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40例临床观察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速碧林治疗脑梗塞急性期40例临床观察

维普资讯
第2 9卷 第 6期 20 0 7年 1 2月
右 江 民族 医学 院学报
J un f ui g Me i l ol efr t n li o r ̄o j n dc lg i a ts Yo a a C e o Na o ie
治疗组 4 1(75)1(50 )82 . ) 375) 0 12 .0 84 .0 (00 0 (.0 对照组 4 61.0 1(5O )1(25)7 1.0 0 (50) 02 .0 74 .0 (75)
血塞通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塞42例临床观察

血塞通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塞42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西药对症处理基础上,将急性脑梗塞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用血塞通注射液合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单用血塞通注射液)。
两组均于治疗14天后分别观察患者的疗效、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2%,对照组总有效率69.45%(P<0.05)。
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疗效较单用血塞通注射液为优。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血塞通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临床观察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急性脑梗塞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导致的工作生活能力的丧失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关键是有效改善闭塞的脑血管所致的局部微循环障碍及缺血缺氧状态,营养脑细胞,修复受损的神经,以恢复脑组织的再灌注。
笔者在西医常规处理基础上选用血塞通注射液(黑龙江省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0mg/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河南天地药业股份公司生产,10ml/支)治疗本病42例,并与单用血塞通注射液者做疗效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82例均为我院2008年8月~2010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或MRI确诊。
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
治疗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55~81岁,平均(64.5±5.6)岁;基底节区梗死19例,脑叶梗死9例,丘脑梗死8例,脑干梗死3例,小脑梗死3例。
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0~80岁,平均(61.3±4.5)岁;基底节区梗死18例,脑叶梗死10例,丘脑梗死8例,脑干梗死2例,小脑梗死2例。
两组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病程在48小时内。
两组病例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西医基础治疗加血塞通400mg加入0.9%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0.9﹪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丹红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丹红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万丽玲;刘洁【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20 mL+ 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20 mL和脑蛋白水解物10 mL+ 0.9%氯化钠250 mL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5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改善脑内微循环、保护缺氧的脑组织和神经细胞受损作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和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对急性脑梗死有协同增效作用,值得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4(014)012【总页数】2页(P15-16)【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丹红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观察【作者】万丽玲;刘洁【作者单位】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南昌330046;江西省井冈山市拿山乡卫生院井冈山3436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变化,急性脑梗死病人越来越多,已成为人类三大致命病因之一[1],其病死率仅次于恶性肿瘤,排名第二,也是引起成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MONICA方案研究表明,我国的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正以近8.7%的速度上升,急性脑梗死不仅造成患者肢体活动障碍、语言障碍及躯体残疾,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由于我国普遍存在脑梗死发病后诊疗不及时,并且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因而大部分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明显改善上述症状。
