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气体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开题报告20101207).

合集下载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气颗粒监测系统研究开题报告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气颗粒监测系统研究开题报告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气颗粒监测系统研究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近年来,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之一。

大气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产生广泛的影响。

因此,准确监测和控制大气颗粒物浓度已成为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大气颗粒监测方法通常需要昂贵的专业设备和复杂的数据处理程序,且容易受到环境等因素干扰。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更便捷、更准确的大气颗粒监测方法。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实现实时、高效、低成本的大气颗粒监测。

二、项目目标本研究旨在设计和开发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气颗粒监测系统,实现以下目标:1. 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大气颗粒监测中的应用;2. 设计并实现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用于实时测量大气颗粒物浓度;3. 研究大气颗粒物的特性,如粒径分布、浓度变化等;4. 实现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功能,以便于对大气颗粒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管理;5. 考虑网络安全、能耗等要素,使得系统实现最佳性能,满足大气颗粒监测的需求。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 系统架构设计:本研究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一个大气颗粒监测系统。

在系统架构设计上,将考虑节点分布、通信协议、节点能耗等要素,以达到系统性能最优。

2. 传感器节点设计:本研究将选择适用于大气颗粒监测的传感器,并设计对应的传感器节点。

节点的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可靠性、数据准确性等要素。

3. 数据采集和传输:本研究将实现数据采集和传输功能,通过节点间无线通信实现数据传输,并在节点上实现数据采集功能。

4. 数据处理和存储:为了方便数据分析和管理,本研究将实现对收集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功能,将数据储存到数据库中,方便数据查询和分析。

5. 系统测试与性能优化:通过实际测试,评估系统的性能,并优化系统以满足大气颗粒监测的要求。

同时,对系统进行网络安全性和能耗等方面的评估和优化。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气颗粒监测系统。

无线传感网络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线传感网络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线传感网络的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无线传感网络的研究一、选题背景无线传感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农业、交通、环境监测等领域。

传感器节点具有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等优点,可以实现大规模的无线数据采集和传输。

无线传感网络的研究涉及到多个领域,例如通信协议、能量管理、拓扑控制等,目前仍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如网络拓扑控制、能量平衡优化等。

因此,深入探索无线传感网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无线传感网络的深入研究,探究传感节点的网络拓扑控制和能量管理等问题,从而提高无线传感网络的性能和应用效果,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无线传感网络的概述和发展历程,分析当前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了解传感节点的能量消耗情况,分析能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现有算法,对比不同算法的优缺点。

3. 研究网络拓扑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现有算法,并比较各种算法的性能。

4. 设计并实现一个能够自主控制网络拓扑、管理能量消耗的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并进行实验验证该系统的性能和应用效果。

四、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深入探究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现有算法,了解传感节点的能量消耗情况,设计并实现一个可自主控制网络拓扑和管理能量消耗的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实验验证。

从而提高无线传感网络的性能和应用效果,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五、研究进度安排1. 2021年9月至10月:了解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现有研究进展,确定研究方向和内容。

2. 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深入研究无线传感网络的能量管理和网络拓扑控制等问题,并比较各种算法的性能。

3. 2022年5月至2022年9月:设计并实现一个能够自主控制网络拓扑和管理能量消耗的无线传感网络系统,进行实验验证。

4. 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整理研究结果,撰写论文并进行答辩。

六、参考文献1. 何松青,杜博强,岳新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能量管理技术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10):2982-2985.2. Khan F A, Abdullah A H, Marjan M, et al. A survey of energy efficient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 Journal of Network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 2015, 42(11):153-167.3. Zhao H, Guibas 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roach[M]. San Francisco: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Inc, 2004.4. Koubaa A, Alves M, Tovar E. A Survey on Sensor Networks[J]. 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Tutorials, 2014, 16(1):1-1.5. 付翀,陈宏.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综述[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7(07):1226-1237.。

无线传感器网络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研究一、引言近年来,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空气质量是环境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需要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控制。

然而,传统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存在着成本高、安装困难、维护麻烦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应运而生。

WSN技术具有成本低、易于部署等优点,并且是环境监测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WSN技术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介绍2.1 WSN概述WSN是一种由许多微型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组成的自组织网络。

每个节点都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可执行感知任务,收集传感数据,并将数据通过无线通信进行传输和共享。

