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绝品收藏)

合集下载

篆书十大名品欣赏

篆书十大名品欣赏

篆书⼗⼤名品欣赏⽑公⿍⽑公⿍(Duke Mao Tripod),西周晚期⽑公所铸青铜器,清道光末年出⼟于陕西岐⼭(今宝鸡市岐⼭县),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公⿍内铭⽂长达四百九⼗七字,记载了⽑公衷⼼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篇尚书”。

其书法乃成熟的西周⾦⽂风格,奇逸飞动,⽓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长。

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散⽒盘散⽒盘,因铭⽂中有“散⽒”字样⽽得名。

有⼈认为作器者为夨,⼜称作夨⼈盘。

传清乾隆初年于陕西凤翔出⼟。

1935年《散⽒盘》随清宫其它⽂物移交北平故宫博物院,抗战时曾南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散⽒盘,其铭⽂结构奇古,线条圆润⽽凝炼,字迹草率字形扁平,体势欹侧,显得奇古⽣动,已开“草篆”之端。

因取横势⽽重⼼偏低,故愈显朴厚。

其“浇铸”感很强烈,表现了浓重的“⾦味”,因此在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虢季⼦⽩盘虢季⼦⽩盘,商周时期盛⽔器,晚清时期出⼟于宝鸡,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镇馆之宝。

虢季⼦⽩盘被视为西周⾦⽂中的绝品。

它的⾦⽂排列⽅式与字形处理⽅式显然有别于其他西周铭⽂,却与东周后期战国吴楚⽂存在着某种相近的格局。

⽐如,它⾮常注意每⼀⽂字的单独性。

线条讲究清丽流畅的感觉,⽽字形却注重疏密避让的追求,有些钱条刻意拉长,造成动荡的空间效果。

造型的精练与细密,也使⼤家惊讶于西周⾦⽂中这样清丽秀逸的格调。

⽯⿎⽂⽯⿎⽂,秦刻⽯⽂字,因其刻⽯外形似⿎⽽得名。

发现于唐初,共⼗枚,⾼约⼆尺,径约三尺,分别刻有⼤篆四⾔诗⼀⾸,共⼗⾸,计七百⼀⼗⼋字。

⽯⿎⽂是集⼤篆之成,开⼩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

是由⼤篆向⼩篆衍变⽽⼜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

⽯⿎⽂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第⼀法则”之称誉。

⽯⿎⽂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最盛,如著名篆书家杨沂孙、吴昌硕就是主要得⼒于⽯⿎⽂⽽形成⾃家风格的。