笔者从2013年7月~2014年5月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均为住院患者,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 43~78岁,平均(62.1±9.14)岁;对照组 40例,男24例,女 16例,年龄 45~80岁,平均(63.8±9.14)岁:两组患者全部符合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标准,发病48 h内就诊,均为首次发病,经CT扫描证实,排除脑出血、药物过敏和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中西医结合用于脑梗塞患者治疗

2012年第17期中图分类号:R52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7-0079-01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咯血61例疗效观察向寿培*杨珊珊*胡雪梅*胡黔萍*杨家妮*刘詹*关键词:肺结核;咯血;中西医结合*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人民医院(558300)2012年7月9日收稿咯血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在活动性和痰涂阳性肺结核患者中,咯血症状分别占30%和40%[1],出现咯血症状时,患者情绪常常较紧张,须及时予以止血治疗,2002年1月~2010年8月我科收治肺结核咯血61例,经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61例均经临床确诊的肺结核患者。
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32.5±13.6岁,其中男性41例,女性20例;Ⅱ型肺结核3例,Ⅲ型肺结核50例,Ⅳ型肺结核8例。
小量咯血(24小时咯血量小于100ml )40例,中量咯血(100~500ml )15例,大量咯血(大于500ml 或一次咯血量大于100ml )6例[2];首次咯血54例,反复咯血7例。
2疗效观察2.1参照全国统一化疗方案抗痨治疗及对症处理。
2.2对小量咯血40例患者服用云南白药0.5g/次,每隔4小时服一次,同时予氨甲环酸1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中静滴,1次/日,经过2~5天40例全部止血。
2.315例中量咯血患者,除按小量咯血患者常规服云南白药、静滴氨甲环酸外,予加用血凝酶(立芷血)1.0kU 静脉注射,1次/日,经过3~6天14例止血,1例疗效不佳,加用垂体后叶素18u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中静滴(该例患者42岁),1次/日,2天咯血停止。
2.46例大量咯血患者,除常规服云南白药、静滴氨甲环酸及静脉注射血凝酶(立芷血)外,还予垂体后叶素18~24u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中静滴,1次/日,其中55岁以上患者不用垂体后叶素,改用盐酸普鲁卡因250m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中静滴,每8小时1次,经过3~7天5例止血,1例疗效不佳,加用盐酸异丙嗪25mg 肌注,每12小时1次,地塞米松5mg 静滴,每12小时1次,3天咯血停止。
脑梗塞的中医证型辨证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表 1 中医 证 型 辨 证 治 疗
“ 于头 , 为头 痛 眩仆 其 乱 于头 。 中风病 机 《 医杂 乱 则 ” 明
著》日 “ 人 论 中风 、 枯 、 木 酸 痛 不 举 诸 证 , 气 古 偏 麻 以 虚 、 血 、 饮而言 ” 死 痰 。朱 丹 溪 提 出 “ 土 生 痰 , 生 湿 痰
d i1 . 9 9 j i n 1 0 . 1 . 0 2 0 4 o :0 3 6 / .s . 0 38 4 2 1 . 2 0 5 s 9 文 章 编 号 :0 38 1 ( 0 2 -20 8 -2 1 0 .9 4 2 1 )0 — 50 2
脑 梗塞 是 临床 具有 起病 急 , 残 率 、 致 病死 率 高等特 点 的一 种 急性 缺血性 脑 血管 病 。严重 影 响患 者 的生活
具体见 表 2 。 选 取 20 0 8年 1 ~ 0 0年 1月收治 月 21
1 1 临床 资 料 .
2 2 临床疗 效 .
表 3 。
3 讨 论
两组 病 例 于 治 疗后 依 据 临 床 疗 效 评
的 3 0例 脑梗 塞 患者 , 中男性 1 8例 , 性 12例 , 1 其 9 女 1
养 , 中受 惊 , 胎 气血 逆乱 ; 天产 伤 、 伤 、 后 外 虫毒 , 时疫 温 病 , 恐伤 肝 , 惊 食药 伤 脾 等 。无 论 病 因如 何 , 病 机 其 不 外 邪实 正虚 , 痰瘀 J 。《 问》日 : 人 生 而有 病 巅 阻络 素 “ 疾 者 一 此得 之在母 腹 中 时 , …・ 其母 有所 大惊 , 上 而不 气 下 , 令人 发 为巅疾 也 。 《 囟经 》 指 出 : 气 虚则 生 故 ”颅 亦 “ 惊 而 变痫 。 t L 天 不 足 , ”hJ 先 脏腑 未 充 , 血 赢 弱 , 感 气 易 受 外邪 , 壅 经 络 , 机 不 畅 , 胃运 化 失 司 , 邪 气 脾 聚湿 生