WSN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领域。

2.2 WSN体系结构WSN主要由传感器节点、中继节点和基站组成。

传感器节点执行感知任务,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中继节点转发给基站。

中继节点充当数据转发器和网络路由器的角色。

基站是整个网络中的最终目的地,负责接收传感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存储。

三、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架构设计本文所提出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节点、中继节点、基站和云端存储与处理系统。

3.1 传感器节点设计传感器节点采用具有高灵敏度和精度的气体传感器,可实时感知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传感器节点采用低功耗的微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模块,以便进行自我组织、自我调节和网络连接。

3.2 中继节点设计中继节点安装在网络中的合适位置,可以增强网络通信信号强度,并优化网络路由。

中继节点还可以提供有线或无线接入云端服务的功能。

3.3 基站设计基站是整个监测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处理和存储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数据。

基站还可以通过网络连接使得监测数据可远程访问。

3.4 云端存储与处理系统云端存储与处理系统是对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存储的平台。

通过云端服务,可以实现实时的数据可视化和数据分析。

四、系统功能实现和效果分析本文所设计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可以采集、传输和处理空气质量数据,具有以下功能:4.1 空气质量数据采集WSN传感器节点能够实时感知和采集大气中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信息,如二氧化碳、甲醛等。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矿井气体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矿井气体监测系统设计
1.实时性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矿井气体监测系统能够实时地监测矿井内的气体浓度变化,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2.部署简便: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可以灵活地部署在矿井内的各个位置,不需要布线,部署和维护成本低。
3.扩展性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矿井气体监测系统可以根据矿井规模和要求进行灵活扩展,适应不同规模和复杂度的矿井。
4.数据可视化:监控中心可以实时显示各个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气体浓度数据,以直观的图表展示矿井内的气体变化情况,并支持远程查询和控制。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矿井气体监测系统设计,能够提高矿工的生产安全和工作效率,减少矿井事故发生的概率。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这一系统也将不断完善和创新,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矿井气体监测系统设计
矿井气体监测是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实时监测矿井内的有害气体浓度,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矿井气体监测系统逐渐取代了传统有线监测系统,具有实时性强、部署简便、可扩展性强等优点。
一、系统结构设计
4.监控中心:该中心负责接收汇集节点发送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监控中
二、关键技术设计
1.传感器节点设计:传感器节点应具有高精度、低功耗和长寿命的特点。传感器节点需要能够准确测量气体浓度,并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将数据传输到汇集节点。
2.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应具有较长的通信距离和较低的能耗。信号传输采用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如Zigbee或LoRa。网络拓扑选择星型或树型结构,节点之间通过多跳传输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3.汇集节点设计:汇集节点应具有较高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对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压缩和加密等操作,以减少数据传输量和提高数据安全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及在应急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设计的开题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及在应急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设计的开题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及在应急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设计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由大量具有感知、处理和通信能力的微型节点组成的分布式自组织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具有低成本、低功耗、自组织、大规模部署等优点,在环境监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在应急环境监测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准确、全面的环境信息搜集,为应急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撑。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并设计一种可用于应急环境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方案。

具体而言,研究内容包括:1. WSN的架构和通信协议研究。

通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结构、通信协议、路由协议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为后续的应急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提供基础支撑。

2. 应急环境监测系统的需求分析。

针对应急环境监测系统的需求和功能,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应急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场景,确定方案的基本框架和实现思路。

3. WSN节点设计和实现。

设计可以用于应急环境监测的无线传感器节点,实现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等功能,同时考虑节点的低功耗设计,实现长时间连续工作。

4. 应急环境监测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

将无线传感器节点按照一定的规划部署在应急环境中,构建可靠、高效的环境监测系统,并开发数据处理和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分析和管理。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探索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应急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扩展其应用场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 研究WNS的关键技术,为构建高可靠、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3. 设计可用于应急环境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方案,提高应急环境的监测能力,为应急决策提供支撑。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阅读、案例研究、模拟实验、系统设计和模型模拟等方法,通过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相关文献,在了解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设计应急环境监测系统的方案,并在模拟实验实现中验证其可用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分布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可以感知、处理和传输周围环境中的信息数据。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自组织、自适应、自修复、低功耗等特点,适用于广泛的应用场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机器智能、智能交通、医疗健康等领域。

然而,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数量庞大、资源有限、环境复杂等特点,导致无线传感器网络存在一系列的关键问题,如节点定位、拓扑控制、能量管理、路由协议等。