流传⽯⿎⽂最著名的拓本,有明代安国藏的《先锋》、《中权》、《后劲》等北宋拓本,现在⽇本。

陈荣明的陶瓷艺术

陈荣明的陶瓷艺术

陈荣明的陶瓷艺术Rongming Chen is a highly-acclaimed ceramic artist from Jingdezhen; China; the porcelain capital of the world. He has been creating art pieces using ceramics for forty years; and was honored as a “Chinese National Master of Applied Arts” in 1989. Mr. C hen is now the owner of the Youhai gallery in Shanghai Pudong District and also operates a porcelain workshop in Jingdezhen.陈荣明陶瓷艺术作品风格既磅礴大气;又精致细腻;色彩丰富;层次分明;诗情画意;令人陶醉..他的瓷版画海的女儿由蓝天、大海、白帆、裸女构成自然美和内在美、在2005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获金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研究所所长、着名作家叶辛评论:“海的女儿以她温柔的脸庞;神秘的微笑;智慧的眼神;深邃的目光和洁白细腻的肌肤透出阵阵天使般的神韵..凝视海的女儿会令人情不自禁地浮想联翩;神采飞扬..海的女儿纯洁的形象会洗尽人内心深处的尘埃;净化俗世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世界..”还有他与上海师范大学陈星平教授合作创作的高2米;长6米的巨幅瓷版画孙悟空大闹天宫气势宏伟、工艺独特;人物栩栩如生;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创新金奖;为此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着名京剧表演家尚长荣题词:“中华文化;博大情深;星平荣明;妙作传神;国粹国宝;融汇永存”..再有他的青花瓷缸水浒人物口径1米;高0.8米;在10个角面上水浒传中比较知名的20个好汉;如宋江、李逵、花荣、卢俊义、武松等双人合作一团;并点缀树石庭园等背景;人物造型各有特色;姿态各异、性格鲜明;画面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该作品在2001年杭州西湖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获银奖..陈荣明现来上海发展;他曾经作为景德镇陶瓷行业的拔尖人才;跻身于江西省申报的71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行列..如他的申报作品;瓷版画天使梦露表现了这位绝代名姬;在瀑布海水相拥之下;以自如优雅的身姿;亮丽细腻的皮肤;迷人的微笑;展现出一幅天使降落人间的美丽图画..还有斗彩牡丹花瓷瓶;造型饱满;牡丹之叶在瓷胎上用笔挥洒自如;青花料发色纯正;层次分明;牡丹枝干穿插疏密有致;用笔干脆利索;富有书法韵味;釉上描绘的五朵牡丹花;色彩缤纷、姿态万千;作者娴熟的瓷器花卉技法把牡丹花争艳斗胜;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最近;他为北京奥运创作的瓷雕鸟巢正在美国巡展;受到美国观众的高度赞扬;他们认为瓷雕鸟巢雕琢细腻;造型新奇;无比艳丽;无比光彩;立体再现了北京奥运会主会场的雄伟气魄..火与土练就瓷雕;鸟巢用洁白、细腻的牡丹花相衬;既有现代感;又融入了中国元素;给人以无限遐想..采用“镂雕、捏雕、圆雕”等瓷雕传统工艺;使瓷雕鸟巢可观、可赏、可藏;让人眼睛一亮;极具震撼力..目前;瓷雕鸟巢分别在上海陶瓷博览中心、中福古玩城和上海的创意园区亮相;为此;刘远长大师题词“瓷雕鸟巢;誉满天下”;赖德全大师题词:“陈荣明创意瓷雕鸟巢惊天地;誉满神洲;泣鬼神”..陈荣明对陶瓷艺术的开拓创新;还表现在陶瓷邮票设计上;1991年;他设计的景德镇瓷器邮票一套6枚;集罐、尊、瓷、碗、盘等6种造型;这是景德镇制瓷以来第一次发行的邮票;日本着名集邮家水原明窗先生称之谓世界上最漂亮的一套邮票;日本趣邮社还为此专门发行了一套邮折..近年来;他设计的“中国白莲之乡――江西&8226;石城”16枚荷花系列邮票也在中国邮政发行..难能可贵的是他把陶瓷创作和应用当代高新技术成果结合起来;在邮品瓷设计中率先引进了太空瓷..