华佗再造丸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预防脑梗塞再发的疗效观察

华佗再造丸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预防脑梗塞再发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华佗再造丸与阿司匹林联用对脑梗塞患者预防再发的临床疗效。
方法:从2016年9月—2017年9月,对我院神经内科80例一年内发生过脑梗塞的患者,随机选取40例为观察组,服用华佗再造丸和阿司匹林;40例为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均药观察两年。
患者依从性良好、无药物禁忌症。
治疗期间进行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头颅cT/MRI监测。
结果:观察组有3例脑梗塞再发,33例康复和好转,4例效果不佳。
对照组有9例脑梗塞再发,26例康复好转,5例效果不佳。
观察组预防脑梗塞再发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华佗再造丸和阿司匹林联用可更好的预防脑梗塞的再发,对再发脑梗塞的预防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华佗再造丸;阿司匹林;脑梗塞;脑梗塞再发;预防【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9-0334-01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一年内发生过脑梗塞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男性46例,女性34例;所有患者都符合脑梗塞临床诊断标准。
其中对照组,年龄51~79岁,平均(60.6±4.5)岁,观察组,年龄51~80岁,平均(60.2±3.5)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可参与对比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研究对象的选取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的中风病的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磁共振成像MRI及或CT检查确诊为不同程度脑梗死。
排除标准:(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妊娠、哺乳期女性,以及同时参加其他临床研究的患者;(3)严重心脏疾病、肝肾功能受损;(4)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5)既往有中风史。
中西药联合佐治脑梗塞临床疗效分析

1g 0 、川 芎 l g O 、赤 芍 2 g 0 、灯 盏花 1 g 5 、陈皮 1g 5、 茯 苓 2g 0 、半 夏 1 g 5 、炙 甘 草 l g O 。每 日 1剂 ,水 煎 服 ,每 日 2次 。 以 上治 疗 ,观察 1月后 判 定 疗
效。
对 照 组 :静 滴 银 杏 达 莫 、 能 量 合 剂 等 治 疗 , 有 脑 水 肿 表 现 者 加 用 甘 露 醇静 滴 。 治疗 组 :在 对 照组 的 基 础 上加 服 中 药 治疗 , 自拟 方 。 中药 处 方 药 物 组 成 :黄 芪 3 g 0 、党 参 2 g 0 、桃 仁 1g 0 、红 花
3 疗 效标 准与治 疗结 果 31 疗 效 标 准 参 照 脑 卒 中 患者 临床 神 经 功 能缺 . 损 程 度评分 标准 (9 5 翻 1 9 ) 。基本 痊愈 :功能 缺损评 分减 少 9 %- 0 % ,病残 程 度 为 0级 ;显 著进 步 : 1 10 功 能 缺 损 评 分 减 少 4 %- 0 ,病 残 程 度 为 1 3 6 9% - 级 ;进步 :功能 缺损评 分减 少 1%- 5 8 4 %;无 变化 : 功 能 缺损 评 分 减 少 1 %左 右 ;恶 化 ;功 能 缺 损 评 7 分减 少或增 多 1 %以上 。 8 3 治 疗结果 见 表 l . 2
4 讨 论
表 1 两 组 临床 疗效 比较
两 组 组 比较 , 显 著 性 差 异 ( 有 P<0 0 ) .5 。
本 病 为 急性 脑 血 管 病 的 常 见类 型 ,约 占急性 脑 血 管病 的 6 %- 0 ,好 发 于 中老 年 患者 ,其 临 8 8% 床表 现 因受 损 部 位 、病 灶 数 目面 积 大 小 以 及个 体 差 异 等 不 同而 有 所 不 同 ,常 表 现 为 偏 瘫 、失 语 等 短 时发 生 的局 灶 性 神 经 系 统 功 能 缺 失 。脑梗 塞 属 于 中医学 的 “ 中风 ” “ 中 ”范 畴 。病 机唐 宋 以 、 卒 前 以 “ 风 ” 说 ,多 以 “ 外 内虚 邪 中 ” 立 论 ;而 唐 宋后 则 主 以 “ 内风 ”说 ,多 以腑 脏 功能 失 调 立论 。 笔者 通 过 十 余 年 的 临 床 观 察 ,发 现 本 病 病 机 为本 虚标 实 ,气 虚 为 本 、瘀 血 痰 浊 为 标 。 本 病 的 发 生 多为 老 年 人 ,老 年 人 脏 腑 亏 虚 、脾 胃虚 弱 ,脾 胃 为气 血 生 化 之 源 ,脾 胃功 能 受 损 ,则 气 血 生 化 之 源不 足 ,气 虚 则 无 力 运 血 致 气 虚 血 瘀 ,脾 虚 则 水 液 不 化 ,痰 饮 内停 、痰 浊 内阻 。瘀 血 痰 浊 皆 由脾 气 虚 弱 所 致 ,气 虚 则 无 力 运 血 ,痰 瘀 血 结 ,血 液 粘 稠 ,血 行 迟 缓 ,当 粘 稠 而 缓慢 的 血 液 突 然瘀 阻 于脑腑 时 ,脑 就 失 去 “ 神 ”之 功 能 而发 为 中风 。 元
针药结合治疗不同部位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不同部位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袁凌松;朱忠春;余明哲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0()10
【摘要】观察针药结合治疗 84例不同部位脑梗塞 (皮层动脉脑梗塞 40例 ,深层动脉脑梗塞 44例 )的疗效 ,随机分为针药组和单纯中药组各 42例 ,1 0日为 1疗程 ,观察 3个月后作疗效比较。
