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主流法律观及其深度融合——兼及法律方法论的实践功能
法律社会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论文【范本模板】

法律社会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法律社会学是以研究法律的实行和效果等作为主要对象的一门学科。
它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在西方国家兴起。
但对我国来说,它还是一个正在创建的新学科。
我们在一个新学科的创建时期应该讨论有关这一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或基本设想,例如这一学科的特征、研究对象、与原有的相近学科的分工、学科的理论基础、历史发展和研究意义等等,以便在以后学科发展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并尽可能地避免因缺乏这些基本理论或设想而对学科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后果。
本文旨在对法律社会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或设想作一探讨.一、法律社会学是我国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本章所指的法律社会学是法学中一个分支学科。
按照国际社会科学中的传统,不仅法学,而且社会学,都有法律社会学这一分支学科.从这一意义上讲,法律社会学也可以说是法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个边缘学科。
事实上,法律社会学的研究往往要涉及到法学、社会学以外的其他许多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在内.因而法律社会学也具有“软科学”的特征.在西方法学中,法律社会学(Sociology of Law)和社会学法学(Sociological Jurisprudence)这两个名称的关系是含糊不清的。
由于二者特征都在于以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法律,都着重研究法律的实行、功能和效果等,因而有时是通用的。
但有时却是有区别的。
一般地说,社会学法学是指法学中一个学派,仅在法学中使用。
在有的法学作品中,又称功能法学派.法律社会学则被认为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但有些社会学法学家也常将自己的作品称为法律社会学。
例如,社会学法学的创始人之一、奥地利法学家埃利希(1862年~1922年)的主要著作即称为《法律社会学的基本原理》。
我们认为,法律社会学和社会学法学实质上是同一含义,仅由于研究者本人是社会学家或法学家,在研究同一问题上(例如青少年犯罪问题和夫妻共同财产制问题等),其研究角度和着重点有所不同,一个社会学家要综合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种社会因素来研究这一问题,而法学家则着重研究这一问题的法律方面,但又不限于法律方面。
中国政法法学研究方向

中国政法法学研究方向中国政法法学研究领域广泛,涉及理论与实践、程序与实体、传统与现代等多方面内容。
本文将对中国政法法学研究方向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一、中国政法法学研究的基本范畴1.法理学研究:探讨法律的本质、起源、发展、功能等基本问题,为法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法制史研究:研究我国法律制度的历史演变,总结法律发展的规律,为现实法治建设提供借鉴。
3.宪法学研究:研究国家根本法,探讨宪法的基本原理、制度、实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4.民法学研究:研究民事法律关系,包括物权、债权、人格权、继承权等,为民事立法和司法提供理论支持。
5.刑法学研究:研究犯罪与刑罚,探讨刑法的原则、制度、罪名和刑罚体系,为刑事立法和司法提供理论指导。
6.行政法学研究:研究行政法律关系,包括行政组织、行政行为、行政诉讼等,为行政立法和司法提供理论依据。
7.诉讼法学研究:研究诉讼程序、诉讼制度、证据制度等,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中国政法法学研究的重点方向1.法治理论与实践:研究法治的基本原理、制度构建、实践路径等,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2.比较法学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总结法律发展的规律,为我国法律改革提供借鉴。
3.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研究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探讨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和运用等问题。
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研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制度,探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
5.国际法学研究:研究国际法的基本原理、制度、实践,以及我国在国际法领域的立场和策略。
6.互联网法学研究:研究互联网法律制度,探讨网络空间治理、数据保护、网络犯罪等问题。