经1880度高温烧成的太空瓷;硬度极强;高压不碎;厚度仅为0.62毫米;洁白透明;身价比黄金还稀罕珍贵..1996年上海浦东特种邮票太空瓷镶嵌纪念封发行;1998年贺兰山岩画邮票太空瓷镶嵌封发行..1999年50周年国庆前夕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民族大团结邮票一套共56枚;随后陈荣明潜心研究半年设计发行的民族大团结太空瓷镶嵌纪念册有56枚太空瓷纪念封;着名作家叶辛评论:“太空瓷经高温1880度烧制而成;太空瓷片上的民族形象采用工笔白描的绘画手法;更加突出了太空瓷洁白透明的特征..”陈荣明是一个多才多艺、富有实干精神的陶艺大家..他虚心好学;善于博采众家之长;又不拘泥于传统;在釉下五彩、釉上墨彩、粉彩、青花、釉里红、绘画、雕塑等方面全面发展..他不但精通陶瓷雕塑;还擅长人物、山水画的创作;同时又能熟练掌握色釉窑变的技术;并破解个中的奥秘..全面扎实的艺术功底;使他在陶瓷艺术海洋中如鱼得水;通过他独到的视角和艺术功力;把现实的美与中国画、西洋画、陶瓷艺术融为一体;完美展现在一件件精美陶瓷艺术作品中;如:高温色釉、窑变两尺六瓷版画母子情、小友;粉彩300件瓷瓶与时俱进万马奔腾..浮雕――文学泰斗巴金;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创作..粉彩瓷瓶京剧李尔王;瓷版画世界名画;1995年设计的景德镇薄胎瓷瓶――飞天;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指定的特别礼品..2001年为上海APEC会议设计变脸瓷瓶等等..在继承景德镇的传统技法方面;陈荣明也是别具一格..尤其在仿古瓷制作研究上;他与景德镇博物馆的黄云鹏研究员一样享誉中华..他悉心制作的仿古瓷深受藏家欢迎..例如:仿宋代青白釉注&8226;注D..注D是配套酒具;造型饱满、端庄、和谐完美;在莹亮的青白釉掩映下;显示出典雅的气韵原件存安徽省博物馆;仿元代青花追韩信图梅瓶..这个瓶通体白中泛青、薄而透亮;青花色泽浓艳..萧何月夜追韩信;挥鞭快马十万火急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原件存南京市博物馆;仿明代五彩云龙纹盖罐..二条蛟龙一红一绿;气势磅礴;色彩艳丽夺目原件存上海博物馆;仿清代古彩花鸟纹尊;是康熙时期的典型器皿..端庄秀美的尊体;以娇艳浓重的古彩装饰;瑰丽动人;画面景色真切自然..原件存北京故宫博物馆..上述仿古瓷器原件均为各朝各代传世绝品;也是各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陈荣明能复制这些国宝;可见其功力的深厚陈荣明凭着对陶瓷艺术的酷爱和执着追求;经过40多年的辛勤耕耘和“泥与火”的锤炼;从1979年以来共有16件作品获得国家级金、银奖..他设计的编号T66景德镇瓷器邮票图稿及瓷版画――景德镇制瓷图为故宫博物馆永久收藏;祖国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艺术瓷瓶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瓷雕鸟巢被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他2008年的新作“牛年更牛;中华牛名垂宇宙”艺术瓷瓶被“傅雷杯”――全国第四届生肖已丑年个性化邮票青少年设计大赛所在赛场上海傅雷中学收藏..他为上海世博会园区设计制作的结晶釉动物系列作品已在浦东周家渡云莲路上展示;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还对此作了专题报道..难怪众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会众口一致地称赞陈荣明..刘远长大师讲:“八九年陈荣明和我同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他资历深、功底厚;一直从事专业设计;作品多次荣获国家金奖”..曾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的熊纲如大师认为“陈荣明是陶瓷系统一位优秀的创作设计工作者;在陶瓷设计与人才培养上都有突出成果..”赖德全大师还特别指出:“陈荣明艺德和陶瓷艺术创作功底很好;其作品海的女儿、野玫瑰、樱花等在全国陶瓷艺术创作评比中多次荣获金奖”..天才出于勤奋;天道酬勤就是对陈荣明陶瓷艺术作品最恰当的诠释..最近;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大学举办了中国陶艺家陈荣明作品美国欣赏会;尔后;美国blurb出版社出版了由着名作家叶辛题写书名的陈荣明陶瓷艺术作品集;陈荣明的作品已经走出国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陶瓷爱好者的青睐..。