结果 :针药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中药组 (P <0 .0 5 ) ,且针药配合治疗皮层动脉梗塞的疗效优于深层动脉梗塞 (P <0 .0 5 )。
【总页数】3页(P26-28)
【关键词】脑梗塞;醒脑开窍针法;华佗中风方;针药疗法
【作者】袁凌松;朱忠春;余明哲
【作者单位】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733.3
【相关文献】
1.针药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62例临床观察 [J], 朱政
2.针药结合治疗多发脑梗塞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J], 余明哲;范玉樱;詹宽仁;彭美凤;杨光正
3.针药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124例临床观察 [J], 陈蓓琳;杜永年
4.针药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J], 许佳年;赵昊龙;武雪宇;陈佳红;庄海春;贾怡
蓓;韩天雄
5.针药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64例临床观察 [J], 蔡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40例临床观察
脑梗塞,祖国医学称为“中风”、“卒中”。
脑梗塞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临床上表现为头晕、头痛,部分病人可出现呕吐及精神症状,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脑部损害的症状,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病情较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
大小便失禁以及瞳孔散大等脑疝症状。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梗塞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40例在我院住院的脑梗塞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2002年广州全国脑血管病专题研讨会制定的脑卒中诊断及分型标准[1]。
有相应的神经系统体征和症状,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
有心、肝、肺、肾功能不全及代谢性疾病者除外。
随机分为两组,两组之间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于发病后24~72 h内开始治疗。
治疗前及治疗40 d后检测临床疗效,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包括支持与对症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并发症,调控血压,控制血糖,抗血小板聚集,降纤,脑保护、降颅内压等,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 口服,予奥扎格雷注射液80rag及川芎嗪粉针120mg静滴,每日1次,l4天1个疗程。
1.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
根据中医辨证,分为以下5个证型治疗:
(1)肝阳暴亢证: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本方平肝潜阳,熄风通络。
方中天麻、平肝熄风,石决明镇肝潜阳,川牛膝引血下行,黄芩、山栀子清肝泻火,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伏神、夜交藤养血安神,益母草活血利水。
(2)风痰阻络证: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本方以祛风化痰通络为主,兼用血药气药以调理,使风邪外解,气血调和,则手足健运、舌本柔和。
方中以秦艽祛风通络,羌活、独活、防风等辛温之品祛风散邪;当归、白芍、熟地川芎养血活血,起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作用。
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气能生血,以助生化之源。
黄芩、石膏、生地凉血清热,以防风邪化热。
(3)痰热腑实证: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
本方通腑泻热化痰通络,药用胆南星、全瓜蒌、生大黄、芒硝四味。
方中胆南星、全瓜蒌清化痰热;生大黄、芒硝通腑导滞。
腑气通后应予清化痰热、活血通络为主。
药用胆南星、全瓜蒌、丹参、赤芍、鸡血藤等。
如头晕重者,可加钩藤、菊花、珍珠母。
若舌质红而烦躁不安,彻夜不眠者,属痰热内蕴而兼阴虚,可选加鲜生地、沙参、麦冬、玄参、茯苓、夜交藤等育阴安神之品,但不宜过多,否则有碍于涤除痰热。
(4)气虚血瘀证: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本方以补气为主兼以活血通络。
方中重用生黄芪取其大补脾胃之元气,使起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当归尾活血,有祛瘀而不伤好血之妙;川芎、
赤芍、桃仁、红花助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
如半身不遂较重者加桑枝、穿山甲、水蛭等药加重活血通络、祛瘀生新;言语不利甚者加菖蒲、远志化痰开窍。
(5)阴虚风动证:方药:镇肝熄风汤。
本方滋阴潜阳,镇肝熄风。
方中龙骨、牡蛎、代赭石镇肝潜阳,白芍、天冬、玄参、龟板滋阴潜阳,重用牛膝并辅以川楝子以引血下行,折其亢盛之风阳,茵陈、麦芽清肝舒郁,甘草调和诸药。
如偏瘫较重者可加木瓜、地龙、蜈蚣、桑枝等通经活络之品,语言不利甚者加菖蒲、郁金、远志开音利窍。