研究这些关键问题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关键问题,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术,并进行实际应用验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包括:1.节点定位问题: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定位的方法和技术,并对比不同方法和技术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2.拓扑控制问题: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拓扑控制方法,包括建立拓扑结构、维护拓扑结构、选择拓扑结构等。

3.能量管理问题: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能量管理方法,包括能量匹配、能量收集、能量优化等。

4.路由协议问题: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路由协议,包括传统路由协议、分层路由协议、多目标优化路由协议等。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文献调研:对于节点定位、拓扑控制、能量管理、路由协议等关键问题的相关研究论文进行收集和分析,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案例分析: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选取实际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应用效果。

3.仿真实验: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不同方法和技术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和验证。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通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关键问题的研究,提出一些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法和技术,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仿真实验进行验证。

预期成果包括:1.论文:发表一定数量、一定水平的高质量论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促进学术交流。

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评测体系及综合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评测体系及综合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评测体系及综合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与有线传感器网络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不需要布线,能够实现远程数据采集、实时监测等功能,具有灵活性高、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广受欢迎。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非常重要。

性能不佳对网络的整体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包括网络的可靠性、延迟、吞吐量等。

因此,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评测体系及综合实验方法,对于优化网络性能和提高网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评测体系及综合实验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性能指标:通过回顾文献中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评测的研究成果,确定一些关键的性能指标,包括网络通信距离、网络吞吐量、网络延迟、网络稳定性等。

2. 确定评测方法:通过分析现有的评测方法和工具,选择适合本文研究的评测方法,包括仿真平台、实验平台等。

3. 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所选方法,确定具体的实验方案和参数设置,包括节点分布情况、网络拓扑结构、传输协议、数据包大小等。

4. 进行实验测试: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测试,并记录数据和结果。

5.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实验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进行性能评估。

三、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如下:1. 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评测体系和综合实验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

2. 通过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特征和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3. 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各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四、研究方案本文的研究方案包括以下步骤:1. 回顾文献,确定关键的性能指标。

2. 分析现有的评测方法和工具,选择适合本文研究的评测方法。

3.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节点分布情况、网络拓扑结构、传输协议、数据包大小等,根据方案,进行实验测试,并记录数据和结果。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其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而定位系统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可以为网络中的节点提供位置信息,从而实现各种服务。

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旨在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定位系统进行研究,具体目标和内容如下:1、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与算法;2、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精度、功耗、可靠性等,以及不同算法的优缺点;3、设计并实现一套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系统,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4、对比测试不同算法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系统中的效果,进行优化改进;5、通过实际测试验证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系统的可行性和效果。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1、文献调研法: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系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调研,了解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分析不同算法的优缺点,为设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设计方法:根据文献调研结果,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包括节点设计、数据传输、数据处理等方面;3、算法实现:实现不同算法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系统中的应用,包括距离测量、三角定位、基于梯度的定位等算法;4、实验测试:在实验室和实际应用场景中,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系统进行测试,评估其性能,优化改进。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将设计并实现一套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系统,通过实验测试验证其可行性和效果。

具体成果如下:1、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2、不同算法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系统中的应用效果评估;3、优化改进后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系统;4、相关研究论文或学术报告。