奇石收藏正疯狂

奇石收藏正疯狂

奇石收藏正疯狂几十元变亿元,藏市上演“疯狂的石头”矿物晶体、戈壁石、河卵石、化石、陨石……这些不同种类的石头,如今在奇石藏家的眼里成了可遇不可求的最爱。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石”上下工夫,把收藏奇石当成一种时尚,一种投资方式。

精品奇石涨势惊人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奇石收藏价格创造了从两位数飙升到9位数的奇迹,有人用“疯狂”来形容。

奇石,又称赏石、供石。

在我国,历代文人爱石、藏石,形成了独特的收藏文化。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爱石、拜石的故事流传至今。

古人藏石,石种多为太湖石、灵璧石、英石等,尊崇皱、瘦、漏、透的审美标准。

如今,奇石收藏在灵璧石、英石、太湖石、昆石、崂山石、菊花石等传统石种外,又有了黄河石、戈壁石、三峡石、红河石等新石种,而且收藏者更喜欢那些似像非像,具有一定象形特征的奇石。

我国的奇石收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热起来,由于奇石资源的稀缺性,奇石收藏从未有贬值一说,尤其是一些精品奇石更是涨势强劲。

说起奇石行情,业内人士用“惊人”和“费解”来概括。

1993年,有位藏家买了一件青田石的雕件,上面雕了大小1/ 109个龟,由有“龟王”之誉的张海正雕刻而成。

当时藏家仅花1.5万元,现在市价已在300万元以上,20年里涨幅200倍。

200多倍的涨幅在奇石收藏界并不新鲜。

去年,一个状如“小鸡出壳”的戈壁石被专家评估了1.3亿元,据说十几年前收藏者从农民手上拿到它时仅花了几十元;另一块巴掌大小、神似老太太脸的戈壁石,专家评估9600万元,这块石头2000年在昆明展览时,开价才一万多元,12年竟然涨幅近一万倍。

涨势惊人的奇石还数黄龙玉。

6年前黄龙玉还不叫“玉”,统称黄蜡石。

2000年前后,一拖拉机黄蜡石仅卖300元。

2006年被披上“玉”的概念后,质地好的黄蜡石“籽料”成为黄龙玉,2008年至2011年身价剧增。

才几年时间,黄蜡石蜕变成玉的价格就翻了成千上万倍。

奇石价格涨幅为何如此惊人?业内人士表示,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奇石资源的“稀缺性”。

绝品

绝品

画品欣赏 书画装裱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拓展延伸 作业布置
• 《女史箴图》(局部) 女史箴图》 局部)
• 《女史箴图》(局部) 女史箴图》 局部)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
• 唐本的《女史箴图》是世界美术界公认的中国古 唐本的《女史箴图》 典绘画传世精品。 典绘画传世精品。 • 高24.8厘米,长348.2厘米,横卷。原有12段,因 24.8厘米, 348.2厘米,横卷。原有12段 厘米 厘米 12 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 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 • 于1900年,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之际被英军大尉 1900年 基勇松盗往英国, 基勇松盗往英国,现存于大英博物馆。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为感谢中国军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缅甸解除日军之围,曾有意把顾恺之的《 在缅甸解除日军之围,曾有意把顾恺之的《女史 箴图》归还中国,与赠送中国一艘潜水艇二择一, 箴图》归还中国,与赠送中国一艘潜水艇二择一, 做为谢礼。中国政府选择了潜水艇。 做为谢礼。中国政府选择了潜水艇。
常先生失踪, 常先生失踪 绝品实揭品? 绝品实揭品 卖画为生计, 卖画为生计, — 送画明大义! 送画明大义! —
常先生就义, 常先生就义
返回
三爷泪湿襟。 三爷泪湿襟。
人物形象概括
融 入 你 的 评 价
结 合 小 说 情 节
人 物 精 神 品 质
人 物 性 格 特 征
人 物 基 本 信 息




返回
拓展延伸
• 对比《文化苦旅-道士塔》中王道士的形象, 进一步思考这些坚守正义的英雄人物,为我 们传承下来的仅是那幅唐代珍品吗?
•说说在这些仁人义士身上最让你钦佩的是哪方 面的品质。

古董大收藏家的介绍

古董大收藏家的介绍

古董大收藏家的介绍周成富上海人。

本科学历。

《史海遗珍》编委。

现任上海灵石工程有限公司经理。

1976年涉足收藏,数以6万多件藏品,上至原始社会,迄至明清件等,琳琅满目,不泛珍品绝品乃至国宝,表现出"盛世藏宝"一个侧面。

在上海举办参与过巜首届云洲中国古玉文化珍藏展》,《第二届云洲中国古玉珍藏展》,和上海玉文化研究院在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文化中心举办《玉之路"礼玉"珍藏展》。