三、中国政法法学研究的未来发展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高法学研究的理论水平。
2.紧密结合我国法治实践,为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3.推动法学研究方法的创新,运用实证研究、跨学科研究等方法,提高研究质量。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法学研究的优秀成果,提升我国法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法社会学 第一章 法社会学的概念和框架

不提供课件拷贝社会秩序突变的法社会学研究法律指标问题周四下午:法社会学(学院路,2:00——5:20),1—3周,9—14周,211室============================================================ 基础参考书朱景文《法社会学》第二版(德)托马斯〃莱塞尔《法社会学导论》(2007年第四版,高旭军译)(英)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80年代,译?。
埃希利《法社会学》,舒国滢译,近年版?。
——“活法”概念四本书,学科基本框架外围参考书社会学教材农村社会学——对比看出法社会学研究的不足城市社会学(城市学)——专业性较强考试:文章,5000——8000字。
题目:非规范法学题目的论文,结合毕业论文方向主要是特定问题。
专题性参考苏力《法治以其本土资源》,法大出版社,年?。
范瑜《多元纠纷调解机制》-------===============================第一讲法社会学的概念和框架核心观点:(1)法社会学是研究法律与社会的关系的学科;(2)从法学自身看,法社会学的兴起源于法学研究方法的局限;(3)法社会学在研究方法的核心特征是把科学分析,即经济与科学方法引进法学。
(4)法社会学研究的“中国问题”——法律与社会转型第一节法社会学的概念法社会学是研究法律和社会的关系的学科,是法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学科。
对法学来说,引进社会学及其它社会科学方法,是为了克服原有法学研究方法的不足。
所以,也可以说,在中国,法社会学主要是法学界借鉴、运用社会科学成果用于研究法律问题的学科。
什么内容的学科?谁的学科?哪个学术集团在讲这门学科?(法社会学)应该将社会学和法学的思维方法联系起来,总结这两门学科的经验,并将两者的科学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同时,本书还反映了这样一种观点,即今天人们不能只从成文法角度并且在割裂法律和社会相联系的情况下去研究法社会学,如果法社会学关注到这一复杂任务,它就在发掘并揭示出一个重要的科学宝藏,其不仅有益于社会科学,而且有益于法学。
重新认识我国法治进步的重大理论意义——兼及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

[ 中图分类号 ] D 2 . 90 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7 8 8 (0 0 0 — 0 9 0 10 — 4 7 2 1 )3 0 4 — 4
20 0 9年 1 2月 4日是全 国法制宣传 日,媒体 特意
全文 刊出 了温家宝 总理 同 中国政 法大 学学 生共 度五 四青年节 时的谈 话 。温家宝 总理 的谈话 , 有两点 非常 重要 , 其一就是 “ 法大于天 , 治天下 ”强 调法律 和普 法 , 法的重要性 ; 其二 , 就是“ 立法要公 , 执法要平” 他用一 。 个 信访实例谈及 收入 分配 、 教育 权利等方 面的社会 公 平 问题 。这些论点延续了第 四代领导集体在法律 理念 上 的创新 发展 , 也反 映了对法律在 构建社会 主义 和谐 社会过程 中作用的重视。 自党 的十六大 以来 ,我 国法治 建设 不 断取 得进 步 。有学 者指出 , 以胡锦 涛同志为总 书记 的党 中央 的 法律 理念 , 日益 成熟 为一个 完整 的体 系 , 已 即形 成 了 人本法 律观 及在其 指 导下 的和谐 法治 观 、依 法 执政
的。但是 我们在 理解这种进 步的意义时 , 不能仅 仅将 其 肤 浅 地 表 述 为 “ 真 总 结 了 中 国 法 治 建 设 实 践 经 认 验” “ .借鉴 了世 界法治文 明优 秀成果 ” 或者 “ 使马克 思 主 义法 治思想更加全 面、 更加具体 、 更加深化” … 。 这种 笼统 的标 签 . 利 于我们进 行理 论上 深入 反思 。 忽 不 也 视 了 这 些 法 治 创 新 的 重 大 意 义 。其 实 换 一 个 角 度 , 从 马克思 主义法学 在我 国学 界存 在 的部分 争论 出发进 行研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于我们重新 认识我 国法 治进步 的重 大理论 意义 , 是很有价值的 。
关于当代法学方法论的现代价值的探讨

-25-职工法律天地2017 年第 8 期法学研究zhigong falv tiandi摘 要:法学方法论如何实现现代化价值,就要看怎样认识当代法学方法论。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想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法学方法论在法哲学和法律学领域彰显独特魅力,提升了法学的现代价值,这就足以立足于学术界。
然而法学的应用随处可见,就法律学而言,熟悉法学方法论,是展现法官职业操守的一条有利途径,也是提高司法能力的手段。
探讨法学方法论,从中获取法学的现代价值,是法学知识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法学方法论;现代价值;探讨实现现代价值的法学方法论从两方面来探讨,广义和狭义。
广义层面的法学方法论是研究法律法学的学科、语言与媒介之间的互动。