五、研究难点本研究面临的主要难点是:1、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系统的节点设计与算法实现;2、系统的定位精度、功耗与可靠性等性能指标的平衡;3、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系统的实际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北京市朝阳区一氧化碳预警系统是国内气体传感器检测 气体的一个物联网的特例。该系统通过在房屋内安装监控探 测器和无线传输模块 3 万只,对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进行 24小时实时监控。2010年春节期间,各监控中心共收到一氧 化碳浓度超标报警信息 194 例,所有报警全部按照既定流程 进行了及时处置,通过防手段减少人防工作量,提高对一氧 化碳中毒事件的防控水平,有效确保了百生安居乐业、社会 安全稳定。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研发的 GTH500(B) 型一 氧化碳传感器。该检测仪主要用于监测煤矿井下环境气体中 一氧化碳的浓度,能在具有瓦斯或煤尘爆炸等危险恶劣的环 境中对煤的自燃等各种内、外因造成的火灾实现就地监测和 遥测。它采用高性能进口电化学原理的气体传感器 7E/F( 英 国CITY),在整个硬件软件设计中,采取多种抗干扰措施, 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电磁兼容要求,具有性能稳定、测量精 度高、响应速度快、故障自检、结构坚固、易使用易维护等 特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气体监测系统的研究 与设计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研究内容 准备工作情况和主要工作措施 工作计划 预期成果 难点和创新点 参考文献
一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煤田火区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全球范围内除了南 极洲以外,其他几大洲都存在地下煤火现象。美国、印度等 国家同样受到煤田自燃引发灾害的困扰。我国煤田火区主要 分布在新疆、宁夏和内蒙古。这三个自治区的煤炭储量约占 全国储量的80%以上,可是这些地区又是全国煤田火灾最为 严重的省区。据有关部门估算,这3个自治区潜在燃烧面积 多达 720 平方公里,燃烧的煤火每年破坏煤炭资源多达 2 亿 吨,燃烧时排放出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地污染了大气环 境,在对流层会形成大范围的酸雨,并可能破坏臭氧层,给 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的威胁。
三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有害气体监测系统设计总体方案; 2.无线气体传感器网络组网; 3.节点软硬件设计; 4.气体检测模块研究; 5.监测控制中心管理系统设计
1.有害气体监测系统设计总体方案
气体监测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无线气体 传感器网 络 网关
NO2 CO CO2
SO2
气体检测仪器的发展方向
气体传感器的研究涉及面广、难度大,属于多学科交叉的 研究内容。气体传感器智能化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智能气体 传感器将在充分利用微机械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 处理技术、电路与系统、传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模糊理论 等多学科综合技术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气敏材料的开发和根据 不同原理进行检测器结构的合理设计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 未来气体传感器的发展也将围绕这两方面展开工作。 目前仿生气体传感器也在研究中。警犬的鼻子就是一种灵 敏度和选择性都非常好的理想气敏传感器,结合仿生学和传感 器技术研究类似狗鼻子的“电子鼻”将是气体传感器发展的重 要方向之一。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往往煤田有多处自燃着火区,不可能同时去灭火,因此可 根据着火点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来决定优先灭火。在煤田着火 区域密集布设无线传感器网络气体监测节点可以实时地远程监 测的有害气体排放的情况,这充分体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 点。监测人员不用到现场也可监测气体排放情况,保护了监测 人员的安全,为进一步治理当地的空气污染提供依据,最终达 到保护空气环境、节能减排的目的。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 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M40•M 煤矿专用4气体检测仪:首家获得煤安MA认证 , 锂电池可连续工作18小时,超大LCD显示,75小时数据记 录 , 5 0 英尺 远 程 采样 , 可 检测 氧 气 ( O 2 ) 、 甲烷 气 体 (CH4)、一氧化碳 (CO)、硫化氢(H2S)。 T40 单气体检测仪,使用普通5号电池,容易更换,翻盖 标定罩,美国专利,标定简便,重量轻、体积小,获得中国 煤安MA认证,超大LCD液晶显示屏能清晰的读出气体浓度、 种类、峰值和高、低浓度报警水平,可检测HS或CO。
CO CO2
NOInΒιβλιοθήκη ernet网络 移动网络CO2 NO
CO NO2 SO2
监测控制 中心
监测人员
NO2 CO CO2
无线气体 传感器网 络
气体传感器节点 汇聚节点
有害气体监测系统设计总体方案
用于煤田火区空气环境监测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所示。 这是一个层次型网络拓扑结构,最左边为部署在实际监测环境 中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往右依次为移动网络、网关,最 终连接到Internet网。为获得准确的数据,传感器节点的部署 密度往往很大,并且可能部署在若干个不相邻的监控区域内, 从而形成多个传感器网络;传感器节点将感应到的数据传送到 转发节点,再由转发节点发送到汇聚节点sink,汇聚节点负责 将数据经移动网发送到网关上。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在气体检测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体传感器的气敏 材料的创新以及复合气体采集的实现上。气体检测仪做成便 携式的和固定式的两种。现在的气体检测仪多集中于气体传 感器阵列电子鼻系统,可检测多种气体。日本费加罗公司发 明的TGS系列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优良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 性以在全世界获得广泛确认。美国英思科公司(Industrial Scientific Corporation)是全球知名的设计制造和销售工 业 级 便 携式 和 固 定式 有 毒 有害 气 体 检测 仪 的 专业 公 司 。 Industrial Scientific已成为全球坚固可靠的气体监测仪器 (系统)的代名词。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 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节能减排意义深远,这应该是一项全社会、全球性的自发 行为。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为我们的后代着想,而绝 对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只有坚持节约发展、 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