上海电视台新闻频道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导。

张芳硕西安市长安人,生于1858年,上过山下过乡,当过兵扛过枪,善学习肯钻研,经过商办过厂,开过公司做过矿产。

阅历太多见识广泛,做收藏下苦功走遍全国古玩市场,辨真伪看遍全国博物馆。

不耻下问访遍名师高人,阅过藏品成千上万,收藏朋友遍布大江南北。

醉心收藏刻苦肯钻研,藏品精美令人惊叹!喜爱朋友为人仗仪,愿天下收藏家到长安来做客!愿和各位大藏家成为真诚的朋友!现正全力筹备中华博物院陕西分院的建设。

方正生于1953年,山东济南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

上世纪90年代辞去公司职务创业,事业有成。

兼爱收藏,把高古玉器作为收藏研究重点,目前有许多珍惜名贵精工大型古玉珍品。

古代玉器承载着中华五千年乃至更悠久的灿烂文明,玉文化博大精深,因而对玉尤其对古代玉器的敬仰感动之情自然而然地升华。

这种感动之情不亚于七千年前红山文化先人对玉顶礼膜拜至信仰。

由这样一个美玉爱好者逐渐成为一名痴迷的古玉藏宝人。

2021年荣获中国文物保护金奖。

姜悦1974年出生,大专学历。

唐山市古玉器研究会会长,职业玉器鉴定师,职业铜器鉴定师。

2021年创建了唐山市古玉器研究会,现有会员300多名。

2021年,成功的举办了唐山市第十六届陶瓷博览会第一届古陶瓷展。

2021年,开创了第一个与国际接轨的《首届中韩古玉文化交流研讨会》暨首届先秦古玉展。

受到了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证明了民间有宝,精品在民间。

2021年,唐山市古玉器研究会成立了鉴定中心。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

话说宣纸一般认为,纸是东汉时期由湖南籍宦官蔡伦发明的,但从西汉的墓中就曾经发现有纸的存在。

西汉的纸,是把纤维都混合在一起,再制成厚纸,蔡伦大概是改进西汉的造纸术,将厚纸改良成较薄的纸。

纸的别称很多,有楮先生、楮如白、楮待制、楮园公、好畴侯、剡溪遗老、不二冤家、文庙、云肪等。

汉代造纸原料主要是嘛和楮,后来发展到桑皮、藤皮,隋唐五代时,竹纸又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出现了一些造纸中心:安徽泾县以产宣纸著称,纸张名目繁多,质地精良,尤以薛涛笺名满天下。

宣纸为书法用纸,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颜真卿、张旭等擅用宣纸。

历史上第一位赞美宣纸的帝王是南唐后主李煜。

明清以后,相继出现了麻纸、皮纸、棉纸、二层纸等,但仍以安徽泾县宣纸在纸坛一枝独秀,独领风骚。

当纸上有了书和画,就担负了文化传播的使命,纯以文房清玩的形式藏至今日的纸并不多,大都是清朝以后的产品。

南唐李后主曾制澄心堂纸。

这种彩色以笺纸传到乾隆时,乾隆十分喜爱,因而下令仿造了乾隆仿制澄心堂纸。

由于乾隆性喜奢华,故清朝产有三公尺以上的描有花纹的纸笺。

所绘内容有山水楼台、云龙、凤凰、鸟兽、花卉等,底色五彩斑斓,极为华丽,可惜现在这种乾隆花纹笺已成稀罕之物。

我国的造纸业颇为发达,而且还将纸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融为一体,新星映亮了纸苑。

所谓的冷金笺、泥金笺、洒金笺等纸,一直在清朝享有纸王之美誉。

故现在的珍贵史料和名家书画真迹,大多用此类好纸。

书杯--诗笺,是清朝的另一类名贵纸。

此种纸张应用在写诗稿或书信上,以水印技法木版印刷而成。

通常是请当时的著名画家绘图,再予以彩色印刷。

另外有的诗笺上面印有商周的青铜器,或以双钩法将铭文、古碑上的字句描绘出来。

上述诗笺,现在已难寻觅,只有少许清末或国民的清笺留存了下来,但其售价特贵。

清末露皇宣为宣纸之王,人们称之为国宝。

该宣纸属特大净皮宣纸类,质白如玉,色泽美雅、纹理清晰、文藤精细、拉力强、抗老化、不易破碎、宜保存、防腐蚀、吸墨适中、墨韵清晰等优点,深受国内外书画家的赞美。

杭州最值得去的14个博物馆

杭州最值得去的14个博物馆

杭州最值得去的14个博物馆1 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内规模最大、分量极高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及标本十万余件。