同时给予针灸治疗,取穴:内关、外关、合谷、尺泽、曲池、阳陵泉、三阴交、风池、肩髑、环跳、足三里、冲阳、昆仑、委中、极泉等,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3 d。
配选头针运动区,电针刺激隔et 1次。
10次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根据“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判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 ~100% ;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90% ;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45% ;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5%之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7% 以上。
将基本痊愈、显著进
步、进步视为有效,无变化、恶化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io.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均数±标准差(元±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由表2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 和75% (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比较由表3可见,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o1,治疗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3 讨论
脑梗塞在脑血管病中约占80%[2],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现代医学认为,脑梗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使血管狭窄、闭塞、血栓,或在局部血管中形成,或来自临近血管,或心脏的远距离栓子使脑血流被阻断发生梗塞,造成脑组织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治疗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被栓塞的血管血流得以再灌注,氧和葡萄糖的供给及时恢复,则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得到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转归。
因此,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降脂、营养脑细胞、溶栓、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增加缺血缺氧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及促进“半暗带内存活的神经元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脑梗塞的关键。
值得强调的是保护在梗塞半暗区周围的神经元,使其不受血栓溶解后的损害至关重要。
这些边缘神经元位于梗塞区的周边,在早期与梗塞核心部位的神经元相比,受到不可逆损害的可能性较小。
及时有效的治疗,可缩小梗塞范围,使这部分神经元功能恢复。
而中医学脑梗塞属“中风”范畴,主要病位在脑及脑之脉络,由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淤血阻于脑络,气血不通,脑失所养,神气痹阻所致[3]。
对于脑梗塞的治疗,除活血化瘀、清除脑络瘀阻外,还当结合辨证,给与平肝、熄风、化痰、通腑、泻热、益气、滋阴等法。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扩张血管,改善脑血流,对抗自由基,增加红细胞变形力,改善血液流变性等作用,党参能提高缺氧耐受性,扩张外周血管,与黄芪合用,能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当归、红花、川芎具有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加快血液流动,改善脑细胞的缺氧状态。
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可使肿瘤坏死因子(tnf—d)、白细胞介素一l8(il —l8)含量减少,因而可能具有抑制缺血性脑血管病炎症反应,加速炎症吸收,减少炎性反应的作用,从而促进病人恢复[4]。
在西医治标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本,能及时纠正脑缺氧状态,缩短脑组织再灌注时间,挽救患者生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疗效好、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如训,郭玉璞.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建议草案[j].临床神经学杂志,2001,14(1):60—62
[2] 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0.
[3]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58.
[4] 季杰,刘慧林.程金莲.三通法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清tnf—d及il~18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6):500—503.
作者简介:
李智,江西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