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空气氧气专题复习(共23张ppt)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空气 氧气(2013年版)

班级 姓名 学号 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计划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1.1空气 氧气(2013年版)【【教材放大镜】12氮78,氧21,0.94是稀气,还有两个0.03,二氧化碳和杂气。
体积分数要记清,莫与质量混一起;化学计算常用到,时刻牢记在心底。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⑴实验原理及方法: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 ,生成 固体。
密闭容器内压强 ,大气压将水压入密闭容器,通过测定进入容器中的 的量来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⑵实验现象:红磷 ,生成大量 ,水进入原容器,且水的体积约占原容器体积的 。
⑶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a 、红磷的量 ;b 、装置 ;c 、装置未冷却到室温。
⑷实验讨论:①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原因是 。
②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1/5的可能原因是: 。
如果大于1/5可能原因? 。
4、空气的污染及防治⑴空气的污染物主要是排放到空气中的粉尘(可吸入颗粒)和有害气体两大类,其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 、 、一氧化碳、 和臭氧。
⑵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破坏生态环境,其中 、和 等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⑶防治空气污染的主要措施有:①改进燃料结构,使用 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②积极 ,提高空气的自净能力;③工业 三废 后再排放等。
■重点疑点讨论1、“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单质组成的化合物”这种说法对吗?你怎样理解? 2、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是21%对吗? 你能计算出来吗?(提供数据,空气密度 1.293g/L ,氧气密度1.429g/L) 3、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为什么说空气的成分又是复杂可变的?其对人类和其它动植物的生存有什么影响?⑴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 色 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 , 溶于水,液态和固态的颜色为 色。
⑴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理:a.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查-装-收;b.高锰酸钾制氧气: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 ③检验:把 伸入集气瓶中,若 则证明是氧气。
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实验突破(0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件

,所以装
(1)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1/5的实验现象
氧气,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是
置冷却至室温后,集气瓶内液面上升了
。
约
,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
的体积,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
图S4-2
2021/12/12
第八页,共二十页。
。
2. [2019·石景山一模]用图S4-2所示装置进行( jìnxíng)
实验突破(四)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021/12/12
第一页,共二十页。
回归教材
一般使用集气瓶、燃烧匙、橡皮塞、止水
1.实验仪器
夹、胶皮管、玻璃导管、烧杯等进行实验
及装置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的压强
2.实验原理
减小
,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S4-3
2021/12/12
第十页,共二十页。
×100%
4. [2019·门头沟一模]用如图S4-4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
[答案] (1)导热
氧气含量(夹持装置已略去),左侧直玻璃管中液面以上平
[解析] (1)加热( jiā rè)铜丝来引燃
分为5份。
白磷利用的是铜具有良好的导
(1)加热铜丝可以引燃(yǐn rán)白磷,利用的是铜有良好的
2021/12/12
第十四页,共二十页。
6. [2017·北京节选]利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shíyàn)(两支玻璃管内径相同)。实验前K1、K2、K3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空气 氧气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空气氧气一、选择题1.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A: 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B: 此实验证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C: 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D: 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2.3.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或火柴梗,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B: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C: 用木条蘸少量浓硫酸验证浓硫酸有腐蚀性D: 用火柴梗迅速平放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比较火焰各层温度4.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如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A: 加入药品B: 收集气体C: 检查装置气密性D: 验满5.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A: 都属于氧化物B: 都含有氧元素C: 都含有氧气分子D: 都含有氧气6.7.“空气污染指数”是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之一。
目前计入其中的各项污染物除可吸入颗粒外,还应包括的气体是A、、、B、、、C、、、D、、CO、8.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B. 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C. 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D. 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9.10.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适量蒸馏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导管 B 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 导管 B 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C.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D. 该装置可用来增加氧气的湿度二、填空简答题1.2.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消耗空气中的部分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吸入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如图).(1)人吸气时,将活塞A_____ (选填“打开”、“关闭”、“不同“),活塞B_____,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_____,活塞B_____,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3)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的实验现象是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3.实验室中红磷长期存放时,若密封不好会变得很潮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专题复习(共29张PPT)

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 2H2O
反 2KClO3M=n=O=2 2KCl+3O2↑
应
原 2KMnO4 === K2MnO4+MnO2+O2
理 方
2 H2O2 =M=nO=2 2H2O + O2 ↑
程 式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把手拿开,过一会儿,可 看到水沿导管上升,形成水柱, 说明装置不漏气。
先往锥形中加水浸没长颈 漏斗下端,然后夹上止水夹, 再往长颈漏斗中加一定量的水, 静止一会,如果漏斗液面没下 降,证明气密性良好。
趁热打铁
? 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 A )
A
B
C
D
装置内液面下降, 导管内水柱上升
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1.发生装置பைடு நூலகம்
B
C
A
D
E
反应物状态:固体+固体、固体 固体+液体、液体+液体
反应条件: 加热
不加热
可随时添加液体
止水夹
有孔塑料 板或橡胶 片
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 .收集装置
A
B
A装置适宜收集 密度比空气大
C
的气体;
B装置适宜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 的气体;
C装置适宜收集 不易或难溶于水 的气体;
(4)违反实验室操作规程,会导致实验失败,请分析下列实 验出现异常的可能原因。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广口瓶内出现白雾,导气管导 出的气体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味。
使用浓盐酸制二氧化碳 ;
2023年河北省中考化学总复习一轮复习:主题2 空气 氧气