其中曾登上央视《国家宝藏》节目的良渚玉琮王、万工轿、“彩凤鸣岐”七弦琴,和富春山居图、战国越王者旨於睗剑等家喻户晓的国宝文物都在这里。

孤山馆,风景尤甚;武林馆,收藏颇深。

2 浙江自然博物馆主题是“自然·生命·人”。

博物馆里有化石、恐龙标本和各种有意思的生物世界,整个展馆十分注重沉浸式体验,不管是小朋友还是大朋友,都可以在这里了解生命起源,开拓视野。

-3 中国丝绸博物馆世界上最大的丝绸博物馆,藏品涵盖丝绸之路沿途出土和传世的古代织绣珍品、古代服饰,中国和西方近现代服饰、世界民族服饰……可感受中国五千年的丝绸历史及文化。

-4 中国茶叶博物馆我国唯一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

有两个馆区:双峰馆以茶文化为主线,讲述茶叶在人类生活中的故事;龙井馆则讲述西湖龙井茶的前世今生及中国茶叶的发展品牌化。

-5 杭州博物馆是讲述杭州历史变迁和文物珍藏的人文类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从南馆入口进入,能顺着时间线看全杭州的历史;北馆则主要展示杭州的风雅一面,总之想了解杭州历史,逛它总没错。

-6 杭州西湖博物馆中国第一座湖泊类专题博物馆。

走进西湖博物馆,不仅能看到西湖独创的山水景观组合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更能用全新的视角去体会景观背后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

-7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说到瓷器,很多人首先想到景德镇,但其实作为瓷器发源地和青瓷故乡的浙江而言,同样有着悠久的瓷器文化。

不过在众多的瓷器中,如果说到地位最高的话,非南宋都城临安境内的南宫官窑莫属。

博物馆依托古窑址而建,全方位展示南宋官窑风貌,想了解陶瓷文化的朋友不可错过。

8 浙江美术馆有几万件不同种类的美术藏品,重点收藏和展览反映浙江美术发展历程。

这里经常有一些颇有分量的画展和设计展,如弘一法师手迹展、敦煌艺术展等,而且都是免费参观的!就算你不是艺术专家,在馆内走走感受一下艺术气息,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儿。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名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名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名单北京市281杨士惠一、[现代](一九一一至?)雕刻艺术家。

字润生。

北京市人。

十二岁开始学木雕,十四岁改学象牙雕刻。

一九二三年,随祖父杨启元和著名牙雕艺人曹斌、刘得良等学艺,一九二九年独立工作。

解放后,曾得到名画家徐悲鸿指教,牙雕艺术日益精进。

他把牙雕立体人物试加风带,并着半彩,成为独具特色的牙雕艺术品。

《白菜蝈蝈》,是杨士惠的早期名作,后不断仿制,成为北京象牙雕刻的名牌产品。

一九五二年创作的《颐和园》,作为国家礼品赠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皮克总统。

一九五四年创作的《北海全景》,一九五八年毛泽东主席去苏联参加苏联共产党诞生四十周年庆祝活动时,作为党中央礼品赠给苏共中央。

后来创作了牙雕《韶山》、《飞夺泸定桥》和《成昆铁路》等。

一九七八年设计创作的《我们永远怀念周总理》,计两件,一件参加革命博物馆纪念周恩来总理展览会,一件在日本展出后赠日本友人。

现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一九七九年,轻工业部授予工艺美术家光荣称号。

一九八六年又被北京市命名为特级工艺美术大师。

二、杨士惠(1911年12月30日——1987年11月12日),男,北京市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特级工艺美术大师。

杨士惠出身于北京的一个手工艺人家庭,12岁开始叔祖父学习象牙雕刻技艺。

经过严师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刻苦努力,掌握了牙雕的传统技艺,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1942年,杨士惠创1作出传世杰作《蝈蝈白菜》。

