停的机制与治疗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它导致被诊断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人在夜间经历多次短时的呼吸暂停。
这种情况可能会严重干扰一个人的正常睡眠进程,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的机制、可能的原因以及现行治疗方法。
一、睡眠呼吸暂停的机制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最常见的类型,大约占所有病例的80%-90%。
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中,上气道肌肉松弛或堵塞会导致气流受阻,并引发反复出现的一系列低通气甚至无通气事件。
这种情况可能由于下颌位置异常、扁桃体肥大或腭垂松弛等原因引起。
1.2 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是指由于人体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对呼吸控制的失衡,从而引发呼吸暂停。
这种类型的睡眠呼吸暂停相对较少见。
二、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方法2.1 生活方式调整生活方式调整是初级、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之一。
它涉及到管理体重、戒烟和避免饮酒等行为习惯的改变,以减轻上气道阻塞和其他引起呼吸困难的因素。
此外,也可以采取适当的睡眠姿势,如侧卧位,并且避免平躺在床上。
2.2 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持续气道正压是当前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面罩或鼻罩将空气送入口腔与鼻腔并提供持续稳定的正压环境,CPAP能够有效地推动患者的上气道保持畅通,抑制呼吸暂停的发生。
2.3 口腔矫治器对于一些患者而言,使用口腔矫治器可以改善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
这种设备类似牙套,通过将下颌推向前方,从而增加上气道通气面积。
然而,对于一些有牙齿或咬合问题的患者来说,这种方法可能并不适用。
2.4 手术手术干预是一种针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最后手段。
根据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可能需要进行扁桃体切除术、腭垂切除术以及下颌前伸术等手术操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定义和治疗

• 呼吸暂停: • 低通气:
•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
• 打鼾: • 鼾症:
•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 SAHS):
60年代中期,欧洲医学硏究人员发现睡眠时的呼吸道阻塞是一切的病理 生理基础
美国斯坦福大学睡眠研究中心对睡眠呼吸障碍做了大量的研究,有了医 学上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CPAP - 0 cm H20
CPAP - 15cm H20
手术治疗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1) 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2) 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
适应症:
1.OSAS 患者,上气道阻塞的部位在口咽部 2. AHI>5,但常<20(即病情属于轻度) 3. 睡眠低氧血症偶见或轻度 4. 血压稍高或不高 5. 无心脏功能或器质性病变 6. 下颌发育正常,无舌体肥厚、短颈、脂肪沉积 7. 无或轻度肥胖,术后体重短期内不会有明显增加
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2) 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
悬雍垂 软腭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3) 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
并发症:
1. 术后出血,多发生在数小时内,血量一般较少, 但仍可引起上气道阻塞
(1) 单独发生在软腭部位(25%); (2) 软腭和舌根(35%); (3) 单独发生在舌根(10%); (4) 发生在下咽。
OSAHS的诊断
OSAHS的诊断
口鼻气流、血氧饱和度、 鼾声、心电、体位
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鼾症 -耳鼻喉科1疾病名称:鼾症,又称打呼噜、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由于某些原因而致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时有呼吸暂停,伴有缺氧,鼾声,白天嗜睡等症状的一种较复杂的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分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 :睡眠中口鼻气流停止至少在10S以上,呼吸气流降低超过正常气流强度50%以上,并伴有3%血氧饱和度下降.2症状体征:患者熟睡后鼾声响度增大超过60dB以上,妨碍正常呼吸时的气体交换,称鼾症,5%的鼾症患者兼有睡眠期间不同程度憋气现象,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表现严重打鼾、憋气、夜间呼吸暂停、梦游、遗尿和白昼嗜睡,还可伴有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继发症,如高血压、心脏肥大、心律不齐,30%患者肺功能检查有不同程度慢性肺损伤,此外尚有情绪压抑及健忘等。
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3疾病危害:医学研究表明,轻度的鼾声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引起医学界关注的鼾症是睡眠中伴有呼吸暂停的鼾症,可导致不同程度缺氧,时间久了,会引起人体内激素分泌功能紊乱,从而造成多种系统、组织器官的损害;引起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症,对心脑血管系统损害甚大,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中风、性功能障碍,缺血性的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已知睡眠呼吸暂停,日间嗜睡造成的生产和交通事故等,严重者可致夜间猝死。
儿童鼾症则会影响身体与智力发育。
4诊断检查:①注意耳鼻咽喉、体重和心肺检查;②纤维鼻咽镜检查有无新生物、腔大小程度;③舌运动情况是否后移;④咽腔是否狭窄、塌陷;⑤会厌是否向喉内移位;⑥多导睡眠图检测(包括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眼动图、呼吸暂停次数及血氧饱和度等)-胸腹部的背向,矛盾运动,吸气时胸腔向里面凹陷,腹部向外凸。
(正常时应该是吸气时,气体进入胸腔,胸腔向外凸,膈肌下降,腹部外突);⑦睡眠透视法,从侧面荧光屏上观察咽峡部舌体、鼻咽腔和舌后气道有无狭窄和阻塞;⑧鼾声的声级测定和声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