空气中氧气含量 化学史: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利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
的测定(10年5考)
化学实验(详见实验突破栏目)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等 →
污染物及
形成雾霾
空气的污染 及防治措施
(10年7考)
其危害
_S_O__2_、NO2 等 →形成酸雨 气体污染物 CO(有毒)、O3
现象:在空气中_产__生__大__量__白__烟__,__放__热__,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
化学方程式:_2_H__2+__O__2_=_=点_=_燃_=_=__2_H_2_O__
现象:在空气和氧气中都燃烧,发出_淡__蓝___色火焰,在火焰上 方罩一 干冷烧杯,观察到__烧__杯__内__壁__出__现__无__色__液__滴__(_或__
(3)用白磷能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_白__磷__在__空__气__中__燃__烧__只__与__氧__气___ 反__应__,__且__燃__烧__产__物__为__固__体____。
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措施(10年7考)
9. (2019河北8题2分)下列措施不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是( B )
图2 (2012.12C)
7. (2018河北28题3分)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气密性良 好。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 紧胶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燃烧停止并冷却 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4_P_+__5_O__2 _=_=点_=燃_=_=_2_P_2_O__5 _。
金属 单质 反应
水,振荡,观察到_澄__清__石__灰__水__变__浑__浊___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课件)《气体制取》

第2部分 专题五 气体制取
• 四、尾气处理 • 对于有毒的气体通常需要进行尾气处理,常用的方
法有: • 1.碱液吸收法:如NaOH可吸收SO2等气体。 • 2.燃烧法或收集法:如可将CO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化学
第2部分 专题五 气体制取
• 五、多功能瓶的使用
图 示
目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排水法收集气体 气体除杂、性
注意事项 管 , 再 熄 灭 酒 精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 灯;③用高锰酸钾 颈漏斗口逸出);②块 状固体大小应适当,不 制取氧气时试管 能很碎,防止反应剧 口处应塞一团疏 烈,不易控制 松的棉花
化学
第2部分 专题五 气体制取
知识拓展 常见固(液)—液不加热型气体发生装 置的特点:
装置 图
安装简 装置 便 , 制 特点 取 少 量
(1)实验室制取 O2 时选择的药品在组成上的共同 点是__物__质__中__都__含__有__氧__元__素____。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 化学方程式为_2_K__C_l_O_3_=M_=_△n=_O=_=_2 _2_K__C_l_+__3_O__2↑___,可选用 的发生装置是__A____(填序号)。
化学
第2部分 专题五 气体制取
• 三、气体的净化(除杂与干燥) • 1.气体净化装置的设计原则 • (1)一般除杂在前,干燥在后,但如果是用加热法除
杂,则干燥在前。 • (2)吸收剂和干燥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和水分或
将其转化为被净化的气体,而不能与被净化的气体 反应。
化学
第2部分 专题五 气体制取
化学
第2部分 专题五 气体制取
注意 ①要收集较纯净的气体,应选用排水法; 要收集干燥的气体,应选用排空气法。②排水法收集 气体时,当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开 始收集,当有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表明气体已 经收集满。③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应将导管伸到接 近集气瓶瓶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还需在瓶口盖 上玻璃片,以便尽可能地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提高 收集气体的纯度。
2023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课件(共20张PPT):35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B 种农业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或措施。下列哪一项与抑制植物呼吸作用有关( )
a.暴雨后及时给农田排涝 b.收获的 谷及时晒干
减少水分,保持干燥减弱 细胞生命活动,从而抑制
c.养花的花盆下面留有几个小孔 呼吸作用
d.经常给农作物松土
增加氧气浓度,促进呼吸作用
考点突破
C 3.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瓜果甜。主要是因为( )
第三单元 第5章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专题复习
新疆的瓜果为什么这么甜呢?
考点: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实质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意义、 3.光合作用原理的实际应用
考点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实质
有机物
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
物质转变(合成)
能量转化(储存)
二氧化碳+水
3.运用知识,做出判断
2.分析内容,回忆知识
考点突破
夜晚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气体不流通,氧气含量较少,
B 2、人们在清晨刚进入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内,会感到气闷,主要原因是( )
A.蔬菜的呼吸作用使温度降低 B.蔬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C.蔬菜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氧气 D.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释放氧气
吸收二氧化碳
大气中的氧气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
吸收氧气
释放二氧化碳
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
全球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 温室效应
内容总结
温室大棚采用的是封 闭吸热保温原理,是通过 透光覆盖材料和环境人工 光源调控,夜晚延长光照 时间和增加强度,同时可 以人工控制温度和浇水施 肥(含有二氧化碳的肥料) 等,进行高效生产。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四 空气、氧气、水和氢气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四空气、氧气、水和氢气一、空气的成分及大气污染1.在一般情况下,空气是一种均匀的、稳定的混合物,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
2.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目前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
3.空气中氮气与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都比较稳定,一般情况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典型习题: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清新、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B.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空气C.把空气中的其他成分都分离出去,只留下氧气,会更有益于生命活动D.空气是几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2.2008年北京奥运会采用大型遥控飞艇作广告。
为了安全,艇内充入的气体最好是()A.氢气B.氧气C.氦气D.二氧化碳3.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糕冒“白气”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使人感到气闷4.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的科学家是()A.舍勒B.普利斯特利C.拉瓦锡D.爱因斯坦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B.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C.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被污染的空气是混合物D.实验室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6.关于氮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N2可用作制氮肥B.氮气的性质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氢气、氧气等非金属反应C.液氮可以作冷冻剂D.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工业上常用氮气来代替稀有气体作保护气7A.用柴油作燃料B.焚烧垃圾C.汽车排放的尾气D.用天然气作燃料8.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右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2,生成固态的P2O5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9.右图是1994年和2004年某城市的一天各个时刻测到的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