这件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新中国成立后,他有了更广阔的表现舞台,精品佳作层出不穷。

他大胆探索,首次将镶牙机“蛇皮钻”用于象牙雕刻。

杨士惠在实践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创作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杨派牙雕艺术。

他的牙雕技艺全面,各种题材,无论人物,花卉,草虫,还是山水,楼阁,无一不通,无一不精,可称全才。

他的创作手法细腻,线条流畅,形象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博物馆(绝品收藏)
甘肃省博物馆(绝品收藏)甘肃省博物馆很早就向往着这个地方了,2013年11月机票白菜价,一人一面仅88元,利用一个周末当即订了票便飞往兰州来到了这个让我向往许久的地方。

甘肃省博物馆最吸引我的是其完整系统的彩陶艺术。

甘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彩陶最为发达的地区。

奔腾不息的黄河、雄浑肥沃的黄土高原、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孕育了丰富发达的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文化。

这些文化大多含有多姿多彩的彩陶,是甘肃数千年绵延不绝的独特文化传统,也是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辉煌灿烂的一页。

“甘肃彩陶”陈列分为文明曙光——大地湾文化彩陶、锦绣初展——仰韶文化彩陶、彩陶之冠——马家窑文化彩陶、余辉流艳——青铜时代诸文化彩陶和陶苑奇葩——远古雕塑艺术五个单元,展出了近400件彩陶精品,如大地湾文化宽带纹彩陶钵、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鱼纹盆、仰韶文化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马家窑文化旋纹尖底瓶等。

旨在全面反映甘肃彩陶绚丽多彩的文化面貌和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展示了一部绚烂夺目的彩陶发展史,通过追寻甘肃大地上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5000多年间彩陶艺术循序发展的脉络,重现人类童年的智慧之光,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文脉。

从大地湾距今8000年的大地湾文化到仰韶文化、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齐家、四坝、辛店、沙井,一个个传承有序的中国彩陶文化,通过博物馆的展窗向我们一一陈现。

望着那些一个个抽象的图案,仿佛间我触摸到了先民的灵魂。

在这些异常精美的物件前,我们不禁为之倾倒
甘肃省博物馆仰韶文化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甘肃省博物馆仰韶文化中期鲵鱼纹彩陶瓶甘肃省博物馆马家窑旋纹
尖底瓶佛教是古印度释迦牟尼于公元前五六世纪
创立的宗教,与伊斯兰教、基督教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汉传、南传、藏传三大佛教体系。

汉传佛教,主要是指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这支佛教,其肇始于汉代,最初被当作神仙方术之类。

东晋十六国以来佛教经某些帝王的大力推崇,在中国扎根、发芽并日益兴盛,最终汇入了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地处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东段,是从西域到中原的“咽喉”与“门户”。

作为佛教从西域向内地传播的必经之地,甘肃佛教艺术在这里与中国传统艺术相互交融,然后又向内地传播。

因此,甘肃境内的佛教遗迹及相关作品,保留沉淀异常丰富,无论艺术内涵,还是绘制制作水平,都不同凡响,举足轻重,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中有着非常重要地位。

此次我们从甘肃省博物馆的丰富藏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一
百余件(组)佛教文物,从十六国时期至明清,跨越了近1700年的历史,全方位展示了绚丽多姿的甘肃佛教文化,旨在请您徜徉于佛教文化的殿堂,品味佛教的学术、宗教和艺术价值。

甘肃省博物馆唐彩绘一佛二菩萨甘肃省博物馆唐彩塑菩萨像报父母恩重经变图轴甘肃省博物馆西
周铜卣甘肃是古代中国通向西方的门户,也是东西方交往的主干道和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在甘肃留下了无数璀璨瑰丽的历史文化艺术珍品,谱写出辉煌的古代文明。

“甘肃丝绸之路文明”陈列分为四个单元,展示了丝绸之路从前奏、开拓、繁荣到绵延发展的历程。

陈列共展出珍贵文物420余件(组),其中有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铜车马仪仗队、武威汉简、东罗马鎏金银盘、铜胡腾舞俑、泾川舍利金银棺等风格迥异的丝路瑰宝,它们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晶和见证。