狭义的法学方法论就是法律逻辑、法律思维、法律推理和论证之学。
总之,法学方法论在当代学科发展中遥遥领先,在实践领域也是名列前茅,尤其体现在法律学方面,事件、案例的分析和推理都是实践,这就明显的阐释法学方法论的价值。
一、当代法学方法论的理论价值、学科价值(一)理论价值的体现法学方法论的理论价值体现在两方面,法哲学和法理学的改革、实践、创新。
对世界的认知、认识、把握体现的就是哲学。
所谓哲学,就是研究客观世界上的一切普遍规律的科学,归根结底就是研究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科学,哲学即智慧之学。
哲学是世界观,而世界观的内在就包含方法论,既然是世界观,就离不开一个“观”字,“观”就得掌握方法和规律。
拉伦茨说过:“如果不考虑法哲学,就根本无法研究法学方法论。
”方法论是我们观世界的视角。
法理学就其学科本性而言,是理论思维科学,而这种理论思维性科学必定是抽象的而非具体的,是形而上的而非形而下的,具有较浓厚的哲学色彩。
理论法学指主要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的法学分支学科,具体包括法理学、法哲学、比较法学、法社会学、立法学、法律逻辑学、法律教育学和法律心理学等。
当代法学家试图认证法学,尝试超越自然科学,想通过法理学实现法学方法论的演变。
中国传统法学实践风格的理论诠释——兼及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孕育

( 1 . 山 东 大 学 法 学 院 ,山 东 济 南 2 5 0 1 0 0 ; 2 . 河 北 经 贸 大学 法 学 院 , 河北 石家庄 0 5 0 0 6 1 )
[ 摘 要 ]中 国 传 统 法 学 根 植 于法 律 实 践 中 , 它 虽 然 不 构 建 一 种 系统 化 的 理 论 体 系 , 但 却 具 备 明确 的 理论 指 向 和 思 想 旨趣 。 中 国传 统 法 学 的理 性 基 础 不 是 科 学 理 性 , 而是 实践理性 , 因此 传 统 法 学 不 追 求 客 观性 的 标 准 答 案 , 而 是 探 求解 决 问 题 的 合 理 性 路 径 。这 种 特 质 决 定 了传 统 法 学 的 实 践 风 格 , 这 种 实 践 面
第 4 3卷 第 5期 2 0 1 3年 9月
浙 江 大 学 学 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H 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V0 1 . 4 3。No . 5
S e p t .2 0 1 3
DOI :1 0 . 3 7 8 5 / j . i s s n . 1 0 0 8 — 9 4 2 X. 2 0 1 3 . 0 6 . 0 4 1
中 国传统法学实践风格的理论诠释
兼 及 中国 法 治实 践 学派 的孕 育
He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Ec o n o mi c s& B u s i n e s s ,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 5 0 0 6 1 。C h i n a )
河南开放大学本科《法律社会学》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至3+我要考试)试题及答案

河南开放大学本科《法律社会学》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至3+我要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奚料整理于2024年6月;适用于河南开放大学法学本科学员一平台无纸化考试。
作业练习1 试题及答案1.社会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的性质可以分为(ABCD1.a机变化,选项中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A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B.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C.描述型研究和解释型研究D才黄剖研究和纵贯研究2,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ABCD随机变化,选项中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A.米德B莱格U弗洛伊德D.马斯洛3.马克斯韦伯理论的核心问迤是(ABCD随机变化,选项中红色字体为本题正喻答案)•A资本主义为什么只产生于东方B.资本主义为什么没有产生在东方C资本主义为什么只产生于西方D.资本主义为什么没有产生在西方4.作为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开始就提出要建立中国自己的社会学的学者是(ABCD随机变化,选项中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A.费孝通B严复C雷瞒D.皇太炎5.法与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下列哪一一个选项没有正确表述二者的关系?(ABCD随机变化,选项中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A法与政治体制密切相关.如果在分权型权力结构中,法的被需要还只是作为人治这种权力运行方式的点壤或辅助,则0权型权力结构中,权力的配置和行使j⅞须以法为依凰BjS治在上困建筑中居主导地位,因而总体上法的产生和实现往往与一定的政治活动相关.C,法对于国家机构、政治组织、利益集团等政治角色行为和活动的程序性和规范性控制,表明法对重要政治角色行为控制、调整的必然和必要。