陈列全景式地展示了丝绸之路文明发展的历史,集中反映甘肃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通道,从青铜时代起至宋元时期3000多年间,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共同发展。

重点突出中国历史(也是甘肃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汉唐盛世,再现中外交融的华美乐章。

它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基本陈列。

甘肃省博物馆东汉铜车马出行仪仗队丝路花雨甘肃省博物馆唐三彩胡人牵马俑甘肃
省博物馆东汉釉陶雕楼院甘肃省博物馆副本玻璃莲花托盏甘肃省博物馆黄河古象《黄河古象》展览,展出1973年春在合水县发现的黄河剑齿象化石,长8米,高4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个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遗骸。

甘肃独特的地理位置、多变的气候、复杂的环境,揭示了其地质历史时期的沧桑巨变以及形态各异的生物群落物竞天择
的演变。

古生物化石就是这种变化的见证。

甘肃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化石非常丰富,从太古代原始的菌藻类化石到有人类出现的新生代的哺乳动物化石,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包括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黄河古象、世界上最大牙齿的植食性恐龙——巨齿兰州龙、我国发现最早的中生代鸟类化石——玉门甘肃鸟、临夏地区发现的三趾马化石动物群等,以及许多已经灭绝了的远古珍惜罕见的古动物,如古鱼类、剑齿虎、巨犀、古长颈鹿、大唇犀、库班猪、和政羊、巨鬣狗等。

“甘肃古生物化石”陈列分为地球演化、海洋动物、恐龙世界、黄河古象四个单元,展出各个时期化石标本620多件,其中大型古动物化石骨架6具,系统介绍甘肃出土的古生物化石,复原远古自然生态环境,展示从20亿年前甘肃大地上出现生命迹象到远古人类出现的漫长生
命进化历程,运用新的视觉理念和多种艺术手段,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引导观众走进科学园地,享受寓教于乐的特殊趣味。

整整四大块,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给大家详细介绍,
敬请关注!下面是甘肃省博物馆的整体介绍:甘肃省博物馆是中国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

1956年建。

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肃科学教育馆,1943年改名为国立甘肃科学教育馆,1950年改称西北人民科学馆。

1956年改为甘肃省博物馆。

1958年新馆建成开放。

建筑面积1.8万多平方米。

该馆藏品计有自然标本、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和民族文物7.5万多件,一级藏品110多件,如:甘肃彩陶、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世界闻名的铜奔马(见图)和成组车马俑、汉代医方简、北宋淳化二年(991) <报父母恩重经变画>等。

自然标本中珍藏有中国特有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和丹顶鹤等标本。

藏品中历史文物占三分之二。

最具特色的是新石器时代各类彩陶、汉代木简木雕、十六国至唐代的佛教造像、写经等。

革命文物有当年红军长征遗留下的标语等。

该馆陈列面积7500多平方米,有5个大型的固定展览.
馆内收藏有丰富多彩、珍奇繁多的各类新石器时代彩陶和石窟艺术珍宝,展示出甘肃历时7000-3000多年彩陶发展体系。

珍贵的丝麻织品,经卷文书,木、漆、铜器,大量的汉简、长城文物,还有包括驰名中外的铜奔马在内的铜车马群及木车马,金银舍利棺,西夏文本及文物,天梯山石窟造像、壁画,既形象再现当年开通、保卫“丝绸之路”的情景,亦充分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多民族聚居地区的画面,又是研究中
国古代中西交通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及佛教艺术的佐证。

博物馆内还保存有一长8米,高4米的黄河古象完整化石的复制品。

<甘肃历史文物>展览,展出了甘肃境内出土历史文物1500余件,系统地反映甘肃历史发展的概况,重点突出甘肃新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的彩陶,丝绸之路咽喉要道──河西走廊出土的汉唐文物,十六国至隋唐佛教艺术和写经等有关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

《甘肃自然富源》展览,展出实物、模型1380件,全面介绍了甘肃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交通、气候、水文、土壤和动物、植物、矿物资源。

<嘉峪关魏晋壁画墓>展览,展出了墓内保存的60多幅砖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