D.政治运行的规范化,政治发展中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政治体系的完善化,离开法的运作都无从谈起.6.法与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下列哪-一个选项没有正确表述二者的关系?(ABCD随机变化,选项中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A法与政治体制密切相关.如果在分权型权力结构中,法的被需要还只是作为人治这种权力运行方式的点缀或辅助,则在集权型权力结构中,权力的配置和^使皆须以法为依据B.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因而总体•上法的产生和实现往往与一定的政治活动相关C.法对于国家机构、政治组织.利益集团等政治角色行为和活动的程序性和规范性控制,表明法对重要政治角色行为控制、调整的必需口必要D.政治运行的规范化,政治发展中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政治体系的完善化,离开法的运作都无从谈起7.由于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既得益不同,人民对同一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和不同的立场、态度,因此在采取某祜亍为措施改变某一社会现象时,常常会引起矛盾和冲突.这是(ABCD随机变化,选项中红色字体为本篇正确答案).8.社会解组理论C社会失范理论D.利益冲突理论8.根据韦伯对合趣治的分类,世袭制属于(ABCD随机变化,选项中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A法治型B.传统型C.魅力型D.法理型9.基于当事人自己、社会及国家这三种渠道,纠纷解决方式不包括(ABCD随机变化,选项中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A.公力救济B集体救济U社会救济D.自力救济10∙从法律角度看,内部的人不包括(ABCD随机变化,选项中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A律师B.法律制度中的人C.f⅛AD.法官I1.下列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的是(ABCD随机变化,选项中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A刑法B.治安管理处罚法C.劳动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12.(ABCDIa机变化,选项中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认为人们服从法律是由于白我利益的权衡,如果月因λ法律所获得的利益大,就会选择服从法律。
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关系研究

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关系研究一、我国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现状根据我国近年来法学研究情况,在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关系问题上,我国存在着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相脱离问题,法学理论显得无力。
尽管后来法社会学的出现为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结合做出了努力,但这个问题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法学研究有所起步。
由于我国法律的移植背景,所引借的国外法条与法学理论面临本土化过程与问题。
当时法学理论研究状况是部门法学的研究主要关注法律规则与解释,而法理学的研究则主要包括一些政治性和道德性的问题,并且研究水平较低,基本上处于一种靠法理学者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来对法理学研究。
九十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关注实际的法社会学研究,使法学开始注重本土的司法实际运作知识和理论,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法学理论与法律实际严重脱离状况有所改善,法治转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包括依法治国、法制建设等主题受到关注。
然而,在学者研究报告中,对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问题的总结仍然是我国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相脱节的状况在根本上还是没有改观。
二、法学理论的无用论对理论无用的说法既来自法律实务工作者,也包括一些学者本身。
法律实务者总抱怨当实践寻求理论指导的时候,总是找不到相应的理论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实务工作者对司法实践中所做的理论研究能否产生有效的作用持一种怀疑的态度。
有些学者直言:中国当代法学院所提供的理论知识有许多不是法官所需要的,而法官需要的又并非法学院所能提供的。
近三十年来学者的理论研究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法学教授与法官各自为营,从自己的角度来研究。
对于理论无用的偏见,我们应谨慎看待。
导致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脱节出于多种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国的法律移植背景。
由于我国法律的移植主要是翻译,中国近现代法学在理论知识生成过程中忽略了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关注,法学理论与其研究对象之间存在断裂,法律的理论规范和社会现实之间不相适应。
与其他学科相比,当代法学研究更缺少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0 1 2 T B 0 1 1 ) 。
作者 简 介 : 厉尽 国( 1 9 7 6一) , 男, l l J 东F t 照人 , 法 学博 士 , 山东 大 学 马 克 思 主 义学 院 、 山东 大 学 ( 威海 ) 法 学 院 副教 授 , 研 究 方 向 为 法理 学
当代中 国主 流法律观及其深度融合 术
— —
兼 及 法 律 方 法论 的 实践 功 能
厉 尽 国
( 山 东大学马克思主 义学院, 山东 济南 2 5 0 1 0 0 )
【 内容摘要 】 从现 象学角度 来看 , 法律 显现 自身的活动 与过程具有 一种 “ 构成” 的性质 。在 法律 实践 中, 各种 政治 因
素、 社会 因素、 历史文化 因素不断获得规 范性整合而使法律获得旺盛的 生命 力。通过 梳理和分析 当代 中国主流 法律 观及其深度融合之可能 , 可以发现更为适合 中国法治路 径的法律观应 当是 来 自基 于现 象学的规 范法学, 而法律 方法
论 则是 实践 法 治 必 不 可 少的技 艺 。
法 律方 法论 的实践 功 能抱 怀 疑 态 度 , 例如 , 认 为法 律 们各 自不 同的法 律 观 。 “ 关 于 法 律 的 本 质 不 可能 只
解 释 只是法 官解决 问题 的一种 策略 , 而法律论 证不 过 有一 个 , 并 且在 每个视 角 的法律本 质需 要我 们努 力去
是 司法 过程 中 的“ 理论神话” 。 l 】 而法 律 方 法 论 在 实 探索 , 真 正地 透 过 现 象 看 本 质 ” 。 _ 4 现 象 学 的法 律 观
法 律 的实 践技 艺很难 用一般 的理论 表述 出来 , 但却 可 “ 社科 法学 ” 及其 法律 观加 以考察 。 【 ) _ 以通过法 律方 法 的分类 细 化 和设 定 基 本 原则 使 之 便
一
于运用 。 _ 3 在这 里 , 我 们看 到 了从 不 利 法 学 : 以权 力或 权利 为 内核 的法
差异 来 自于起点 、 方法 及过程 的分 歧 。法 律方 法 物史 观 出发 , 从不 同侧 面 和角 度 埘 法作 出过 解 释 , 以 论 功能 的不 同观点 源于人们 所持 法律 观 的分歧 , 更 源 揭示 法 的本质 和基本 特征 。其基本 观 点包括 : 法是 在
于 人们用 于 洞悉事物 方式 之差 异 。实 际上 , 当我们 理
一
定 的物 质生 活关 系 中占统治地 位 的统治 者 的意 志 ;
解、 表达 以及运用法律之时 , 就已经决定 了我们对其 统 治者 的意志必 须 以 国家 即 法 律 的形 式 存在 才 具 有
法所 表现 的统治 者意 志是 由他们 共 同的利 功 能 的定位 。 因此 , 如 何 看 待法 律 方 法论 的功 能 , 根 普 遍效力 ;
践 中发挥 的实际作用 并不 十分显 著 , 这 一事 实也在 某 认 为 , 如果 要整 全地 把 握法 律 现 象 的本 质 , 必须 首 先 种 程度上 加深 了这 种 印象 。但 也 有学 者认 为 , “ 司法 对这 些法 律显现 的方 式 、 过 程及其 结 果有所 把握 。通 不 是操作 , 而是 在法 律 方 法 的帮 助 下理 解 、 解 释 和应 过这 种法 律显现 的分 析 , 有 可能使 分歧 与差 异 的问题 用 法律 ” , 因此 , 法 律 方 法论 并 非 “ 中看 不 中用 ” 的 得 到澄清甚 至消 解 。在此 , 我们选 择 中国改 革开放 以 理论 , 它 的实践 功 能在 于塑 造 法律 思 维 。而 且 , 尽 管 来三种 基本 法学 类型—— “ 政法法 学 ” 、 “ 诠 释法 学 ” 、
【 关 键 词】 主流法律观
深度 融合
现 象学 法律方法论
【 中图分类号 】 D F 0 — 0 5 1
卜 ・ ・ + “+ “+
【 文献标 识码】 A
・ ・ + “+
・
—
“— ■一一— 一- ・ — ■ 一 一— ・ 卜 一— 一”— ■一”— — + 一”— — + 一・ ・ — - +一 ”—十 一” — - + 一・ ・ - - 卜”- - 卜 ”+
—
”
—
“
+ “+
“ +
”+ ”+
”+ “+ “+ ”+
”+ “+ “- 4 - “十 ・ - + ”+ - ・ + ”+ . . +
引 论
本 出路在 于“ 还原 ” 那些 看似 “ 不 可通约 ” 的分歧 与 差
异 。为此 , 我们选 择从 当代 中国法 律 观这一 基础 问题
自国 内法 律方法 论研究 兴起 以来 , 法学界 对法 律 并基 于现 象学 立 场 加 以分 析 。 从 现 象 学 立 场来 看 , 方 法论之 实践 功能 始 终存 在 着 不 同 观点 。有 学 者 对 法律 可 以通 过不 同途径 向人 们显示 自身 , 从 而形成 人
第 3期
2 0 1 3年 6月
政. 圭 论
Zh e ng F a L u n Co n g
No . 3
J u n . 1 0, 2 0 1 3
【 文章编号】 1 0 0 2 - - - - 6 2 7 4 ( 2 0 1 3 ) 0 3 _ _ 0 1 2 _ _ o 7
学 理论对 现实 的解 释 与 相互 竞 争 。前 者遵 循 了法 律
与 社会科 学 的方法论 立场 , 后者则 遵循 了法律 的规 范
法 学立场 。
律观
建 国以来直 到改 革开放 之前 , 我 国法学 特别是 法 理学 长期 附属 于政 治 学 。马 克思 主 义 经 典作 家 从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